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设计师简介:

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

.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他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获得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项目背景: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那时的中国政府希望贝聿铭的到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高潮的象征性开端,一场大戏令人振奋的序幕。因此,政府给出了相当宽松的条件,提供了二三十处选址和项目让其选择,甚至提出在首都北京最核心的位置——长安街,由贝聿铭来设计十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贝聿铭审慎得对待了政府方面的热情并婉拒了设计高层建筑的邀请,认为过高的建筑会破坏北京作为古都的风貌,为此,他排除了高层建筑的选项,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雄辩地证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和价值,因为建筑的生命力就是文化的生命力。由于对外开放,政府就要考虑一定的对外接待能力。香山饭店是外事管理局委托的项目,选址于香山,一处皇家园林的选址上。于是贝聿铭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设计方法:

融合大自然:不与香山争高低。香山饭店位于香山风景区,这由此限制了它的高

度尽量隐于自然,不能显得太过张扬与突兀。建筑外部运用中国式园林展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后花园空间多变、层次丰富,兼具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特色,而位于布局中央的常春四合院把看似毫无关联的前庭后院联系在一起。建筑材料主要使用了传统材料中的木、石、青砖以及现代材料混凝土、玻璃。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传统,而在精神方面仍保持着传统。借景入室:光彩夺目的四季常春庭是整个香山的设计亮点之一。它处于饭店的中央位置,整体色彩和谐淡雅。中庭入口处巧妙地设计了一处屏风,其后紧紧连接与地面近乎水平的方形水池,环绕四周的绿植在池面留下清晰的倒影。大厅内摆设了不少植物,它们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大堂生机勃勃。几何元素的运用:大到建筑外部墙体,小到窗户网格骨架都采涉及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重复使用。

项目难题及解决方案

香山属于西山一脉,镇守北京西北郊,自古即为京城游赏胜地。有清一代,历康雍乾三朝经营,在西北郊形成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格局,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香山即为其中之一。如何保留香山周围的树木,且让饭店的设计与香山的美景相融合?关于这一问题,贝聿铭选择了大量保留周围的树木,充分利用香山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和景观资源。蜿蜒铺展的客房楼为躲避古树,自然形成一些附属的小院落,不对称的格局同园林意境的配合十分贴切。建筑在此是次要的,因为环境已经很优越了。另外,低层、平顶、铺陈的建筑方式,降低了建筑成本,是个非常现实的方案,尤其当时的国力远非今日可比。

个人感想

虽然香山饭店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争议,但不难否认,它的落成为中国人民做自己的设计、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一条可行且前景美好的道路。

环境选择———“天人合一”的风水之美香山饭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问,簇拥着古木、流泉、碧荫、红叶,这白墙灰瓦的“江南民居式”的建筑群与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从香山的香炉峰上俯瞰香山饭店,它就像在层峦叠翠里怀抱里的婴儿,安静典雅。由此可见,香山饭店环境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往往追求的某种潜在的自然之力,而建筑之力必须与它相对应”的场所氛围,这种自然之力,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天人合一”的风水之美。风水是什么?风水是人们通过亲身感受,在丰富的想象中发现自然与人之间生命关系的过程,也是人与天地、自然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和对话。《阳宅十书》中提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我们的祖先在选择理想居住地时,会仔细考察天地日月,四季风向、山川植被等因素,通过自然环境来寄托和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把一些山围水绕,口小内大能给自己安全感格局的地方称为风水宝地,“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树叶茂”。同时,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居住地同时也是要“聚气”的,三面环山围护,一面朝南正向的开缺。开缺之处又有案山、朝山的低峦之山,以防气场直冲直射,所以通常“山环水抱”之势则有一种稳定性、安全感,从而达到聚气的目的。而现代,从建筑心理学认为,周围没有任何实体的遮挡时,心理就会产生种自我紧张的状态,一种没有安全感恐惧的感觉。因此,山峦要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的空间;区域内要有潺潺的流水,这种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建筑选址,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理论中最有力且极为经典的经验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的风水思想,体现了人们把自己置于自然之中的美好愿望,一种宏阔的宇宙观,他们相信人与自然天地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他们也相信大地是万物赖以生长的根基核动力,他们追求的美,而非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美,是山水之中整体宏观的美,是大自然有机统一的和谐美。把芸芸众生的小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大生命息息相通,默契融合作为生存的至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风水之

美的价值所在,勘称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之“魂”。

空间形制与平面布局

香山饭店的设计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贝聿铭受家乡苏州园林的影响,结合传统北京四合院的规整布局,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并保护场地中的古树,规矩方正中带着轻妙纤巧。对“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这一基本传统元素的重复运用,形成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

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后勤供应区、客房区和游憩区。公共活动区以常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道,联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一面敞开,借后花园之景。

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此非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是为了满足现代旅馆功能而采取的设计。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常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常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

(二)建筑立面造型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曾经被问到北京的气候与白色墙面是否不相宜,贝聿铭解释说:北京气候与南方的不同,这是事实,但北京住宅里的庭院布置与南方住宅里的没有什么差别,家居生活仍是以庭院为中心的,它们同样都是低层建筑,尽管有气候因素的影响,但在某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大。最初对于是否应该把墙壁粉刷成白色我有所保留。北京人对沙石的颜色会感觉更舒服些。在北京,灰尘是个大问题,他们说,一幢白色的建筑要不了多久就会变脏, 但香山是一个公园, 灰尘要比城市里少些。”

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用磨砖对缝的青砖将窗户联接起来。据贝聿铭介绍,因为“不处理就会显得很单调”,“组合在一起就不致于单调了”,是纯属装饰性的。如果要把这种装饰与唐代建筑的木结构架填充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比较,并说明它源于唐宋风格,是很勉强的。因为木构架填充墙建筑,并非中国独有,也不是受中国建筑影响的几个东亚国家独有。

香山饭店中窗的设计非常精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高度抽象的结果,来自园

林建筑屋脊上竖置的叠瓦。将传统建筑的纹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是常见的手法,但像香山饭店这样大面积重复利用尚不多见。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整个香山饭店的色彩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墙面、顶棚、屋架、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勒脚、门窗套、屋顶、围墙压顶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窗帘),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统一和谐,形成整个建筑和环境的主调氛围。

(三)传统建筑符号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符号已经作为一种设计语言,被许多建筑师自觉或不自觉予以运用,以表达自己对建筑文化的理解。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都被贝聿铭作为建筑符号用于香山饭店的设计之中。

贝聿铭的另一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香山饭店标志性地灯,内圆外方,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道家传统的行为方式。这些装饰符号的重复出现,运用手法的一致,使香山饭店的整体风格与传统元素统一而协调,也使观者得到了极为完整而统一的视觉享受。

21世纪的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是符合使用机能的需求,要力避大量制造普同性作品,更应在针对使用者的特殊性及个别性上多加著墨。贝聿铭曾说过:“只要建筑能够跟得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所以建筑师必须清楚设计对象在整个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位置,进而作适当的分析,从文脉中进行设计解析,透过文化历史符号系统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求达到一些精神层次上的文化认同。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材料以全新的形式结构进行再诠释,发展那些有承接价值的传统文化,这才是优秀建筑师所要追求的目标。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 Leoh Ming Pei 's Way of Design and the Inspiration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吴典洋Wu Dian Yang 摘要该文介绍了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生平和设计作品,并以苏州博物馆为例,阐述了他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和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贝聿铭设计方法原则苏州博物馆启示 贝聿铭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大师之一,也是比 较少有的一直坚持现代主义建筑原则,避免使用任 何历史装饰的建筑家之一。他直接受第一代现代建 筑大师的影响,他在哈佛大学期间的老师是格罗皮 乌斯和马谢·布鲁尔,而他本人于阿尔托、密斯、 菲利普·约翰逊、柯布西耶都是朋友,与几乎所有 现代建筑的第一代的大师有密切的私人关系,而他 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使他对于西方建筑的精髓和图1(贝聿铭) 问题更加敏锐,他不局限在主义之中,而能够在现代主义建筑中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高度,在当代建筑师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因此,不少建筑评论家和设计评论家都视他为当代最伟大的建筑大师。 贝聿铭是最典型的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自己也毫不犹豫地肯定自己的这个地位。1978年他在访问北京清华大学时,曾经说:“如果格罗皮乌斯和密斯是第一代现代主义大师,那他就是第二代的代表”。他从来坚持现代主义的道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则中进行完善、提高,而不趋于时尚的潮流。比如从来不参加后现代主义的热闹,也从不对解构主义感兴趣,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反复推敲,不断提高,因此,在西方和国际建筑界具有很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一个最具有自己原则,而又能够发展现代主义的大师。菲利普·约翰逊1992年在一次与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访谈中称贝聿铭是当今最伟大的建筑大师,是代表了西方建筑界的流行看法的。 1 生平简介

寻根_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寻根——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关 晟采访 孙 捷译 孙凤岐校 作者单位:美国哈佛大学 译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校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1997年7月 本篇是哈佛的《亚太评论》杂志对贝聿 铭就香山饭店设计的专访,经作者同意,在 此献给读者。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 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 旅馆建筑之一。那是一次对“第三种方式” 的尝试,一种为中国在不久之后发生的转 变所尝试的新本土建筑风格。它地处北京 郊区香山,这里曾是皇家狩猎场,以秋天满 山的红叶而闻名。 贝最终的设计是一幢谦虚的与逐渐倾 斜的山坡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它淹没在了 香山的枫树和松树之中。白粉墙,灰瓦顶, 还有几何形状的窗子,这很容易使人联想 起儒家文人的古典园林,而贝氏家族本身 就曾拥有这么一座被誉为典范的园林—— 苏州的狮子林。 在设计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 尼迪图书馆,确立了他的现代主义大师的 领衔地位之后,贝又回到了这个他17岁时 就离开了的国家,并试图重新发现他自己 的根。香山饭店对贝聿铭来说正是这样一 个寻根的作品,但从那时起,它显然已不仅 仅是一个个人作品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对 中国年轻建筑师是个极大的鼓励。 关:1979年,你接受了中国政府委托,在香 山设计一座饭店,这项业务最吸引你的是 什么? 贝:是中国。实际上在1974年,大约在我离 开中国40年后,我随一个美国建筑师小组 回到了中国,对我来说她完全是一个新的 国家了。毛泽东是当时的领导人,我家的园 林已经成了公园。1978年我应谷牧副总理 的邀请再次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做了学术 报告,我对听众们说:你们要更考虑周到 些。那时,他们还没有建造什么,只有一些 小规模的工程在进行,当然这不包括北京 饭店,它太高了,而且我认为它的形式也不 恰当。他们应该考虑一下总体的影响,考虑 一下象紫禁城这样的因素,而它给传统的 和谐硬加上了某些东西。对一个建筑师来 说,周围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我想我的话 是起了作用,对此我一直十分自豪,那以 后,在紫禁城附近的区域再也不允许建造 高层建筑了。我想这是我最大的贡献。 他们邀请我在长安街上设计一座建 筑,我表示很荣幸并说我会考虑的,但当他 们告诉我是要建一座高层建筑时,我变得 不太感兴趣。我觉得在那儿建高层不合适, 他们问我想设计什么,我说我想另选一址 以便我可以设计一座很传统的建筑。他们 提供了一些场地让我选择,我看中了香山。 关:你想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实现什么想 法? 贝:或许我这么说不够谦虚,但我的确想寻 找一种与香港和新加坡的建筑风格完全不 同的形式。在60年代末,我设计了新加坡 的华侨银行大厦,但我认为那种风格不适 合中国。我想要寻找一种新的中国本土建 筑语言,在那次访问中,我去了许多城市, 当时天气非常冷。我又重游了我家在苏州 的园林,我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东西,一 些能使这种本土建筑语言成为可能的东 西,从某些方面说,它们已经在那儿了。这 些50年前,100年前建造的东西,至今仍 是站得住脚的。 建筑与人的生活休憩相关,人们的生 活没有改变。1978年,当时人们的生活与 我在那儿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建筑 没有改变,有些仍被沿用。于是我打算按照 这一信念去设计香山饭店,你会发现这个 设计的某些地方能使人联想起我在苏州、 扬州看到的一些建筑。 当然,1978年后,中国的生活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那么,今天我是否还会用同样 的方式去设计香山饭店呢?或许我仍会这 么做的。自香山饭店后,在其他地方建造的 类似的饭店如西安的唐华酒店、苏州的竹 辉宾馆证实了这样做是成功的。 关:同样的本土建筑的尝试曾在60年代的 伊朗和70年代的沙特兴起过,你如何看待 它们的影响? 贝:你现在提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你 不可能造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而又试图 84 世界建筑5 1997

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思想

建筑大师是如何成就的 贝聿铭及他的作品 他是建筑大师,却曾经面临无数的批判与质疑。“我与所有从事创作工作的人一样,要求严格,但必须要认准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坚持下去,绝不放弃。我不是人们所说的那种理论建筑师,我没有那么多的理论,我认为人们不应以那样的眼光来看我的建筑,只要你重视你自己,你就会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会通过你的作品显现出来。”北京香山饭店、卢浮宫金字塔、达拉斯音乐厅,贝聿铭一生中完成了100多项杰出的设计,赢得了50多的重要奖项,是当之无愧的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 自1959创业起到1967年之间,他共计获得九次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设计奖,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职业界的注目,就获得荣耀。他个人所获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与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建筑奖。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的最高荣誉。但对贝氏而言,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对他最具意义,该奖表彰非美裔的美籍杰出人士,贝氏表示他住在美国近乎四十年,直到获得自由奖章才令他真正感到被美国人接受,不再是个外人,这枚奖章的价值凌驾他曾获得的任何奖项。 受西式教育,在美国执业,居住在纽约,我们可以想象贝氏受美国影响甚巨,但贝氏认为中国是他的根,惟有根深蒂固才能枝叶茂盛,他不自认为是个全盘“美化”的人。他与中国建筑的关系,始于台湾省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其表现主义的造型,是贝氏所有作品中的特例,也是贝氏设计的唯一教堂。东海大学的校董会——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是他在中国就读学校的统一主管机构,基于感恩的心情,贝氏承接此案。路思义教堂面材采用带有凸点的黄色面砖,脱胎于台湾省传统建筑,以荷人据台时以钉穿瓦的营建方式作为取法之对象,加上传统的中国色彩,贝氏成功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 在这个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贝聿铭想通过他的设计提醒人们:中国的传统中还有如此宝贵的建筑风格与技艺,需要被我们保存和延续。他希望为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亭

香山饭店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1级 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一、简介 项目名称:北京香山饭店 地点:北京香山公园静翠湖西侧 建成时间: 1982年 造价:饭店总投资626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3579.3万元,单方造价979元;土建工程实际造价25218641元,单方造价 规模:规划用2875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占39.62%。娱乐和公共用房地7572平方米,占20.7%。服务用房14510平方米,占39.68%。 建造者贝聿铭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代表作:肯尼迪图书馆,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 总述: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风格各异的餐厅、完善的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二、区位分析 北京(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图2),距离市区二十公里。饭店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 三、场地分析 香山饭店所在的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园内各类树木26万余株仅古树名木就达5800多株约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8%近年被有关部门测定为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特别是香山红叶最是闻名。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词时游人倍增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四、项目背景和历史变迁 在设计之前,他专程到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的园林和庭院,在那里他看到了飞翘的屋檐、富丽堂皇的屏风、多彩多姿的窗户和涓涓的流水。贝律明先生力求在这幢建筑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等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手法。 贝聿铭选择香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式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综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这样将体积约15完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已达到“小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同事在对这些“三至五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的传统园林色彩。

贝聿铭设计作品

贝聿铭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 [日期:2010-04-08] 来源:家天下作者:发表评论(0) 打印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 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看越有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今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贝聿铭名言精选 建筑是有生命的,虽然它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 让光线来设计。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 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如果房间与自然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 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 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 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 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 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 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 奖。 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 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 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 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 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 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 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 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 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 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2017-03-27 1 【单选题】艺术系统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其中不包括(D)。 A、艺术创作 B、艺术作品 C、艺术鉴赏 D、艺术收藏 2 【单选题】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这句话出自(D)。 A、姚斯 B、伊塞尔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别林斯基 3 【判断题】接受美学以姚斯和伊塞尔两位理论家为代表。(√) 1.2 1 【单选题】《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D)。 A、王维 B、巨然 C、吴道子 D、黄公望 2 【单选题】 关于艺术的意义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艺术发展完全不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B、 艺术修养是每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艺术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D、 艺术是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成果 3 【判断题】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位,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1.3 1 【单选题】《海底两万年》的作者是(C)。 A、海明威 B、笛福 C、凡尔纳 D、布勒 2 【判断题】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1.4 1 【单选题】“艺术就是把你体验过的感情,通过文字、画面、声音传达给别人,让别人也产生同样的感情。”这句话出自(D)。 A、别林斯基 B、席勒 C、米兰·昆德拉 D、列夫·托尔斯泰 2 【判断题】罗中立的《父亲》真实的刻画出了中国的老农民形象。(√) 3 【判断题】顿悟和共鸣是审美升华的两种形式。(√) 2.1 1 【单选题】《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D)。 A、黄公望 B、吴道子 C、阎立本 D、顾闳中 2

【判断题】《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传世名作。(√) 3 【判断题】《韩熙载夜宴图》包括夜阑余兴、玉人清吹、画屏小憩、击鼓伴舞、宴罢聆听五个部分。(√) 2.2 1 【单选题】《牧场戏马图》的作者是(D)。 A、阎立本 B、赵孟頫 C、徐悲鸿 D、韩干 2 【判断题】“画肉不画骨”是杜甫对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中马的形象的评价。(×)3 【判断题】经典艺术作品一定表达了“终极关怀”的人文高度与哲学深度。(√)2.3 1 【单选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D)。 A、吴道子 B、顾闳中 C、黄公望 D、张择端 2 【单选题】《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不包括(D)。 A、城郊景色 B、汴河大桥 C、市区街道 D、皇家园林 3 【单选题】关于《最后的晚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构图具有创新性 B、人物形象生动 C、通过二维平面体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D、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2.4 1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公共活动区以长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要道联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朝南一面敞开可以借后花园的景色增强了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在庭院的设计处理上香山饭店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

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的精髓。这种“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的基本传统元素被重复运用形成了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在立面造型方面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瓦面的关系。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窗户与窗户之间用磨砖对缝的青砖联接减少单调感青砖起纯装饰的作用。香山饭店中的窗的设计非常精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叠瓦的高度抽象-----将传统建筑的纹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窗户对于中国人而言它不单有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的作用而且它是一个画框通过这个画框可以欣赏室外的景色。所以园林建筑的开窗样式需要慎重考虑。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原则。除了将苏州庭院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

浅谈贝聿铭的设计思想word精品

浅谈贝聿铭建筑创作思想 在诸多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建筑大师中,我最先接触,也最喜欢的就是贝聿铭,或许是他 那东方人的面空和华人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切吧。最近喜闻大师收官力作多哈伊斯兰艺术博 物馆落成,便忍不住找来资料瞻仰了一番,在为其建筑作品倾倒的同时,不禁心下暗自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指导他设计出如斯精品呢? 回顾过往,贝老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诸多作品,他的每件作品最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堪称件件精品。然而这样一位成功的实践型建筑师却从来不写书立作来阐述自己的建筑观点和理论,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坚持认为矗立在那的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这为我们对他的解读增添了不少难度。 本文他的一些话语结合其部分建筑作品加以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将他的建筑思想和观念 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筑结合自然的空间观念 “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建筑结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聿铭一生的作品,他在设计中注重自然元素的运用,善于将水和光引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来,通过水的映照和光线的投射,使建筑主体与周围 空间环境产生丰富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令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让光线来做设计”更是贝氏的名言。 其常用的形式就是内庭,通过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合与建筑。在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作品中都有体现,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 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 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 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内庭依旧得到了巧妙的运用,步入博物馆,就是一个巨 大的中庭,中庭穹窿足足有164英尺高。穹窿的顶部开口,像是一个天眼一般,让神秘的天光倾泻而下,与内部复杂的几个形体产生激烈的碰撞。设计简约却不失宏伟的中庭,几何 图形的运用恰到好处,当人们走进它,整个构造的全部力量开始凸显,其造型更显壮观。中 庭朝向海面的一侧,采用玻璃幕墙,将海面的风光引入到中庭。 2.注重历史根源,善于运用传统艺术,而又不拘泥于传统 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贝

贝聿铭写给年轻设计师的十点建议

[1]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润一些,爽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频繁地动荡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 [2]可以做设计,切不可沉湎于设计。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设计!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设计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 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设计师! [3]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在企业里混,我们时常瞧不起某人,说他“什么都不懂,凭啥拿那么多钱,凭啥升官!”这是普遍的典型的设计师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吗?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没有的本事。你想想,老板搞经营那么多年,难道见识不如你这个新兵?人家或许善于管理,善于领会老板意图,善于部门协调等等。因此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察言观色能力,攻关能力等,要成为综合素质的高手,则前途无量,否则只能躲在角落看显示器!设计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从 古到今,美国日本,一律如此! [4]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设计师交往,认为有共同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类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当老板或高层管理,那么你整日面对的就是这些人。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了解社会各个角落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以后发展的巨大的本钱,没有这些以后就会笨手笨脚,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难,交不少学费,成功的概率大大降 低! [5]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多看看其他方面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以后的用处会更大!会少交许多学费!! 6]抓住时机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转变!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设计,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前途会更大,以前搞设计也没有白搞,以后还用得着。搞管理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培养自己的市场概念和思维,同时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庞大的人脉!应该说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贝聿铭设计方法启示

贝聿铭设计方法启示 贝聿铭,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独有的设计方法。 设计中的人员分工 在美国,社会分工很细,每方面的工作都会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基本没有中国这种建筑师身兼多职的情况。建筑师事务所只负责把握大的方向,以及总体协调工作,至于结构与设备都交由专门的事务所去解决。设备工程师的分工远比中国的复杂,建筑师甚至可以向专门的灯光工程师咨询各种灯光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的电气工程师远远办不到的。就连表达建筑师意图的设计说明,在美国也交由专门从事设计说明业务的公司去完成。在Internet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做丝毫不会妨碍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图纸通过互联网相互传输,就如同在同一单位工作一样。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整个设计由贝氏建筑师事务所(PEI PARTNERSHIPARCHITECTS)总承包,业主只对贝氏支付设计费。贝氏再自己出钱去请结构、设备工程师,也就是说它在把设计中的各部分分包给专业事务所。 中银大厦工程总概算为1,477,355,770元人民币,设计费按8.5%收取,为124,800,000元外汇人民币,由贝氏统筹分配。结构工程师为威德林格工程师事务所(WEIDLINGERASSOCIATES),设备工程师为JB&B工程师事务所(JAROS BAUM & BOLLES),他们与贝氏均有较长的合作关系。中方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综合设计研究所,他是由贝氏经过招标决定的,其设计费也由贝氏支付。这样做使设计费大量流失,所以,美国一些超大规模的设计公司,比如在S.O.M.中,还是各个专业齐备。这种细致的社会分工,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分别开业的方式与国内是大不相同。它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之间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从而在众多的结构、设备工程师事务所中产生了竞争。优秀的事务所脱颖而出,使高难度的结构、设备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可能,从而为建筑师实现其大胆的构想铺平了道路,为高水平的设计创造了条件。 模数的应用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非常精彩的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从而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尺寸。这个尺寸为1150×575,是2/1的比例关系。而建筑的基本轴网为6900,层高为3450,它们分别为石材长宽的6倍。建筑的门高为2300,是3450的2/3,为四块砖的高度,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门高。建筑各处的尺寸都符合这个模数,这样一来,最后的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到处都是整块的石材,决不会出现不合模数石材的情况。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一块标准尺寸的石材在哪里不经切削,都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施工。 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装修,建筑与装修真正融为了一体。其实在古代西方,建筑都由石材建造,结构、建筑、装修本来就是一回事儿,贝氏正是要追求与之相同的效果。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装修,是在建筑、结构都做完之后,再附加上的一张皮。 贝氏严格的模数制同样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灵活变换模数。6900×6900的基本柱网,是考虑了办公空间的家具分隔,同时又是其结构体系——无梁楼盖的经济跨度;地下车库考虑并排停三辆车的布置方式,采用7800×7800的柱网。车库正好位于中庭及54米的大跨之下,避免了两套柱网的矛盾。 卫生间以装修面砖作为模数,其尺寸为150×300。所有卫生间的开间、进深、净高都为其整数倍,厕位、洗手池等的中线,灯、排气孔均与模数线相齐。天花、铺地的分格也严格遵循这个模数。所以,卫生间所有的线角都前后左右、上下交圈,任何一道线延任何一个方向转360度都可以回到原位。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在吊顶的设计中,采取两套模数。主要空间为

贝聿铭与他的建筑作品论文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是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州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了12年,这12年之久的合作,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 贝聿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早期贝聿铭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的是混凝土。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于是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应在手法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

东馆案例分析

大师作品解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建筑师的背景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 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 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 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 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所获奖项: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 Medal)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 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 长 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 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 中文名贝聿铭 外文名Ieoh Ming Pei 国籍美国 出生地中国 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 职业建筑师艺术家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 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中银大厦;香山饭 店;日本美秀美术馆; 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 配偶卢爱玲 祖籍 贝聿铭生于中国,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

翰.肯尼迪图书馆、香山饭店、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 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 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 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 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 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 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 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贝聿铭的设计历程及设计作品和方法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贝聿铭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他对建筑产生兴趣纯属偶然。在上海读书时,周末他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意念。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他们合作达12年之久。12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章。《华盛顿邮报》盛赞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设计的主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六十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该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并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

浅 谈 贝 聿 铭 及 其 建 筑 思 想

浅谈贝聿铭及其建筑思想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在诸多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建筑大师中,我最先接触,也最喜欢的就是贝聿铭,或许是他那东方人的面空和华人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切吧。在为其建筑作品倾倒的同时,不禁心下暗自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指导他设计出如斯精品呢? 本文以其代表建筑作品——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为例对其建筑思想进行简单分析。 这座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本文将以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视角对其加以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对他的建筑思想和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一、环境 坐落于法国瑰宝卢浮宫入口广场,这个位置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对坐落其中的建筑产生了许多约束与极高要求。 二、场所 金字塔本身就如同是卢浮宫的藏品一般,与古老巍峨的建筑相辉映,既存在感强烈,又不喧宾夺主,透明的体量更使得卢浮宫本身有了别样的风情。金子塔位于卢浮宫中轴线上,强调了入口的位置,对游人产生明确的指标。 三、典型空间效果 从下图的模型中可以看到金字塔的埋于地下的使用空间。这个空间的构成具有对称、均致、平衡、几何感强烈的美感,其中轴线与卢浮宫中轴相合,呼应了主体建筑的中心对称的形制。对光影效果的运用是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四、平面分析 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五、立面分析 由于大部分埋于地下,金字塔的立面相对简单,每面都是一样的玻璃三角形,但其独特之处在于透过这个立面所看到的卢浮宫的立面,以及简单的菱形玻璃拼接起来以后形成的独特韵律。 六、材料与建筑构造 玻璃通透的魅力、框架细致的美感,在金字塔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夜空之下,材料与构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其与星辰交相辉映,如同稀世宝石一样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尤足动人。

北京香山(文化资料)集结

北京香山 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中国最著名的赏枫胜地有四处,并称中国四大赏枫胜地,它们是北京香山、苏州天平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 一.树种: 1.枫树: 枫树得名于风: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应风的印象。 高大乔木,树高达24米,冠幅可达16米。 所有枫树的叶子都是对生。 适合在面积较大的庭园或开阔地域内做观赏树种。 2.黄栌树 种植的多是黄栌树。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 灌木,高3-5米。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 叶倒卵形或卵圆形。 1).叶子具有观赏价值。秋季,黄栌叶子变红,色泽鲜艳。 2).花梗也漂亮:黄栌开花后,花梗呈淡紫色,形状象羽毛,并且能在树梢存很久。成片栽植时远望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林间,故有“烟树”的美誉。 3)药用价值:枝叶入药有消炎、清热的功效。

4)木材可提取黄色染料,并可制作家具或用于雕刻。 3.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色: 原来,叶子里除了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其他色素的含量少,其他颜色完全被绿色掩盖住了。于是,叶子就显现出绿色来。 变黄色的原因:到了秋天,叶绿素忍受不了气温一天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得很快,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它们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秋天叶子变黄,就是这个原因。 黄栌和枫树等的叶子:在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地转变花青素,花青素是红色的,于是叶子就变红了。 二.香山红叶: 霜降时节上山。此时的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枫树黄栌,红艳似火,远远望去,会误以为是飘落的花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椭圆的树叶。 香山红叶 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 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瑰奇绚丽。 三.北京香山得名 主要说法有二: 1.最高峰的钟乳石,它的形状象香炉,称为香炉山,简称香山。 2.古时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清香四溢。所以得名香山。 四.景观介绍: 1.东门:是香山公园的正门。清代乾隆皇帝所题的匾额“静宜园”悬挂于门楣之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