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停车换乘系统分析、评价与优化研究

停车换乘系统分析、评价与优化研究

停车换乘系统分析、评价与优化研究
停车换乘系统分析、评价与优化研究

停车换乘系统分析、评价与优化研究

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 P&R)设施通过引导通勤者从小汽车换乘公共交通,能够将部分车辆拦截在拥堵区域之外,减少了进入城市中心区交通流。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P&R既是可行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也不失为一种能够最有效

支撑现代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

最早P&R设施是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组成部分,以扩展公交市场为目的,吸引不多的P&R出行(活动)。现代P&R系统,以P&R活动为主心,进行需求估计、设施选址、运营设计等,达到承担城市主要通勤交通的目的,将在整个城市交通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成功的P&R系统规划离不开对P&R行为深入和全面的分析。传统P&R行为建模和分析方法基于个体选择行为调查,能够最丰富地揭示出个体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多年来,所取得的诸多经验性结论,已为P&R系统规划与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城市交通是复杂的巨系统,网络上各种交通行为彼此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城市交通供需作用激烈、人们出行选择多样的环境下,忽略了网络交通行为的分析,将可能导致偏颇的结论。

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审慎地寻找新的有力工具。基于网络均衡的分析方法正是其中之一,它能够描述网络上的拥挤效应、能力约束等重要现象,使得交通行为模型在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层面上的进一步应用成为可能。

至今为止,P&R网络均衡分析的相关研究仍不多见,且偏于简单。本文开展全面的P&R行为分析与系统优化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交通理论,为现代P&R 系统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首先,研究了网络能力限制和交通信息系统作用下的P&R行为,分别提出了与随机用户均衡条件等价的不动点模型和变分不等式模型,其中考虑了出行者的方式选择、路径选择和停车(换乘)设施选择等行为。设计了相应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数值分析揭示了重要的现象,例如,新增P&R设施可能导致诡异现象和路径诱导信息与停车诱导信息对P&R设施需求的相互抵消作用等。其次,对P&R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评价,提出了P&R可靠度、方式可靠度概念,以评价P&R设施和P&R方式的服务水平。

通过算例实验,进行了停车设施容量、地铁发车频率以及地铁票价对网络可靠性影响的灵敏度分析。最后,本文分别研究了3类P&R系统优化问题,包括P&R 设施选址、P&R网络中地铁线路设计以及P&R设施定价。

P&R设施选址问题被阐述为离散双层规划模型,考虑了出行者旅行行为对选址方案的反馈作用,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算例Ⅰ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随后应用于成都市近期规划(2015年)路网上的P&R设施选址问题,显示了模型和算法处理大规模网络的能力;研究了弹性需求下P&R网络中的地铁线路设计问题,同样将其阐述为双层规划模型,使用分枝定界方法来求解该双层规划模型,算例分析了不同的线路投资方案对P&R方式分担率、目标函数值和OD需求量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多方式网络中多类停车设施的最优定价问题,其中考虑了垄断市场、寡头竞争和社会福利最优3种不同的市场制度。将停车设施运营者和交通出行者的相互作用表述为一个双层规划问题,其中上层为停车设施运营者的停车收费价格优化模型,下层为多方式网络均衡模型,反映出行者的对上层停车价格的响应行为。

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来求解该模型。算例实验分析了不同市场制度对路外停车场、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点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价格结构的影响。

浅谈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问题

浅谈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问题 【论文关键词】可视对讲闭路电视监控周界报警巡更家庭安全防范停车治理【论文论文摘要】现代住宅小区中得安全防范系统包含得内容以及各子系统得构成和运行情况?各子系统以保安治理中心(以下简称保安中心)为监控中心?实现小区得安全防范?保障住户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得防范不法分子得入侵、盗窃、破坏等行为?已成住宅小区居民普遍关怀得咨询题.仅靠人力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得安全是远远不够得.用现在化高科技得防盗器材设备武装起来得安全防范系统.成为住宅小区住户得要紧安全保障.住宅小区中得安全防范系统要紧有可视对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及停车治理系统等构成. 一、可视对讲系统 人们对住宅得要求逐渐从安居型过渡到康居型?康居住宅得特征是“安全、舒适、便利”?尤以“安全”为首.因此访客可视对讲系统及住宅防盗报警系统成为智能化住宅小区得最重要得需求.目前可视对讲系统型号多样?功能齐全.可视与不可视系统能够同时共用?能满足不同用户得要求.型式分为独户型和楼字型. (一)独户型可视对讲系统.该系统有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多芯线缆连接而成.结构简单?可实现住户对来访者得辨认和交流.同时能够和电控防盗门配合使用?组成对讲一电控门防盗系统. (二)楼宇型可视对讲系统.现在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具有对讲、可视、安保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得功能接口实现了模块化.采纳统一得数据传输总线实现整个系统得联网?可将语音、图像和数据直截了当集成到保安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对所有信息进行统一得采集、发送、治理和存储.WwwM 二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现代治理得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摄像机及辅助设备将实际情况客观得表示出来?能直观得观看被监视得场所得实际情况.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矩阵操纵器、录像机、监视器、传输线缆等组成?在小区要紧出入口、公建莺要部位、要紧通道、停车场及电梯轿箱等部位安装摄像机?保安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电视墙能全面了解小区发生得情况?通过硬盘录像机能实时记录、以备查证?通过矩阵操纵器在操纵台切换操作?跟踪监察.周界红外报警信号可作为相应区域摄像机报警输入信号?一旦报警?相应摄像机自动跟踪.系统操纵部分可采纳智能数字图像运动跟踪报警器来实现全自动操作操纵.摄像机可依照具体部位得情况和要求分不采纳不同类型得摄像机.当摄像机数量较少时?各摄像机得视频信号和云台得操纵信号得线缆可从保安中心直截了当放射至各监控点.当摄像机数量较多时?分片或按楼栋设置视频矩阵?由视频矩阵收集其附近摄像机得视频信号和云台得操纵信号.再通过光缆集中送至保安中心?如此可减少室外线缆数量?网络结构清楚?同时便于维护治理.保安中心一般设置多台监视器组成电视墙?一台轮值巡检或利用画面分割同时显示其它摄像机得情况?一台专用对可疑点定格、放大、编辑?其余多台显示其它重要部位. 三、月界报警系统 周界报警系统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报警主机及传输线缆组成.在住宅小区四周围墙上装设若干组户外型红外线探测器?同时?操纵器采纳智能化模糊操纵技术?以幸免由于树叶、杂物?风雨或飞鸟等小动物穿越围栏所引起得误报.当有人经非正常途径进入小区时?系统能探测到信号、发出报警、在显示屏上显示报警区域、报警时刻并能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时刻?系统可自动连锁启动周界区域探照灯?切换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对非法侵入过程进行录像.以各公安部门破案查证.保安中心同时通知保安人员及时到达现场?以免非法人员作案得逞.也可利用热感式红外线探测器或微波电缆探测器等来进行寿防.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工卓越班章雷1302031005 摘要: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模型. 环境系统分析是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环境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专门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如运筹学)。专门技术基础:数学建模、计算科学、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生命周期评估、系统化的图与网络分析方法。 《环境系统分析》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包括:1.使

学生了解污染物在水体和大气中的迁移、扩散和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环境系统模型;2.使学生掌握建立环境数学模型的一般知识;3.使学生了解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技术;4.使学生掌握区域性环境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使学生建立采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的概念,并有能力解决一般性问题。本门课程一共有十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有:环境系统分析概论、数学模型概述、环境质量基本模型、水体水质模型、流域非点源模型、大气质量模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以及环境规划,还有环境决策分析。其中,水体水质模型主要指内陆水体模型,包括湖泊水库水质模型和河流水质模型;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规划。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环境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最大特征是追求环境系统的最优化。 环境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的选用主要有对确定性问题,可采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整体规划等。对非确定性问题,可用马尔可夫过程,排队论,对策论等方法进行最优化。有的系统优化问题还应用网络理论、图论和模糊数学等进行最优化。 根据本书前言部分介绍这门课程的学科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选

浅谈居住区大型地下汽车停车库的设计

浅谈居住区大型地下汽车停车库的设计 陈晓华 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本文从分析城市居住区停车现状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阐述了居住区地下汽车停车库的总体布局、环境、层高和柱网,安全工程防护等诸方面提出了设计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地下汽车停车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居住区汽车停车和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也因此造成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恶化。可是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只能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容量,走城市空间集约化,立体化发展的道路,使城市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这将是城市居住区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居住区目前汽车停车现状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汽车发展很快,数量剧增并已进入普通家庭,停车的需求量增加迅速,居住区汽车停车位不足,居住区道路沿边停放汽车的现象普遍存在,道路车流拥挤、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安全。同时,城市居住区空气质量差,PM2.5值经常超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缓解这些矛盾,通过地下空间设计汽车停车库是合适和现实之举。这不但能节省地上用地,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还能有经济的意义。因为建在地下不需土地费或只需少量补偿费,则可以在造价费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满足城市居住区停车的要求。虽然施工周期长及造价较高,但在科技进步发展快速的今天,这些局限性已逐步克服,若能充分发挥居住区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效益,尤其是环境效益,它比在地面上建多层汽车库更具优势。 二、居住区地下汽车停车库的总平面设计 居住区地下汽车停车库总平面布置应遵循节约用地、生态环境平衡和地上、地下建筑一体化有机组合设计的原则。地下停车库的出入口设计主要是库内外交通组织。为了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区内部环境空间品 质。应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流线设计理念, 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应尽量靠近小区入口附 近处,通过地下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室,车辆 平时不进入小区内部。库内设置公共交通环 道,主车道上尽量不设停车位,以提高库内 车辆疏散速度和安全。人员疏散则通过人车 道进入楼梯直通室外空间。 地下停车库的车辆出入口的数量按《汽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库址车辆 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 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 交叉口应大于80m。应考虑给驾驶员良好的视野,一般应退后城市道路红线大于7.5m,并保持120度的视角为宜。见图示。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 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 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 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 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 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 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 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概念解释: 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 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12.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到完成断面横向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13.S-P模型:描述河流水质的第一个模型,由斯特里特和菲尔普斯在1925年建立,用于描述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与DO 的复合变化规律。它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的模拟预测中,也用于计算允许最大排污量。其基本假设是河流中的BOD裒减和DO恢复都是一级反应,且DO的来源只有大气复氧 14.瞬时排放排放源:瞬时排放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的时间短暂的排污源。如工厂的事故排放或定期排污。一般情况下,这种污染源反复的污染具有突发性和污染浓度高的特点,极易造成环境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15.稳定排放:排放强度变化很小( ,变化率在±10%以内);排放时间长( T >> X / u )。 16.控制方程:反映约束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规律的那些规则的数学模型叫控制方程,而把遵循控制方程控制在一定条件下求解得出的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的规律,叫控制方程的解(它可以用另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公式表达,也可以用一组有规律的数据表达)。 17.数值解:当问题复杂时(控制方程中含有复杂强迫项、或模式参数是变系数),方程便无解析解,但仍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得数值解。即直接求得:t=?, x=?, y=?, z=? 时的C值。一般先求出t = 0时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再根据控制方程规定的规律推出下一时刻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也能得出研究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完全用数值表示事物运动规律的解,就叫数值解。 18.解析解:微分方程通过积分可以求出的原函数,即解析解。根据目前的数学研究,微分方程可求解析解的不多、应该说很少——仅局限于那些低阶微分(仅有一阶、二阶)的、微分项前系数为常数的、强迫项函数形式简单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也不复杂的微分方程。 1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0. 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即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21.非点源污染: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住宅小区停车场管理方案

住宅小区停车场管理方案 如今每个住宅小区都有停车管理系统,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对停车场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监督,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规范 小区车辆停放,那么今天还专门为大家介绍住宅小区停车场管理方案: 一、日常管理要点 1、制定完善的停车场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 2、定期检查停车场配置足够的消防栓等灭火器械,并可通过防火卷帘将整 个车场分割成若干个防火区域;车管员对易燃易爆物品、烟火等涉及安全的一切 事项严格把关,提高警惕性,杜绝隐患。 3、私家车位设立明显识别标示,车管员不让其他车辆挤占私家车位;对于一些禁止停车的场所,设置显著的禁停标志,对违禁的车辆实施处罚。 4、对于临时泊车卡、月保卡与私家车位卡采用不同颜色印制,便于识别管理,在车卡背面注明有关事项如:不赔偿损失、车辆应自办保险等,尽量避免事 后纠纷。 5、车场配置显著的出入口指示、限高标志、禁鸣标识、限速标志、车场管 理须知、收费标准等。 6、车管员对每辆进入车场车辆作适当检查,注意车辆是否有被撞、被刮等 迹象做好现场记录由车主签字确认,在此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主动礼貌提醒车主不要将贵重物品留在车内,同时阻止闲杂人员进入车场。 7、停车场将安排专职车管员对停车场实施巡查管理,并引导车辆停放,提 供问询服务。 8、对车场出入口附近的路面实施人车分流,确保区内人员进出及活动的安全;对于易产生交通瓶颈、造成堵塞的地段及时进行有效疏导。 9、在停车管理员手中将备一份月保车主基本档案,以便车辆发生危险情况 或紧急疏散时使用;车管员巡查中若发现停放车辆有异常情况(自燃等)要立刻采取措施实施补救,若车辆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要尽快处理,以不妨碍车辆通行为准则,并好事件报告。 10、对于长期乱停乱放、耍赖不交车辆保管费的车辆,车场管理部按规定给予发函提醒,再实施锁车处理,或将其强拖走交由交警部门进行处罚。 二、月保、临保、Ic卡办理 停车场的出入口匀使用Ic卡智能系统。有月保车辆需求的业主租户首先到 服务中心填写月保车辆申请,按收费标准交纳月保费用,由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按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消防设计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消防设计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消防设计提要:大型停车库一般设置在高层民用住宅或大型公共建筑下方,由于汽车库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后长时间 地产e网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消防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目前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到2010年我国轿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车辆需要有个停靠的场所,但有限的地面面积多用于环境绿化,为解决停车的问题,住宅小区以及商品楼多设有地下停车库,而目前很多建筑都是使用传统的自走式车库,汽车停成一大片,只要有一辆车出现火灾险情,很容易就会殃及到整个车库所有车辆,后果不堪设想。 2006年8月5日下午,成都东湖公园旁某小区内地下停车库的配电箱起火,整个地下停车库浓烟弥漫,将楼上的住户和正在停车的居民着实惊了一把。而各大城市屡发不止的车库火灾让人们在停车消防安全上引起了新的警觉。 在消防上,大型停车库有何特点? 大型汽车库停放车辆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火烧连营,若遇到一些高档社区停泊的名贵车辆,后果更为惨重。 而且大型汽车库自然排烟窗口少,如果发生火灾,烟气

很难排出,容易造成人员疏散和消防部队灭火困难。 大型停车库一般设置在高层民用住宅或大型公共建筑下方,由于汽车库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后长时间燃烧肯定会威胁到上方高层住宅或公共建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些建筑物的重要设备控制中心,如变电所、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一般都会设置在大型地下汽车库内,如果发生火灾,这些防控设备根本就不能正常运行。 在建或将要建设大型车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设计时要考虑人员疏散。车库防火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然而,大多数汽车库却用了变通手法,即在每个防火分区有一个人员出入口的情况下,几个防火分区共用一个出入口,还有个别地下汽车库自身没有独立的人员疏散出口,完全依赖于地上建筑的疏散楼梯。这不符合规范要求,人为扩大了疏散距离,造成安全隐患。 2、设计要有利于汽车疏散。大型汽车库大多停放小汽车,按照每辆车30平方米停放面积计算,一个车库停放100辆汽车,那么这个车库应该设两个汽车疏散出入口。如今,由于设置汽车疏散出入口影响地上绿化和设施布置,又不方便日常管理,因此很多建设单位采取的做法是:一个防火分区只设一个出入口,有的防火分区连一个出入口也不能保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0.5℃/年);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 (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

环境系统分析第四次作业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习并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相关知识。 2.学会并使用matlab 求解微分方程。 3.学会建立简单的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并通过已知量求解相关参数值。 二.上机实验题目 (1)一维均匀稳态河流,初始断面的污染物C 0=50mg/l ,纵向弥散系数Dx=2.5m 2/s,衰减系数K 1=0.1/d ,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0.5m/s 。试求下述各条件下在下游500m 处的污染物浓度。(1)一般解析解;(2)忽略弥散作用的解;(3)忽略推流作用时的解;(4)忽略衰减作用时的解。 (2)均匀稳态河段的宽500m ,平均水深h=3m ,平均流速ux=1m/s ,横向弥散系数Dy=1m 2/s ,守恒污染物中心排放的源强为1000kg/h 。求排放口下游2km 处的(1)污染物扩散羽的宽度;(2)最大的污染物浓度;(3)污染物浓度的横向的分布,并作图. 三.上机程序要点 1.(1)建立M 文件,由题知C 0=50mg/l ,Dx= 2.5m 2 /s ,K 1=0.1/d ,u x =0.5m/s,x=500m 显然该题在稳态条件下,220x x C C D u KC x x ??--=?? 代入一维模型稳态排放的解析解0exp[ (12x x u x C C D =解得 0.5*50050*exp[ (149.94/2*2.5C mg L == (2)忽略弥散作用:0x D = 解析解为0exp()x Kx C C u =- 所以代入数值得:00.1*500exp()50*exp()49.94/24*3600*0.5 x Kx C C mg L u =- =-= (3)忽略推流作用:0x u = 其解析解为0exp(C C =- 代入数值得:50exp(35.58/C mg L =-= (4)忽略衰减作用:0K = 求解220x x C C D u x x ??-=?? 得exp(inf 5)exp(5) 50* 50*50/exp(inf 5)1exp(inf 5)1 x C mg L =-=--,故其浓度50/i C mg L =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彭海龙1,2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092 2、上海世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0120 摘要:近年来,居住区的建设发展迅速,带动了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景观规划行业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准则,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总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影响了景观在居住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从事居住区景观规划管理近十年,现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以供同行参考。 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新建住宅竣工面积将约达120亿平方米,年均近8亿平方米;据统计,2008年1-8月,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2494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而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651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随着购置面积的减少,房屋开发面积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将有可能出现大幅下滑,预计到2010年前后,中国房地产将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环境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居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居住区的房地产开发出现了以“景观”、“环保”、“生态”、“文化”、“休闲”、“智能”、“绿色健康”等为主题的人居景观设计理念。也就是说,住区的开发设计已经开始向更多地关注景观和文化,倡导住区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展。 当前中国人居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建筑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参与四者间缺乏协调与统一、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有关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城镇将增加住宅需求36.68亿平方米。其中相当部分是用来满足康居需求的改善型消费。这就预示着今后我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将会出现一个居住区建设的高潮。景观规划设计将大有作为。 当前,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也受到各方的重视,开发商希望居住区的景观能给住宅的销售带来卖点,购房者希望自己所选购的物业在今后的使用中能有较好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则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市民的认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竞争力。但是,目前景观行业内严重缺乏相关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景观设计师只能在现有的城市景观规划和公园及公共绿地的规划中谨慎的套用相关设计理论和规范,以至于一些小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已经是大公园,大绿地的模式,不能满足居住区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空间的效果,以及居住区特定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规划设计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和一些地方性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只是在大的方向上做了一些引导,没有专著或学术在居住区景观上进行相应的研究,人居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建筑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参与四者间缺乏协调与统一、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另外,在景观设计细节上还存在诸多的不协调,严重束缚了景观规划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笔者从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管理近十年,期间也参与过不少大型居住区

环境与资源管理习题与答案的结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资源与环境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之能力的发展。 2、生态系统方法: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 是综合管理土地、水和生物资源, 公平促进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它是一种跨学科的、包含参与过程的综合性方法。 3、学习型组织:始终不断地扩展其能力以创造自己的未来的一个组织,对这个组织而言必须是“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结合。 4、生命周期评价:是指一种通过分析生产或行动的整个生命周期,整体的评价其环境效应 的概念或手段。 5、伙伴关系:在两个或多个公共、私人或非政府组织之间相互达成共识的一种约定,以实 现共同决定的目标,或完成一项共同决定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环境和社会。 6、半结构性会谈:个人或团体以非正式的会谈方式,采用只记录会谈中关于关键问题重要 的想法和信息并期望探讨出意想不到的主题。 7、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比如原住居民、妇女及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等。 8、替代性争端解决(ADR ):是避免以法律或行政上的行动来解决争端的解决方式、程序和机制的总称。 9、环境审计:是一种系统过程,它客观地获取和评价关于某个环境事件可证实、断言之证据,确定这些断言与所建标准和指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评价结果传达给客户。 10、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物性别(sex)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对男女特征、角色、活动、责任的期待和规范。 11、适应性管理:是制定自然资源政策的一种方法,体现了一种简单规则“政策就是尝试,并从中学习”。 12、从生态角度解释极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暗含极限,并非绝对的极限,而是由技术和社会组织现状强加在环境资源上的限制,以及当生物圈消纳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所决定的限制。 13、快速乡村评估:一种系统的、半结构的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的团队在野外进行,试 图快速获得有关乡村生活的新信息和新假设14、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 .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

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改良利用该土地资源的依据、措施,此过程为土壤调查。 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此过程为土壤制图。 3.工作底图:指绘制土壤图的基础图件,具体指地形图,航、卫片。 4.土壤草图:指在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的土壤图称土壤草图。 5.地形图: a在常规调查手段中,直接用作草图绘制且成图时作为转绘成图的基础图料; b在遥感调查中,地形图可作为解释、纠正、转绘的基础。 6.土壤剖面:形式上讲是指一个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代表的是具三维空间的立体图谱。来源分:a自然剖面;b人工剖面 7.主要剖面(基本剖面、代表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形状、特点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之间关系的剖面。要求能看到所有的发生层(ABC三层),平原最少挖1米,挖完后要对主要剖面进行详细描述、记载。标记⊕1 8.检查剖面(对照剖面、次要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中观察到的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置的剖面。要求(AB层)主要发生层,2-4个,标记⊙1-1 9.定界剖面:为了确定土壤类型边界而设置的剖面(土种边界)。标记× 10.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有异必分。 11.土壤发生层:是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用一定特殊特征归纳总结出。 12.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剖面上发育形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3.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14.土壤发生型:是土壤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壤层次生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5.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内,具有各种性质,形态的土层的相互结合状况,是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6.路线调查法:按一定路线,分组、定向、齐头并进的方法。 17.放射调查法:不同起点,按不同路线,同时完成区域调查的方法。 18.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别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绘出图,这种情况叫做土壤组合制图。 19.样块法:用其中任何一种代表图斑。 20.面积比法:选择最大面积的类型代表图斑。 2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的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2.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北人类利用的土地。 23.环境要素(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24.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5.环境调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能够反映与组织有关的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 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浅谈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浅谈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浅谈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摘要】道路是居住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居住区功能布局的基础,道路规划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居住区整体规划的质量。本文从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功能、类型出发,遵循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为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人行道停车位 一、已建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特征分析 在目前传统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大多数居住区道路空间只是特定的通道,作用单一。传统的居住区道路交通模式造成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忽视,以车为本进行道路规划设计,将导致道路空间的细部缺失,如连续的步行系统的缺失等。 二、规划设计理念的改变 “以人为本”思想的建立成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从人的主体地位角度,阐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对居住区规划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研究,都应该建立在对人的全面了解上。居住区道路系统属于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范畴,这就要求在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及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居民之间的交往习惯,满足人的行为需求,而不能一味地满足车辆的行驶与停放要求。 三、创造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为了合理配置居住区居民交通与交往空间、缓解居住区内交通拥挤情况和营造富有生机的居住区道路空间,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能够塑造类型丰富的道路空间,激发居民之间交往的欲望,这对创造生活气息、邻里交往密切的生活环境十分有益。 一)动静分区、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在有地下停车库的小区中,可采用了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02 年版) 8.0.6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0.6.1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8.0.6.2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8.1.3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10%;在城市其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40%。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0月3日) 第一条为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停车场分为专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公共停车场是指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四条停车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其规划设计须遵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包括有关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须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并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施工手续;停车场竣工后,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旅馆、饭店、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码头、航空港、仓库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有条

浅谈居住区声环境

浅谈城市居住区声环境 摘要:居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健身、休息的主要场所,居住区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的质量。然而,现如今的城市居住区严重受到城市噪声的影响。因此,解决城市噪声问题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迫切愿望。作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初步阶段就应该运用设计手段结合地形、地貌以及用地情况从城市的规划、城市的交通布置、居住区的总平面规划、建筑组团的组织以及建筑单体的设计着手,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设计中改善居住区的声环境。从而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生态住宅、生态小区、生态城市作出贡献。 关键词:居住区声环境噪声污染交通噪声噪声控制声屏障 Discussion on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city residential area GUO Kunyang ZHUO Qisong ZHANG Jun ZHUANG Jinx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Abstract:Residential area as the main places of daily life, fitness, rest.The stand or fall of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directly.However,urban community affected by the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seriously. Therefor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rban noise is desire of every citizen.As a urban planners or architects,be commence from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design should use design means to combination with terrain, physiognomy and situation of land use,From the planning of urban ,layout of urban traffic, general layou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design,The organization of building cluster and the design of the single building.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design.To provide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residents,to contribute fo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sidence, ecological community,ecological city. Key words:community acoustic environment acoustic pollution traffic noise noise control acoustic barrier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各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出现了人口、建筑物的高密集化的现象。城市的噪声也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环境问题。 凡是人类所不需要或对人体有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1]。城市的噪声主要以交通噪声为主,其次是建筑施工噪声、工业生产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以往人们只注意到废物、废气对人们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交通的迅速增长以及各类机械设备的运用,城市的噪声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声环境情况,而通过后期的声学手段改善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建造居住区时要更多的考虑到城市噪声的影响,避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