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语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

北语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

北语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
北语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公元前一世纪,古楼兰国改称为()

A. 于阗

B. 鄯善

C. 乌孙

D. 月氏

答:B 131·9666·2906

2.约在公元前(),中国已有家蚕丝织成的绢片、丝带、丝线等。

A. 2500

B. 2800

C. 3000

D. 2700

答:B

3.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

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

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答:A

4.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 绮

B. 秦

C. 羌

D. 茶

答:B

5.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A. 武威

B. 酒泉

C. 张掖

D. 吐鲁番

答:D

6.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A. 《佛郎机传》

B. 《和兰传》

C. 《吕宋传》

D. 《意大里亚传》

答:C

7.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答:D

8.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

A. 人种矮小,不高

B. 长寿,寿逾200岁

C. 红头发、蓝眼睛

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答:A

9.和平年代最通常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是()。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宗教传播

D. 战争与掠夺

答:A

10.中国的茶文化、茶的种植、吃茶的好处等,是在()时期真正在日本普及开来的。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C

11.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

12.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茶圣的是()。

A. 冈仓天心

B. 千利休

C. 荣西

D. 最澄

13.郑和到达各国的第一件事就是()。

A. 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

B. 赠送礼物

C. 进行贸易活动

D. 武力征服

14.云南普洱茶属于()。

A. 绿茶

B. 红茶

C. 青茶

D. 黑茶

15.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A. 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B. 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C. 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

D. 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

二、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两种文化相遇后,消极排斥不会发生文化的交流、影响和交融。

答:错误

2.波菜(又称为波斯菜),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答:正确

3.“上帝”这个词,在汉语里最早是商朝时人们对上天的崇拜,从利玛窦开始被借用来翻译基督教的最高神的概念。

4.《吃茶养生记》是一本用汉文写的书,书中介绍了中国崇尚饮茶的现象和中国的茶文化以及一些养生之道。

5.重建清真寺记碑,6英尺高,两面有字,作者左唐。

6.西域三十六国都在葱岭以西,所以它们属于大西域范围内。

7.景教碑出土后,法国神甫金尼阁成为见到石碑的第一个外国人。

8.文化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范式,只是行为的产物。

9.玄奘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到达了当时印度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10.西域是三十六国,但并非同一时期的三十六国,有的存在的时间短,有的存在的时间长,有的分合不断,它们被通称为三十六国。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2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对楼兰女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女尸保存完好

B. 距今3380年

C. 生前身高1.57米,血型O型

D. 眼大窝深,发褐色

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 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 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

C. 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

D. 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3.记载:“(日本)无文字,唯刻木、结绳”记事的是()。

A. 《汉书》

B. 《后汉书》

C. 《三国志》

D. 《隋书》

4.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商人。

A. 突厥

B. 波斯

C. 大食

D. 回鹘

5.希伯来人原来住在()。

A. 巴勒斯坦地区

B. 阿拉伯半岛

C. 埃及

D. 约旦地区

6.不是明人文献中最早称呼西班牙的是()。

A. 佛郎机

B. 大吕宋

C. 干系腊

D. 西洋吕宋

7.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 传入青铜器和制铁技术

B. 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

C. 创立了日本茶道

D. 促进了大陆和日本岛人种的混杂合流

8.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 一定要信耶和华

B. 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 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 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9.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

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

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

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

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

10.唐将高仙芝与大食交战,被俘走的唐代工匠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这是通过哪一途径进行文化交流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战争与掠夺

D. 宗教传播

11.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这位皇帝是()

A. 顺治

B. 雍正

C. 康熙

D. 乾隆

12.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

B. 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

C. 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

D. 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

13.从佛教的正规说法来说,寺庙应该叫()。

A. 僧伽蓝摩

B. 精舍

C. 支提

D. 浮图

14.“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

B. 羌的对音

C. “茶”的对音

D. “秦”的对音

15.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宗教传播

D. 战争与掠夺

二、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在楼兰古城中发现了中亚的棉布、毛织品,但是还没有发现希腊、罗马艺术品。

2.徐光启和李之藻加入了天主教完全是出于对天主教带来的西方科技知识和器具很感兴趣。

3.“汉字假名混合文体”中,一般假名表示主要的、中心的意思,汉字起到语法的作用。

4.印度禅学这种讲究自我解脱,无视外部一切羁绊,等同万物、心物同观的理论,也无疑与了玄学有结合点。

5.“拂菻”是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最早出现在《大唐西域记》里。

6.11世纪基督教内部的分裂,分成了东西两派,以罗马为中心的一派成为罗马公教,又叫罗马圣公教。

7.南怀仁是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8.战争与掠夺不会造成文化的交流。

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了解西域诸国,进行文化交流。

10.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称为“万叶假名”。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素色提花为()。

A. 纹

B. 绮

C. 绫

D. 锦

2.()所设计的火炮有三种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张诚

D. 白晋

3.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 《西国记法》

B. 《交友论》

C. 《畸人十篇》

D. 《天主实义》

4.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白晋

D. 利玛窦

5.不是《魏志倭人传》中对日本的描述的是()。

A.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B. 男子无大小皆黥面纹身

C. 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菜

D. 邪马台国支配30多个小国,皇帝曰卑弥呼

6.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

A. 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

B. 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

C. 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D. 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

7.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C. 过去佛燃灯佛

D. 未来佛弥勒佛

8.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

A. 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

B. 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

C. 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

D. 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

9.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A. 张诚

B. 白晋

C. 南怀仁

D. 塔夏尔

10.对楼兰古国“古墓沟”认识有误的是()。

A. 位于通向楼兰故道的孔雀河下游

B. 由42个墓组成墓葬群

C. 这些墓组成七个像太阳形的、向外辐射的图案

D. 距今3800年

11.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A. 李之藻

B. 钱大昕

C. 张庚虞

D. 韩泰华

12.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

B. 佛教的适应性

C. 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 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

13.远古时期,不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幼芽会沿着有利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成熟,这是文化的()

A. 发展的不平衡性

B. 民族性

C. 时代性

D. 隔离机制

14.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15.对楼兰古国地形图认识有误的是()。

A. 位于东经85度55分12秒

B. 位于北纬40度30分57秒

C. 占地略呈300米的方形

D. 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依稀可辨

二、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1553年中国便丧失了对澳门的另有主权。

2.在《史记?外国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有了对大秦国比较详细的记载。

3.黎轩、身毒张骞出使西域时并没有经过。

4.以前平假名又叫“女手”,是女子用的、不规格的文字。

5.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历史地理、人种、生活习俗以及生产情况等的文献资料是《后汉书倭

传》。

6.东汉王充的《论衡》指出磁石的指极性,对“司南”做了描述。

7.乌孙、大夏、大宛皆因为汉朝的强大,而与汉朝交通。

8.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其中的汉字都是沿袭借用中国的汉字。

9.楼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缘和罗布泊西部边缘。

10.“赛里斯”既是西方对丝织物的称呼,也是他们对生产丝织物的国家的称呼。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A. 《利玛窦札记》

B. 《畸人十篇》

C. 《西国记法》

D. 《同文算旨》

2.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

A. 蒙古人种

B. 高加索人种

C. 尼格罗人种

D. 不确定

3.“三山夹两盆”首先是由()在地图上勾画出来的。

A. 李希霍芬

B. 斯文赫定

C. 普尔热瓦尔斯基

D. 斯坦因

4.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 “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 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 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 是否要尊长听君

5.不是镇江四所景教寺的是()。

A. 大兴国寺

B. 云山寺

C. 甘泉寺

D. 大普兴寺

6.贸易往来属于文化的那个层面()。

A. 物质层面

B. 制度层面

C. 精神层面

D. 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

7.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8.()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A. 《西字奇迹》

B. 《两国记法》

C. 《二十五言》

D. 《畸人十篇》

9.徐福和日本真正的接触,相交是在()。

A. 《汉书》

B. 《三国志》

C. 《三国志》

D. 《后汉书》

10.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士,是印度的耶稣会会长的是()。

A. 沙勿略

B. 范礼安

C. 罗明坚

D. 利玛窦

11.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

A. 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B. 外来文化的效用性

C. 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

D. 外来文化的适应性

12.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 普尔热瓦尔斯基

B. 李希霍芬

C. 斯文赫定

D. 斯坦因

13.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乌孙

B. 月氏

C. 于阗

D. 车师前国

14.()是世界上横穿中亚、南亚大陆,并由南洋海路回到中国的第一人。

A. 法显

B. 玄奘

C. 朱士行

D. 义净

15.()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接处,国内运输的大港,胡商夷贩则在那里挣钱。

A. 广州

B. 扬州

C. 苏州

D. 泉州

二、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

2.法国国王派来的使者及传教士们肩负着传播天主教和“改进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使命。

3.在《后汉书?西域传》中,中国古文献第一次有了对大秦国比较详细的记载,大秦即古罗马。

4.鉴真,唐代高僧,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

5.秦汉移民在日本被称为“秦汉渡来人”,他们是日本弥生飞跃的历史功臣。

6.十九世界中叶以来,国际学术界曾先后给“文化”这一个概念下过百十多种定义。

7.希腊人称东罗马(或称拜占廷帝国)之都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

8.南岛路是中日之间交往最成熟、路线最直接的一条路。

9.沙勿略首先在印度果阿成立了一个学校,进行向东方传教的知识培养,后从果阿随葡萄牙商人来到马六甲。

10.日文假名的使用,反而促进了汉文的普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