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浙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074

姓名潘知丹

指导教师吴婵君(讲师)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2010年12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经济改革使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改革的重心是对原国有企业的改造时,我国高管激励的相关话题,就在国企改革的实践中被提出来,同时高管薪酬激励和企业的业绩的关系慢慢受到更多的关注了。即使在2008年世界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对高管薪酬也产生极大的影响,高管薪酬的激励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企业战略达成,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步波及实体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高管薪酬策略和计划管理也受到一定影响,如何既保持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股东利益一致,又不失市场竞争力,是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并重点关注的话题。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高级管理人员(高管)

魏刚(2000)1指出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董事会成员、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财务总监、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董事会秘书和监事会成员。

李增泉(2000)2认为高管是指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006)3认为高管应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以及列入国资委党委管理的副总经理(副总裁)和总会计师。

唐建琴、李连军(2007)4认为高管是指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裁、副总裁、董秘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陶金元、魏祥迁、李鹏(2007)5认为高管是指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分管总监。

赵旭东(2007)6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定义: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

1魏刚. 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 经济研究, 2000(03): 32-39.

2李增泉. 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2000(01): 24.

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方法[S].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4.

4唐建琴, 李连军.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经验研究[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7(01): 50.

5陶金元, 魏祥迁, 李鹏.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及高管薪酬相关性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5):109.

6{HYPERLINK "https://www.doczj.com/doc/a412491709.html,/view/361053.htm"|赵旭东. 公司法[M]. , 2007.

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理论界对高级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有五种观点:(1)高级管理者指公司的法人代表即董事长;(2)指司的总经理;(3)包括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人;(4)除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外,还包括公司的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5)包括公司所有的高级管理人员,即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也包括公司的副职。目前,国内外学者比较推崇的观点是第二种,即高级管理层仅包括公司的总经理。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简称高管,即拥有决策权,对公司绩效和长远战略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相关信息都在报表上得以披露的。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工会主席、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列入国资委党委管理的副总经理(副总裁)。

1.2薪酬

韩立栋(2005)1认为薪酬属于报酬的范围,可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的报酬两类:经济报酬包括个体获得的各种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技能工资;奖金可用于奖励某些员工的特殊贡献,包括分红计划、持股计划和利益分享计划;福利的种类很多,如人身保险、退休金、带薪休假等。非经济报酬包括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能够获得的报酬数据基本上都是高级管理者的货币性收入,所以称之为薪酬。

国函[1992]178号(2006)2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二)职工福利费;(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四)住房公积金;(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六)非货币性福利;(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蒋永(2007)3得出在西方经营者报酬的实证研究中最常见的三种报酬概念是总报酬、现金报酬和长期权变报酬(long-term contingent compensation)。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限性以及股市的客观情况造成的股票期权难以计算的事实,中国一般情况下考虑高管薪酬的现金报酬,计量其货币收入。

1韩立栋. 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5:10.

2国函[1992]178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S]. 北京: 财政部, 2006.

3蒋永.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 8.

焦国珍(2007)1定义薪酬(compensation)在广义上是指个体从企业中得到的一切“好处”。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内在的或外在的、货币的或非货币的所有形态的个人收益。与薪酬相近的概念包括工资、收入、薪资薪水等。“所谓薪资就是指薪给(salary)与工资(wage),一般而言,以工作品质要求为主的报酬称为薪给,以工作数量要求为主的报酬称为工资”换而言之,劳心者的收入为薪给,劳力者的收入为工资。因此,对于公司高管人员这类以智力劳动为主劳动者来说应称为薪酬或报酬。

根据证监会2001年修订的《年报准则》,上市公司披露的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各项奖金、福利、补贴、住房津贴及其它津贴等。

综上所述,薪酬是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福利内在外在的奖励之和。在国内可以按日月年计算给予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以及非货币性福利。这里研究的高管薪酬是财务报告上披露的经济性的薪酬。

1.3财务绩效

我国企业绩效考核评价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并且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而逐渐发展变化的。与西方国家企业效绩评价产生背景不同的是,中国企业效绩考核评价的产生并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和提高资源配置的需要,而是国家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与控制,保证企业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管理措施一。

马晓琳(2008)2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典型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就是把绩效解释“工作结果”或“产出”,把绩效视为工作所达到的成果或工作结果的记录。

第二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就是把绩效解释“工作行为”或“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绩效,只有那些与组织目标实现有关的行为才是绩效。

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与行为统一体,就是把绩效理解成既包括“工作结果”,又包括“工作行为”,是二者的统一体,也就是说绩效不仅取决于做事的结果,还取决于做事的过程或行为。

1焦国珍.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7:9.

2马晓琳. 民营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研究及实证分析[J]. 辽宁科技大学, 2008(03): 20.

第四种观点是以素质为基础来解释绩效,认为素质是影响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胜任相应工作的素质要求,以个人素质为基础来判断可能获得的绩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1称,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分别测算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

杨志(2008)2对财务绩效的评价,是指应用财务的指标体系对绩效进行科学适宜的评价。其内涵涉及到财务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运用何种评价方法等。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是指通过选取适当的财务指标运用一定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一定时期内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从而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各上市公司评价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及其财务绩效在其行业中的公司排名。

孟庆翠((2009)3财务绩效评价是上市公司间财务指标的一种横向比较方法。通过上市公司各项指标与行业平均值的比较分析,给予综合评分,并按档次评定其财务水平级别,从而反映企业位于行业中的经营管理水平。则秀绩效评价是其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内容之一。它能够比较直观和客观地为投资者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揭示其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和成长空间。

张忠华、陈维艳(2010)4认为企业绩效是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成果或成绩。财务绩效即用财务指标来衡量的绩效。企业的财务绩效信息可以充分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本文对绩效的简述: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次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和组织绩效两方面,绩效也是结果,就是把绩效解释成“工作结果”或“产出”,把绩效视为工作所达到的成果或工作结果的记录,亦是行为,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的,并且可以按照个体的能力进行衡量的行动和行为,绩效更是结果与行为的统一体。

财务绩效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采用适当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有目的性、客观的反映上市公司评价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及绩效。财务绩效评价是一种横向的比较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它不同于企业绩效,企业绩效反映一定经营期间的唱过和成绩,而财务绩效是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S]. 北京:经济科学出社社, 2006:5.

2杨志.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8:9.

3孟庆翠.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山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09:20.

4张忠华, 陈维艳.高管激励机制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10(04): 89-90.

2 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蒋永(2007)1企业所有者和高级管理层主要的契约安排(即委托权的分配),完全是外生的:企业所有者是委托者,高级管理层是代理者。从新制度经学的视角来看,企业被认为是一系列合约的联接。在古典企业中,所有者就是经营者和剩余索取者,因此没有必要专门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而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二者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他定义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上:(A1)委托人对随机的产生没有(直接的)贡献(即在一个参数化模型中,对产出的分布函数不起作用);(A2)代理人的行为不易被委托人直接的观察剑(虽然有些间接的信号可以利用)。进而衍生了基于这两项假设的两个基本观点:(P1)在任何满足代理者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约束人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P2)如果代理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risk-neutral),那么,即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受完全风

险(即使他成为唯一的剩余索取者)的办法,从而使结果最优。

他并说明了将前两个条件放宽所得的两个基本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代理人的完全剩余索取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委托人积极性的扭曲;由于委托人对产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代理人的风险中性就无法保证结果最优。其次,一

项剩余分享的合约可能劣于一方单独索取剩余的合约;如果花费一定量的监督成本,使代理人的行为能被观察,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作为代理人的高级管理层因无法享受到分享索取剩余权,其积极性将受到挫伤,进而影响其最终行为。然而,更为糟糕的是,如果经理人因而形成强烈反感情绪,就会更加处心积虑的隐藏不利于企业所有者的信息,行为将趋于自我利益最大化,最终偏离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轨道。

他总结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观点,效率最大化的公司要求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相互匹配的,不可分的,这是一种最优的所有权安排。因此,虽有“控制权回报”的激励作用,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矛盾仍不能根本解决,实现管理者按照所有者的利益努力,最大化公司效率,必须设计一份合理的报酬合同,授予管理者部分剩余索取权,使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得到有效的匹配。

1蒋永.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9-11.

夏爱华(2008)1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致力于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的契约激励代理人。他认为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

他参考大量文献得出委托-代理理论试图模型化委托人在不完全信息下,

如何根据观测到的信息来奖励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力的行动。其模型主要有三种:“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state.space formulation)、“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parameterized distribution formulation)、“一般

化分布方法”(general distributionformulation)。

他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时,委托——代理理论基于三个基本假定:(1)代理人规避者或风险中性者;(2)代理人以自我为中心;(3)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不一致。代理人具有利己的投机行为动机,增加了

企业的经营成本,而增加的这部分成本就是代理成本。基于三个基本假设,他建立了三个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联系起来。监督机制指企业所有者自身或委托外界对经营者的经营过程,经营成果进行监察而制约机制指建立合约,当经营者利益与所有者利益有悖时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惩罚。

他总结出高管持股制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它将激励、监督、制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首先,赋予高管剩余索取权,把代理人的利益同委托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企业效益好,管理者可以分的更多地利润。其次,高管持股也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所有者,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这种收益分配的激励方式对高管产生一种“自我监控”的效果,从而成为减低代理成本时非常重要的机制。因此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高管持股可以改善企业的绩效。

综上所述,从蒋永和夏爱华可以综述出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安排下,一方(股东)委托另一方(经理)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义务,同时将若干决策权授权给代理人。在信息不对称和没有监督或者监督不力的情况下,经理人努力与否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报酬,经理人则会放弃所有者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委托人可以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来矫正代理人危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委托代理理论是从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出发,为委托人设计一种意在激励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符合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样得出了委托代理理论的缺陷:不可避免会使委托人积极性的扭曲;隐藏不利的信息等。

1夏爱华.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08:10-12.

3 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研究相关论述3.1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非线性相关

Morok,Shleifer和Vishny(1988)1在1988年以美国1980年《财富》500强的371个公司研究样本,选取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拥有的股份不少0.2%的董事们的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样本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分段回归发现管理层股权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单调线性关系:当持股比例介于0%~5%之间时,两者正相关;介于5%~25%之间负相关;超过25%时又正相关。

MeConnell和Servaes(1990)2在1990年以美国1976年1173家公司和1986年1093家公司为样本,采用二次方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托宾Q值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持股比例达到40%~50%后,托宾Q值随着该变量增加而减少。

Hermalin和Weisbaek(1991)3于1991年研究了134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司,以CEO持股额来衡量管理层持股,发现持股比例在0~1%之间正相关,1%~5%之间负关,在5%~20%之间又正相关,大于20%又负相关。

3.2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线性相关

夏爱华夏爱华(2008)4对国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线性相关的研究得出:

(1)西方学者Jensen和Meckling 1976年最早开始了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正式研究,并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说”(Convergenceofinterests),研究认为,由于管理层持股汇聚了管理者和股东利益,因此管理层持股比例应该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随着管理层所有权的上升,偏离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会下

1Morck. R. and Shleifer. A. and Vishny, R. W.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Marketvalu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 988(20):292-315.

2Mc Connell, J. J. and Servaes, H.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27):595-612.

3Hermalin, B. and Weisback, M. S. The effect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direct incentive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1(20):101-112.

4夏爱华.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08:2-3.

降。也就是说,管理层持股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改善企业业绩。他们认为管理层也拥有剩余索取权会使得股东与管理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2)1995年Mehran经过研究发现了CEO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2000年Robert C.Hanson,Moon H.Song研究表明较高的管理层持股水平,会增加经营者与股东谈判的筹码,产生负的协同效应,从而损害股东的权益。他们认为,较高程度的持股水平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4)2003年Carl R.Chen,Weiyu Guo,Vivek Mande选取了123家日本公司,选择托宾Q值与高管持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固定资产变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托宾Q值随经营者持股单调增加。他们认为随着股权的增加,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趋于一致。

(5) 2005年Caspar Rose采用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对丹麦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三阶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

(6)2007年Zahid lqbal,Dan W.的研究发现,当经营者持股水平较高时,经营者被解雇的威胁减少;当面临解雇时,经营者会选择额外购入公司的股票,使其有能力对公司进行控制。此时,高管持股往往会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3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不相关

王琨(2007)1对国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不相关的研究得出:

(1)Mcguire, Chiu 和Elbeing(1962)用45家大型公司作为样本,以销售额和利润额作为自变量,以管理者的现金薪酬作为因变量检验了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公司利润的关系不大。

(2)Jensen和Murphy(1990)通过追踪2213名1974年至1986年间公布在《福布斯》杂志上的被调查管理人员,通过建立一元线形模型,估计了报酬-绩效的敏感系数,得出的结论是公司价值变化1000美元,总报酬(不含有赠予的股票期权和行使股票期权所得的收益)的变化是3.3美分,总经理相关的财富和股票持有量价值两者的变化跟股东财富的变化显著正相关,而报酬—绩效之间的敏感系数为0.1;公司价值每上升10%,薪水和奖金上升1%。他们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绩效同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有微弱的相关性。即代理理论所阐述的关于股基激励的激励效果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太好的实现。

1王琨. 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07:5

(3) Jones and Kato( 1996)首次提供了转型经济下CEO薪酬决定因素的计量证据,除发现薪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外,还发现薪酬与生产效率(人均雇员销售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公司盈利能力无关联性。

综上所述,通过这10篇外文可以看出尽管国外对企业经营者报酬的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文献,但国外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也没有很好地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导致主要是因为:①数据来源不同,样本不一致。如研究的国家和年代的不同:研究样本公司规模的差异;使用的数据库存在差异等;②数据口径不同。如对管理层的定义不同,有的单指CEO,有的单指董事,有的将二者都包括在内,甚至范围更广。对持股的定义不同,有的使用持股比例,有的使用持股市值,还有的包括未行使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业绩的衡量指标不同,有的使用托宾Q值,有的使用资产报酬率(ROA)、权益报酬率(ROE)或者每股收益(EPS);③实证方法不同。

在模型构建上,有的是线性回归,有的是非线性回归,还有的是分段线性回归;有的是单一方程,有的是联立方程;有的是对横截面数据进行检验,有的是考察时间序列。控制变量设计上的差异也很大,各有不同。大公司老总的薪酬问题也始终在人们的热切关注中,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毫无疑问肯定有一种更好的确定薪水的办法”。显然,对企业经营者薪酬的研究仍然很有必要,这也是国外对此问题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所在。

4 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研究相关论述4.1.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正相关性

闫丽荣,刘芳(2006)1民营上市公司可能将绩效作为决定经营者薪酬的主要因素,而薪酬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应的薪酬诱致了相应的生产力,得出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经营者薪酬与其持股比例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还得出了在沪深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与企业规模存在着正相关,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体制有一定的关系。

蒋永(2007)2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的分析,在对高管薪酬激励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研究结论之一是上市公司绩效与高管年薪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

夏爱华(2008)3高管货币薪酬对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显著,成正相关关系。他通过EPS和Tobin's Q值作为绩效衡量指标构建的方程,货币报酬(MC)都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检验,并且成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货币薪酬越多,高管持股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越大。较高的货币薪酬与持股比例要求公司的治理机制更完善,报酬-绩效合同设计的更合理,因此,对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更有效,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方谋耶,潘佳佳(2008)4用线性回归非线性拟合的方法,以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指标为上市公司绩效指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总体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显著,且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线性关系显著。

魏红梅(2009)5 实证研究公司经营绩效与高管年薪总额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与高管的持股比例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得出绩效与高管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1闫丽荣, 刘芳. 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01):104.

2蒋永.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32-33.

3夏爱华.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08:37.

4方谋耶, 潘佳佳.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 市场周刊, 2008(04):90-92.

5魏红梅. 我国金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4):159-160.

4.2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负相关性

周蓓蓓,曹建安,段兴民(2009)1得出高管相对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并无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选取的两个衡量高管相对薪酬差距的指标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系数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数,反映出一种趋势,即相对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可能具有反向作用。

4.3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不相关

李增泉(2000)2则在《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文中,通过回归模型,对样本总体依据资产规模、行业、国家股份比例和公司所在区域进行了分组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并不依赖于企业业绩,即与企业业绩并不相关,而是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周佰成,王北星(2007)3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通过相应的软件的指标相结合研究可以得出高管薪酬更多的是由公司所处的行业工资水平、公司所在的地域以及公司的股东背景等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公司绩效决定的。

李育军(2009)4在对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的内涵和目标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管人员现金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管人员现金薪酬激励并不对公司价值增值的实现构成显著的影响,即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不相关。相反持有股份高管人员在管理曾中所占的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实现价值增值的概率越大。

彭蔚蔚(2009)5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绩之业间没有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说明目前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度没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他提出用浮动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结合的方法,来改进原有的薪酬制度,通过新的薪酬制度的有效激励,实现公司当前及未来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但就目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而言,现金薪酬差距

1周蓓蓓. 上市公司高管相对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J]. 商业研究, 2009(02):184-188.

2李增泉. 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2000(01):24-27.

3周佰成, 王北星.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与高管薪酬相关性研究[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04):669-675. 4李育军. 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之友, 2009(10):64-65.

5彭蔚蔚.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业绩相关性的研究[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09:36.

不小,股权激励措施很少。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们至今关于公司绩效与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实证研究尚无一致的结论,李增泉,周佰成,王北星等学者认为高管薪酬与绩效无明显相关性;闫丽荣,刘芳,蒋永等学者认为高管薪酬与绩效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或正相关性;而周蓓蓓,曹建安,段兴民认为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存在的是负相关关系。他们所用的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一样,对象所在的地区也不同,导致他们研究的结论也不同。所以浙江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研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5 小结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的回顾和进一步认识,学术界对高管薪酬和财务绩效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和研究方法等,都作出了一定的理论阐述,和相关的分析。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也会随之发展壮大,高管薪酬的制定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绩效。如果他们之间是相关的,制定合理的高管薪酬来改善企业财务绩效,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最优化。所以本文利用指标定量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浙江上市公司的管管薪酬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这对提高浙江企业价值,促进浙江经济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魏刚. 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 经济研究,2000 (03):32-39.

[2] 李增泉. 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0 (01):24-

27.

[3]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方法[S]. 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6:4.

[4] 唐建琴,李连军.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经验研究[J]. 南京审计

学院学报,2007 (01):50.

[5] 陶金元,魏祥迁,李鹏.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及高管薪酬相关性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7

(5):109.

[6] 赵旭东. 公司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7] 韩立栋. 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长沙:中南大学,2005:

1-45.

[8] 国函[1992]178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M]. 北京:财部,2006.

[9] 蒋永.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7:1-

39.

[10]焦国珍.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1-68.

[11]马晓琳. 民营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研究及实证分析[J]. 辽宁科技学,2008(03):8-78.

[1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S].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13]杨志.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1-62.

[14]孟庆翠.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1-74.

[15]张忠华,陈维艳. 高管激励机制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

(04):89-91.

[16]王琨. 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D]. 北京:首都经

济贸易大学,2007:5.

[17]闫丽荣,刘芳. 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信息

论坛,2006 (01):101-108.

[18]夏爱华.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37.

[19]方谋耶,潘佳佳.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 市场周

刊,2008 (04):90-92.

[20]魏红梅. 我国金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信

息,2009 (14):159-160.

[21]周蓓蓓. 上市公司高管相对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J]. 商业研究,2009

(02):184-188.

[22]周佰成,王北星.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与高管薪酬相关性研究[J]. 数学统计与管

理,2007(04):669-675.

[23]李育军. 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之友,2009 (10):64-

65.

[24]彭蔚蔚.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业绩相关性的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学, 2009:

36.

[25]Morck. R. and Shleifer. A. and Vishny, R. W.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Market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 (20):292-315.

[26]Mc Connell, J. J. and Servaes, H.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 (27):595-612.

[27]Hermalin, B. and Weisback, M. S.The effect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direct incentive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1991 (20):101-112.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How to write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 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怎么写文献综述 2、篇章2:文献综述标注文档 篇章1:怎么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 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通过写作文献综述,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受益: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实践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姓名: 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方向) 年级:2006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派别、观点、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观点派别、代表人物、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放在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文献综述撰写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应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来完成有关主题的文献评述。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如何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是提高撰写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步骤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学号: 20070124035 姓名:张宇博 年级: 2007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系别:化工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3月30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范文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