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学校教育的看法

我对学校教育的看法

我对学校教育的看法
我对学校教育的看法

我对学校教育的看法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充分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分为好几种,有自我教育(自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在这里我想说说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我们才要上学。在学校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和交到新朋友。国家也比较重视,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这很好,这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新社会。

在学校,我们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这才是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目的。

因此,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My view on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saying goes: "a matter of education for the". This fully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so education is not to be ignored.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elf (self),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here I want to talk about school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so we have to go to school. We can learn a lot of new knowledge and make new friends at school. The state has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ch is very good, which greatly changed our new society.

In school, we learn, not only to learn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 to learn, learn to do things and learn to be a man, this is what we learn in school.

Therefore, schoo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丽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中国古代的学校名称各异,有序、校、学、塾、成均、明堂、辟雍、伴宫、灵台等。西方学校school,schule源于拉丁语shola,这个词又源于希腊语skhole,意思是“闲暇”、“休息”,后用来表示学习的地方。学校即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它是一个规范性的组织,也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如下几点: 1.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形式化的: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师等;虽有其公有平等的一面,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工作是附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的。随着生产斗争经验的积累,铜器、铁器代替石器而成为生产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了,除供人类消费之外,还有大量的剩余。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酋长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武装力量,把这些剩余果实据为己有,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了阶级,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使得无压迫、无剥削的社会不复存在。而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必须把一系列统治办法传给他们的后代,这就是古代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2.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社会的分工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地,社会分工从单纯的生产劳动领域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出现了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学校教育特色对课程的作用

学校教育特色对课程的作用 学校对教育特色的追求,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南。教育特色 既是一间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培养什么人这个目标的高度统一,也是学校的综合教育活动长期累积起来的具体体现。运用教育特色 作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和实施学校的德育课程,是本文的阐述重点。 一、挖掘学校文化,定位学校教育特色 我校的教育特色是“砺志教育”。确立此特色,源自于我校的 学校文化、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和现实需要。首先是学校文化。我 校所尊崇的客家精神,其中包含有“志在四方”、“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核心内容。第二是历史传统。在永泰村的地界上, 古代有一条蜿蜒北上的小路,曾是广州城众多书生进京赶考的必由 之路。村民们为彰显这段历史,把书生们聚集一块休憩之地取名为“官厅窿”(现名“官厅路”),以此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刻苦治学 考取功名。第三是地理环境。作为独特的地域标识,永泰小学背靠 一座叫磨刀坑的山丘,山上有块巨大的卧石,过去永泰村民上山砍 柴必经此地,在磨刀石上磨砺刀斧,夯实手柄。因此,磨刀坑、磨 刀石、磨砺等词语成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二、依托教育特色,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在“砺志”教育特色的指引下,构建了具有我校校本特色 的德育课程体系:砺行活动性课程社团活动篮球、七彩动漫、书写 人生、舞蹈形体、科技梦、艺术体操、长笛风情德育活动“穿衣戴帽”、“砺志”礼、“砺志”节、值周班、重走砺志路砺能环境性 课程春夏秋冬社会实践舌尖之“旅”、消防实践基地、垃圾处理厂 实践基地“、蓝丝带”行动

三、德育课程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通过教育特色“物象化”,实施德育课程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把特色“物象化”,把环境性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每天都能看见、听见、触摸,是很好的德育课程途径。例如我们把校徽、校印的设计与“砺志”教育特色紧密结合:校徽下半部是为一本打开的书,寓意永泰学子勤奋与磨砺之志;整体如一个阳光下舞动的小孩,既寓意学校的艺术体操特色,也寓意莘莘学子在学校的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校印在设计上更融入了艺术元素,中间“留白”的地方,一方面是表示“白”的词意,同时更把“砺志”教育的意境强烈地凸显出来。又如,永泰小学的形象大使,是一组以本校学生动画图为基础造型,经过艺术加工的男女学生动漫组合。本形象大使设计融合永泰小学身心健康、行为规范、知识扎实、气质优雅、意志坚强的育人目标。 (二)通过德育课程,实现教育特色的育人目标 1.德育课程以“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如七彩动漫社团,以学校的“形象大使”为素材,结合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动漫”的形式实现教育的目的。 2.德育课程以德育活动形式开展“穿衣戴帽”活动:由学校组织,依靠家庭教育。定期举行生活自理方面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砺志礼”活动:砺志作为本校教育特色,砺志之礼必不可以少。我校的“砺志礼”包括“启蒙礼”、“感恩礼”和“成才礼”。以“启蒙礼”为例,我校每年都为新生举行“启蒙礼“,活动包含了正衣冠、赠“红包”、站“君”姿、摸砺石、存祝福、呼校训等环节,极富本校特色。成长记录活动:以德育课程中

学校教育_社会教育_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如此,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群众们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它与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关系。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有这些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3.作用的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4.内容的系统性.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5.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6.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 开放性.社会教育部向学校教育具有诸多限制。它没有年龄,时间,地点,等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2 群众性.社会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青少年,对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人员都有重要意义。3 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 补偿性.有些学校尚不具备的知识需要社会教育予以补充。5 融合性.社会教育不仅具有独立形式,而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目前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他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剩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二)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本身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四)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总的需要。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导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的。 通常,教育目的要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定向作用 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学生发展的总方向,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并制约全过程。学校只能根据教育目的办学,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办学方向。 2、调控作用 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起选择、协作、调节和控制作用。 3、评价作用 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如何,可以有很多标准来衡量,但根本标准乃是教育目的。一般来说,凡是遵循并实现了学校教育目的的学校,其教育质量就高。相反偏离了教育目的,其教育质量就不可能高。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对教育目的并没有具体的定论。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潜在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

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浅谈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承接内外的关键节点,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历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法的大力倡导,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他们每个人都享受着父母全部的爱,而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全部心血的同时,却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即过度疼爱孩子,致使孩子没有尊卑意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承接,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做好育人工作,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不然,将来走上社会的孩子难以走出自我的中心圈,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是必要的,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备,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感恩父母,关爱他人。此外,在班级日常活动之中,班主任有意识调动全班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小组合作等来加强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组织观看一些视频,比如有关父母亲情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海洋天堂》以及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等,以加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学校教育必须重点突出的,德育是立人之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才能完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 二、心理教育 当今的孩子是养在温室的花朵,心灵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如今频频爆出的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不在少数,而他们自杀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怕老师惩罚或与父母争吵。而这也正显示了心理教育在当前中小学中的力度的不足。因此学校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加上迫于升学压力,老师难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使得差等生很受冷落,难免心有郁结。因此,在平常工作中,老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避免潜在危险的存在。 1.以“民主、平等、有效沟通”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出发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以民主、平等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2.正确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我不行的不健康心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否定自己,彻底放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与学习监控的辅导等。其中学习方法和策略辅导,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的策略、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等。 3.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稳定而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经常情绪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在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摘要: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文章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积极教育;改进策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 负向功能。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如何能用积极心理学寻求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二元统一,以降低教育负向功能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我国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教育的正向功能和显性功能上,而忽略了教育的负向功能和隐形功能。首先明确提出应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研究的是张人杰先生。在张老先生之后吴康宁、王等等、李秀芬、董昭江等为数不多的人也在进行研究。因此,由于教育现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复杂性,如果无法正确认识教育功能,很容易在满足于教育表面上的成就感的同时忽略了潜藏的危机。需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有其特点,如不可消除性、可降低性,“具有隐蔽性与延时性的特征,而人才培养的周期又长,如果教育者对学校的负向功能认识不深的话,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贻误许多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二、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自身不做改造,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经济功能,甚至会出现负功能”。那么,在学校教育当中教育负向功能是如何表现的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容易产生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批判的“呆滞思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2.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们师范技能的强弱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工作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1) 队员见习期间必须参加原任教师的授课,做好见习记录,课后虚心请教。争取本科组老师的课。 (2)每位队员必须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 (3)每个实习生都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4)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教案必须交原任教师指导,必须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每节课上课前应进行检查性预讲,同专业的队员必须参加听课,并邀请原任教师指导,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6)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一个班的实习老师,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 (7)实习授课期间,如出现课时冲突等情况,一定要请示原任老师批准。(8)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思考-6页精选文档

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思考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处在政治、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复杂。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诸多干扰因素危害着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升高,暴力倾向严重,厌学,迷恋网络游戏,信仰缺失,恶性案件在媒体屡屡曝光,令人震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深感忧虑。同时,也促使我们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重新思考,并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校应当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承担起责任 一个人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几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将影响人的一生。而当前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存在种种误区,无论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仍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这就使得教育方法单一,而非常重要的品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好多学生道德水准下降,行为缺乏规范,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诸多社会隐患,大大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成本。就个人而言,无论他的智商有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人品差,他就不会走得太远。所以学校要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并为此真正负起责任。 二、学校应如何实施品德教育 从幼儿园到高中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良好心理素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的言行以及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比如,极少数家庭不重视,或顾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培养,造成孩子成绩落后。也有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从小很重视,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除了正常上课,放学后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音乐培养班等,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兴趣,违反学生成长规律。其结果是:很多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学习越来越厌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最后,特长没有培养出来,学习成绩不升反降,令家长失望,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学校对学习差的学生也缺乏重视和关心。而这些学生为找到自己的自尊,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博得周围人的眼球,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违反学校纪律,扰乱社会秩序,成为学校、社会不和谐因素。出现这种苗头,如不能及时加以教育和疏导,就会发展为违法犯罪,为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幸。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青少年中出现的此类问题。 1.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什么是人才?科学家是人才,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且这也不是社会需要的,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模子”里,去塑造“整齐划一”的人。 虽然,教育体制内已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多年前就已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对中、小学学习成绩的关注,取消升学考试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小了,但是,学校和教师却感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我们有必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还要强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有可能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所以我认为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礼仪有哪些?(请列举几点)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礼仪有: 1、简洁端庄的服饰。作为人民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穿着应该得体大方,符合我们教师的身份,着装可以时尚,可以新潮,但不能独出心裁,不能奇装异服,应在简洁之中体现端庄,不能以前卫体现个性,不要过分张扬。 2、良好的师德。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理应明确自身责任,躬身垂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自己的道德形象上,一定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3、语言健康规范。作为老师,说话要得体,要与自己教师的身份相符合。对于小学生而言,讲课语言要学会儿童化,富有儿童味;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4、举止文明礼貌。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等等。 我自认为本人在教师基本礼仪上面还做得较好,需要改进的是有时讲课敲击讲台,今后一定改过来。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古城营小学路鸿娟 小小的书包,小小的人儿。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学校教育,注定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那究竟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社会作用体现在多种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老师的帮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过去,探索未来。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相互激励,争当优秀的积极进取的氛围,使得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从而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学校教育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一方面促进青少年迅速学会共同生活,另一方面也很好的锻炼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从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到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技术,85%则靠他的人际处理能力。由此看来,单单拥有专业知识,很难达到成功。这也是众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时,难以取舍的关键点。也许在学科知识方面,高薪请来的家教老师确实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孩子而言,每天面对的人除了父母,便是家教老师,生活圈子过于狭窄,缺乏与不同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进入社会后很难与人建立良好联系。人际关系,乃至人脉就更无从说起了。除此之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也使得他们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同时也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成为可能。他们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懂得承担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 学校教育好处颇多,但为何现今却屡被诟病? 其实,学校教育亦有其弊端,也就是所谓的负向功能。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处于主导作用,但是,这是“应然的”。在现实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目标及愿景

学校教育目标及愿景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学校教育目标及愿景 一、教育目标: (一)营造快乐、健康的學習環境。 (二)培養尊重、和諧的校園文化。 (三)追求卓越、創新的教育品質。 (四)開發潛能,發展多元的智慧。 (五)重視差異,促成適性的發展。 二、学校愿景: 环境的改善 设备的充实 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 安全的维护 身心的健康 亲师相互尊重 师生感情融洽 尊重、和谐的校园文化 体恤、关怀、沟通 培养民主素养 发挥专业精神 开发多元智慧 卓越、创新的教育品质 追求改革创新 整合社会资源 发展学校特色 三、学校发展方向: (一)學校發展目標: 1.配合國家及社會變遷的需要,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培養學生 具備現代國民應有的基本能力。 2.注重個體適性發展,結合社會資源,重視個別差異,規畫新世紀 教材教法。 3.配合本校地理環境、學校規模、軟硬體設施,有效建構學校本位課程。 4.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精神,研發教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5.鼓勵學生運用媒體資源,開擴視野、蒐集資訊,解決問題,並設計合宜的教 材,激發學生之潛能。 (二)教務工作重點: 1.推展多元智慧的教學活動,創造學校特色,建構學校本位課程。

2.落實學生基本學力之養成,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之基本學習、生活能力 及終生學習的意願。 3.發展多元評量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建立學生的信心。 4.推廣資訊教育,提升電腦應用能力。 5.推展學習型學校,發揮專業理念,提升教學效果。 6.推展班群及協同教學,發揮教師專長,提升教學品質。 7.辦理各項學藝活動,激勵學生才能,表示學習成果。 8.鼓勵家長參與各項學校活動,鼓勵家長參與,成為教育的伙伴。 (三)訓導工作重點: 1.發展學生社團及體育、音樂團隊、成立童軍,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機會, 並藉此培養正當休閒活動。 2.辦理多樣化競賽,以團體競賽激發合作學習精神,以個人競賽培養學生自 我挑戰;促進學生發揮潛能建立自信。 3.利用週會活動及相關時間實施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春暉專案等,以 增強學生守法守紀的觀念。 4.加強學生校內、校外生活指導,養成有禮貌、守秩序、愛清潔等好習慣的 兒童。 5.推廣衛生教育,實施口腔保健、視力保健、缺點矯治、及其它疾病預防宣 導教育,培養健康國民。 6.落實安全教育,建立導護制度,加強校園巡邏,利用社區資源及家長力量 建立安全維護網,結合愛心商店,致力消除治安死角,營造安全的社區環境。 7.加強設備、設施安全檢查,並成立校園緊急事件處理小組,確保學生活動 安全。 8.實施環境教育,加強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及廁所整潔。 9.推展健康體適能觀念,加強體適能教學,辦理各項體育活動,提振 學生體能,培養學生養成運動習慣。 (四)總務工作重點: 1.積極收回校地,加速校舍建築整體規劃,期能滿足學校未來發展之所需。 2.主動積極檢查更新維護學校硬體設備,落實全校無障礙環境設施,以營造 安全的學習環境。 3.機動快速採購品質優良的各項教學設備及材料,以支援教學。 4.規劃校園環境景觀美化綠化,花木植栽定期修剪更換,以發揮境教功能。 5.加強營繕工程檢核,執行公共安全管理,以確保師生整體安全, 6.發揮總務優秀團隊的力量,為全體師生提供最佳的支援與最速的服務。 (五)輔導工作重點: 1.規劃並鼓勵教師參與輔導知能研習活動,以提昇初級預防之輔導功能。 2.推動認輔制度及班級個案輔導工作,經由個別、小團輔或班級方式 協助優先關懷學生之成長。 3.辦理多元親職教育活動,溝通親子教養觀念及方法,加強親師合作,舉辦 學校日活動,鼓勵家長關懷學校、參與校務。

试论学校教育功能的有限性

试论学校教育功能的有限性 [摘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学校教育功能无限扩张和泛化的倾向,赋予了学校教育太多的责任与功能。客观地说,学校教育功能是有限的,体现在:首先,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其次,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功能的有限性,有利于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也有利于正确发挥其他教育形式的功能。 [关键词]学校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有限性 学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学校教育功能无限扩张和泛化的倾向,赋予了学校教育太多的责任与功能。那种认为“学校教育即教育”的观点是夸大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功能的有限性,有利于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也有利于正确发挥其他教育形式的功能。 一、学校教育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多种因素之一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绝对不只是教育一个因素。正如加拿大著名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言:“孩子的发展,不论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不只是我们教育学行为的结果。……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孩子走向成熟。”确实,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除教育外还有遗传、环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罢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一,遗传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一些生理特点,也称天资、天赋、禀赋,是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的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众所周知,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尽管我们不是遗传决定论者,不相信“上智下愚不移”,但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个别差异的。虽然说后天的学习可以缩小差异,促进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但提高的水平是在遗传因素所提供的可能性范围之内的。从非智力因素方面看,遗传素质也影响着人的学习状况。例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气质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表现在学习方式、社会适应和个人修养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通过影响人的学习效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其次,社会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因素包括家庭的影响、同学和朋友等同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的意义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 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的意义“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要“不断加深‘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观念和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否则悔之晚矣!”。从国家领导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 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保障他们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一是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 2.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 3.学习更多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会自我救助。 二是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1.能够提供健康信息的传播和接受; 2.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书籍。

三是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责任感。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他们正在成长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学校、政府和全社会的精心爱护、保护。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的一切任务是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是教育战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四、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仅仅依*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可见,加强安全工作,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地作用 级对外汉语专业 郑丽 小小地书包,小小地人儿.从踏进校园地那一刻起,学校教育,注定在我们地人生中起着巨大地作用.那究竟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人地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地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地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地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地作用.这种社会作用体现在多种方面.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地一种方式和途径,它代表社会对人地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地要求,按照一定地目地和方向,选择适当地内容,采取有效地方法,对人进行系统地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地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地知识和技能一直都是学校教育地主要任务,即所谓地“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老师地帮助,站在“巨人地肩膀”上回望过去,探索未来.在学习知识与技能地过程中,形成相互激励,争当优秀地积极进取地氛围,使得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地动力、热情和必备地基础.从而长成对社会有用地人才.其次,学校教育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一方面促进青少年迅速学会共同生活,另一方面也很好地锻炼了青少年地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它地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地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地认同,确立新地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地体验,从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到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地成功,只有靠他地专业技术,则靠他地人际处理能力.由此看来,单单拥有专业知识,很难达到成功.这也是众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时,难以取舍地关键点.也许在学科知识方面,高薪请来地家教老师确实会给予孩子更多地发展空间,但对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 当前教育功能研究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及存在问题: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观含义,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人格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表现在除教育之外的社会子系统中的作用,这些社会子系统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观。 存在问题: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观犯了孤立、静止观察教育功能、将教育功能简单化的倾向,犯了将教育功能的对象简单罗列的错误,而且罗列不周全。教育的正、负功能观则犯了“关键词”界定上的错误。“功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等同于“效能”。也就是说,当我们说某某“功能”时,实际上已经界定了我们指的是它的“有利作用”方面。 笔者把教育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所谓教育功能,就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主体的人”及“客体的环境”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它表明“教育能干什么”。把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确定为教育的基本功能;同时把教育在自然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中所发挥的间接功能确立为衍生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指在教育功能体系中最基本的最能反映教育活动本质关系的功能。教育的衍生功能是指在教育功能体系中因教育基本功能的实现而延展出来的对自然改善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功能,包括自然环保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功能研究的取向和视角: 西方学者对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与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最 具代表意义的大致有功能主义、冲突论和社会改造论诸派。 功能主义( Functionism) 亦称结构功能主义, 发端于社会学上的功能论。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和法国学者迪尔凯姆( 亦译涂尔干) 。斯宾塞利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建构了自己的社会有机论, 对社会有机体的良好分工 与和谐共处寄予了极大热情。而迪尔凯姆的/ 社会团结理论不过是斯宾塞学说的自然延续, 在他们看来, 教育是促进社会/ 和谐的工具, 功能主义的教育功能 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 1)个体社会化功能。( 2) 经济功能。( 3) 选拔功能。 20 世纪中叶以后, 西方社会急剧动荡变迁, 而先前的功能主义已经无法解释也无法适应这种社会格局。60 年代末, 冲突论( Conflict Theory) 迅速崛起, 为三股势力: 以鲍尔斯( Bowles,S. ) 和金蒂斯(Gintis, H. ) 为代表的/ 新马克思主义冲突论0( 侧重于分析批判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 以柯林斯(Collins, R. ) 为代表的/ 新韦伯主义冲突论( 侧重于分析教育成层问题) 和以华勒(Waller, W. )为代表的/ 教学社会学( 主要关注学校内部的社会关系) 。冲突论认为, 学校教育是统治集团的工具, 其核心功能就是复制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 复制现存的阶级关系和结构。( l) 经济地位复制, 即社会再生产理论(Theoryof Social Reproduction) 。( 2) 文化复制, 即文化再生产理论。( 3) 国家复制( State Reproduction) ,即国家再生产理论。 社会改造论比冲突论的态度更加激烈, 它更加关注对现行社会和文化的反 叛与改造。抵制理论( 批判论) 、后现代主义、后实证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