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目录

1、实验目的 (2)

2、实验要求 (2)

3、实验环境 (2)

4、实验一 (3)

5、实验二 (5)

6、实验三 (6)

7、实验四 (7)

8、实验考核 (9)

实验目的

计算方法上机实习与理论讲授平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算法后,能及时将所学的方法在计算机上编程练习,更进一步理解算法的特点。计算方法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需要掌握各种数值算法原理,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出更好的程序。这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提高程序本身内在质量,即在算法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误差控制好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内存,减少计算步骤,节约机时。第二,尽量使程序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可读性好。

实验要求

每次上机实验后需提交实验报告一份,主要内容为: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算法描述(4)源程序(5)输出结果(6)对算法的理解和改进

实验环境

编程环境:在Tubo C2.0下实现

实验学时数

20学时

实验一

舍入误差与数值稳定性(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通过上机编程,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程序设计语言;

2、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

3、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运算次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尽量避免大数吃小数的现象。

实验内容:

●通过正反两个实例的计算,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数

值计算中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深入理解

初始小的舍入误差可能造成误差积累从而对计算结果

的巨大影响。

●通过实际编程,了解运算次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了解实数运算符合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机里不一

定成立。

概要

舍入误差在计算方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实际计算中,如果选用了不同的算法,由于舍入误差的影响,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选取稳定的算法,在实际计算中是十分重要的。

程序与实例

例 1 对n = 0,1,2,…,20 计算定积分

y

n

= dx 5x 1

n

x

?+

算法 1 利用递推公式

y

n = n

1

- 5y

1n - n = 1,2,…,20

取 =+=?dx 5x 1

1

0y ln6- ln5 ≈ 0.182 322 算法 2 利用递推公式 5

1

5n 1y

1

n -=

-y

n

n = 20,19,…,1

注意到

1051dx 51dx 5x dx 6112611

020

1

20

1

020x x x =≤+≤=??? 取

730 008.0)126

11051(201y

20

≈+≈

算法1的程序和输出结果如下: /*数值不稳定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float y_0=log(6.0)-log(5.0),y_1; int n=1;

clrscr(); /*清屏*/ printf(“y[0]=%-20f ”,y_0);

while(1)

{

y_1=1.0/n-5*y_0;

printf(“y[%d]=%-20f”,n,y_1);/*输出*/

if(n>=20)break;

y_0=y_1;

n++;

if(n%3==0)printf(“\n”);

}

getch();/*保持用户屏幕*/

}

算法2的程序和输出结果如下:

/*稳定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float y_0=(1/105.0+1/126.0)/2,y_1;

int n=20;

clrscr();

printf(“y[20]=%-20f”,y_0);

while(1)

{

y_1=1/(5.0*n)-y_0/5.0;

printf(“y[%d]=%-20f”,n-1,y_1);

if(n<=1)break;

y_0=y_1;

n--;

if(n%3==0)printf(“\n”);

}

getch();

}

说明: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算法1是不稳定的,而算法2是稳定的。

实验二

方程求根(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作编程练习和上机运算,进一步体会它们在方程求根中的不同特点;

2、比较二者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

2.1二分法

算法

给定区间[a,b],并设与符号相反,取为根的容许误差。

(1)令c=(a+b)/2

(2)如果f(c)=0,则输出,结束;否则执行(3),

(3)如果,则令;否则则令,重复(1),(2),(3)。

程序与实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PS 5e-6

#define DELTA 1e-6

float Bisection(float,float,float (*f)(float)); float f(float);

main()

{

float a=1,b=2;

float x;

clrscr();

x=Bisection(a,b,f);

printf("\nThe root of the equation is %f",x);

getch();

}

float Bisection(float a,float b,float(*f)(float)) {

float c,fc,fa=f(a),fb=f(b);

int n=1;

printf("二分次数 c\t\t f(c)\n");

while(1){

if (fa*fb>0) exit();

c=(a+b)/2; fc=f(c);

if(fabs(fc)

else{

if(fa*fc<0)

{

b=c;fb=fc;

}

else

{

a=c; fa=fc;

}

}

if (b-a

printf(" %d\t\t%f\t\t\%f\n",n++,c,fc);

}/*while 1*/

return c;

float f(float x) {

return x*x*x+x*x-3*x-3; }

2.2 牛顿迭代法 算法

给定初值x 0,ε为根的容许误差,η为)(x f 的容许误差,N 为迭代次数的容许值。

(1) 如果)('x f =0或迭代次数大于N ,则算法失败,结束;否则执行(2)。 (2) 计算x 1=x 0-)()('0x x o f f (3) 若

x

x 0

1

-<ε或)(1x f <η,则输出x 1,程序结束;否则执行(4)。

(4) 令x 0=x 1,转向(1)。

程序与实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 #define EPS 1e-6 #define ETA 1e-8

void main() {

float f(float); float f1(float); float x0,y0;

float Newton(float (*)(float),float (*)(float),float);

clrscr();

printf("Please input x0\n"); scanf("%f",&x0);

printf("x(0)=%f\n",x0);

y0=Newton(f,f1,x0);

printf("\nThe root of the equation is x=%f\n",y0);

getch();

}

float Newton(float (*f)(float),float (*f1)(float),float x0) {

float x1,d;

int k=0;

do

{

x1=x0-f(x0)/f1(x0);

if ((k++>N)||(fabs(f1(x1))

{

printf("\nNewton method failed");

getch();

exit();

}

d=(fabs(x1)<1?x1-x0:(x1-x0)/x1);

x0=x1;

printf("x(%d)=%f\t",k,x0);

}while (fabs(d)>EPS&&fabs(f(x1))>ETA);

return x1;

}

float f(float x)

{

return x*x*x+x*x-3*x-3;

}

float f1(float x)

{

return 3.0*x*x+2*x-3;

}

实验三

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熟悉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2、 会编制列主元消去法、LU 分解法、雅可比及高斯—塞德尔迭代法德程序;

3、 通过实际计算,进一步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

3.1 列主元高斯消去法

算法

将方程用增广矩阵[A ∣b ]=(ij a )1n (n )+?表示 1) 消元过程 对k=1,2,…,n-1

①选主元,找{}n ,,1k ,k i k +∈使得

k ,i k a =

ik a n

i k max ≤≤

②如果0a k ,i k =,则矩阵A 奇异,程序结束;否则执行③。 ③如果k i k ≠,则交换第k 行与第k i 行对应元素位置,

j i kj k a a ? j=k,┅,n+1 ④消元,对i=k+1, ┅,n 计算

kk ik ik a a l /=

对j=l+1, ┅,n+1计算

kj ik ij ij a l a a -= 2) 回代过程

①若0=nn a ,则矩阵A 奇异,程序结束;否则执行②。 ②nn n n n a a x /1,+=;对i=n-1, ┅,2,1,计算

ii n

i j j ij n i i a x a a x /11,???

? ??-

=∑+=+

程序与实例

例1 解方程组

??

?

??=++-=++-=++035

.3643x .5072x .1835x .2137.2623x .43712x 347x .1 1.1833.555x 2.304x 0.101x 321321321 /*Lie zhuyuan Guass xiaoqufa*/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i; float *x;

float c[3][4]={0.101,2.304,3.555,1.183, -1.347,3.712,4.623,2.137, -2.835,1.072,5.643,3.035}; float *Colpivot(float *,int);

x=Colpivot(c[0],3); clrscr();

for (i=0;i<=2;i++) printf("x[%d]=%f\n",i,x[i]); getch(); }

float *Colpivot(float *c,int n) {

int i,j,t,k; float *x,p;

x=(float *)malloc(n*sizeof(float));

for (i=0;i<=2;i++) { k=i; for (j=i+1;j<=n-1;j++) if (fabs(*(c+j*(n+1)+i))>(fabs(*(c+k*(n+1)+i)))) k=j; if (k!=i) for (j=i;j<=n;j++) { p=*(c+i*(n+1)+j); *(c+i*(n+1)+j)=*(c+k*(n+1)+j); *(c+k*(n+1)+j)=p; }

for (j=i+1;j<=n-1;j++) { p=(*(c+j*(n+1)+i))/(*(c+i*(n+1)+i)); for (t=i;t<=n;t++) *(c+j*(n+1)+t)-=p*(*(c+i*(n+1)+t)); } }

for (i=n-1;i>=0;i--) { for (j=n-1;j>=i+1;j--) (*(c+i*(n+1)+n))-=x[j]*(*(c+i*(n+1)+j)); x[i]=*(c+i*(n+1)+n)/(*(c+i*(n+1)+i)); }

return x; }

输出结果如下: X[0]=-0.398234 X[1]= 0.013795

X[2]= 0.335144

例2 解方程组

?????

????=++++=++++=++++=++++=++++-12.041.0F 1.02E 3.47D 1.04C 3.54B -6.301.0F 2.01E 2.51D 4.04C 5.05B -8.531.0F 1.21E 2.92D 1.46C 3.53B -20.071.0F 1.10E 4.48D 1.21C 4.93B -32.041.0F 1.55E 5.66D 2.40C 8.77B 计算结果如下 B=-1.161954 C= 1.458125 D=-6.004824 E=-2.209018 F= 14.719421

3.2 矩阵直接三角分解法 算法

将方程组A x=b 中的A 分解为A =LU ,其中L 为单位下三角矩阵,U 为上三角矩阵,则方程组A x=b 化为解2个方程组Ly =b ,Ux =y ,具体算法如下: ①对j=1,2,3,…,n 计算

j j a u 11=

对i=2,3,…,n 计算

1111/a a l i i =

②对k=1,2,3,…,n:

a. 对j=k,k+1,…,n 计算

∑-=-=1

1

k q qj kq kj kj u l a u

b. 对i=k+1,k+2,…,n 计算

kk k q qk iq ik ik u u l a l /)(1

1

∑-=-=

③11b y =,对k=2,3,…,n 计算

∑-=-=1

1

k q q kq k k y l b y

④nn n n u y x /=,对k=n-1,n-2,…,2,1计算

kk n

k q q

kq k k u x u

y x /)(1

∑+=-

=

注:由于计算u 的公式于计算y 的公式形式上一样,故可直接对增广矩阵

[A ∣b ]=????????????+++1,21

1,2222211,111211n n n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施行算法②,③,此时U 的第n+1列元素即为y 。 程序与实例

例3 求解方程组A x=b

A=?????????

???-----381265973274581221, b=????

????????4911427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x;

int i;

float a[4][5]={1.0,2.0,-12.0,8.0,27.0,

5.0,4.0,7.0,-2.0,4.0,

-3.0,7.0,9.0,5.0,11.0,

6.0,-12.0,-8.0,3.0,49.0};

float *DirectLU(float *,int);

x=DirectLU((float *)a,4);

clrscr();

for (i=0;i<=3;i++) printf("x[%d]=%f\n",i,x[i]);

getch();

}

float *DirectLU(float *u,int n)

{

int i,r,k;

float *x;

x=(float *)malloc(n*sizeof(float));

for (r=0;r<=n-1;r++)

{

for (i=r;i<=n;i++)

for (k=0;k<=r-1;k++)

*(u+r*(n+1)+i)-=*(u+r*(n+1)+k)*(*(u+k*(n+1)+i));

for (i=r+1;i<=n-1;i++)

{

for (k=0;k<=r-1;k++)

*(u+i*(n+1)+r)-=*(u+i*(n+1)+k)*(*(u+k*(n+1)+r));

*(u+i*(n+1)+r)/=*(u+r*(n+1)+r);

}

}

for (i=n-1;i>=0;i--)

{

for (r=n-1;r>=i+1;r--)

*(u+i*(n+1)+n)-=*(u+i*(n+1)+r)*x[r];

x[i]=*(u+i*(n+1)+n)/(*(u+i*(n+1)+i));

}

return x;

}

结果为

X[0]= 3.000001

X[1]=-2.000001

X[2]= 1.000000 X[3]= 5.000000

3.3 迭代法

3.3.1 雅可比迭代法 算法

设方程组Ax=b 系数矩阵的对角线元素)n ,,2,1i (0a ii =≠,M 为迭代次数容许的最大值,ε为容许误差。

①取初始向量x =T

(0)n )0(2)0(1)x ,,x ,x ( ,令k=0。

②对i=1,2,…,n 计算

)x a b (a 1x n

i

j 1

j (k)j ij i ii )

1k (i ∑≠=+-=

③如果ε<-∑=+n

1

i )k (i )1k (i x x ,则输出)1k (x +,结束;否则执行④。

④如果k ≥M,则不收敛,终止程序;否则1+←k k ,转②。 程序与实例

例4 用雅可比迭代法解方程组

???

??=--=-+=++1

63213828

25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PS 1e-6 #define MAX 100

float *Jacobi(float a[3][4],int n) {

float *x,*y,epsilon,s; int i,j,k=0;

x=(float *)malloc(n*sizeof(float));

y=(float *)malloc(n*sizeof(float));

for (i=0;i

while(1)

{

epsilon=0;

k++;

for (i=0;i

{

s=0;

for (j=0;j

{

if (j==i) continue;

s+=a[i][j]*x[j];

}

y[i]=(a[i][n]-s)/a[i][i];

epsilon+=fabs(y[i]-x[i]);

}

if (epsilon

if (k>=MAX) {printf("the method is disconvergent"); return y;} for (i=0;i

}

}

main()

{

int i;

float a[3][4]={5,2,1,8,2,8,-3,21,1,-3,-6,1};

float *x;

x=(float *)malloc(3*sizeof(float));

x=Jacobi(a,3);

clrscr();

for(i=0;i<3;i++) printf("x[%d]=%f\n",i,x[i]);

getch();

}

结果为

迭代次数为20

X[0]= 1.000000

X[1]= 2.000000

X[2]=-1.000000

3.3.2 高斯-塞尔德迭代法

算法

设方程组A x=b 的系数矩阵的对角线元素,),,2,1(0n i a ii =≠,M 为迭代次数容许的最大值,ε为容许误差

①取初始向量T

n x x x x ),,,()0()0(2)0(1 =,令k=0。

②对i=1,2,…,n 计算

)a b (a 1x

1

)(11)1(ij i ii )1k (i

∑∑+=-=++--=n

i j k j ij i j k j x a x ③如果ε<-∑=+n

i k i k i x x 1

)()1(,则输出)1(+k x ,结束;否则执行④。

④如果,M k ≥则不收敛,终止程序;否则1+←k k ,转②。 程序与实例

例5 用高斯-塞尔德迭代法解方程组

???

??=++=-+=+-36

12363311420

238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

main() { int i; float *x;

float c[12]={8.0,-3.0,2.0,20.0, 4.0,11.0,-1.0,33.0, 6.0,3.0,12.0,36.0}; float *GauseSeidel(float *,int);

x=GauseSeidel(c,3); clrscr();

for (i=0;i<=2;i++) printf("x[%d]=%f\n",i,x[i]); getch();

}

float *GauseSeidel(float *a,int n) {

int i,j,nu=0; float *x,dx,d;

x=(float *)malloc(n*sizeof(float)); for (i=0;i<=n-1;i++) x[i]=0.0; do { for (i=0;i<=n-1;i++) { d=0.0; for (j=0;j<=n-1;j++) d+=*(a+i*(n+1)+j)*x[j]; dx=(*(a+i*(n+1)+n)-d)/(*(a+i*(n+1)+i)); x[i]+=dx; } if (nu>=N) { printf("fold number\n"); exit(1); } nu++; }

while (fabs(dx)>1e-6); return x; }

结果为

X[0]=3.000000 X[1]=2.000000 X[2]=1.000000

例6 用雅可比迭代法解方程组

???

??=++=++=-+5

222722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迭代4次得解T )1,2,1(-,若用高斯-塞尔德迭代法则发散。 用高斯-塞尔德迭代法解方程组

??

?

??=++=++=++7

.1x 9x .09x .00.29x .0x 9x .09.19x .09x .0x 321321321 迭代84次得解()T

3,2,1,若用雅克比迭代法则发散。

《计算方法》课内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2011年10月26日

一、实验题目: 数值积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编写及运行数值计算程序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数值积分的基础理论。 3.进一步掌握应用不同的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给定的积分并给出数据结果及误差分析。 三、实验内容: 1.分别用复合梯形求积公式及复合辛普森求积公式计算积分xdx x ln 10 ? , 要求计算精度达到410-,给出计算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节点数. 2.用龙贝格求积方法计算积分dx x x ?+3 021,使误差不超过510-. 3.用3=n 的高斯-勒让德公式计算积分?3 1 sin x e x ,给出计算结果. 4.用辛普森公式(取2==M N ) 计算二重积分.5 .00 5 .00 dydx e x y ? ? - 四、实验结果: 1.(1)复合梯形法: 将区间[a,b]划分为n 等份,分点n k n a b h kh a x k ,2,1,0,,=-=+=在每个区间[1,+k k x x ](k=0,1,2,···n-1)上采用梯形公式,则得 )()]()([2)()(1 11 1 f R x f x f h dx x f dx x f I n n k k k b a n k x x k k ++===∑?∑? -=+-=+ 故)]()(2)([21 1 b f x f a f h T n k k n ++=∑-=称为复合梯形公式 计算步长和划分的区间 Eps=1E-4 h1=sqrt(Eps/abs(-(1-0)/12*1/(2+1))) h1 =0.0600 N1=ceil(1/h1) N1 =17 用复合梯形需要计算17个结点。 复合梯形: function T=trap(f,a,b,n) h=(b-a)/n;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XXXXXX 小组成员: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任课教师:XXX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前言 通过进行多次的上机实验,我们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对我们的指导,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Newton 迭代法、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Newton 插值法、Lagrange 插值法和Gauss 求积公式等六种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参考课本例题进行了MATLAB 程序的编写。 以下为本次上机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内容共分为六部分。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及题目: Newton 迭代法 例2.7(P38):应用Newton 迭代法求 在 附近的数值解 ,并使其满足 . 二、解题思路: 设'x 是0)(=x f 的根,选取0x 作为'x 初始近似值,过点())(,00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L ,L 的方程为))((')(000x x x f x f y -+=,求出L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 (0001x f x f x x - =,称1x 为'x 的一次近似值,过点))(,(11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求该切线与x 轴的横坐标) (') (1112x f x f x x - =称2x 为'x

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x 的近似值序列{}n x ,把 ) (') (1n n n n x f x f x x - =+称为'x 的1+n 次近似值,这种求解方法就是牛顿迭代法。 三、Matlab 程序代码: function newton_iteration(x0,tol) syms z %定义自变量 format long %定义精度 f=z*z*z-z-1; f1=diff(f);%求导 y=subs(f,z,x0); y1=subs(f1,z,x0);%向函数中代值 x1=x0-y/y1; k=1; while abs(x1-x0)>=tol x0=x1; y=subs(f,z,x0); y1=subs(f1,z,x0); x1=x0-y/y1;k=k+1; end x=double(x1) K 四、运行结果: 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a510663287.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a510663287.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a510663287.html,”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a510663287.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_4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并会正确读数。练习作好记录和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的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 四、实验方案 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的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和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的直径。 数据处理 注意:有效数字的读取和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 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 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实验二单摆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1)测摆长为1m时的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 利用试验台上所给的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的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速。 改变摆长,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周期不宜直接测量摆球往返一次摆动的周期试从误差分析来说明。 2、在室内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你设法用简单的工具测出摆长不许直接测量摆长。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摩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垫导轨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 二、实验要求 验证当m一定时,a∝F,当F一定时,a∝1/m。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四、实验方案 1、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在导轨的端部小心安装好滑轮,使其转动自如,细心调整好导轨的水平。

太原理工大学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 实验项目: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 法、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代数插值和最 小二乘拟合多项式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 ********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李誌,崔冬华 2016年 4 月 8 日

y = x*x*x + 4 * x*x - 10; return y; } float Calculate(float a,float b) { c = (a + b) / 2; n++; if (GetY(c) == 0 || ((b - a) / 2) < 0.000005) { cout << c <<"为方程的解"<< endl; return 0; } if (GetY(a)*GetY(c) < 0) { return Calculate(a,c); } if (GetY(c)*GetY(b)< 0) { return Calculate(c,b); } } }; int main() { cout << "方程组为:f(x)=x^3+4x^2-10=0" << endl; float a, b; Text text; text.Getab(); a = text.a; b = text.b; text.Calculate(a, b); return 0; } 2.割线法: // 方程求根(割线法).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心得体会 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求得方程的解,通过二分法计算的程序实现更加了解二分法的特点,二分法过程简单,程序容易实现,但该方法收敛比较慢一般用于求根的初始近似值,不同的方法速度不同。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学会简化处理步骤,分步骤一点一点的循序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一个复杂问题。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闫海燕 职晓晓 编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声 环 境 光环境

2011年3月

目录 学生试验守则 (2)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3) 实验二建筑日照实验 (5) 第二篇建筑光学实验 实验三照明模型试验 (7)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试验 (9) 第三篇建筑声学实验 实验五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12) 实验六环境噪声测量 (14)

建筑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一、要按时进入实验室并签到,迟到15分钟禁止实验。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否则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实验。 三、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穿拖鞋、短裤和背心,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物,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四、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五、要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内其它设施,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对不听劝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防止损坏仪器设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c 计算器实验报告

简单计算器 姓名: 周吉祥 实验目的:模仿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计算器,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实现简单的计算功能。 实验内容: (1)体系设计: 程序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能正确输入数据,能实现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运算结果能正确显示,可以清楚数据等。 (2)设计思路: 1)先在Visual C++ 6.0中建立一个MFC工程文件,名为 calculator. 2)在对话框中添加适当的编辑框、按钮、静态文件、复选框和单 选框 3)设计按钮,并修改其相应的ID与Caption. 4)选择和设置各控件的单击鼠标事件。 5)为编辑框添加double类型的关联变量m_edit1. 6)在calculatorDlg.h中添加math.h头文件,然后添加public成 员。 7)打开calculatorDlg.cpp文件,在构造函数中,进行成员初始 化和完善各控件的响应函数代码。 (3)程序清单:

●添加的public成员: double tempvalue; //存储中间变量 double result; //存储显示结果的值 int sort; //判断后面是何种运算:1.加法2.减法3. 乘法 4.除法 int append; //判断后面是否添加数字 ●成员初始化: CCalculatorDlg::CCalculator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CalculatorDlg::IDD, pParent) { //{{AFX_DATA_INIT(CCalculatorDlg) m_edit1 = 0.0; //}}AFX_DATA_INIT //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tempvalue=0; result=0; sort=0; append=0; }

实验报告格式

重庆工商大学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统计学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8 经济学 学生姓名:程剑波 学生学号: 2008011133 __

实验项目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一、统计图绘制;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三、趋势性的绘制;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六、循环变动的测 算分析。 通过统计学(2009.9.10-2009.12.15)实验报告如下: 一、统计图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三、趋势性的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六、循环变动的测算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体会: 参考实验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非参数统计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6市调2班 学生姓名:何春 学生学号: 2006004151 _

实验报告一 实验项目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发坎蒂雷法 实验日期2009-4-30 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本要求掌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重要性权数的重要意义;掌握权数确定的定性和定量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综合评价中重要性权数确定的处理技能。 实验内容 根据资料使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和坎蒂雷方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并进行权数比较分析。 检验方法的选择及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变异系数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先求各个指标的均值Xi 和标准差 Si (2)接着求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Vi=Si/Xi (3)对Vi作作归一化处理,及得各个指标的权数 结果如下: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最后一列的权数最大,即人均创造总收入这个指标在这项评价上的分辨信息丰富,这个指标的数值能明确区分开各个评价被评价对象差异。同理,第四列的权数最小,也就是说各个被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数值差异较小,那么这项指标区分开各评价对象的能力较弱。 2 用相关系数法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计算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构造分块矩阵 R1(去掉相关系数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R2 R3 R4 R5 R6 同理可得

网络计算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计算设计与实现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SOCKET编程 【试验环境】 计算机、TCP/IP协议、VS2005 【实验目的】 1.理解基本TCP/IP协议编程原理; 2.掌握如何利用SOCKET编写网络程序; 3.掌握VS2005编程环境,多线程程序设计等。 【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服务端的程序,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并返回相关信息; 2.编写一个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显示返回的结果; 3.完善服务端程序,使它能够同时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预备知识】 p ublic Socket Accept ():为新建连接创建新的Socket。 public void Bind (EndPoint localEP):使Socket 与一个本地终结点相关联。 public void Close ():关闭Socket 连接并释放所有关联的资源。 public void Connect (EndPoint remoteEP):建立与远程主机的连接。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void Disconnect (bool reuseSocket):关闭套接字连接并是否允许重用套接字。 public void Listen (int backlog):将Socket 置于侦听状态。 public int Receive (byte[] buffer):接收来自绑定的Socket 的数据。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int ReceiveFrom (byte[] buffer,ref EndPoint remoteEP):接收数据报并存储源终结 点。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 (byte[] buffer):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Socket。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 法。 public void SendFile (string fileName):将文件和可选数据异步发送到连接的Socket。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To (byte[] buffer,EndPoint remoteEP):将数据发送到特定终结点。注意这 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Shutdown (SocketShutdown how):禁用某Socket 上的发送和接收。 因为在网络传输时传输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的(表现为字节数组),所以如果要传输类似于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就需要在传输之前用合适的编码转换成字节数组,然后接收方

大学物理实验4-指导书

1.1 静电场 实验内容 图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同心球壳电场及电势分布图。 实验设置 有两个均匀带电的金属同心球壳配置如图。内球壳(厚度不计)半径为R 1=5.0 cm ,带电荷 q 1 = 0.6?10-8 C ;外球壳半径R 2 = 7.5 cm ,外半径R 3 = 9.0 cm ,所带总电荷q 2 = - 2.0?10-8 C 。 实验任务 画出该同心球壳的电场及电势分布。 实验步骤及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高斯定理推导出电场及电势的 分布公式;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绘制电场及电势的分布图。 在如图所示的带电体中,因内球壳带电q 1,由于静电感应,外球壳的内表面上将均匀地分布电荷-q 1;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外球壳的外表面上所带电荷除了原来的q2外,还因为内表面感应了-q 1而生成+q 1,所以外球壳的外表面上将均匀分布电荷q 1+q 2。 在推导电场和电势分布公式时,须根据r 的变化范围分别讨论r < R 1、R 1 < r < R 2、R 2 < r < R 3、r > R 3几种情况。 场强分布: 当r < R 1时, 001=?=???E dS E S 当R 1 < r < R 2时, ?= ???0 1 εq dS E S 2 1 0241 r q E επ= 当R 2 < r < R 3时, 00 3=?=???E dS E S 当r > R 3时, 1

2 210 40 2 141r q q E q q dS E S += ? += ??? επε 电势分布: 根据电势的定义,可以求得电势的分布。 当r < R 1时, 3 2 10210110143211414141 3 3 2 21 1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1 < r < R 2时, 3 2 102101014321414141 3 3 2 2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2 < r < R 3时, 3 2 10143141 3 3 R q q U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 ?+?=?=???∞ ∞ επ 当r > R 3时, r q q U dr E dr E U r r 2 1014141 += ?=?=??∞ ∞επ 至此,可以用MS Excel 来绘制电场及电势分布图。方法如下: 打开Excel 后会有一个默认的表格出现(如下图) 在A1、A2、A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在B1、B2、B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的数值。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格式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格式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班号): 小组成员姓名(班号): 按贡献排序情况: 指导教师评语: 小组所得分数: 一个完整的实验,应包括数据准备、理论基础、实验内容及方法,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算法的理解,数值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如下: 一、实验名称 实验者可根据报告形式需要适当写出.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首先要求做实验者明确,为什么要做某个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做完该实验应达到什么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也可以以实验目的的形式列出. 三、算法描述(实验原理与基础理论) 数值实验本身就是为了加深对基础理论及方法的理解而设置的,所以要求将实验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算法原理详尽列出. 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的实施方案、步骤、实验数据准备、实验的算法以及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五、程序流程图 画出程序实现过程的流程图,以便更好的对程序执行的过程有清楚的认识,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 六、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及实验的最终结果,复杂的结果可以用表格

形式列出,较为简单的结果可以与实验结果分析合并出现. 七、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对对算法的理解与分析、改进与建议. 数值实验报告范例 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值实验并写出规范的数值实验报告,下面给出一简单范例供读者参考. 数值实验报告 小组名称: 小组成员(班号): 按贡献排序情况: 指导教师评语: 小组所得分数: 一、实验名称 误差传播与算法稳定性.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数值计算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3.体会数值计算的收敛性与收敛速度. 三、实验内容 计算dx x x I n n ? += 1 10 ,1,2,,10n = . 四、算法描述 由 dx x x I n n ? += 1 10 ,知 dx x x I n n ?+=--101110,则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四) 方程和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一、实验问题 利用简单迭代法,两种加速技术,牛顿法,改进牛顿法,弦割法求解习题5-1,5-2,5-3中的一题,并尽可能准确。 选取5-3:求在x=1.5附近的根。 二、问题的分析(描述算法的步骤等) (1)简单迭代法算法: 给定初始近似值,求的解。 Step 1 令i=0; Step 2 令(计算); Step 3 如果,则迭代终止,否则重复Step 2。 (2)Aitken加速法算法 Step 1 令k=0,利用简单迭代算法得到迭代序列; Step 2 令-(计算得到一个新的序列,其中k=0,1,2…);Step 3 如果,则迭代终止,否则重复Step 2。 (3)插值加速法算法 Step 1 令k=0,利用简单迭代算法得到迭代序列; Step 2 令+(计算得到一个新的序列,其中k=1,2,3…); Step 3 如果,则迭代终止,否则重复Step 2。 (4)牛顿法算法

Step 1给定初始近似值; Step 2令,其中k计算得到的序列; Step 3如果,则迭代终止,否则重复Step 2。 (5)改进牛顿法的算法 Step 1给定初始近似值; Step 2令,其中k迭代计算得到的序列; Step 3如果,则迭代终止,否则重复Step 2。 (6)弦割法算法(双点弦割法) Step 1给定初始近似值,; Step 2令其中k计算得到的序列; Step 3如果,则迭代终止,否则重复Step 2。 三、程序设计 (1)简单迭代法 利用迭代公式进行迭代运算。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ouble fun(double x) { double c=1+x*x; return pow(c,1/3.0); } void main() { double x=1.5; double y=0; double D=1;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 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 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 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 2、实验内容 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 (1)实验环境准备 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 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 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 (2)相关知识要点 1.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 2.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 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磁性物理实验指导书讲解

磁性物理实验 讲义 磁性物理课程组编写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二O一二年九月

目 录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磁性材料的起始磁导率的测量原理,学会测量材料的起始磁导率,并能够从自发磁化起源机制来分析温度和离子占位对材料起始磁导率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一个被磁化的环型试样,当径向宽度比较大时,磁通将集中在内半径附近的区域分布较密,而在外半径附近处,磁通密度较小,因此,实际磁路的有效截面积要小于环型试样的实际截面。为了使环型试样的磁路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引入有效尺寸参数。有效尺寸参数为:有效平均半径r e ,有效磁路长度l e ,有效横截面积A e ,有效体积V e 。矩形截面的环型试样及其有效尺寸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 ??? ??-= 211 2 11ln r r r r r e (1) ? ??? ??-= 211 211ln 2r r r r l e π (2) ? ??? ??-= 21 1 22 11ln r r r r h A e (3) e e e l A V = (4) 其中:r 1为环型磁芯的内半径,r 2为环型磁芯的外半径,h 为磁芯高度。

利用磁芯的有效尺寸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尤其是试样尺寸不能满足均匀磁化条件时,应用等效尺寸参数计算磁性参数更合乎实际结果。材料的起始磁导率( i μ)可通过对环型磁 心施加线圈后测量其电感量(L )而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2 0i e e A N L l μμ= (5) 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4π×10-7 H ·m -1 ;N 为线圈匝数。 磁性材料起始磁导率(μi )的定义式如式(6)所示。可知,起始磁导率的温度特性依赖于材料磁感应强度(B )的温度特性,而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强度(M )之间满足式(7),因此可知,材料起始磁导率的温度特性可反映材料磁化强度的温度特性。根据郎之万顺磁性理论可知,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大小严重依赖于温度变化。随着温度升高,磁性材料可铁磁性或亚铁磁性状态转变为顺磁性状态,此时对应的临界温度为磁性材料的居里温度(T c )。对于铁氧体材料来说,次晶格上的离子种类和占位情况会影响次晶格间的超交换作用,从而对材料温度特性产生影响。 001lim i H B H μμ?→?=? (6) B =μ0(H +M ) (7) 测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内容:发磁化强度的温度特性以及对超交换作用的影响,进而表征磁特性参数的温度特征。 (四)、实验步骤: 1、将LCRZ 测量仪开机预热10分钟,并进行开路和短路较准。 2、准确测量待测环型样品的内径r 1、外径r 2和高h 。 3、对待测样品绕10匝线圈后将其置于高低温试验箱中。首先测量室温下待测样品的电感量, 然后分别调节温度至-30℃、-10℃、50℃、70℃、80℃、90℃、100℃、110℃和120℃,测量不同温度下待测样品的电感量。 4、根据电感量计算材料起始磁导率,并计算材料居里温度。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分析强磁性物 质离子占位分布对自发磁化强度的温度特性以及对超交换作用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当高低温箱工作室温度(PV 值)≥60℃时禁止起动高低温箱“制冷”功能! 2. 高低温箱照明灯不宜长亮! 3. 请勿拨动超温设置拨盘开关! 二、电阻率测试及磁损耗响应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doczj.com/doc/a510663287.html, II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拟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用最小二乘法将给定的十个点拟合成三次多项式。 二、实验步骤: 用matlab编制以函数为基的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程序,并用于对下列数据作三次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取权函数wi=1) x -2.5 -2 -1.5 -1 -0.5 0 0.5 1 1.5 2 y -2.30 -1 -0.14 -0.25 0.61 1.03 1.75 2.75 4.42 6.94 给定直线方程为:y=1/4*x3+1/2*x2+x+1 三、实验结论: 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还可用于曲线拟合。 一般地。当测量数据的散布图无明显的规律时,习惯上取n次代数多项式。 程序运行结果为: a = 0.9731 1.1023 0.4862 0.2238 即拟合的三次方程为:y=0.9731+1.1023x+0.4862*x2+0.2238*x3

-2.5 -2-1.5-1-0.5 00.51 1.52 2.5 -4-20246 81012 x 轴 y 轴 拟合图 离散点 y=a(1)+a(2)*x+a(3)*x.2+a(4)*x.3 结论: 一般情况下,拟合函数使得所有的残差为零是不可能的。由图形可以看出最小二乘解决了残差的正负相互抵消的问题,使得拟合函数更加密合实验数据。 优点:曲线拟合是使拟合函数和一系列的离散点与观测值的偏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缺点:由于计算方法简单,若要保证数据的精确度,需要大量的数据代入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