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知识点梳理

《诗经》知识点梳理

《诗经》知识点梳理
《诗经》知识点梳理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一、知识点汇总 1.《诗经》文体知识 2.字词积累 3.起兴的手法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5.情景交融的写法 6.经典名句的含义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诗经》文体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 ..(jūjiū),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hàoqiú)。 C.蒹葭 ..(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 《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 5.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如何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6.经典名句的含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理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理解。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读本必修四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 读本必修四 《诗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篇一: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蒹葭》《关雎》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目下载

诗经两首知识测试练习题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伏 B.窈窕叔女,琴瑟友之 C.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D.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2.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好逑(hàoqiú) B.窈窕(yǎotiǎo) C.荇(xìng)菜 D.雎鸠(jūjiū) 3.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寤寐(wùmèi) B.辗(zhǎn)转 C.芼(máo) D.悠哉(yōuzāi) 4.《诗经》是古典文学( )的源头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采用()的表现手法。 A.拟人、起兴、复沓 B.风、雅、颂 C.赋、比、兴 D.起兴、比喻、排比 6.本诗选自《诗经》,《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诗属于 A.风 B.颂 C.雅

7.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请问“关关雎鸠”一句中“关关”有何意? A.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 B.关关是指诗中主人公姓名 C.无实意,仅作为起兴所有 9.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荐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増强 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B.“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C.“窈窕淑女”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了“赋”的手法 11.单选题: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A.“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B.“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 情。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 格。 12.下列对《关雎》中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二> 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王敏全新

第三单元 第12课《<诗经>两首》 一、知识点汇总 1.《诗经》文体知识 2.字词积累 3.起兴的手法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5.情景交融的写法 6.经典名句的含义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诗经》文体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 ..(hàoqiú)。 ..(jūjiū),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蒹葭 ..(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 《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 5.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如何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6.经典名句的含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理解。

《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

第一章声现象 【知识梳理】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 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 5、重点实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实验必须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 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必须使小物体如烛焰离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 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 调越高。 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 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9、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试验中如果增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除此之外,影响响度的另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和传声介质的性能。 11、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和粗细)。 13、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 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高低;悦耳动听、模仿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形容的都是音色。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两首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页 1 第 雎鸠jūjiū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逑:配偶。 (2)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阻:艰险。 (6)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页 2 第 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的物体叫做。 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如发出鼓声的鼓面;也可以是,如;还可以是,如。(2)发声体肯定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出可听声。 2.声音靠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如:。声音在中不能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应该是: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声音的三要素是、、。 4.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和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另外,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我们也能听到较大响度的声音,例如:。 分贝是的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它。当汽车经过噪声监测装置时,它的示数将(变大/变小)。 5.频率是反映的物理量,它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某人脉搏一分钟跳动了72次,其频率就是 Hz。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另外,影响弦乐器的因素有、、。 6.声音的品质叫做。“未见其人,先辨其声”讲的就是通过辨别各人的 ,来分辨出是谁在讲话。 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区别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凡是,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例如;,例如;,例如。 9.通常人听力的频率范围是;叫做超声波, 叫做次声波;这些声波人虽然觉察不到,但是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例如:。超声波的特点,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等。 10.回声是形成的,我们要把原声和回声分开,至少要距离障碍物 m,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原声和回声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所以,在室内讲话要比在旷野上。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 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 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启:跪。居:坐。)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副词,无,没有。)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动词,倒下,后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之《诗经两首》教案资料

14.《诗经》二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品)】 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说中国的诗是绚丽的花园,那么《诗经》就是这座花园里的奇葩。《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自西汉武帝始称为《诗经》,意为诗歌的经典。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风”。“风”又叫“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歌。因此有时又用“风”代指《诗经》。“邶风”“卫风”就是“邶国的民歌”,“卫国的民歌”。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赋、比、兴手法(参课后练习第二题)。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背景感知】(略)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静女其殊.()踟蹰 ..()() 卜筮.()愆.期()偕.老() 淇水汤.汤()美人之贻.() 2. 根据课文填空。 ()我彤管乘彼()垣 ()首踟蹰说()女美 士()其行匪我()期 3. 解释下列词语: 蚩蚩: 愆期: 复关: 咎: 无与士耽: 其黄而陨.:

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 夙兴夜寐: 不思其反: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课文初探】 5、《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6、《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7、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请用原诗句回答)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对下列注音进行判断并纠正错误。 第一首《邶风·静女》 邶:bèi 姝:shū隅:yū见:xiàn 踟:chì躕:chú娈:luán 炜:wěi 说:yuè怿:yì归荑:kuìtì洵:xún 2、第二首《卫风?氓》 氓:méng 蚩:chí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垣:yuán 筮:shì咎:jiù 于:xū说:tuō陨:yǔn 组: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 靡:mǐ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声现象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 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1.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 三、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必修二4-1《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4篇)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 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卫风氓》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 四、具体研习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明确: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重点聚焦: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 4、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 5、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 6、结合课后练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 五、艺术鉴赏: 板书一:对比的写法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五、《诗经》两首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非我愆.期 将.子无怒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尔卜尔筮.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不遑.启居 维棠.之花雨雪霏霏 .. 2。找出通假字 岁亦莫止 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3。找出下面句子的词类活用情况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夙兴夜寐 雨雪霏霏 4。辨析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另外,有一类搭配,没有规律可寻,只是一种随意的表达,甚至是一种常人看来的胡穿乱套,就像舞台上男模们表现的西装、衬衫配一款精致方巾一样不可理喻。 B.当时“送礼就送脑白金”正喊得铺天盖地、振聋发聩,都快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了,海王金樽想打入礼品市场,不叫卖根本连声音都听不到。 C.被人套上小鞋,那滋味确实不好受。你应冷静想想,是空穴来风还是无中生有? 如空穴来风,你应反省自己,以实际行动去改正。即使是无中生有,也不可意气用事。 D.一些白发在父亲的指缝间随风摇曳,曾几何时,还没有五十岁的父亲有白头发了; 曾几何时,父亲那双手,已经变得瘦骨嶙峋了;曾几何时,父亲老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夏熟又夺得了丰收,小麦产量超过去年的百分之二十八,比前年增长近一倍。B.刘奶奶听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年,不由得赞美道:“我从小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早看出他会有出息的。” C.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D.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互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振动例子 2 3 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转换法 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介质()疏密相间波 0 动向前传播。 声音的传播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真空中通过电磁 波交谈,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常温下空气中声速()。 生和传播不同介质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声速声速表中找规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传声比固体稍 慢,气体传声最慢。 声速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 定义: 时间:() 条件 回声距离:() 回声定位:(超声波) 应用(雷达定位用电磁波) 回声测距:S=1/2vt (超声波)

) 定义 决定因素:()单位:() 与音调的关系 音调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地震,火山,海啸) 人耳听觉范围:() 一些动物的听觉 定义:声音的()或() 响度定义 三声音的特征决定因素() 与响度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还和()有关 喇叭,听诊器作用 定义: 音色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物理学角度: 定义 环保角度: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种类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热污染 生活 噪声来源工业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交通 单位:() 保护听力不能超过()dB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dB 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能超过( )dB 在( )处减弱 噪声控制在( )处减弱 在( )处减弱 传递信息:人听到的各种声音, 雷声,听诊器,军号声,敲钢轨检查声,老师讲 课声,回声定位,声纳.B超等 五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清洗钟表,洗牙,加湿器,碎石,钻孔,切削,使火焰熄灭,使纸振动等.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二>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 1.言: 2.以: 3.作: 4.曰: 5.止: 6.载: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14.雨: 1. 2. 5. 7. 8. 10. 12. 14. 16. 18. 19. 20.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2. 23. 25. 2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戍shù,驻守;使,指使委托;聘,问。28.岁亦阳止?阳,十月。 2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30.四牡业业。业业,高大雄壮样。 31.四牡騤騤。骙骙Kuí,马强壮样。32.四牡翼翼??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33.杨柳依依??依依,随风而动。34.雨雪霏霏??雨yù,下,作动词;霏霏,纷纷 35.行道迟迟??迟迟,缓慢36.今我来思??思,语助词 《短歌行》 ——曹操 1、通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