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3.1风险研究内容与分析目标 3.1.1风险研究内容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评价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产生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给工程带来的损失,以确保工程工期和造价不超过既定目标,同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并安全顺利进行。对于水下公路隧道,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隧道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2)隧道建设风险分析评估;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评估。

3.1.2风险分析目标

(1 )工程风险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水下隧道特点,进行隧道工程风险因素辨识、选定适宜的评价方法,建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表达及后果预测模型,对风险因子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研究。

(2)隧道建设期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国内外同类公路隧道建设实例调查,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开展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洞口失稳事故、突水(涌泥)事故、塌方事故、大变形事故、瓦斯事故、岩爆事故、工期等,并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估,评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找出主要防范风险,并建议相应的风险对策。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

包括隧道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运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分析、消防设施可靠性及事故风险分析。针对隧道火灾事故,在模拟火灾烟气蔓延的基础上,分析火灾环境下隧道内人员疏散安全。

3.2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评估方法

3.2. 1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基本流程为: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预 案,风险评估的流程如图3.1所示。

评佔离求

确立

AW 不安全苻厂|

J*

MiTKS?

事馬处應

风险评价

風绘评协

n ■=■■??■ V - k> * B- 49 -M "- 4?

——一 _*__ ———

擢存对瞬]

风险控制及i 应

急预案: t

1 )风险辨识

(1) 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气象资 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 辨识隧道方案在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存在的风险, 划分评价层次单元, 对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3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或定性描述方法,根据风险的存在 形式和状态进行风险分类;

(4)建立风险结构图:包括风险目录、主要风险及其存在形式和状态,并 初步判定轻重缓急”

2)风险影响分析

针对主要风险,分析其风险度(发生的概率),指出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找出风险效益的变化规律,提出风险控制标准。

详蛆方案

視宦城险氏怙范帼 和 iTfejt! &

3)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

(1)风险控制标准分析: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资料统计、模拟、仿真分析,获得约束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指标;

(2)风险影响与风险控制标准对比分析,研究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对策,针对主要风险提出明确对策;

(3 )对初步设计成果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对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进行终评,提出控制措施。

3.2. 2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应用难以借助精确的分析技术而依靠集体的直观判断进行评估方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三大类。各种方法的特点各不相同,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常用的方法及适用性如表3.1所示。

表3.1风险评估不同方法及适用性

本次评估方法主要采用检查表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即风险源辨识采用检查表法,初始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调查法,隧道总体残留风险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项目组收集到相关设计资料后,成立风险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由经验丰富的隧道、地质、岩土、结构、通风和环保等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小组负责人由具有20年以上设计经验的教授级高工担当。

3.2.

4.1 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的一般步骤如图3.2 。

J ? H 3 % ?■

琨左凤戲阳丹譜件

骼她盘疋4虽承證最養七鞄诜益疑简诜卷益道謠筮詩雄'屯

图3.2 单一风险事件的风险辨识流程

3.2.

4.2 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的一般步骤为:

(1 )编制专家调查表

专家调查表的编制从结构上应包括六部分:标题、说明语、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风险等级调查表、项目基础资料。

(2 )选择专家

采用专家调查法时,专家人数应有合理的规模。专家的人数取决于项目的特点、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的性质而定,一般不宜少于10人。

专家的选择,宜做到评估小组内专家和行业内专家协调平衡。

(3)风险等级调查表填写

风险等级调查表的填写可通过现场会议、寄发调查表等方式完成。

专家填写风险等级调查表时,可从风险等级调查表中风险事件”栏、风险源”栏、当前状态”栏、假定采取的缓解风险措施”栏及专家安全风险事件调查表获取有关基本信息,也可由评估小组直接介绍相关信息。

当专家意见比较分散时,应再次征询意见,待专家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自己判定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等级的理由,调整等级判定结果。

(4)整理、统计调查表。

在风险等级调查表集中回收完成后,应对调查表进行逐份检查,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然后将合格调查表统一编号,以便于调查数据的统计。

对某一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相应风险损失,应统计所有合格表格对该项的判定值,按照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计算。当权值不易判定时,可按权值为1处理C

324.3 模糊综合评估法

用于风险的概率和损失估测。模糊综合评估法是采用模糊理论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多因素系统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一般步骤为:

(1 )对评估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风险事件的评价指标体系。

(2 )建立风险事件等级评估矩阵。

(3)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4)进行单因素或者多因素综合评估,得到风险评估矩阵。

(5)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风险等级。

该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目标风险的量化指标,但计算较复杂,难度较大。

3.2.

4.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的一般思路是:把

一个风险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及若干因素,然后在同一层次上对各因素进行比较和计算,综合各个层次比较结果就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项目风险水平,从而为方

案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将风险评价因素和权重细化,得到更合理的风险评价结果;通过两两比较风险因素,可提高权重值的准确性;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又可以反过来判断评判过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1 )确定风险因素判断矩阵

首先选定工程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然后建立这些因素的分层结构,假设同一层有n个因素,…,成对比较所有因素,如将和进行比较,使用3-2的矩阵标度来反映两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标度的含义见表3-2 o若与相比得,那么与相比标度值则为=1/,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的判断矩阵A= o

(2 )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先算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然后再求出与应的特征向量W,即AW=W, W 的分量即为n个因素的权重。

(3) —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A是经两两比较得到的,不一定满足等式=。因此,为了衡量矩阵A不相容所造成的和W的误差,这里采用一致性指标CI来判断。

CI=(-n)/ (n-1)

当CI=0时,为完全一致,一般当CI〈0.1,就可以认为这个两两判断较为合理。

把所求出的各子因素相对危害程度统一起来,就可求出该工作包风险处于高、中、低各等级的概率值的大小,由此可判断该工作包的风险程度。

324.5 故障树分析法(FTA)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复杂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评价。将系统的失效事件分解成许多失效概率已知的基本事件的串、并联组合,然后沿着故障树的逻辑关系就可以逆向求出系统整体的失效概率。故障树可以用事件符号和规定的逻辑门来描述系统中各事物间的关系。

故障树分析的流程为:

(1) 熟悉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工作模式以及设计资料;

(2) 确定顶事件;

(3) 建立风险树;

⑷划分风险树的最小割集,确定风险模式;

(5) 用最小割集的函数求顶事件的失效概率。

使用故障树的步骤大致如图

图3.3故障树法解决问题流程图

325风险分级及接受准则

公路隧道风险分级包括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标准、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和风险的等级标准,分级标准和风险接受准则主要依据为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3.2.5.1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

为了对工程的风险事故有一个大体的、定性的把握,以便指导风险决策的开

展,需对不同的风险事故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一般来说,风险可表征为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损失的乘积,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下面给出风险事故概率和损失的等级评定标准,并在最后给出针对风险事故的等级划分标准、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工程安全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分为1、2、3、4、5级。各等级判断标准见表 3.3 o

注:(1 )P为概率值,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年发生频率代替。

(2)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应优先采用定量判断标准确定。当无法进行定量计算时,可采用定性判断标准确定。

3.2.5.2 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风险损失等级分为1、2、3、4、5级。应按人员伤亡等级、经济损失等级及环境影响等级等因素确定。当多种损失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风险损失等级。

表3.4风险损失等级标准

(1)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 3.5 o

表3.5人员伤亡等级判断标准

注:(1)参考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

(2)“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下同。

(2)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的各种间接费用,见表 3.6 o

注:(1)参考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对总造价较低的工程,如石拱桥等,可采用相对经济损失进行判定。

(3)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害、环境污染等, 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 3.7 o

表3.7 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风险矩阵法是最常用且被普遍接受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下面根据不同的风险概率等级和损失后果等级,建立风险等级评价矩阵。如表 3.8所列。

风险接受准则作为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评判标准,其评判对象就是通过风险分析方法得出的风险水平。本节依据风险矩阵法这一被普遍运用和接受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提出定性的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接受准则。不同的风险水平需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结合风险评估矩阵,不同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和相应的控制对策如表3.9所示。

3.3全过程动态风险管理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阶段(可行性

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实施阶段(初步设计、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项目管理阶段(运营、维护、维修)一直到项目拆除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具体建设项目来说,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规划、分析、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6个

主要阶段,如图1所示。在这6个阶段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的因素,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为此,风险管理需要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即全寿命风险管理。

与常规风险管理相比,动态风险管理除了包括风险定义、风险辨识、风险估

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之外,还包括风险跟踪,共6个阶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管理体系,其中,风险跟踪是动态风险管理的一大特点。

在完成风险评价和决策以后,为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风险,需要在工程建设期间对风险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控制,即风险跟踪。风险跟踪管理是指对风险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督促风险规避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尚未辨识到的风险,它是风险动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风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风险管理也应随着风险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动态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

通过监控、复查、登记等方法来对隧道建设中的风险进行跟踪和再管理。主要包括:基于动态风险理念的风险循环跟踪管理,基于监测数据的动态风险分析,基于事故故障登记的动态风险分析,基于动态风险理念的风险控制方法等几种类型。

图2动态诫险脣理流程

3.3.1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及动态评估研究

3.3.1.1 穿黄隧道建设期风险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建设期全过程的内容可划分成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地质勘察子系统、方案规划子系统、方案设计子系统和隧道施工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关系如图所示。

]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康勘察:癮道周膻环境调誉j1

満口位置确定平纵斷蓟義位競

隧逋衬砌新

面形状优化

蚯t过程申莎超滋地丽殛按

隧道施工子基统初期支护设汁

监测系统制企

T空皆比子系藐1

建设期安全风险子系统关联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