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环)概论论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环)概论论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环)概论论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环)概论论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论文

摘要: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包括热、湿、光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方面。人对建筑

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总能耗中有13﹪的用于建筑中,现有的建筑有中有95﹪为高能耗建筑中”的现

状下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大力度实施,建筑的环境与节建筑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

程这一专业就是以打造舒适的、绿色的、环保的建筑为目的的专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建

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展望。

关键字:建筑;环保;绿色建筑;环境;大学生活

一、对建环的认识

(一)专业创建发展、现状及趋势

1.发展历程

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设立该专业的而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郭俊、方怀德等。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先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61-1965年供热供燃气和采暖通风分为两个专业,1996年又合并一起。1998年专业调整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及城市燃气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专业现状

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62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院校学科水平及方向不近相同。

3.未来趋势

随着人类对建筑的求越来越高且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建环专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未来建筑发展趋势表现在越来越人性舒适化,智能化,同自然越来越和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将越来越侧重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类的建筑中得以完美体现,使更加节能有效的节能建筑应运而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重大的贡献。

(二)对建环本科生的培养

1培养目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较系统的掌握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初步掌握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3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环境管理及建筑设备维护工作;进行设计工作;从事概、预算等造价工作;从事施工管理和职工组织工作;从事工程监理工作;销售与管理

(三)该专业对社会的贡献

1使建筑更舒适

(1)暖通空调

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质量。室内环境是人类停留最长时间的场所,室内环境的舒适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舒适,然而寒冷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或室内空气质量不良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这就需要使用暖气和空调调节室内的温度使温度保持在人所需要的温度,使用风机等通风设备或自然通风,保证房间内正常气候条件与新鲜

洁净的空气。控制室内环境是保障一个小“气候”,避免过冷和过热和室内环境污染对人的伤害,使室内的环境更加适合人的需求,舒适,环保,贴近自然生态。

(2)天然气

城市燃气供应虽然是在建环发展过程中并入的专业,但同样对建筑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作为"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无烟工业"和战略产业,对提高建筑内舒适具有重要意义。燃气的入户使家庭的厨房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时代,减小了厨房内的环境污染,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生活轻松自然。

(3)给水排水

建筑给排水包括生活给排水、生产给排水、消防给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生活水的入户极大地方便了人的生活,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生产给排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消防给水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避免火灾的发生。

2使建筑更节能

(1)减少能耗和污染

建环专业是利用能源来创造人工环境,以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常规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状况下,人类慢慢的发现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要。我国能源主要用在建筑物中,而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暖通空调方面,建环专业能够科学的计算改采用哪种型号的暖通设备,不至于浪费能源或未达到人类的需求。在给水排水方面,本专业能够设计中水系统、雨水系统、使用节能的卫生洁具和用水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较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在建筑中使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懂得如何合理高效利用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缓解资源紧张。

(2)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建筑来适应城市的发展,满足人类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工业技术发展水品低,现存的建筑主要是高能耗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环保相违背。因此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将主导未来的建筑,这就对建环专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绿色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建筑内的环境、设备与人、自然和谐相处。建环专业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在绿色建筑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无锡节能环保大厦等建筑做了好的示范。

二、对的大学认识

经历了高考的历练,我们终于来到了大学校园,大学是我们人生重要的起点,大学的发展对今后人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大学的自由时间比高中多的多,一些人利用大学自由时间睡觉上网,而一些人利用自由时间来充实自己,不仅学习专业内知识,还广泛阅读是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而我要选择后者,充实自己,以终为始,做一个长期的蓝图规划,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这样,就能一步步地看到进展,就会更有动力、更自信地继续做下去。还应该主动的积极地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

(二)讲究学习方法,做个有心人

进入大学以后,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善于发现,多观察身边事物,留心细节,学会创新,做一个有心人。

(三)不要迷失自我

大学四年的关键时刻是最容易迷失的时候,丰富多彩的大大学生活同样充满着诱惑,必须有良好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的朋友,学习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习惯(像网络游戏)里。

讲诚信,做文明的大学生。

结语:历史的任务与时代的要求,建环专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相信我们专业将在不久的将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补充知识,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使自己的大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曲云霞张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4月

[3]中国燃气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5756403.html,/

[2]《建筑给排水工程》程文义中国电力出版社

[4]《建筑环境更新设计》高祥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王俊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建筑给排水论文

供应系统的设计原理 建筑给排水是一门应用技术,是研究工业和民用建筑用水供应和废水的汇集、处置,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和创造卫生、安全 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工程学科。在水的人工循环系统中,建筑给排水工程上接城市给水工程,下接城市排水工程,处于水循环的中间阶段。它将城市的给水管网的水送至用户如居住小区、工业企业、各类公共建筑和住宅等,在满足用水要求的前提下,分配到各配水点和用水设备,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然后又将使用后因水质变化而失去使用价值的污废水汇集、处理,或排入市政管网回收,或排入建筑中水的原水系统以备再生回收。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具有提高建筑使用质量,高效地发挥建筑为人们生活、生产服务的功能。 本书主要内容为建筑生活用水、建筑消防给水、建筑排水和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对居住小区积水排水、建筑中水、专业建筑积水排水、非水灭火剂消防系统和施工验收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由于我们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对供热、通风、空调、供电等学科有了大概的学习,这就为建筑给排水打下了基础,学起来就比较的轻松、易懂,感觉就不会很难。 在这里我就主要讨论本书中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和简直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生给水系统 1、建筑给水系统按供水对象及用途分类可分为三类:生活

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除上述三种系统外,还可以根据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和水温的要求,并考虑经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组成不同的联合给水系统,如:生活——生产给水系统;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 2、给水方式 (一)直接给水方式 由于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是最简单、经济的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建筑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二)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可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不足时采用。用水低峰时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向室内给水管网供水,并向水箱补水;用水高峰时,室外管网水压不足,有水箱向建筑给水系统供水。另外,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满足稳压供水的要求,也可采用设水箱的供水方式,室外管网直接将水输入水箱,又水箱向建筑内给水系统供水。 (三)水泵供水方式 水泵供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采用。当建筑内用水量大且均匀时,可采用恒速水泵供水;当建筑内用水不均匀时,宜采用一台或多台水泵变速运行供水,以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为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节省电能,可将水泵和室外管网直接连接。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论文

《建筑环境测试》课程论文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状况 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年级班别 2013级(1)班 学号 3113003687 学生姓名梁朝杰 指导教师杨晚生 2015年12月

摘要 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量消耗的比例高达25%-28%,而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消耗能量约占50%,总建筑物能耗的而其碳排放比例约为38%-40%。因此,降低空调系统化石燃料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应用对建筑物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传统蒸气压缩式制冷来实现降温和除湿,必须将空气冷却到其露点温度以下,这必然会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能源。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直接再生的固体除湿床,并对其除湿及再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基本实验依据。传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再生的除湿床,都是利用集热系统进行集热后再将能量转换成除湿材料再生所需的能量,存在能量的二次转换,整个系统效率相对较低。本文所研制的固体除湿床直接利丨太阳辐射再生,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可达到节能的效果。除湿系统采用传统、廉价、防腐蚀的细孔硅胶,作为除湿吸附剂,选用适宜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作为降温材料,将除湿时水蒸气释放的汽化潜热量转化为相变材料相变储存能,以减少系统除湿后的温升效应,降低空调的制冷量。 关键词 :除湿 ; 固体吸附 ; 转轮除湿器 ; 空调系统

Abstract : Countrie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up to 25-28%.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50% of the tot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emission up to 38-40%.Therefore, decrease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energy) is important for building energy saving. Using traditional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for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air must be cooled below the dew point temperature, which will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high grade energy. This paper designs a new kind of solid desiccant bed which use solar energy directly as a renewable energy, and explores the dehumidification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research to provide experiment basis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the reason why the whole system is not high is that traditional desiccant bed which use solar heating system to convert energy into regeneration desiccant materials have secondary conversion of energy and relatively low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direct use of solar radi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using the low grade energy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nergy saving.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using conventional, cheap, corrosion pores of the silica gel as adsorbent dehumidification, and choosing appropriate melting point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s a cooling material, will release the latent heat of vaporization of water vapor desiccant into phase change storag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e of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after dehumidification effect and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建筑设备论文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 建筑设备 第二次阶段性论文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13级工程管理2班 姓名: 学号: 授课老师:陆昊

《建筑设备》第7章~第10章介绍了建筑工程中通风、空气调节及消防等知识,通过老师对主要内容的讲解及自己的网上搜索学习,认识到消防设施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以下为个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一、建筑消防系统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建筑消防系统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设置在建筑屋内的扑灭火灾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给水管道和设备。由消防给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三部分组成,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地下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火灾隐患逐渐增多,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建筑消防系统起着灭火、疏散的作用,在现代建筑中格外重要。 因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功能不同,其中存储的可燃物质和设备可燃性也各异,有些场所的火灾是不能用水扑救的,因此仅使用水作为消防手段是不能达到扑救目的,或者用水扑救会造成很大的水害损失,故根据各种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一)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1.室外消防栓消防给水系统的组成与布设 室外消防多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由消防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和水泵集合器等组成。 1.1消防管网 从消防管网是否与生活、生产供水管网共用将其分为不同的系统。 1.1.1生活、消防共用管网给水系统。要求最大小时用水量发生时,管网仍可保证全部消防用水量的供给。 1.1.2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管网给水系统。一般大中城市常用,要求生活、生产用水量最大时,管网仍应保证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1.1.3生产、消防共用管网系统。要求管网在生产用水达到最大时,仍能保证消防用水量,生产设备检修时仍不致造成消防供水中断, 1.1.4专用消防供水系统。当消防用水与生活、生产用水合并,在技术上不合适时,可单独设消防系统,此时系统常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制供水。 环网的输水干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仍应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一.前言 实习方式:认识实习期间,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在建或已建成的典型建筑物,施工现场和施工企业等地点,采取实习指导老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讲解和答疑等方式,以完成人纲现定的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学校建环专业实验室,合班楼供暖系统,淮南金贸国际大酒店,淮南苏果超市、华联商场,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市地 铁站、火车站、沃尔马超市。 实习时间:2008年7月1日——2008年7月11日。 实习学生:XXX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它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2008年7月1日,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二的认识实习,这是对我们两年的学习情况的检验与应用,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

不足之处。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认识实习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专业设备从外观上有所了解,使同学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在以后的 学习以至今后的就业对本专业的范围有所明确,通过现场管理体系和 与工人,技术人员的接触,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要求学生在现场认真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使学习的 目的和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 三.实习地点及主要实习内容 7月1日参观建换实验室和合班楼供暖系统,了解供暖系统的形式,了解供暖系统管道及散热设备的构造及安装。 7月2日参观金贸国际酒店的锅炉房,了解锅炉房的水系统的流程,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构造。 7月3日参观金贸国际酒店的地下空调系统,了解集中空调系统与半集中空调系统的区别及使用场所,了解集中空调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的构造。 7月4日参观了淮南市苏果超市、华联商场,了解它是哪类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设计课题报告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宣城市某办公楼中央空调设计 系部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1021班 学生姓名曾刚 指导教师段鹏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时间 2015年10月15日

宣城市某办公楼中央空调设计 学生:曾刚,城市建设系 指导教师:段鹏,城市建设系 一、题目来源 由指导教师提供,结合社会实际。 二、研究(设计)目的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起,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建筑仅仅只提供生产生活需求的基本功能,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其中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便是中央空调设计的目的所在,使建筑内环境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多,各种高密度的住宅、商业中心、工厂由于人口众多,建筑内部的装修使用大量合成材料,甲醛、苯、氨等有害物的溢出,以及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新风的输入,而导致病态建筑的出现,影响在该类建筑中生产生活的人,让人产生头疼、气闷和嗜睡等症状,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营造良好建筑内环境的空调系统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之一。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建筑物的年耗能量中空调系统所占的比例约为50%,怎么解决营造舒适的建筑环境和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所以能够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减少空调系统能耗,优化建筑物自身的环境性能,提高节能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在保证建筑环境在最佳舒适度的前提下节能环保,也是中央空调设计的意义所在。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A、设计计算部分参考资料 [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建筑环境学论文

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研究 建环1301班张梦迪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分析和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前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剖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危害,并从当前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 Abstract: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many cities in the world is a high intensity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deteriorat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urba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harm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o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countermeasures of reducing heat island intensity.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成因及措施 Keyword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y causes and measures 一、引言 城市热岛效应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因素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类似高温孤

建筑设备论文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物中度过。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建筑环境对人类的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从穴局到居住现代建筑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满足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宜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的环境。 随着人们需求、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将会不断地有新技术、新设备诞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服务。 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健康、高效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各种设施及系统的总称。它包括给水、排水、热水供应、煤气、供暖、通风、空调、供电、照明、消防、电梯、通讯、音响、电视、建筑自动化等设施和系统。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使用价值,必须综合考虑、协调处理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布置装饰诸系统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建筑设备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之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使建筑达到环保、安全、经济的要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高效、舒适的服务。 如果我们把建筑比作一个人的骨架,那么各种建筑设备系统如给排水系统、热水及燃气供应系统、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供配电系统就是这个骨架中的各种器官,是它们驱使着骨架的正常运转。如果只有遮风避雨的外壳。缺少相应的建筑设备,其使用价值将是很低的。因此,建筑设备在土木工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使用者来说,建筑物的规格、档次的高低,除了建筑面积大小的因素外,建筑设备的功能完善程度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近代房屋建筑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以及提供卫生,安全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在建筑物内设置完善的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电等设备系统。设置在建筑物内的设备系统,必然要求与建筑,结构及生活需求,生茶工艺设备等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建筑物应有的功能,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避免环境污染,高效的发挥建筑物位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作用,因此,建筑设备工程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会不断促进建筑设备工程的发展,使建筑设备朝着更加经济、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舒适、更加轻便、更加多样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土木工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建筑设备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将更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 Equipment Engineering) 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毕业生去向主要有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产品制造及营销公司、工程技术与管理、高新技术产品和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随着电子、医药对洁净技术要求较高的有关行业的发展,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 主干学科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建筑电气、环境工程概论等。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空调技术制冷技术供热工程设备自动化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工业通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高层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燃气工程、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等。 专业就业趋势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国家级奖“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简称“人环奖”) 课程设置 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普通化学、建筑制图、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VB)专业课:传热学Heat Transfer 工程热力学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工程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 工业通风Industry ventilates and dust removal 制冷技术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锅炉与锅炉房boiler and boiler room 燃气输配The gas is lost and mixes the network management 流体输配The fluid is lost and mixes the network management 供热工程Supply heat engineering 空气调节conditioning of air 热质交换The principle and equipment of heat and mass 电子电工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测试技术、通风记空气污染控制、施工组织与经济、空气洁净技术、热泵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蓄冰空调记冷藏技术,建筑给排水等。

建筑环境学结课论文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课程:建筑环境学 题目:室内外可以入颗粒物PM2.5浓度差异的探究

摘要: PM2.5是2013年突然跃进中国人视野的新名词,它是伴随着雾霾天的阴魂不散,死死缠着人们而为国人所关注的。所谓PM2.5,是说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雾霾中往往弥漫着这类细微颗粒物。它可以对呼吸道等造成直接伤害。30多年前,人们开始注意到微颗粒物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关联。2000年的美国,由于微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22000-52000人,欧洲则高达20万。13年,研究已证实微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呼吸道感染、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尤其是可以明显地增加慢阻肺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室外空气不佳时,人们大多佩戴格式口罩出行,但回到室内,人们就放心地摘掉了保护,室内的空气质量真的好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进行探究。 关键词:PM2.5、污染、伤害、室内空气

一、实验条件及测量方式 1.气象条件 左右,测量时门窗紧闭。 2.仪器及测量方式 测量仪器选用一台QT50空气质量检测器进行对室内外PM2.5进行测量,测量地点是12月31日至1月2日在家中试验,1月3、4日在学校宿舍进行测量。每日的测量时间选取早8:00、中午12:00、下午16:00进行三次测量。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1.试验数据 时间室内(μg/m3)室外(μg/m3) 12.31 8点2032 12.31 12点3563 12.31 16点109156 1.01 8点94159 1.01 12点89197 1.01 16点119251 1.02 8点112271 1.02 12点164351 1.02 16点142306 1.03 8点120225

设施管理论文(FM)

智能化与信息化下的设施管理 常说设施管理是支持核心业务的,但不代表“非核心业务”就不重要。我认为设施管理应该像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门一样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直接对总裁负责。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提到FM想到的都是运营时候的事,但我个人认为FM团队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期就应该加入其中,从设施管理角度提出观点优化设计,让我们的设计更“人性化”,考虑更多影响运营的设计因素,比如电梯台数、安装生产机械时可能与建筑物的一些“软碰撞”。从而使我们以后的管理更加方便,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和困难。在当今智能化、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下,设施管理技术方法也面临着改革。在本报告中我将把李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和通过对《设施管理概论》的阅读结合自己的专业,重点在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机电设备管理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不成熟的观点。 一、BIM技术、ARCHIBUS助力FM BIM正改变着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但同时我认为它也在改变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方式。以前段时间李老师提到的“上海中心项目”为例,其实当时我也在思考:建筑面积这么大的摩天大楼,怎样才能保证每天安全有条理地运行呢?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流通。设施管理者将BIM作为数据库来存储设施的几何形状以及材料的耐

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每天运营情况、能源消耗等数字信息。BIM的诞生为FM提供了很多更为方便、完善的解决方案。我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一些想法举几个例子。 1、紧急情况解决方案:比如火灾。设施管理者可以运用BIM模型快速地位火灾源,为消防官兵精确提供火源位置;同时模拟最快的逃生路线,将路线所经过的安全出口标识灯点亮,错误路线的安全灯熄灭,确保零伤亡。 2、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把在设计、施工、运营时收集下来的数据运用在维护、拆除过程中。使在维护时有很强的针对性,一针见血解决问题;拆除爆破时根据积累下来的数据制定最优化的方案。 关于ARCHIBUS,听说学校实验室也好像引进了这一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我知道的还有IBM和BIG。最开始接触是在曹吉鸣老师的书上,李老师也提过。我感觉ACHIBUS与BIM有异曲同工之妙:BIM把建筑、结构、机电等全专业结合在了一起,而ACHIBUS把不动产、设备、人、数据结合到了一个平台,真正形成了建筑集成管理系统。正是这些智能高效、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才让我们将建筑内各种复杂的设施系统连接起来,更好的支持核心业务。 二、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机电是我专业当中的一个方向。我认为在一座建筑当中机电设施的维护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机电系统本身很复杂,包括管线结构、机

建筑环境论文外文翻译(建筑环境学的可以借鉴哈)

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来提高能源效率 摘要 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还有相关联的企业比其他任何一个人类企业或工厂,都要产生更多的CO2、制造更多的污染、消耗更多的能源及浪费更多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环境的冲击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源于住宿业。 旅社建筑的多功能化设计,从而提供不同的舒适度和服务顾客。一般渴望享受独家的设施。度假村一般在最原始的、敏感的生态系统开发,很少甚至没有对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加以考虑。大多数策略是边设计边实施的,很多住宿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水和不耐用的物品。 从建筑开始设计到最终的使用者,旅店的设施的资源利用效率通常较低,并且旅店对环境的影响比其他类型的类似规模的商业建筑物要严重的多。对于建筑物的管理者,建筑设计期间做出的决策在减少环境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旅社建筑的总能量性能的全球性提高,本文描述一个研究设计工程。该工程坐落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市,基于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技术的影响来设计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体系,从而来开发和论证高的性能。 关键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酒店能源性能能效建模 一、引言 各种用途的费用代表着来自旅店老板的使用费的快速增长,并且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以每年平均12%的速率增长。旅店业在能量使用、花费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上有一个显著的增加。有一篇关于能量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怎样被使用的,和从旅社设施管理者的立场上可能发生的存储的调查研究。然而,旅社的能量损耗的很显著的一部分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减少。因为,建筑设计对选择和制定建筑物的机械系统有直接的影响,而机械系统的选择和制定反过来影响建筑使用期限中的能量损耗。因此,从建筑设计师、业主和公共事业设备的观点来看,检验减少建筑物能量损耗的可能性的关键是识别建筑物组成部分的能量损耗,不仅仅通过检验建筑物系统和管理部门的高效率,而且通过建筑物的建筑学特征。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如何用被动式设计来满足减少能耗的要求。适当的建筑物设计能够显著地减少能量损耗。此外,低能源消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并降低运行成本。 已经完成的旅社能源效率的研究,就旅社能源损耗模型给出了一个清楚的理解。旅社能源强度年均为87 kBtuh/ft2(274.8 kWh/m2). 其中61% 来自电,39% 来自天然气和其他燃料。如表1和图1、2所示,这些转换成电能的为53.1 kBtuh/ft2(167.74 kWh/m2) 和天然气0.34therms/sf(106.55kWh/m2)。 当把旅社与像事务所和零售处等其他商业建筑物相比,旅社的年均能源密集度是最高的。办公大楼的年均能量密集度是79.8 kBtuh/ft2 (251,57 kWh/m2) ,甲级零售物业的是81.5 kBtuh/ft2 (256,93 kWh/m2) 。因此,以节能的观点来评估旅社建筑物变得越来越关键。然而,没有一个研究根据建筑物的能耗,给出任何关于建筑物维护结构的重要性的信息。这些来自在下方给出文献的迄今为止的研究实例中可以看出,没有一项实施的研究考虑过建筑物维护结构体系

建筑设备论文

从新型建筑设备看建筑节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建筑大国,但是我国现有的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仅有1%的是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提出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而建筑耗能大部分来源于建筑设备,本文就通过新型建筑设备管窥一下建筑节能。 一.暖通空调 中央空调在整个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节能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新型的节能环保空调,主要有地温空调和燃气空调两种。地温空调使用水源热泵,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有效节能空调系统。它将不可利用的低位能开发为可利用的高位能,消耗1 kW能量可得到4.5~6.0 kW 的热量和冷量,适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燃气空调为利用天然气的空调系统(如家用燃气空调机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燃气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等)。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中央空调,可以使中央空调废热回收与再利用,中央空调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热。其热量等于空调系统从空间吸收的总热量加电动机的发热量。中央空调的废热回收技术主要是利用热交换原理,将中央空调的废热全部或部分回收后通过热交换产生45~75℃的热水,再经过蓄能水箱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给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变频节能,变频水泵是按工频运行时设计的,供水时除高峰以外大部分时间流量较少由于运用了变频即使及微机控制,因此可是水泵运行的转速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时间证明,使用变频设备可使水泵运行平均转速比工频降低20%,从而大大降低能耗,节能率达到20%-40%。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情况介绍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远洋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在建设中的吉林省图书馆、保利罗兰香谷、福祉大路锅炉房。 二、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的群众性观点、劳动观点、工程观点的过程。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我们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生产现场中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我们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 1.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地源热泵系统 今天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地源热泵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陌生的,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我们对地源热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使我们了解了地源热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和地源热泵的运行及附属设备的功用。 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是热泵的一种,热泵是利用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通常热泵都是用来做为空调制冷或者采暖用的.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地源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制冷模式: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由风机盘管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由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风机盘管,以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 供暖模式:在供暖状态下,压缩机对冷媒做功,并通过换向阀将冷媒流动方向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蒸发,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冷凝,由风机盘管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 的过程中,以35℃ 以上热风的形式向室 内供暖。 地源热泵空调的 优点: 高效节能,稳定 可靠地能或地表浅 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 年四季相对稳定,土 壤与空气温差一般为 地源热泵机组 17℃,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 40%~60%,因此要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40%-50%左右。通常地源热泵消耗 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5KW以上的热量或4KW以上冷量,所以我们将其称为节能型空调系统。 无环境污染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70%以上,真正的实现了节能减排。

(完整版)建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范本79991082

建环专业毕业设计(酒店)指导书 设计题目:XX农业银行商住楼空调设计 一、任务要求 1、完成商住楼空调设计施工图一套,及配套设计说明书; 2、按照二、1~10项编写说明书,说明书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和参考 文献; 3、设计说明书要求书写工整,插图美观,数据引用需要注明出处。 二、设计步骤 1、熟悉土建资料和酒店空调的设计规范; 2、空调负荷计算; 3、空调分区、方案的选择、空调方案的经济性比较; 4、气流组织计算、空气处理计算、空调设备选择计算; 5、水力计算、水泵选择; 6、消声减震计算; 7、管道保温计算; 8、卫生间通风系统、大楼及中央空调系统防火排烟; 9、中央空调系统对BAS的要求; 10、施工图预算 11、绘制空调设计施工图,包括(按照下列顺序编写图纸编号和

目录) ●首页图:包括设计施工说明,设备材料表,图纸目录 ●各层空调平面、剖面图 ●水系统图 ●机房平面、剖面图 ●机房系统图或系统原理图 ●非标设备制作及主要设备安装大样图 摘要:本设计为广州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共十二层,地下两层,建筑总面积13000,空调面积6526.6,根据房间功能,全楼采用集中供给空调方式,制冷机组采用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两台,型号分别为BZ-40单台制冷量分别为465KW. 根据各不同功能房间,将该集中系统分为二种空调送风方式,高大空间如餐厅、活动用房等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直接从室外引进与回风混合(一次回风)后送风;住户、公寓等采用了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全空气系统选用圆型散流器平射流形式,而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有百叶风口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形式。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同程式,冷水泵三台,两用三备,;冷却水泵选三台,两用一备。卫生间通风统一由排风扇接出,在末端安装止回阀。楼梯间采用自然排风排烟;标准层以上由于小于500m2所以采用自然排风;地下室、

建筑环境概论-结业论文

建筑环境概论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094 丛淼 20091197 建筑环境概论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一)不同的建筑适宜不同的环境 不同地域的建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除了当地人文文化的影响外,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窑洞是陕北农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的深层文化,是陕北人民创造了窑洞这一民间艺术。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傣家的竹楼。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

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我们的首都--北京,来领略北京四合院的风韵。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传统建筑的诞生与其所在地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分不开的。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即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总的来看,建筑最初不过是庇护人类活动的掩体,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建筑将各个时代的工巧匠心凝聚其中,由此而成了保存文化史迹最完整的载体。而建筑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认为,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特征,建筑特征适应了人类活动的需要。

建筑设备工程论文

浅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摘要:高层建筑的发展引发了许多不容置疑的新问题,如设备要求复杂,施 工困难,工作条件受限制,防火、防爆、防盗、防震的安全问题难以解决,而其中的防火问题尤为重要和不可忽视。从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为此以高层建筑为例,对其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具体介绍,就火灾探测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消防广播系统消防联动控制 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高度越高,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 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2) 火灾扑救工作复杂;(3)人员疏散困难。为此对于消防和自救灭火我们主要有以下措施:(1) 消火栓灭火系统; (2) 防火分区系统;(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下面我们将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具体的介绍。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智能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1>区域报警系统<2>集中报警系统<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1>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的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称为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较小范围的保护。 <2>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