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

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

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

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

发表时间:2017-02-15T13:49:51.5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作者:冯振彬[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用 “只听见一片沙沙的写字声”来形容课堂的安静,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来赞美课堂教学的热烈。

山东省宁阳第二实验中学271400 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用 “只听见一片沙沙的写字声”来形容课堂的安静,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来赞美课堂教学的热烈。但这样的课堂里,坐着的只是些读书的机器而绝非是有血有肉、有棱角的学子。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新的课程改革将教育本质定位为“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个性的凸现,带着知识、思考、兴趣等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

现在的许多教师在做着费力而不受学生欢迎的事,有的不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生学习的需要,只要按照教师的原意组织教学,学生处于服从地位,造成了耗时多、情绪底、效果差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包办代替,教师没有把学生内心渴望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苏霍姆林斯基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说:“在人的心灵处,都有种根深底厚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觅丰富的食粮。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得知识、形成思想。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道:“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的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的主人的姿态,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就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罗列历史事实,不仅要阐明“有什么”、“是什么”,更应该说明“为什么”和“怎样出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语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探求的心理特征,也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

四、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解放出来,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新的历史课程中注重图片的使用和制作,我曾在视频中留意到:德国的教室里,墙上的德国地图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笔画出来的(虽然德国生产的“海德堡”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胶印机之一)。回看我国,学校里的所有挂图(包括教学用图)都是用机器印刷出来的!“探索+创新”与“机械+重复”,这种反差造成的结果太可怕了。要知道,“得到了一桶水的人”和“学会取水的人”,他们完全处于不同的起跑线。我们的学生虽然先“得到了一桶水”,但不会“取水”,不但没有“鲜水”吃,原来的水也会变质变臭,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我们的学生若不能及时学会“取水”的本领,那么他们恐怕又要重蹈“花高价买水喝”的覆辙,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或成为廉价的劳动力,或成为唯唯诺诺的幕僚……每每想到这,我就不寒而栗。所以通过眼、手、脑同步运动,在参与画图实践中,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又训练了历史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读《名师论教学》有感 吴旭聪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名师论教学》,其中有一篇城关中学章英老师写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我觉得章老师的想法很好,以下的这段话让我感受颇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欢乐还给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堂既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落实,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乐趣的体验吗?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课堂的纽带,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感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在这学期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觉得以上的这段话对我在备这节课时,很有感触,我试着以此方法身体力行。 一、体验 一上课我就通过课本上的两句话“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直接揭示课题。 然后我设计的环节是使鼓、镲、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的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材料都是让学生说出方法,让想到的这一位同学展示,然后追问“你认为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于振动这次新的科学词汇,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但是怎样的我们才能称之为振动学生是不知道的。二是形成“只有对物体用力了才有可能产生声音。”,得出这个结论我是从振动的概念出发的,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在这个概念中,前提是在力的作用下。在这一个环节中,我注重每一种材料让学生体验,当然不是每个学生,同时在课的任何时间都不断的渗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思想。 二、探究 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钢尺和橡皮筋的分组实验,在这里首先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做了10分钟

让孩子的想象力在绘画活动中自由飞翔

让孩子的想象力在绘画活动中自由飞翔 【摘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绘画活动中可以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大自然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调动各种感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关键词】绘画活动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0-0122-01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得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 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尤为重要。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去想;象,就是图像、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 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 则制度等的限制,它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绝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 不能以像或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 评价。教师这次如果以像或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 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孩子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孩子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形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孩 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的想象,想象就会随之出现更大的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 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孩子们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 往往给人以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 之迸发。例如:在画《一片森林》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 孩子们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孩子们的回忆再现观察的树林,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 段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结合,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 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 作品。结果教师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常言之:“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 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的兴趣高涨。不光树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通 过学生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和老虎、美丽的孔雀等也 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

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读后感

《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读后感《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是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刊登在《班主任之友》2014年第10期上,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与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李老师提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是要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潜在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提高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李老师说的真好!很多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总有着太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这不会,担心学生那不懂,老师们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殊不知这反而束缚了学生,磨灭了他们心里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如语文课上,赏析课文时,老师总这样想:这句话我要是不讲,学生能明白吗?数学课上,例题讲解时,老师总这样想:这个例题我要是不讲清楚,他们类似的题目不会做怎么办?物理课上,讲解物理定理时,老师总这样想,这个定理我要是不讲清楚,他们能够理解吗?本着这样的好心,赏析课文时,教师包讲,学生被动的写,结果便是教师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赏析;数学例题,学生们就会那一种,稍一变动就不会;物理定理的理解,变成了老师的理解传授给了学生,学生被动的接收了,一点不思考为什么。都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老师这种做法,学生们读完文章后,就成了“一万个读者只会有一个哈姆莱特。”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时间去想,也没时间去领悟,只有被动的去接受。接受的结果就只有老师所给与的理解,即标准答案。被动的去接受,学生不再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的泉水不会无拘无束的奔涌,而有的只是一潭死水。对于老师的职责,我觉得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师说》中的解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甚为恰当。我们可以领略到学生走在前,老师在后,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的场面,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现在老师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力求讲解详尽,做到细枝末节清清楚楚换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老师们历经“呕心沥血”的批改完作业之后,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叫过来细心的指导一番。学生拿过作文本,顶多看一下分数,就把它抛在一旁,学生对自己的付出只关心分数,而对于作文中的批改,是不会在意的。同样,认真讲解每一道数学例题,换来的却是学生只会做那一种题型;对于物理定理的理解,永远都停留在老师理解的基础水平,这样,物理还怎么发展,理论还怎么完善。老师们的“呕心沥血”到了学生那里,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样

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教学,就爱广场舞

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教学,就爱广场舞 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的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21世纪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广场舞在公共场所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妈居多。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不同。 因着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的易学性和娱乐行,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已经跳到大江南北,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最喜欢跳的舞蹈热门之一。 有很多喜欢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爱好者,但是不知道杨艺广场舞自由飞翔的舞蹈视 频去哪里找,来来来,让万能的小编给你推荐一个广场舞神器,就爱广场舞APP。 就爱广场舞APP,上面有广场舞视频大全、广场舞歌曲大全、杨艺广场舞视频大全,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学习最广场舞视频,也可以将您自己的视频、照片,与全国舞友 交流互动,同时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赢取金币,兑换各种您喜欢的商品。 截止2016年,就爱广场舞已经累积线上会员300W+,服务1亿广场舞用户,每日 活跃数十万人次,已然成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发展兴趣爱好、进行互动交友的首选平台。 目前,就爱广场舞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广场舞社群。在未来的3年内,我们将致力于服务更多中老年人群体,让全国上亿广场舞爱好者享受到专业舞蹈资源服务,获得高质量活动赛事的参与机会,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正中央》李晓青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正中央 ——全国著名小学名家论坛暨名校观摩之感悟 林州市直九小李晓青5月17——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著名小学名家论坛暨名校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北京清华附小专家的“1+X课程”专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郑瑞芳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报告、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中国雷夫”常丽华的《在全课程的路上》报告,走进美丽的清华附小和十一学校小学分校,零距离触摸名校,感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学改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发现名家、名校都睿智而又慈悲,理性而又温暖,都能拨开层层表面现象,寻找初心,不忘初心,找到了教育的真谛——“儿童站在正中央”。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走进清华附小,一种优雅、快乐、幸福、和谐的校风迎面而来,富有人文化、艺术化的校园设计,让我惊叹不已。眼睛应接不暇的是校园文化,无处不在。鲜明的学校精神: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醒目的校训: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愿景墙上刻着:“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向上的精神与教育的智慧;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这一切向我们传递着清华附小的理念: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深入到清华附小的每座建筑,多角度的来个亲密接触。校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各种作品: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在教室、在走廊、在卫生间,甚至在校园的下水道盖子上,都可以看见;随处可见孩子们开展活动的海报:自己

策划、自己邀请嘉宾、自己主持,通过“水木秀场”展示自我。真正让孩子享受到了优雅、健康、快乐、幸福、和谐的校园生活! 在清华附小,见到最多的就是书。“学习是美的,读书是甜的”、“读书是最好的保养”等标语随处可见。进入建筑楼,你会发现楼梯口、教室走廊、转角处,甚至窗台上都放着书,旁边小桌子、小凳子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坐下,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不是时间紧促,我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呢。据说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读书节活动,活动中,各班都会出来“摆摊”,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作宣传海报,向全校师生推荐好书,并不定期进行图书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善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学校真正摒弃了功利,做成了功德,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服务。 走进清华附小的教室,让我惊奇的是各色各样的班级名称,他们以不同的内容来命名班级名,围绕班级名,拓展班级文化,把班级文化开发到了极致。如以作家命名的钱钟书班,围绕作家本人,从作家生平、主要作品、和学校的联系等内容,让每一个孩子把班级精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这是清华附小的校园文化,它给孩子提供最大的空间与舞台,让每个孩子成为校园的主人,心生欢喜,快乐向往。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 李希贵校长说过“只有改革课程,才能改变学校”。纵观清华附小构建的“1+X”课程体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希望孩子在校园里能够有足够丰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都希望希望孩子能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和独特的想法,都做到了“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随笔 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自由飞翔

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自由飞翔 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自由飞翔 当我有了儿子,有了唯一的一次做妈妈的机会,我是多么的受宠若惊。面对着这个鲜活的小生命,我一心想把他抚养成材却不知该怎样做。当孩子幼小的时候我希望他能说很多话,能做很多事,有自己的想法,我恨不能用玩具把他埋起来,希望他变得聪明、有个性,我宽容他的破坏,他每一次淘气都换来我们的笑声。当现在儿子慢慢长大了,上学了,能说、好动,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与我们顶嘴时,我们又开始限制他,把他关在屋里,让他写作业、复习、预习,希望他安静、听话。向他约法多章,这个不准,那个不能。考试中的一个小失误都要换来多次的指责。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争吵也越来越多,我们问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儿子入学前后我们的要求截然不同,是孩子变了还是我们变了?难道我们不会做父母吗? 静下来想一想,我小时侯是多么的自由,有几个兄弟姐妹,能做想做的一切,我们能在草地里捉到蟋蟀,用网子捕到蝴蝶,睡在院子里数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拥有一颗自由的心,可以任由自己的兴致飞翔。可现在的孩子呢,他们在打过农药的草坪里找不到虫子,喷过药的树上没有知了的叫声,春天早就来了,却一只蝴蝶也没有看到。我们对孩子有无数的要求、期望,就是忘记了他们也是独立的人,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把自然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的创造,宽容孩子的失误。于是我试图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与儿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他同我议论一件事时,我不再打断,即使儿子的认识并不正确。在他考试不理想时先请他自己分析原因,再一起想办法。一次,儿子对自己的数学考试缺乏信心,我就在他的铅笔盒里偷偷放一

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泰安“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3月19日-2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在泰山医学院文体馆隆重举行。在魏校长等联校领导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来自清华附小优秀教学团队的精彩示范课、讲座,经受了一次先进教育思想的洗礼。窦桂梅校长的那种家国情怀,对教育事业无限挚爱,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敬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理念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3月19日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窦桂梅校长带来一节精彩的绘本阅读推荐课《威利的奇遇》,淋漓尽致的诠释了“1+X”课改创新成果。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思考,这节阅读课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一张书单。窦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走进书中“发现奇遇”,师生一道发现书中一个个有趣的秘密,经历一次次妙不可言的奇遇。接下来“创造奇遇”,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安东尼·布朗的推荐技巧,为他人推荐更多书籍,大家都来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在学生创作期间,窦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念,她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阅读就是一场奇遇”“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通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窦老师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里遨游,由一本书拓展了10本书。课堂精彩纷呈,掌声此起彼伏。特别是窦校长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个人魅力,浓浓的教育情怀,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征服了每位教师。当得知窦校长不仅兼任党支部书记,还担任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深耕在教学一线时,我为之震惊,为之赞叹,她的钻研精神值得敬佩、学习。窦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知道了语文教学目光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让孩子自由飞翔

让孩子自由飞翔 这几天讲四年级英语Module 5 Unit 1 Food, 突然感觉曾经以学生为主体的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直到讲这节课,我才发觉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在以前,我讲这节课一般是先讲第二部分句型。先让孩子们看图启发孩子说出单词并学习,再套用句型Do you want some…?领读,学会该句型后我再问Do you want some…?引导学生说出回答Yes, please.和No, thank you.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同桌两人练习并示范,再过渡为课文教学。我满以为进行了循循善诱,让孩子大胆发言,学生分组练习并示范之后,我做的已经不错,可今天我换了一种方式教学本课,才感觉自己并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而总是牵着他们走。 今天讲这节课,我从标题Food 一词,引出Can you say some food?这时发觉学生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有的竟按耐不住站了起来,有的干脆蹦出了noodles, rice 等词。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本课出现的食物方面的单词,而且还了解了chicken, hamburger, pizza, hot dog等词。这节课我发觉学生特别积极,气氛特别高涨。是啊,学生在课外学习或看电视或通过家人已了解了不少英语知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他们能不为自己的成就高兴吗? 在课文教学中,提到西方不用筷子,有不少学生已经左右手齐动,模仿起操作刀叉的动作来,在以前,我会生气地说: “Stop!”“Be quiet, please.”但今天我却说: “You are very clever. Do you know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 ”由此,我又把课本知识加以了延伸,学生很高兴得

在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2019年文档

在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阅读视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个性化的感受、体悟给予关注和尊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如何让阅读教学开展得自然、流畅,若习习春风、潺潺溪水,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自由飞扬,小学语文教师是要费一番心力的。基于此, 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自主阅读 小学生的身心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化的情感特征较多,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在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比如,笔者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节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了捡一片树叶带到课堂上的任务。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捡到的树叶,并展开小组讨论:树叶长得一样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笔者接着导入:同学们,你感觉你手中的叶子是 不是很美?你愿意成为一片美丽的叶子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样的激趣方式,使学生产生了阅读课文的动力,让美好的情感随着课文阅读的深入不断得到升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有奖朗

读” “读书知识竞答”等方式鼓励学生阅读,创设愉快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产生阅读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后,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由此阅读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如绽开的花蕾,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二、激发内心情感,提升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在教 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体味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情思,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此才能增强阅读的效果, 提升阅读的素养,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美好的陶冶。 如在《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朗 读课文第一段后,笔者请学生来朗读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大多数学生都读的是“夜深了……”,因为他们的眼前出现的是深夜 母亲为远行的儿子千针万线缝补衣服的情景。他们内心的情感被 这样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短短十几个字 中蕴含的伟大母爱在这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最后,笔者讲到文中的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寸草,把母爱比喻成太阳的光辉,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可以把你的母亲对你的爱比喻成什么呢?请读一读《游子吟》这首诗,对照一下《母亲的恩情》,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这样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会到了课文的情感,阅读也得到了有效延伸。 三、关注个体感悟,引导“说演”课文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体验课堂总结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 体验课堂总结 一、体验课堂实施背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新知识,上课一直在讲讲讲,占据了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不少学生听完就忘,学起来比较吃力也显得毫无兴趣,谈起数学就色变。 班级班额比较大,每个班都接近60个人,学生间差距比较大。级部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的快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做练习都比较快,但是接受慢的同学做练习做的慢,一直要等他们做完才能全班反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也被抹杀。于是我们就想既然几个优等生做的比较快,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都相似,让孩子教孩子会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呢?老师能不能退出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去教其他学生呢?接受能力慢的同学上课直接是懵的状态,对于他们老师能不能提前渗透?上课要讲的知识提前回家自学会不会在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正如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进。数学的产生源自生活实践,数学更应该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我就我们级部这学期实施体验课堂的一些做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二、体验课堂实施办法 (一)、借力助学单独立自学让学生体验"尝数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学习,这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能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自己自学数学的乐趣,就像初尝某种水果的时候,自己去尝试怎么吃,吃的时候什么味儿,好不好吃自己心里最清楚。通过预学,学生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老师根据学习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助学单,提前发给学生回家预习。这样每个孩子都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自己的了解和掌握,有的通过自学基本能掌握基础知识,有的可能存在疑惑。不论是已经掌握还是存在疑惑都是经过学生思考的。 【设计助学单原则】 (1)尝试设计助学单时要注意和级部其他老师商量研讨如何设计,尤其是初期,因为助学单的大问题如果设计不到位,学生会被带偏,整节课就浪费掉了。 (2)设计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设计要有层次性,助学单一般是设计3-4题,第一题是基础知识,第二题是核心问题,要明确指向这节课的重难点,第三、四题是目标检测类的问题。 (4)助学单老师要回收,从整体把握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掌握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基本掌握,哪些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初期是不会借助助学单自学的,老师要及时回收并指导。可以尝试在上课前抽时间给这几个学生讲一遍,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增强他

让学生站在课堂教学的中心

让学生站在课堂教学的中心 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有了学校教育体系之后,改革就没有停止过。建国之初我们推行苏联模 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学习日美教育,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素质教育,十年前又搞新课程改革。教育 改革搞了六十多年,其改革的效果如何?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改革的方式有问 题还是改革的思路有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 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 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 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 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 这些话是陶行知老先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讲的,他指出的教学问题今天我们解决了多少?为什么没有 解决?问题出在我们的改革思路上:总是在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模 式 ”等“术”的层面做修补性的 良”,没有从教育这个 “道”的层面进行彻底的 “变革 ”。换句话说,改革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了教育本质,忽 视了教育过程中 “人”的存在。教育的本质是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的过程,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起点, 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终点,没有人的存在,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课堂上,教师强化了学生是教学对象的一面,仅仅把 学生 看作是教学的对象,忽视了其主观能动性。把教学看成是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 错误地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教学活动由 关系成为: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我考,你记 教师灌多少就装多少。教学的控制权完全在教师手中,内容教多少,老师怎样教, 都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完全处在被支配地 位,学生主体地位完全被教师所替代、所剥夺,教学由共同体变 成单一体。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也就不断弱化,最后,学生变成教师的附庸,成了家长和 教师争取分数的考试机器。 教学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实践者、认识者,与之 相对的客体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等。师生通过教学内容来完成学习目标,在教 学手段、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句话,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缺一不 可,由于角色不同,其主体功能特性也存在着差异,教师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主导功能方面,学生主体性更 多体现在发展性方面。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 “教 ”的主体。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教的活动完全掩盖了学生学的活动,课堂组织 形式、教学流程完全由教师来设计。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工具,所有学 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思路或者问题走,学生的生活视角、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完全是教师的,所有的答案也 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是标准的,甚至是唯一的。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是为教师的教而存在的。学生的学习 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发展过程,教学内容和 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 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个人对给定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 现代课堂教学必须是体验式的,学生自主式的。学生的体验是独有的,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以教科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与媒 体、网络比起来,开始具有封闭性,滞后性。在后喻文化时代,学生在对某些信息的获取上,并不滞后于 教师,有时甚至超过教师。随着教师知识信息垄断地位的打破,学生具有 “教 ”的功能已经成为可能。课 堂 上学生对某一个问题, 某一项知识的回答和争议, 本身就是在传递思想和信息, 这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 分。 所以,学生也是教的主体。 书”, 教把教 “学”当成了教 双边活动 ”变为“单边活动 ”, ”。学生成了知识 的容器, 学生怎样学,学多

一年级语文 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年级语文教案 ____年11月16日,我听了一位老师上《太阳》(北京师范大学版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话“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下面撷取其中的几个学习活动,分享孩子们想象的无穷魅力。 ●一、在想象中激发求知的热情 上课伊始,老师出了个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每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孩子们边听边想,很快就猜出是“太阳”。老师把预先画好的哈哈大笑的“太阳”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太阳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求知的热情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 ●二、在想象中擦燃想象的火花 老师在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其中的一句“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一些孩子试了几次都读不好,难以把握“冒出来”该怎么读。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草原,更无法想象草原上太阳升起的情景,要读好这句话确实不容易。 对此,老师从启迪学生想象思维入手,点击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绿的草原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画面。老师首先引导看画:画面上有什么?学生说出了蓝蓝的天、红红的朝霞、绿绿的草原……这是画面上看得见的。接着,老师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启发想象思维:除了这些,再推测一下,还会有什么?有的说应该有小树,有的说肯定有许多野花,还有的说有牛、羊、马和牧民……老师的点拨,擦燃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他们通过看画、想象,

“再造”了一个美的世界:草原的辽阔之美,草丛的茂盛之美以及草原上牛肥马壮的生命之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想象茫茫草原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太阳从茂密的草丛中慢慢升起的绮丽的画面…… 孩子们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着,小嘴巴轻轻地朗诵着:“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那份陶醉,那份自得,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吟唱,在表白内心的感受……孩子们进入了朗读的至高境界。 三、在想象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习了课文,老师设计一个金话筒讲坛:说一说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同学喜欢太阳能发热,有了太阳冬天就不怕冷了;有的同学喜欢太阳光,有了阳光白天就不用电灯了,可以节约电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空间里翱翔。尽管孩子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但其间却闪烁着童真与童趣的光辉,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 记得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不喜欢太阳,因为早上太阳常常打破他的美梦,太阳出来他就要起床了……类似这样的“理由”,我们不能单从“认知水平”去加以理性的修正完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说了真话,是否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说出心里所想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话和空话。我之所以赞赏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缺乏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金话筒讲坛在《晒太阳》的优美旋律中,在老师动情的朗诵中,把孩子们再次带进了想象的境地:“我喜欢太阳,她给小草擦去昨夜的泪珠,给苹果抹上美丽的胭脂,给小猫送去美妙的梦境……”

外国合唱名曲《自由飞翔》歌词

《自由飞翔》歌词 There is a place I call my own 在这里我呼唤我自己, Where I can stand by the sea 当我站在大海边, And look beyond the things I've known 面对着浩瀚的世界, And dream that I might be free 自由自在去幻想。 Like the bird above the trees 像那树上的小鸟, Gliding gently on the breeze 随风飞舞多欢畅, I wish that all my life I'd be 我希望生活永远 Without a care and flying free! 没有忧愁,自由飞翔。 But life is not a distant sky Without a cloud, without rain 像晴朗天空,没有乌云,没有雨。 And I can never hope that I Can travel on without pain 决不能希望我自己没有烦恼,没有愁。 Time goes swiftly on its way 时间脚步不停留, All too soon we've lost today 今天飞快要走过, I cannot wait for skies of blue Or dream so long that life is through 不能为蓝色的天空,美丽的梦,耽搁长久。 So life's a song that I must sing 生活的歌放声高唱, A gift of love I must share 生活的歌友爱之情来分享 And when I see the joy it brings。 我们感到快乐降临, My spirits soar through the air 我们感到好似飞舞在天上, Like that bird up in the sky 像那天空中小鸟, Life has taught me how to fly 生活教会我飞翔。 For now I know what I can be 我知道我已经明白,我的心在自由飞翔!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政治论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文/束红华 【摘要】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活动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是符合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主体;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全面铺开和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正得到不同程度的“扬弃”。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改的理解,探索总结了一些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方法:一、活动式教学法 活动式教学法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单元教学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法,是教师的个人活动与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运用活动式教学法应秉承一些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机器,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在活动课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自我教育,避免了教师的单调说教,

使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克服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里应指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前提下的学生活动,教师要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其次是民主平等的原则。开放式教学要求我们打破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绝对服从的局面,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是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这些见解有时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正确地引导,适时地点拨,使学生及时澄清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 上学期末,我在讲授完《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后,就以《诵古诗、讲故事、析哲理》为题上了一节政治活动课。活动课前半个月,我向学生布置了课题,让他们搜集能够体现哲理的古诗、故事、漫画等,并把其蕴含的哲理写出来作为作业交给我审查,我从中筛选出典型材料,被选中的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同时,我将材料大体相同,观点一致的同学分成六个小组,中心发言人做组长。各个小组分头准备,课下我分别辅导。放手让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教学民主的基本要求。信任定能导致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因为信任的含义就是把主动活动的机会交给学生。 在活动课上,由从学生中选出的两位主持人和老师平等地登上讲台主持活动,中心发言人依次上台朗诵古诗、讲故事并阐述其蕴含的哲学观点,下面的同学代表他们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对别组的发言提出补充、质疑。在此基础上老师作点评式总结,在学生活动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作归纳总结,并将哲学知识梳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学习的

高三励志美文摘抄600字

高三励志美文摘抄600字 有的人特别钟爱美文,那么关于高三励志美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励志美文,供大家参阅! 高三励志美文600字《此刻,出发》在青春的隧道里迷茫、悠游,转眼已到了高三的十字路口送给迷茫的人的励志文章励志故事。 面对因自己的狂妄不羁而惨不忍睹的成绩,我开始反思。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虚度了两年的光阴,入校时的理想与豪情都被搁浅在了沙滩上。我着迷于凄婉的诗歌,疯狂在人潮如海的街道,热衷于自己美好的友情。却忽视,甚至遗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伤心,我徘徊,黑夜因此更加漫长。我不想就此沉沦,不想十多年来的努力最终只有一个逗号,我害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害怕对不起自己的承诺。 因此,我必须站起来 诗歌被锁进抽屉,因为我相信大学美丽的清晨更适合它的旋律;不羁被抑制,因为生命的活力应该绽放在最美丽的夏季;友情依然继续,因为真挚的情感永远不会因距离而沉寂。 不在乎烈日灼伤的痛,不去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吝啬给自己一个梦,因为哪怕是像芥末种子一样微小的希望也可以茁壮成光彩万丈的彩虹。不能给自己任何借口,因为有了一次的妥协与退让,便会有无数的理由来助长失败。

坚信我们是最美丽的太阳,将经过凤凰涅盘,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相信我们是夜驰千里的骏马,将经过千山万水的飞奔,练就风驰电掣的速度。 一切从现在开始,从此时开始,让搁浅的梦想与激情开始扬帆。此刻,出发! 高三励志美文:让心灵穿越云层后的天空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的人总是固守着自己的弱点,一生很难有转变。而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总会寻找自己的弱点,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冲破弱点,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当失败者。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想要超越别人必然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上天是公平的,不会让碌碌无为的人享受成功,更不会让艰辛付出的人白白努力,成功靠的是奋斗,奋斗就要坚持。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并且两耳完全失聪,但他依然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因为儿时的不懂事、贪玩。外加上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好,患有血友病,一旦摔伤碰伤流血是很难止住的,导致现在腿脚不方便。残疾是不幸的,但生活不会永远不幸。因为在除掉强者和弱者的名头后,我们首先都是人,没什么不一样。弱者不是无限索取的源头,即使别人因为你的弱势而施舍给你想要的东西,那也仅仅是施舍,是弱者而不是一个乞丐。失去的一定要努力找回来,想要的一定要努力争取,只有痛过后才能更加坚强,流过泪后才会更加勇敢高三励志暖心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