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定义。怎样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成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当成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促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②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根据你对教育的认识,谈谈教育是怎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

(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首先,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其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最后,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2)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要求个性化。人的个性化的形成与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

首先,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

其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最后,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5.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教育能不能超常规发展。

6.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教育目的

1.说明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的关系。

答:(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规定,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换言之,所谓教育目

的就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现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其次,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最后,教育目的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政策学范畴;

②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

③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等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②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培养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③具体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考虑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任何终极性的教育目的都必须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培养目标才能避免流于空泛;而如果每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不能与其他平行的培养目标以及其上位培养目标一起联系起来,并且最终与教育目的相联系,则一个个具体的培养目标也会因失去整体性而流于琐碎,失去其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2.分析影响教育目的功能发挥的原因。

3.阐述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并给予分析和评价。

答:社会本位论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价值,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这一意义上讲,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个人本位论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这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乏进步意义。两者看似相互对立,但实际上,社会和个人都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互为存在的,没有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教育,应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4.分析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答:“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方向;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的培养目标。

第三单学生

1.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试谈一谈你的看法。

2.请追述一件你经历过的或遇见过的由教师造成的学生委屈事件,从教育理论上做出分析、评价。

3.如何理解影响学生发展的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 1、遗传因素的作用:(1).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的作用:(1).自然环境对个体身体及心理发展会带来一定影响;(2).社会环境,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着个体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因而也对个体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3、教育的主导作用:(1).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对个体的发展影响较为全面深刻;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加强。

4、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个人对环境和教育的态度不一样,其发展的结果就不一样。

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4.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顺序性

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请结合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谈炎你的教育应对策略。

6.试归纳比较现代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谈谈你对现代学习方式特点的认识。

答:1、自主学习特点:(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是一种学生有兴趣有责任的进行自主学习。(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2、合作学习特点:(1)互助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并通过互助获得各自相应的进步和发展。(2)互补性。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使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通过合作,达到互补,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3)自主性。学生在合作中要有自主性,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互动性。互动性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合作学习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3、探究学习特点:(1)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2)过程性。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开放性。探究学习的问题是开放的,它不仅源于书本,也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探究过程是开放的,评价是开放的。

7.阅读下面的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在一所国际学校,有次老师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做其他国家? 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做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说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答:反映出我们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完全的接受式学习。现代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第四章教师

1.如何理解教师的本质。

答:我理解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做人与示范。做人就是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示范则是用自己的行动来给他人树立榜样。

首先是做人。教师也是一个人,教师职业也是一个很普通的社会岗位。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将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校要培养的人,并不是掌握某种技术的人,而是具备优秀人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讲“培养人是学校的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强调的育人胜于传授知识,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其次是示范。这种示范不能是表面上的示范,而是从内心出发的示范。因为有着对利益的追求,有些人可能成为两而人。在公开场合是一个“天使”,而在非公开的场合则是放纵个性的“魔鬼”。而教师的示范则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春蚕”,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对教师职业是否妥当。

3.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如何形成这些素养?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

4. 采访一位优秀教师,并写出一篇有说服力的教师成长分析报告。

5.你认为21世纪的教师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的职业生活。

做教育教学工作,它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的。它容不得三心二意,你全心全意做都未必做得好,另外一个我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教师他不仅是一个职业,他更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

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学生授课,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为培养教育人才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当然当好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的还很多很多,如要胸襟宽阔、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战自我、淡薄名利等等。只要我们能不断的、认真的去完善自我,用我们的一腔爱心、敬业的热情去做好教育工作,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6.问卷调查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并对现实中的师生关系进行归类。

7.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师生的爱双向流动,热爱你的学生,并让学生喜欢你。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做到“五勤”——勤招呼、勤观察、勤批语、勤交流、勤家访。第二层次是: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诉说的小事感兴趣;善于用自己的经验,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应轻率下定论,切忌“一碗凉水看到底”;和言善语,不体罚学生,这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层次。在学生的正当需要中,尊重、理解、关心是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体”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于感染、激励学生,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第三层次是:激励、期待,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经常利用多种机会表达或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利用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用教师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任务,就得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怎样的教师学生才喜爱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要求学生写出“我心目中的老师的形象”,从收上来的答卷看,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前五个项目依次为:很幽默,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很民主,不过分要求学生;教法新,有创造性;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一视同仁,不偏心。这反映出学生对教育民主、师生关系有更强烈的追求。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

8.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第五章课程

1.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课程的基本含义?

2.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各有什么特点?应如何正确评价?

3.试述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价。

4.试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的概念及其对教师的指导意义。

5.什么是课程资源?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开发课程资源?p95、p97

6.对一所小学或中学进行调查,了解其课程实施与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第六章:教学理论

1."教学"语义的由来是什么?

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p104(1、2、3加后面的总之一段第一句

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于教学本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3.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有哪些?(意义p105;任务p106,4个方面)

4.教学原理包括哪几方面内容?(p108—115,5个原理6个原则)

5.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p117概说和p118评价)

答: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6.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创新形式?p119。要对三种方式做简单解释。

第七章教学实践

1.教学实践分为哪些环节?这些环节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2.教师备课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分析一堂课的结构,并进行评价。

一节好课要做到“五实” 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 而非什么标准 而是体现一些基本元素 这些包括 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

综合性学习《正是少年读书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1、学校文学社团“华韵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名著、谈感受”研讨会。你如果是文学社的社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A.请你设计一条体现研讨会主题的宣传标语(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请你提建议:组织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用推荐信的方式向文学社(同学们)推荐一部你喜爱的名著,以供大家参考阅读。(要结合人物和情节,说说你从名著中受到的启迪。)(注意书信的格式) E、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1)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这次动员会的主持人,请拟出三项会议议程。(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2019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千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______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_______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_______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于()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_______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完整版)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D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7.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课程活动文化 9.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C普及高级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大众化 10.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11.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不是考试题型,但可以训练知识要点的掌握) 1.-----------------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7.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1.教育具有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 12.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1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____。 14.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____改革和____改革为核心。 1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16.舒尔茨通过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__________ 1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____、____、____和为适应____ 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 1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9.从形态上看,可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_在文化诸因素中_________处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8.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2.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4.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客体非独立地位 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7.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1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2007年)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2008年4月)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中学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重点: 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与杜威 教育的概念: 广义:知识,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知识-----心 体力-----身 社会要求 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身心) 目的计划组织 学校教育制度: 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 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 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 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 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发展过程: 古代教育 中国:夏----------校 商----------序 周----------痒 西周: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科举制度 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 佛教:关心大众 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 职官学校:贵族 文士学校:奴隶主 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 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重商主义 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 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教育的变化(19世纪-20世纪中期)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 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老子:一切回归自然 学记(儒家)1、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藏:修。息:游。 3、“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 4、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启发。 6、学不躐等:超越---------------------------循序渐进。 西方古代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三步问答法)。 柏拉图:《理想国》 理性-------智慧--------哲学家 意志-------勇敢--------军人 情感-------节制--------劳动者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哲学家 亚里士多得德: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萌芽(创立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的自然性。 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 康德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裴斯泰洛齐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德智体全面发展。 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培养绅士。 建立(发展期): 赫尔巴特:(标志)《普通教育学》奠定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家)《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或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试述当代教育多元化的表现。 ①教育的终身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评价标准的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同步练习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安徽中考)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刘四爷(刘四,刘老头) B.虎妞 3.《骆驼祥子》中,祥子进城后以拉车为生,他第二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 4.《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虎妞死后,祥子到曹先生那儿拉包月。 5.《骆驼祥子》中,有一次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饿晕了倒在地上的老马,他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6.《骆驼祥子》中,曹家的小男孩叫小文。曹先生给了学生阮明(姓名)不及格的分数,因此被这个学生告发了。 7.《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 8.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3年才凑足100块钱买了第一辆车;他在失去第一辆车后,偷来三匹骆驼卖了35个大洋。 9.立了好久,他决定进去见她;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上;要 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这自然不便明说。她总会明白的。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骆驼祥子》(书名)。“她”是虎妞(人名)。 10.《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次买车的经历,先后买了两辆车,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落空了。 二、选择题 11.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仁和车厂的原因是(B) 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C.虎妞爱上了祥子 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12.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骆驼祥子》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骆驼祥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解析】C项,应该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13.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由此得了绰号“骆驼祥子”。 B.祥子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与之相伴的是他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D.祥子身上除了具有劳动者的勤劳外,还有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 【解析】A项,祥子之所以被称为“骆驼祥子”,是因为他用从军营顺手牵来的骆驼换了35块大洋,买了车。后来在一次睡梦中无意透露了这个消息,“骆驼祥子”的外号就流传开了。 14.(兰州中考)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 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最新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812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0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理想国》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 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七下数学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关于变量之间关系试题选 1、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 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4) 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图,下图是汽车行驶速度(千米/时)和时间(分)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汽车行驶时间为40分钟; (2)AB 表示汽车匀速行驶; (3)在第3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4)第40分钟时,汽车停下来了 3、某人账户存款a 元,每月支出b 元,收入c 元(b < c)是下列图中的 4、如图,L 甲、L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 比赛 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A .甲比乙快 B .乙比甲快 C .甲、乙同速 D .不一定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缓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时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6、. (12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 、B 两种户型的住房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两种户型的建房的成本和售价如下表: A 型 B 型 成本(万元/套) 25 28 售价(万元/套) 30 34 (1)该公司对两种户型的住房有哪几种建房方案? (2)该公司选用哪种建房方案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 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而每套A 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m 万元(m >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完全售出,该公司又将选用哪种建房方案获得利润最大? 7、.下表是我国的几个省(自治区)的年降水量以及纬度位置。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 (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 “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 有居学”,即课内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道,喻也”,“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得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5.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遢等”,即循序渐进。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而著名;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2.柏拉图:①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②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③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①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②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 都得到发展的教育);③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D.教育的终身化 1.C [解析]A和B两项是近代教育的特征,而D项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古代教育的特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 )。 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 2.A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3.A [解析]内发论的定义是: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4.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B),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 5.B [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 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6.C [解析]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D.可观感强7.D [解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有:“平等的”开放式教育;兴趣选择;跨年龄段教育和跨时空教育。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8.C [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 )。 A.赞可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 9.B [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中学教育学试卷

中学教育学(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西方,柏拉图对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是()。 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2.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在人的发展理论中属于()。A.内铄论B.外铄论C.内发论D.遗传论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A.教育性B.创造性C.实践性D.可塑性 4.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特点,所以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 5.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了()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文化 6.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 A.学校需要B.家庭需要C.个人需要D.社会需要 7.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称为() A.课程计划B.课程结构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 8.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其中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环节是指() A.激发动机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的时间是() — A.1993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

10.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学历D.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项或二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克伯屈 C.赫尔巴特 D.斯普郎格 E.裴斯泰洛齐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理论中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活动中心 E.课堂中心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权C.教育评价 — D.教育目的E.部分教育内容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可以() A.保存和传递文化B.传播和普及文化C.强化和弱化文化D.发展和创新文化E.选择和评价文化 5.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社区B.社会C.家长D.学生E.校长 6.我国中学开设的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人口教育课B.历史课C.环境教育课D.社交技能课E.法制教育课 7.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是() A.备教材B.备学生C.备教法D.备教具E.备家长 8.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有() — A.共同学习B.小组调查C.小组研讨D.拼图法E.团队游戏竞赛9.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