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绣鉴赏

苏绣鉴赏

苏绣鉴赏
苏绣鉴赏

滴滴

苏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代代的绣娘以之为生,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些绣娘中,有些人循着前人走过的路,继续走了下去,最终依旧默默无闻;而她,不甘被埋没,不论付出了多少,也要自己闯出一条新路。

她出生在苏州镇湖的一个苏绣家庭。姑苏的小桥座座,流水潺潺造就了她如水般温润的外表,而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干劲,还有对苏绣的一种热爱。耳畔响着船娘婉转的歌声,时不时还有走街串巷的小贩叫卖梅花糕的声音,但这些她全然不顾,眼中只有她母亲手里那双鞋底:每一针短促却力透千层。母亲亲手纳鞋底的样子永远刻在她的记忆里。也许出于与生俱来的刺绣天分,当时年纪尚小的她却将纳鞋底的针法牢牢地记在了心底。

她渐渐成长,身上作为一名绣娘所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她渐渐意识到,苏绣画稿的缺少,针法表现力的局限性使得苏绣产业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自从80年前乱针法诞生后,便再无新针法可用了,面对日益衰败的苏绣,需要有个人站出来,创造一种全新的针法来挽救这一危在旦夕的国粹。

从构思创作到针法成型,她用了足足8年的的时间。“滴滴针法”主要是在点状或短线针脚之间,以相隔、相叠、相接、相交4种方式,在绣料平面上以疏密变化方式进行排列不知。这样绣出来的作品可以表现出刺绣画面中点状离散的光影变化感,尤其适合表现碳笔素描画中碳粉颗粒的质感,水墨画中水雾状朦胧的质感,这比原来

用平针绣、乱针绣针法绣出来的更细腻,更具有灵气。她的代表作之一《亚洲女孩》乍眼一看以为是一副极佳的碳笔画,不论是轮廓、人物形象,还是上色的阴影的效果处理都绝妙到了极点。感觉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上前去细细一瞧,才发现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一个个针脚有些相接,有些相叠,还有些相交,正式这些针脚的疏密是每一针都像是在点上一粒碳粉。从针法上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这个更为复杂缜密,更具表现力。从画面上看,“滴滴针法”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刺绣语言,一针一线在绣娘手中就如同一支画笔,使得刺绣创作到题材也更为广泛。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材料的需求向“大”和“小”两个方向发展。纳米,就是一种微材料技术。而“滴滴针法”可以说就是借鉴了纳米技术的精髓,把针脚细化到了可以细化的极致。

一项传统工艺的发展和传承要靠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更离不开创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更需要把科技成果创新性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当中。“滴滴针法”获得专利是苏绣针法获得专利的“零”的突破。科学其实是来源于人文和生活的,脱离了人文和生活的科学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义。创新针法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针法本身,而是为了绣出更美的绣品。而绣品本身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创新针法的源泉来自于科学。离开了科学进步,针法创新就成为空谈。

你只看到她因“滴滴针法”获得专利时最光彩的一幕,却没有看到她用了8年的光阴去孕育它;你有你刺绣数量的规则,她有她作为绣娘要发扬创新针法的选择;你否定她的现在,她决定她的未来,你

嘲笑她用“滴滴针法”绣作品耗时费神,她可怜你总是用已有的针法不知创新,她会证明只有继承、发扬、创新才有苏绣的美好明天。坚持创新才有苏绣的美好明天。坚持创新,是注定艰辛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只有几个人掌握这一针法,也要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她是“滴滴针法”的创始人邹绣娘,她为自己代言!

苏绣艺术特色及其对吴文化的传承

苏绣艺术特色及其对吴文化的传承 1、苏绣的历史由来 苏绣的全称为“苏州刺绣”,发源于我国苏州吴县地区,该区域从古至今就一直是刺绣 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而苏绣的历史起源也很早,早在西汉时期的历史资料中,就已经有了对苏绣的记载。此外,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绣就已经被用于服饰了。而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很早以前其艺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高度,这点从北宋史料 《清秘藏》中就已经对苏绣做出“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 并且,苏绣的发源地苏州又有“人间天堂”之称,苏州素有的古典美、诗意美早已融入 到了苏绣的精髓里面,这也是苏绣能够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明代的苏州地区,当时的苏绣已经发展成一项广泛的百姓副业产品,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景象。到了清朝,朝廷还专门设置了和刺绣有关的织造衙门。比如创作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祖父辈均在江南地区担任织造职务。而清代可以说是苏绣发展最盛的时期,尤其是在清末民初之际,受到当时一些西方文化东流的影响,苏绣也开始不断创新,发展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2、苏绣艺术美和特色 (1)苏绣表现的题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紧跟其发展脚步。现在 的民间苏绣工艺对普通民众来说不再是奢侈品,其设计理念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普通家装等范畴。传统苏绣工艺的主要表现题材大多有鸟兽、花草、风景、人物和文字等,另外部分会在其中加入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元素。而苏绣发展至今,已经在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定的西方绘画元素,加入现代艺术的光影手法,形成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独特风格。 (2)苏绣的艺术特色。苏绣的绣工可以说是非常精致的,图案往往比较细腻,色彩 搭配也十分协调,常用的针法有齐针、套针等。一幅好的刺绣作品,其对色彩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需要的色彩种类丰富而且富含变化。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苏绣的艺人已经能够做到“劈丝拼色”的程度,不但能够实现作品丰富的色彩,而且能够通过色彩的搭配表 现出不同形象的不同质感。此外,苏绣中的代表作品还有双面绣等,这些别具一格的刺绣作品,充分体现了苏绣精致而且富有创新的艺术特色。 3、苏绣中传承的吴文化

苏绣入门教程

一,刺绣工具 1.绣针 《雪宦绣谱图说》原文:针,古有羊毛针者,最细,宜绣人像之面,久不可得矣。次则苏针,锋尖锐而鼻底钝,不伤手,今亦渐灭矣,用者唯欧针,细不及羊毛针,鼻底利,易伤手,不及苏针也。 译文:古时有一种羊毛针是最细的,适合绣人像的面部,但已经好久都找不到了。其次是苏针,它的针锋尖锐而针鼻钝,不会伤手,不过现在也快没有了。目前只能用国外进口的针,它不及羊毛针细,针鼻也尖锐,容易伤手,没有苏针好用。 论:挑选绣针的时候要注意:一看针尖,细长而尖锐的适合刺绣,二看针鼻,应为椭圆形,如是长方形或尖圆形都很容易咬线(也就是把线割断)。针体应该光滑没有任何毛刺,这样才不会伤到绣线和绣布。 2.绣绷,绣架 传统刺绣绷架有大,中,小之分。大的绣架可长达数米,用来绣大副作品,现在一般只能在专业的绣坊可以看见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有小绷和中绣架。小绷也称“手绷”,圆形。绣架一般多为木制,宽度根据绣架的大小有限制,长度没有限制。 小绷(手绷)绣架 这个是上好底布的绣架。具体上底布的步骤会在后面的刺绣准备步骤中详细说。 3.底布 一般苏绣用的底布种类比价多,素绉真丝料,软缎,玻璃纱……等等。新手建议选用玻璃纱,因为一个是上稿比较方便,另外价格相对于绸缎类的要便宜一点。(一般苏绣中用玻璃纱来绣双面绣的居多,对图片想象不出效果的可以参考一般商店内的双面绣成品那种底料,很薄,透明度相当高) 素色软缎玻璃纱玻璃纱上的绣制成品4.剪刀 刺绣用的剪刀要求小巧,最重要的是刀锋要紧密,刀刃要锋利,刀尖上翘,这样剪线头的时候不会伤到绣面。 5.绣线 苏绣用真丝线。每束长约22米,一根线由2股并成,所以俗称“两绒”,一绒就是一根线的一半,一根线的16分之一称“一丝”,刺绣术语中讲的某个绣品是几丝绣成的,就是这个含义。每根绣线都是由无数根纤细无比的蚕丝合成的,所以很容易被刮蹭起毛。处理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双手的清洁和光滑。 大束的真丝绣线,每束有20小束,本店出售的均为小束线,每色有单独包装,方便顾客的使用。 二,刺绣前的准备 1,上稿 选择绣稿,往大了说就是要注意画稿的结构,色彩等等。切合初学者的实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步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譬如说画一根曲线练习刺针,画一个小圆圈练习打籽,一个单独的花瓣练习齐针。。。。。。等等。 绣稿分2种。一种的黑白的线描稿,一种是有色彩的彩色稿,例如国画,油画等。

苏绣的演变

苏绣的演变 苏绣的演变 苏绣产生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位于长 江下游江苏南部的苏州,为什么这一民间工艺会产生于这一地区,她是如何得以兴盛的,这一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去探索,要么囿于苏州历史谈苏绣工艺,抑或流于泛泛而谈苏绣历史,很少甚至没有人从中国这一长河历史中,从文化的视角去穷究她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从社 会上获得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包括已成模式的、重复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动作。这里所谈的文化,是从广义而言的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可以讲,从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一切东西均含有当时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知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作为苏绣工艺当然也不会例外。 一、针、缝纫、织具等文化标识形成,为苏绣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绣花针的始祖发现在距今至少约二万到五万年之久的 山顶洞人居住遗址。1993年,北平郊区的房山县周口店龙 骨山,考古家发现了一枚骨针。这骨针长度为82毫米,最

粗处直径约3.3毫米,是属于体积粗长型的针,应是用于缝制兽皮衣物。它尖端锐利、针身圆滑、尾部穿孔。这样的工具的发明标志着缝纫时代的开始。 在新石器时代,据最早的文献记载,当时已出现先进的纺织工具,织物并且开始染色。这时,因技术条件的限制,工艺作品以简约的表现形式,突出其形象的特征。针法以坚固耐用,有实用价值为上乘。 进入夏商时期,由于商代是典型的鬼神迷信时代,当时农业及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针法以锁绣类及其变化针法为主,加上少数平绣类针法。受宗教影响,当时主要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工艺装的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到西周时期,染织工艺已有专门的分工,并开始运用色彩,刺绣技术成熟及广泛运用。颜色加上优美花纹的手法,强调礼治社会中,工艺制作的式样具有固定的规格,装饰布上反映显著的次序感。 根据文献记载,苏绣起源于苏州的年代也很早,而且也是始于服饰。据查考,晋平公的使节访问吴国时,苏州已是吴国国都。这说明,在公元前6 世纪,苏州已经有“绣衣”“锦衣”了。之后,见于记载的有齐梁建都建康(即今天的南京)。从历史的记载可知,这时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

吴文化选修课——浅谈苏州刺绣 作为一名外地人来苏州学习,对苏州的了解不多,或者说是很少。而心里,又对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深感兴趣。得知学校里的选修课有关于苏州的课程时,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吴文化这门课。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吴地文化有了比之前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才了解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这可让原先浅薄地以为吴文化仅是指苏州文化的我产生了一种要重新认识吴文化的想法。吴文化众多且多彩多姿,从起源到吴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园林和工艺等等,纷繁众多而又各有其独特之处。而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又数吴地工艺中的刺绣——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不仅如此,苏绣还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到了宋代,苏绣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 较之宋代,到了清代,苏绣更是更上了好几层楼。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当时的苏州有了“绣市”的誉称,并以“精细雅洁”而闻名。苏绣盛时,甚至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都全出于艺人之手。而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之势,许多中、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一百五十余家,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绣品销售,提高了绣工的生产积极性。吴县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据1990年时统计,吴县绣娘达十二万之众,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1958年,苏州开始推广机绣。20世纪80年代末,又部分采用电脑绣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绣品的生产能力。苏州城里几十个旅游点、几百家经销店内,绣品比目皆是。在刺绣行业里,分工也越来越细 ,其中有专门从事刺绣针法、工艺研究的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欣赏品和出口服装生产的苏州刺绣厂,从事刺绣日用品生产的苏州绣品厂,从事儿童绣衣和日用品生产的苏州

浅析中国刺绣文化

浅析中国刺绣文化

浅析中国刺绣文化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关键词:刺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

薛淑萍浅谈苏绣如何绣猫

浅谈苏绣如何绣猫作者辽宁鞍山苏绣名人薛淑萍

辽宁鞍山苏绣名人薛淑萍苏绣作品 因生在东北,虽比不得苏绣流派云集、名手竞秀的苏州,但自幼受得母辈熏陶,喜爱绣花,偶与精美苏绣邂逅,便一发不可收。每有闲暇便描红缀绿,绣品虽不算精美,却也把江南的苏绣注入了一丝北方的豪情。虽未得名师指点,但绣了十余载摸索参悟也得了些经验,今天写了这篇绣猫的日志,给喜欢苏绣的朋友和正在学苏绣的朋友以启迪,有不对和 不精的地方还请同行给予指点校正。

绣猫,主要用的针法是乱针绣。乱针绣的针法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其法一改以往“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方法,不拘教条,运针自由,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错综组合,以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交叉排针时要长短不一,不宜出现垂直交叉及网纹交叉线条,均匀合度、错落得当,由疏到密,乱而不杂,密而不堆。分层加色时,要镶色合理,接色和顺自然,避免色与色之间脱节、生硬及加色时发生僵硬与颜色交接处过杂。 绣猫时通常要先从猫爪绣起,趾的部位小、呈弧形,绣时针脚宜短,排列宜密,在连接腿部处的毛丝,丝理宜凹进一点,绣腿部时可按照由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从外缘绣起,根据毛的走向来绣,要提醒大家的是,乱针绣不是一次完成的,它要用稀疏的针脚来回绣三遍,每一遍都要与前一遍的针脚交错进行,第一层铺色,按照绣稿的轮廓线和色块满刺一层底色,第二层做细,第三层再做精细艺术加工,把整个绣面上的光线和色彩统一。 绣猫的尾巴时,与绣腿部的针法相同。先将尾巴的轮廓绣出,并且,尾巴边缘的针脚要相对长一些,绣线要细,用一丝或半丝,排针要疏,不要太整齐,下针处要高低不一,长短参差,交叉角度不一,相互交错,疏渐渐加密,绣线可逐渐加粗,根据绒毛的走向和毛丝变化的规律掌握丝理,避免走线僵直生硬。叉叠次数不拘,直到形似为止。 绣猫的身体部位时,线条要比边缘的线略粗,用排针密集的手法,才能表现出身体的浑厚感。要按照猫的各部位毛丝的生长规律,并根据它在活动时的动态来辨认丝理。绣制猫身的花纹时颜色交接处用线要

苏绣简介

[苏绣简介] 苏绣是一种精致而高雅的民间艺术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主要产地是江苏苏州。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由刺绣工艺师在丝绸、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以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苏绣的分类] 从绣制图案上分:人物肖像类,山水风景类,动物类,各种花卉类,油画静物及其他分类。 按观感分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单面绣:在一块苏绣底料(真丝为主)上,绣出单面图像,可以是花草、人物、动物、写真之类,背面装裱画版,外加中式或西洋画框,单面绣一般悬挂于墙上,图案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单面绣的镜框一般使用拉丁木或石膏木条制作而成。双面绣:在同一块底料(真丝为主)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相同或相异的图像(故称双面绣)。双面绣的镜框一般是由红木或波罗梗红木手工雕刻而成,极具艺术价值。木质坚硬、不易变形,可以久远保存。 从品质上分:精品刺绣(以人物肖像为最高级刺绣,及高档风景刺绣),中档刺绣(以乱针绣为主,精品人物类和风景类)普通刺绣(普通刺绣及低档刺绣)按针法分:乱针绣与平绣两类 按品种分:一是日用品。有生活小用品,如荷包袋、镜子套、小挂件等。有衣饰鞋帽,如披肩、旗袍、、日本和服等。有室内用品,如被面、枕套、沙发靠垫等。二是欣赏品。有摆件(长、方、圆各种规格的台屏)、挂件(画片、立轴、镜片、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 [苏绣制作过程] 第一步选稿,绣稿的来源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专为刺绣而作的画稿;另一种是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

苏绣针法的图解及详细介绍

苏绣针法的图解及详细介绍 标签:苏绣针法苏绣针法图解苏绣针法介绍 苏绣针法就是运针的方法,也是刺绣组成线条的一种形式,每一种针法有一定的组成规律和独特的表现效果,选用合适的针法,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刺绣对象的质感,充分发挥针法的特性,增强苏绣艺术的表现力。 1、线形密绣、波浪绣和十字波浪绣的绣法图解 2、乱针绣和打结绣的绣法图解 3、卷针玫瑰绣和卷针环绣的针法图解 4、叶子针绣的针法图解

5、交错绣和交错密绣的针法图解 平针: 1、平针: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2、钉线:钉线是一种特制的细色线代替金线的绣法。这种色线叫棕线,也叫包根线。其绣法和平金相仿,因为它的线色多,能绣的物体也比平金广得多。

散错针:它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 1、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2、虚实针:是虚、实并用、以实形虚的针法。乱针:乱针是杨守玉先生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创造的绣法。这种针法是不规则地用针用线,用长短色线交叉重叠成形,先以混合色线为底,再叉叠其他色线,根据底色来调和,叉叠次数不拘,直到形似为止。 编绣:它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1、戳纱:也叫穿纱,早就流行,是由直针直接变化来的。 2、打点:也叫斜一丝和一丝串,是一种扣绕法的戳纱。打点的绣法是:以三丝罗为地,用线在罗的十字纹上扣一针。但也可以用纱或比较粗的布为地。 3、铺绒:又叫别绒或瘪绒,也就是挑花,它和戳纱的编织法类似。其绣法:先在准备挑花的界内,用白生丝做经线,每丝相距半分或三分之一分、四分之一分,排列必须十分均匀。 4、网绣:网绣的绣法和其它绣法不同,是用网状组织的形状来做绣的图样的,用并行线与另一组并行线交叉成的各种形状。网绣是一种古老的绣法。过去流行在农村时,人们多半用它来绣围裙、鞋边、衣边、带头等。 5、夹锦:这种绣法不同于网绣,有空眼,而且是填满的。它可以在果实之类的图样内织出多种图案纹样。 6、十字挑花:又叫拉梭。这种挑花与戳纱中的扣绕法相似。不过,扣绕法是斜一丝,而十字挑花是扣十字,用无数十字鳞列组成各种土图案。 7、绒线绣:也和戳纱中的扣绕法相似。它以粗麻布为地,以毛绒线代替花线。因为毛绒线色不易褪,反光比花线小,所以它具有独特风格。

苏绣考察报告

篇一:苏绣艺术考察报告 苏绣艺术考察报告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仍以苏州为中心,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扬州、无锡、常州、宿迁、东台等地。苏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苏绣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雅洁著称。明代,苏州刺绣形成“精细雅清”的地方特色,清代苏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活泼,制作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一、考察时间: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2日二、考察地点:苏州刺绣艺术博物馆、拙政园苏州刺绣馆 三、意义和目的:通过本次考察,让我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苏绣的认识。为苏 绣的发展提供建议。 四、考察方法:亲自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五、考察内容 苏州刺绣艺术博物馆苏州刺绣博物馆的简介: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于1986年建成,现位于苏州景德路王鏊词内,主题陈列有宫廷刺绣艺术,民间刺绣艺术两部分,其中包括唐宋元明清时代期抱经书的经袱,在近代绣品室,重点陈列了素有“绣圣”,“神针”的美称的刺绣艺术家沈寿的刺绣杰作。 皇 帝 、皇后朝服 “绣圣”沈寿作品 苏绣艺术博物馆,陈列有自汉代至今的绣品二百余件,其中有从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苏州虎丘塔等地出土的苏绣绣片、经帙、褡裢等日用品(部分为复制品);有苏州制作的明代万历皇帝的缂丝衮服、孝靖皇后的刺绣“百子衣”、清乾隆帝朝服的复制品;有17世纪著名刺绣艺术家韩希孟的刺绣册页、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的仿真绣,以及现代发展起来的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等作品,成为展示苏绣历史和精品的一个重要窗口,受到人们的欢迎。 苏州虎丘塔出土刺绣经帙补子:明清时期文武官员在袍服前胸后背缀一方补子,以区别官职品级,文官 用飞禽、武官用走兽。 针法:缠针、抢针、盘金等。 《姑苏繁华图》绣卷:《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系清代著名 画家徐杨所画。图画面表现了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灵岩到虎丘山的盛况,描绘阊、胥一带产物富饶,工商繁荣,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景象,犹可详见,其中可见人物2064人、招牌130多处,桥梁10座、船只137艘,绣屏以十多种针法,五百多种色线运针孱色,由中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李娥瑛技艺总指导主绣而成,具有苏绣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 拙政园苏州刺绣馆 篇二:2013年苏绣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洞察网 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苏绣品行业有价值? 第四:苏绣品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第五:苏绣品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第六:苏绣品市场调查报告特点 第七: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五要素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 刺绣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我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刺绣的工艺技术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它和丝绸是汉代封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它对纺织工艺技术和丰富世界的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刺绣简介 关于我国刺绣始于何时,一般传说尧、舜、禹时代,就在衣服上作画刺绣了。古代礼服上刺绣纹饰,主要起源于原始氏族部落的图腾形象,以天上人间的自然景物为代表。我国最早的绣纹针法是锁绣,是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因其绣纹似一根锁链而得名,有的外观又像发辫。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角罩上黏附着菱形锁绣的残迹。 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分别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并称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 苏绣 苏州地理环境适合养蚕植桑,素以丝织生产和刺绣工艺著称于世。宋朝时,苏绣就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的沈寿,吸收西洋和日本美术、刺绣的长处,创造了有光线效果的仿真绣。1915年,苏绣作品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海内外名声日隆。苏绣风格为“精、细、雅、洁”。苏绣传统品种繁多,日用品有门布、桌布、枕套、手绢等,色调高雅,绣工精密。佩饰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纹内容大多是吉祥图案。室内装饰品,如壁柱等,多以图画为绣稿。 粤绣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湘绣 粤绣又称广绣。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明代时,艺人们将孔雀羽毛编有绒缕以之为线来绣制服饰等,使产品金翠夺目。粤绣具有传统特色的题材有百鸟朝凤、三阳开泰等。其花纹繁缛而不乱,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这种风格热烈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蜀绣 蜀绣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成都自古以织锦业著名,号称“锦官城”。蜀锦与蜀绣并称“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用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100种针法,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则既有纯为欣赏的绣屏,又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等日用品。 民间刺绣 1、陇绣 陇绣,主要以男工为主,有收男不收女,传媳不传女的规矩。“杭绣是一副移动的图画,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2、顾绣 顾绣,因晚期顾氏女眷擅于刺绣而得名。艺术特色主要为“半绣半绘,画绣结合,绣工巧,细腻绝伦,所谓“诗心入画绣,巧手夺天工”。 3、苗绣 苗绣,是苗族妇女劳动智慧的结晶,是组成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色彩和谐、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赞其曰“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4、鲁绣

中国刺绣简介

中国刺绣简介 点击:79 日期:2008-8-19 字号:大中小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那个朝代?由于刺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极难说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被)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工艺门类。 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有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在前汉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毛织品)”,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绨冰锦”,而且坐卧的席子也要“绣茵”,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锦绨高张”,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缯囊缇橐”。民间如此,朝庭贵族更不待言,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以至“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甚至“柱槛衣以绨锦”,其奢侈程度可见一般。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两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一件,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相应的文字,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说到这一时期的刺绣,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壬子年《拾遗记》)。汉末、六朝剌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

刺绣名称介绍

刺绣名称介绍 2006年4月29日 13:53 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刺绣俗称“绣花”,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 ·彩绣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 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 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 品中多有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 富,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 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 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 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 果。 ·包梗绣主要特点是先用较粗的线打底或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再用绣线绣没,一般采用平绣针法。包梗绣花纹秀丽雅致,富有立体感,装饰性强,又称高绣,在苏绣中则称凸绣。包梗绣适宜于绣制块面较小的花纹与狭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单色线绣制。 ·雕绣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戏美观的楼空花,虚实相衬,富有情趣。绣品高雅、精致。 ·贴布绣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钉线绣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图案钉绣在服装或纺织品上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的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线梗中。钉线绣绣法简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近年来在和服中应用较多。珠片绣,也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闪光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服饰上,以产生珠光宝气、耀眼夺目的效果,一般应用于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装的美感和吸引力,同时也广泛用于鞋面、提包、首饰盒等上面。 ·十字绣也称十字桃花,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刺绣方法。其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布料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线迹排列成设计要求的图案。由于其针法特

苏绣的简易教程

苏绣的简易教程 初学者 拿到一个苏绣套件的时候,许多第一次学苏绣的MM会有这几个疑问:套件里怎么没有针法说明?套件里怎么没有图纸? 有这些疑问的绣十字绣的姐妹,习惯了一种十字绣的方式,任何苏绣套件是没有针法说明,也没有图纸什么的,只有刺绣用的材料(底料,针,线),我们的苏绣就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水平自由创作出不同精美的成品. 苏绣的针法很灵活,同样一个画面可以用N钟针法来绣,所以没有固定的针法说明,彩色的打印底料就本身已经是一幅图纸了,苏绣是讲究针法灵活,创作自如的,绣花针就画笔,线就是颜料。一个女孩有多少才气,涵养,天赋,悟性,都可以在绣完一幅苏绣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和表达 ***************绣前准备******************* 工具的准备:绣花针蚕丝线打印好的丝绸绣布一片绣绷剪刀 绣娘的准备:绣前先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因为是直接接触绣布) 绣花环境的选择:必需选择明亮的地方,面朝光线,绣架上刺绣时一定要坐立端正。 基本的穿针方法。(短的线从针尖那里绕一下,打一个小结,单线绣) 绣花标准工具实例:

丝线的撇丝(见下图的实际) 绣线的准备 绣线的2端剪掉分成平均的3股辩成小辩(2端)不要辩住哦,这样线线就不会乱!丝线很容易抽出!!如 下图

撇丝对于初学者只要一根线的1/2就好。仔细看下丝线有明显的分股,实际一根线可以分为1/16的。 ***************绣制过程******************* 第一个必要做的事情就是上绷,这个事情是至关重要的,再高绣艺的绣娘,如果上不好一个绷,那绣到最后的成品也是将近报(当然绣艺越好的绣娘上绷的水平都是一流的,别看一个圈圈(手绷)一根棒棒(卷绷),要上好绷,需要和学刺绣一样认真刺绣,多次练习! 把布平铺放在里圈绷子上(布一定要平整均匀)然后在把外圈绷子重合在里圈绷子上 第二步,压上去外圈后,布还是会有的地方不平或者松,所以需要把布的褶抽平,抽平不能有一点褶,并注意布的经线与纬线都成垂直和水平状态,布纹不能斜(不能有半点斜皱,不然绣得再好的成品也是会皱 巴巴,成为报废品) 第三步,检查花绷子上得是否够紧。检查办法是把一根带线的针从布面上穿过,拔线时布面发出嘭嘭的响声,这样才算合适。 还是推荐绣绣的姐妹们用卷绷刺绣!如果有决心绣好一幅刺绣,备个卷绷实在不是奢侈的事情 卷绷:上面部分叫“绣绷”,起固定绣布的作用,长的两根是绷轴,短的两根为插栓。 上绣绷的操作过程:首先要贮备好绑线(店铺即将上架)及连绑线(家里钉纽扣的那种普通棉线就可以),

刺绣英语简介

Embroidery is a brilliant pearl in Chinese art. In the costume culture ,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nation. It represents the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Major Styles of Chinese Embroidery:Su Embroidery (苏绣)Yue Embroidery (粤绣) Shu Embroidery (蜀绣)Xiang Embroidery (湘绣) Su embroidery is the general name for embroidery products in areas around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History:The craft, which dates back to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220-280), became a sideline of people in the Suzhou area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ell known for its smoothness and delicateness, Su embroidery won Suzhou the title City of Embroidery in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mid and late Qing, Su embroidery experienced further developments involving works of double-sided embroidering Feature: Su embroideryhas a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weaving techniqu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the product surface must be flat, the rim must be neat, the needle must be thin, the lines must be dense, the color must be harmonious and bright and the picture must be even. Double-sided embroidery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of Su embroidery. Yue Embroidery (粤绣 Also called Guang embroidery, Yue embroidery is a general name for embroidery products of the regions of Guangzhou, Shantou, Zhongshan, Panyu and Shun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History: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Yue embroidery first became famous was in the first year of Yongzhe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prosperous Guangzhou Port of the Song Dynast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Yue embroidery, which began to be exported at that time Feature :Influenced by national folk art, Y ue embroidery formed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embroidered pictures are mainly of dragons and phoenixes, and flowers and birds, with neat designs and strong, contrasting colors Shu Embroidery (蜀绣 Also called Chuan embroidery, Shu embroidery is the general name for embroidery products in areas around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History Shu embroidery enjoy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the Han Dynasty, Shu embroidery was already famou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ven designated an office in this area for its administration Shu embroidery experienced its peak development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ranking first in both production and excellence. In the mid-Qing Dynasty, the Shu embroidery industry was formed ?Feature :Originating among the folk people in the 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Shu embroidery formed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mooth, bright, neat and influenced by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and cultures. The works incorporated flowers, leaves, animals, mountains, rivers and human figures as their themes. Altogether, there are 122 approaches in 12 categories for weaving. Xiang Embroidery (湘绣) Xiang embroidery is well known for its time-honored history, excellent craftsmanship and unique style. The earliest piece of Xiang embroidery was unearthed at the No 1 Tomb of Mawangdu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