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76]《投资经济学》

[0576]《投资经济学》

[0576]《投资经济学》
[0576]《投资经济学》

小学二年级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1000题

文档 79-(46+32)= 88-(38+26)= 69-(39-23)= (2+7)×8= 84-(27+16)= (58-34)÷8= 4+(27-16)= 99+(25-24)= 6×(2+6)= 3×(9÷3)= 93-(4×6)= 85-8×7= 4×6+7= 20÷4+5= 6×8+5= 77-76+32= 61-38+26= 10+5×4= 77-5×4= (62-38)÷4= 79+19-16= 18-36+27= = 73-(23+4)= 93-(39-23)= 71-(25-24)= 87-(27+16)= 84-(25+16)= 4+(25-1)= (76-22)÷9= 25-5×4= 88+(25-24)= 55-(56-22)= 61-(28+26)= 68-(28-22)= 40-(42-28)= 58+18-16= 85-(25+16)= 82-(28-22)= 82-22+84= 22-(28-22)= 88-(25-24)= 88-86+22= 6×(5+4)= 76+72÷8= = (100-93)×8= 38-(49-21)= 42÷(1+6)= 77-(34+32)= 63-(38-26)= 79+19-36= 80-(22+28)= 22+(22+36)= 82-(28-22)= 88+(28-15)= (42+30)÷8= 6×8+6= 6+8×4= (6+2)×7= (40-28)÷6= 5×3+9= 9×8+30= 8×7+30= 6×8+6 = (66-50)÷2= 36÷(2+4)= 38-36+27= 二年级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1000题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 p74——75页例3、“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混合运算的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具有按规则运算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遵循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温故知新。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习题) 100-96÷12×8 96×5+(32-17)29×(12+45÷15) 学生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指名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 提问:能说说已经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出示:(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今天继续学习三步计

算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三步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感知内容。 课件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算式。 提问:今天的混合运算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说明:今天的混合运算和以前的比,增加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作中括号,(在课题前板书“含有中括号的”,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2.学会计算。 引导: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算呢? 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和同桌说说这题先算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第74页自由计算、交流,教师巡视。 交流:有中括号的算式怎样算?先算小括号里的得多少?(板书算式)再算中括号里的得多少?(板书完成计算) 3.小结顺序。 追问: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特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板书: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说明: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运算顺序。计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要从小括号算到中括号,再算括号外面的。 4.阅读“你知道吗”。(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根据运算顺序,我们可以看出要改变运算顺序时,就可以利用括号。要了解括号的更多知识,可以进一步阅读“你知道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后,再交流知道了些什么,知道: (1)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2)括号有三种: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方括号、花括号;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完整)二年级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1000题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79-(46+32)= 88-(38+26)= 69-(39-23)= (2+7)×8= 84-(27+16)= (58-34)÷8= 4+(27-16)= 99+(25-24)= 6×(2+6)= 3×(9÷3)= 93-(4×6)= 85-8×7= 4×6+7= 20÷4+5= 6×8+5= 77-76+32= 61-38+26= 10+5×4= 77-5×4= (62-38)÷4= 79+19-16= 18-36+27= = 73-(23+4)= 93-(39-23)= 71-(25-24)= 87-(27+16)= 84-(25+16)= 4+(25-1)= (76-22)÷9= 25-5×4= 88+(25-24)= 55-(56-22)= 61-(28+26)= 68-(28-22)= 40-(42-28)= 58+18-16= 85-(25+16)= 82-(28-22)= 82-22+84= 22-(28-22)= 88-(25-24)= 88-86+22= 6×(5+4)= 76+72÷8= = (100-93)×8= 38-(49-21)= 42÷(1+6)= 77-(34+32)= 63-(38-26)= 79+19-36= 80-(22+28)= 22+(22+36)= 82-(28-22)= 88+(28-15)= (42+30)÷8= 6×8+6= 6+8×4= (6+2)×7= (40-28)÷6= 5×3+9= 9×8+30= 8×7+30= 6×8+6 = (66-50)÷2= 36÷(2+4)= 38-36+27= 二年级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1000题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含有中括号的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练习——递等式计算(脱式计算),要求在练习本上写出带名称的计算过程。 540÷﹙30×15÷50﹚6×58-﹙174+89﹚﹙75+49﹚÷﹙75-44﹚25×﹙22+576÷32﹚180÷[36÷﹙12+6﹚] 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680+21×15-360 [175-﹙49+26﹚] ×23 972÷18+35×19 ﹙29+544÷34﹚×102 26×﹙304-286﹚÷39 756÷[4×﹙56-35﹚] ﹙132+68﹚×﹙97-57﹚848-800÷16×12 36+300÷12 972÷﹙720-21×33﹚450÷[﹙15+10﹚×3] ﹙45+38-16﹚×24 500-﹙240+38×6﹚[64-﹙87-42﹚] ×15 ﹙7100-137-263﹚÷100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492-﹙238+192﹚] ×26 840÷40+40×40 2400÷[1200÷﹙600÷15﹚] 960-720÷8×9 ’.

520+22×﹙15+45﹚250+240÷8×5 900÷[2×﹙320-290﹚] 160+740÷20-37 972-﹙270+31×9﹚600-﹙165+35×3﹚[196+﹙84-12﹚] ×5 7100-137-263+300 72÷36+29×3 320-50×4÷25 12×﹙34+46﹚÷32 ﹙53+47﹚×﹙86-24﹚720+34×18-340 ﹙120-54﹚×﹙42+98﹚[203-﹙25+75﹚] ×16 380÷[240÷﹙36÷3﹚] 120÷24-20÷4 900÷﹙120-20×3﹚768÷[8×﹙76-68﹚] 130×[﹙600-235﹚÷73 115-15+20×3 115-﹙15+20﹚×3 ﹙440-280﹚×﹙300-260﹚14×[﹙860-260﹚÷15] 32×18-540÷45 ﹙900-16×35﹚÷34 840÷[15×﹙32-28﹚] 909-[36×﹙350÷14﹚] ﹙300+180÷5﹚×12 600÷﹙30-10﹚+5 490÷[210÷﹙360÷12﹚] 72÷[2×﹙105-87﹚] 240÷15×﹙351-347﹚480÷﹙60+10×2﹚640÷[140÷﹙630÷9﹚] [368-﹙132+129﹚] ×34 675-600÷15×12 720÷[﹙187+18﹚÷41] 14×[﹙845-245﹚÷12] [668-﹙132+245﹚] ÷97 ’.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的重要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其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下面请同学们来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65×4-80 320÷80+16×4 先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导入新课 如果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2,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70×(91-715÷65) 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 (2)自主学习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有两步计算,又该先算什么呢?那就请同学们尝试完成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书写。 (3)交流算法 括号里面有几步运算呢?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括号里有两步,应该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师强调:当括号里还没有算完时,括号就要照抄下来,不能丢掉。 70×(91-715÷65) =70×(91-11) =70×80 =5600 (4)即时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第二列,说一说运算顺序 100-(62+540÷18)(288-24×5)÷28 (5)讨论: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小结: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议一议,怎样添括号。240-40×2÷5 (1)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请同学们先按要求添好括号后,再认真检查,你添好小括号后的运算顺序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 (240-40)×2÷5 (240-40×2)÷5 (2)集体订正完后,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3)讨论:为什么两个算式中数的大小、数的顺序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都相同,而计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学生交流得出:括号的位置不一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 3.数学文化:括号的由来和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8-30页信息窗5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算式,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照分步算式,正确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创情导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海产品工艺厂,去看看大姐姐们制作工艺品能帮助我们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好吗?课件呈现信息窗5的部分画面(有合成)。 (2)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会有下列问题: (1)每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 (2)…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 【温馨提醒】:对于第(1)个问题,大家容易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

个问题用一步算式就能解答出来,如何提出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提出第

(2)个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板书这两个问题,随机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算式,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9页第一个红点的内容,重点看红点的解答过程。思考:(1)1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2)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3)算式里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汇报得最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教师深入每个小组,目光巡视学生,了解学情。) 三、汇报交流(说一说) (一)调查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二)组内交流。 1.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思考:要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必须先求什么。 小组合作研究,交流:先求1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再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doc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能准确地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难点: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三步式题中,小括号内含有加、减和乘、除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过程:一、设问,质疑"法则"师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师: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生:在这道算式中,我们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师: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生:加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运算。师:改变了运算顺序。二、探究,掌握"法则"1、初步练习,掌握方法。师:怎样加小括号才能先算加?(师生讨论,形成算式:900÷(10+20)×4)。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试练,汇报交流。师: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生:不是的,比如小括号加在"900÷10"上,运算顺序就没有改变。师:这时的小括号常常被我们称为"无效括号"。那么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生讨论交流,汇报,形成两道算式:(900÷10+20)×4,900÷(10+20×4)。师:这两道算式括号里都有两步运算,该怎样计算呢?生:括号里也要按

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师:能试着做一做吗?生独立练习后反馈,师及时平时矫正。2、对比辨析,加深理解。师:观察我们做过的这三道算式,其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一个小括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生: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结果也就可能不一样。师:那我们在做计算时,应当注意些什么?生1:计算的时候不仅要看清数和运算符号,还要看清小括号的位置。生2: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计算时还要细心,不要算错了。师:你们觉得在做混合运算时,关键是什么?生:理清运算顺序是关键。三、变式,熟练"法则"师:现在我们就来抓住关键练习,敢不敢接受挑战?出示题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1)(600÷10+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师:友情提示,先思考,再慎重选择。出示题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1)(75+49)×(75-44)3 2019-08-17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能准确地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难点: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三步式题中,小括号内含有加、减和乘、除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过程:一、设问,质疑"法则"师出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出示直截了当,例1是只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例2是加减乘除均有的混合运算,例3是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这样安排直入主题,且逐层递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现先后顺序错误的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49页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重点: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5+2= 7+6-3= 10-(5+2)= 7+(6-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同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 一个文具盒7元,比一个笔记本贵5元,一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5=2(元) (2)小明想买7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 X 2=14(元) (3)引导学生概括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应该先求一本笔记本多少钱,再求7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5=2(元)求一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 X 2=14(元)求7本笔记本多少钱 (4)你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讨论:7 X 7-5和7 X(7-5 )有什么不同? 你会读这两道算式吗?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是否需要加括号?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引导学生解决以上问题:7 X 7-5 读作7乘7减5;7 X(7-5 )读

四则混合运算(有括号)

四则混合运算(有括号) 有括号(小括号)[中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只含有小括号:(括号里面单独算,从里往外别偷懒) 例:480÷﹙60+10×2﹚=480÷﹙60+20﹚ =480÷80 =6 (1010-906)×(65+15) =104×80 =8320 330÷(65-50) (135+75)÷(14×5) 225-10×(6+13) (120×2+120)÷9 (135+415)÷5+16 (360-144)÷24×3 64×(12+65÷13) 10000-(59+46)×64 (105×40-364)÷7 900÷45×(798-616) 1250÷25×(121÷11) (20+120÷24)×8 (1010-906)×(65+15) 370÷37×(65+35) 540-(148+47)÷13 (308-308÷28)×11 21×(230-192÷4) (10+120÷24)×5 (238+756÷9)÷14 (133×40-364)÷7 15×(200-400÷25) 250-(107+28×2) 25×﹙22+576÷32﹚ 600÷﹙30-10﹚+5 2、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例: 480÷[4×﹙50-40﹚] =480÷[4×10] =480÷40 =12 909-[36×﹙350÷14﹚] 14×[﹙860-260﹚÷15]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180÷[36÷﹙12+6﹚] 490÷[210÷﹙750÷25﹚] 240÷[120÷﹙600÷15﹚] 900÷[2×﹙320-290﹚] [492-﹙238+192﹚] ×26 [196+﹙84-12﹚] ×5 720÷[﹙187+18﹚÷41] 14×[﹙845-245﹚÷12] [668-﹙132+245﹚] ÷97 12×[﹙76+57﹚÷19] [203-﹙25+75﹚]×16 380÷[240÷﹙36÷3﹚] [64-﹙87-42﹚]×15 450÷[﹙15+10﹚×3] 768÷[8×﹙76-68﹚] 130×[﹙600-235﹚÷73] 756÷[4×﹙56-35﹚] 480÷[4×﹙50-40﹚]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P74例3,、练一练,练习十二的1-3。 教学目标: 1.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 2.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混合运算的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具有按规则运算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遵循规则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计算525÷(81-56)× 3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525÷[(81-56)× 3], (1)这个算式和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红笔描出[ ],它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3)介绍指导书写[ ](横平竖直、追求符号美) (4)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试着写一写。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种不同的运算? 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独立计算,组内互评。 2.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 (1)指名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规范解答的过程: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计算,不跳步,括号一层一层地脱掉。(白板演示脱式计算过程) (3)指导检查,养成检查习惯。 3.比较例题和复习题,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练一练 42×[ 169 -(78+35)]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交流:先说运算顺序,再说计算过程。 5.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三、灵活运用: 1.练一练: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练习十二第1题) 2.题组练习,整理含有括号的运算顺序。(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二组)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也相同,得数却不一样? 3.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进一步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四课时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7分钟)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2)175-25×4 (3)40÷4+6(4)48-18÷2 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1)7×2+30(2)175-25×4 (3)40÷4+6(4)48-18÷2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 (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课的开始,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7分钟)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 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2+4×2 (2)(12+4)×2 (3)12+4×2 6.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4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例4是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括号是第一次出现,教科书设置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学习时遇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符号而引起新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个情境,由教师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告诉这个符号的名称,并说明它的作用和该算式的运算顺序。也可以先说一说“900÷15+10×3”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按提出的要求添括号再计算,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这时学生得到“(900÷(15+10))×3”,又提出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这时学生可能得到“900÷((15+10)×3)”,或感到括号不够用而没有办法解决时,从而引起新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运算的顺序,异级运算从高到低,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2.有括号时,先小括号,后中括号,最后再算括号外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与态度: 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28-(80÷16×3) 280×(280÷14)+44 (53+19)÷(12×2)(253-195)×(72÷6) 分组练习,集体订正。 2.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突,引出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为学习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括号,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就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课稿

《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经历了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后安排的,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是带小括号四则运算的一个延伸。是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会进行两步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习起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并不太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生活情境理清计算顺序。获得成功体验。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运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合作精神。 4)重点、难点 重点:带中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能综合运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5)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逐步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自主探究法知识迁移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迁移,来理解中括号的作用。从而明确计算顺序。 (6)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出示上节课学习过的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计算顺序,自主计算,订正。 师:指名说说计算顺序,重点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进一步加深对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6,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生:交流汇报。 师:提出问题,按照原来每条船上的乘客人数计算,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做法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 生:我先算每条船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然后算节假日船的总数,最后把两者相乘,既得。 生:我先算每条船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然后算增加的10条船所能满足的人数,用原来每天能满足的人数加上增加的人数,既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准确表达解题思路。 (2)教学例7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9×(780-541) 3×(761-524) (263-138)×2 (885+128)×9 (922-108)×7 (827+665)×3 9×(667+905) (130+698)÷9 (998-240)×7 (832-160)÷8

8×(343-248) 3×(665+827) (722-343)×3 (534+937)×8 6×(174+966) (905-701)×6 9×(846-559) (51+724)÷5 (62+50)÷7 3×(338-77)

(965-139)÷7 3×(962+860) (783-549)÷2 (114+709)×2 (100+22)×7 (23+37)÷5 2×(721+427) (898-796)×6 9×(959-212) (77+203)÷5

(28+962)÷9 5×(831-358) 8×(375+378) (123+227)÷5 (526+66)×7 (992-891)×7 6×(854-478) (214+58)×6 (507+51)÷3 5×(175-175)

(46+406)÷4 (175+255)×4 (932-358)×9 (509+497)×8 (357-41)÷2 (924-63)÷7 (810-583)×3 (988-286)÷6 7×(378+116) (918-132)÷3

(240+474)÷6 6×(493+973) (742-493)÷3 (199+485)×6 5×(662-288) (146+430)÷3 3×(626-315) 2×(256+699) (828-508)×7 8×(65+209)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

课题: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个性备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60÷4+2×360÷(4+2×3) 2.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 明确:因为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3.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 习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板书:三步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授 活动一:归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法则 1.出示:525÷(81-56)×3 师: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师:如果老师想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你有什么好办 法吗? 预设:生回答:再加一个小括号。 也可能答:加一个中括号。 师:真棒!已经知道了中括号,你怎么想到要加中括号的呢? 生1:因为加中括号就能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生2:因为要第二次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不够用了。 师:小括号不够用了,我再加一个小括号行不行?(课件出示) 生:不行,不知道先算哪个小括号里的;两个很容易弄混淆。 明确:当算式里要第二次改变运算顺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 2.出示例3: 525÷[(81-56)×3]师介绍中括号的写法。

小学二年级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1000题

79-(46+32)= 88-(38+26)= 69-(39-23)= (2+7)×8= 84-(27+16)= (58-34)÷8= 4+(27-16)= 99+(25-24)= 6×(2+6)= 3×(9÷3)= 93-(4×6)= 85-8×7= 4×6+7= 20÷4+5= 6×8+5= 77-76+32= 61-38+26= 10+5×4= 77-5×4= (62-38)÷4= 79+19-16= 18-36+27= = 73-(23+4)= 93-(39-23)= 71-(25-24)= 87-(27+16)= 84-(25+16)= 4+(25-1)= (76-22)÷9= 25-5×4= 88+(25-24)= 55-(56-22)= 61-(28+26)= 68-(28-22)= 40-(42-28)= 58+18-16= 85-(25+16)= 82-(28-22)= 82-22+84= 22-(28-22)= 88-(25-24)= 88-86+22= 6×(5+4)= 76+72÷8= = (100-93)×8= 38-(49-21)= 42÷(1+6)= 77-(34+32)= 63-(38-26)= 79+19-36= 80-(22+28)= 22+(22+36)= 82-(28-22)= 88+(28-15)= (42+30)÷8= 6×8+6= 6+8×4= (6+2)×7= (40-28)÷6= 5×3+9= 9×8+30= 8×7+30= 6×8+6 = (66-50)÷2= 36÷(2+4)= 38-36+27= 二年级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1000题

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

号;(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

四年级数学 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反思

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例5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基础上安排的,对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说说例5中的两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让学生探究并讨论:“例5中的两小题有何异同?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最后通过同位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理解比较好,觉得遗憾的是这节课时间安排得不够紧凑。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教学反思 1、用对比促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理解、领悟。即“这两道算式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括号,怎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地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首先的看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对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有序。 2、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科学态度需要培养,然而如何培养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学习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现安排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 ●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

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授课人:张彦明 教学内容: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240-65+120 36-120÷6 学生独立运算,指名板演。 2、提问:算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3、明确: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综合:12×3+15×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36+60 =96(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