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回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目前主要作为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由于GLP-1可抑制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故有助于控制摄食〃减轻体重。在19例肥胖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交叉试验中〃GLP-1皮下注射给药可增加患者餐后的饱腹感〃并使每餐的饮食量平均减少15%。但由于GLP-1是多肽〃不能口服给药是其一大缺憾。

胰高血糖素样肽-1历史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麦金太尔((McIntyre)和埃尔里克(Elrick)等人就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这种额外的效应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见上图)〃而珀利(Perley)等人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肠促胰素效应”所产生的胰岛素占进食后胰岛素总量的50%以上。1986年〃瑙克(Nauck)等人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作用减退〃这提示〃肠促胰素系统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肠促胰素这层神秘的面纱被慢慢揭开〃研究证实〃肠促胰素是人体内一种肠源性激素〃在进食后〃该类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肠促胰素主要由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其中GLP-1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GLP-1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在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的主要表达产物是胰高血糖素〃而在肠黏膜的L细胞中〃前激素转换酶(PC1)将胰高血糖素原剪切为其羧基端的肽链序列〃即GLP-1。GLP-1有2种生物活性形式〃分别为GLP-1(7-37)和GLP-1 (7-36)酰胺〃这两者仅有一个氨基酸序列不同〃GLP-1约80%的循环活性来自GLP-1(7-36)酰胺[1,2]。

胰高血糖素样肽-1作用

编辑

GLP-1生物学特性如何?怎样发挥降糖效应?

研究已证实〃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从而降低血糖。正常人在进餐后〃肠促胰素开始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肠促胰素效应”受损〃主要表现为进餐后GLP-1浓度升高幅度较正常人有所减小〃但其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并无明显受损〃因此GLP-1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以下几方面发挥降糖作用GLP-1具有保护β细胞的作用GLP-1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可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此外〃GLP-1还可作用于胰岛α细胞〃强烈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并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生长抑素又可作为旁分泌激素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研究证明〃GLP-1可通过多种机制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或患者的血糖情况〃其中促进胰岛β细胞的

再生和修复〃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GLP-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作为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是在营养物质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才释放入血的〃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Nauck等[6]对1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在空腹状态下分别给予患者GLP-1或安慰剂〃结果显示〃患者在输注GLP-1后〃其胰岛素和C肽水平显著增加〃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在4小时后变为正常。在血糖水平正常后,虽然仍持续输注GLP-1〃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却不会再升高〃血糖水平也维持稳定〃不再进一步下降。这说明GLP-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GLP-1的这种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是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与保障〃从而免除了人们对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及方案可能造成患者严重低血糖的担心。

GLP-1具有减轻体重的功效灿德尔(Zander)等[7]研究显示〃在接受GLP-1治疗6周后〃参与研究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平均减轻了1.9 kg。研究者认为〃GLP-1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降低体重的作用〃包括抑制胃肠道蠕动和胃液分泌〃抑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此外〃GLP-1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从而使人体产生饱胀感和食欲下降。

除此之外〃GLP-1还具有许多其他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例如〃GLP-1可能发挥降脂、降压作用〃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它还可通过作用于中枢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保护神经。

然而〃要将GLP-1应用于临床也面临着问题〃那就是人体自身产生的GLP-1 极易被体内的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降解〃其血浆半衰期不足2分钟〃必须持续静脉滴注或持续皮下注射才能产生疗效〃这大大限制了GLP-1的临床应用。

为解决这一难题〃学者们已经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开发GLP-1类似物〃让其既保有GLP-1的功效〃又能抵抗降解;二是开发DPP-Ⅳ抑制剂〃使体内自身分泌的GLP-1不被降解。目前〃这两方面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信随着人们对GLP-1信号系统研究的深入〃会发现更多新的作用靶点〃从而开发出更多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以造福糖尿病患者。

糖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一)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糖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储存能量,维持血糖 糖在体内可以糖原的形式进行储存,这是机体储存能源的重要方式。当机体需要时,糖原分解,释放入血,可有效地维持正常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地能量供应。 (三)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 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为体内其他含碳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进而合成脂肪;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以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可转变为葡萄糖醛酸,参与机体的生物转化反应等;因而糖是人体重要的碳源。 (四)参与构造组织细胞 糖是体内重要的结构组织 (五)其他功能 糖能参与构成体内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二、糖代谢概况 糖的合成代谢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和结构多糖的合成;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分解等。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二)反应过程 1.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 (1)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变构酶 (3)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4)磷酸丙糖的生成醛缩酶 2.磷酸丙糖氧化为丙酮酸 (1)3-磷酸甘油醛氧化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磷酸甘油酸激酶(3) 2-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变位酶 (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化酶 (5) 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激酶

3.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三) 反应特点 1.没有氧参与。 2.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 3.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 4.红细胞中存在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四) 生理意义 1. 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 2. 糖酵解是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 3. 2,3-二磷酸甘油酸对调节红细胞的带氧功能有重要意义。 4. 某些组织在有氧条件下仍以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 (五) 糖酵解的调节 1.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的诱导 2. 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 1,6-二磷酸果糖、ATP 、AMP 等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 激活剂。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 概念: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O 的过程称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二) 反应过程: 1.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2.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并与辅酶A 结合生成乙酰CoA 。此反应不可逆,总反应式为: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HSCoA + NAD +NADH+H +CO 2++C=O COOH CH 3C CH 3O ~S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有5种辅酶,即TPP 、硫辛酸、FAD 、NAD + 和HSCoA ,分别含有B 1、硫辛酸、B 2、PP 、泛酸等维生素。当这些维生素缺乏将导致糖代谢障碍。 3. 乙酰辅酶A 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一系列脱氢、脱羧反应,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 祥华(怀宁怀宁县高河中学246121) 王文芳(阳谷阳谷县第三中学252300) 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 摘要:本文从2013年高考题生物卷第30题出发,深入探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机制;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新旧版本,以及浙科版的教材针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本文将就相关问题的疑惑做出解答。 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 第一作者:祥华 性别:男 籍贯:怀宁 出生年月:1980年12月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二级 工作单位:怀宁县高河中学 联系: 邮寄地址:省怀宁县高河中学教务处 邮编:246121

:596552563qq. 第二作者:王文芳 性别:女 籍贯:阳谷 出生年月:1968年8月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高级 工作单位:阳谷县第三中学 联系: 邮寄地址:省阳谷县第三中学 邮编:252300 :1261634564qq.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 祥华(怀宁怀宁县高河中学246121) 王文芳(阳谷阳谷县第三中学252300) 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 摘要:本文从2013年高考题生物卷第30题出发,深入探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血糖调节异常即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新旧版本,以及浙科版的教材针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本文就相关问题的疑惑做出解答。 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意义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意义 西安惠安中学薛婧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里,在介绍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有如下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了受血糖浓度的反馈性调节外,同时还受到这两种激素之间的相互调节。对胰岛素分泌增加后,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较易理解;但对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后,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则很难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现就此问题,谈谈点滴粗浅认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时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就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来说,有如下调节:1、底物的调节作用:①血糖水平的调节,②血液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的调节。2、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①胃肠道激素的调节,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的调节,③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调节,④儿茶酚胺的调节。3、神经调节。就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调节而言,有如下调节:1、底物的调节作用,2、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①胰岛素的调节,②胃肠道激素的调节。此外血糖中的长链脂肪酸和丙酮等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面仅就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二者与血糖浓度之间相互拮抗作用,以及神经调节对这两种激素分泌的影响,从中感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高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通过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第三,高血糖能够作用于下丘脑中某一区域与胰岛B细胞有关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高血糖还能够作用下丘脑中另一区域与胰岛A细胞有关的副交感神经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酶联免疫检测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酶联免疫检测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生物素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测定。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的是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向预先包被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温育;温育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GLP-1抗体,再与链霉亲和素-HRP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注意事项 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4.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5.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6.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0.35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 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程序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请按照说明自行在小试管中倍比 2 复孔。每个样品根据自己的数量来定,能使用复孔的尽量做复孔。 3.加样:1)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生物素标记的抗GLP-1抗体,链霉亲和素-HRP,只加显色剂A&B和终止液,其余各步操作相同;2)标准品孔:加入标准品50μl,链霉素-HRP50μl(标准品中已事先整合好生物素抗体,故不加);3)待测样品孔:加入样本40μl,然后各加入抗- GLP-1抗体10μl、链酶亲和素-HRP50μl,盖上封板膜,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6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 50μl,再加入显色剂B 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 7.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8.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0分钟以内进行。 9.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OD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 操作程序总结:

生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 1.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 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 反应、反射和反馈的概念有何区别?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比较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2.试述钠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3.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4.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5.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6.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7.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章血液 1.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不能用蒸馏水? 2.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 3.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5.测定血沉的意义是什么? 6.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7.血凝过程分为哪两条途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重复输同型血液时,为什么还要作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血液循环 1.何谓血液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试述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它们的生理意义。 3.心脏本身是如何控制心输出量的? 4.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5.试述心肌细胞中的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6.试述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及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机制。 7.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8.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9.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代偿间歇? 10.什么是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 11.窦房结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 12.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及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人胰高血糖素(GC)ELISA试剂盒说明书

人胰高血糖素(GC)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20 pg/ml -400 pg/ml 特异性: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天然或重组的人GC,且与其他相关物质无交叉反应。 有效期:6个月 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GC含量。 说明 1.试剂盒保存:-20℃(较长时间不用时);2-8℃(频繁使用时)。 2.浓洗涤液低温保存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3.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4.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HRP标记的另一株单抗,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显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GC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Assay plate ):一块(96孔)。 2.标准品(Standard):4瓶(冻干品)。 3.酶结合物(HRP-conjugate):1×6ml/瓶。 4.底物溶液A(Substrate A):1×7ml/瓶。 5.底物溶液B(Substrate B):1×7ml/瓶。 6.浓洗涤液(Wash Buffer):1×15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0倍。 7.终止液(Stop Solution):1×7ml/瓶(2N H2SO4)。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标准规格酶标仪 2.高速离心机 3.电热恒温培养箱 4.干净的试管和Eppendof管 5.系列可调节移液器及吸头,一次检测样品较多时,最好用多通道移液器 6. 蒸馏水,容量瓶等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 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胰高血糖素样肽_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_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广州510630 通信作者:翁建平,电子信箱:wjianp@mail.sysu.edu.cn 专题笔谈·糖尿病药物治疗临床认识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朱延华, 翁建平DO I :10.7504/nk201409020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对肠促胰素在维持葡萄糖稳定作用的认识,促进了对2型糖尿病患者以肠促胰素活性缺乏为靶向的药物研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在营养物质的刺激下由小肠L 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于天然GLP-1循环半衰期短,需要开发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以便于临床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还具有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减慢胃排空,抑制食欲等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得到广泛应用。新的临床证据表明, 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良好的血糖控制作用外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心血管益处。文章综述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剖析此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关键词:GLP-1受体激动剂;糖尿病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GLP-1receptor agonist drugs. ZHU Yan-hua ,WENG Jian-ping.Department of Endocri- nology and Metbolism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isty ,Guangzhou 51063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ENG Jian-ping ,E-mail :wjianp@mail.sysu.edu.cn Abstract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incretin hormones in maintaining glucose homeostasis has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therapy that target deficient incretin activity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is a peptide hormone secreted from the small intestine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ingestion.Because of the short circu-lating half-life of the native GLP-1,novel GLP-1receptor (GLP-1R)agonist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clinical use.GLP-1Ragonists stimulate insulin secretion in a glucose dependent manner.GLP-1Ragonists can inhibit glucagon secretion and gastric emptying and reduce appetite.As new antidiabetic drugs ,GLP-1Ragonists have been widely used.BEmerging evidence indicate that GLP-1-based therapy are safe and may provide cardiovascular-benefits beyond glycemic control.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P-1Ragonists and elucidates their roles in treating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Keywords :GLP-1receptor agonists ;diabetes 翁建平,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分子糖尿病研究会副主 席。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承担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多项课题,在Lancet 、 New J Med 、Diabetes 、Diabe-tes Care 、Diabetologia 、Endocrinology 等杂志发表SCI 学术论文70余篇。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认识到胃肠道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肠道内分泌细胞在代谢调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肠道分泌的 “肠促胰素”(incretin )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1] 。人体内主要有两种肠促胰素: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 )和胰升糖素样肽1(GLP-1),因为2型糖尿病 患者的循环GIP 水平正常或升高,同时GIP 对B 细胞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显著降低,对α细胞也没有 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GLP- 1则具有多重

生理学第八章 内分泌生理

第八章内分泌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激素 2.应激反应 3.垂体门脉系统 4.生长素介质 5.靶细胞 6.促垂体区 7.允许作用8.第二信使9.月经周期 二、填空题 1.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作为药物应用时_____激素可被消化酶分解,故不易口服;_____激素不被消化酶分解,故可口服。 2.激素的传递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大多数激素的传递方式是 _____。 3.甲状旁腺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激素,它主要调节血中_____和_____的浓度。 4.甲状腺激素主要以_____的形式贮存于_____中。 5.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_____,而成年人缺乏甲状腺激素将导致_____。 6.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以_____为主,而活性以_____为高。 7.血钙增高,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血磷升高,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 8.胰岛素由胰岛_____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 9.胰岛素缺乏,组织对糖的利用_____,血糖_____。 10.腺垂体分泌四种促激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盐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_____分泌,糖皮质激素由肾腺皮质_____分泌,性激素可由肾上腺皮质_____和_____分泌。 12.糖皮质激素分泌受腺垂体分泌的_____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受 _____控制。 13.糖皮质激素使血糖_____,肝外组织蛋白质_____,脂肪_____。 14.下丘脑分泌的各种调节性多肽,通过_____运送到_____,调节_____的分泌。 15.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是_____和_____。 16.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_____支配,并受ACTH和_____的调节。 17.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_____,加速脂肪的_____,_____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_____。 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其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 19.卵巢在卵胞期主要分泌_____,而黄体期还分泌_____。 20.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使蛋白质合成_____,而甲亢时蛋白质_____,呈负氮平衡。 21.卵巢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_____,并分泌_____、_____和少量_____。 22.可以作为激素第二信使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等。 23.刺激和维持男性副性征的激素是_____;刺激女性副性征的激素是 _____。 24.LH作用于睾丸_____细胞,引起_____分泌。 25.月经周期中,由于血中_____和_____浓度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为什么胰岛素的作用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Microsoft Word 文档

为什么胰岛素的分泌却抵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呢?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这是我们熟知的。但是,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果。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降血糖作用。这样,就能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就像骑车下坡时,刹闸和松闸相结合,保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既不太快失控也不太慢停滞不前。这里,胰高血糖素好比负责松闸,胰岛素负责刹闸,使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 由上述分析可见,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其意义在于短时问内将由于摄食过高的血糖降下来;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目的是通过拮抗,肝糖元的分解缓慢进行,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样机体才能适应我们的生活和工学习方式。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使用说明书 【试剂盒名称】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试剂盒用途】 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含量。 【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将标准品、待测样本加入到预先包被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多克隆抗体透明酶标包被板中,温育足够时间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再加入酶标工作液,温育足够时间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依次加入底物A、B,底物(TMB)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下转化为蓝色产物,在酸的作用下变成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呈正相关,450nm波长下测定OD值,根据标准品和样品的OD值,计算样本中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含量。【试剂盒组成】 1酶标包被板12孔×8条7底物夜A6mL 2标准品:50ng/ml0.6mL8底物夜B6mL 320倍浓缩洗涤液20mL9终止液6mL 4标准品稀释液6mL10说明书1份 5样本稀释液6mL11封板膜1张 6酶标试剂6mL12密封袋1个 备注:标准品用标准品稀释液依次稀释为:50、25、12.5、6.25、3.12、1.56ng/ml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操作步骤】 1、准备: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室温复温平衡30分钟。 2、配液:用蒸馏水将20倍浓缩洗涤液稀释成原倍的洗涤液。 3、加标准品和待测样本:取足够数量的酶标包被板,固定于框架上,分别设置标准品孔、待测样本孔和空白对照孔,记录各孔位置,在标准品孔中加入标准品50μL;待测样本孔中先加入待测样本10μL,再加样本稀释液40μL(即样本稀释5倍);空白对照孔不加。

为什么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为什么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指的是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减少,这样才能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而且是血糖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反过来抑制作用 减弱.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会升血糖,升血糖目的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 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在教学中,涉及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却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如图,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图A-B段),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这是学生熟知的。但是,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果。(图B-C段)。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sis in cultured human pancreatic islets of langerhans:a potential role for regulation of specific Bcl family genes toward an apoptotic cell death program[J].Diabetes,2001,50(6):1290-1301.[16]Unger RH,Zhou YT,Orci L.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homeostasis in cells:novel role of leptin[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 (5):2327-2332. [17]Janson J,Ashley RH,Harrison D,et al.The mechanism of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toxicity is membrane disruption by intermediate- sized toxic amyloid particles[J].Diabetes,1999,48(3):491-498.[18]李旭光,魏瑞全,贺菲菲,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 (3):199. [19]孙炜,谭洪,宋滇平,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13(4):200. [20]Piro S,Anello M,Dipietro C,et al.Chronic exposure to free fatty acids or high glucose induces apoptosis in rat pancreatic islets:pos- sibl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J].Metabolism,2002,51(10): 1340-1347. [21]Lupi R,Dotta F,Marselli L,et al.Prolonged exposure to free fatty acids has cytostatic and proapoptotic effects on human pancreatic islets:evidence that beta-cell death is caspase mediated,partially dependent on ceramide pathway,and Bcl-2regulated[J].Diabe- tes,2002,51(5):1437-1442. [22]何庆,王保平,刘铭,等.胰淀素对胰岛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天津药学,2004,32(6):356-358. [23]Scorrano L,Korsmeyer SJ.Mechanisms of cytochrome c release by proapoptotic Bcl-2family member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04(3):437-444. [24]Yang E,Zha J,Jockel J,et al.Bad,a heterodimeric partner for Bcl-xL and Bcl-2,displaces Bax and promotes cell death[J].Cell, 1995,80(2):285. 收稿日期:2010-09-06修回日期:2011-04-15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卞爱琳△※(综述),陈东升(审校)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老年病房,天津300192)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1)08-1195-03 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型降糖作用及β细胞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减重、降压和降脂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是天然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与人GLP-1同源性更高,且为长效制剂,它们克服了天然GLP-1易被降解的特点,保留了GLP-1的各种生理作用和治疗优势,发挥GLP-1的多效作用,降糖、β细胞保护、减重、降压、调脂全面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且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好。 GLP-1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防治心血管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艾塞那肽;利拉鲁肽;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Glucagon-like Peptide1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ults BIAN Ai-lin,CHEN Dong-shen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is an incretin hormone released by the L cell of gut in response to meal intake.It may address many of the needs of diabetes treatment such as glucos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hypoglycemia andβ-cell protection,low risk of hypoglycemia,weight loss,reduction hyper-tension and uniqu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GLP-1receptor agonist(incretin mimetic),exenatide and li-raglutide have long half-live because of their stability to enzymatic inactivation,especially liraglutide has longer half-live and high homology to the native hormone.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ex-enatide and liraglutid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lucose control and decreased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with low rates of hypoglycemia occurrence.GLP-1receptor agonist has unique ad-vantages for type2diabetes mellitus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prevention. Key words:Glucagon-like peptide;Exenatide;Liraglutide;Type2diabetes mellitus;Cardiovascu-lar disease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世 界范围内日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T2DM患者 的传统治疗模式一般遵循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及 外源性胰岛素替代的阶梯式治疗,其目的均是通过 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或者延迟糖的吸 收来达到降糖目的。但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阻止β细 胞功能衰竭,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1]。胰高血糖 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来源于胰高 血糖素原,是重要的肠促胰岛素激素,具有促进胰岛 素分泌、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它通过刺激 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胃排空发挥治疗作用,且不引发低血糖症状,成为近期治疗糖尿病的新亮点。 1GLP-1的作用机制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的效应(肠促胰岛素效应)主要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肽类物质的作用,这些肽类物质称为肠道促胰岛激素。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是两种最重要的肠道促胰岛激素。GLP-1包含30个氨基酸,由位于小肠远端和结肠的L细胞分泌,GLP-1受体被激动后作 用于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合成,从而降低血糖,并且这种刺激作用呈葡萄糖依赖性。T2DM 患者的肠促胰岛素效应明显减低,进食后GLP-1分泌受损,但如果持续输注GLP-1,可以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改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并能降低患者食欲。这些特点使得GLP-1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是和健康人群相比,T2DM患者的β细胞对GLP-1的反应是减弱的,这是因为高血糖浓度导致了GLP-1受体mRNA表达的下调[2]。 GLP-1的作用,可通过胰岛中GLP-1受体的介导发挥血糖调节作用:①促进葡萄糖浓度依赖的胰岛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促进与抑制的困惑 问:为什么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而反过来却是促进 答:目前高中阶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这个问题: ①胰岛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起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起升高血糖浓度的目的。二者互为拮抗。 ②“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③“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高血糖,目的是为了利用血糖,这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 ④胰岛素是唯一促进血糖利用的激素,其作用不能被抑制。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都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故胰高血糖素一种激素可以被抑制。 参考资料: 胰岛素对高血糖素的所谓抑制,实际上并不是胰岛素的浓度升高而导致对高血糖素

分泌的抑制。胰岛素对高血糖素的抑制,是来自胰岛素分泌的时候,B细胞的工作影响了周围A细胞的兴奋造成的。换句话说,人工补充的胰岛素没有胰岛B细胞参与工作,也就根本不抑制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也就是说,人工补充胰岛素不会引起高血糖素分泌减弱。 胰高血糖素则是直接作用于B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它们之间是一种相生关系,也就是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本身并不抑制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直接抑制A细胞的高血糖素分泌,但同时又因为降低了血糖浓度而刺激高血糖素的分泌。何时体内开始增加高血糖素分泌,更取决于身体对血糖浓度底线的生理预期,我们称之为生理下限。当血糖浓度低于这一底线的时候,高血糖素开始分泌增加。这一生理底线不是依据是否正常或者有利于健康来确定的,而是依据人体对这一浓度底线做出的反向调节确定的。我们这样说,是因为人体的反应不总是正确的。 血糖浓度还直接决定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开始增加。 胰岛素的分泌确实可以对相邻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产生抑制作用,而高血糖素分泌的时候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则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些影响相比起血糖浓度的影响来是次要的。两种激素分泌状况的调整,最主要依据还是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人体对血糖浓度下限和上限的生理预期。事实上激素的作用用以下描述是很恰当的,只是作为一种“刺激物”去调控集体靶细胞内原有代谢过程加速或减慢,它不能发动细胞原来没有的新过程,也不能作为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因此,从本质上讲,激素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传递信息而已。(刘国隆:《生理学》,第278页) 因此,前面我们使用的激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制约作用都只是一种贴近真实的描述,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激素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即使存在也是弱的,它们更主要是通过加速或减缓某些生理运动,导致对其他激素的分泌的刺激,从而引起对其他激素分泌的促进或抑制。那么,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协调变化是通过人体对血糖变化的整体需求而完成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反过来也会直接导致人体的整体生理运动变化,但这种作用是从属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变化最终屈从于人体的生理运动需要,而不是相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回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目前主要作为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由于GLP-1可抑制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故有助于控制摄食〃减轻体重。在19例肥胖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交叉试验中〃GLP-1皮下注射给药可增加患者餐后的饱腹感〃并使每餐的饮食量平均减少15%。但由于GLP-1是多肽〃不能口服给药是其一大缺憾。 胰高血糖素样肽-1历史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麦金太尔((McIntyre)和埃尔里克(Elrick)等人就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这种额外的效应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见上图)〃而珀利(Perley)等人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肠促胰素效应”所产生的胰岛素占进食后胰岛素总量的50%以上。1986年〃瑙克(Nauck)等人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作用减退〃这提示〃肠促胰素系统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肠促胰素这层神秘的面纱被慢慢揭开〃研究证实〃肠促胰素是人体内一种肠源性激素〃在进食后〃该类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肠促胰素主要由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其中GLP-1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GLP-1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在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的主要表达产物是胰高血糖素〃而在肠黏膜的L细胞中〃前激素转换酶(PC1)将胰高血糖素原剪切为其羧基端的肽链序列〃即GLP-1。GLP-1有2种生物活性形式〃分别为GLP-1(7-37)和GLP-1 (7-36)酰胺〃这两者仅有一个氨基酸序列不同〃GLP-1约80%的循环活性来自GLP-1(7-36)酰胺[1,2]。 胰高血糖素样肽-1作用 编辑 GLP-1生物学特性如何?怎样发挥降糖效应? 研究已证实〃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从而降低血糖。正常人在进餐后〃肠促胰素开始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肠促胰素效应”受损〃主要表现为进餐后GLP-1浓度升高幅度较正常人有所减小〃但其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并无明显受损〃因此GLP-1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以下几方面发挥降糖作用GLP-1具有保护β细胞的作用GLP-1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可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此外〃GLP-1还可作用于胰岛α细胞〃强烈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并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生长抑素又可作为旁分泌激素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研究证明〃GLP-1可通过多种机制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或患者的血糖情况〃其中促进胰岛β细胞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