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0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05·子曰:“岁寒!”

0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07·子曰:“知之者,;好之者,。”0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9·子曰:“,小人长戚戚。”

10·子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三、字词注音:

曾参.(shēn)取譬.(pì)尧舜

..(yáoshùn)季路侍.(shì)少.者怀之(shào)

厩.焚(jiù)师冕.(miǎn)齐衰

..(zīcuī)敝.之无憾(bì)一匡.天下(kuāng)瞽.者(gǔ)沟渎.(dú)桓.公(huán)弋.不射宿(yì)被.发左衽.(pīrèn)

四、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悌,兄弟友爱

(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披,披散

(3)与师言之道与./ 管仲非仁者与.与=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使动用法,使…立;使…通达(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使动用法,使……破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使动用法,使……安逸

(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名作动,用纲捕鱼

(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霸:使动用法,使……称霸

(6)尧舜其犹病.诸!病:意动用法,以……为病

(7)泛爱众而亲仁.。仁:形作名。仁人。

3、解释一词多义:

施(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施恩

(2)愿无伐善,无施.劳。施:夸耀,表白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强加

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济:周济,帮助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病(1)尧舜其犹病.诸!病:对……感到为难

(2)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病:生病

一(1)吾道一.以贯之一:一个中心,一个基本观念

(2)一.匡天下一:完全

及(1)赐也,非尔所及.也。及:达得到,做得到

(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到

方(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方:方法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方:方圆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道义,礼仪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在,当

事(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事:致力(一说,止,仅)

(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践,做

(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事:侍奉

(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事:事情

道(1)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道:学说

(2)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道:规矩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训导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治理

(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道:道德

(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志向

4、解释其他字词:

(1)夫子之道,忠恕

..而已矣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恕:宽厚体谅,推己及人(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3)愿无伐善

..,无施劳

..。伐善:夸耀长处。施劳:夸耀功劳。(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关爱

(5)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作:起身站立。趋:快步走。(6)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相:辅佐。匡:匡正。

(7)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如果没有

(8)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小信

(9)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经:上吊自杀,自缢。

五、虚词整理:

而(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而:表并列,而且,并且。

(2)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而:表并列,而且,并且。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表递进,进而,而且。

(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而:表转折,却。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而:表转折,但是,却。

其(1)尧舜其.犹病诸!其:表推测,大概

(2)民到于今受其.赐。其:代词,他的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表推测,大概

以(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连词,用来,来

(2)吾道一以.贯之。以:介词,用

之(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之:结构助词,的

(3)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之:代词,它

(4)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5)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之:代词,他们

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于:介词,对,向

(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于:介词,在

六、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语前置句

(2)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省略句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状语后置句

(4)吾道一以贯之介宾前置句

(5)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七:翻译句子:

(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别人把什么东西强加给我,我也愿意不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3)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何止是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

(4)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已经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沦落为蛮夷了吧。

(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直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恩赐。

八、思考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对管仲的评价,子贡和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请作简要说明。

3、联系上面四则文字,谈谈你对孔子仁爱观的理解。

【答案】

1、忠恕思想。即为人处世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不一致。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因为他不能为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公子纠的政敌桓公。而孔子则认为管仲是个仁者,因为他不拘小节而通达大义,成就了“一匡天下、泽被万民”的千秋伟业。

3、孔子仁爱观的核心是爱人,标准是社会利益和百姓利益。仁的起点与根本是“孝悌”,仁的成就与圆满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境界。实现仁德的方法就是克己复礼、广行恕道。先从修身做起,克服私欲,正心诚意,言行端正,彬彬有礼;再从身边的人、近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父母长辈,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亲人的那份纯正之爱扩展开去,去爱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乃至天地万物。但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是在礼仪规范下的有差别的仁爱,而不是无差别的兼爱与博爱。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1)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2) 摄:兼任。 (3) 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4) 反坫: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2、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案】

1、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却肯定管仲有仁德。

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子贡的观点,认为应该忽略管仲不知礼节的过错,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这就说明孔子的仁爱观是通达权变的,而不是偏执凝滞的。

(三)阅读《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技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请结合名家点评,说说儒家学说中对“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有着怎样的认识【答案】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致力于为人孝悌诚信、做事认真,博爱民众,亲近仁人。如果还有闲暇和余力,则用来学习文化典籍。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而把书本知识放在第二位。“修身”应是“学文”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人如果有大学问却无德行,很可能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祸害无穷;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无学问,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很有限。所以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以“学文”为用,两者不可偏废。

(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具体指什么

2、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解释“忠”“恕”的内涵。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孔子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孔子的这种思想是否还行得通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一”具体是指“忠恕”的思想。

2、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依然是现在社会的处世箴言。它让我们认清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应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只强调一己的利益,过于自私自利,后果只会是损人而不利己;而如果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更能考虑别人的发展,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便是双赢的智慧。

(五)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对易中天教授的这一解读,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

易中天教授认为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忠恕之道”是实践仁德的方法,所谓“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

九、推荐阅读: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现代社会仍在广泛使用的带有“仁”字的成语多半出自儒家经典,如“见仁见智”“志士仁人”“仁民爱物”“取义成仁”“仁至义尽”等。而儒家典籍中“仁”的概念在《论语》中已经基本成形、成熟。

《论语》中“仁”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知曰:‘某在斯,某在斯’”两章中看

出,所谓“仁”,不过就是想人所想、推己及人而已。一个仁人,必然体谅他人的困难,体会他人的痛苦。这是“仁”的底线。

作为一个普通人,做到体谅他人,已经难能可贵,绝不可说他“无仁”,但作为一个有更高道德追求的仁人,仅仅做到这一点似乎还不够。他推己及人,不仅要推爱至“他人”,更应推爱至“人民”。所以当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给予这种行为高度肯定,认为其不仅已经达到“仁”,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

当然这还不是“仁”的最高境界。假如一个人推己及人,推爱至“国家”,那他就是拥有更高道德境界的仁人。子贡质疑管仲:“管仲原来是公子纠的臣子,但在齐桓公逼杀公子纠的时候,他非但没有为公子纠死节,反而投靠并辅佐了齐桓公,他能算是个仁人吗”孔子给了他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当然算。”孔子的理由非常简单,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之能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还享受着他的恩赐,得以过上相对太平的日子;假如没有管仲,中原华夏文明早就被周围的蛮夷夷灭了。一个能稳定天下、维护文明、造福百姓的人怎能说不是仁人呢至于他没有遵守的小信小义,那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仁”还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推爱至万物、自然、宇宙、天道。孔子的弟子用充满敬仰的心情记下了孔子的娱乐休闲表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为什么要郑重地记录孔子钓鱼、射猎的做法因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孔子对非我族类的鸟兽虫鱼的仁爱之心。“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一种尊重生态伦理的做法,是一种体察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做法,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做法。

由此可以看出,“仁”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心理、行为,但它却有不同的层次,低的层次可能较易达到,高的层次能达到,但却相对较难。正因如此,孔子不断鼓励自己的弟子向“仁”的高峰攀登。有弟子心生畏难情绪了,他给予鼓励,告诉他们要做“仁人”并不难,只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宽容待人就可以了。有弟子心生骄傲自满之心了,他当即泼以冷水——你到达“仁”的境界还远着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但并不是玄乎又玄,无法捉摸的,它有其外在表现,那就是“礼”。孔子将“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一礼节性表现视为自己迈向“仁”的境界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什么孔子会这样认为呢因为“礼”的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正义。因此,仁者必然是知礼的,知礼者必然是有“仁心”的。

仁者——恭宽信敏惠

“仁”字从拆字意义上理解是“两个人”或“人与人”,两个人相处,人与人之间,最佳的境界是什么,当然是相爱,领导爱群众,群众爱领导;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哥哥爱弟弟,弟弟爱哥哥,丈夫爱妻子,妻子爱丈夫,大家和和睦睦,亲亲热热,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所以,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樊迟问仁),孔子不加思索的回答:“爱人。”

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子张问仁),孔子回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说,请讲具体一点,孔子回答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虎》)

1、所谓“恭”,就是对人恭敬有礼。人与人相爱,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彼此之间讲礼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礼貌的人总是受人欢迎,傲慢的人总是被人讨厌,别人对我们有礼貌,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愉悦,对我们无礼,就会感到伤心。实际上,礼貌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心灵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将心比心,见面多礼让、多微笑、多寒暄、多打招呼。

2、所谓“宽”,就是宽容。这是“爱人”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子贡问孔子:“有一言可

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宽容”,自己所不想做的,不要叫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3、所谓“信”,就是诚信。诚信是孔子思想重要的内容,并把它当作立身处世的根本,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没有诚信,容易伤害别人,但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因此,诚信,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不仅是爱人,也是爱自己。

4、所谓“敏”,就是做事勤快。在孔子思想中,做事勤快总是和说话谨慎联系在一起的,他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因此,说话谨慎也是“仁”的一个重要内涵。

5、所谓“惠”,就是施与恩惠。人与人之间,不能只讲爱、礼貌和宽容这些精神的东西,君王对臣子的鼓励和表扬,也不能只停留在几句好话和一张纸上,物质奖励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孔子那里,“爱人”还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实惠。——王语道《〈论语〉赏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到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

一位着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没有半句感谢之词,竟还要求他把钱包送还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学生小李的爱心,更为那个四年级的女生深深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中不少人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有位哲人说:“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所以基督教有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将促使

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20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 第六专题人与文化(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精品

2020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教案:第六专题人与文化(苏 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教学内容:《人与文化》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 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 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谈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 二、文本研读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 5.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可以没有大错误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2)蔽:概括的意思。(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意思是内心无邪念。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 文翻译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 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5.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三、仁者爱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10.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用)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背诵1.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 “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4、明确“忠恕”内涵。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复习重点: 1、总结并掌握该课出现的文言知识。 2、理解“仁”的内涵。 复习方法: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纠正归纳。 复习时间: 两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形式朗读本课,背诵重点章节。 二、提示重点字词含义。 入:在家里道:学说被:通“披”忠:对人尽心竭力 事:止,仅达:使……达匡:匡正恕,对人仁爱宽厚 病:以为难施:夸耀,表白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病诸:病,担忧。盍:何不敝:使……坏 三、本课重要文言现象归类。 通假字 出则弟弟通悌可谓仁之方也已已通矣 被发左衽被同披与师言之道与与通欤宾前 吾道一以贯之何谓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学生分析宾前的三种格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虽敝之而无憾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霸诸侯 不能死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一匡天下 【活用分析,生答。落实重点句子翻译。】 四、总结并记住本文出现的成语。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 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近义词有: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 五、重要思想陈述 1、对“仁”的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2、“仁”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仁”的更高程度是“圣”(智慧和道德达到最高境界) 子贡“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5、“仁”的具体行为表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对待盲人的态度孔子做人态度的诚敬 6、“仁”的实行方法“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巩固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及重点字词的记忆。 二、分析考试比较题型,掌握出题方向,归纳答题思路。(6.30)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指导思路:结合所在语录内涵分类说明,最后总结归纳具体不同之处。】 【展示答案:“仁”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积极为人”,而“圣”则是“博施济众”。“仁”与“圣”最大区别在于两者的境界不同。实现“仁”可从小处着手,实现“圣”却需要有仁心更要有实力。】 分析答案:概念落实+区别点明确+解析理由 三、分析《仁者爱人》各则语录主旨。 教师引导,全文结构框架图。 第一则“孝悌谨信仁爱”六字总纲,仁者基本修养第六则重人轻财 第二则“忠恕”仁字主要内涵第七则悯不幸 第三则恕道推己及人第八则助弱者 第四则忠道积极为人第九则尊重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本人为您带来的是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

论语之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复习四:“仁者爱人” 一、文化思想 1、仁道最基本的内涵是“忠恕”,这是待人的基本原则。所谓“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3、“仁”的实践表现是“爱人”,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发端。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天下人各得其安,尽显仁者风范。他重人不重财、悯恤不幸之人等举动都是“仁”的体现。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孔子的仁爱也由人及物,惠及一切。 4、孔子的仁爱观:由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可见,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二、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 1.(1)①“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为仁由己,侧重于修身;“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为政。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然后回答问题。(6分)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 (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15·42) (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生版练习)

《仁者爱人》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则体现了圣人的恻隐之心普施与一切众生。 二、名句填空: 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 0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三、字词注音: 曾参.()取譬.()尧舜 ..()季路侍.()少.者怀之() 厩.焚()师冕.()齐衰 ..()敝.之无憾()一匡.天下() 瞽.者()沟渎.()桓.公()弋.不射宿()被.发左衽.() 四、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孟子》选读 名句集锦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 (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二、人的起点 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10.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孟子》 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1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三、仁者爱人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2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21.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2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2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仁者爱人》(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则体现了圣人的恻隐之心普施与一切众生。

2019 2020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良知精炼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良知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良能:本能..B.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信:诚,确实.C.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蒸:众多.秉:秉性 D.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秉:执持。[解析] D ] [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 .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A B.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C.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D.搏而跃之项,无项,第二个“东”和第二个“西”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B[解析] A使……动词使动用法,C项,第一个“亲”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近。D项,跃,活用现象。跳起来。B ] [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性可以为善.. B.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C爱其亲者.无不知..乎!D.为此诗者,其知道..项,“天生”古义:上天生为;今义:认为。B)[解析] A项,“以为”古义:以(之项,“知项,“不知”古今相同都是不知道的意思。D育;今义:天然生成,命中注定。C 道”古义:懂得道理;今义:了解,晓得。C ] [答案) .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4( B .亲亲,仁也 A.其良能也 C.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其势则然也 D[解析] C项,状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C )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 ①其良能也??. A.?直②人之生也??.①达之天下也??. B.?无分于善不善也②人性之 ??.彼皆非与?①然则??. C.?②天生蒸民,有物有则??.①故有物必有则??. D.?好是懿德②故??.[解析] A项,①助词,表判断语气;②助词,句中表停顿。B项,①助词,可不译; 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连词,那么;②名词,法则,规律。D项, 均为连词,因此,所以。 [答案] D 6.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习相远也。 (2)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犹水之就下也。 (4)求则得之,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性相近也 (2)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3)人性之善也 (4)舍则失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7~10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选练习夫子自道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②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B.? ?? ①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C.???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D.? ?? ①愿无伐善,无施劳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解析] A 项,①“有”同“又”;②“嘑”同“呼”。B 项,①“尔”同“耳”;②“辟”同“避”。C 项,①“得”同“德”;②“乡”同“向”。D 项,无通假字。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逾:越出 B .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C. 老者安. 之 安:使……安逸 D .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 穷乏:困厄,不得志 [解析] D 项,穷乏:贫困。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三十而.立②敝之而. 无憾 B.???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 ①愿闻子之.志②十室之. 邑 D.??? ①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②不复出焉. [解析] A 项,①连词,于是,就;②连词,表转折。B 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C 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的”。D 项,①语气词,可不译;②兼词,“于此”。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 .饭疏食,饮水 D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析] A 项,“敝”,使动用法,使……敝,弄坏;C 项,“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D 项,“安”、“信”、“怀”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B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C .所欲有甚于生者 D .夫子自道也 [解析] A 、B 、C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6.名句、文学常识填空。 (1)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主要记录________时期思想家和____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一以贯.之贯:贯穿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舍 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食:吃饭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信,小信 解析:选B B项,“施”应解释为“夸耀,表白”。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 C.愿无伐善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解析:选D A项,“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B项,第二个“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长处。 3.对下面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A①和②均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向”。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在”。 4.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尧舜其.犹病诸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③己欲立而.立人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选B①②中的“其”均为副词,表推测语气;③为连词,表并列关系;④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选读读本

《论语》选读 第一章仁:仁者爱人 (一) 樊迟①问仁②。子曰:“爱人。”问知③。子曰:“知人④。” ①樊(fán)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②。” 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三) 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①仁远乎哉: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 ②欲:想要,希望。 (四)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①里: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③焉得知: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 (五)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①居处恭: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恭,端正。 ②执事敬:工作严肃认真。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忠心诚意。 ④之:去,到,往。 ⑤夷狄:边远蛮荒之地。 (六) 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①当:面对。 ②不让于师:对老师也不要谦让。让,谦让。 (七)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①好:喜好。 ②恶:厌恶,讨厌。 (八) 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 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少。 第二章德:君子怀德 (一) 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①怀:思,思念。 ②德:道德,品行。古时写作“惠”,从字的构造看,由“直”,“心”两个部件组成。“直”是“值”的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德”字的本义为心、行之所值,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价值观。 ③土:土地,乡土。 ④刑:法度,规范。 ⑤惠:恩惠,利益。 (二)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①喻:知晓,明白。 ②义: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③利:财利,利益。有人认为这里专指从事生产、交易等所得的超过本钱的收获。 (三) 子曰:“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 ①骥(jì):良马,千里马。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 ②称:称颂,赞美。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仁者爱人》学案1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 一、复习要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理解词语的含义: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 掌握特殊句式:何谓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背诵重点句子: 2、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3、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重要思想陈述 1、对“仁”的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2. “仁”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智慧和道德达到最高境界) 子贡“博施” 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5.“仁”的具体行为表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对待盲人的态度孔子做人态度的诚敬 6、“仁”的实行方法“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三、课文基础知识掌握检测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B.友直,友谅,友多闻(原谅) C.君子喻于义(明白)D.克己复礼(约束) 2.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一.仁 仁者爱人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zh ì 。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 ì?”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h ào 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xi ǎn 矣仁!” 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二.德 君之怀德 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1.子曰:“事父母几j ī 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担忧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我死的时候就干巴一个人(就是说他是独子),子夏就说:商朝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富贵生死都是说不定的事,君子为人处世,毕恭毕敬做到没有一点失误,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尽到礼数,周围人都会待见这样的哥们,谁都愿意把它当兄弟,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君子,然后君子还怕没兄弟么?” 四.学 学而不厌 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 ì 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4.子曰:“吾有知zh ì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 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练习(含答案详解)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含答案)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 B.友直,友谅.,友多闻(原谅) C.君子喻.与义(明白) D.克己复礼(约束)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A.己欲立.而立人(自立) 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即使) C.君子无终食间违仁(违背) D.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临近) 3.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合而言之,道也 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 C.我未之见也得之不去也 D.有杀身以成仁不以其道 4.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未见好仁者今之从政者殆而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狷者有所不为也 D.尧舜其犹病诸其李将军之谓也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 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B.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C.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D.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下列句子没有兼词用法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 B.人心叵测 C.尧舜其犹病诸 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 D.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8.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是己而非.人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D.克.己复礼为仁攻之不克.也, 9.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者几希 B.恻隐 ..之心,人皆有之 C.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D.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 10.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 A.颠沛 ..必于是 B.吾党之直异于是 .. C.天之将丧斯文 ..也 D.为此诗者,其知道 ..乎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A.仁之实,事.亲是也 B.君子不器. C.言必信.,行必果 D..旷.安宅而弗居 12下列句子没有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A.吾何为不豫哉 B仁也者,人也 C.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D万钟于我何加焉13.下列句子没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不病人之不己如也 B.今也或是之亡也 C.我未之见也 D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14.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A.“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仁来规定礼,礼是仁的基础,靠仁来维护。 B.“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 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天性,靠道德的自觉和不懈的努力,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小人没有独立见解,不讲原则。 15.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孟子认为君子对于万事万物的爱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也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B“君子不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要担当治国安邦之重任,需要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能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C.“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孔子认为不能奉行中庸之道,就应该采取狂妄冒进或者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谈的是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君子只追求义,反对为个人谋利益,而小人只追求个人利益,无义可言。 卷Ⅱ(共4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