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是关于《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田忌赛马的事)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2——17)

3,自由阅读2—17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哪三件事(①第一次赛马;②孙膑出主意;③第二次赛马.)

4,田忌两次赛马的结果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转败为胜)

5,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6,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叙述两次比赛马出场顺序的句子,用""勾出来,再读读这些句子.用手中的卡片摆一摆马的出场顺序,连线完成黑板上的对阵图.

7,谁能根据示意图讲一讲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式和比赛结果

8,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连败三场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原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强)

9,第二次比赛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能胜两场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要角色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找出原因.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齐威王

的马比田忌快不了多少)

10,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调换顺序可能获胜两场的结论)

11,孙膑和我们一样通过分析,得出调换顺序可能获胜两场的结论,但调换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获胜吗(齐威王调换顺序就不一定)

12,既然有不确定的因素,孙膑怎么会胸有成竹呢他是怎么知道齐威王一定不会调换出场顺序的呢请用"﹏"画出齐威王获胜后表现的句子.

13,自由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什么请在书上写下来.(轻敌,骄傲)

14,怎样读出齐威王的得意与轻敌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0和12自然段) 15,教师小结:孙膑看到齐威王如此得意与轻敌,自然就能分析判断出齐威王不会调整马的出场顺序,所以就胸有成竹,这也是田忌转败为胜的一个条件.

16,学到这里,你认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田忌赛马这件事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从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的身上看)

18,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你想不想成为足智多谋的人呢请你做齐威王的谋士,在齐威王先胜一场的情况之下,帮他设计马的出场顺序,打败田忌.

(三)作业

这篇文章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两次赛马的经过,而且突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适合于我们表演课本剧,请大家分组试着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第一次赛马(失败)

田忌赛马孙膑出主意(善于思考,观察,足智多谋……)

第二次赛马(胜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课前进行了周密的教学设计,问题与问题环环相扣,因而在上课时教学思路清晰,行课流畅,完成任务轻松.

本课的成功之处是:1,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较好.2,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3,课外拓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角

度思考问题的能力.4,成功地让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受到启发.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1,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段落讲解过多,例两次赛马过程分析稍显多.2,板书设计较繁.3,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间较少,课堂节奏太快.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田忌赛马教案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 ――有趣的对策 杨丽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第七单元116页例4 教材分析:例4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对策论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各自采取什么对策才能够战胜对手。“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 一、课前情景,游戏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个游戏,每人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制,三局两胜什么意思?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7 、5和黑桃9、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比赛中,怎么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兴趣吗?” 二、分析策略探究优选 1.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对策。《田忌赛马》的故事听过吗?“田忌赛马”事实上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而今天我们就从这故事里学一学数学知识。同学们有兴趣吗?(课件放视频) 2.田忌和齐王一共赛了几次马?

第一次是怎么比的?谁赢了?田忌为什么会输? 第二次比赛,又是怎么比的?(学生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 师:田忌各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王,用上等马都不能胜出,怎么还能用最弱的下等马去和齐王最强的上等马对阵呢?这不明摆着会输吗? 学生分析:用下等马对上等马输掉一局不要紧,因为是三局两胜制,然后用上等马对中等马赢了一局,然后用中等马对下等马,又赢一局。 3.师:好,那我们看,这个主意呢,就让田忌转败为胜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是田忌赢齐王的唯一方法吗?如果让你安排田忌马匹的出场顺序的话,还有几种安排呢?在安排的时候想一想,你这样安排获胜方是谁? (用表格的形式表示) (学生们自由组合,课堂讨论,老师下到座位现场观察,) 4.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几种可以赢齐王? 孙膑就是像同学们这样,把所有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通过比较从中选择了这一种能赢齐王的方法。在所有的方法中,只有这一种能赢齐王,所以,对田忌来说,这是他应对齐王的最好方法,数学上,这就叫对策。板书“对策” 5.这个对策为什么能赢齐王?(以弱对强,保存实力,反败为胜) 6.田忌在第二场比赛中运用对策反败为胜了,这回轮到齐王不服了,如果你是齐王,想不想和田忌再赛一次,这一次你打算怎么和田忌比?

最新《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V” “ =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整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从事简单初步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 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V”,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 个桃子、4个梨、9 只猴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请学生认读1—5 各数。 (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 后面的数是几? (三)提问:与3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二、探究新知 (一)师讲故事:有一天,有几只猴子到山上去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饿,于是他们就跑到山上去摘了很多水果,来到草地上来吃。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摘了哪些水果呢?(师播放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问:1 .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 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 (师播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

(二)引导学生学习“〉”“V” “ = ” 1、教学“=”(猴和桃比) ( 1 )师将3 只猴子和3 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 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 (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 只猴和3 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 ( 4 )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 ) (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 (板书“ 3 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 1 )师将3 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 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 (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 ( 5)师教读3 大于2 并板书。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3、教学“V” (猴和梨比) (1)师将3只猴子和4 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 (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 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V”) (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 (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 小于4”)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导读: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1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 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根据猴子香蕉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以及各自的数量,

让图片中几种水果与猴子之间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教授“=”、“>”、“整节课的结构比较清晰,环节的创设也十分紧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对比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还运用简单的小口诀(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朝小数)帮助学生很好的运用三种符号,让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独自解决比大小这类题型。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缺少情景创设,应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符号教授过后,让学生的读写练习进行的还是太少,应该让学生单独叫几个人读一读、同桌读、男女生分开读以及全班读等不同的形式朗读,再让学生多次练习,在空中抒空、同桌的手心里写、书桌上写以及在书中的田字格里写。三个符号每讲完一个之后应该都出示对应的练习题,不要都讲完之后在让学生做练习,这样不如讲一个做一个最后在统一混合练习达到的效果好,讲一个做一个的话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3 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小于10);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比大小这一课,进一步初步认识分数。本课时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P17。 教材分析: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新教材设计了三只猴 子分水果,其中梨4个,桃子3个,香蕉2只为主题内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每个学生 都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 相应的水果图片。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入手,引导他们去找、去数、去比,从而引出 “〉”、“〈”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而对于大于, 小于这两个概念会比较难把握,因此我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编口诀, 画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真正的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

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初步的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过程性目标:通过找、数、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思考怎样记忆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想方 法,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小猴子一家三口刚刚从果园摘来的一些水果,小猴子等得来不及了,就随手拿个桃 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在旁边的猴妈妈走过来说“小猴,我们应该先数数每种水果各 有几个,如果多了我们可以送给外婆去吃。”但是怎样摆才能使得我们一看就知道哪种水果多, 哪种水果少。小猴犯愁了,你们谁能帮助他吗?(边讲边出示图片)。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在给予一定的时间思考后交流,引出课本第17页的象形统计图。现在你能看出各有多少个吗?并在它的下面写出数字。 2、师: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 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1 二:充分感知,构建新知

优质课《田忌赛马》教案

优质课《田忌赛马》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词语,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标有不同颜色的六匹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古代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 2、板书:15、田忌赛马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 1、出示课题 思考: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讨论 3、师综合;综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出示投影片1) a 、田忌和和谁赛马? b 、一共赛了几次马? c 、赛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4、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田忌和齐威王一共赛了几次马? 2、生答 3、指名读第一次赛马的部分。 4、思考: ①田忌和齐威王在比赛前做了些什么? ②第一次比赛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5、生讨论,指名上台用图片演示,板书。 6、提问: a 、这次比赛齐威王为什么能赢?(出示投影片2) b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个“强”字指什么? c 、第一次比赛齐威王赢了,田忌表现怎样? d 、“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田忌,你会

怎样想? e 、田忌失败后,想了吗?从他身上,我们想到失败了应该怎样办? 7、指名答 8、师过渡:田忌垂头丧气,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 9、指名读孙膑的话。(出示投影片3) 10、齐读孙膑的话,提问:从孙膑的话中,能看出什么?学生相互讨论后作答。 11、师过渡:面对田忌的再次挑战,齐威王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从齐威王的话中能看出他的表现怎样?从齐威王身上我们想到,面对胜利应该怎么办? 12、指名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和结果。 13、思考: a、第二次比赛,孙膑想了个什么办法让田忌转败为胜?学生用图演示比赛过程。 b、理解词语:目瞪口呆 c、齐威王为什么目瞪口呆? 14、师过渡:同样三匹马,比赛结果为什么完全改变了呢?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投影片4) 四、体会中心,明白道理。 1、思考: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分析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分析学生: 《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这节课只要教师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很快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页,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1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比较大小教案 (附教学反思 ) 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大小教案 (附教学反思 )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比较大小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每次分果时,孩子们都喊着:老师我要大的,每一次我都因势利导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果让孩子们作比较,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说出那个大那个小, 但当我出示两个一样大的果让孩子们比较时。他们就不知道用语言描述:“两个果一样大”所以在上学期教研课我特设计了此活动,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找出一样大的物品,并学习描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和蓝色的大小盆,大小圆形纸片若干。 2、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 3、一些大衣服和小衣服 4、一些碗 5、一些大果和小果 6、用纸箱自制的游戏箱一个,游戏箱有一个大皮球和两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比较“大”“小”“一样大” 1、教师出示大盆、小盆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区分出他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红色的盆大,蓝色的盆小。 2、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请一个幼儿任意取出一个盆,请另一 个幼儿取出同它一样大的盆。反复再请一些幼儿上来取盆子。

1~5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1~5比大小》教学设计 朱夷贤 教学内容: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17页,练习三中的第3、6、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5各数比较大小,初步认识“〉”“<”、“=”符号。 2、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使学生获得对数感的经验,对以后统计的题目的理解做准备。 4、、对数的概念理解能够掌握初步的体验和理解的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图片、绒板、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比较大小的各种符号,学会运用各种符号。 教学设想: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品的多和少引出数字的大小,再有符号辨别,为以后的简单统计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各数的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这节课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看谁听的认真,学得好。 1、出示主题图。 师: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草地上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从商店买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吃的可香了,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吗?它们是怎样分的这些水果吗? 2、教师分别出示小猴子、梨、桃和香蕉图。 教师先出示三只小猴子图,提问:这是几只小猴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猴子的下面写3。教师在小猴子的旁边再出示四个梨,并指着四个梨提问:这是几个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梨的下面写4。然后教师依次出示3个桃子、2个香蕉,分别写出3和2。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引出数字并比较大小。 3、比较数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三只小猴子是怎样分这些水果的吗?请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师;在这些水果中哪种水果和小猴子的个数同样多?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少?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多? (1)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3的多少。 师:3和3比较谁多?(一样多) 师:3和3一样多我们就在3和3的中间写等于号。 师:板书:3=3。教师领读:3等于3、中间的符号叫做等于号。 (2)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2的多少。 师:3和2比较谁多?谁少?(3多、2少)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能根据图形写出表示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给出两组同分母的分数,在涂一涂、比一比活动中,感悟比较的方法。第一组,已经涂出了结果,降低了难度,有助于学生直观比较。第二组需要学生根据分数涂色,再比较大小,特别是在圆中涂出,既让学生初步体会当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同时,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也就是1,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做准备。 在活动2中,通过数形结合,类推,经历从多角度思考,得出比较结果的过程,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A.a+2 B.2a C.a-1 D.2a-1 2.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8厘米,要使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那么第三边的长是()厘米.(长度为整厘米数) A.5 B.9C.10 D.11 3.小英把1000元钱按年利率2.45%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那么计算到期时她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不计利息税),列式正确的是()。 A.1000×2.45%×2 B.(1000×2.45%+1000)×2 C.1000×2.45%×2+1000 D.1000×2.45%+1000 4.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1 D. 5.轮船向东偏北30°航行,因有紧急任务,按顺时针方向调头90°去执行任务,那么这时轮船的航行方向是( )。 A.东偏南60°B.东偏南3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6.在的上方画,在的下面画,在的左边画,在的右边画。下面正确的是()。 A.B. C. 7.一本书共200页,看了20页,还剩()%没有 A.180 B.80 C.90 D.无法计算 8.实际比原计划的产量增加了18%,把()看作单位“1”. A.实际的产量 B.原计划的产量 C.实际增加的产量 9.如图,聪聪家位于学校的(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本科时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大小的比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2,皮皮吃了这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兵兵吃了这块月饼的 4 1,他们谁吃的多? 块月饼的 4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分数大小比较:比大小)(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比较42和41 谁大 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兵兵吃了这块月饼的42 ,皮皮吃了这块月饼的41 ,他们谁吃的多? (1)请同学们看情景图,进行比较,再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42 > 41 (2)小组展示,小组评价,只要孩子们能说得有道理,都给予鼓励表扬。 2、比较 与 的大小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比较 与 的大小 找学生回答: >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3、比较21 与13 的大小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比较2 1 与13 大小 找学生回答:21 > 13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4、练一练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比大小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论明显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着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着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只主动的。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本课中,学生于对“比较”并不陌生,应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他们知道哪些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所以,设计“抓幸运星”的活动,充分学生让展示了原有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 兴趣的发生,实际上是学习成功的起点。苏霍林斯基指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贫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丰富的思想和认识的敏感性变得迟钝,课堂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图画、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才会知道数学知识不是高高挂起的。 由于“比较”产生于日常生活,学生觉得自然贴切,趣味猛增,把学习“比较”看作是自身的需要,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又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比较”的问题,体会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乐趣。 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2、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具准备:情境挂图。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比大小”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孩子们熟悉的“少年演讲比赛”这一有趣的情境。从“少年演讲比赛”主题情境出发,引出比较小数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本课的教学采用了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主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得出结论,同时在描述和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都参加过什么比赛呢?你们在电视上看过演讲比赛吗?这些选手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三名演讲比赛的高手他们得分如下(出示情境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回裁判,看看他们谁是第一名。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当裁判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初步感知小数有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四年二班的同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结果是郑强同学的得分是9。87分,李明同学的得分是9.90分。你知道这两个同学中谁的得分高一些吗?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对策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教材第106页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最佳对策”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 学具准备: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新课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 预设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比大小A组:4 6 8 B组:3 5 7 游戏规则:1.教师和学生双方各选一组牌,每 次各出一张比大小。 2.不能重复出牌。 3.由学生先出第一张牌。 4.比赛采用“3局2胜”制。) 师:谁能大声的为同学们读一读游戏规则。(学生读) 师:游戏规则,大家清楚了吗 师: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找一名学生) 师:你选哪一组 预设生:我选A组。 师:那老师就用B组。那你先出哪张牌呢 预设生:我出4。 师:老师出比你稍大一点的5,接下来呢 预设生:我出6. 师:老师出7,接下来是最后一张。 预设生:我出8. 师:老师只剩下3,那这场比赛谁获胜 预设生:老师。 师:刚才那位同学选了A组,那么,谁愿意用B组再和老师比一次。(找一名学生) 师:你先出哪张牌 预设生:我出7. 师:老师出4,接下来呢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3篇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1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 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 应用功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 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 ‘=’”,“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 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 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 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 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 两个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根据猴子香蕉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以及各自的 数量,让图片中几种水果与猴子之间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教 授“=”、“>”、“<”及其连接在数字之间作比较的填写方法,让学生做些读写练习,并出示相关练习题。 整节课的结构比较清晰,环节的创设也十分紧凑。在学习 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对比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 理解,教师还运用简单的小口诀(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朝小数)帮助学生很好的运用三种符号,让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独自解决比大小这类题型。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缺少情景创设,应该运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符号教授 过后,让学生的读写练习进行的还是太少,应该让学生单独叫 几个人读一读、同桌读、男女生分开读以及全班读等不同的形 式朗读,再让学生多次练习,在空中抒空、同桌的手心里写、 书桌上写以及在书中的田字格里写。三个符号每讲完一个之后 应该都出示对应的练习题,不要都讲完之后在让学生做练习, 这样不如讲一个做一个最后在统一混合练习达到的效果好,讲 一个做一个的话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3 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附板书)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 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比一胜了齐威王。 二、教学要求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一)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五、教学时间:一个半课时<6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 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 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b.赛了两次。 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 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 单独讲一个意思。 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比大小”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 页,练习第5、6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和“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 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 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 >”“<”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 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 >”“<”和“ =”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 和“=') 1、教学“ =”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 只猴 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 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 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 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 >”(猴子和香蕉比)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精品文档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动物餐厅》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部分的知识,它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十位上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3、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分析:我们一年七班有32名学生,学前基础参差不齐,现已接受半个学期的入学教育。由于我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体看班级学生有学习数学的愿望,并且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索、创新、与人合作。 设计理念:整个的设计思路以动物餐厅里举行的端盘子比赛为主线,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创设这个情境,让学生充当小猴和小狗的啦啦队员,让学生的情感与小动物联系在一起,关心它们的比赛结果,进而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另外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配以演示、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感受物体的个数有多有少。 2、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1、(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森林里木头做的标有动物餐厅字样的大门,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开业大吉) 同学们,前几天森林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家动物餐厅开业了,你们看。 2、动物餐厅什么样? 现在你想推开动物餐厅的大门到里边去看一看吗? 3、那你得回答出我的三道问题,闯过三关才行,谁愿意做勇敢的闯关者? 4、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第一关:请看题。48里面有()个十,()个一。 第二关:填上适当的符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〇7 15〇18 第三关:请数出58后面的5个数。 5、祝贺同学们,你们闯关成功了,现在你可以进入到动物餐厅里去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的教学做一个良好辅垫。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情感有所体验。使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亲身融入活动中去,关注小动物的比赛结果,即关注知识的学习。 二、构建模型 (一)21与18的大小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