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填空!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填空!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填空!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填空!

“微生物与免疫”知识点总结

一、细菌、真菌与病毒 1.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1)菌落:_______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_。 (2)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菌落 比较_______

表面______或________

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的_________ 呈________、_______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白等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①配置________(可以用琼脂和牛肉汁) ②_________(目的: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③冷却 ④________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⑤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_______、适宜的_______、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特殊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2. 细菌和真菌

细菌模式图 酵母菌模式图

(1)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结构对比(有该结构打√,没有打×)

细胞类型 细胞璧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 真菌

(2)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虽有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____,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___;动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属于__________。

(3)生殖方式:细菌靠_______进行生殖;真菌通过产生_______进行繁殖。 (4)芽孢:有些细菌形成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_______。 3. 病毒

(1)结构:由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________细胞结构。 (2)病毒_______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3)繁殖: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________中的遗传信息,利用________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分类: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_______病毒、________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__________)。

4. 微生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作为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制造有机物。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是_________在动植物体和人体上。 ③与动植物__________。如地衣是_______和________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噬菌体模式图

①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食品:制作馒头用___________,其在无氧情况下把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可以使馒头膨大松软。制作酸奶和泡菜用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酶能把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制醋用________。制酱用多种_____。酿酒用______。

②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_或__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③疾病防治: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它是有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_______的物质;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流感,流感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_______。

二、传染病

1. 传染病

(1)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_______(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和________统称为病原体。

(2)由_________(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________之间或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传染病具有的特点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__________: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__________: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

(3)__________: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_________________: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_________________: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_______和_______,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__________,呼吸道的黏膜上的纤毛还有__________。

(2)第二道:体液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杀菌物质中的_________,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_________。

(3)第三道:_________(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__________(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可以和________特异性结合,并导致抗原被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___________。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人人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都有防御作用。

(2)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指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_________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的功能:

(1)防御保护:抵抗_______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身稳定:________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如肿瘤细胞)。

4.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与疾病

(1)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_____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会引起过敏反应。

(2)排异反应: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将_________视作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3)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_________,使人体无法抵御病原体。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聊天等),_______使人感染艾滋病。

5. 计划免疫

(1)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从而提高对__________的抵抗力。

(2)计划免疫:有计划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________,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简答题 1.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本过程: ①识别活化阶段: ⅰ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ⅱ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Ab和效应T细胞与Ag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Ag。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发生于全身。 ①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Ig 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原的致敏状态。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落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3.细菌致病因素。

4.区别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①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②鞭毛:细菌运动器官;某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有抗原怕,称H 抗原,可以鉴定细菌。 ③菌毛: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④芽胞:具有保护和稳定蛋白质生命物质作用;有助于鉴别细菌;医学消毒、灭菌的重要指标。 6.细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细菌: 隐性感染:机体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如结核、白喉、伤寒等疾病常有隐性感染。 ⑴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或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化脓性脑膜炎等。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进行,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⑵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局部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病变。如临床上常见的痈、伤口化脓等。 ②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的全身表现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菌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未被完全消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如白喉、伤寒等传染病,病后常出现带菌状态。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 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感染称为重金属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毒力弱或机体免疫力强,使病毒不能大量增殖,组织细胞损伤轻微;也可能是病毒最终未到达靶器官,帮不呈现或极少呈现临床症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想一想:免疫系统的组成层次中谁最重要?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思一思: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战者与作用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直接杀死抗原? 知识点三免疫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议一议: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自我校对: ①骨髓②胸腺③生成、成熟④T⑤胸腺⑥骨髓⑦抗体⑧浆⑨T⑩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淋巴因子?衰老○21破坏○22癌变○23系统性红斑狼疮○24再次○25相同抗原 ○26发作迅速○27严重损伤○28遗传倾向○29T细胞○30一切○31疫苗○32器官移植 想一想:免疫细胞 思一思:体液免疫的参战者是抗体,作用对象是抗原;细胞免疫的参战者是效应T细胞,作用对象是被抗原入侵的细胞(靶细胞),无论抗体还是效应T细胞,它们均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抗原多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议一议:与正常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的最大特点是抗体分布场所不同——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则吸附于某些细胞(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表面上。

1.免疫概念 免疫,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的三道防线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致病作用的、、。正常菌群在、和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从甲型到丙型的五种肝炎病毒中,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沙眼衣原体的传染途径是___________,所致疾病是___________ 。 免疫系统由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组成。 免疫功能表现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方面。 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___________ 。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蒸汽压力为_________,温度是____ _,维持时间是____ _。 皮肤癣真菌是通过__________传染,引起 __________ 。 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屏障。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两阶段:无症状的阶段和有症状的阶段。 简述破伤风梭菌的特异性防治。 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为什么湿热灭菌的效果优于干热灭菌? 试分析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的来源。(想想:手术的步骤,可能接触的物品等)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临床上乙肝“两对半”检查包括哪几项? 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 简述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1.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A.干扰脂多糖合成 B.抑制黏肽的合成 C.干扰磷壁酸的合成 D.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1.与致病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维生素 E.B+C 2.某婴儿室护士采用煮沸法消毒婴儿配乳用品时,为提高沸点,可在水中加入:A.0.9%氯化钠 B.1%~2%过氧乙酸 C.0.5%亚硝酸钠D.1%~2%碳酸氢钠 E.1%~3%过氧化氢 3.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共同抗原 4.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 A.IgA B.IgM C.IgG D.IgD E.SIgA 5.新生儿从初乳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M C.IgG D.IgD E.SIgA 6.在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用做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的细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痢疾杆菌 D.伤寒杆菌 E.变形杆菌 7.痢疾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选用: A.肉汤培养基 B.血平板 C.葡萄琼脂平板 D.厌氧培养基 E.SS平板 8.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应注射: A.类毒素 B.抗生素 C.抗毒素 D.抗毒素 E.丙种球蛋白 9.以下哪个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皮肤过敏 B.消化道过敏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呼吸道过敏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20200524014340)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 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 缺陷(过低)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 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的功能: 1.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 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 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 要场所 (二)胸腺 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 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 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助学巧记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 线,能处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 腺、泪腺 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提出著名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 使用禁忌细胞的概念来阐述自身无免疫应答现象的学 者是( ) A、伯内特 B、巴斯德 C、琴纳 D、李斯特 2、自身抗原不应包括( ) A、血型抗原 B、修饰的自身抗原 C、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 D、被异常淋巴细胞误认为异物的自身正常物质 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系统( MHS )称为( ) A、H -2 B、HLA C、 4、下列哪种细胞是 CD 4+ ( A、T c B、T h C、γδT 5、人T细胞上的表面标志物是( A、C 3b 受体 B、EB病毒受体 6、关于NK细胞的特性错误的是( ) A、具有自然杀伤靶细胞作用 C、可发挥 ADCC 作用 7、能通过胎盘并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的是 A 、 IgG B 、 IgM C 、 IgA D 、IgD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但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也无关 D 、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有明确的抗体活性 9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Ig 分子的() A 、重链 C 区 B 、轻链 C 区 C 、重链 V 区 D 、重链和轻链 V 区 DLA D、 SLA ) D、B细 胞 ) C、E受体D、葡萄球菌A蛋白受 体 B、具有吞噬作用

10 、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调理作用的片段是() A、C2a B、C5a C、C3a D 、C2b 11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B 、C2C、C4D、B 因子 12 、B7(CD80)分子的配体是() A、CD4 B、CD28 C、LFA-2D 、VCAM-1 13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0B 、IFN- α、βC、IL-1 α、βD 、SCF 14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 A、抗原递呈细胞 B、Th 细胞 C、TD 细胞 D、B 细胞 15、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无抗原递呈作用 B、可直接识别抗原构象决定簇 C、可分化为浆细胞 D、可产生免疫记忆 16 、细胞间相互作用时不受MHC 限制的是() A、抗原递呈细胞与Th 细胞 B、Th 细胞与 B 细胞 C、CTL 与靶细胞 D、NK 细胞与靶细胞 17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 B、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C、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D、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8 、抗体对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A 、与抗体的浓度无关 B 、与抗体的类别无关 C 、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 D、与抗体的完整性无关 19 、初次注射大量抗毒素所致的血清病属超敏反应() A、I型 B、II型 C、III 型 D、IV 型 20 、幼儿易患哮喘通常与缺乏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 1.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青霉素杀菌原理: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 4.溶菌酶杀菌原理: 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 ①荚膜:抗干燥作用、 粘附作用、 抗吞噬作用、 鉴别细菌、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 细菌的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 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 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 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 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 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 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 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 色素:鉴别细菌 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紫外线(265-266最强)主要作用于DNA,穿透力强,对皮肤、眼睛有损伤。 13.酒精消毒的常用浓度:70~75%乙醇 用途:皮肤、体温计消毒. 14.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5.灭菌:彻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杀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的方法 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 17.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寄居部位发生变迁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 类毒素的特征: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具有其免疫原性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淋巴细胞 T细胞 作用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信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 等称作信息。生命系统的信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1、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 A、树突状细胞 B、朗格汉斯细胞 C、巨噬细胞 D、B细胞 E、肥大细胞 2、大多数细菌的分裂倍增时间(代时)是() A、1h B、2h C、20~30min D、18~20min E、18~20h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物质是() A、核蛋白 B、基质蛋白 C、血凝素 D、包膜 E、RNA聚合酶复合体 4、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5、卫生细菌学检测指标之一为() A、大肠菌群数 B、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C、痢疾志贺菌数 D、伤寒沙门菌群数 E、霍乱弧菌数 6、可引起感染免疫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伤寒沙门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幽门螺杆菌 7、疟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子孢子直接钻入皮肤 B、蚊虫叮咬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C、配子体经输血感染 D、蚊虫叮咬时,子孢子直接进入人体 E、蚊虫叮咬,配子体进入人体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A、抗原异物性 B、抗原理化性状

D、宿主因素 E、免疫途径 9、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称为() A、主动免疫 B、自然主动免疫 C、被动免疫 D、人工主动免疫 E、天然被动免疫 10、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 A、Fc段 B、Fab段 C、重链 D、轻链 E、恒定区 11、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淋巴结内() A、深皮质区缺乏T细胞 B、生发中心生成受影响 C、胸腺依赖区T细胞数目和生发中心均不受影响 D、深皮质区T细胞缺乏,同时生发中心形成也受影响 E、浅皮质区无明显影响 12、下列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疫苗是() A、麻疹疫苗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免疫调节 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组成类型 第一道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非特异性免 疫第二道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典例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 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HBV、HIV。 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5、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

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7、Dane 颗粒:HBV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42NM的球形颗粒。因Dane于1970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颗粒为HBV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 8、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9、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一) 单选题 1. 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A) C9 (B) C9 (C) C9 (D) C9 (E) C9 参考答案: (C) 2.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M (E) IgG 参考答案: (D) 3.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

(A) 反复感染 (B) 肿瘤 (C) 超敏反应 (D) 自身免疫病 (E) 免疫增生性疾病 参考答案: (A) 4. 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 IgA (B) IgD (C) IgE (D) IgM (E) IgG 参考答案: (D) 5. IgG分子能与细胞表面FcγR结合的区域是:( ) (A) VL (B) VH

(C) CH1 (D) CH2 (E) CH3 参考答案: (E) 6. 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但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 ) (A) 自身抗原 (B) 完全抗原 (C) 半抗原 (D) 胸腺依赖性抗原 (E)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参考答案: (C) 7. 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M

(E) IgG 参考答案: (C) 8.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是:() (A) C5b~9 (B) C6b~9 (C) C5b~7 (D) C5b~8 (E) C6b~8 参考答案: (A) 9. 将IgG水解成F(ab’)2的酶是:() (A) 胃蛋白酶 (B) 链激酶 (C) 木瓜蛋白酶 (D) 胰蛋白酶 (E) 溶菌酶 参考答案: (A)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1.免疫学概述 免疫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 免疫类型: 固有性免疫 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特点: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 2.免疫器官与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功能: 1)骨髓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 源地 2)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3)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胸腺功能: 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 官 2)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维持的重要器官 3)免疫调节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 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 2)分泌SIgA 第二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 抗原(Ag)是指能与T/B细胞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效应淋巴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的结合的物质。抗原有两个性能,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抗原性)。 免疫原性指抗原特异性激活免疫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的性能。 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D)。 抗原通过表位与T/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抗原表位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表位的化学组成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不同抗原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表位,这些抗原可互称为共同抗原。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异物性 2)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 3)分子构象及易接近性 4)遗传因素 5)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3.抗原的分类 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 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 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时 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 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 佐剂指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注入体内,可增强机 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程度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 质。 第三章免疫分子 1.免疫球蛋白 抗体(Ab)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所产生的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等体液中,通 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介导体液免疫效应。 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活性球蛋白。 Ig分为膜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膜型免疫球蛋白(m Ig)分布于B细胞表面,即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 (BCR);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 Ig)存在于血清和 组织液等体液中,即通常所指的抗体。 免疫球蛋白单体由四条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 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各肽链由 数量不等的二硫键链接。 在Ig的H链和L链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区 域内,其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可变区(V区) VL和VH内各含三个氨基酸序列变化非常大的区域, 称为高变区(HVR)。该区即为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 之部位,又称互补决定区(CDR)。 VH和VL的6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 位,结合一个抗原表位。 Ig近C端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 氨基酸序列现对稳定,称为恒定区(C区)。 木瓜蛋白酶可使Ig在铰链区水解成两个Fab段和一 个Fc段。 免疫球蛋白(Ab)的生物学功能: 1)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 3)结合具有Fc受体(FcR)细胞介导的生物学功 能(调理作用、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 应) 4)跨细胞输送作用 5)免疫调节作用 IgG: 1)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2)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最主要抗体 3)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可跨胎盘转 运,从母体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为新生儿提 供被动的免疫保护 IgM 1)多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 2)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胚 胎晚期就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 宫内感染 3)是初次免疫应答中出现最早的抗体 4)是体液免疫尤其是初次应答中重要的效应分子 IgA 1)是局部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抗体 2)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sIgA,是一种重要 的天然被动免疫 IgE 1)IgE诱导Ⅰ型超敏反应 2)发挥抗寄生虫免疫作用 IgD 1)mIgD表达于B淋巴细胞表面,为BCR的另一 种类型,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单克隆抗体(mAb)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杂交瘤产生 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也 称第二代抗体。具有结构高度均一、纯度高、特异 性强和效价高等特点。 2.补体系统 补体(C)是存在于任何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 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介 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C裂解片段成分:小片段为a,大片段为b(C2除 外)。 补体激活途径: 1)经典途径 2)旁路途径 3)MBL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又称为免疫复合物(IC),是经典途 径最主要的激活剂。 C4b2a复合物,具有活化C3活性,是经典途径C3转 化酶 C4b2a3b是经典途径C5转化酶 C5b6789n为膜攻击复合物(MAC) 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保护 C3bBb复合物是旁路途径C3转化酶 C3bBb3b是旁路途径C5转化酶 MBL激活途径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保护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细胞、溶菌作用 2)调理作用 3)炎症介质作用 4)清除免疫复合物 3.MHC及其编码分子 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 原、控制免疫细胞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HLA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HLA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的部位由重链的α1和α2 两个功能区组成。 HLA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的部位由重链的α1和β1 两个功能区组成。 HLAⅠ类分子广泛表达于体内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HLAⅡ类分子分布相对局限,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 胞、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HLAⅠ类分子递呈内原性抗原肽,供CD8+T细胞识 别。 HLAⅡ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肽,供CD4+T细胞识 别。 4.其他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经刺激后合成分泌 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作用特点: 1)高效性 2)多效性和叠重性 3)局部效应 4)拮抗性和协同性 5)网络性 细胞因子种类: 1)白细胞介素(IL) 2)干扰素(IFN) 3)肿瘤坏死因子(TNF) 4)集落刺激因子(CSF) 5)生长因子(GF) 6)趋化因子(chemokine)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 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其活化过程中,表达于细胞 表面的膜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