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123.54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1.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产生雾霾的,其中不可行的是( )A.停止冬季供暖,减少有害物质排放B.对锅炉和汽车等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进行处理C.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D.寻找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CH4(g)+ 2H2O(g) CO2(g)+4H2(g)已知,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化学键C—H O—H C=O H—H吸收热量(kJ/mol)414 464 803 436试通过计算判断,下列有关甲烷转化成氢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丙烷完成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B.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C.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D.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4.在一化学反应中,其产物的总能量为500kJ,如果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A.450kJ B.650kJ C.800kJ D.520kJ5.下列物质中,属可再生能源的是()A、乙醇B、石油C、煤D、天然气6.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B.2SO2(g)+O2(g)2SO3(g) ΔH=-98.3 kJ·mol-1C.SO2(g)+O2(g)SO3(g) ΔH=+98.3 kJ·mol-1D.SO2(g)+O2(g)SO3(g) ΔH=-196.6 kJ·mol-17.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通过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选修(一)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2.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H = -392KJ/mol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 2O(g)==H 2(g)+CO(g);△H = +131KJ/mol ,CO(g)+1/2O 2(g)==CO 2(g);△H = -282KJ/mol ,H 2(g)+1/2O 2(g)==H 2O(g);△H =-241KJ/mol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A .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B .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C .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 .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3.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21N 2(g)+ 23H 2 (g)=NH 3(g);ΔH =-46.19kJ·mol —1 21H 2(g)+ 21Cl 2(g)=HCl (g);ΔH =-92.36kJ·mol —1 21I 2(g)+ 21H 2 (g)=HI (g);ΔH =+25.96kJ·mol —1 A. HCl>NH 3>HI B.HI>HCl>NH 3 C.HCl> HI > NH 3D.NH 3> HI > HCl4.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H =-283.0kJ/mol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 . H 2(g)B . CO(g)C .C 8H 18(l)D . CH 4(g)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H=―Q 1kJ/mol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Q1>Q2>Q3 B . Q1>Q3>Q2 C . Q3>Q2>Q1 D . Q2>Q1>Q3 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 /mol 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吸热88kJ B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吸热44KJ7.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A 、2A ( l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12O 2(g)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196.64kJD .>196.64kJ9. 已知25℃、101kPa 条件下:4Al (s) + 3O 2 (g) == 2Al 2O 3 (s) △H = -2834.9 kJ·mol -1 4Al (s) +2O 3 (g) ==2Al 2O 3 (s) △H = -3119.91kJ·mol -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10.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OH -(aq)=H 2O(1)⊿H=-57.3kJ /mol 。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考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2.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的通入量3.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4.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B.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C.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自身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作功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2SO 2+O22SO3ΔH=-196.6 kJ·mol-1B. H2(g)+O2(g)===H2O(l)ΔH=-285.8 kJ·mol-1C. 2H2(g)+O2(g)===2H2O(l)ΔH=-571.6 kJD. C(s)+O2(g)===CO2(g)ΔH=393.5 kJ·mol-16.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燃烧液化石油气B.燃烧管道煤气C.燃烧氢气D.燃烧木材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汽油B.焦碳C.天然气D.氢气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6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
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和酸雨B.赤潮C.白色污染D.破坏大气臭氧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个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无关C.化学反应都要放出能量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6.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铝和盐酸反应B.焦碳和二氧化碳共热C.石灰石的分解D.氢气还原氧化铜7.将煤处理后变为气体燃料的目的是A.提高煤的价格B.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大气污染C.方便存放D.方便运输8.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是A.煤油B.柴油C. 木材D.液化气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使水温显著降低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10.目前我国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是A.CO2、Cl2、N2、酸雨B.NH3、CO2、NO、雾C. HCl 、SO2、N2、粉尘D.SO2、NO2、CO、烟尘11.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克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1KJ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固体煤变成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低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更多12.X、Y两元素的原子,它们分别获得一个电子后,都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此过程中X放出的能量大于Y,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X-的还原性大于Y-B. X-的还原性小于Y-C.X、Y是金属元素D.Y的氧化性大于X1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1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的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15.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让火焰隔绝空气16.电解质电离要吸收热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9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能是二次能源B . 水力是二次能源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 ·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A .+184.6kJ ·mol -1B .―92.3kJ ·mol -1C .―369.2kJ ·mol -1D . +92.3kJ ·mol -1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O 2(g) == 2H 2O(1) △H = ―285.8kJ /molB .2H 2(g)+ O 2(g) == 2H 2O(1) △H = +571.6 kJ /molC .2H 2(g)+O 2(g) == 2H 2O(g) △H = ―571.6 kJ /molD .H 2(g)+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 <196.64kJD . >196.64kJ 10.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 ―Q 1 KJ/mol 2H 2(g)+O 2(g)==2H 2O(g) △H = ―Q 2 KJ/mol 2H 2(g)+O 2(g)==2H 2O(1) △H = ―Q 3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A . 0.4Q 1+0.05Q 3B . 0.4Q 1+0.05Q 2C . 0.4Q 1+0.1Q 3D . 0.4Q 1+0.1Q 2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星题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酸碱中和反应C.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大部分化合反应;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可燃物的燃烧反应及缓慢氧化;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常见吸热反应有:大部分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碳和水蒸气的反应。
因此D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的优点是:(1)来源广,可以有水产生;(2)产物无污染,氢气燃烧以后生成水,水对环境无污染;(3)热值高,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A 正确。
考点:考查新能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的个数B、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D、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错误;B、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要写状态,不能只标明生成物的状态,错误;C、反应热指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正确;D、伴随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错误。
考点:考查反应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相关知识。
4.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NT(炸药)爆炸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镁条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植物光合作用时部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TNT(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的气体物质,因此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部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C.镁条燃烧时产生MgO,有耀眼的白光,同时产生一定量的热量,因此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时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有机物,部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正确。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 实验室制备氢气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
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C.△H1>△H2=△H3D.△H1=△H2<△H37.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每小题6分共48分)(时间:45min)1 2 3 4 5 6 7 8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就没有能量的变化3.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B.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4.已知:CH4(g)+2O2(g)==CO2(g)+2H2O(1) △H = ―Q1 KJ/mol2H2(g)+O2(g)==2H2O(g) △H = ―Q2 KJ/mol2H2(g)+O2(g)==2H2O(1) △H = ―Q3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A. 0.4Q1+0.05Q3 B. 0.4Q1+0.05Q2 C. 0.4Q1+0.1Q3 D. 0.4Q1+0.1Q2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Q2>Q1>Q36.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是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7.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酒精放出的热量是A. 0.2Q B. 0.1Q C. 5Q D. 10Q8.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 △H=―393.5kJ/mol2H2(g)+O2(g)==2H2O(g) △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 C.2︰3 D.3︰2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19.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若E1>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过程可看成。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C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 .硝酸铵B .氯化镁C .生石灰D .食盐3、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CO(g)+H 2(g);△H =+131.3kJ/mol 表示(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 能量B .1mol 碳和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 热量C .1mol 固态碳和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热量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4.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g) == H 2(g)+21O 2(g) △H =+242kJ•mol -1 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C. H 2(g)+ 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 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5. 在一定条件下A 与B 反应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反应A+B ===C+D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C .反应物的总能量E 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 2一定相等D .此反应一定有热量的变化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OH -(aq)=H 2O(1)⊿H=-57.3kJ/mol 。
第一章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选题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D.当△H<0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5.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6.1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 2,需吸收10.94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 + H 2O == CO + H 2 ΔH = +131.3 kJ·mol -1B. C(s)+ H 2O(g) == CO(g) + H 2(g) ΔH = +10.94 kJ·mol -1C. C(s)+ H 2O(l) == CO(g) + H 2(g) ΔH = +131.3 kJ·mol -1D. C(s)+ H 2O(g) == CO(g) + H 2(g) ΔH = +131.3 kJ·mol -17.已知:H 2(g)+F 2(g)===2HF(g) ΔH = -270 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和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8.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反应,前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后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的是(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均按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①2H 2(g)+O 2(g)===2H 2O(g) 2H 2(g)+O 2(g)===2H 2O(l)②C(s)+O 2(g)===CO 2(g) C(s)+12O 2(g)===CO(g)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②D .①②都不符合题意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 2(g) SO 3(g) △H = -98.32 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1molSO 2和0.5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98.32 kJB .196.64kJ /molC .<98.32 kJD .>98.32 kJ10.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 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A .+184.6 kJ·mol -1B .-92.3 kJ·mol -1C .-369.2 kJ·mol -1D . +92.3 kJ·mol -111. 已知:2Zn (s )+O 2(g )=2ZnO (s ) △H =-701.0kJ·mol -12Hg (l )+O 2(g )=2HgO (s ) △H =-181.6kJ·mol -1则反应Zn (s )+ HgO (s )=ZnO (s )+ Hg (l )的△H 为A . +519.4kJ·mol -1B .+259.7 kJ·mol -1C . -259.7 kJ·mol -1D . -519.4kJ·mol -112.已知:2CO(g)+O 2(g) 2CO 2(g) △H =-566kJ·mol -1N 2(g)+O 2(g) 2NO(g) △H =+180kJ·mol -1则2CO(g)+2NO(g) N 2(g)+2CO 2(g) 的△H 是A .-386 kJ·mol -1B .+386 kJ·mol -1C .-746 kJ·mol -1D .+746 kJ·mol -113.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 + 3O 2(g) = 2SO 2(g) + 2H 2O(l) △H =-Q 1 kJ/mol2H 2S(g) + O 2(g) = 2S (s) + 2H 2O(l) △H =-Q 2 kJ/mol2H 2S(g) + O 2(g) =2S (s) + 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14.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l Q 、2Q 均为正值):22H (g)+Cl (g)2HCl(g)+Q H (g)+Br (g)2HBr(g)+Q →→ △H =-Q 1 kJ/mol 22g )2H C l (g )+QH (g )+B r (g )2H B r (g )+Q →→ △H =-Q 2 kJ/mol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12Q >Q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 .生成1molHCl 气体时放出l Q 热量D .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 HBr(1)具有的能量1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 2(g) + H 2(g)2HI(g) △H = -9.48 kJ/mol (ii) I 2(S) + H 2(g)2HI(g) △H = +26.48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54g I 2(g)中通入2gH 2(g),反应放热9.48 kJB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 .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 .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16.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222()(g)2()H O g O H g =+ ⊿1H 22(g)(g)2l(g)Cl H HC += ⊿2H 2222(g)2(g)4l(g)(g)Cl H O HC O +=+ ⊿3H 则⊿3H 与⊿1H 和⊿2H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3H =⊿1H +2⊿2HB ⊿3H =⊿1H +⊿2HC. ⊿3H =⊿1H -2⊿2HD. ⊿3H =⊿1H - ⊿2H17.已知: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Δ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二、填空题18.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 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
则反应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A.-1 780 kJ·mol-1B.-1 220 kJ·mol-1C.-450 kJ·mol-1D.+430 kJ·mol-1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
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能量变化为()A.释放1 638 kJ的能量B.吸收1 638 kJ的能量C.释放126 kJ的能量D.吸收126 kJ的能量3.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图中ΔH1=ΔH2+ΔH3D. H2(g)+O2(g)===H2O(g)的反应热大于ΔH34.在用HCl和NaOH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用氨水代替NaOH,则会使测定结果ΔH()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5.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10 L 0.1 mol·L-1NaOH溶液与10 L 0.1 mol·L-1盐酸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B. 1 mol HCl气体通入1 L 0.01 mol·L-1NaOH溶液中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C. 1 mol CH3COOH与2 mol NaOH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D.只要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6.分析如下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2 A(g)+B(g)====2 C(g)ΔH<0B. 2 A(g)+B(g)====2 C(g)ΔH>0C.2A+B====2 C ΔH<0D.2C====2 A+B ΔH<0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O2(g)SO3(g)ΔH=-98.32 kJ·mol-1,在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molO2充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放出的热量为98.32 kJ,则容器中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的比值为()A.B.C.D.8.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下图阴影部分的能源分类是()A.煤炭、石油、沼气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9.反应CO(g)+2H 2(g)CH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催化剂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1.2007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十七个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节能减排氛围。
下列有关做法 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将煤液化、气化,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B .在汽车上安装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使之发生如下反应: 2CO+2NO 2CO 2+N 2C .在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同时,研究开发太阳能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D .在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中,要大力发展火力发电2.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H 2在1.00mol O 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 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②在稀溶液中:H +(aq )+OH -(aq )=H 2O (l );△H=-57.3kJ ·mol -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的反应热为571.6 kJ ·mol -1B .②的中和热为-57.3kJ ·mol -1,C .表示H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 )+1/2 O 2=H 2O (l );△H=-285.8kJ ·mol -1D .1molH 2SO 4和足量的NaOH 在稀溶液中反应的反应热为:△H=-57.3kJ ·mol -1,3.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 (g )+O 2(g ) 2CO 2(g ); △H=-566kJ ·mol -1CH 4(g )+2O 2(g ) CO 2(g )+2H 2O (1); △H=-890kJ ·mol -1又知由H 2与O 2反应生成液态H 2O 比生成气态H 2O 多放出44kJ/mol 的热量。
则CH 4 气体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H 4(g )+72O 2(g ) CO 2(g )+CO (g )+4H 2O (1) △H=-1214kJ ·mol -1 B .2CH 4(g )+72O 2(g ) CO 2(g )+CO (g )+4H 2O (g ) △H=-1038kJ ·mol -1 C .3CH 4(g )+5O 2(g ) CO 2(g )+2CO (g )+6H 2O (1) △H=-1538kJ ·mol -1D .3CH 4(g )+5O 2(g ) CO 2(g )+2CO (g )+6H 2O (g ) △H=-1840kJ ·mol -14、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中,下列变化曲线(其中a 代表扩散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b 代表水合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中符合实际的是A B C D5.能源危机让生物能源“热值陡升” 作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随着国际油价高涨,大量进口石油已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B.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kJ/mol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对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断裂H—H键吸收能量 D.生成H—O键放出能量3.25℃、101kPa下:①2Na(s) + 1/2O2 (g)= Na2O(s) △H1= -414kJ/mol②2Na(s) + O2 (g)= Na2O2(s) △H2= -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因为△H2<△H1,所以Na2O2比Na2O稳定C.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下,Na2O2(s) +2Na(s) = 2 Na2O(s) △H = -317kJ/mol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5.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436.4kJ能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98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能够释放462.8kJ能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H2(g)+O2(g)=2H2O(g)△H=-480.4kJ/molB.H2(g)+O2(g)=H2O(l)△H=-240.2kJ/molC.2H2(g)+O2(g)=2H2O(g)△H=+480.4kJ/molD.H2(g)+O2(g)=H2O(l)△H=-480.4kJ/mol6.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时放出的热量121kJ,且氧气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436kJ,则水蒸气中1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221 kJ D.463 kJ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燃烧B.《抱朴子》中“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火法冶炼铜的现象C.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的蚕丝和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大理石分解是吸热反应8.四氯化钛是乙烯聚合催化剂的重要成分,制备反应如下:①TiO2 (s) + 2Cl2(g) =TiCl4(g)+O2(g) ΔH1= +175.4 kJ·mol-1②C(s) + 1/2O2 (g) = CO (g) ΔH2=-110.45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B.若反应①中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吸收更多热量,则ΔH1变小C.固体C的燃烧热是-110.45 kJ·mol-1D.反应TiO2(s) + 2Cl2(g) + 2C(s) = TiCl4(g) + 2CO(g) ΔH =-45.5 kJ·mol-19.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原子量:H-1 O-16 C=12 Al-27 N-14 Ca- 40 V-51 Ni- 59 Cu-6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C 6H 12O 6(葡萄糖aq)+6O 2 6CO 2+6H 2OB. CH 3COOH+KOH CH 3COOK+H 2O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 .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③H 2(g)+1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A .①B .②③④C .④D .①②③4. 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 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A .+184.6kJ·mol -1B .―92.3kJ·mol -1C .+92.3kJ·mol -1D .―369.2kJ·mol -15. 已知:(1)Zn (s )+12O 2(g )=== ZnO(s) ΔH= -348.3 kJ·mol -1,(2)2Ag(s)+ 12O 2(g )=== Ag 2O(s) ΔH= -31.0 kJ·mol -1,酶则Zn (s )+ Ag 2O(s) === ZnO(s)+ 2Ag(s)的ΔH 等于( )A . -317.3 kJ·mol -1B . -379.3 kJ·mol -1C .-332.8 kJ·mol -1D .317.3 kJ·mol -16. 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 CuSO4(s)+5H2O(l) △H=+Q2 kJ·mol-1则Q1、Q2的关系为 ( )A. Q1<Q2B. Q1>Q2C. Q1=Q2D. 无法确定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4. 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 + H2O == CO + H2ΔH= +131.3 kJ·mol-1B. C(s)+ H2O(g) == CO(g) + H2(g) ΔH= +10.94 kJ·mol-1C. C(s)+ H2O(l) == CO(g) + H2(g) ΔH= +131.3 kJ·mol-1D. C(s)+ H2O(g) == CO(g) + H2(g) ΔH= +131.3 kJ·mol-15.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ΔH1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ΔH2③Sn(s,灰) Sn(s,白)ΔH3 = +2.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1>Δ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6.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B.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C.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890 kJ·mol-1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7. 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 C(s、石墨)== C(s、金刚石)△H= +1.9 kJ•mol-1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8. 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 (s) + 3O2 (g)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 为放热反应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 为吸热反应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 为放热反应9. 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的热量,又知:H 2O (l ) == H 2O (g ) △H = +44 kJ ·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31B 2H 6 (g)+O 2 (g) == 31B 2O 3 (g)+H 2O (g) △H = -677.7 kJ ·mol -1 B. B 2H 6 (g)+3O 2 (g) == B 2O 3(s)+3H 2O (g) △H = -2165 kJ ·mol -1C. B 2H 6 (g)+3O 2 (g) == B 2O 3(s)+3H 2O (g) △H = -2033 kJ ·mol -1D. B 2H 6 (g)+3O 2 (g) == B 2O 3(s)+3H 2O (l ) △H = -2033 kJ ·mol -110. 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2H5OH+3O2 ===2CO2+3H2OΔH=-1 367.0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C.S(s)+O2(g) ===SO2(g)ΔH=-269.8 kJ·mol-1D.2NO(g)+O2(g)===2NO2(g)ΔH=-116.2 kJ解析:A项未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NaOH和H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D项中ΔH的单位是“kJ·mol-1”而不是“kJ”。
答案:C2.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C.CH4(g)+2O2(g)= ==CO2(g)+2H2O(l)ΔH =-890 kJ·mol -1D.12CH 4(g)+O 2(g)===12CO 2(g)+H 2O(l) ΔH =-890 kJ ·mol -1解析:A 项,水的状态为液态,应标注“l ”,错误;B 项,该反应放热,焓变的符号应为“-”,错误;D 项,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错误。
答案:C3.请你写出298 K 、101 kPa 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 与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 和1 mol H 2,吸热131.5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选修 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40 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每小题有1~ 2 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
....
0 分,漏选 2 分,共50 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 >0
D .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 H 小于零的是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 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 1 mol O =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 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 920 kJ
B . 557 kJ C. 436 kJ D . 188 kJ
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
A . 2A ( l ) +
B ( l ) = 2
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 H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 H4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 +( aq)+ OH -( aq)= H 2O( l)△ H =- 57.3KJ· mol-1。
分别向1L 0.5mol · L -1的 Ba ( 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
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 、△ H 、△ H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1 2 3
A .△ H1>△ H 2>△ H3 B.△H1<△ H2<△H3
C.△ H >△H =△H
3 D.△ H =△H <△H
3
1 2 1 2
7. 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
物质硫化亚铁。
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8. 以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 2H 2 ( g ) +5/2O 2 ( g ) → 2CO 2 ( g )+H 2O ( l )
△ H =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 10 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 1300kJ 的能量
B. 当 1 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 1300kJ 的能量
C. 当 2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 1300kJ 的能量
D. 当 8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 1300kJ 的能量
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 由 C(石墨 )→ C(金刚石 )
H = +119 kJ · mol —
1 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
+OH -
— 1
C . 在稀溶液中: H ===H 2OH = - 57.3 kJ · mol ,若将含 1mol CH 3COOH 的醋酸溶
液与含 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 57.3 kJ D .在 101 kPa 时, 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
示为 2H 2( g ) + O 2( g )===2H 2 O ( l )
H = +285.8 kJ · mol —
1
10.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
热量。
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
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
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
下:
① Na S O ·5H O
② CaCl · 6H O
③ Na SO ·10H O
④ Na HPO ·10H O
2 2
3
2
2
2
2
4
2
2
4
2
熔点/℃ 40~ 50 29.92 32.38
35.1 熔化热
49.7
37.3
77
100.1
/kJ · mol -1
根据上述数据和实用性考虑,实际运用时常采用的物质应该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高二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50 分)
11。
( 12 分)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 2)做 1 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
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
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 3)请为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12.( 15 分 )已知化学反应N2 +3H 2=2NH 3的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mol N 和 3mol H 生成 1mol NH 3
( g)是--------------------------------能量的过
程(填“吸收”或“释放”)。
1 3
(2) N 2(g)+ H 2(g)=NH 3(g);
2 2
△H=;
(3)N 2(g)和 H2生成 NH 3(1) 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
13.( 13 分)某同学发现在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煤炉中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更旺,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已知煤炭的燃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