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前科学查漏补缺练习

中考前科学查漏补缺练习

中考前科学查漏补缺练习
中考前科学查漏补缺练习

中考前科学查漏补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与对应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C.表示向Ca(NO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月球、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

B.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D.大爆炸宇宙论、大陆板块构造学说、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都是得到证实的科学结论3.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②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而下落③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5·12汶川大地震中,为了尽快进入灾区救援,我军采用空降兵进入水陆交通瘫痪的地区。如图,空降兵从高空跳下,先加速下落,打开伞包后逐渐匀

速下落,最后着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过程中,空降兵的重力势能在减小,机械能不变

B.空降兵在着陆后还要向前跑几步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空降兵在匀速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

D.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空降兵的重力势能在减小,机械能在减小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玻璃杯甲和乙,先让它们都装满蒸馏水,然后在乙杯子里轻轻放入一个干燥的软木块,结果有部分水从该杯口溢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两个杯子的水面仍旧一样高。下面正确的是()

A.如果软木块吸水的话,甲对桌面的压力比较大

B.如果软木块不吸水的话,乙对桌面的压力比较大

C.如果软木块不吸水的话,甲对桌面的压力比较大

D.如果软木块吸水的话,甲和乙对桌面的压力一样大

6.有个l千瓦的电炉,电炉丝断了。到电料商店购买,恰巧l千瓦的电炉丝缺货,只有2千瓦和500瓦的,怎样组装成1千瓦的呢? ( )

A.把l根2千瓦的电炉丝分为相等两段,取其一段 B.把2千瓦的两根并联

C.把500瓦的两根串联 D.把500瓦的两根并联

7.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烧瓶做了一个演示潜水艇原理的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吸气或向烧瓶吹气,就可以使模型下沉或上浮。如图所示,模型静止在水中,向烧瓶

中吹气烧瓶上浮时(未露出水面),烧瓶受到的浮力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鱼缸自动保温增氧器。温度计内为某种不导电液体,

导电小球漂浮在液体上并随液面升降。该装置的正常工作情况为( )

A.气温升高,增氧机工作,气温降低,电热丝工作

B.气温升高,电热丝工作,气温降低,增氧机工作

C.不管气温如何变化,增氧机都能正常工作

D.不管气温如何变化,电热丝都能正常工作。

9.放屁是人人都有的生理现象,排放的是肠道内细菌活动产生的气体。屁的主要成

分是:氮气约80%,二氧化碳15%左右,以及氢气、甲烷、氧气、水蒸气等,这些

气体约占总体积的99%;另外有硫化氢、氨气、吲哚、挥发性胺、挥发性脂肪酸等

有臭味的气体,约占总体积的1%。依据这些信息,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把屁引燃时一定能发生爆炸B.二氧化碳是食物被人消化后的产物

C.硫化氢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细菌是分解者,该生物体内无成形的细胞核二、填空题

10.如图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

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

表示该蔬菜同样的一张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

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1)曲线ab段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

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左右。

(3)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并结

合上图,你认为晚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科学家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宇宙,天王星上丰富的氢气和甲烷使它可能成为“太空加油站”。

(1)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但在储存上存在困难,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将氢气在超高压条件下转变为金属氢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氢的储存问题。你认为金属氢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具有导电性 B.密度小于一般的金属 C.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D.能和稀硫酸反应12.盐的水溶液是否都呈中性呢?小松在老师的合作下进行了探究。

【实验试剂】10%的Na2CO3溶液、10%的Na2SO4溶液、10%的CuSO4溶液、蒸馏水、pH试纸

【信息资料】Na2CO3、Na2SO4和CuSO4固体溶于水分别会解离出Na+ 与CO32-、Na+与SO42-、Cu2+与SO42-

【结论】不同的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有呈中性、碱性或性。

【推理】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除了与水有关外,还与该盐中的(填离子符号,下同)

有关,而CuSO4溶液呈酸性的原因除了与水有关外,还与该盐中的有关。

【反思】小松在上述实验探究中,采用了的实验方法。

13.阅读短文,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科技“武器”

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十分关怀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使用了很多最新科技设备进行救援。

⑴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原理。另外还有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生命探测仪等。

⑵小气垫:用新型高强度材料制成,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将它塞进倒塌楼板间很小的缝隙中,然后充气使其内部压强达到8个大气压。若它正上方的楼板和气垫的接触面积为0.2 m2,则用它可以顶起重约 N的楼板。

14.测灯泡的额定功率,器材如图所示:其中被测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6V,估计它的额定功率为0.8W;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0-0.6A和0-3A;电压表量程为0-3V和0-15V;开关、滑动变阻器;备用导线若干。

(1)给实物图补画出所缺导线,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

(2)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0-15V”量程不灵,无法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请你在不增减器材的情况下,重新设计出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电路图,并画在右边的方框内。(3)若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10Ω1A”、“15Ω1.5A”、“20Ω2A”、“50Ω2A”。则无论是正常实验还是后来重新设计的实验,都是选用规格的滑动变

15.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下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

所示的装置。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

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

A. Cu与稀盐酸 B. NaHCO3与NaOH溶液 C. CaCO3与稀硫

酸 D. 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b)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__装置的原理相似。

16.如图一是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的时间内A 、B 、C 三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其

中A 是自养生物。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 、B 、C 三种生物的能量流动顺序可能是 _。

(2)如果B 生物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从而使生态系统的 能

力受到影响。

(3)如果B 代表的一类善于奔跑的黄羊、斑马等动物,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可能

是 生态系统。

图二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A —H 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绿色植物,请据图回答:

(4)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简图中尚未表示的二种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 。

(5)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受到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H 生物体内农药残留量最多的原因是 。

17.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颁发给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沃伦获奖后说:“当时的医学教科书认为,由于胃酸的存在,在胃内不可能有什么东西生长,因此根本就没有人想到这些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为了验证他们提出的细菌致病理论,

马歇尔曾服用了一杯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一周后,他患了严重

胃病,检查证明已被这种细菌感染。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全世界

数以亿计的胃炎、胃溃疡疾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1)胃壁分泌的胃酸除了激活和维持胃蛋白酶的活性外,还可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一些病菌。胃酸的这一作用属于 (填

“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用唾液淀粉酶探索pH 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若换成胃蛋白酶,曲线在水平位置上将会如何移动? (填“向左”或“向右”)。

(3)对于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1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碱性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次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是因为_________;

(2)B 的实验步骤②和③能否对调? __________;

(3)预计加碘液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A 试管的溶液_______,B 试管的溶液变蓝。

实验发现A 试管的结果与预计相符,B

试管的溶液却不显蓝色。他们猜想:可能是唾液淀粉

图一 图二

酶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水解淀粉。为此,他们重做实验,只在步骤⑤中用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水解产物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代替了碘液,结果A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 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水解淀粉。那么,对于B试管的现象,请提出你的猜想。

19.科学上常用光合作用强度(用CO2吸收量表示)减去呼吸作用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来说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多少。如图所示为番茄某晴天各时间段吸收或释放CO2量。请据图回答:

吸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是因

(1)之所以可以用CO

为CO2是光合作用的,一般情况下吸收CO2越多,

光合作用强度越大。(2)图中有个时间段光合作

用强度增大。

(3)清晨6点之前,番茄释放CO2而不是吸收CO2,这

说明。

(4)这一天中,番茄积累有机物最快的时刻是,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5)番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酸雨区,番茄对CO2的释放量和吸收量都明显下降,这就体现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性。

20.有一白色固体A可能由FeCl3、NaCl、Ba(OH)2、K2CO3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主要现象如图所示。

则C中含有的物质是

三、分析、计算题

21.汽车、电动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了1L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_______ Kg,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Kg。

22.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取四个不同阻值时,可以得出电流表和电压表四组对应的值。这四组对应的值在图乙的 U -I 坐标中分别用a、b、c、d 四个点表示(坐标原点表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均为零)。由这四个点作出的 U-I 图像为一条直线,延长直线交纵轴(U 轴)于 E 点,交横轴(I 轴)于 F 点。若电源电压为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据此分析:

⑴E点表示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为多少?此时电路处

于什么状态?

⑵F 点表示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为多少?此时电

路处于什么状态?

23. 碱面(Na2CO3)中常含一定量的杂质,某厂生产的碱面包装袋上标有“Na2CO3含量≥96%”字样。为了判断该碱面中Na2CO3的含量是否达到要求,小明取10g该碱面样品进行检验,请你帮他完成检验过程的设计(假定杂质都是NaCl)。

(1

(2)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通过计算回答,当被测量的数据是多少时,“Na2CO3含量≥96%”是真实可信的。

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电学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元件,它有A、B两部分,被封闭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壳内,a、b是其两个外露的接线柱(如

图甲)。他们了解到B是一个定值电阻,其电流与电压关系如

A是一种由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它的额定电压是8伏。为进一步了解A的某些特征,

他们使用如图乙的实验器材,测得了一组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值,并绘制成如图丙的曲线。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用笔代替导线将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2)计算电阻B的阻值为;

(3)计算导体A的额定电流为,额定功率为。

双基掌握情况

双基掌握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 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智育目标: 期评及格率达到优秀率达到。 (3)双基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 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 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2012)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 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 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一章机械运动

3.2角(巩固提升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含答案) 【同步专练B】3.2角(巩固提升篇) 一、单选题(共10题) 1.—个角是60°,画在1:3的图上,应画() A. 20° B. 60° C. 180° D. 无法确定 2.角的两条边都是( )。 A. 线段 B. 射线 C. 直线 D. 曲线 3.下图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个角。 A. 3 B. 4 C. 5 D. 6 4.下图中一共有()个角。 A. 3 B. 4 C. 5 D. 6 5.下图中有()个角。 A. 5 B. 6 C. 7 D.9 6.如图中共有()个角. A. 10 B. 3 C. 6 D. 5 7.图中有()个角。

A. 3 B. 4 C. 5 D. 6 8.这面锦旗有()个角。 A. 3 B. 8 C. 13 D.14 9.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观察15度的角,这个角是()。 A. 15度 B. 20度 C. 50度 D. 75度 10.下图中共有( )个角。 A. 8 B. 7 C. 6 D. 5 二、判断题(共10题) 11.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一定构成一个角。() 1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3.一个点和两条线就一定能组成一个角。() 14.只要有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15.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1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17.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的角大。() 18.用放大镜看一个角,发现角的两条边变长了,所以这个角的度数也变大了。() 19.角的边越长,角就越长.() 20.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 30°的角,结果看到 300°的角。() 三、填空题(共10题) 21.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

3.4分与合-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含答案)【同步专练B】3.4 分与合(巩固提升篇) 一、选择题(共8题) 1.()合起来是9. A.6和2 B.5和4 C.6和4 D.2和4 2.把5根火柴分成两份(每份至少有1根火柴),有□种分法.□应填()A.2 B.3 C.4 D.5 3.在中,□里应该填( ). A.1 B.2 C.3 D.4 4.4只进2个洞,每个洞( )进同样多的. A.不能 B.能 C.无法确定 D.是 5.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里,有()种插法. A.1 B.2 C.3 6.和10相邻的数是(). A.9和20 B.11和12 C.9和11 D.11和20 7.从下面开始数,戴帽子的是第()只. A.1 B.2 C.3 D.4 8.比8小的数是(). A.10 B.9 C.7 D.8

二、填空题(共8题) 9.填空。 10.猜猜我是谁。 (1)3+=3 =________ (2)5-=0 =________ 11.填一填。 12.开火车。 13.猜一猜。 14.括号里可以填几。 (______)>3 (______)<5 4>(______) 2<(______) 1=(______)(______)=4 15.两个盘子里共有几个水果。

16.想一想,里填几合适呢? 三、判断题(共8题) 17. 。(______)18.判断下图是否正确(_____) 19. (_____)20.(_______) 21.

4-1=3 (_____)22. 2+2=4 (______)23.(_____)24.(_____) 四、计算题(共4题)25.填一填. 26. 27.看图列式计算. 4-________=________ 28.看图列算式。

3.7《0》(基础应用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含答案) 【同步专练A】3.7 《0》(基础应用篇) 一、选择题(共10题) 1.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是() A.0 B.这个数 C.不能确定 D.8 2.0+4 □4+0,□里应填() A.> B.< C.= D.7 3.5+0○5-0,○里应填() A.> B.< C.= 4.已知□+0=◎,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 0=□ B.◎ - 0=□ C.0 - ◎=□ 5.0加上一个数,得() A.0 B.原数 C.1 6.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是() A.0 B.这个数 C.不能确定 7.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是()。 A.0 B.这个数 C.不能确定 8.0+4 □4+0,□里应填() A.> B.< C.= 9.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0与任何数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B.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还得原数C.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还是0 10.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3>4 B.1+4<5 C.2+0=2 D.5-5>5 二、填空题(共10题) 1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________表示,0也是________.自然数都是________. 12.在方框里写出得数是5的算式。

13.看图写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 和1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数一数,写一写.有几个鸡蛋?你发现了什么? (1)(_____)(2)(_____)(3)(_____)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把尺子上开始的数字是(______),盘子里一个东西也没有用(______)来表示.17.小鱼会在哪片荷叶下休息? 18.填空 (___) 1 2 3 (___)(___) 5 (___) 3 2 (___)(___)19.看图片,照样子,画准点,写好数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强化训练 夯实双基

强化训练夯实双基 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丁时辉朱瑛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教师最大的冲击就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领会。于是,一些课堂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有的甚至是在远离:文本“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收获了什么? 也难怪,;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专家对类似于这样的所谓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进行质疑,甚至提出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老师们心里也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赖以自豪和骄傲的经验——强凋“双基”的落实,尽管这一点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了误区。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双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很多研究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观摩课,早已把字词教学的落实、文章结构的把握、表达方法的揣摩等抛之脑后。这些东西究竟需不需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回答。文盲不识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与你“对话”。我们能根

据他的“对话”能力说他“语文素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没有—‘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他不会阅渎,不能书面表达,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 要注意的是,新课程下的“双基”与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有所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强调语法、文体知识、修辞手法、词语解释、段意归纳、中心概括等。然而,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新课程所强调的“双基”应该是“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 (崔峦浯),以及各种浯文能力等。在落实“双基”的方法上,过去一个时期,语文教学依赖于“训练”,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致使训练变成了填充、灌输,它是以丧失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冷漠人文关怀为代价的。那么,新课程下的“双基”又该怎样落实呢?我们说,依然是"训练”。 一谈到“训练”,一些教师可能比较反感。因为“训练”,语文教学曾经倍受世人指责。其实,传统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与“训练”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大家对学生进行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现代汉语词典》对"训练”作了这样的解释: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如军事训练等。从词典的解释看,要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也就是说,训练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循序渐进;须有一定的厚度,一定的强度;须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的方法。 对于“双基”,究竟该如何训练呢?这里仅通过大家所熟知的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解读三个主要的原则性问题。

【同步专练B】3.3有多少点子(巩固提升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

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北师大版(含答案)【同步专练B】3.3 有多少点子(巩固提升篇) 一、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 1.5个6相加等于30,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也可以写成________。 2.5×2=________,读作:________,乘法口诀________。 3.在算式7×6=42中,等号前面的两个数称作________,等号后面的数称作________。 4.在6+6+6=18中,相同加数是________,相同加数的个数是________,写成乘法算式是 ________。 5.6×8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也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 6.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________法表示。 7.2×6=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也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用到的口诀是________。 8.每盘有________个苹果,有________盘,一共有________个苹果。 加法算式:________(个) 乘法算式:________(个) 9.丁丁做一道乘法算式题时,把其中一个乘数3看成了5,得出积是45,那么正确的积是 ________。 10.填上“+”“-”或“×”。 2×6=18________6 18________2=5×4 5________1=3×2 3×4=6________2 27________9=6×3 4× 6=20________4 二、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1.136×4表示()。

A. 4个136连加的和 B. 4个136相乘 C. 136个4连乘 12.一道两个数的乘法试题,丁丁把其中一个因数3看成了5,结果得到的积是35,那么正确的积是() A. 15 B. 21 C. 24 D. 27 13.把19×3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 A. 19+3 B. 3+3+3 C. 19+19+19 14.用口诀“三六十八”计算的算式是( )。 A. 3+6 B. 18-6 C. 6+6+6 D. 6×6×6 15.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 7+7+7+7+7 B. 7+5 C. 5×7 16.5个8相加的可以列式为()。 A. 8+5 B. 8×5 C. 5+5+5+5+5 17.可以用4×2表示的算式是() A. 4+2 B. 2+2+2+2 C. 4+4+4+4 18.不可以用算式3×8表示的是()。 A. 3个8相加 B. 8个3相加 C. 3个8相乘 19.1千克桃子3元钱,买6千克桃子应付多少钱?用()计算比较简便。 A. 加法 B. 乘法 C. 减法 20.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再减去3,是()。 A. 12 8 B. 12 9 C. 18 15 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 21.8×5和5×8表示的意思一样。() 22.2+2可以写成2×2,3+3+3可以写成3×3。() 23.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12。() 24.5×1和5+1的结果相同。() 25.a+b =a×b () 26.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10。() 27.几个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8.3+4和3×4的结果相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结

龙街小学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2)班科学 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陈文玉 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获得同行的指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三、四、五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及答案 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2.下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3.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

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作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与探究一]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________性。 [实验与探究二] (1)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____________;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KZ5-1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图KZ5-1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评价与反思] 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

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 [交流讨论] 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 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 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提高教学成绩 P1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伴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站在的新学期的起点。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新学期课堂教学要怎么教,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是老师们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就这个话题,结合假期里我们组老师们备课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会。 P2 高效课堂、快乐课堂一直是我们的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困难。 减负,是教育部于2013年8月21日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我们的必须要做的事情。 反思我们自身,很多时候布置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置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很多家长也表达了家庭作业多的看法。 对此老师们也压力很大,心里也有疑问“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 那么,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呢?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该思考、探索与实践的。 P3 是不是少留点作业,就是减负,多讲点内容就是高效了呢?其实不然。 “减负增效”不只是作业布置的时间和设计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整体入手,从课堂教学的这个根出发,只有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这个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抓住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减负”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负第一点是实现课堂高效。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新课标的精神把握不准确,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双基”训练,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人说抓

4.1小树有多少棵(基础应用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北师大版(含答案)【同步专练A】4.1 小树有多少棵(基础应用篇)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一根绳子,每3米剪成一段,剪成250小段,这根绳子()米长. A.650 B.550 C.750 D850 2.21个400是() A.840 B.8400 C.4800 D.480 3.两个数相乘的积,与它们的和相比,()。 A.积大 B.积小 C.无法确定 D.8 4.学校绘画小组有24人,合唱小组的人数比绘画小组的3倍多,比绘画小组的4倍少,合唱小组最多有()人. A.73 B.96 C.95 5.某个县城有250栋楼房,每栋平均有12户人家,共有()户人家。 A.2700 B.2512 C.3000 6.将83+83+8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83×3 B.83×83×83 C.83×83 7.831×6的积是()位数,134×2的积是()位数。() A.四、四 B.四、三 C.三、四 D.三、三 8.一根绳子,连续剪去两段,每段长60米,还剩下100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列式正确的是( )。 A.60×2+100 B.60+100 C.60×2-100 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 9.计算80×3,想:8个(______)乘3等于(______)个十,也就是(______),所以80×3=(______)。 10.3个50是(_____);从96里面连续减3,减(_____)次后结果是0。 11.小强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8页,20天看完,这本故事书有________页。 1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开向 480 千米以外的码头,2 小时后距离码头还有

六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拱形能够向下并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并通过瓜皮拱的受力情况推测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边实验边改进,不断加深研究。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并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2.知道抵住外推力,可以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瓜皮拱的受力情况推测拱形受力时各部分相互挤压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图片:各种拱形结构的建筑物(课件出示)——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拱形) 活动2研究拱形 1.人们为何要将建筑物做成拱形?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拱形的力量,导入及板书 2.要研究拱形的力量,必须先要制作拱,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演示纸拱的制作,同时介绍拱形的拱顶和拱足)) 3.猜猜看,平纸和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也就是能承受多少个垫圈?(课件展示) 4.到底怎样,请大家先了解一下: 5.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拱顶受到的压力到了拱足变成了向外的推力,拱足部分真的有两个外推力吗,我们不妨体验一下:两人合作,一人拱顶处使力,另一人两个手指抵住拱足,体验外推力; 6现在谁来说说看拱形受力有什么特点。课件:拱形受力时可以将力分散,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拱足处转化成外推力和向下的力。 7进一步探究: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纸拱不变形?(课件)这样做,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怎样,真的吗?那我就按照你们的方法来试试看(演示实验)8交流:说说你的发现——抵住拱足的力量越大,拱形承受的压力越大。课件:结论 活动3【练习】延伸与拓展 1.研究瓜皮拱 课件:(1)梯形的五块瓜皮做成拱瓜皮为什么不垮呢? (2)受压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课件结论:拱形受压,不单拱顶和拱足处受到力,其实拱形的每一个地方都受到力的作用。 瓜皮拱把受到的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的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所以在一定的重物下瓜皮拱不垮。 2.课件运用: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古代的城门大多是拱形? 四、小结 五、作业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等差数列_双基能力训练.doc

等差数列?双基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已知命题甲是“△ ABC的一个内角B为60°”,命题乙是“△ ABC的三个内角A、B C成等差数列”,那 么 [ ] .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①2n;②2n+6;③n2:④n2-1 :⑤n2+ 2n; ⑥n2 + n+ 1;⑦n3;?0.

在上述各数列中构成等差数列的 A.3个 C. 5个 3.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1-n),那么[ ]. A. d = 2, a n = 2n-2 B. d = 2, a“ = 2n+ 2 C. d = -2 , a“= -2n-2 D. d = -2 , a“= -2n + 2 4.己知数列牯詁中,3n41 = a n十且a t= 2,贝临哪等于

B .1000 C .999 D .998 5.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的前三项依次为a-1 , a+ 1, 2a+ 3,则此数列的 通项公式为 [ ] . A. a n =2n-5 B. a n =2n-3 C. a “ = 2n-1 D. a n =2n+ 1 6. 等差数列{a n },已知 a 3 + a ii =10,则 a 6+ a ?+ a 8等 于 [ ] . A. 20 B. 18 C. 15 D . 12 7. 在等差数列{an }中,28, So=36,贝U S5等 ]. B . 44 A .1001 A. 24

B. m+ n C . m+ n 2 11 .在50和350之间,所有末位数字是1的整数之和 C. 64 D . 80 8 .首项为18,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取最大值时,n 等 A . 5 或 6 C. 7 9.在项数为2n+ 1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与所有偶数项的和之 比为[ A. 2n + l nF B.—— n C. 10. m =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m = n, a “= m(n^ m),则a*等 A. mn

科里亚的木匣 双基同步训练

科里亚的木匣双基同步训练 一、抄写课后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匣”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应查( )画。笔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1-3)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填表。 时间 主要人物(科利亚) 事情年龄数数步子 差不多四年以后五岁步子小 战争开始的时候能数到一百 多 量五步挖匣子 五、从第二自然段所写的科利亚将装有小玩意的木匣埋起来这件事能够看出他是个爱_____、会_______、热爱生活的孩子。 六、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起初原来仍旧照样早先开始 当初——( )( ) 仍然——( )( ) 原先——( )( ) 八、找出下面句子里用错的字,把准确的写在括号里。 1.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彩实。 ( ) 2.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暴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 )

六年级科学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 放大镜 填空题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它具有 放大物体 、 会聚光线 、 成像 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 放大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 肉眼 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放大镜的作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 放大 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 折射 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 沿直线 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 放大 。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公安人员、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工作者、仪器修理工等都会用到放大镜。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 )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 √ )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 、 胸 、 腹 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 彩色的小鳞片 ,其实这是 扁平的细毛 。 3、蟋蟀的耳朵在 足的内侧。 4、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6、蝴蝶的触角是 棒状 ,蝗虫的触角是 丝状 ,天牛的触角是 鞭状 ,蚕蛾的触角是 羽毛状 。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1、名词解释 晶体: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食盐 、 白糖 、 味精 、 碱面 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结晶 和 蒸发 。 4、晶体的形状有 立方体 、 金字塔 、 针状 等。 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 √ )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 见。 ( × )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 体。 ( × )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 则。 ( √ ) 第4、5、6、7课 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 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 不相同 ,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 大 ,叫做 物镜 ;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 小 ,叫做 目镜 。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果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12×,物镜上标40×,那么,这台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480 倍。 4、显微镜由五部分组成: 目镜 、 调节钮 、 物镜 、 载物台 、 反光镜 。 5、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 300 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6、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 倍。用于观察 SARS 病毒 、 大肠杆菌 等。 7、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 8、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必须要把物体制成 玻片标本 ,不能直接观察。 9、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相反 。 11、1663年,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 细胞 。 12、细胞是生物的最基本的 结构 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有 功能 单位。 13、细胞的作用有:生长、发育、呼吸、消化、排泄、繁殖、遗传。 14、 列文虎克 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15、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 2、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