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6

第二讲 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6

第二讲 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6
第二讲 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6

第二章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

[教学目标]:了解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多面正投影图;轴测投影图。

[教学重点]:掌握透视三视图原理及轴测投影图原理。

[教学难点]:掌握透视三视图作图方法及轴测投影图作图方法。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透视三要素

作透视图同样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透视三要素:物体、画面、眼睛。

1、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2、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3、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目的:掌握透视画法、了解透视规律,才有效地进行绘画创作和建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分析:当你对某一实物进行写生时必须面对着它。如左下图。

假如进行绘画创作、建筑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都不能全靠写生,或者无法写生时,需要凭记忆和想象画出来。+那么透视画法就不必进行面对实物,根据创作和设计意图,利用透视投影的作图方法,准确的画出透视图形。如右下图:

二、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投影线通过投影中心S。

2、平行投影法:把投影中心推到无限远,

3、正投影:投影线垂直投影面让投影线相互平行。

4、投影与影子的区别:影子只反映物体的总轮廓,投影线可以穿透物体,看得见的用实线画出,看不见的用虚线画出。

S

第二节多面正投影图

一、基本视图

用正投影法,物体向投影所得的图形,叫做视图。

为了将一个物体各个面的形状和结构都反映出来,假设将物体放入一只立方体的玻璃空盒内,

二、三视图的联系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是物体由于视图、视图与视图之间,都存在着固有的内在联系。

“三等“关系中,特别注意俯视图和左视图相等的关系。在他们之间以O为圆心作圆弧,或从O 点引出45度线作出。实际作图时不宜画出。这时俯视图与左视图宽度相等的关系,可以用尺子或

三、三视图基本规律画图看图

(一)画三视图的方法步骤

首先要画出三视图;根据这些视图在画出透视图。因此掌握三视图的画法是非常必要的。所画的三视图都应符合“三等“对应关系。特别要注意俯视图与左视图之间的宽相等和前、后对应关系。

现在介绍两种基本的作图方法

1、应用三视图联系规律,见右上图。

作图(a ),已知物体的三视图,作图步骤如下:

1.首先如图(b )选定主视方向,画出对称线、基准线和主视图。

2.如图(c )根据主视、俯视长对正,主视、侧视高平齐的关系,画出俯视图和左视图的主要轮廓的底稿。

3.如图(d )检查,擦去多余线条,加深。并画出虚线。

2、应用形体分析法作图,见右中图。

作图(a )已知物体的三视图,作图步骤如下: ○

1.首先如图(b )进行形体分析,把这一物体合理地分析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分析表面的连接关系,明确那些相接有交线,哪些没有交线。

2.如图(c )选定主视方向,画出底版的三视图。先画出主视图,再画其他两个视图。 ○

3.如图(d )画连接底版上面的三棱柱的三个视图。先画左视图,再画其他两个视图。 ○

4.如图(e )检查底稿,清理图面,并按规定线型加深。

(二)怎样看三视图

看图就是根据视图想出物体的形状、结构。

要看懂图就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工业造型设计和建筑造型、装饰设计,以及根据三视图画透视图,都必须具有相当的空间想象力和看图能力。

这种能力在掌握了投影规律和看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看、多想,就能够逐步得到提高。下面介绍一些看图的基本知识。

(一)看图时必须弄清这个视图的投影方向。

(二)不能只凭一个视图臆断物体的形状。应几个视图配合起来看,并且要注意虚实线的变化。如左下图

(三)看图的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看图时要分析物体是由那些基本几何体组成,按什么方式组合,各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怎样等等。如右下图

四、三视图举例

1、常见简单形体及组合体的三视图举例

2、实物的三视图举例

A、茶几的三视图和效果图

B、房屋的三视图和轴测图

思考与练习:

第二节轴测投影图

一、轴测投影图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轴测投影图

人们为了得到直观的图形,采用平行投影的方法,

使投影方向不与物体的长、宽、高中任何一个方向平行,

这样得到的投影图叫轴测投影图。轴测图形成的直观图。

如右图。

2、轴测图的形成

轴测图是将物体连同确定物体位置的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

射到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如下图。轴测图能同时反映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富

3、轴测图具有平行投影的所有特性。例如:

○1.平行性: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定比性: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实形性:物体上平行轴测投影面的直线和平面,在轴测图上反映实长和实形。

当投射方向S 垂直于投影面时,形成正轴测图;当投射方向S 倾斜于投影面时,形成斜轴测图。

○1.由于物体各面对轴测投影面的倾斜角度不同,或投影线与轴测投

影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同一物体可以画出无数个不同的轴测图。不

同的轴测图的三个轴测轴的方向与轴间角都不同。

○2.物体上凡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它在轴测图中也必须与该轴测轴

平行。其长度可沿轴的方向量取。

○3.物体上凡是互相平行的直线,其轴测图也必须互相平行;一直线

的分段比例在轴测图中比例仍不变。

○4.物体上凡是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其投影可能变长或缩短,不

能在图上直接量取尺寸,可以用坐标确定其二端点的方法画出。

二、轴测图的画法

(一)、作轴测图之前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应了解清楚所画物体的三面正投影图或实物的形状和特点。

○2.选择观看的角度,研究从哪个角度才能把物体表现清楚。可根据不同需要面选用俯视、仰视、从左看或从右看。

○3.选择合适的轴测轴,确定物体的方位。

○4.在上述过程中应考虑三个因素:

(a)作图简便;(b)直观效果好;(c)图形应清晰反映物体的形状。

(二)、举例:

分块叠加法:凡体形复杂的物体,可以把它看作是若干简单形体的组合,先从它的基本部分开始画起,再把其余部分依次“添”上或“挖掉”。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形体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沿轴向量画正确。见下图的物体正等测图。

步骤:

○1见(b)画底版的轴测图。

○2见(c)画四棱台底面。底面各边平行底版各边,距离分别为a和b。

○3见(d)画四棱台顶面。先画出四棱台顶面在底板顶面上的投影1、2、3、4,再将1、2、3、4四点升高h,四边形即为四棱台顶面。

○4见(e)连四棱台的棱线。

○5见(f)擦区多余的线,将可见的线加深。

四、作透视图的基本步骤:

作透视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作透视图的步骤则基本相同,即分作两部进行。

第一步:根据描绘物体的平面图(俯视图)画出物体的基透视,如图(a)。

第二步:在基线上选定真高线,在物体基透视的相应位置上画物体的透视高度,完成透视图,如图(b)。

思考与练习:

CAD 等轴测图绘制

CAD轴测图绘制 等轴测图形在CAD界被称为“二维半”或“假”三维图,通过沿三个主轴对齐,用二维线条来表现三维效果。这类三维图虽然就立体效应而论,不能与真正的三维图相比,但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绘制、线条清晰等优点,是三维画法无可比拟的. 等轴测视图中,捕捉角度假定为0度,那么等轴测平面的轴是30 度(X轴)、90 度(Z轴)、150 度 (或-30°Y轴),即 首先需要将捕捉样式设置为“等轴测”,就可以在三个平面中的任一个上工作,每个平面都有一对关联轴. 左视图:y轴和z轴 俯视图:x轴和y轴 右视图:z轴和x轴 选择三个等轴测平面之一,十字光标就会沿相应的等轴测轴对齐。这时如果“正交模式”是打开的,所绘图线也将与所选择的模拟平面对齐。 二、绘制方法 1.“等轴测捕捉/栅格”模式 通过设置“等轴测捕捉/栅格”模式,能够创建表现三维对象的二维等轴测图像。这时光标将与三个等轴测轴中的两个对齐,并显示栅格点。用户可以沿三个等轴测平面之一轻易对齐

对象,创建等轴测图形. 1).选择菜单“工具”->“草图设置…” 2).选择“捕捉和栅格”选项卡 3).在“捕捉类型和样式中”选项组内,选择“栅格捕捉”样式为“等轴测捕捉”或是直接单击状态栏上的按钮(如果开启此按钮呈彩色) 俯视等轴测图光标: 左视等轴侧图光标: 右视等轴侧图光标: 按F5键或CTRL+E组合键,将按顺序遍历左视图、右视图、上视图 总结: 右视图文字旋转/倾斜30/30

左视图文字旋转/倾斜-30/-30 俯视图文字旋转/倾斜X轴30/-30 Y轴-30/30 为了整齐和清晰,等轴测图中的尺寸标注遵循尺寸线和所在平面的轴平行的原则,即左视图中应该和y轴或z轴平行;俯视图中应该和x轴或y轴平行;右视图中应该和z轴或x 轴平行。尺寸标注步骤如下: 1.“标注”(“Dimension”)——对齐”(“Alignd”) 2.选择需要标注的两点,并拖放到合适的位置 3.“标注” (“Dimension”)——“倾斜”(“Oblique”)或输入Dimedit,再输入O 4.设置合适的倾斜角度。如果尺寸线要与x轴平行,倾斜角度为-30(或330);如果要与y轴平行,输入30;如果要与z轴平行,输入30(在左视图上)或-30(在右视图上). 标注尺寸时,不一定要用F5或Ctrl-E选择到相应的等轴侧面。因为使用Alignd命令,尺寸线会自动和需要标注的两点平行,尺寸文字会自动和尺寸线垂直 平面画法中的直径、半径和角度的标注不再适用于等轴测图。因为等轴测图其实是二维表示,其中的90度,在二维里不是60度就是120度。所以,如果标直径,可以直线画出圆的直径,然后再标注直径的两端;如果标角度,可以使用文字代替。

Auto CAD 三维实体向二维轴测图、三视图的转换

Auto CAD 三维实体向二维轴测图、三视图的转换-工程论 文 Auto CAD 三维实体向二维轴测图、三视图的转换 Auto CAD三维实体向二维轴测图、三视图的转换 Conversion from Auto CAD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to Two-dimensional Axonometric Drawing and Three View Drawing 宋德军SONG De-jun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714099)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Weinan 714099,China) 摘要:阐述了Auto CAD三维实体向二维轴测图、三视图的转换方法,运用Auto CAD绘制的三维实体图比轴测图、三视图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对于一些复杂的相贯图形更是如此,并且三维实体图能够进行任意位置的剖切,更容易了解其内部构造,本文将详细说明如何将三维实体转换为二维轴测图、三视图,提高做图的效率和精确度。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version method from Auto CAD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to two-dimensional axonometric drawing and three view draw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graph drawn by Auto CAD is more intuitive and easier to understand than axonometric drawing and three view drawing.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some complex intersection graphics, and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graph can be sectioned at any position, so it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its internal

透视图的意义

一、透视图的意义 设计需要用图来表达构思。在广告艺术、建筑学、室内设计、雕塑设计、装饰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里,都是通过表现画将设计者的构思传达给使用者的,也就是通过图画来进行交流的。 对任何一位从事表现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从事美术、建筑、室内设计,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透视画,是把建筑物的平面、立面或室内的展开图,根据设计图资料,画成一幅尚未成实体的画面。将三度空间的形体转换成具有立体感的二度空间画面的绘图技法,并能真实地再现设计师的预想。 透视画,不但要注意材质感,对于画面的色面构成、构图等问题,透视画技法在绘图技法上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优秀的透视画超越表面的建筑物说明图,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异绘画性格。 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画中,所表现的空间必须确切,因为对空间表现的失真会给设计者和用户造成错觉,并使各相关部位出现不协调感。 常画透视画的人们,不一定完全忠实于透视画法的作图过程,大都用简便方法的为多。这种方法不但省时,并能提高视觉效果,但这需要经过绘画和透视技法的训练后,才能如愿。它需要对立体造型的建筑物、室内空间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透视画和绘画、雕刻不同,不能用纯粹形态单独完成,不能视透视画为专门技术,而只学其技巧就自认为大功告成了,必须和原设计方案密切配合,掌握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充分表现设计者的思想构思。 二、透视图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图1、2)。 透视术语: P.P.画面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地面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第三视图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三视角投影在欧美、日本及港台等地区的教学、设计、生产和商贸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第三视角投影在我国的应用日渐广泛。例如我们毕业生前往就业的外资企业(鸿准、富士康、台积电等)以及对外做出口订单的国内企业大多采用第三视角。而我们对该方法的学习了解相对匮乏。本文将结合范例对第三视角的投影和作图规则进行介绍及归纳总结,作为对机械制图知识的补充,以便大家查阅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⑴认识第三视角的空间由来水平投影面H和正立投影面V将三维空间分割为如下第一组图的四部分,可以构成四组投影体系。如图可以分辨出第三视角投影面位置。 ⑵投影面及展开如果将第三视角的两个H和V平面取出,再辅助一个侧立投影平面P,那么就构成了第三角投影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体位于三个平面包裹着的内部。所以,投影平面总是在人和物

体之间。三个投影面得到投影后可以旋转到与V共面的位置。下面是一个实例的投影三视图,观察方向分别是:

下面是它的展开视图:在主视图中反应的是长和高,右视图中反应的是高和宽,俯视图中反应的是长和宽。 ⑶投影规律分析第三视角三视图的仍然符合主和俯视图长对正,主和右视图高平齐,俯和右视图宽相等的“三等”投影规律。 ⑷正等轴测图的画法第三视角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为120度,轴

向变形系数都是按照1来近似绘制。其正等轴测图符合轴测投影规律即: 一、实物中与投影轴平行的轮廓线,在轴测图中仍与轴测轴平行; 二、实物中相互平行的轮廓线,在轴测图中仍相互平行。 绘制过程中要按轴向1:1进行测量进行。椭圆和圆角的画法与第一视角的画法并无区别。 总结:第三视角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和第一视角的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在画法操作上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但是在看图方向和投影方向是不一样的。第一视角是人(观察者)->物体->投影平面;而第三视角是人(观察者)->投影平面-> 物体。在绘制正等轴测图中强调

轴测投影6

第六章轴测投影 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图样是多面正投影图,如图6.1(a)所示。它通常能够完整地、确切地表达出零件各部分的形状,且作图简便、度量性好;但它的缺点是立体感不强,直观性较差。如采用轴测投影图来表达同一物体,如图6.1(b)所示,则立体感强,直观性好,缺乏读图基础的人也能够看懂。可是轴测图一般不易反映物体各表面的实形,因而度量性差,同时作图较正投影图复杂,因此轴测投影图在工程上一般仅用来作为辅助图样,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以弥补正投影图的不足。 (a) (b) 图6.1 正投影图与轴测图. §6.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轴测投影图的形成 当用三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时,为了使作图简单,通常都将物体的某些表面处于特殊位置,使其具有实形性或积聚性,如图6.2(a)所示。此时投影图只反映I 表面的形状,没有立体感。再如图6.2(b)所示,若将四棱柱绕OZ轴旋转一个角度,投影图中可以反映Ⅰ,Ⅱ两个表面的形状,但Ⅲ面的投影还是具有积聚性,还是缺乏立体感。而如图6.2(c)所示,再将四棱柱向前倾斜一个角度,则投影图能反映Ⅰ,Ⅱ,Ⅲ3个表面的形状、就有一定的立体感了。这种将物体连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按平行投影法一并投射到单一投影面P上所得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如图6.2所示,只改变物体对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而投影方向仍垂直于投影面所得的轴测图,称为正轴测图. 如果物体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变,而改变投影方向,使其倾斜于投影面,也可以得到反映物体在三维空间形象的轴侧图,称为斜轴测图,如图6.3.

二 轴测图的名词和术语 1. 轴测投影面——被选定的平面,如图6.2中P 面。 2. 轴测轴——直角坐标轴OX ,OY ,OZ 在平面P 上的投影O l X l ,O l Y l ,O l Z l 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 3. 轴间角——每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 l O l Y l ,∠X 1O 1Z 1,∠Y l 01Z 1。 4. 轴向变形系数——空间直角坐标轴单位长度的投影长度和实际长度之比称为轴向变形系数.即O 1X 1/OX =p ,O 1Y 1/OY =q ,O 1Z 1/OZ =r ,p 、q 、r 分别称为X 向,Y 向,Z 向的轴向变形系数。 5. 轴测投影——空间几何元素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轴测投影。 三 轴测图的种类 (a) (b) (c) 图6.3 斜轴测图的形成.

第二讲 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6

第二章透视图与多面正投影图和轴测图 [教学目标]:了解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多面正投影图;轴测投影图。 [教学重点]:掌握透视三视图原理及轴测投影图原理。 [教学难点]:掌握透视三视图作图方法及轴测投影图作图方法。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透视三要素 作透视图同样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透视三要素:物体、画面、眼睛。 1、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2、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3、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目的:掌握透视画法、了解透视规律,才有效地进行绘画创作和建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分析:当你对某一实物进行写生时必须面对着它。如左下图。 假如进行绘画创作、建筑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都不能全靠写生,或者无法写生时,需要凭记忆和想象画出来。+那么透视画法就不必进行面对实物,根据创作和设计意图,利用透视投影的作图方法,准确的画出透视图形。如右下图: 二、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投影线通过投影中心S。 2、平行投影法:把投影中心推到无限远, 3、正投影:投影线垂直投影面让投影线相互平行。 4、投影与影子的区别:影子只反映物体的总轮廓,投影线可以穿透物体,看得见的用实线画出,看不见的用虚线画出。 S

第二节多面正投影图 一、基本视图 用正投影法,物体向投影所得的图形,叫做视图。 为了将一个物体各个面的形状和结构都反映出来,假设将物体放入一只立方体的玻璃空盒内, 二、三视图的联系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是物体由于视图、视图与视图之间,都存在着固有的内在联系。 “三等“关系中,特别注意俯视图和左视图相等的关系。在他们之间以O为圆心作圆弧,或从O 点引出45度线作出。实际作图时不宜画出。这时俯视图与左视图宽度相等的关系,可以用尺子或

第三视角三视图和轴测图的画法

第三视角三视图和轴测图的画法 作者:唐公礼教学管理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23 更新时间:2009-12-21 第三视角投影在欧美、日本及港台等地区的教学、设计、生产和商贸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第三视角投影在我国的应用日渐广泛。例如我们毕业生前往就业的外资企业(鸿准、富士康、台积电等)以及对外做出口订单的国内企业大多采用第三视角。而我们对该方法的学习了解相对匮乏。本文将结合范例对第三视角的投影和作图规则进行介绍及归纳总结,作为对机械制图知识的补充,以便大家查阅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⑴认识第三视角的空间由来水平投影面H和正立投影面V将三维空间分割为如下第一组图的四部分,可以构成四组投影体系。如图可以分辨出第三视角投影面位置。 ⑵投影面及展开如果将第三视角的两个H和V平面取出,再辅助一个侧立投影平面P,那么就构成了第三角投影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体位于三个平面包裹着的内部。所以,投影平面总是在人和物体之间。三个投影面得到投影后可以旋转到与V共面的位置。 下面是一个实例的投影三视图,观察方向分别是:

俯视图中反应的是长和宽。 ⑶投影规律分析第三视角三视图的仍然符合主和俯视图长对正,主和右 视图高平齐,俯和右视图宽相等的“三等”投影规律。 ⑷正等轴测图的画法第三视角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为120度,轴向变形系 数都是按照1来近似绘制。其正等轴测图符合轴测投影规律即: 一、实物中与投影轴平行的轮廓线,在轴测图中仍与轴测轴平行; 二、实物中相互平行的轮廓线,在轴测图中仍相互平行。

绘制过程中要按轴向1:1进行测量进行。椭圆和圆角的画法与第一视角的画法并无区别。 总结:第三视角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和第一视角的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在画法操作上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但是在看图方向和投影方向是不一样的。第一视角是人(观察者)->物体->投影平面;而第三视角是人(观察者)->投影平面-> 物体。在绘制正等轴测图中强调显示的是前视、顶视和右视三个表面。在一张正规技术交流的图纸中,为了区别视角问题往往附上图示进行提示(如下)。其实作为技校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立足我们国家习惯使用的第一视角画法。在学好第一视角的情况下,补充学习和练习几道简单形体的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作业即可。谨以此文章奉献给广大的制图爱好者,作为课堂的补充。

4学习情境四 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目录 学习情境一论述制图的基础知识 学习情境二分析投影与正投影图 学习情境三分析基本形体和组合体的投影 学习情境四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 学习情境五绘制工程形体图样 学习情境六绘制与识读建筑施工图 学习情境七绘制与识读装饰工程施工图 学习情境八绘制与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 学习情境九绘制与识读设备施工图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学习单元1绘制轴测图 学习单元2绘制透视图

学习单元1绘制轴测图 一、轴测投影的形成及有关术语 (一)轴测投影的形成 根据平行投影的原理,把形体连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三条坐标轴OX、OY、OZ 一起沿着不平行于这三条坐标轴的方向,投影到新投影面P上,所得到的投影称为轴测投影,如下图所示。 轴测投影的形成

由于轴测投影是根据平行投影原理形成的,因此轴测投影具有平行投影的特点,主要包括:平行性、定比性和真实性。 (1)平行性。形体上原来互相平行的线段,轴测投影后仍然平行。 (2)定比性。形体上原来互相平行的线段长度之比,等于相应的轴测投影之比。 (3)真实性。所有与轴测投影面平行的直线或平面,其轴测投影均反映实长或实形。 (二)轴测投影的有关术语 结合上图将轴测投影的有关术语进行解释: (1)轴测投影面。在轴测投影中,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 (2)轴测轴。直角坐标轴的轴测投影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用、、 表示。 (3)轴间角。在轴测投影面P上,三个轴测投影轴之间的夹角 称为轴间角。 (4)轴向伸缩系数。在轴测投影图中,轴测投影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之比称为轴向伸缩系数,也称为轴向变形系数,用p、q、r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