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药学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多年来药学类专业的办学为该院“药学专业”的开办奠定了基础

我学院是2011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序列的高职专科学校(湘政函[2011]43号文),由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教育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前身为湖南省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建校30余年,在药学类专业的办学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2008、2009年该校药剂、中药专业分别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特别是从1990年起该校先后分别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网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药学专业普通专科、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函授专科等教育,毕业学生已达2600多人。该校联合办学开设药学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历年来都是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该校制订,普通高职高专与函授专科的教学及管理工作都由该校承担,在有关办学水平评估中得到了以上学校的好评。多年来,该校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成绩考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及实习计划、实习大纲、教材使用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年3月,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湖南省广播电

视大学药学分校在该校挂牌成立,这为该校专科药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明确了“面向湖南、辐射中部地区,培育面向药品生产、经营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

学院明确了“面向湖南、辐射中部地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服务面向定位、“培养适应本地区药品生产、经营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由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建设了一支“企业历练、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院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引进到培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学院现有一支与药学专业办学规模相适应、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药学专业教师34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含正高3人),中级职称5人,具硕士学位的14人,“双师型”教师29人,占85.3%。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素质结构、兼职教师比例等均达到办学要求。

学院通过内培(教学法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等)、外培(国内外培训、学历提升、下企业实践等),多渠道、多途径抓落实,教师培养效果比较明显。

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和考核,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四)基本形成了“科研促教、科研促社会服务”的科研工作格局学院科研管理基本启动,制度比较完善,近五年,药学专业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23篇,并有30多名教师参与

了全国医药类中、高职通用教材的编写,其中有三位老师分别主编了全国医药类中职通用教材《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化学基础》、《药物化学基础》。另外,药学专业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常见病用药指导》等4本。

(五)完善了“学校自建、引资建设”的实践设施设备

1、教学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药学专业教室及实训设备能够满足办学需要,目前该院可供药学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室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12个,并拥有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模拟制药车间、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模拟药房、精密仪器室等校内实训场地5个,设备总价值达946.3万元。校内专业实训室设备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平均水平,能模拟生产一线和就业岗位环境,如GMP模拟制药车间,内有片剂、胶囊、颗粒剂、中药提取四条生产线,模仿药厂GMP生产环境;GSP模拟药房按GSP要求设计,模拟药品零售模式。

2、实习基地

近几年来,该院大力开展横向联系,与湖南康普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双鹤医药责任有限公司、湖南省医疗器械药品公司、湖南银海药业、湖南省华胜康乐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康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联合,建立了26个固定的药学专业实习基地,为该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基本上能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所必需的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品调剂、药品生产、使用、药品检验以及药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经营企业等一线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三年的学习,毕业生应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时获取药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并获得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毕业后的就业和考取执业药师资格奠定基础。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1、加强、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办学模式,在两年建设期内,开发老百姓大药房、深圳海王星辰、湖南千金制药、湖南九芝堂制药等校企合作基地。部分实现订单式培养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发融入企业文化和特色课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2、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通过调研、会议研讨、多方论证等方式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论证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3、充分发挥我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在校期间考取药物制剂工、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检验工等多种资格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实力。

4、在《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核心课模块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发任务引领式课程标准。

5、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两门校企合作特色课程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相结合。

6、加强教研教改,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等2-3门院级以上精品课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积极申请各级教研教改项目、精品(示范)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材建设专项经费。建立与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长效机制,严格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全过程中贯彻执行。

7、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广泛运用“教、学、做”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教学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院继续通过内培(教学法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等)、外培(国内外培训、学历提升、下企业实践等)等多渠道、多途径,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大力倡导贴近市场,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进修、培训,充分重视对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师资培养。特别应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引进优秀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聘请5名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及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聘请2名企业技术权威,轮流举办技术讲座或技能观摩演示,传授并演示企业新技术、新技能;聘请2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加强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的联系;聘请10名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校外实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任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提高教学与教学建设能力等途径,重点强化“双师”素质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两年内计划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3人,正高职称增加2人,副高职称增加5人,中级职称增加10人,培养5名骨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