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笔记(根据课件整理)

世界地理笔记(根据课件整理)

世界地理笔记(根据课件整理)
世界地理笔记(根据课件整理)

世界地理笔记

东亚

一、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经纬度位置:80oE-140oE,20oN-50oN

2、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

东部多平原、丘陵。

2)、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沟通东西水运交通。东西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A.成因: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

B.特点: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寒冷干燥。

(2)、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很少

原因: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显著

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地势高

(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的分布和差异

温带季风: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北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亚热带带季风: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三、社会经济特征

1、人口数量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黄种人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3、经济: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农业、工业发达。西部内陆地区条件较差,人口较少,畜牧业发达。

小结:东亚的地理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长期耕作,土壤较肥沃、劳动力充足、多优良港口,交通发达、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发达

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山地、干燥,大陆性气候明显、交通不便、科技力量较弱

西部的优势:草原广阔,矿产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

日本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经纬度位置:(30°N—45°N)(130°E—145°E)

2、范围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横滨、神户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质

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分布着狭小平原

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日本最高峰)

2、海洋性季风气候

(1)气候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温差小。降水丰富、均匀。

(2)原因:受海洋和日本暖流影响

⑶日本东西岸降水差异的原因分析:

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吹来,在日本东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西侧处于背风坡,降水偏少。

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而湿润,在日本西侧沿海形成较丰富的降水(降雪);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偏少。

3、自然资源:森林水力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三、社会经济特征

1、人口

1.27亿,黄色人种居民多为大和族,通用日语,信奉佛教教,首都东京。

2、发达的经济

(1)、工业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多属临海局。新兴电子工业向国土的南北两端扩展,九州岛(硅岛),为临空型。

原因:原料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要靠优良的港湾

和便利的海洋运输。因此能节省运费,降低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

新兴工业区的布局主要取决于人才、交通和

环境因素,(传统工业地带存在工厂用地和用水不足及环境污染等问题。)(2)、工业发达

区位条件

有利条件: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较高的科技水平、便利的海运条件

不利条件:工业原料、能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3)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4)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主要外贸对象:美国、亚洲、西欧。

(6)、农业、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1.日本工业属于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资源贫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和燃料基本上都需要进口;国内市场有限,产品大量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

2.日本著名的渔场是它形成的自然条件是简述日本渔

业发达的社会条件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大;鱼产品消费量多,市场需求量大;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养殖业也较发达

东南亚

一、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2)东南亚经纬度的范围:90oE-140oE,10oS-25oN

问题: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克拉运河的开凿,对我国来说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运河不仅可以运油,还可以运输其他货物,而且将改变欧亚贸易路线。它可以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运输安全性得到提高。

2、范围: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上的11个国家

唯一的内陆国::老挝

面积最大的:印度尼西亚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印度尼西亚(“火山国”)

3、海岸线曲折,多岛屿群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河流

(1)、地形

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马来群岛:山地、丘陵为主,地表崎岖,平原较少。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多火山活动和地震。)(2)河流:

2东南亚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是旱季

3、资源:锡、石油、森林资源

三、社会经济特征

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东南亚共5亿多人口,绝大部分属黄色人种,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超1亿)

2、富饶的物产

(1)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稻米出口国:泰国、缅甸、越南)。(水稻种植业

) 中南半岛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

②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壤深厚肥沃;

③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3、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种植园农业)

条件优越:东南亚绝大部分地区①位于热带,光照强,热量充足;②降水多,水源丰富,③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因此盛产多种热带经济作物

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马尼拉麻)的最大产地。

四、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

1、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2、问题:

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长期的殖民统治)

3、方向:外向型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⑴大力发展制造业;(劳动密集型)

低廉的劳动力、便宜的土地、住房条件吸引国外投资

⑵扩大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⑶该模式的问题:资金和技术对外国的依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地区之间,尤其

是城乡之间差别扩大等。

新加坡

1.地处重要的交通路口:马六甲海峡;

2.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短处:土地窄小,自然资源缺乏

长处:地理位置重要,港宽水深

3.在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道路;

4.新兴工业国(经济多元化):航运、贸易、旅游、高科技;

5.重视保护环境和美化城市的工作,是世界上闻名的“花园式城市”。

南亚

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2)南亚经纬度位置:10°N~30°N , 60o E --90o E

2、范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自然地理特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

2、三大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主要流经巴基斯坦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

试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原因。

①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夏秋季多飓风。

②境内有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众多河流,集水量大。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南亚的气候

1 热带季风气候:

A、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特点:全年高温,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

2、热带沙漠气候:

A、气候成因---a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 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

B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C 分布:南亚西北部塔尔沙漠地区

3、高山气候:

A 成因:地势高

B 特点: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C 分布::南亚北部

4、气候与农业:对农业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防灾措施:兴修水利工程

印度

一、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二、历史悠久

三、农业生产

1、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耕地面积亚洲第一);土壤肥沃;水热充足。劳动力资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

2、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技术落后

3、主要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茶、黄麻

四、工业生产

1、工业分布

2、工业特征:形成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中亚

一、位置范围

1、位置:(1)、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中部

(2)、经纬度位置:35°N-55°N,50°E-85°E

2、范围:中亚五国

3、交通位置:现代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古代的丝绸之路

二、自然地理特征

1、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中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中亚的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全年少雨,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

3、中亚的河湖:多内流河、内流湖

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但为何也有大湖大河分布?

①部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为河湖的发育提供了比较多的水源;

②高西低的地势特征使水流向西汇集,形成一些大湖大河。

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

为减缓咸海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强国际协作,控制各种用水量;

②草种树,恢复植被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5.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三、社会经济特征1、中亚的农牧业

(1)、区位条件

有利:平原面积广阔,耕地资源较丰富;夏季高温,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便利的灌溉水源。

不利:水资源不足

(2)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

(3)农业类型: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

(4)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荒漠化、盐碱化、湿地面积缩小

2、中亚工业: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西亚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重要的交通位置

(2)、经纬度位置:12°N-42°N,35°E—60°E

2、范围:20个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最大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2、气候

西亚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

⑴纬度位置较低:本区纬度较低,是造成本区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⑵大气环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3、河流、湖泊

(1)、降水少,河流稀少

(2)、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约旦河与死海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415米)死海成因:断裂下陷

4、资源

?石油资源丰富(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国家)

?水资源短缺

三、社会经济特征

1、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的社会;白色人种;

2、宗教: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3、农业

(1)区位条件:

有利:热量、光照充足

不利: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2)灌溉农业发达: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绿洲

(3)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荒漠化、盐碱化

亚洲

亚洲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

一、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约10°S—85°N)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先熟悉一组地名:

三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一列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边缘海(如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等)。

二、地形1、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2)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亚洲之最

[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

[里海]世界最大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

[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

?三、气候: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显著

?A、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等。

?B、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季风区、朝鲜半岛南部一小部分和

日本的南部。

?C、温带季风气候: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季风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及俄罗

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气候类型当中:

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独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分布最广:温带大陆性气候

非洲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30°N-30°S,20°W-40°E

2、范围: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部分,包括49个国家和地区

3、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都较少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5895米)

(3)、地形单一,地面起伏不大

(4)、刚果盆地:

(5)、东非裂谷东非裂谷带

形成:由于地壳运动造成断裂而成。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东非高原,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

2、气候:“热带大陆”

(1)三大显著特点:

A、热带气候为主,气温高

B、干燥地区广

C、气候以赤道为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2)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气候:

A.纬度低,热带面积广大,气温高,称为“热带大陆”

B.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又可称为“干燥大陆”

C.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的原因:

①赤道横贯中部--气压带风带大致对称

②海岸平直--海陆差异小

③地形比较单一 --干扰气候因素少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地势较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水热条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什么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经过

3、河湖

(1)河流: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发源于东非高原注入地中海。

?刚果河发源于赞比亚北部高原注入大西洋。大小支流都处在热带雨林区,水量大,富水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赞比西河发源于隆达-加丹加高原注入印度洋。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有季节变化

(2)湖泊:湖泊多为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

4、丰富多样的资源

(1)矿产资源

①石油:集中北非和几内亚湾沿岸地区。

②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③铝土矿

④铜矿

2、动植物资源丰富:“富饶大陆”

三、社会经济特征

1、居民

北非:白种人为主,多为阿拉伯人。

撒哈拉沙漠以南:90%是黑种人,又称“黑非洲”。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缺粮严重

环境: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一、地理位置

1、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

2、重要经纬线:30°N、30°E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热带沙漠气候(90℅),地中海气候

2、尼罗河: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最长河流,源自东非高原,注入地中海。

思考1、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其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6月至10月是它的雨季,降水丰富,水量大增导致泛滥。

思考2、尼罗河为埃及带来哪些赠礼?

①形成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

②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

③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

思考3、请分析阿斯旺大坝建成的利弊。

利:①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弊:①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受到萎缩②沿河地带土壤盐渍化加剧

三、社会经济特征

1、人口: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是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地区。

2、农业

(1)区位条件

有利:充足的光热,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有便利的灌溉条件、肥沃的土壤。

不利: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

(2)主要农作物:长绒棉

3、经济发展的条件:运河主权、丰富的旅游资源、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

4、主要经济支柱:运河收入、旅游业、石油、侨汇

欧洲西部(中欧、西欧、北欧、南欧)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北接北冰洋,西靠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经纬度位置:35oN-70oN,10oW-30oE

2.范围:包括北欧、西欧、中欧和南欧

3.海岸线曲折,半岛、岛屿、海湾众多。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1)以平原、山地为主(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地貌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气候:地中海、温带海洋气候的特征、成因

地中海气候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原因: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全年温和多雨

原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3)受大西洋影响大,海洋性气候显著

(4)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为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有何特点?与我国南方地区植被比较有何异同?

为适应夏季干热的环境,植被具有厚皮(储存雨季水分)、

长根(广泛吸收地下水)或树叶有蜡质光泽的特点。

与我处比较:

同——均为亚热带常绿型植被。

异——我处以阔叶林为主

地中海气候下主要是硬叶林,代表树种有油橄榄、柑橘、无花果等

二、自然地理特征

3、水文

(1)著名河流:莱茵河、多瑙河(2)水系特征:河网较密,长河较少,水流平稳。

(3)水文特征: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小,水能蕰藏量小。

(4)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

自然原因:①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广,降水丰富,水量大,且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货运量量大。

4、资源:石油(北海油田)铁(法国)煤(德国、英国)

三、社会经济特征

1、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

2、农业生产

(1)区位条件:

有利: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湖众多,灌溉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

不利:光照不足

(2)、农业类型

温和湿润,牧场辽阔:乳畜业荷兰、丹麦等

北海渔场——渔业发达,如挪威

南部光热充足——园艺业,如法国

3、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发达

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燃料和粮食,出口工业制成品

4、发达的旅游业

南欧:阳光、沙滩;北欧:峡湾;中欧:阿尔卑斯山;诸多人文景观:雅典巴特农神庙,罗马古斗兽场。

波罗的海平均盐度为0.7~0.8%,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请分析其原因

1地处高纬地区,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2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较大;

3入海河川多,有大量淡水补充;

4被陆地包围呈封闭性海盆,与大西洋沟通的海峡既浅又窄,阻碍水体交流。

德国

一、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冰洋,波罗的海

(2)经纬度位置:47 oN—54 oN,10oE经线从中部穿过

(3)交通位置:欧洲路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二、工业:

(1)区位条件: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雄厚的科技;广阔的市场

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2)工业中心

鲁尔区: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慕尼黑:宇航、微电子等

拓展:世界主要的电子工业中心:

?美国—旧金山“硅谷”

?日本—九州岛“硅岛”

?德国—慕尼黑

?英国——苏格兰地区

?印度——班加罗尔

?中国——北京“中关村”

【思考】日本、德国两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何异同?对其工业布局有何影响?

日本:岛国、海运便利,外贸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工业集中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德国:临海国,水陆运输便利,煤炭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工业均衡分散内陆地区

欧洲东部和北亚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一、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西临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等国接壤(2)经纬度位置:50oN-70oN,30oE-180o

2、范围

欧洲部分1/4,人口3/4;亚洲部分3/4,人口1/4,传统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以平原、高原为主,较为平坦

(3)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2、俄罗斯的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少。

思考:俄罗斯气候东西有哪些差异及分析成因

俄罗斯西部是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有利于西部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内地。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共同影响下,俄罗斯欧洲部分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也比较均匀,属于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向东离海洋渐远,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严寒而漫长,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3、河湖

著名的河湖: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贝加尔湖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4、资源

(1)、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丰富的森林资源。

(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

(3)、水能资源:

(4)资源集中于西伯利亚地区

三、社会经济特征

1、农业

(1)区位条件

有利:地形较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不利:热量不足

(2)农业分布:集中在国土南部

2、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1)主要工业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2)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探究】比较俄罗斯与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接近原料、燃料地区属“煤铁复合体型”分布,而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属“临海型”分布。因为俄罗斯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利用本国丰富的原料、燃料建立了强大的钢铁、能源、机械、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部门,所以工业多分布在资源分布地区。而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原料、燃料和消费市场严重依赖国外,利用其优越的海运条件,采用了临海型的工业分布格局。

3、交通: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探究】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

为什么?①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②北部有冻土层,建设难度大,安全系数低。③距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探究】俄罗斯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同时它的境内有很多条大河,但是不论

是海运或者内河航运都不发达,原因是什么?

海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不畅通,北冰洋沿岸冰期长;

内河航运:封冻期长,通航期短,只有伏尔加河等少数河流运量较大。

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

①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部有冻土层,修建难度大,安全系数低。

③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北美

一、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25oN—85o N,80oW—120oW )

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3、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1)、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北段

(2)、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

(3)、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

2、河湖众多

水量大,利于灌溉、航运和发电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北部,纵贯大平原。

3、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征:冬冷夏热,夏雨稍多。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向北到北极圈。

(2)地形对气候和天气影响

A.40°N到60°N大陆西岸:多雨

B.山脉之间:少雨.

C.东部: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D.中部平原:冬冷夏热

美国

一、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本土(25oN-50oN)(80oW-120oW),夏威夷热带

2、海陆位置: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

3、范围: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平原面积广,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2、三面临海,航运便利

3、本土处于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

4、密西西比河、五大湖:航运、灌溉、发电

5、丰富的资源:煤炭、石油、铁(—阿巴拉契亚山脉,铁—五大湖西部,石油—墨西哥湾)

三、社会经济特征

1、发达的农业

(1)优越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广,灌溉便利。社会经济区位:地广人稀,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科技、工业基础好。

(2)农业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育种、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

农业生产专门化: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划分

2、工业

(1)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2)、三大工业区

拉丁美洲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

哥湾,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2)经纬度位置:(25oN-57oS) 40oW-110oW(南美洲40oW-80oW)北回归线穿过墨西哥中部,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南部(3)交通位置: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巴拿马运河

2、范围

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属北美洲)

南部:南美洲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2、气候:

(1)湿热的大陆(原因: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地形因素影响显著: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

B、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海拔较高)

C、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0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多雨(属西风带,西风来自海洋,湿润),东侧干燥少雨(背风坡,降水稀少)

E、太平洋沿岸气候类型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

3、河流:河流多,流量大

4、自然资源丰富

(1)矿产: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白银、铁、铜。(2)水能:巴西高原,

(3)渔业:秘鲁渔场,(成因:离岸风,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是四大渔场中唯一成因为上升流的渔场,其余三大渔场成因为寒暖流交汇。全球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4)森林:热带雨林,

(5)草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三、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

人口密度较小,人口稠密区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部和阿根廷沿海,自然条件差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增长快,热带国家人口分布气候温和的高原。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1)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

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

阿根廷是出口农产品较多的国家(牛肉、小麦)

(2)工业以采矿业为主

巴西

一、位置和范围: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1/3平原,2/3高原

2、气候:热带雨林,草原气候

3、河流:亚马孙河

4、资源:铁、水能

热带雨林:世界森林资源的30%

三:社会经济特征

1、人口:人口90%在东部沿海。

(1)、交通便利(2)、开发历史悠久(3)、气候比较温和湿润(4)、经济较发达2、农业

(1)农业的区位条件:水热充足、地形平坦

(2)、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和剑麻

3、迅速发展的工业

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

部门:钢铁、汽车、造船、飞机制造。

分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能源:缺煤少石油,但水能资源丰富

4、城市

巴西利亚:高原新城,政治目的,环境优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几种农业农业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1、区位因素: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2、农业生产特点: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精耕细作,单位产量高(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商品谷物农业

1、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夏季潮湿;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

2、农业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运输便利,有利于牧场的商品经营。

大洋洲

大洋洲的范围

1、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四大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新几内亚岛

3、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澳大利亚

一、位置和范围(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1、位置

(1)海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与北太平洋之间

(2)经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

经度:110oE-155oE

纬度:10°S~40°S(120°E穿过西部,150°E穿过东部)

2、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

西部:高原??西部高原低矮200-1000m(古老),面积占全国一半

2、气候:

(1)半环形分布

半环状的核心:热带沙漠气候

外环:(自北向南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中环:热带草原气候

(2)气候特征:

A、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半沙漠分布很广。

B、气候(降水量)、植物带呈半环状分布。

气候炎热干燥的原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热带范围广

②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③大分水岭南北纵贯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

3、河湖:河湖稀少

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西侧,重要支流为达令河,

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4、生物

东半环森林—中半环草原—内半环荒漠

特有动物:鸸鹋、袋鼠、鸭嘴兽三、经济地理特征

1.人口:地广人稀城市化水平高。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人口稠密。

2.农业: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

(1)、区位条件

有利: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交通发达,工业发达,有固定得市场。

不利: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2)大量出口小麦和羊毛

3、工矿业(煤、铁的出口)

铁矿:澳大利亚西部

煤炭:东部沿海

铀、锰、铝土:北部地区

4.城市:

堪培拉(政治中心)、悉尼(最大城市、港口)、

墨尔本(第二大城市)珀斯(西南部,地中海气候)

两极地区

一、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及周边岛屿和部分大陆地区组成

二、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陆——南极洲

一)、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几乎都在南极圈以内,南极半岛60°W,与火地岛隔海相望

2、海陆位置: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环绕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冰雪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最大的冰库,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

2、气候—冰原气候:寒极和风库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极端气温达-88°C以下;→酷寒

原因: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干燥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烈风3、资源矿产:煤铁等资源丰富

淡水:占全球90%,以固体形式存在海洋生物:磷虾、鲸、海豹、企鹅等

地理信息系统笔记整理_全解剖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说 数据与信息 数据(data):是未经过加工的原始材料,是客观对象的表示。 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是数据内涵的意义。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的特征体现在区域性、多层次性和动态变化上: 空间位置:通过公共地理参考来描述地物所在位置,如大地参照系、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的信息结构。 时序特征: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时段。 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物理外壳: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操作(处理)对象:空间数据。 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混合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创造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对GIS的三种认识: 地图观点:强调GIS作为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的地图功能。 数据库观点:强调数据库系统在GIS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工具的观点:强调GIS的空间分析与模型分析功能,认为GIS是一门空间信息科学,这是其有别与其它系统的唯一特征。 GIS概念框架和构成 ---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库输入 用户界面----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产品生成和输出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

绪论 简述GIS的理解(需具体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GIS的概念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是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和地理相关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商业选址、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全球变化。 地理信息的定义 理解1: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理解2: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理解3: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它起源于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存储、分析与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特点 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多维性:单点多重属性信息动态性(时间性):随时间动态变化数据量大: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地理信息含义 “有地理参照的信息”(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Information)或者,“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GIS的定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地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 GIS的组成 ①系统硬件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硬件的三种应用模式 单机模式: 由基本外设、处理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适用于小型GIS建设 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不方便 局域网模式: 部门或单位内部GIS建设 专线连接 资源共享较方便 广域网模式: 用户分布地域广泛,不适合专线连接 公共通讯连接 资源共享方便 局部范围为局域网,通过若干通道与广域网连接 ②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标准外设的驱动软件,目前流行的有DOS、Windows98/Nnt/2000/XP、UNIX 等。系统软件关系到GIS软件和开发语言使用的有效性,是GIS软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软件 数据库软件 流行数据库软件主要有Oracle、Sybase、Informix、DB2、SQL Server、Ingress等。 Oracle、Informix、Ingress等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都相继增加了空间数据类型。而ESRI公司的SDE(Spatial Database Engine)也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图形平台 某些GIS软件中图形处理平台。如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AutoCAD的AutoMap GIS软件、Intergraph公司的基于MicroStation的MGE GIS软件 ③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 GIS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空间参考、属性、时间数据; 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④管理人员 GIS的开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 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是GIS工程及应用成功的关键。 不但对GIS的技术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而且要具备组织管理管理的能力。 技术培训、硬件维护与更新、系统升级、数据更新、文档管理、数据共享建设等。 GIS 功能:采集、处理、分析、查询、管理、显示、输出空间查询:位置查询、属性查询、拓扑查询 空间查询是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和从属性条件检索空间物体 空间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几何量测、地图分析、叠置分析、统计分析、决策分析 缓冲区分析:解决近邻度问题 缓冲区分析就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图,然后将这个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网络分析:解决路径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GIS中的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线状要素组成的,是对城市网络的抽象。 叠加分析:解决设施的选址问题 把同一地区的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形运算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空间图形和属性的过程。 GIS的产生和发展(选择或判断)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Tom linson创造了GIS系统 ①60年代起步阶段②70年代巩固阶段③80年代突破阶段④90年代产业化阶段⑤21世纪网络化阶段 简述GIS的建模过程:了解目的(实际问题);准备所需数据,建立所需空间数据库;建模;查询和分析;生成报表。 举例说明GIS可应用的行业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人们应用GIS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掌握城乡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过程的演变规律,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依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气象部门、环境评估、宏观决策、规划决策、A VHRR、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电信资源管理、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信息查询 GIS的地学基础 G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与分析。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 地球椭球体是不可展曲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球面展开为平面时必然产生破裂或褶皱。“地图投影”就是要解决球面不可展的矛盾。 地图投影 由于球面上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经度、纬度)表示,而平面上是用直角坐标(纵坐标、横坐标)或者极坐标(极径、极角)表示,所以要想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必须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保证地图精确度的重要的数学基础之一。 地图投影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长度变形 地图投影分类 投影面及球面的位置: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区域地理笔记整理

位置:东经130°—145°,北纬30°—45° 地形: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众多岛屿组成 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八月和二月。 主要资源:日本资源缺乏,较为丰富的资源是森林资源,地热资源和海洋资源 农作物: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水稻产量达到自给。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老工业区)。新工业区向九州岛(向南)和北海道岛(向北)发展。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人口分布特点: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城市:首都东京(九州岛,“硅岛”) 印度 位置:东经70°—90°,北纬10°—30°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有德干高原,北部有恒河平原及印度河平原 气候: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山气候。 河流:印度河、恒河 主要资源:煤、铁、锰等,多分布于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农业:主要作物有稻米(分布于沿海平原及半岛东北部)、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及恒河上游)、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和茶叶(半岛东北部山地)。 印度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水旱灾害频繁;粮食需求大 工业区:班加罗尔(印度“硅谷”)、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孟买(棉纺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部门:采矿业、纺织、电力、钢铁、机械、信息技术等 人口分布: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埃及 位置:东经30°,北纬30° 地形:多平原 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600多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 主要资源:石油、铁、长绒棉 农作物:棉花、小麦、水稻和枣椰等 农业区: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世界区域地理笔记

东亚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北温带(4°N -53°N );73°E -145°E (大致)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范围: 蒙古(蒙古族,畜牧业为主)、中国(汉族,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日本(大和民族,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韩国(朝鲜族,汽车、电子、服装等出口多,外贸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朝鲜(朝鲜族,森林、矿产丰富,社会主义国家) 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海岸线曲折,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 气候 , 水文:受地形影响,河流大多东流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河流短促。大河、长河几乎都位于中国境内 自然带 ; 矿产:品种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 四、人文地理概况 人口:数量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 最大的地区;内陆密度小;黄色人种;主要信奉佛教。 农业:东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和水稻。著名物产还 有茶叶和蚕丝;西部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工业:东部交通便利,且多优良港湾,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但原料和能源较为贫乏,工业以外向型为主 西部内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城市:首都:北京、乌兰巴托、平壤、汉城、东京 重要港口或工业城市:釜山、横滨、大阪、神户、北九州、名 古屋、福山、长崎等(除中国外) . 日 本 一、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位置: 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山地丘陵为主(3 /4),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 原最大; 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最高)——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 3.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75%) 5.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三、人文经济地理特征 ~ 1.人文 (1)人口众多,亿,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素质高 (2)种族:黄色人种,大和民族 纬度:北温带(30°N —45°N ) 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季风气候:从南到北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 从东到西,岛国和半岛国家为海洋性季风,大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气候:大陆内部(中国西北部、蒙古国) 东部:由南到北分别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 大陆内部:由东到西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世界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导语: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世界史读书笔记文章,仅供参考! 世界史读书笔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阅读了《失落的国度》这本书。西琴这部《失落的国度》,探讨的主要是印第安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之间关系。他认为美洲的文明仍然只是苏美尔文明在美洲的一个分支,同样是由阿努纳奇人建立的。他非常精确地将阿努纳奇人到达美洲的时间定在了公元前3113年,这是玛雅最后一个纪元开始的时间。这些来自中东蓄须人来到这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是挖矿,一个是金矿,一个是锡矿。前者用于解救尼比鲁星的生态危机,这也是阿努们来到地球的主要目标;后者则用于制造青铜器。其实人类采用青铜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在不知金属冶炼为何物之时,竟能掌握复杂的青铜冶炼工艺,且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真是够神奇的。人类对于工具的采用,一般先是从简单的、容易得到的、不脱离自然形态的物件开始,像青铜这样如此复杂,需要融化两种金属,还得按照一定比例的合金,人类会进行长久的探索才能得到。人类却尚在蒙昧时期,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金融时代,就得到如此坚硬

的合金,如无外力的帮助,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无锡何以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此地本产锡,一直开采到汉代,锡矿枯竭,是称无锡。无论如何,无锡与锡有关是基本可以定论的,且现在无锡确已无锡。难道此处之锡都用作制作青铜去了吗?中国还有一处盛产锡,那就是云南的个旧,现在仍然还在产。吊诡的是,此两处皆非中国青铜文化的中心,而是处于边缘地带,作为青铜文化中心的中原,则并不产铜与锡。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些矿石是如何运至中原的?想想当时的运输条件,真是个艰巨的工程。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过,如果有人做一点研究,会取得很有趣的成果的。 回过头来再说《失落的国度》。书中还有一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美洲的巨石文化,随处可见的石制建筑,很是让人惊叹。特别是在蒂华纳科,这座位于的的喀喀湖边的神秘高原之城,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像豆腐一样,被人任意地切割,砌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堪称鬼斧神工。即使以现今的技术,亦不一定能达成。那么数千年前的印第安人,是以何种手段做到的呢?总不会像现在一些研究者认为的,也如埃及金字塔那样,是由数以十万计的平民,以肩挑背扛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砌成的吧?其实,类似的奇迹在美洲这块神秘的大陆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

简述GIS 的理解(需具体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 解决方案 GIS 的概念 GIS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 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是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规划、 管理和地理相关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商业 选址、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全球变化。 地理信息的定义 理解1: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理解2: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 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理解3: 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它起源于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具有存储、分析与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特点 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 多维性:单点多重属性信息 动态性(时间性):随时间动 态变化 数据量大: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地理信息含义 “有地理参照的信息" (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Information ) 或者,“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 GIS 的定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 和输 出地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 种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 GIS 的组成 ① 系统硬件 GIS 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 /服务器、微型计 算机 GIS 外部设备: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 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 形显示终端等;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 硬盘、U 盘、MP3等 GIS 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硬件的三种应用模式 单机模式: 由基本外设、处理 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适用于小型GIS 建设 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不方便 局域网模式: 部门或单位内部 GIS 建设 专线连接 资源共享较方便 广域网模式: 用户分布地域广泛,不适合专线连接 公共通讯连接 资源共享方便 局部范围为局域网,通过若干通道与广域网连接 ②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标准外设的 驱动软件,目前流行的有 DOS 、Windows98/Nnt/2000/XP 、UNIX 等。系统软件关系到 GIS 软件和开发语言使用的有效性,是 GIS 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 数的量算与分析。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 面 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 地球椭球体是不可展曲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球面 展 开为平面时必然产生破裂或褶皱。 地图投影”就是要解决球面 不可展的矛盾。 地图投影 由于球面上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 (经度、纬度)表示, 而平面上是用直角坐标(纵坐标、横坐标)或者极坐标(极径、极 角)表示,所以要想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 必须采用 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 投影变形性质: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常见变形性质的确定 ① 同纬度带内梯形面积不等的投影肯定不是等积投影 ② 经纬网不是处处正交的投影肯定不是等角投影 ③ 投影为直线的经线(中央经线)上纬距不等的投影肯定不是等距投影 地理空间实体 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由单个栅格表达。 线: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串相邻栅格表达。 面:聚集在一起的具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片栅格表达。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属性特征:描述空间对象的特性,即是什么,如对象的类别、等级、名称、数量等。 空 间特征:描述空间对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前 者用经纬度、坐标表示,后者如交通学院与电力学院相邻等。 时间特征:描述空间对象随时间的变化 地理坐标:采用经纬度(0,入)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首先定义一个原点(0,0)及x ,y 轴方向, 然后通过(x,y )值确定某个地理实体的位置。 常用地图投影 中国图 全国图:正轴圆锥投影 海图:墨卡托投影 地 形图: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分带) 大洲图:亚洲图:斜轴方位投影 欧洲图:彭纳投影 半球图:南北半球(或两极)图:正轴方位投影 东西半 绪论 GIS 软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软件 数据库软件 流行数据库软件主要有 Oracle 、Sybase Informix 、DB2、SQL Server 、Ingress 等。 Oracle 、Informix 、Ingress 等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都相继增加 了空间 数据类型。而 ESRI 公司的 SDE ( Spatial Database Engine ) 也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图形平台 某些GIS 软件中图形处理平台。如 AutoDesk 公司开发的基 于 AutoCAD 的 AutoMap GIS 软件、In tergraph 公司的基于 MicroStation 的 MGE GIS 软件 ③ 空间数据是GIS 的血液 GIS 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空间参考、属性、时间数据; 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④ 管理人员 GIS 的开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 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是 GIS 工程及应用成功的关键。 不但对GIS 的技术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 而且要具备组织 管理管理的能力。 技术培训、硬件维护与更新、系统升级、数据更新、文档 管理、数据共享建设等。 GIS 功能:采集、处理、分析、查询、管理、显示、输出 空间查询:位 置查询、属性查询、拓扑查询 空间查询是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和从属性条件检索 空间物体 空间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几何量测、地图分析、叠置分析、 统计分析、决策分析 缓冲区分析:解决近邻度问题 缓冲区分析就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 建立缓冲区多边形图,然 后将这个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网络分析:解决路径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GIS 中的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线状要素组成的,是对城市网络的抽象。 叠加分析:解决设施的选址问题 把同一地区的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形运算和属性运算, 产生 新的空间图形和属性的过程。 GIS 的产生和发展(选择或判断)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 Tom linson 创造了 GIS 系统 ①60年代起步阶段②70年代巩固阶段③80年代突破阶段④90年 代产业化阶 段⑤21世纪网络化阶段 简述GIS 的建模过程:了解目的(实际问题);准备所需数据,建立所需空间数据库;建模;查询和 分析;生成报表。 举例说明GIS 可应用的行业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人们应用 GIS 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多种信息 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掌握城乡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 空间过程的演变规律,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依据, 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 气象部门、环境评估、宏观决策、规划决策、 AVHRR 、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电信资源管理、 GIS 的地学基础 间的关系。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 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保证地图精确度的重要 的数学基础之一。 地图投影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长度变形 地图投影分类 投影面及球面的位置: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高一地理必修2 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2)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生产力发展,近一百年尤其近五十年增长速度最快。 (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还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日本(零增长)。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趋缓。 (4)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变化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现在,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进入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现代型。(参考课本P6图1.6)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对策(课本P4笔记) 2、(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的新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2)我国人口迁移: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方向是由东部迁向西北、东北、内地。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自发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较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 (3)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由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正比、正比、反比、正比。)西亚地区,新疆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美国老年人口为什么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合理值。(知道两者的不同)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1)我国的成都、合肥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兰州、洛阳呈条带状,重庆呈组团状。 (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兼有其它(3)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 高、大、外、全、美(高中级和低级的区别,课本P19)(4)商业区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线状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形成中心商务区,它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5)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要求,应寻求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 (6)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7)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参考课本P23图2.8) 2、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工厂外迁的原因:降低成本(主要),保护环境(次要)。注意课本P24活动题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服务不同:如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

世界现代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学生姓名:易丹 年级:2010级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教育 班级:2班 学号:2010030238

读书笔记 ——《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秦叔宝(原名陈孝威著章节大意: 第一章:天上的会议室——决战秘闻 揭秘协约国主要领导人在会议桌上的决策,一个个决定着千万人生死的决议从他们手上悄无声息的发出。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智慧的较量。 第二章:地下的发报机——间谍秘史 讲诉二战时期各国间谍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身份、任务、贡献大揭密。第三章:幕布后面的枪声——战役内幕 揭秘二战中几大著名事件的历史真相,抛开人们惯常所知的,展现给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铁甲威龙——武器揭秘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武器大揭密,高科技、高威力、高价值的新型武器,从核潜艇到航母再到超级密码、电子对抗等等,讲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武器的故事。 第五章:将帅终结者——将帅之死

讲诉二战中主要的战争罪犯、日德意领导人以及主要将领的死亡秘密,揭秘他们最后生命的内幕。 第六章:谁动了我的黄金——藏金之谜 揭秘二战中同盟国大量的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处。 第七章:加里森赶死队——特种部队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兵作战情况,他们对战争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沉默——核秘闻 讲诉二战中核研究的各种秘闻,揭秘美国“曼哈顿工程”、爱因斯坦的功过以及美对日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的最终原因。 第九章:枪炮上的玫瑰——花边故事 揭秘二战中各国领导人的绯闻趣事。 文章线索: 本书以谜团为线索,对二战中的秘密进行描述,本书强调谜团更强调真相。本书从九个方面对涉及二战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二战中的谜团极其真相。 观感:

GIS知识点总结

GIS知识点总结

GIS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的定义: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地理信息的特征:具有空间上的分布性、数据量上的海量性、载体的多样性和位置与属性的对应性等特征 GIS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 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特征:(1)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2)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3)海量数据管理能力 GIS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功能 2、数据编辑与处理 3、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 4、空间查

空间数据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最高层、常用E-R 模型)、逻辑数据模型(通常所称的空间数据模型其实是空间数据的逻辑模型)、物理数据模型(最低) 概念模型(对象、场、网络),场模型有6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使用情况 空间数据的类型:1、几何图形数据 2、影像数据 3、属性数据 4、地形数据 5、元数据 空间数据的表示: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都可抽象表示为点、线、面三种基本的图形要素 空间关系:1、拓扑(包括邻接、关联、包含、 连通) 2、顺序 3、度量 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对于点、线、面三种类型的空间实体,它们两两之间存在着分离、相邻、重合、包含或覆盖、相交5 种可能的关系 拓扑关系的意义:1、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何坐标关系有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整理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 ≥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简称TIN,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 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拓扑结构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 游程编码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笔记汇总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最大周长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P2 (2)月食 (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 半圆 形 状 圆半圆 长 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

指示方 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相互关 系 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 5.经度和纬度: 经度纬度 划分起 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 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数值范 围 0°—180°0°—90° 表达方 式 W或E N或S 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 东半球(20°W-0°-160°E)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

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 自转公转 地球的运 动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一定 夹角 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地球发展分期 ①分为五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a.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太古代的地层。 b.元古代末期出现了原始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多细胞生物。 c.古生代,原始的脊椎动物发展成鱼类。鱼类中一支演化成为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中的一支又演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一部分演化为恐龙。 d.中生代,最早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在已出现。 e.人类起源于新生代。 ②每个代又分为若干纪,每个纪又分为若干世。 a.新生代第三纪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是哺乳动物发达的时代。b.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2)人类的产生 ①第三纪的始新世开始出现最早的灵长类。到了渐新世,从原始的灵长类中又先后出现了猴类和猿类,最早的人类就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 ②人类在自然界动物界,现代人在动物界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3)对现代类人猿的认识 ①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它们的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排列方式,胚胎发

育的过程、血型都和人类相似。这是其他任何动物所没有的。 ②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亲缘关系。 ③现代类人猿并不是人类的祖先,它们也不可能进化成人。人类的祖先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 2从猿到人的过渡 (1)理论支撑 ①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揭露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 ②1876年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 a.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b.提出了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三个科学概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2)从猿到人的过程 ①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古猿是原上猿,1911年、1966~1967年在埃及法雍先后多次发现化石,后者命名为埃及古猿。 ②比埃及古猿更晚的化石古猿是森林古猿,1856年首次发现于法国,后来在欧、亚、非三洲陆续皆有发现。 ③森林古猿后来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其中腊玛古猿可能是最早的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 ④在腊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这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 ⑤从猿到人过渡期间,学会了制造工具,意味着出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地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 基本概念 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梳子、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特征:空间、时间、属性)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 GIS的定义: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 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 GIS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 ②软件系统:GIS支撑软件、GIS平台软件、GIS应用软件 ③网络: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主要作用信息传输 ④空间数据:是指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⑤人员 4. GI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输入②空间数据的编辑与管理③空间数据的处理与转换 ④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⑤空间数据的显示与输出 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 第二章 1.地理空间数据的描述有哪些坐标系?相互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