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糖浓度测定实验详细解答

血糖浓度测定实验详细解答

血糖浓度测定实验详细解答
血糖浓度测定实验详细解答

一、题目: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血糖测量仪: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独取静脉血以测定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l台血糖检验仪,所测指血或耳血为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略高于静脉血糖值。但要注意,当寒冷、水肿及血管痉挛时,稍受影响,其测定范围为〔0.5~27.7毫摩尔/升(10~500毫克/分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

目前市场上尚有笔式及其他型号微量血糖测试仪供使用。90年代以来国外研制出无损伤血糖检测仪,是用电脑化的近红外线透过皮肤面测量其吸收变化,可在5秒钟内测出2.22~22.2毫摩尔/升(40~400毫克/分升)血糖。

二、实验目的

教学目的

学习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的基础上,掌握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掌握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熟悉尿糖的半定量检测。

教学要求

(一)掌握血糖的正常参考值,复习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掌握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机理。

(二)熟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熟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血清的制备,血糖浓度及血糖增高率的计算,尿糖的原因及尿糖半定量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四) 了解动物耳缘静脉取血法,血糖调节的几种因素及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实验原理:血糖的正常参考值,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调节的几种因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机理,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尿糖的原因及尿糖半定量检测的原理。

(二)实验操作:血糖测定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收集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耳缘静脉血,制备血清,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浓度);尿糖半定量检测。

(三)计算血糖浓度及血糖增高率。

三、血糖定义:

血糖(BS,BG)指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不超过180mg/dl,空腹血液浓度比较恒定,正常为70-110mg/dl(3.9-6.1mmol/L)。血中的糖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还有乳糖、半乳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象过去在图片上看到

的那些难民个个骨瘦如材,就是这个原因。人体所有的细胞所需的糖都由血液来输送,所

以维持血液中糖的恰当的浓度是很重要的。

四、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1、食物,米、面、玉米、薯类、砂糖(蔗糖)、水果(果糖)、乳类(乳

糖)等,经胃肠道的消化作用转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入血液成为血糖。

★为什么要在饥饿条件下采血?血糖主要来源是食物,进食会增高血糖浓度。

2、储存于肝脏中的肝糖原和储存于肌肉的肌糖原、脂肪等分解成葡萄糖入血。

3、非糖物质即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分解氨基酸、乳酸、甘油等通过糖异生作用而转化成葡萄糖。

糖异生:体内从非糖类物质如氨基酸、丙酮酸、甘油等合成葡萄糖的代谢,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过程。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肾在正常情况下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十分之一,但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可大为增强。糖异生作用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去路

1、葡萄糖在组织器官中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2、在剧烈活动时或机体缺氧时,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及少量能量以补充身体的急需;

3、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储存起来;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肝糖转变为脂肪等。

4、当血糖浓度高于8.9mmol/L(160mg/100ml)时,则随尿排出,形成糖尿。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组织中进行类似发酵的降解反应过程。最终形成乳酸或丙酮酸,同时释出部分能量,形成ATP供组织利用。糖酵解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早先人们只知道糖在无氧环境下可降解为乳酸,但今天人们终于清楚知道,不论有氧还是无氧环境,糖会经过同样的过程分解为丙酮酸。不同的则是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会被丙酮酸脱氢酶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而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大部分缺氧细胞或组织(骨骼肌)中,丙酮酸会转化成乳酸,或者像糖类被酵母分解那样,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O2)。

五、血糖的调节

人体正常血糖含量3.89-6.11mmol/L

血液浓度能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内存在一整套高效率的调节机制,精细地控制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最终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来达到目的。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肝。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肝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化,使糖原

分解加速;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增加,糖异生作用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了可通过迷走神经兴奋,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此外还抑制糖异生途径,促进糖的氧化和转化,总体上使血糖的去路增加,来源减少,最终达到使血糖浓度降低的目的。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可分为两大类,即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和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各类激素调节糖代谢反应从而影响血糖浓度的机制在表3-1中简要说明。1.胰岛素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血中葡萄糖或氨基酸浓度高时,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制,首先是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胰岛素还能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胰岛素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近年来从人血清中分离出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也称somatomedins)其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类似胰岛素,但IGF的免疫学性质与胰岛素完全不同。IGF通过IGF受体和胰岛素??相当于胰岛素的一部分,例如:①促进脂肪细胞转变、摄取和氧化葡萄糖,并合成脂肪的强度仅为胰岛素的1/50或1/100;②对心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为胰岛素的1/2或1/5;对骨骼肌摄取、氧化葡萄糖及合成糖原的作用只有胰岛素的1/20。IGF的长期效应是促进生长。2.胰高血糖素是胰岛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分子量为3500。其一级结构和一些胃肠道活性肽如胰泌素、肠抑制胃肽(GIP)等类似。血糖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高糖饮食后其分泌则减少。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达到调节血糖浓度的目的。细胞内的cAMP可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后者通过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即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该蛋白激酶还激活脂肪组织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加速脂肪的动员和氧化供能,减少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加重血糖升高。目前认为,胰高血糖素是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最重要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的前体为无活性的胰高血糖素原。由肠道上皮细胞生成和分泌的类似胰高血糖素的物质叫肠高血糖素。所以,用一般免疫法测得的高血糖素由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原、肠高血糖素3种形式组成,正常血浆中的基础浓度为50-100ng/L。在激素发挥调节血浆浓度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在生理性调节中仅居次要地位。

综上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而血糖水平保持恒定则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⒊肝在糖代谢调节中的作用肝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这不仅仅是因为肝内糖代谢的途径很多,而关键还在于有些代谢途径为肝所特有。餐后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吸收,以葡萄糖形式大量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暂时轻度升高。此时葡萄糖直接促进肝等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明显增加,同时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减少其向血中释放葡萄糖,同时还使糖转为脂肪,结果是餐后血糖浓度仅轻度升高,并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饥饿时肝通过自己特有的葡萄糖-6-磷酸酶,将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以提供血糖,而肌糖原则不能转为葡萄糖。肝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表3-2),在生理情况下,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主要在肝细胞骨转变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因空腹所致血糖来源不足。这是因为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铜酸羧激酶的活性似肝最高。饥饿或剧烈运动时,肝脏利用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肝所具有的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在其他单糖转化为葡萄糖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肝在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其他器官全面,所以它是

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当机体需要时,通过神经-激素的作用,使肝细胞内各种糖代谢途径的酶活性改变,实现肝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目的。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进食糖类或输注葡萄糖液都可发生一时性高血糖甚至糖尿,而饥饿时则可出现低血糖症状。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中,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不同区域,效应器有多个,属间接刺激。

1、血糖浓度升高——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某一区域~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肝脏,骨胳肌脂肪组织等处的体细胞~血糖浓度降低。

2、血糖浓度过低——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某一区域~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肝脏等处的体细胞~血糖浓度升高。

药物对血糖调节的影响正常人的糖代谢通过神经、激素等的调控,处于相对的动态稳定状态。但先天性的某些酶缺陷、神经系统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均可引起糖代谢障碍,使血糖发生波动。在采取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就需用药物进行调节。但临床上一些常用的药物也对降糖药有影响,作为基层医生,必须对此有所了解。

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拟肾上腺素药

β受体阻断剂

激素类药物

抗感染药

抗结核药

咪唑类抗真菌药

利尿剂等药物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其他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灰黄霉素等,能激活肝微粒体酶,增加肝脏对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而减弱降血糖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烟肼、痢特灵等,能抑制肝药酶,影响降糖药物的代谢而增强降血糖作用。烟酸可引起糖耐量下降,并通过末梢组织抑制对葡萄糖的利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近等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时,最初彼此的血浆浓度皆升高,但以后皆减少,故需调整两者用量。

六、血糖代谢紊乱

临床上重要的糖代谢紊乱也主要是血糖浓度过高(高血糖症)和过低(低血糖症)。

1. 生理性高血糖可见于餐后或高糖饮食.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等。

2. 病理性高血糖(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有现代文明病之称。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2)内分泌腺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及髓质功能亢进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多引起的高血糖,现已归入特异性糖尿病中。(3)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刺激血糖中枢,如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4)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增高。

3. 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长期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4. 病理性低血糖(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最多见,依次是药源性.肝源性.胰岛素瘤等)。(1)胰岛β细胞增生或胰岛β细胞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2)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

能减退而使相应的激素分泌减少。(3)严重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存储糖原及糖异生等功能低下,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饮酒为什么易造成低血糖

饮酒可增强药物性低血糖发生,严重者可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饮酒后发生的低血糖,可以发生在空腹,也可发生在餐后,与饮酒方式、饮酒量和饮酒者个体情况有关。饮酒后酒精在体内代谢,增加细胞内氧化型辅酶I的消耗,从而减少或抑制了糖原异生(这是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浆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同时抑制或减弱了低血糖时升糖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和生长激素等)的释放,加重了低血糖的发生并延长低血糖的恢复时间。

酒精可以抑制体内糖原异生与肝糖原分解的反应。这两个反应,是在人饥饿的时候通过体内储存的肝糖原或脂肪合成葡萄糖而保持血糖恒定的反应。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喝酒,特别是空腹喝酒,会抑制糖异生反应,从而产生严重的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磺脲类药物和晚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更应避免空腹大量饮酒。低血糖一经明确诊断,须立即治疗处理,以使血糖浓度尽快恢复正常。

新生儿低血糖症

原因尚不明,无症状性低血糖较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 倍。新生儿糖代谢的特点,容易产生低血糖症,新生儿低血糖(neonatal hypoglycemia)指血糖值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低血糖易引起脑损伤,导致低血糖脑病,造成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要积极防治。

★除糖尿病外,若血糖浓度测定结果不正常可考虑哪些原因?

注射葡萄糖、饮食、糖代谢疾病、应激反应

七、血糖测量意义

临床意义:

1. 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2. 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3. 实时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

5.空腹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它反映了胰岛素分泌能力,其增高与葡萄糖耐量减低是相平行的。

不同时间点血糖值的意义购买家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次数过多和过少,血糖控制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血糖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糖尿病病情越不稳定,越需要加强监测。

餐前半小时血糖,有利于检测出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有利于检测出高血糖,是糖尿病控制达标的敏感指标,能较好的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

夜间及空腹血糖,有利于发现夜间和空腹高血糖或低血糖,方便找出血糖波动的原因。

八、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henylethanolamine N-methyl transferase,PNMT)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九、血糖的测定方法

1、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升(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

2、邻甲苯胺法:操作简单,结果较可靠,特异性较高,由于血中绝大部分非糖物质及抗凝剂中的氧化物同时被沉淀下来,因而不易出现假性过高或过低,成本也较低。但该法一般在浓酸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且组成单一试剂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毒性,有害于健康又易损仪器。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3~5.6毫摩尔/升(60~100毫克/分升),血浆为3.9~6.4毫摩尔/升(70~115毫克/分升)。原理:血浆样品中的葡萄糖在酸性环境中与邻甲苯胺共热时,葡萄糖脱水转化为5-羟甲基α-呋喃甲醛,后者与邻甲苯胺结合为蓝绿色的醛亚胺(Schiff碱)。血清中的蛋白质则溶解在冰醋酸和硼酸中不发生混浊。将标准葡萄糖溶液与样品按相同方法处理,在680nm波长处比色,即可测得样品中葡萄糖含量。

3、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之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是非糖的还原物质。因而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向淘汰。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分升)。原理:无蛋白血滤液中的葡萄糖醛基具有还原性,与碱性铜试剂混合加热后,被氧化成羧基,而碱性铜试剂中的二价铜(Cu2+)则被还原成红黄色的氧化亚铜(Cu2O)沉淀。氧化亚铜又可使磷钼酸还原生成钼蓝,钼蓝的蓝色深浅与滤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再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比色,即可求出血糖的含量。

十、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

原理:血浆中的葡萄糖经葡萄糖氧化酶(GOD)氧化,产生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又经辣根过氧化物酶(POD)作用,分解出氧,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偶联氧化,并缩合成红色的醌亚胺,即Trinder反应产物。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红色醌类化合物溶液在505nm下有吸收峰。可用比色法测定。

方法评价:

1.本法测定葡萄糖非常特异,从原理反应式中可知第一步是特异反应,第二步特异性较差。误差往往发生在反应的第二步。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维生素C、胆红素和谷胱甘肽等,可与色原性物质竞争过氧化氢,从而消耗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氢,产生竞争性抑制,使测定结果偏低。

2.本法线性范围至少可达22.24mmol∕L,回收率94%~105%,批内CV为0.7%~2.0%,批间CV为2%左右,日间CV为2%~3%。葡萄糖氧化酶法与己糖激酶法比较,相关系数为0.9986。

3.在本法的测定条件下,溶血标本血红蛋白的浓度达10g/L,黄疸标本胆红素

浓度达342μmol /L,维生素C小于30mg/L,均不影响测定结果。氟化钠浓度达2g/L不干扰测定结果。标本中含尿素浓度达46.7mmol/L,尿酸浓度达2.95mmol/L,肌酐浓度达 4.42mmol/L。半胱氨酸浓度达 3.30mmol/L,甘油三酯浓度达5.6mmol/L,胆固醇4.40 mmol/L,对测定结果均无显著影响。

左旋多巴100mg/L,维生素C 5mg/L以上,谷胱甘肽100mg/L时,可引起负误差;半胱氨酸达10mmol/L时,产生相当0.72mmol/L葡萄糖的正误差。

4.葡萄糖氧化酶对β-D葡萄糖高度特异,溶液中的葡萄糖约36%为α型,64%为β型。葡萄糖的完全氧化需要α型到β型的变旋反应。目前某些商品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含有葡萄糖变旋酶,可加速这一反应,但在终点法中,延长孵育时间可达到完全自发变旋过程。新配制的葡萄糖标准液主要是α型,故须放置2h以上(最好过夜),待变旋平衡后方可应用。

5.葡萄糖氧化酶法可直接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但不能直接测定尿液葡萄糖含量,这是因为尿液中尿酸等干扰物质浓度过高,可干扰过氧化物酶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偏低。

★本法测定血糖为何不需制备血滤液?血滤液除蛋白,对血糖测定没有影响。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钨酸法)

原理:血液中的蛋白质在PH小于其等电点时,可用钨酸来沉淀。钨酸钠与硫酸混合产生钨酸和硫酸钠,游离的钨酸被蛋白质吸附,形成不溶性的钨酸蛋白而沉淀,经过滤或离心,除去沉淀即得无蛋白的血滤液。

十二、具体操作

1.测定标本以草酸钾-氟化钠为抗凝剂的血浆较好。取草酸钾6g,氟化钠4g,加水溶解至100ml。吸取0.1ml到试管内,在80摄氏度以下烤干使用,可使2~3ml 血液在3~4d内不凝固并抑制糖分解。

2.本法用血量甚微,建议使用微量加样器进行加样。如果使用吸管加样,应直接加标本至试剂中,再吸试剂反复冲洗吸管,以减小误差的产生。

3.严重黄疸.溶血及乳糜烂血清应先制备无蛋白血滤液,然后再进行测定。

十四、取血

家兔

1.耳缘静脉取血法

选好耳缘静脉,拔去被毛,用二甲苯或酒精涂擦局部,小血管夹夹紧耳根部,使血管充血扩张。术者持粗针头从耳尖部血管,逆回流方向刺入静脉内取血,或用刀片切开静脉,血液自动流出,取血后棉球压迫止血,取血量2~3ml。压住侧支静脉,血液更容易流出;取血前耳缘部涂擦液体石蜡,可防止血液凝固。

★为什么取血前要涂凡士林?

防凝血作用。

2.耳中央动脉取血法

家兔固定箱内,用手揉擦耳部,使中央动脉扩张。左手固定兔耳,右手持注射器,中央动脉末端进针,与动脉平行,向心方向刺入动脉。一次取血量15ml。取血后棉球压迫止血。注意兔耳中央动脉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抽血前要充分使血管扩张,在痉挛前尽快抽血,抽血时间不宜过长。中央动脉末端抽血比较容易,耳根部组织较厚,抽血难以成功。

3.后肢胫部皮下静脉取血法

家兔固定于兔台上,剪去胫部被毛,股部扎止血带,胫外侧皮下静脉充盈。左

手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静脉走向平行,刺入血管后回抽针栓即有血液进入注射器。

4.心脏取血法

十六、计算

分光光度技术

一.概念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graphy),又称为比色法,它是利用物质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一项技术。

有色溶液对光线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

比色法只限于可见光区,分光光度法可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使用的光谱范围200-1000nm

紫外光区:200-400nm

可见光区:400-760nm

红外光区:760-1000nm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与它们的本身的分子结构有关,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每种物质都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在一定条件下,其吸收程度与该物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各种物质不同的吸收光谱及其强度,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根据的原理是Lambert-Beer定律,该定律阐明了溶液对单色光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及溶液厚度之间的关系。

1. 朗伯(Lambert)定律:当单色光通过一吸收光的介质时,其光强度随吸收光介质的厚度增加而成指数减少,即

I / I0 = e-K1L

I0:入射光强度,I:出射光强度,L:介质的厚度

e: 自然对数的底,即2.718 K1: 溶液的吸光率

ln(I0/I)= K1l

换算成常用对数式,即

log(I0/I)= 0.4343·K1l

令K = 0.4343·K1

则log(I0/I)= Kl

此处以K为吸光率

也就是说:在溶液浓度不变时,溶液对光的吸收随溶液厚度的增大而增大。2. 比尔(Beer)定律:单色光通过一光吸收介质时,光强度随介质浓度增长而成指数减少,即

I / I0 = e-K2L

C:溶液浓度

log(I0/I)= KC

也就是说:溶液厚度不变时,溶液对光的吸收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 Lambert-Beer定律

如果同时考虑吸收溶液的浓度和厚度对光吸收的影响,将以上两式结合,则得出

log(I0/I)= KCl

令T =(I/I0) A = log(I0/I)

则A = KCl

A为吸光度,T为透光度

K(L·mol-1·cm-1)是一常数,即削光系数,也叫摩尔吸光度;

三.计算

1.标准管法(标准比较法)

用一已知浓度的测定物按测定管同样处理显色,读出吸光度,在根据公式计算。A1=K1C1L1A2=K2C2L2

A1 : 已知浓度标准管A2 : 未知浓度测定管

A1/ A2=(K1C1L1)/(K2C2L2)

因为使用的比色杯径长相同,即L1=L2,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A1/ A2=(K1C1)/(K2C2)

又因为标准液和测定液中的溶质为同一物质,所以K值相同,即:K1=K2

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A1/ A2=C1/C2

所以C2=(A2/ A1)C1

实验中,由于比色皿本身和溶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光吸收,所以设置一个空白管,即其中除了待测溶质以外,其他的成分完全相同。以空白管对准光路对仪器调零,消除非待测物的吸收,所测值即为待测物的光吸收。

2.标准曲线法

制备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测定物溶液,按测定管同样方法处理显色,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

注意事项:

①. 标准曲线是一过原点的直线

②. 标准曲线范围在被测定物质浓度的一半到两倍之间,并且A(吸光度)在

0.05-1.0之间为宜。

③. 标准曲线仅供短期使用,应在曲线上表明操作仪器,操作者及操作时间

④. 测定标准曲线及样品需使用同一台仪器

实验中,由于比色皿本身和溶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光吸收,所以设置一个空白管,即其中除了待测溶质外,其它的成分完全相同。以空白管对准光路对仪器调零,消除非待测物的吸收,所测值即为待测物的光吸收。

三.仪器的结构

1.定义:对某一波长的光吸收值(吸光度)进行测定的仪器称为分光光度计。

2. 分类:根据所测光谱范围分为: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及万用(全波段)分光光度计。

3. 结构组成

①光源:要求能提供所需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稳定而有足够的强度。

常用光源有:钨灯或卤钨灯:工作范围360-1000nm,用于可见光区,近紫外光区和近红外光区

氢灯或氘灯:工作范围150-400nm,可作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②分光系统(单色器):把混合光分解为单一波长光的装置,多用棱镜或光栅作为色散元件,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③吸收池(比色皿、比色池):用来盛待测溶液。一般用玻璃、石英制成。

小于330nm的光不能用玻璃比色皿,所以紫外吸收时要用石英比色皿。

④检测器: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组成

⑤测量装置:以电流表、波长分度盘和测量读数盘的形式输出测量结果,现代的仪器长附有自动记录器,可自动描出记录曲线。

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

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有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 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 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十七、增高率

判断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十八、结果

十九、尿糖测定方法

干化学法与班氏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差异

干化学法是使用酶法的原理,而班氏法是使用铜还原的原理,因此必将导致两法在测定过程中会出现特异性不同。干化学法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特异性强,只与葡萄糖作用;而班氏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与尿内所有还原性糖(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及所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等)都反应,在干化学法呈阴性的标本而在班氏法可能呈阳性结果。干化学法的灵敏度亦高,葡萄糖含量为1.67~2.78mmol/L 即可出现弱阳性;而班氏法在8.33mmol/L 才呈弱阳性表现。

葡萄糖氧化酶法是靠生成过氧化氢使色原显色。还原剂使过氧化氢变为水,造成结果假阴性。过去的班氏法中含有醛基的葡萄糖在高热、碱性条件下使蓝色硫酸铜还原为黄色甚至砖红色氧化铜沉淀。尿中其他还原剂(Vit C、谷胱甘肽、水合氯醛、水杨酸、抗结核药)也可使硫酸铜还原造成结果假阳性。如对氧化酶法阴性结果有怀疑,可用班氏法印证。

二十、糖尿机制及意义

测尿糖的临床意义

肾脏是身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大部分水分和代谢产物随血液流经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将有用的物质吸收到血液中,将无用的代谢产物经输尿管送到膀胱,随尿排出。正常人肾小管可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绝大部分重吸收回血液中,尿中只有极微量葡萄糖,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所以正常人尿糖检测是阴性的。但是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1.6~1.8g/L也可表示为160~180mg/dL)时,部分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葡萄糖就不能被全部重吸收,随尿排出而出现糖尿,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肾糖阈可随肾小球率过率和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率的变化而

变化。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时,可导致“肾糖阈”提高;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减少时,则可引起肾糖阈降低。葡萄糖尿除可因血糖浓度过高引起外,也可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引起,后者血糖可正常。

(一)生理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

1.饮食性糖尿:短时间内使用大量糖所致,糖的同化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健康人一次进食葡萄糖200g以上即可产生糖尿。

2.应急性糖尿:又称一过性糖尿。原因是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延脑血糖中枢受刺激,导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大量释放,因而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3.妊娠性糖尿:以妊娠中末期多见,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相对减少;另外,妊娠末期和哺乳期间可因乳腺产生乳糖过多而至乳糖尿。此外还有15%~25%的正常孕妇在妊娠后几个月里,可出现尿糖,尤其以初产妇多见,这是由于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所致,必须加以鉴别。

(二)病理性糖尿

1.真性糖尿

真性糖尿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而从尿中派出所致。尿糖检查不仅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也是知道临床医生胰岛素使用量的依据之一,判断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是如果并发肾小球硬化症,则肾小球滤过减少,肾糖阈升高,此时血糖虽已超过一般的肾糖阈值,尿糖却表现为阴性。但于进食后2h由于负载增加,则可见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对于此类糖尿病患者,不但需同时做空腹血糖、尿糖检查,进食后2 h尿糖检查,还需要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肾性糖尿

肾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减低而引起的糖尿。如家族性糖尿(先天性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缺陷),无明显症状。新生儿糖尿是因近曲小管功能尚未完善。以上应与真性糖尿病相区别,其鉴别要点为肾性糖尿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结果均正常。

3.其他糖尿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都可使血糖浓度上升而引起尿糖。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使消化道肠壁的血流加速和糖的吸收增快,因而在饭后血糖增高,出现糖尿;②肢端肥大症,可因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致血糖身高,出现糖尿;③嗜铬细胞瘤,可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致使磷酸化酶活性增强,促使肝糖原降解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④库兴氏(Cushing’s Syndrome)综合症。可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使糖原异生旺盛,抑制己糖激酶和对胰岛素作用,因而出现糖尿。此外,肝功能障碍时血糖升高也可见糖尿。

二十一、班氏定性原理

班氏法原理:葡萄糖含的醛基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与斑氏试剂加热反应,可使铜离子还原生成黄色的氢氧化亚铜或红色的氧化亚铜。

影响尿糖测定的因素

1) 通过对干扰物质测定尿糖结果的研究,发现许多物质对尿糖定性和定量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物质大多是药物(链霉素、维生素C、水合氯醛、葡萄糖醛酸化合物等有还原性的药物可呈假阳性反应,大黄、黄连、黄芩等也可以致假阳性反应。

2) 研究证明,尿中存在的维生素c 既可与班氏试剂中的铜离子作用,使班氏尿糖定性产生假阳性;又能对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与试纸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

3) 高浓度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比重增高,可降低试纸对糖的敏感性。患者大量服用左旋多巴(L-dopa)时,该药物进入体内可被代谢生成3,4-二羟基醋酸,也可产生抑制反应,使尿糖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糖测定假阳性极少见,除非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污染。

4) 由于试纸是酶促反应,测定的结果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有关,因此在规定的温度下按规定的时间与标准色板比色。

5.如尿液中含大量铵盐.可妨碍Cu2O沉淀发生,应预先加过量的碱并煮沸数分钟.以逸出其中的氨。

6.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应。

7. 妊娠、哺乳期可出现乳糖尿,大量吃水果,出现果糖尿可使班氏法尿糖阳性;

8. 尿糖定性可受尿量影响,尿少加号多,尿多加号少。有的糖尿病人经过治疗后血糖下降,可尿糖不见下降,这是因为经治疗后病人不渴,无渗透性利尿,尿中水少了,所以加号不少。

★为什么在加尿前先煮沸斑氏试剂?若不变色,表示本底无糖或其他还原物质。

二十二、操作步骤

1.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2.应在煮沸后自然冷却,不应用冷水使其变冷。

3.尿酸盐有微弱的还原性,含量多时,应把尿液置于冰箱中,待盐类下沉后,取上清液做。

4.应及时判断结果,当一个“+”时,若放4小时后,可慢慢被氧化而褪色。

二十三、判断标准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L~6.1mmol/L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红色醌类化合物2H 2O 2H 2O 2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 及无水磷酸二氢钾 5.3g 溶于800ml 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 盐酸)调节pH 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 ,葡萄糖氧化酶1200U ,4-氨基安替比林10mg ,叠氮钠100mg ,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 中,用1mol/L NaOH 调pH 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 。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 酚溶液 称取重蒸馏酚100mg 溶于100ml 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00g/L 的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用时稀释),用棕色瓶贮存。 4. 酶酚混合试剂 取上述酶试剂与酚溶液等量混合,4℃可以存放一个月。 5. 12mmol/L 苯甲酸溶液 溶解苯甲酸1.4g 于蒸馏水约800ml 中,加温助溶,冷却后加蒸馏水至1L 。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L~6.1mmol/L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 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GOD) 能 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红色醌类化合物2H 2O 2H 2O 2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 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 酚溶液 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血糖浓度

胰岛素、肾上腺素、葛根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1.验证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探讨葛根素与血糖浓度的关系。 2.掌握血糖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1.激素是调节血糖浓度恒定的重要作用,其中胰岛素起降低血糖的作用,肾上激素起升高血糖的作用。将实验动物——家兔进行空腹采血后。分别注射胰岛素和肾上激素,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分别采血,同时观察注射激素前后的家兔血糖浓度变化,以验证激素的调节作用。本实验测定血糖的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2.本实验用GOD-POD 试剂盒测定血糖,其原理为:葡萄糖氧化酶(GOD )利用氧和水将血清中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并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将H2O2分解为水和氢,产生的氧使4-氨基安替比林 和酚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红色的深浅与[G]葡萄糖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样品和标准G 溶液的A 值(光吸收值),计算出样品的Gmmol\l 葡萄糖+O 2+H 2O 葡萄糖酸+H 2O 2 H2O2+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 醌类化合物+H2O 实验试剂与材料:胰岛素(胰岛素1ml+生理盐水52ml)、肾上腺素(1ml肾上腺素+1.5ml生理盐水)、葛根素(葛根素0.2g 与氯化钠0.9g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l 溶液) Na2CO3、酒石酸、CuSO4·6H2O、钼酸、钨酸钠、浓磷酸(85%)、浓硫酸、无水葡萄糖、苯甲酸、生理盐水、10ml抗凝管(氟化钠、草酸钾)、二甲苯、棉花、凡士林、剪刀、粗针头、5ml注射器、10ml试管、100ml锥形瓶、10ml移液管 实验仪器:37℃恒温水浴锅,723-型分光光度计,低速离心机、0~200μl微量移液器均为国产 实验动物与分组:优等家兔9只,雌雄不限,体重1 500~2 500g。将体重1 500~2 000g的3只家兔作为胰岛素组;将体重 2000~2 500g的3只家兔作为肾上腺素组。将体重1500~2500g 的3只家兔作为葛根素组。实验前1周取回,置实验室环境饲养,自由摄食、饮水,动物在实验前12h禁食。 实验方法:家兔实验前12h禁食禁。分别称取每只家兔的体质量并记录。 1.首先,注射前取血:在家兔耳缘上拔去毛,涂擦少许二甲苯,待血管扩张后,在取血部位四周涂少许凡士林,用粗针头刺破静脉血管,放血加入抗凝管中(收集血液0.5~1.0ml),边接边摇。取血后用棉花压迫止血。 2.其次,注射激素:分别向家兔注射胰岛素或肾上腺素,胰岛素剂量为每公斤体质量0.75ml,肾上腺素剂量为每公斤体质量0.4ml,葛根素剂量为每公斤体质量1.85ml 记录时间。 3.第三,注射后取血:注射肾上腺素组0.5h后取血,注射胰岛素组1.0h后取血(如家兔发生低血糖休克可提前取血),注射葛根素组1.0h 后取血。取血方法同第一步。 4.第四,血样采集后,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取干燥锥形瓶一个,准确加入蒸馏水7.0ml,用0~200μl微量移液器准确吸取全血0.2ml,慢慢地将血液滴入水中,并用其水洗涤微量移液器吸头,使血液全部移入锥形瓶内,混匀。在加入1/3mol/LH3SO40.4ml,10%钨酸钠溶液0.4ml,充分混匀。放置5~10min。待溶液由红色变为咖啡色后,过滤(或3 000r/min离心7min)收集滤液备用。滤液必须透明清亮。 GOD POD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doc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 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三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

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五、实验结果: 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该受试者1血型为A。 载玻片2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2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 1.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体试剂不纯。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篇二: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篇一:血压测量的实验报告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性别:班级: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篇二:人体生理学 ABO 血型与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与动脉血压测量综合实验 摘要本实验采用波片法鉴定人体ABO血型和汞式压力表测定人体动脉血压。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凝集,汞式压力表在压紧被测者上臂后松开第一次听到声音时读数110mmHg,声音消失处读数70mmHg。实验表明,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动脉血压为110/70mmHg。 关键词 ABO血型血压玻片法汞式压力表 前言 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两种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分别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血糖浓度的详细介绍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血糖浓度的详细介绍 ?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浆)葡萄糖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利用氧和水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并释放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在色原性氧受体存在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并使色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即Trinder反应。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试剂】 1.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蒸馏水800ml中,用1mol/L氢氧化钠(或1mol/L 盐酸)调pH至7.0,用蒸馏水定容至1L。 2.酶试剂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调pH至7.0,用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00ml,置4℃保存,可稳定3个月。 3.酚溶液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蒸馏水100ml中,用棕色瓶贮存。4.酶酚混合试剂酶试剂及酚溶液等量混合,4℃可以存放1个月。5.12mmol/L苯甲酸溶液溶解苯甲酸1.4g于蒸馏水约800ml中,加温助溶,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l L。

6.100mmol/L葡萄糖标准贮存液称取已干燥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802g,溶于12mmol/L苯甲酸溶液约70ml中,以12mmol/L苯甲酸溶液定容至100ml。2h以后方可使用。 7.5mmol/L葡萄糖标准应用液吸取葡萄糖标准贮存液5.0ml放于100ml容量瓶中,用12mmol/L苯甲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操作步骤】 1.自动分析法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定。 2.手工操作法取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操作步骤 加入物(ml)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 血清--0.02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0.02- 蒸馏水0.02-- 酶酚混合试剂 3.03.03.0 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15min,在波长505nm处比色,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标准管及测定管吸光度。 【计算】 【参考范围】空腹血清葡萄糖为3.89~6.11m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高血糖可见摄入高糖食物后,或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时。2.病理性高血糖 (1)糖尿病:病理性高血糖常见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糖尿病患者。

实验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体外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葡萄糖含量。 【临床意义】 葡萄糖的准确测定对于诊断高血糖症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在查找这些病症的起因时,还将各种耐量试验和抑制试验与葡萄糖测定一同进行。葡萄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葡萄糖摄入过量、柯兴氏综合症、脑血管意外。葡萄糖含量减少见于:胰岛瘤、胰岛素过量、先天性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原理】 样本中的葡萄糖经葡萄糖氧化酶作用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还原性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偶联缩合成可被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醌类化合物。 【器材】 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移液器(枪),枪头,试管 【药品】 葡萄糖测定试剂盒,试剂盒主要成分与浓度: 【样本】 新鲜无溶血血清。

【步骤】 将10ml R1与90ml R2混合均匀,即为工作液。 分别混合均匀,37℃水浴10~15分钟(避免太阳光直射),用波长505nm、比色杯光径1.0cm,用空白管调“零”点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值。 【计算】 【参考值】 血清/血浆:3.89—6.11 mmol/L (70—110 mg/dl)。 此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须建立本室的参考值范围。 【参考文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主编:叶应妩,王敏三,1997,P616. 2.Trinder P. Ann Clin Biochem,1969,6: 24-27. 血糖测定实验所需器材: 1.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杯光径1.0cm), 2.恒温水浴箱(能调温度的,37℃), 3.移液器(枪)(规格1.0ml 6个,20μl 6个),枪头各100个 4.试管50支,6个试管架 5.烧杯100ml一个,50ml(或25ml)6个 6.记号笔6支 7.蒸馏水1瓶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完整版.doc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单糖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血糖症状,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心悸、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病史,查

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为非器质性疾病,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得测定 血液中得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L~6.1mmol/L之间、血糖浓度得相对恒定就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得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得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得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得丢失。 因此,血糖得测定就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得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得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与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得】 1。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得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得操作。 2。掌握血糖测定得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与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作用下,分解为水与氧得同时将无色得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得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得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得浓度。反应式如下: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酚溶液 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 /L ~6.1mmol /L 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 ,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 红色醌类化合物 2H 2O 2H 2O 2 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 酚溶液 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00g/L的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用时稀释),用棕色瓶贮存。 4. 酶酚混合试剂 取上述酶试剂与酚溶液等量混合,4℃可以存放一个月。 5. 12mmol/L苯甲酸溶液 溶解苯甲酸1.4g于蒸馏水约800ml中,加温助溶,冷却后加蒸馏水至1L。 6.葡萄糖标准贮存液(100mmol/L) 称取已干燥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802g,溶于12mmol/L苯甲酸溶液约70ml中,并移入100ml容量瓶内,再以12mmol/L苯甲酸溶液加至100ml。 7.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mmol/L) 吸取葡萄糖标准贮存液5.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加12mmol/L 苯甲酸溶液至刻度。 【操作】 取3 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血糖实验

题目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 系部医学院 专业临床 班级临床1004 学号200909155140 姓名刘兴志 指导教师赵雪花 完成日期2011 年9 月16日

【摘要】 目的: (1)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血糖正常的范围和意义。 (3)熟记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正常家兔两只,饥饿14-16小时,各空腹取血10ml,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其中一只注射胰岛素(5单位/公斤),另一只注射肾上腺素(0.5mg/只),半个小时后再次取血。测量血糖浓度。 结果:注射胰岛素的家兔,血糖浓度降低,注射肾上腺素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 结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 【关键词】 胰岛素,肾上腺素,血糖浓度。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试剂 正常家兔两只。肾上腺素(1mg/ml),胰岛素(5单位/ml),碘酒,消毒酒精,棉 球,饱和硼酸溶液(6g溶于100ml蒸馏水中摇匀后放置过夜后过滤即可),邻甲苯 胺-硼酸,5%三氯醋酸溶液,饱和苯甲酸溶液, 标准葡萄糖贮存液,标准葡萄糖应用液。 2.实验对象 正常家兔 3.实验方法步骤 3.1取正常家兔两只。实验前预先饥饿14-16h,称其体重并记录(2-3公斤为宜)。 3.2药前取血。先用剪刀剪去家兔耳缘的兔毛,然后用酒精擦拭,使其耳缘静脉充 血,再用干棉球擦干。碘酒,酒精消毒后用7号针头穿刺耳缘静脉,然后用盛 有抗凝剂(草酸钠,2mg/ml血)的小烧杯收集10ml左右的血液。收集时注意 摇匀以防血液凝固。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3 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取血完毕后,给其中一只家兔注射胰岛素(5单位/ 公斤为宜),另一只注射肾上腺素(0.5mg/只为宜)。注射完毕后,稳定家兔情 绪,放回兔笼。 3.4药后取血。药后半小时,再次从耳缘静脉取血。方法同3.2。 3.5制备无蛋白学滤液。用微量加样器取抗凝血0.4ml,滤纸擦净粘附于吸管尖端 外表的血液,缓慢注入洁净小试管。然后加入5%三氯醋酸3.6ml,边加边摇匀。 最后置于离心机中,3000rpm离心五分钟,取得上清液即为无蛋白学滤液。按 此法,可制得药前药后血滤液。 3.6制备待测液。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目: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学期:至学年第学期

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班,学号) 摘要 运用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设计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案并具体实施。从而进一步掌握 223Na S O 及2 I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巩固氧化还原滴定的操作技能。学会间接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的方法和原理,进一步掌握返滴定法技能。其中,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IO-定量地氧化为羧基。故可将一定量过量的2I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使醛基完全转化为羧基。再将其酸化,用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2I 。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根据所加2I 标准溶液的量及滴定所耗223Na S O 标准溶液的量结合反应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便可计算葡萄糖的含量。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高,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关键词 葡萄糖注射液样品(5%)2I (0.05mol/L)标液 223Na S O (0.1mol/L) 标液 间接碘量法 返滴定法 1 引言 目前已知测定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间接碘量法:移取一份稀释10倍后的葡萄糖溶液25.00mL ,再加入25.00mL 2I 标准溶液。一边摇动,一边缓慢加入1mol/LNaOH 溶液,直至溶液呈浅黄色。将碘量瓶加塞 放置10~15min 后,用少量水冲洗瓶盖及碘量瓶内壁,然后加入2mL 、6mol/LHCl 使溶液成酸性,立即用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3mL 、5g/L 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蓝色恰好消失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1] 。根据滴定消耗223Na S O 溶液的体积计算试样中葡萄糖的含量。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较高。 第二种方案:旋光法:由于葡萄糖分子结构中的五个碳都是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可采用旋光法测定含量。操作方法:取出旋光计的测定管,先用蒸馏水为空白对仪器进行校正。用供试液(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数次,缓缓注入供试液适量(注意勿使发生气泡)。置于旋光计内,读取旋光度,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在一定温度下,根据[2]计算试样中葡萄

Folin-Wu法定量测定血糖的含量(精)

血糖含量的定量测定(Folin-Wu法 一、目的 1、掌握Folin-Wu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制备无蛋白血滤液。 3、掌握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其醛基具有还原性,与碱性铜试剂混合加热,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被氧化成羧基,,Cu2+即被葡萄糖还原成Cu+(Cu2O)而沉淀。 无蛋白血滤液中的葡萄糖和酸性钼酸盐溶液共热反应, Cu2O又把酸性钼酸试剂(Mo6+)还原成低价的蓝色钼化合物—钼蓝。 血滤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与产生的Cu2O成正比,而Cu2O的量与产生的钼化合物的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定量的测定。 3、实验仪器 1、25mL血糖管×3支; 2、血糖管橡胶塞×3个; 3、1mL胖肚吸管×1支; 4、100mL锥形瓶×2个; 5、漏斗架×1个; 6、普通漏斗×2个; 7、水浴锅×1个; 8、电炉×1个; 9、移液管 1mL×2支; 2mL×3支;5 mL×2支; 10 mL×1支; 10、滤纸×1盒; 11、吸耳球×2个;

12、7200型分光光度计×1台; 13、表面皿×1个 4、实验试剂 1、标准葡萄糖溶液(0.1mg/ml) (11%葡萄糖母液:称取1.000g葡萄糖,溶于蒸馏水,稀释并定容至100ml。 (2葡萄糖标准液:取1.0ml葡萄糖母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 2、碱性硫酸铜溶液 A液:无水碳酸钠35g,酒石酸钠13g及碳酸氢钠11g溶于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B液:硫酸铜晶体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临用时,A液:B液=9:1混合(体积比),混合液于冰箱中保存(4℃)。 3、10%钨酸钠溶液:称取钨酸钠10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毫升。 4、0.33mol/LH2SO4溶液:于53ml蒸馏水中加入1ml的浓硫酸。 5、酸性钼酸盐溶液: 称取钼酸钠600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倾入2000ml 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倾入另一较大的试剂瓶中,加溴水0.5ml,摇匀,静止数小时后取上清夜5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徐徐加入225ml85%磷酸,边加边摇匀,再加25%硫酸150ml。 置暗处次日,用空气将剩余的溴赶去。然后加99%醋酸75ml,摇匀,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 5、实验步骤 1、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氏吸管吸取全血(已加抗凝剂)1ml,缓缓放入10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7ml,摇匀,溶血后(血液变为红色透明)加10%钨酸钠1ml,摇匀.。 再加0.33mol/L H2SO41ml,边加边摇,加毕充分摇匀,放置5~15分钟,至沉淀变为暗棕色(如不变色可再加0.33mol/L H2SO41-2滴)。

血糖浓度测定

血糖浓度测定(3学时) 1目的 掌握血糖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原理 动物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较恒定。健康家兔的血糖水平为80~120mg/dL。用硫酸锌和氢氧化钠除去被检血中的蛋白质制成无蛋白血滤液。当将血滤液与标准铁氰化钾溶液共热时,—部分铁氰化钾还原成亚铁氰化钾,并与锌离子生成不溶性化合物。 向混合液中加入碘化物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所释放的碘。即可知剩余的铁氰化钾量。血糖越多,剩余的铁氰化钾越少,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也越少 ...........................。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与血糖浓度的关系可以由经验确定下来的数字表查出。此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1)还原反应: K3Fe(CN)6十糖→K4Fe(CN)6+糖的氧化产物。 2K4Fe(CN)6+3ZnSO4→K2Zn3Fe(CN)6]2十3K2SO4 由于产生不溶性化合物,糖的还原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 (2)用碘量法测定剩余的标准K3Fe(CN)6溶液。 2K3Fe(CN)6十2KI十8CH3COOH→2H4Fe(CN)6十I2十8CH3COOK 2Na2S2O3十I2→2NaI十Na2S4O6 3器材 (1)微量滴定管 (2)电炉 (3)50×90毫米大试管 (4)小试管 (5)100ul移液枪 (6)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4试剂 (1)%硫酸锌溶液(新鲜配制) (2)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新鲜配制) (3)摩尔/升铁氰化钾碱性溶液 用分析天平称化学纯铁氰化钾1.65克、溶解后加入预先准备好的锻制无水碳酸钠10.6克,定容到1升。将溶液放在棕色瓶内,于阴暗处保存。 (4)氯—锌—碘溶液 取硫酸锌50克及纯氯化钠250克,定容到1升,作为母液。临用前根据所需用的试剂量加入碘化钾,使它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25克/升。 (5)标准摩尔/升硫代硫酸钠溶液 临用时由标准摩尔/升硫代硫酸钠溶液稀释。 (5)3%醋酸溶液(不应含铁) (5)1%可溶性淀粉溶液 1克可溶性淀粉溶于10毫升沸水中,然后加入到9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此溶液可作为大多数碘量法滴定的指示剂,可长期保存。 (6)新鲜兔血 5操作步骤 (1)取二个试管,各加入%硫酸锌5毫升及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此时产生氢氧化锌胶状沉淀。 (2)用微量移液枪地吸取新鲜兔血毫升,加入一个装有氢氧化锌的试管中。另一试管

血糖浓度测定

血糖浓度测定 【实验目的】学会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GLU(葡萄糖)的含量。 【检验原理】肉眼可见彩色光称为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50nm。当可见光通过有色溶液介质,一部分光能被吸收,一部分被透过。这种光能的吸收和透过,可用于某些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用葡萄糖试剂同样处理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液和待测血清样品,标准管和样品管内的葡萄糖与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红色醌型化合物),在510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样品的血糖浓度。 【检验用品】葡萄糖测定试剂、葡萄糖标准液,大、小微量移液计、配套吸管,722-P可见分光光度计,试管、试管架、玻璃笔,手控电热水浴槽。 【检验方法】 1.准备试管试液:取三支试管,用玻璃笔在试管上划记1、2、3编号,1试剂空白管、2标准管、3样品管。用大移液计(配大吸管)分别吸取试剂1ml(1000μl)入三支试管内,换用小移液计(配小吸管)吸取葡萄糖标准液10μl入标准管内,换小吸管后吸取待测血清样品10μl入样品管内。 2.水浴:各管混合均匀,置于试管架上并放入水浴槽内,37℃水浴15分钟后取出。 3.上机测定

(1)接通光度计电源、开机,打开光度计比色皿,按编号依次将三支试管液倒入比色皿中,使其磨砂面相邻隔光,透光面对准光路。 (2)把可见光波长调至510nm。当试剂空白管透光时,按MODE (功能)键设置T(透光度)为100%。再按功能键设置为A(吸光度),滑动比色皿拉杆,依次让标准管、样品管透光并测出其吸光度值。 1试剂空白管2标准管3样品管试剂(ml) 1.0 1.0 1.0 标准液(μl)—10 — 样品(μl)——10 【检验结果】 C样:样品浓度?C标:标准液浓度(5.55mmol/L)A样:样品吸光度值()A标:标准液吸光度值() C样=A样/ A标×C标

18生物化学实验吴宪Folin法测定血糖含量

吴宪 -Folin 法测定血糖含量 【目的】 1 .掌握吴宪 -Folin 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实验方法。 2 .熟悉吴宪 -Folin 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实验原理。 【原理】 钨酸钠( Na 2 WO 4 )和硫酸作用,生成钨酸,可沉淀血液样品中的蛋白质滤除蛋白质沉淀即可制得无蛋白血滤液,此血滤液中的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与硷性铜试剂共热可使兰色的二价铜离子( Cu 2+ )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 Cu 2 O )沉淀。氧化亚铜再使无色的磷钼酸还原成兰色的钼兰。颜色深浅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因此,将血滤液和经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葡萄溶液分别进行比色,即可求出血糖含量。其反应如下: 1 .硷性铜试剂内的反应 2 .定糖显色反应 【器材】 1 . Folin- 吴氏定糖管 2 .中号试管 3 .电炉及加热器 4 .刻度吸管 5 .微量移液器 6 .漏斗

7 .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 1/3mol/L 硫酸溶液 2 . 10% 钨酸钠 3 .碱性铜试剂 取无水碳酸钠 40g 溶解于 400ml 蒸馏水中,再加入酒石酸 7.5g ,溶解后定量地移入 1000ml 量瓶中,再加入结晶硫酸铜 4.5g (可先用热水浴稍微加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贮于棕色瓶中保存。 4 .磷钼酸试剂 取钼酸( H 2 MoO 4 ) 35g 和钨酸钠 5g 加入 1000ml 平底烧杯中,加入 10% 的氢氧化钠 200ml ,蒸馏水 100ml 煮沸 20-40 分钟以除以钼酸试剂中可能存在的氨。冷却后加蒸馏水使全量为 350ml 。再加入浓磷酸( 85% ) 120ml ,最后加水蒸馏水至 500ml 。 5 .葡萄糖标准液 ( 1 )储存液( 1mg/ml ):精确称取葡萄糖 1.00g 置于 1 000ml 量瓶中,加入防腐剂 0.25% 苯甲酸溶液至刻度。 ( 2 )应用液( 2.5mg/dl ):临用时,取上述储存液 25ml ,注入 1000ml 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处。 【操作】 1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取小锥形瓶 1 个,准确加入蒸馏水 7ml ,用 0.2ml 干燥移液管准确吸取全血0.2ml 。用小块滤纸擦干吸管外面附着血液,然后徐徐地将血液放入水中(将吸管尖端放在锥形瓶液面以下),待血液放完以后再吸取锥形瓶内液将试管洗涤二次。吸管内最后一滴液体吹出,混匀,透明呈宝石红色。加 1/3mol/L ,硫酸液0.4ml 混匀再加 10% 钨酸钠溶液 0.4ml 、充分混匀。放置 5 分钟,待溶液由棕色透明变为咖啡色混浊后,用多层干燥滤纸过滤于一干燥的试管中,即得 40 倍稀释的钨酸血滤液。滤液必须无色透明,如发现混浊,即证明尚有蛋白质存在,不合要求,应重新制备。 2 .血糖测定 取干燥洁净的 Folin- 吴氏定糖管 3 支,标号,按下表操作:

血糖含量的测定

血糖含量的测定--邻甲苯胺法 目的要求 掌握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目前国内医院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前者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升(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升。后者由于血中绝大部分非糖物质及抗凝剂中的氧化物同时被沉淀下来,因而不易出现假性过高或过低, 结果较可靠, 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3~5.6毫摩尔/升(60~100毫克/分升),血浆为3.9~6.4毫摩尔/升(70~115毫克/分升)。本实验采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其原理是葡萄糖在酸性介质中加热脱水反应生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分子中的醛基与邻甲苯胺缩合成青色的薛夫氏碱,通过比色可以定量。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邻甲苯胺试剂::称取硫脲1.5g溶于750mL冰醋酸中, 加邻甲苯胺150mL及饱和硼酸40mL, 混匀后加冰醋酸至1000mL, 置棕色瓶中,冰箱保存。 葡萄糖标准溶液:5.0mg/mL,临用时稀释成1.0 mg/mL。 二、材料 人血清。 三、器材 具塞试管1.5×15cm(×8);分光光度计。 操作方法 一、制作标准曲线 取6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顺序加入试剂: 管号标准葡萄糖液(mL) 蒸馏水(mL) 邻甲苯胺试剂(mL) 0 0.00 0.10 5.0 1 0.0 2 0.08 5.0 2 0.04 0.06 5.0 3 0.06 0.0 4 5.0 4 0.08 0.02 5.0 5 0.10 0.00 5.0 A630 加毕,温和混匀,于沸水浴中煮沸4min取下,冷却,放置30min,用1cm比色杯,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630nm 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测定 取3支试管编号后,分别加入试剂,与标准曲线同时作比色测定:

17 生物化学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 【目的】 1 .掌握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实验方法。 2 .熟悉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实验原理。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A )对β-D- 葡萄糖的特异性的很强。溶液中的葡萄糖有α-D- 葡萄糖和β-D- 葡萄糖两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当β-D- 葡萄糖不断受酶催化而减少时,α-D- 葡萄糖便依靠平衡移动,全部转变为β-D- 葡萄糖参与反应。 GA 催化β-D- 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 H 2 O 2 ,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A )作用下放出氧,其可将色原性氧受体“4- 氨基安替吡啉偶联酚” 的酚氧化,并与 4- 氨基安替吡啉缩合生成红色化合物,其反应如下。于505nm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溶液比色,可测得葡萄糖含量。 【器材】 1 .分光光度计 2 .恒温水浴

3 .微量加样器 4 .刻度吸量管 5 .中号试管 【试剂】 1 . 0.01mol/L pH7.0 磷酸盐缓冲液 无水 Na 2 HPO 4 18.5g 和 KH 2 PO 4 5.3g 溶于 800ml 蒸馏水中,用少量 1mol/L 的 NaOH 或 HCl 调 pH 至 7.0 ,再加蒸馏水稀释至 1L 。 2 .酶试剂 取 GA1200 单位、 PA1200 单位, 4- 氨基安替吡啉 10mg 、叠氮钠 100mg ,加上述磷酸盐缓冲液至 80ml 左右,调 pH 至 7.0 ,再加同上缓冲液至 100ml ,混匀。冰箱内保存可稳定 3 个月。 3 .酚试剂 酚 100m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因酚易在空气中氧化成红色,可先配制成 50g /dl ,贮棕色瓶中,用前稀释。 4 .酶 - 酚混合试剂 将试剂 2 、 3 等量混合。冰箱内保存可稳定 1 个月。 5 .葡萄糖标准贮存液( 20mg/ml ) 无水 D- 葡萄糖于80 ℃ 烤箱内干燥恒重,冷却后,称取 2.0g 以 0.25% 苯甲酸溶解、稀释定容至 100ml 。 6 .葡萄糖应用标准液( 100mg/dl ) 取葡萄糖标准液 5ml ,加 0.25% 苯甲酸溶液稀释定容至 100ml 。 7 .蛋白沉淀剂 溶解 Na 2 HPO 4 10g 、 Na 2 WO 4 10g 、 NaCl 19g 于 800ml 蒸馏水中,加入 1mol/LHCl 125ml ,加蒸馏水至 1 000ml 混匀。 【操作】 1 .血浆直接测定

血糖浓度测定实验详细解答

一、题目: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血糖测量仪: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独取静脉血以测定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l台血糖检验仪,所测指血或耳血为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略高于静脉血糖值。但要注意,当寒冷、水肿及血管痉挛时,稍受影响,其测定范围为〔0.5~27.7毫摩尔/升(10~500毫克/分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 目前市场上尚有笔式及其他型号微量血糖测试仪供使用。90年代以来国外研制出无损伤血糖检测仪,是用电脑化的近红外线透过皮肤面测量其吸收变化,可在5秒钟内测出2.22~22.2毫摩尔/升(40~400毫克/分升)血糖。 二、实验目的 教学目的 学习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的基础上,掌握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掌握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熟悉尿糖的半定量检测。 教学要求 (一)掌握血糖的正常参考值,复习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掌握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机理。 (二)熟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熟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血清的制备,血糖浓度及血糖增高率的计算,尿糖的原因及尿糖半定量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四) 了解动物耳缘静脉取血法,血糖调节的几种因素及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实验原理:血糖的正常参考值,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调节的几种因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机理,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尿糖的原因及尿糖半定量检测的原理。 (二)实验操作:血糖测定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收集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耳缘静脉血,制备血清,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浓度);尿糖半定量检测。 (三)计算血糖浓度及血糖增高率。 三、血糖定义: 血糖(BS,BG)指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不超过180mg/dl,空腹血液浓度比较恒定,正常为70-110mg/dl(3.9-6.1mmol/L)。血中的糖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还有乳糖、半乳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象过去在图片上看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