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初中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 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 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材预览: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转化过程如下 (在横线和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 海水或卤水镁 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常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们在海底又发现了一种新型能源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还蕴含着一种多金属结核---_________。 4.海水中除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外,还有丰富的_____和_____资源。 5.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__法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法和______法。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 30~31,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离 子符号)。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交流和总结: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 31~32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知识点三:海水淡化 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原理是什么?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6.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 点燃 2CO 2 + 3H 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O 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加热 2CuO + H 2O + CO 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 2KCl + 3O 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H 2O + CO 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19.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 2O 2 2H 2O+O 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 Cu + H 2O 2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 2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 2 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2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 4 高温 3Fe + 4CO 2 四.单质、氧化物、酸、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7.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ZnSO 4 + H 2↑ 28.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FeSO 4 + H 2↑ 29.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MgSO 4 + H 2↑ 30.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 2SO 4 Al 2(SO 4)3 + 3H 2↑ 31.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 2 + H 2↑ 3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 2 + H 2↑ 33.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 2 + H 2↑ 34.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 3 + 3H 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35.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FeSO 4 + Cu 36.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 4 ZnSO 4 + Cu 37.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Cu(NO 3)2 +2Ag 38.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 4 Al 2(SO 4)3 +3 CU 五.其它反应 3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40.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O + CO 2↑ 41.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 4 Cu(OH)2↓ + Na 2SO 4 42.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 2 + H 2O H 2CO 3 43. 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O Ca(OH)2 44.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 4·5H 2O 加热 CuSO 4 + 5H 2O 45.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 + 5H 2O CuSO 4·5H 2O 46.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CO 2 + C 高 温 2CO 47.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2 MnO 加热2 MnO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3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能梳理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参加反应的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若生成4.4g二氧化碳,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2.某反应AB+CD=AD+CB,若25gAB与10gCD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AD,则10gAB与CD完全反应,生成CB的质量是g。 3.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气,欲制取1g氢气,需电解水多少克?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现有一种能帮助消化、减缓胃痛的药品A,能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药品A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含量为260mg/片。若患者按医嘱服用药品A,每日两次、每次3片,请你计算服用药品A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多少毫克? 5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质量(g)346 SO2质量(g)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2的质量比是。(2)第一次为什么生成6g的二氧化硫而不是7g的二氧化硫? (3)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4)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法探究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284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1)反应结束后X的质量g 。 (2)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g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常温,测得容器内仍有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 A.1:4 B.1:2 C.1:8 D.1:9 反思交流

九年级化学全册 物质组成的表示学案(无答案) (2012新版)鲁教版

课题:物质组成的表示3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读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的物质结构理论来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3、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 1、回答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练兵场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O 3 NaCl CO 2 Cu(OH) 2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总结 环节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73页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的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的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的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的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九年级化学《8.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学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2、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3、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认识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说出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活动1:阅读教材P55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必须需要的化学元素包括元素和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种。分别是、、、、、、、、、、。微量元素主要有、、、等,这些元素以形式存在于人体内。 2、某人患了骨质疏松症,则他体内缺,若患了贫血病,则他体内缺,若患了甲状腺肿大,则他体内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铁 B、锌 C、钙 D、碘 活动2:阅读P56“多识一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说出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活动3:阅读教材P57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二、合作共建: 你经常使用保健品吗?调查市场销售的补铁、补钙、补锌的保健品的成分及销售情况。谈谈你对保健品的看法。 三、系统总结: 用心爱心专心 1

四、诊断评价: 1、某人患了呆小症,他儿童期缺乏的元素是() A、铁元素 B、钙元素 C、氟元素 D、碘元素 2、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启动“酱油加铁”“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③改善酱油的味道④增加黑色素⑤减少厨房污染物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饮具,其主要原因是() A、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B、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D、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4、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是() A、铁 B、碘 C、钙 D、锌 5、人体缺碘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提高人体素质,食物补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⑴碘是人体和动物体内合成下列那种激素的原料()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⑵成年人体内缺碘易产生的病症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B、地方性呆小症 C、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⑶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盐中加碘酸钾(KIO3)来补充碘摄入量的不足,KIO3属于哪类化合物()A、酸 B、碱 C、盐 D、碘离子 ⑷市售的“加碘盐”外包装文字说明上都有“含碘量”的字样,这儿的碘是指()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分子 D、碘离子 ⑸已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食盐3~5克,碘的适宜摄入量每天为100~200微克。假如碘的摄取80%来自于“钾碘盐”请你设计一下,每千克食盐应加入多少碘?然后作一个社会调查,查看市场销售“钾碘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用心爱心专心 2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 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 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的形成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辨别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重、难点)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重点) 4.了解乳化作用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学习任务一〗溶解的过程 学生活动1:教材的第58页“活动天地3-1”观察食盐的溶解。 1.溶液 (1)定义:。 (2)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内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均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析出固体物质。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第59页,判断黄泥水、油水、食盐水三杯液体中谁是溶液? 2.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如;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如。 (补充实验)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溶于水中。 想一想:①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②溶液一定无色吗? ③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④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分析。 二、【研习展评】 3.溶液的组成 (1)溶质:的物质,如。 (2)溶剂:的物质,如。 想一想:①作溶质或溶剂的物质的状态一定吗? ②溶液的质量等于什么?

4.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1)若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若溶液中有水,则水为溶剂,若未指明溶剂时,水为溶剂; (3)物质要与水反应时,则产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化合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5.溶液的读法: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1)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溶剂为水时,可以省略)简称:氯化钠溶液; (2)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学生活动3:教材第59页“实验探究3-1”测定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时的温度。 6.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常伴随的变化。 如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 原理:(第60页) 交流共享:第60页 〖学习任务二〗乳化现象 演示实验:教材第61页“活动天地3-2”观察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能促使的液体形成叫较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 起作用,属于现象。如。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第61页“多识一点”。 【课堂练习】 1.教材第62页“在线测试”。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豆浆 溶液均一、稳定,但不一定无色透明,如:蓝色的CuSO4溶液、黄色的FeCl3溶液等。溶液均一、稳定,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 针对训练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计划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单元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3课时。 复习:1课时。 测试评讲:2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见PPT。 教学新课:

鲁教版初中化学溶液测试题

第三单元溶液测验(一)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食盐水 B.汽水 C.白醋 D.冰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75%的医用酒精溶液中,溶剂是酒精 C.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得到100ml酒精溶液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3.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4.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A.食盐水 B.蔗糖水 C.碘酒 D.牛奶 5.下列溶液中,溶质在常温下是液体的是( ) A.碘酒 B.氯化钠溶液 C.“雪碧”饮料 D.医用的酒精溶液 6.从200g某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g溶液,剩下的溶液中不变的是()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7.向10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g蔗糖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 8.把100g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A.100g B.80g C.40g D .20g 9.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漏斗 10.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11.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下列物质,U型 管右侧液面高出左侧液面,则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固体 B.氯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浓硫酸 二、填空题 1.填表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名称溶剂的名称 0.9%的生理食盐水 碘酒精硫的苯溶液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 2 (1)50ml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的体积______100ml。 (2)5%的食盐溶液100g,取出50g,剩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5%。 三、简答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按照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重难点选讲】 重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例1】下列过程或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玻璃破碎②粮食酿酒③铁水铸成锅④过滤粗盐水⑤电解水⑥风力发电⑦手机电池充电⑧植物光合作用⑨酒精的蒸发⑩食物的腐败?金属的冶炼?蜡烛燃烧?水的蒸发?氖管发光?湿衣服晾干?干冰升华?铁器生锈?海水晒盐?海水制碱?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重难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2】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误,并指出操作错误的地方。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课堂练习】 命题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D.食物腐烂 2.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节日燃放焰火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D.檀树皮制成宣纸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5.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蓄电池放电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7. 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命题点2化学探究 8.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9.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A 探究同种物 质在不同溶 剂中的溶解 性 B 探究铁生锈的条 件 C 探究物质燃 烧的条件 D 探究CO2与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 应 命题点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