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银行发展建议

手机银行发展建议

手机银行发展建议
手机银行发展建议

手机银行发展建议

回顾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电

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历程,服务的载体从钢筋水泥的

实体网点到一台电脑甚至是一部手机。对客户来说,银行越来越小、

越来越近、越来越贴心,对银行来说,服务客户的半径越来越大、时

间越来越长,而成本却越来越低。本文将就新兴的手机银行渠道建设

中的点滴体会实行探讨。

1.手机银行的运营与拓展环境

(1)外部环境。2009年。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下发了3C运营牌照,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开始加速实行3G网络的布局与推广,这标志着我国移

动互联网“3G”时代的到来。今年6月底,中国手机用户超过9亿,

手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随身携带、寸步不离的必须品,使用手

机上网的网民达到3.1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表现迅速增长的势头。

这表明当今的市场环境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也为银行的业

务发展提供了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所以,商业银行应积极顺应市场

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利用手机这个大众化的无线终端,将网

上银行所开创的“家居银行”“办公室银行”进一步升级为“随身银行”,使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2)内部环境。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承担了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半径、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巩固客户忠诚度的重任。就绝大多数全国性商业

银行来说,电子渠道已经超过柜面网点,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客户交易

处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积累了规模巨大的网上银行客户、手机短信客户,这为手机银行的初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客户资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近年来的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对发展电子渠

道业务形成了深刻的共识,同时也锻炼了一支专业的电子渠道研发、

管理、营销队伍,这些都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内

部环境。

2.手机银行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手机银行的兴起带给了商业银行电子渠道业务领域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客户资源将重新分化,客户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今后3年,随着

3G网络的发展,将进入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此

为契机,有效发挥手机银行对银行经营方式转型的驱动作用,大力展

开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与营销推广,增强包括手机银行在内的电子银

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物理网点与离柜渠道的协调发展,发挥整体功能

和资源优势,形成合力。

(1)手机银行的核心价值与业务定位。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进一步打

破传统上依赖物理网点扩张的业务模式,以较短的时间、较小的投入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相对于传统业务,手机银行业务

具有3A服务水平、与客户全方位接触、跨条线产品与服务整合的水平。此外,凝结了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最新发展的手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

行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性的业务之一。是激活业务创新之水的“鲶鱼”。所以,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价值就是:创新的优势、服务的优势、成本的优势。手机银行的业务定位就是要将其核心价值发挥到极致。体现手机银行核心价值的—个重要业务定位,是配合和协助其他

业务条线提升服务品质、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收益以及稳定和吸引客户;体现手机银行核心价值的另一个业务定位,就是超越传统的银行

产品递送的时问与空间限制,对银行产品和服务内涵实行更大的变革。

(2)手机银行的发展目标。根据对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判断,

手机银行的发展应包括3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完成基础设施和基

本功能建没,完成从无到有的跨越,伴随着3G网络的起步。实行市场

的导人与尝试;第二阶段开始积极拓展用户群体,进一步明晰市场定位,完善手机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随着3G网络的逐步扩张与成熟,

形成一定的客户群体规模;第三阶段,开始配合移动通讯技术和手机

银行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大规模扩大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通过5年

左右的时间将手机银行建设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渠道,使其客户数、交

易处理总量的占比均达到相当的规模。

3.手机银行的发展策略

(1)品牌策略。作为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创新型金融业务,手机银

行就是要让“理财触手可及”。让忙于事业而无暇理财的人能够享受

到轻松理财带来的快乐。让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能够体会到最新科

技发展带来的安全与便捷。其品牌定位就是针对中青年白领客户,借

助手机终端制造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为都市中忙碌的

中青年白领提供便利、快捷、专业的金融服务,成为与这部分客户共

同成长的理财伙伴,协助客户实现“轻松理财”“时尚理财”的愿望。

(2)客户策略。客户既是业务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也是业务发展的目

标和归宿。对于手机银行这—依赖移动互联网市场等尚不成熟的外部

市场环境的创新业务,自然应该有其独特的客户策略。‘考虑到业务

推广的现实可行性与相关性,银行应从现有网上银行客户中产生手机

银行业务发展初期的基础客户的策略,所以,在手机银行推出之前,

应针对网上银行的客户实行行为分析,比如:针对2l岁一25岁的追

求时尚的年轻用户和31岁一35岁的有较高移动办公需求的商务人士

作为手机银行在市场导人期所重点注重的用户群体,对于第一类用户,将手机支付类产品作为推广的重点,对于第二类用户,以手机理财类

产品作为推广的重点。在如矽对咄之后,应根据市场的反馈呀鹂讧娟

撇I定的客户铜翰新刊璃彰己化,进步增强了=削相眺曲嘶臼‘,提升

用户粘性。所以,在客户策略方面,我们不但要聚焦客户,持之以恒,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持续优化。迅速提升基础客户数量尤

其是活跃客户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即时锁定高端客户,巩固存量

客户,激活睡眠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持续优化客户结构。调整客户

获取策略,增强发展后劲和潜力,逐步完成整个业务从量变到质变的

飞跃。

(3)产品策略。研究产品策略,就必须先分析因为现有手机终端的特性:它方便随身携带,可随时随地上网,但是屏幕较小、上网速度较慢、输人不太方便,终端品种繁多,设置各不相同……,所以,在制

定产品策略时就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随地

上网的特点,尽量减少终端上的输入和设置,同时要降低网速慢对用

户所造成的影响。比如:手机上有字符、数字、拼音等多个不同的输

入法,应能根据实际输入需要自动定位到相对应的输入法,避免用户

在多个输入法中切换;与网上银行深度整合,发挥渠道的内在优势,

将手机银行的账户别名、收款人登记簿、自选股票等信息与网上银行

共享;控制页面的大小,降低客户的下载量。以减少网速慢给用户带

来的影响;在功能方面,不应追求大而全,而是找到功能的丰富与用

户体验的平衡点,以理财和支付为重点,将绝大多数客户最常用,最

实用的功能通过手机提供出来;通过点点滴滴的创新。使手机银行的

界面更美观,操作流程更便捷。

(4)安全策略。据调查,在未使用手机银行用户中,绝绝大多数是因

为担心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所以,在手机银行的建设过程中,始终要

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但是,过度的安全措施将增加用户使用的成本,系统运营的成本,所以,要寻找安全与便捷的最佳平衡点,结合

市场环境制定最佳安全策略,持续跟踪优化,力争做到使用一代,储

备一代,构思一代,在市场安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快速的调整并

部署储备的安全措施,适合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业务的安全运行。

此外,在安全策略方面,因为手机银行运行网络与终端载体的特殊性,银行还应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增强合作。

(5)渠道协同策略。渠道是银行与客户的纽带,渠道的畅通是有效获

取或服务客户的关键。在将视线集中在渠道开发的同时。更应该同步

注重的就是各渠道间的紧密协同水准。各渠道问的紧密度不但影响着

客户的体验,也影响着银行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过程中,实体网点和虚拟网点必须相辅相成,更需要有区隔的实行功能、作用的分类,如虚拟网点借助rI.技术的发展,在操作界面、交

易流程和安全性上下功夫,在服务内容、个性化、差异化水准上动脑筋,充分发挥“便捷”作用,将“轻松”二字贯穿整个服务体系。实

体网点逐渐转型,将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作为主要工作,在专业化、

专属性方面深度挖掘,将“专注”二字执行的淋漓尽致。渠道的发展

趋势是越来越精确的用更加丰富、共享、协同的方式满足客户随时随

地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手机银行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它的发展并不是要取代或消灭另一种渠道,而是协助、补充其它渠道,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4.手机银行的未来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初步发展,这既给了人们信心与经验,也给了人们压力与挑战。有媒体把3C时代的手机比喻成“二十一世纪的香烟”,所以,手机不但仅是一种通讯工具,他还将成为未来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就是要适合客户生活方式的转变,打造出符合这种生活方式及其内在规律的金融服务。与互联网一样,谁能够有效地聚集最多的用户,最就能够获得竞争的筹码。一旦用户数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别,所有单一的需求就会变成群体性需求,进而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手机银行的发展也将遵从于这个规律,所以,脚踏实地扩大手机银行的基础用户群体是手机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技术发展趋势与用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在手机银行的内在服务功能方面,将逐步实现手机银行由便捷的交易渠道向产品销售平台的转变,由账户管理向现金管理的转变,由单向的标准化服务向互动的个性化服务的转变,由单一银行信息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的转变。在这些转变发生的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当前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并非最重要,相反,对用户需求敏锐洞察并整合资源快速响应的水平却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

手机银行发展建议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周行健2011-06-06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几点认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总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变革;另一部分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刚突破10万亿元,2010年已经接近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转型以及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 其中,盈利能力可以说发生巨变。200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仅616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2003年商业银行ROA和ROE分别为0.1%和3.0%,2010年达到1.03%和17.5%,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至2010年,银行业以年均19.5%的资产增长和18.3%的贷款增长,实现了72.9%的利润增长。2010年度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榜单的中资银行一级资本仅占千家大银行总额的8.9%,但税前利润占比却高达25%。分类别来看,像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不仅改变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为银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工行2010年税后利润高达1660亿,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同时,股份制银

行和城商行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了大幅跃升。就招行而言,2002年税后利润仅17.3亿元,2010年已经高达257.7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变革是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在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曾经接近30%,被国际同业和媒体评论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到2004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13.21%,远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至2010年已经降为1.14%,已经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特别是国有银行,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不良率仍高高在上,达到15.57%,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1.31%。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也都有明显下降。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风控一直做得比较好,但2004年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也有4.94%,接近5%,是高于国际同业的,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0.70%,远远低于国际同业。像招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就非常明显,2002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8.10%,到2010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至0.68%。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三个变革是业务转型取得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将发生变化,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从零售来看,如表2所示,各家银行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5.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6.8%,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摘要:我国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而银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40载岁月的洗礼,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然后对银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银行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银行业;历程;现状;未来 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银行业设立初期(1948-1952) 在1948年的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正式成立,并发行了我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我国正式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银行的职能,将其纳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的直属单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我国的国家银行体系,处理了一些国民时期遗留的经济问题。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二)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 在这期间,我国实行统一的计划体制,而银行业也实行统一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既要实行金融管理的职能还要经营全部的银行业务。 (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至今)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市场化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而在同年的12月份,我国的银行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改革。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1979年3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独立,迈出了专业银行体系的建设步伐。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专业银行体系得到初步发展。1986年7月,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行组建。1987年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相继建三个商业银行建立,此后,我国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年5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开始对我国的四大银行开始进行改制。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2010年国有银行股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一、起步阶段 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中央银行职责。 二、第一个繁荣时代 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革了北洋军阀的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受江浙财团资助的蒋介石政府,也十分重视银行体系的建设。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另组建中央银行,授予其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同时,将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外汇兑换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辅助工农商矿的专职银行。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作为供给农业信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专职银行。至此,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的银行体系。国民党统治后期,形成了宋子文家族控制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控制交通银行,陈果夫家族控制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的局面。 在清末和北洋军阀时代,除了官立银行之外,众多私营银行也百花齐放,并在1920-1930年代进入快速成长期,成就了中国金融业历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代,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1927年之前,盐业银行实力最强,存款额曾一度位居全国私营银行之首。1930年代之后金城银行实力飙升,成为北四行的支柱,其存款额也一度跃居全国首位。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民国后三家银行均以上海为业务经营重心与发展基地,并多方面开展合作。1927年之前,浙江兴业银行与盐业银行并驾齐驱分列南北银行之首。1930年之后,则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金城银行后来居上,成为南北银行的老大。浙江实业银行则专注于外汇业务。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1919年成立的中国实业银行和1929年成立的中国国货银行,前三家原来均为民族资本经营,后被国民党政府改组和控股,成为官商合办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则为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之后组建的官商合办银行。

中国银行发展研究分析报告

2003-2004中国银行业进展研究报告 前言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尤其在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结构中,银行业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也承担着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经济运转的资金调剂者的功能。正因为银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它的成长、进展及改革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的经济主体对银行业关注的角度不同。个人消费者对银行提供的具体业务品种与服务感兴趣,如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比较微观具体的方面;一般非金融机构如企事业单位比较关注银行信贷政策、贷款利率的变化等;而身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则更多地关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银行业的竞争形势、各类银行包括自身所处银行的创利能力以及政策层面的最新变化及其对银行业经营的阻碍,如银行业的改革、不良贷款问题,以及我国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冲击与阻碍等等,不一而足。 本报告是针对后者即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写的,旨在为处于银行业体制改革之际、面临加入WTO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当今多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各商业银行提供一个有关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与进展的全面而清晰的概览。既从宏观全局者的高度对整个银行业的运行、变革与以后走向有所统领与前瞻;同时又以局中人的身份对具体的银行经营业务、竞争、创新、日益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所应采取的对策这一系列关系银行生存与进展的关键问题作出详尽的剖析与阐述,在比较与鉴不中发觉各自的优劣势,在复杂的银行竞争格局中明确自己的定位,走有各自特色的银行进展之路。 因此,为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本文力僻理论式的讲教,而是从银行经营者的角度对现实情况与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关系银行生存与进展的关键问题提出现实性的解决方案。本文先对2003年前三季度整个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各银行具体业务运营状况作一差不多综述,为后面的分析作铺陈之笔,提供分析与阐述的环境;其中,作为对事实的归纳与分析,在每段叙述的结尾,有简短的看法与感言;然后,在对关系银行生存与进展的关键问题上面,结合现状与政策因素作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这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国内银行业格局似乎产生了剧变。中资银行颇有一枝独秀之感。但与此同时,存贷猛增以及信贷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也更多地困扰着中国银行(601988)业。 跌宕起伏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的银行竞争力有何变化?中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着哪些棘手的问题?未来三五年,国内银行业的报表是否依然如此亮丽? 对此,10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学术讨论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MBA十届银行学员代表中举行。20多位来自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型银行、十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项目负责人何佳主持了话题讨论。 未雨绸缪求得均衡发展,成为此次讨论会热点话题。 存贷猛增不可复制 收紧、膨胀、再收紧,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内信贷坐上了“过山车”。很多银行在2009年第一季度就完成了全年信贷任务的多半。银行业内人士估算,目前看来,今年新增信贷总量达到10万亿已经毫无悬念。 “这是我从事多年银行工作以来感到的最富挑战的一年。怎么样去控制信贷规模,既可以对经济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又不致于使经济产生过热,同时也能保证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这都需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有建行人士在论坛上表示。 他认为,经济过热的苗头在今年4、5月份已经出现,这也是一些银行在经历前三个月的“冲时点”信贷后、在4月份逐渐收紧的重要原因。 “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要对当前形势做重新认识,哪些是银行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根本不能碰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次贷危机的出现有了重新认识。次贷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放宽了底线,把贷款放给了不该得到贷款的人。”他表示,银行今年上半年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把握信贷节奏,坚守底线。 事实上,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颇受创伤的花旗银行就是一个先例。通常的,花旗银行认为10%的贷款增量是合适的,超过10%就要预警,超过20%就是警告。“这是他们内部原有的一个底线。但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他们禁不住诱惑把这条底线忘了。”某国有银行研究部人士称。 不过,快速扩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由之而来。毕竟,规模的扩张并不等于实际银行竞争能力的增长。 某股份制银行河南分行参与实际业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今年银行存贷款规模大增,但目前贷款的留存量比较大,特别是一些政府的融资平台,可能是为了贷款而贷款,拿到钱之后又在银行产生大量的存款留存,从而推高了存款新增量,降低了银行的存贷比。这同时又使得银行的杠杆增加,账面上又有大规模的贷款可以去投放,如此循环往复。

2019-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9-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0.07

目录 1. 2019年金融形势回顾 (3) 1.1 降准降息,量价齐动 (3) 1.2 城商行不良情况加剧 (3) 1.3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4) 2. 2019年银行业热点事件分析 (5) 2.1 以客户为中心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 (5) 3.2 强监管及强科技引领银行业未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8) 3.3 中国零售银行敏捷转型实践建议 (9) 3.4 智慧运营赋能银行业务“内涵式”发展 (11) 3. 2020年银行业发展展望 (13) 3.1 行业有能力保持稳健发展 (13) 3.2 疫情使中小银行不良压力加大 (14) 3.2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布局重点 (14)

1. 2019年金融形势回顾 1.1 降准降息,量价齐动 2019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降准(量)和降息(价)操作,推动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金价格降低对银行息差带来一定影响,但是量价齐动营造了整体相对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并且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有利于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在“数量”的方面:央行连续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2018年末中小型存款金融机构和大型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从14.50%和12.50%降至2019年13.00%和11.00%,为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在“价格”方面,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2019年末一年期LPR较改革前下降16个基点。并且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换锚”LPR,打破贷款利率下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央行数据,2019年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超过原定30%以上的政策目标,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1.2 城商行不良情况加剧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监管重点。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2万亿元,三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2019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不良贷款率1.86%,较2018年末增长0.3个百分点,“双升”趋势持续。不良率持续升高与银保监会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管理有一定关系,

中国银行发展史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1912年由孙中山批准成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目前,中国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的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业务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的金融服务。从中国银行成立到1949年建国的37年间,中国银行最先是国家的中央银行,之后成为了一家国际汇兑银行。从建立初的一家私有银行起步,中国银行在艰难的环境中开拓市场,树立信誉,体现出了创业精神。在随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银行面对政局变幻和中外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各种问题和压力做斗争。解放前的中国银行以其优良的业绩在中国银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现代银行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从1949年开始,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唯一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通过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之后,中国银行成为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一道成为国家金融业的支柱。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分别在香港和澳门成为发钞行。中国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包括了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公司业务在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之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零售业务主要针对银行的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长城卡之上的全套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迎合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在巩固其传统商业

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又将经营领域扩大到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中银国际作为中国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全资附属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在海外最为成功的投资银行,拥有最长的历史、最多的管理资产、最广阔的分销渠道及最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中国银行还在不断努力发展成为可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大银行。为了提高竞争优势,中国银行从2000年初开始围绕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2001年,中国银行成功地重组了香港中银集团,将10家成员银行合并成立当地注册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7月25日,重组后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2002年,中国银行继续成为中国利润最高的银行,实现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前营业利润5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扣除中银香港上市收益,实际经营利润472亿元。截止2002年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额为35,939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为2,197亿元人民币;境内机构共计12,090个,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境外机构共计581个;员工总数为192,468人。在《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的排名中,中国银行列第11位;在《欧洲货币》杂志按所有者权益排名的全球新兴市场250大银行中,中国银行名列榜首。近年来,中国银行的声誉、地位稳中有升。中国银行连续14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2年分别被《欧洲货币》和《资产》评为“ 中国最佳银行” 和“ 中国最佳国内商业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1912-1995 1912年1月初,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2年,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并且常驻上海,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股东大会,大会决定由股东会职员组成中国银行临时理监事会,负责与正副监督筹订章程,并管理全行事务。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正式开业。 1912年—1928年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 1916年,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 1930年-1937年,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中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 1931年,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 1932年-1933年,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 1933年-1935年,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 1935年4月,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试图以强迫中行再次改组的方式垄断金融,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1939年,南京政府成立四联总处,调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加强钞券调运,供应抗战需要。 1939年-1941年,平衡上海汇市,全力维持汇价。 1939年-1943年,坚持进行货币斗争,抵制日伪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努力争取侨汇,积极支持抗战。

浅谈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4248244.html, 浅谈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 作者:陈伟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放缓,再加上大型银行普遍启动“瘦身“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下,人们不免开始担心银行业是否会成为夕阳产业,这些担忧不仅影响了大众对银行的信任度,即存贷业务需求的减少,还引起了银行业内人士或准备投身银行业的人士的下岗恐慌,本文将脱离表面,剖析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策略。 【关键词】地方银行;大型银行;风险控制;网点智能化 一、我国宏观环境: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央行货币政策继续稳健,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互惠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态势表现良好,2018年我国GDP占据了全球GDP的六分之一,已达到900309亿元,按照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了13.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行业,其健康发展与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密不可分,受益于我国GDP的高速增长、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力冲击下依旧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而优秀的国内经济态势,为银行业持续扩张规模、提高资产收益率、优化资产配置、降低不良贷款率提供了坚实的帮助。于此同时,央行继续坚持着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使得基准利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这为银行业的平稳运行、赚取利润提供良好地政策环境。在银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我国经济体系、货币政策有着显著的作用。所以健康平稳的银行业发展又促使我国宏观经济更加平稳的运行、央行继续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银行业内部环境:大型银行在“瘦身”的同时资产稳步增长、地方性商业银行在转型中扩张发展。 目前,银行“瘦身”被公众所关注,其实某些银行网点的关闭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些网点的关闭并不代表着银行业走向衰落,相反是代表着其走向更健康更有效的发展。其实现状应该是:大型银行忙着“瘦身“,中小型银行忙设点扩张。从过去一年的增长率来看,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大型银行无论是在总资产还是存款总额或贷款总额上都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这表明在银行业监管不断趋严的情况下大型银行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虽然大银行资产增速放缓,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可小觑,因为大型银行资产质量处于持续改善中,不良资产率也整体有所下降,经营状况也在持续变好。而中小型地方银行在大力扩张网点的同时,资产增速也惊人地快,地方商业银行在规模和资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其日后转型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中国银行各职位发展怎么样

中国银行各个职位发展怎么样 1.中国银行职业发展线路 银行的职业发展大体上分为三条主线,各有发展空间,银行的整体工作环境比较好,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银行的职位涉及面比较广,只要有足够的实力,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银行职员职业发展的三条线在一定程度可以交互发展。 技术路线:专业路线,主要柜台业务,财务会计,金融,信息技术,风险评估,产品开发,方案设计,内部审计等等; 营销路线:客户路线,主要客户服务,市场拓展; 管理路线:领导路线,主要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制定。 2、以某银行支行职业发展图示为例,为大家详细讲解银行职业发展空间: 2.1、柜员(柜员一般有两条出路): (1)在会计条线精耕细作,做成业务标杆,升为柜长,然后竞聘为支行的会计主管,再竞聘为基层网点的副行长,到这里一般需要5到8年。再往上可以爬到省分行的会计部门做个小领导,然后竞聘会计部总经理,再向总行进军。 (2)转岗做客户经理,走营销条线。一般需要在做柜时有较强的营销意识,转岗一般需要参加笔试和面试。 2.2、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一般有三条路):

(1)一直做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助理→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助理→高级客户经理→私人银行顾问,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随着级别的不断升高,工资收入也不断提高,管理的客户也是不断的高端起来,主要靠专业知识推动业绩增长来增加收入,但是就一直在支行工作,受支行长的管理。 (2)竞聘支行行长。支行的行长一般3年就要换一次,而且每年总有行长因为业绩不佳被开牌,所以如果你喜欢做领导,通常有3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就可以去参加每年的支行长竞聘。做支行长压力非常大,每年背负着50多个指标,做不好就亮红牌,直接下课。 (3)向省分行的相关部门发展。比如对私客户经理就去私人金融部,对公客户经理就去公司业务部,零贷客户经理就去信贷部,然后在这些部门做成领导。 2.3、在银行里,能不能升级,大部分是要靠业绩说话的,所以只有当你的业绩做到出类拔萃的时候,在竞聘中才可能胜出,当然每往上升一级,你身上背负的任务就要加一级。 中公金融人提醒考生招聘考试涉及内容较多,需提前做好备

中国银行发展战略

中国银行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银行。 战略定位 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 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发展 以商业银行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拓展业务网络,扩大客户基础,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按照统一战略、统一品牌、统一客户、统一渠道的要求,发挥多元化服务的比较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投行、基金、保险、投资、租赁等业务,发挥多元化平台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 立足本土,海内外一体化发展 加快国内业务发展,做大做强本土业务。抓住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机遇,积极扩大跨国跨境经营,业务跟着客户走,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做大型银行集团,长期可持续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扩大业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加快渠道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后劲,增强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银行赞助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亚洲巡演北京音乐会 中国银行百年行庆新浪官方微博“开博一周年”活动 [服务亚沙会]喜迎八方宾客展现中行风采 [服务亚沙会]用心服务快乐在一起 [服务亚沙会]#亚沙之美你我发现#微博活动

[服务亚沙会]亚沙服务网点平稳有序 [服务亚沙会]中行带您发现文化之美(二) [服务亚沙会]中行带您发现运动之美(二) 中行员工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服务亚沙会]中国银行亚沙支行迎来首位客户 [服务亚沙会]中行在亚沙村设置专门营业网点 [服务亚沙会]中行三位火炬手在海阳参加圣火传递 [服务亚沙会]中行员工积极投入亚沙会金融服务培训 [服务亚沙会]中行带您发现运动之美(一) [服务亚沙会]中行带您发现文化之美(一) “亚沙之美你我发现”百年中行服务亚沙会 “心系中华未来爱洒明日栋梁”中国银行邀请大学生参加“中国银行·费城 音乐周”活动 “中国银行·费城音乐周”微博系列活动 中国银行植树造林志愿者活动在京成功举行 “百年中行百年志愿林”微博公益活动 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春暖人间爱在中行——中国银行开展学雷锋活动纪实 中国银行门户网站“百年行庆”专区正式开通 中行西藏区分行积极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工作 “镜头里看中行”中国银行百年行庆微博活动

中国银行发展史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1912年由孙中山批准成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目前,中国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的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业务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的金融服务。从中国银行成立到1949年建国的37年间,中国银行最先是国家的中央银行,之后成为了一家国际汇兑银行。从建立初的一家私有银行起步,中国银行在艰难的环境中开拓市场,树立信誉,体现出了创业精神。在随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银行面对政局变幻和中外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各种问题和压力做斗争。解放前的中国银行以其优良的业绩在中国银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现代银行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从1949年开始,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唯一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通过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之后,中国银行成为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一道成为国家金融业的支柱。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分别在香港和澳门成为发钞行。中国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包括了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公司业务在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之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零售业务主要针对银行的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长城卡之上的全套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迎合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在巩固其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又将经营领域扩大到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中银国际作为中国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全资附属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在海外最为成功的投资银行,拥有最长的历史、最多的管理资产、最广阔的分销渠道及最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中国银行还在不断努力发展成为可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大银行。为了提高竞争优势,中国银行从2000年初开始围绕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2001年,中国银行成功地重组了香港中银集团,将10家成员银行合并成立当地注册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7月25日,重组后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中国银行继续成为中国利润最高的银行,实现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前营业利润5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扣除中银香港上市收益,实际经营利润472亿元。截止2002年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额为35,939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为2,197亿元人民币;境内机构共计12,090个,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境外机构共计581个;员工总数为192,468人。在《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的排名中,中国银行列第11位;在《欧洲货币》杂志按所有者权益排名的全球新兴市场250大银行中,中国银行名列榜首。近年来,中国银行的声誉、地位稳中有升。中国银行连续14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2年分别被《欧洲货币》和《资产》评为“ 中国最佳银行” 和“ 中国最佳国内商业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2002年中国最佳外汇银行”;中银香港重组上市后,荣获《投资者关系》“最佳IPO投资者关系奖”和《亚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奖”等10个重要奖项。2002年2月5日,中国银行迎来了九十华诞。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打造了中国银行享誉海内外的卓著声名,铸就了中国银行信誉至上、锐意创新的优良传统。中国银行将继续改革创新,不断追求新的成功。承载着九十年历史的中国银行必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谱写新的更壮丽的历史篇章。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备课讲稿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摘要:我国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而银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40载岁月的洗礼,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然后对银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银行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银行业;历程;现状;未来 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银行业设立初期(1948-1952) 在1948年的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正式成立,并发行了我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我国正式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银行的职能,将其纳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的直属单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我国的国家银行体系,处理了一些国民时期遗留的经济问题。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二)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 在这期间,我国实行统一的计划体制,而银行业也实行统一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既要实行金融管理的职能还要经营全部的银行业务。 (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至今)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市场化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而在同年的12月份,我国的银行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改革。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1979年3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独立,迈出了专业银行体系的建设步伐。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专业银行体系得到初步发展。1986年7月,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

行—交行组建。1987年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相继建三个商业银行建立,此后,我国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年5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开始对我国的四大银行开始进行改制。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2010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2018年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趋势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水平,货币化进程加快,全社会对于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些都直接推进银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表1是进5年我国银行业人民币以及外币贷款与存款总额的基本情况。 表1 近5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以及外币贷款与存款总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