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免疫细胞

第三章-免疫细胞

第三章-免疫细胞
第三章-免疫细胞

第三章免疫细胞

Chapter 3 Immunocytes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细胞的种类、T、B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T、B细胞的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功能,NK细胞的功能;熟悉: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表面受体;了解:TCR基因和重排。

二、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2.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3.NK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功能;NK细胞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4.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布及其在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

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硷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

A.PWM

B.PHA

C.ConA

D.MHC

E.BCG

2.中性粒细胞在血循环中存活的时间

A.数小时

B.十几小时

C.数天

D.数周

E.数月

3.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

A.ConA

B.MHC

C.SPA

D.AFP

E.LPS

4.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

https://www.doczj.com/doc/a24996951.html,K 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NK细胞

5.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用来检测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数量

D.抗原提呈功能

E.补体功能

6.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

E.T细胞

7.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

A.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复合物

B.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C.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

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8.具有SRBC受体的细胞是

A.T 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NK 细胞

E.巨噬细胞

9.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胸导管

B.胸腺

C.脾脏

D.外周血

E.扁桃体

10.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是

A.CD4+Th1细胞

B.CD4+Th2细胞

C.γδT细胞

D.αβT细胞

E.CD8+Tc细胞

11.B细胞识别抗原的表面分子是

A.C3 受体

B.mIg

C.SRBC 受体

D.EB病毒受体

E.HIV受体

12.MHC-I类分子的受体是

A.CD25

B.CD8

C.CD28

D.CD4

E.CD2

13.T细胞的SRBC受体是

A.CD4

B.CD3

C.CD2

D.CD8

E.CD16

14.多能造血干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主要标志是

A.CD34

B.CD38

C.CD2

D.CD4

E.CD8

15.T细胞表面CD3分子的主要作用是

A.是黏附分子,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B.是Th细胞的表面标志

C.传递抗原信息并激活T细胞

D.是Tc细胞的表面标志

E.是SRBC受体

16.NK细胞通过表面Fc受体杀伤靶细胞的作用称为

A.趋化作用

B.吞噬作用

C.ADCC 效应

D.提呈作用

E.调理作用

17.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是

A. T细胞抗原受体

B.IgG Fc受体

C.补体受体

D.MHC分子受体

E.以上全有

18.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表面标志为CD3+CD4-CD8-的细胞是

A.NK细胞

B.γδ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1细胞

E.巨噬细胞

19.计数T淋巴细胞的试验是

A.E花环形成试验

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C.吞噬试验

D.EAC花环试验

E.PFC 试验

20.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作用的特点是

A.需要抗原预先致敏

B.不需要ITAM

C.需要释放穿孔素

D.需要T细胞辅助

E.受MHC限制

21.BCR可直接识别

A.MHC-Ⅰ类分子

B.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C.天然蛋白质抗原

D.MHC-Ⅱ类分子

E.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22.感染后0~4小时内,发挥吞噬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δ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B1细胞

23.CD3和CD4抗原存在于

A.所有外周T细胞

B.Th1和Th2细胞

C.B细胞

D.Ts和Tc细胞

E.Th1和Tc细胞

24.胞浆中含大量嗜天青颗粒,表面标志为CD3+CD56+CD16+的细胞是

A.γδT细胞

B.巨噬细胞

C.B1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5.免疫细胞指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

26.单核-巨噬细胞的表面分子有

A.CD4分子

B.CD2 分子

C.IgG Fc受体

D.MHC-I类分子

E.CD8 分子

27.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A.具有ADCC效应

B.直接杀伤靶细胞

C.杀伤靶细胞不受MHC限制

D.无抗原特异性

E.具有吞噬作用

28.NK细胞通过表面Fc受体杀伤靶细胞的作用称为

A.趋化作用

B.提呈作用

C.调理作用

D.吞噬作用

E.ADCC效应

29.阴性选择的组织学部位是

A.胸腺皮质

B.胸腺髓质

C.胸腺皮质髓质交界处

D.胸腺髓质深部

E.胸腺被膜

30.可用来鉴别人类Tc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为

A.CD3 单克隆抗体

B.CD8单克隆抗体

C.CD4 单克隆抗体

D.CD16单克隆抗体

E.CD56单克隆抗体

31.阳性选择的结果是

A.胸腺细胞与MHC分子结合

B.胸腺细胞与MHC-Ⅰ类分子结合

C.胸腺细胞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D.胸腺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结合

E.胸腺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结合

32.TCR的V区CDR3识别

A.MHC-Ⅰ类分子

B.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C.抗原肽

D.靶细胞膜表面抗原

E.MHC-Ⅱ类分子

33.仅作用于T细胞的丝裂原是

A.PWM

B.PHA

C.SPA

D.PPD

E.LPS

34.成熟B细胞的标志是膜表面表达

A.IgD和IgM

B.IgM和IgE

C.IgD和IgA

D.IgM和IgG

E.IgG和IgE

35.B细胞表面最具特征性的分子是

A.CD80

B.CD40

C.CD40L

D.CD86

E.CD19

36.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表面标志为CD5+、mIgM+、mIgD-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B1细胞

C.巨噬细胞

D.γδT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7.TCR是

A.单链跨膜糖蛋白分子

B.同源二聚体分子

C.异源二聚体分子

D.同源多聚体分子

E.异源多聚体分子

38.人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A.5%~10%

B.10%~15%

C.1%~5%

D.15%~20%

E.20%~25%

39.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IL-10

C.IL-5

D.IL-2

E.IL-6

40.NK细胞具有的受体是

A.FcγRⅡ

B.KIR

C.CD16R

D.CD56受体

E.ConA受体

41.浆细胞

A.有吞噬功能

B.由T细胞分化而来

C.有产生抗体的功能

D.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性

E.属于嗜碱性粒细胞

42.既可来源于髓系祖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系祖细胞的免疫细胞

A.T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树突状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巨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

A.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B.分泌细胞因子,引起发热和急性期反应

C.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免疫应答

D.活化后可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细胞

E.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

2.成熟巨噬细胞表面表达

A.MHC-Ⅱ类分子

B.MHC-I类分子

C.mIg

D.FcγR

E.B7-1/B7-2

3.有关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B.非特异杀伤肿瘤靶细胞

C.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D.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细胞

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4.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是

A.NK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巨噬细胞

E.树突状细胞

5.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的细胞是

A.B细胞

B.Mφ

C.DC

D.骨髓干细胞

E.上皮细胞

6.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γδT细胞

E.B细胞

7.CD3分子对TCR的作用是

A.辅助TCR识别抗原

B.增强TCR的表达

C.稳定TCR的作用

D.协同刺激分子

E.辅助信号转导

8.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9.T细胞的表面标志主要有

A.TCR

B.CD4

C.丝裂原受体

D.CD3

E.CD8

10.B细胞表面特征性的CD分子有

A.CD80/CD86

B.CD79a/CD79b

C.CD56

D.CD40

E.CD16

11.巨噬细胞具备的受体是

A.岩藻糖受体

B.细胞因子受体

C.IgG Fc受体

D.C3b受体

E.抗原识别受体

12.TCR与抗原结合的特点有

A.具有特异性

B.一般只与MHC分子相连接的抗原结合

C.TCR与抗原的结合力强

D.TCR与抗原结合后不能直接活化T细胞

E.CDR3决定TCR识别抗原的特异性

13.调节性T细胞是指

A.Ts

B.Th1

C.Th2

D.Tc

E.T DTH

14.具有IgG Fc受体,可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是

A.CTL

B.γδT细胞

C.NK细胞

D.FDC

E.巨噬细胞

15.人类T细胞表面有

A.ConA受体

B.PHA受体

C.补体受体

D.PWM受体

E.E受体

16.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包括

A.提呈抗原

B.调理作用

C.合成分泌抗体

D.合成分泌IL-1

E.分泌补体

二、填空题

1.淋巴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T淋巴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在__________分化成熟,在__________定居主要介导__________。

3.人类B淋巴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在_________分化成熟,在__________定居,通过产生__________介导__________。

4.抗原提呈细胞分为专职性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两类,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5. 最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B细胞丝裂原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B细胞抗原受体简称____________,本质是__________,是B细胞__________的结构。。

8.Th细胞主要表达________,根据功能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亚型。

9.成熟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特征性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与捕捉抗原有关的受体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Tc细胞主要表达________ ,具有___________功能。

11.髓系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阶段。

12.B1细胞在体内出现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功能;B2细胞在体内出现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

13.单核-巨噬细胞是指血液中________和组织中的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可形成E花环,E花环形成试验用于检测外周血中__________的数量,反映机体________功能。

15.血液中的________和组织中肥大细胞具有类似结构和功能,主要在__________中发挥重要作用。

16.T细胞抗原受体简称__________,是T细胞表面能特异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抗原的结构。

17.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18.CD3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种肽链组成,其肽链的胞浆区均含有__________结构,转导TCR信号。

19.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分别与MHC-Ⅱ类和Ⅰ类分子的__________结合,既稳定T细胞与APC 或靶细胞的结合,又参与__________的信号转导。

20.活化T细胞表达的__________与B7分子结合后,能阻断__________的信号转导,故有阻断__________的作用。

21.根据TCR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CD分子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对抗原的应答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TCRαβT细胞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执行__________功能;TCRγδT细胞多为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执行__________功能。

23.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历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达功能性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

24.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历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mIg是__________的特征性表面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__________,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根据是否表达CD5分子,可将B细胞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亚群。

27.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的__________,在淋巴结、脾脏、肺称为__________,在神经组织称为__________,在肝称为__________,在骨称为__________,在关节滑膜称为__________。

28.中性粒细胞又称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功能,介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9.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骨髓的__________,是体内最重要的__________。

30.T细胞和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__________特异性识别抗原。

31.根据来源不同,可将树突状细胞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根据分布不同,可将树突状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2.TCR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肽链。根据TCR异二聚体组成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33.TCR与CD3分子以_____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4.__________是HIV的受体,HIV借此侵犯和破坏__________T细胞,这是导致__________病人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35.Th1细胞主要分泌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细胞因子,与促进__________有关;Th2细胞主要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细胞因子,与促进__________有关。

36.Tc细胞的主要介导__________作用,T DTH细胞主要介导__________,记忆性T细胞主要介导__________。

37.CD40L主要表达于_________,属_________家族,以三聚体形式与_________表面________结合。

38.__________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介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9.B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结合是B细胞活化最强的第二信号。

40.Igα/Igβ通过__________与BCR结合成BCR复合物,其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1.NK细胞来源于骨髓的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表面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常用于检测NK细胞。

42.NK细胞表面可表达__________,此类受体胞浆区有__________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使NK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43.NK细胞表面可表达__________,此类受体胞外区能够识别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_________分子,胞浆区有__________结构,可介导抑制信号,使NK细胞丧失杀伤活性。

44.NK细胞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5.CD16为低亲和性_________,NK细胞可借此与_________结合,产生定向_________杀伤作用,此即_________作用。

46.NK细胞可通过释放_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细胞毒作用,可通过释放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细胞因子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47.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细胞因子,诱导炎症反应。。

三、名词解释

1.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

2.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

3.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4.NK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s)

5.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PS)

6.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NS)

7.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8.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9.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

10.免疫细胞(immunocytes)

四、问答题

1.T细胞在胸腺中如何分化成熟的?

2.比较B1细胞和B2细胞的异同。

3.简述B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4.论述NK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5.简述巨噬细胞的功能。

6.简述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7.论述B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A

2.A

3.A

4.D

5.A

6.B

7.C

8.A

9.A 10.C 11.B 12.B 13.C 14.A 15.C 16.C 17.A 18.B 19.A 20.C 21.C 22.C 23.B 24.D 25.E 26.C 27.B 28.E 29.C 30.B 31.A 32.C 33.B 34.A 35.E 36.B 37.C 38.A 39.D 40.B 41.C 42.E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BCE

2.ABDE

3.ABCD

4.BC

5.ABCE

6.BC

7.CE

8.ABCDE

9.ABCDE 10.ABD 11.ABCD 12.ABDE 13.ABC 14.CE

15.ABDE 16.ABDE

二、填空题

1.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2.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细胞免疫

3.骨髓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抗体体液免疫

4.树突状细胞(DC) 巨噬细胞(Mφ) B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5.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ConA)

6.细菌脂多糖(LPS) 葡萄球菌蛋白A(SPA) 美洲商陆(PWM)

7.B细胞受体(BCR) mIg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8.CD4 Th1 Th2 Th0

9.CD1 CD11 CD83 IgG Fc受体甘露糖受体

10.CD8 杀伤靶细胞

11.前体期、未成熟期、迁移期、成熟期

12.较早、腹腔、胸腔、黏膜免疫、较晚、外周免疫器官、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免疫调节

13.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伤、免疫调节、提呈抗原、抗肿瘤

14.CD2、 T细胞、细胞免疫

15.嗜碱粒细胞、Ⅰ型超敏反应

16.T细胞受体(TCR)、识别、结合

17.TCR、 CD3

18.γ、δ、ε、ζ、η、 ITAM

19.CD4 、 CD8、非多态区、 T细胞活化

20.CD152(CTLA-4)、 CD28、 T细胞活化

21.αβT细胞、γδT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 Th、 Tc、 Ts、 T DTH、初T细胞、抗原活化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

22.CD4+CD8-、 CD4-CD8+、外周血特异性免疫 CD4-CD8-黏膜上皮组织非特异性免疫

23.始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BCR、自身耐受

24.体细胞突变、抗原选择、亲和力成熟、 Ig类别转换、浆细胞、记忆性B细胞

25.B细胞、 mIgM、 mIgM、 mIgD

26.B1、 B2

27.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MФ)、小胶质细胞、库普弗细胞(Kupffer细胞)、破骨细胞、 A型细胞

28.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吞噬、免疫调理、 ADCC

29.造血干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30.抗原受体

31.髓系树突状细胞、淋巴系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IDC)、滤泡树突状细胞(FDC)、

胸腺树突状细胞(TDC)、朗格汉斯细胞(LC)、间质树突状细胞、血液树突状细胞、隐蔽树突状细胞

32.α、β、γ、δ、αβTCR、γδTCR

33.非共价键、识别抗原、转导信号

34.CD4、 CD4+、艾滋病

35.IL-2、 IFN-γ、细胞免疫、 IL-4、 IL-5、 IL-6、 IL-10、体液免疫

36.细胞毒、迟发型超敏反应、再次免疫应答

37.活化T细胞、 TNF、 B细胞CD40

38.CD19/CD21/CD81、信号转导、 B细胞活化

39.CD40、 CD80、 CD86、 CD40、 CD40L

40.非共价键、识别抗原、转导信号

41.造血干细胞、外周血、脾脏、 CD56、 CD16、 CD2、 CD56、 CD16

42.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43.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MHC-Ⅰ类分子、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活化基序(ITIM)

44.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

45.IgGFc受体Ⅲ(FcγRⅢ)、结合IgG的靶细胞、非特异性、 ADCC

46.穿孔素、丝氨酸酯酶、 IFN-γ、 TNF-β

47.TNF-α、 IL-1、 IL-6、 IL-8、 IL-12

三、名词解释

1.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表面特异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2.BCR:即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特异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3.CD:即白细胞分化群,是指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出的同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共有268个。

4.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其胞浆含嗜天青颗粒,主要表达CD56和CD16。通过释放穿孔素、丝氨酸酯酶或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5.阳性选择:是指双阳性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MHC-Ⅰ或Ⅱ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则被选择继续发育,否则即发生凋亡。

6.阴性选择:是指单阳性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上MHC分子-自身抗原肽复合物发生强烈结合,则发生凋亡;不识别此复合物或低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则发育为成熟T细胞。

7.APC:即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有效抗原肽提呈给淋巴细胞的功能。

8.DC:即树突状细胞,外形似树突,能将抗原提呈给初始T细胞,是体内最强和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而且能对B细胞提供抗原。

9.ADCC: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NK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IgG Fc受体与结合IgG抗体的靶细胞结合,对靶细胞产生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

10.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四、问答题

1. 进入胸腺的始祖T细胞缺乏CD4和CD8,为双阴性(DN)细胞。在胸腺皮质区微环境作用下,进一步分化为表达CD4和CD8的双阳性(DP)细胞。DP细胞逐渐表达αβTCR和CD3分子,在进入髓质之前经历阳性和阴性选择过程后约95%发生凋亡,只有很少一部分分化发育为表达CD4或CD8的单阳性(SP)细胞即成熟T细胞。若DP细胞的TCRαβ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高亲和力结合,即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此为阳性选择,这一过程使SP细胞获得了MHC限制性。经阳性选择的SP细胞如能识别树突状细胞或上皮细胞上的MHC分子-自身抗原肽复合物,则发生凋亡;不识别此复合物的SP细胞才能发育为成熟的T 细胞,此为阴性选择,这一过程使SP细胞获得了自身耐受性。

2.B1细胞与B2细胞的异同见下表:

性质B1细胞B2细胞

产生早晚

分布(成年)腹腔、胸腔外周免疫器官

更新方式自我更新不断新生

针对抗原细菌抗原、变性自身抗原广谱抗原

自发Ig的产生高低

特异性多反应性单特异性

分泌的Ig同种型IgM>IgG IgG>IgM

体细胞高频突变低→无高

3.(1)B1细胞的功能:①产生抗菌性抗体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②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可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维持自身稳定;③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也可诱导自身免疫病。

(2)B2细胞的功能:①产生抗体: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执行多种免疫功能,如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调理吞噬作用、活化补体杀伤病原体及ADCC效应;②提呈抗原:B细胞可结合、内吞、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Th细胞;③免疫调节:活化的B 细胞能产生IL、TNF、IFN、TGF和GM-CSF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4.(1)NK细胞的作用:①抗肿瘤作用:NK细胞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能直接杀伤同系、同种及异种的肿瘤细胞;②抗感染作用:NK细胞能杀伤多种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早期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③免疫调节作用:NK细胞可抑制活化B细胞的增殖分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还可通过分泌IFN-γ、TNF-β和GM-CSF等细胞因子,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能力和免疫监视作用。

(2)NK细胞作用的机制:①穿孔素:NK细胞释放颗粒,其中穿孔素可直接在病毒感染细胞膜上形成跨膜通道,使其通透性增加而致细胞裂解;②丝氨酸酯酶:颗粒中的丝氨酸酯酶可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病毒感染细胞,作用于DNA,使其裂解成小片段,导致病毒感染细胞凋亡;③细胞因子:IL-2和IFN-γ能活化NK细胞并增强其细胞毒活性。

5。(1)吞噬和杀伤作用:吞噬细胞将异物吞入细胞内,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等杀灭微生物。巨噬细胞也能通过产生的TNF-α和一氧化氮等分子杀伤靶细胞;(2)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巨噬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补体、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O2-、OH-、H2O2和NO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杀菌、杀伤靶细胞、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3)提呈抗原作用:巨噬细胞将抗原降解,释出胞外,成为可溶性分子,活化B细胞,或与MHC分子结合成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4)抗肿瘤作用:LPS或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可活化巨噬细胞,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也可在肿瘤特异性抗体参与下,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

6。(1)提呈抗原作用:朗格汉斯细胞摄取抗原,迁移到淋巴结成熟为并指状细胞,并指状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可将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2)对B细胞提供抗原:滤泡树突状细胞通过膜表面IgG FcR和CR1捕获抗原,并提供给B细胞,与维持B细胞免疫记忆有关;(3)诱导免疫耐受:TDC参与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建立自身免疫耐受。7。B细胞的发育过程可分为抗原非依赖期和抗原依赖期两个阶段。(1)抗原非依赖期:在中枢免疫器官中进行,从多能造血干细胞开始分化,经历始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四个阶段,表现为功能性BCR的表达和自身耐受的形成。始祖B细胞阶段开始发生μ链V基因重排。前B细胞阶段重链多肽用替代轻链装配,形成前B细胞受体,在此期间,编码轻链的V基因重排。在未成熟B细胞阶段,转录的轻链和重链联合,产生有功能的mIgM,在未成熟B细胞上表达。成熟B细胞膜表面同时表达mIgM和mIgD,并迁移至外周免疫器官定居;(2)抗原依赖期:在外周免疫器官中进行,其生发中心是机体对TD抗原应答的重要场所。B细胞在TD抗原刺激下,经历体细胞突变、抗原选择、亲和力成熟、Ig类别转换等,最终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或浆细胞。

(曾常茜)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干细胞免疫疗法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干细胞免疫疗法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当年一个全民补钙的理念,今天“双青胶囊”使补骨髓成为现实,全民补骨髓的趋势刚刚兴起,将给人类带来健康活力。 树老干枯,人老髓衰,骨髓饱满疾病全无,骨髓流失器官衰老,骨髓免疫寿命延长,年轻的骨髓让生命返老还童!骨髓是干细胞的种子,免疫细胞的源泉,“双青胶囊”能透过骨髓滋养孔对骨髓进行全方位的滋养调理,三个月等同全新的骨髓再造,全新的骨髓能激活人体静止的干细胞,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修复免疫系统,主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根本改变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这是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世界上的终端疗法——干细胞免疫疗法。 一、干细胞疗法——现今世界上的终端疗法 干细胞疗法也叫免疫疗法。它的基础概念是——骨髓干细胞。这种细胞通过分化再生各种不同的细胞。简单的说,人体内骨髓的增多,能使造血干细胞数量提高,因此骨髓的再生和增强对于维持人体生命和免疫力都十分重要。骨髓再生能整体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使这三大系统有效的增强调控能力。促使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生殖系统等六大系统自然恢复功能。均可使许多疾病不治自愈和内环境的稳定。使肌体健康生长和生存。干细胞作为一类未分化细胞和原始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肌体内的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具有可朔性。因此被称为源泉细胞、万能细胞,它能抑制细胞变异,并能修复、排除变异细胞、再生、分化新的细胞。 当骨髓生成神经干细胞时,它可以治疗帕金森氏病症、老年性痴呆症、脊柱侧弯硬化及外伤所致的脊柱损伤、中枢神经肿瘤等;生成胰腺干细胞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它型糖尿病;生成肝脏造血干细胞时可治疗慢性肝炎肝腹水肝硬化;生成角膜干细胞时可以治疗各种眼病,能使眼角膜再生。干细胞疗法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将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福音。 二、骨髓——免疫细胞的孵化器

第三章-免疫细胞知识讲解

第三章免疫细胞 Chapter 3 Immunocytes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细胞的种类、T、B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T、B细胞的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功能,NK细胞的功能;熟悉: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表面受体;了解:TCR基因和重排。 二、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2.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3.NK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功能;NK细胞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4.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布及其在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 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硷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 A.PWM B.PHA C.ConA D.MHC E.BCG 2.中性粒细胞在血循环中存活的时间 A.数小时 B.十几小时 C.数天 D.数周 E.数月 3.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 A.ConA B.MHC C.SPA D.AFP E.LPS 4.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 https://www.doczj.com/doc/a24996951.html,K 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NK细胞 5.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用来检测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数量 D.抗原提呈功能 E.补体功能 6.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 E.T细胞 7.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 A.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复合物 B.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C.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 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8.具有SRBC受体的细胞是 A.T 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NK 细胞 E.巨噬细胞 9.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胸导管 B.胸腺 C.脾脏 D.外周血 E.扁桃体 10.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是 A.CD4+Th1细胞 B.CD4+Th2细胞 C.γδT细胞 D.αβT细胞 E.CD8+Tc细胞 11.B细胞识别抗原的表面分子是 A.C3 受体 B.mIg C.SRBC 受体 D.EB病毒受体 E.HIV受体 12.MHC-I类分子的受体是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需要重点看的概念 1 embryonic stem cells, ES 胚胎干细胞 2 Stem cells 干细胞 3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造血干细胞 4 Neural stem cells (NSCs) 神经干细胞are initially present in a single layer of pseudostratified epithelium spanning the entire distance from the central canal to the 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NSCs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and are patterned over several days in vivo to generate mature neurons, oligodendrocytes, and astrocytes. 神经干细胞起先呈现为单层假复层上皮,覆盖于整个中央管到外部的限制性膜。神经干细胞能增殖,并在数天内产生成熟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5 plasticity 可塑性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生成另一个组织的特化细胞的能力,即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其为干细胞的可塑性,也称为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plasticity of stem cell): means the adult stem cell from one embryonic layer can differentiate into cells derives from other layer. 6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人间充质干细胞 7.fate mapping 干细胞命运图:在正常环境下受各种稳态因素调节的分化趋势。这些趋势包括干细胞对机体正常发育活动的参与,以及干细胞对各种生物学危险诸如组织损伤、器官衰老以及疾病的反应。 判断 7 There must be stem cells that divide and generate neurons in the adult mammalian brain. (T) 在成年的哺乳类动物体内一定有能够分裂并产生神经元得干细胞存在 填空 8 (adult) stem cell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brain, particularly in a region important in memory, known as the hippocampus. 研究者已经证实脑中含有成体干细胞,特别是在对记忆尤为重要的海马区 9 NEP cells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and are patterned over several days in vivo to generate mature (neurons) , oligodendrocytes, and astrocytes in a characteristic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神经上皮干细胞持续增殖,并在数天内被模式化,以特有的时空模式产生成熟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问答 10 neuronal precursors can be isolated from 神经前体细胞可从哪些部位分离 1) the developing human brain, 发育中的人脑 2) adult human hippocampus, 成人的海马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亦称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或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固有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执行固有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第一节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phagocytes)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两大类。单核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单核细胞由骨髓单核系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成,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其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胞质中富含溶酶体颗粒,其内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等多种酶类物质。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24小时,然后进入组织器官或表皮层,在表皮棘层,发育分化为郎格汉斯细胞;进入结缔组织或器官,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对玻璃和塑料表面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借此可将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彼此分离。 巨噬细胞分为定居的巨噬细胞和游走的巨噬细胞两大类。定居的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宿主全身,可因所处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如在肝中称枯否细胞;脑中称小胶质细胞;骨中称破骨细胞;淋巴结中称被膜下窦巨噬细胞和髓样巨噬细胞;胸腺中称胸腺巨噬细胞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凋亡的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和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游走巨噬细胞由血液中单核细胞衍生而来,其体积数倍于单核细胞,寿命较长,在组织中可存活数月。该种巨噬细胞胞质内富含溶酶体及线粒体,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和吞噬清除体内凋亡细胞及其他异物的能力。它们可表达多种膜受体和膜分子,其中包括:①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有关的非调理性和调理性受体;②与增殖分化、趋化黏附和抗原提呈有关的受体和分子。此外,它们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小分子炎症介质、补体成分和胞外酶类物质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免疫学练习题09第一章~第九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牛痘苗是谁发明的:( ) A. 英国人Jenner B. 法国的Pasteur C.德国的Koch D. 澳大利亚的Burnet 2. 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 有利的 C. 有利也有害 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 A. 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5.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6.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 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 C. 免疫调节 D.免疫防御 7.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D. 特异性 8.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 A.可遗传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非特异性 9.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 A. 可遗传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D. 非特异性 10.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A. 获得性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A. 可遗传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D. 特异性 12.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A. 获得性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D. 特异性 13. 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 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 C. NK细胞D.上皮细胞 14. 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 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 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另一种称。

免疫细胞治疗现状

免疫细胞治疗现状 一、免疫细胞治疗概念和分类 细胞治疗分为干细胞治疗和体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前者包括ES、神经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治疗等。后者体细胞治疗一般是指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替代、修复患者损失的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扩增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或无、无耐药性的显着优势,成为继传统的手术疗法、化疗和放疗后最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疗法LAK、CIK、DC、NK 和特异性TCR、CAR。(非特异性没有明确的免疫细胞靶点,是从整体上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达到缓解肿瘤症状,特异性治疗具有明确的靶点和机制,能通过激活或者抑制明确靶点来实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激活)。 目前,国际最领先的是CAR-T细胞治疗,辉瑞、诺华等巨头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从事CAR或TCR开发,国内这块还没出成果,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而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非特异性细胞疗法,主要涉及CIK,DC-CIK治疗,比如双鹭药业,北陆药业,中源协和等公司已经运用于临床治疗中,还有些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二、传统非特异性细胞治疗 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而获得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其中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为其主要效应细胞,兼具T细胞特异性杀肿瘤和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目前CIK细胞主要用于手术后、放化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及调节患者免疫能力。 CIK 细胞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肿瘤微小残余病灶,防止复发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3 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1)直接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表面含有与靶细胞(肿瘤细胞)表面分子结合的受体,启动细胞溶解反应释放一些细胞毒颗粒或因子,从而溶解肿瘤细胞。 (2)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可分泌IL-2、IFN-γ、TNF-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名词 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骨髓是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 答的发生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 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 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 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 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 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 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 单 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的基因复合物 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 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 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 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 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17.低带耐受Low-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抗原剂量太低引起 的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低带耐受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一、选择题 A型题 1.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2.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场所为()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3.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法氏囊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 4.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淋巴结 E.法氏囊 5.NK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扁桃体 E.淋巴结 6.免疫细胞都来源于() A.淋巴样干细胞 B.髓样干细胞 C.多能造血干细胞 D.定向干细胞

E.CFU-GEMM细胞 7.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不包括() A.CD90 B.Kit+(CD117) C.CD34 D.WGA+ E.Sca-1+ 8.小鼠干细胞因子的受体是() A.CD90 B.CD117 C.CD34 D.WGA+ E.Sca-1+ 9.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是() A.CD34和CD117 B.CD3 C.CD4和CD8 D.Igα∕Igβ E.CD56和CD16 10.关于CD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 B.是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C.骨髓基质细胞、大部分内皮细胞等也可表达D.小鼠造血干细胞不表达CD34 E.成熟血细胞表达CD34 11.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2.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3.下列哪两种细胞在发育早期共有一个前体()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其他回答共2条 免疫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8次之多: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70年代之后,免疫学每10年都有3次获奖。 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并排斥异体物质的生理功能;免疫学则是一门研究免疫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而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的关键物质,T细胞则是执行细胞吞噬功能的主体细胞。 笔者认为,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查清B细胞和T细胞免疫的隐秘。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免疫实践的创始者、英国医生琴纳发现牛痘疫苗以来,免疫接种实践日渐丰富;自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学者巴斯德发现病原菌以后,传染性免疫现象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到20世纪初,从理论上解释免疫机理的要求日感迫切,这时朴素的免疫学理论应时而生。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发给俄国人梅奇尼柯夫提出的第一个细胞免疫理论——细胞吞噬学说,以及德国人艾利希提出的第一个体液免疫理论“侧链说”(即“受体说”),这是医学家探索现代免疫理论的开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2次颁发给探索各种免疫反应奥秘的免疫生物学研究领域。 法国人里歇1907年将致敏动物的血液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发现其对过敏原呈现过敏状态,从而发现了一种与免疫现象相反的现象——过敏反应,为该项研究奠定了基础,荣获了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比利时人博尔德特1895年发现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促进病原菌溶解的物质即补体。1900年,他又发现,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红细胞才会被溶血素溶解。将这两个发现结合起来,他又创立了补体结合试验。博尔德特因为发现补体而获取了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外源性抗原,或者是自身抗原。接触变应原的人群约有20%发生变态反应,一般多有家族史,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第9章 免疫系统

第9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于淋巴细胞特性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B.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C.细胞大小不等 D.种类繁多,分工极细 E.寿命较短,一般只存活1周左右 2.对弥散淋巴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固有层 B.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 C.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具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E.抗原刺激可使之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3.对于淋巴小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又称淋巴滤泡 B.主要由密集的B细胞组成 C.大小不等,其数量和大小基本保持不变 D.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 E.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 4.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其发生较中枢淋巴器官早,在出生数月后逐渐发育完善 C.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D.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 E.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免疫应答过后又逐渐复原 5.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 A.淋巴小结 B.胸腺小体 C.白髓 D.动脉周围淋巴鞘 E.输入淋巴管 6.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A.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 B.皮质的上皮细胞有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 C.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 D.交错突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 E.上述细胞都能分泌β2微球蛋白、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7.关于胸腺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 B.外皮质层的大淋巴细胞为前胸腺细胞 C.深皮质层的淋巴细胞体积较小,为普通胸腺细胞,数量多 D.凡不能与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MHC抗原相容的胸腺细胞将被灭活或淘汰 E.成熟的普通胸腺细胞,其CD4和CD8中有一种增强,另一种减弱或消失8.胸腺小体的特征是 A.是胸腺的重要特征,散在分布于皮质内 B.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而成 C.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成熟 D.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幼稚 E.功能尚不太明确,但对胸腺培育胸腺细胞无影响 9.哪一项不是血-胸腺屏障的组成? A.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B.内皮细胞周围不连续的基膜 C.血管周隙及其内含的巨噬细胞 D.胸腺上皮细胞基膜 E.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10.淋巴结皮质的结构不包括 A.淋巴小结 B.副皮质区 C.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D.被膜下淋巴窦 E.被膜 11.淋巴结内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结构明显增大的是 A.浅层皮质 B.副皮质区 C.髓索 D.髓窦 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2.淋巴结内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 A.浅层皮质 B.副皮质区 C.皮窦 D.髓窦 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3.淋巴结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 A.浅层皮质 B.副皮质区 C.髓索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免疫细胞都属于血细胞,所有血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因此在一定意义 上讲,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就是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 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和表面标记 (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卵黄囊,随后转移到胎肝,胚胎发育中期以后以 及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场所,并为B细胞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是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两种重要的潜能,赋予 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保持造血能力。多能造血干细胞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 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等。 (二)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为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的研究及其分离纯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CD34和c-kit (CD117),不表达谱系(lineage)特异性标记。 (1)CD34:CD3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有1%~4%骨髓细胞表达 CD34,其中包括了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的一种重要标记,应用CD34单 克隆抗体可从骨髓、胎肝或脐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 化成熟,CD34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成熟血细胞不表达CD34。 (2)CD117:CD117是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受体,是原 癌基因c?kit的编码产物Kit。CD117是属于含有酪氨酸激酶结构的生长因子受体,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CD117+细胞约占骨髓细胞的1%~4%,50%~70% CD117+骨髓细胞表达CD34,因此,CD117也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标记。 (3)Lin-细胞:应用针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巨核细胞、髓系以及红系等多种谱系相应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抗体(CD2、CD3、CD14、CD16、CD19、CD24、CD56、CD66b和血型糖蛋白A等抗体)结合免

免疫功能评估报告

免疫功能评估 解读 重庆斯德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再生医学与健康技术研究院

2018 年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ison) 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 (Tasuku Honjo) 因为在抑制消极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中发现了新癌症疗法作出的贡献,荣获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詹姆斯·艾利森发现阻断CTLA-4 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T 细胞,激活的 T 细胞会重新攻击癌细胞。 本庶佑首先鉴定PD-1 为活化 T 淋巴细胞上的诱导型基因,这一发现为 PD-1 阻断建立癌症免疫治疗原理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在201 3 年被《 Science 》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2011 年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A.Be utler) 、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 (Jules A.Hoffmann) 和加拿大生 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Steinman) 三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 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人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从而分享年 度诺贝尔医学奖。 布鲁斯·博伊特勒和朱尔斯·霍夫曼发现了关键受体蛋白质, 称为Toll 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s , TLR )。 拉尔夫·斯坦曼在上世纪 70 年代第一个发现 DC(树突状细胞 )。D C 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活化T 细胞能力,在获得性免疫启动中发挥重要的“信使”作用,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制 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武器”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 侵的病原体。

〉〉〉安全防御系统 居家地点不同,保护住家安全的方法就不同。有些公寓有看门卫,有些房子建有栅栏,如果你有城堡,就需要配备一条护城河和一支弓箭部队,或者你可以选择其他一些特殊的家庭防御装置,比如安装锁、电子安全系统,养一只狗。 无论你选择的防御方法是什么,输入通行密码也好,用链条拴门也罢,还是要那种看门护院狗,其中的原因都在于你想要一个的安全 系统来保护你家里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从相册、立体声音响设备到传 家宝以及孩子们。 你的身体内也有自己的安全体系来抵御入侵者。皮肤和骨骼能在车祸中或是遇到打偏的高尔夫球时保护体内器官,头发保护头皮不受 紫外线侵害,眼睑保护眼球以防伸向眼睛的指头,但是你体内最重要 的安全系统是一个隐形的系统,你无法感觉或是看见它,而它却承担着抵御入侵病原体和帮助你康复的重任,这个系统就是人体的防御系统。 〉〉〉人体防线 人体有三道防线构成的防御系统,主要功能是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由皮肤、黏膜、黏膜分泌物、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等构成。 第一道防线 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

必修三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如:皮肤、黏膜和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反应 包括: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局部炎症反应: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现象,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作用。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正在克服感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针对特定病原体。 2、抗原: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就是任何一个能引发大量淋巴细胞 的“非己”标志。 (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2)举例:病毒、细菌、花粉、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等 3、抗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 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型的(2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1)分布部位:血液、体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2)产生抗体的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能合成但不分泌(称受体) 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并分泌到体液中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3)抗体特点:与特异抗原结合,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4)作用方式: 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举例: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 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4、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在(胸腺)发育成熟叫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可能在(哺乳动物骨髓)中发育成熟叫B淋巴细胞。 5、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淋巴细胞以此为依据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的MHC是相同的,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而病毒、细菌和其它致病因子在它们的表面也带有表明它们特殊身份的分子标志,它不同于人体自身的MHC,因此被识别后会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具体识别过程 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 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一、选择题 A型题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 A.适应性免疫 B.获得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固有免疫 E.体液免疫 2.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A.NK细胞 B.αβT细胞 C.γδT细胞 D.B-1细胞 E.巨噬细胞 3.病原体感染人体多久后将处于特异性免疫诱导阶段? A.0~4h B.4~24h C.24~48h D.48~96h E.超过96h 4.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因素? A.补体 B.干扰素 C.乙型溶素 D.溶菌酶 E.外毒素 5.中性粒细胞的特点之一是: A.其寿命与巨噬细胞相同 B.可以有效杀伤胞内寄生菌 C.具有髓过氧化物酶(MPO)介导系统 D.在慢性感染时,数量明显增加 E.必须在IgG协助下发挥作用 6.通常绝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 A.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B.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C.晚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D.早期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E.晚期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7.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在感染后4~96h B.通常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此相 C.吞噬细胞活化 D.NK细胞被激活 E.γδT细胞被激活 8. 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 A.发生在感染48~96h内 B.γδT细胞参与 C.吞噬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D.巨噬细胞发挥抗原提呈细胞作用 E.NK细胞被激活 9.下列关于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A.构成体表物理屏障 B.构成体表化学屏障 C.乳铁蛋白无抗菌作用 D.正常菌群构成体表微生物屏障 E.M细胞为抗原转运细胞 10.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的M细胞主要特点是: A.构成体表物理屏障 B.构成体表化学屏障 C.属专职性APC D.能吞噬、降解病原菌 E.不表达MHC-II类分子 11.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吞噬细胞是 A.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D.NK细胞,B-1细胞,巨噬细胞 E.γδT细胞,B-1细胞,巨噬细胞 12.小吞噬细胞是指: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3.中性粒细胞:

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差别,您有必要了解一下

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差别,您有必要了解一下!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由细胞构成的王国,极其精密复杂,同时又高度有序。任何伟大的王国都既需要能干建设者,也需要勇猛防卫兵。我们身体细胞王国也不例外。简单来说,干细胞就是建设者,免疫细胞则是防卫兵! 干细胞是建设者 干细胞是构筑人类形态的原始细胞,通过分化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生细胞,根据需要发育成人体内各种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当我们成年后身体不再成长,干细胞又会扮演细胞王国的维护者,及时替换和更新衰老或受损的细胞。因为数量非常丰富,可塑性极强,又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免疫细胞是防卫兵 当有外敌入侵,如细菌和病毒,免疫细胞就会扮演细胞王国的军队,快速反应,将其清除。如果细胞王国中出现叛变分子,如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免疫细胞就会扮演安保系统,将其识别并清除。 但是,当外敌入侵过多,或王国内叛变分子太多,免疫细胞没有能力全部清除时,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不幸的是,当我们慢慢衰老,体内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及活力均会不断减弱。 幸运的是,科学家开发了基于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医学技术,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①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提取方式有何不同? 干细胞可以从多种人体组织中提取。以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为例,最初是从骨髓中提取的,后来在新生儿脐带、脂肪、牙髓等多种人体组织都能提取到。 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带来的脐带胎盘中有非常丰富的干细胞,使用和提取对新生儿和妈妈都没有任何伤害,并且在用于治疗各类难治重病时,有非常好的效果和潜力。而牙髓干细胞可以来自小孩的乳牙或成人的智齿等,相较于一生只能存储一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存储机会。 目前,免疫细胞的来源主要是血液,包括成人的外周血和婴儿的脐带血。血液中含有大量功能成熟的免疫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内不停循环,时刻保护我们的健康。其用途广泛,前景广阔,为未来免疫细胞技术研究突破储备生命资源。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Immunity): 是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其核心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异己)”、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反应: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免疫调理:凡是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就叫免疫调理。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 免疫耐受: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antibody, Ab)活性或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一类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分泌型),也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膜型)。 (AID)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应答并非必然引起自身免疫病,仅当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以致破坏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导致自身免疫病。(IDD)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gcy disease,):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自身免疫应答: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体内检出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B细胞,此为自身免疫应答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MIS)黏膜免疫系统即(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由弥散分布于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处黏膜及粘膜下的淋巴细胞组成。功能: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发挥黏膜局部防御作用;产生分泌型IgA(SIgA);口服蛋白抗原介导免疫耐受。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将疫苗和类毒素等抗原物质接种机体,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或)致命淋巴细胞,从而预防感染。输入物质是抗原,诱导时间较长(数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数月到数年),应用在预防方面。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是宿主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输入物质是抗体、致敏淋巴细胞,诱导时间较短(立刻),体内维持时间较短(2周到数月),应用在治疗和应急预防方面。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属于粘附因子的一种,此类分子具有与IgV区和C区相类似的折叠结构,其氨基酸系列也具有同源性,在粘附作用中,它们通常作为整合素成为其他IgSF的配体。(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TCR识别并结合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导致ITAM 所含酪氨酸磷酸化,与ZAP-70等信号分子中SH 2结构域结合,可活化相关酶,将识别信号转入T细胞内。CD3是参与TCR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CD3肽链的缺陷或缺失,将导致T细胞活化缺陷。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首先报道于1981年,1984年证实人类免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