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工程热力学作业-

高等工程热力学作业-

高等工程热力学作业(编程)

第三章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第四章实际气体导出热力学性质与过程

题目:

一、用PR方程计算制冷剂R290、R600a和混合制冷剂R290/R600a:50/50wt%的PVT性质。

二、用PR方程计算制冷剂R290、R600a和混合制冷剂R290/R600a的导出热力学性质焓和熵。

源程序:

1、牛顿迭代法求Z

function Z=newton(A,B,Z)

err=1e-6;

for n=0:1000

f=Z^3-(1-B)*Z^2+Z*(A-2*B-3*B^2)-(A*B-B^2-B^3);

Z=Z-f/(3*Z^2-2*(1-B)*Z+(A-2*B-3*B^2));

if(abs(f)

break

end

end %%%%%%%%%%%%%%%%%%%%%%%%%%%%%%%%%%%%%%%%%%%%%%%%%%%%%%%%%%%%%%%%%%%%%

2、求a、b、Z、v等参数函数

function [v,Z,a,b,beta]=vv(p,T)

R=8.31451;

N1=[44.096 369.89 4.2512 0.1521];

N2=[58.122 407.81 3.6290 0.1840];

k1=0.37464+1.54226*N1(4)-0.26992*N1(4)^2;

alpha1=(1+k1*(1-(T/N1(2))^0.5))^2;

a1=0.45724*alpha1*R^2*N1(2)^2/N1(3)/10^6;

aa1=0.45724*R^2*N1(2)^2/N1(3)/10^6*2*sqrt(alpha1)*(-k1/(2*sqrt(N1(2)*T)));

b1=0.07780*R*N1(2)/N1(3)/10^6;

k2=0.37464+1.54226*N2(4)-0.26992*N2(4)^2;

alpha2=(1+k2*(1-(T/N2(2))^0.5))^2;

a2=0.45724*alpha2*R^2*N2(2)^2/N2(3)/10^6;

aa2=0.45724*R^2*N2(2)^2/N2(3)/10^6*2*sqrt(alpha2)*(-k2/(2*sqrt(N2(2)*T)));

b2=0.07780*R*N2(2)/N2(3)/10^6;

a3=0.25*a1+0.5*(1-0.01)*sqrt(a1*a2)+0.25*a2;

aa3=0.25*aa1+0.5*(1-0.01)*1/2/sqrt(a1*a2)*(a1*aa2+a2*aa1)+0.25*aa2;

b3=0.5*(b1+b2);

a=[a1 a2 a3];

b=[b1 b2 b3];

beta=[aa1 aa2 aa3];

for i=1:3;

A(i)=a(i)*p*10^6/(R^2*T^2);

B(i)=b(i)*p*10^6/(R*T);

Z(i)=newton(A(i),B(i),1);

vv(i)=R*T*Z(i)/p/10^6;

digits(5);

v(i)=vpa(vv(i),5);

i=i+1;

end

a=[a1 a2 a3];

b=[b1 b2 b3];

beta=[aa1 aa2 aa3];

end

%%%%%%%%%%%%%%%%%%%%%%%%%%%%%%%%%%%%%%%%%%%%%%%%%%%%%%%%%%%%%%%%%%%%%

3、余函数法求ar 、sr 、hr

function [ar,sr,hr]=as(p,T)

[v,Z,a,b,beta]=vv(p,T);

R=8.31451;

for i=1:3;

sr(i)=-R*log((v(i)-b(i))/v(i))+beta(i)/(2*sqrt(2)*b(i))*log((v(i)-0.414*b(i))/(v(i)+2.414*b(i)))-R*log(v(i)/(R*T/p/10^6));

ar(i)=R*T*log((v(i)-b(i))/v(i))-a(i)/(2*sqrt(2)*b(i))*log((v(i)-0.414*b(i))/(v(i)+2.414*b(i)))+R*T*log(v(i)/(R*T/p/10^6));

hr(i)=ar(i)+T*sr(i)+R*T*(1-Z(i));

end

end

%%%%%%%%%%%%%%%%%%%%%%%%%%%%%%%%%%%%%%%%%%%%%%%%%%%%%%%%%%%%%%%%%%%%%

4求绝对焓熵(以0℃饱和液体为标准)/(1sat

l ℃,0K kg kJ s ?=)

function [h,s]=hs(p,T)

M1=44.096;

M2=58.122;

x1=(1/M1)/(1/M1+1/M2);

x2=(1/M2)/(1/M1+1/M2);

Mm=M1*x1+M2*x2;

M=[M1 M2 Mm];

ps=[0.015696 0.32979 0.47446];

T0=273.15;

R=8.31451;

c1=[-95.80 6.945 -3.597*10^(-3) 7.290*10^(-7)];

c2=[-23.91 6.605 -3.176*10^(-3) 4.981*10^(-7)];

c3=[-64.79 6.798 -3.415*10^(-3) 6.294*10^(-7)];

cps1=inline('-95.80./t+6.945-3.597*10^(-3)*t+7.290*10^(-7)*t.^2');

cps2=inline('-23.91./t+6.605-3.176*10^(-3)*t+4.981*10^(-7)*t.^2');

cps3=inline('-64.79./t+6.798-3.415*10^(-3)*t+6.294*10^(-7)*t.^2');

cph1=inline('-95.80+6.945*t-3.597*10^(-3)*t.^2+7.290*10^(-7)*t.^3'); cph2=inline('-23.91+6.605*t-3.176*10^(-3)*t.^2+4.981*10^(-7)*t.^3'); cph3=inline('-64.79+6.798*t-3.415*10^(-3)*t.^2+6.294*10^(-7)*t.^3');

Is1=quad(cps1,273.15,T)/1000;

Is2=quad(cps2,273.15,T)/1000;

Is3=quad(cps3,273.15,T)/1000;

Ih1=quad(cph1,273.15,T)/1000;

Ih2=quad(cph2,273.15,T)/1000;

Ih3=quad(cph3,273.15,T)/1000;

Is=[Is1 Is2 Is3];

Ih=[Ih1 Ih2 Ih3];

[ar,sr,hr]=as(p,T);

for i=1:3

[ar1,sr1,hr1]=as(ps(i),T0);

ar0(i)=ar1(i);

sr0(i)=sr1(i);

hr0(i)=hr1(i);

s(i)=1*M(i)+sr0(i)+Is(i)*M(i)-R*log(p/ps(i))-sr(i);

h(i)=200*M(i)+hr0(i)+Ih(i)*M(i)-hr(i);

end

end

%%%%%%%%%%%%%%%%%%%%%%%%%%%%%%%%%%%%%%%%%%%%%%%%%%%%%%%%%%%%%%%%%%%%%

5、主程序求v、h、s

clear

P=input('输入R600a工质压力:P/MPa:\n');

T=input('输入R600a工质温度:T/K:\n');

[v]=vv(p,T)

[h,s]=hs(p,T) %%%%%%%%%%%%%%%%%%%%%%%%%%%%%%%%%%%%%%%%%%%%%%%%%%%%%%%%%%%%%%%%%%%%% R290、R600a、R290/R600a的比体积v/(m^3/mol);

R290、R600a、R290/R600a的焓h/(J/mol);

R290、R600a、R290/R600a的熵s/(J/(mol.K); %%%%%%%%%%%%%%%%%%%%%%%%%%%%%%%%%%%%%%%%%%%%%%%%%%%%%%%%%%%%%%%%%%%%%

运行结果:

单位制:SI

第六章气液相平衡

题目:试用Peng-Robinson方程计算纯质R290 P-T相图和溶液R290/R600a分别在p=1atm和p=10atm下的T-X相图。

纯质R290 P-T相图:

源程序:

1、求纯质R290逸度系数函数

function [phi1]=phi(T1,P1,Z);

R=8.3145;

M1=44.096e-3;

Tc1=369.89;

Pc1=4.2512e6;

w1=0.1512;

Tr1=T1/Tc1;

k1=0.37464+1.54226*w1-0.26992*w1^2;

alpha1=(1+k1*(1-Tr1^0.5))^2;

a1=0.45724*alpha1*(R^2)*(Tc1^2)/Pc1;

b1=0.07780*R*Tc1/Pc1;

A1=a1*P1/((R^2)*(T1^2));

B1=b1*P1/(R*T1);

Z=newton(A1,B1,Z);

phi1=exp(Z-1-log(Z-B1)-A1*log((Z+2.414*B1)/(Z-0.414*B1))/(2*sqrt(2)*B1)); %%%%%%%%%%%%%%%%%%%%%%%%%%%%%%%%%%%%%%%%%%%%%%%%%%%%%%%%%%%%%%%%%%%%%

2、主程序

p1=3e5;dp=100;

N=20000;err=1e-8;

for T1=200:0.1:369.89

for n=1:N

phi1v=phi(T1,p1,1.1);

phi1L=phi(T1,p1,0.001);

if abs(phi1v-phi1L)<=err

break

else

p1=p1+dp;

end

end

if n==N+1

fprintf('error!')

break;

else

plot(T1,p1/10^6,'r-');

hold on;

end

end

grid;

title('R290工质p-T相图');

xlabel('T/K');ylabel('p/MPa');

运行结果:

溶液R290/600a分别在P=1atm和10atm下的T-X相图源程序:

1、求R290/R600a逸度系数函数

function phimix=phimix(type,x1,T,p,Z)

R=8.3145;

x2=1-x1;

N1=[44.096 369.89 4.2512 0.1521];

N2=[58.122 407.81 3.6290 0.1840];

k1=0.37464+1.54226*N1(4)-0.26992*N1(4)^2;

alpha1=(1+k1*(1-(T/N1(2))^0.5))^2;

a1=0.45724*alpha1*R^2*N1(2)^2/N1(3)/10^6;

b1=0.07780*R*N1(2)/N1(3)/10^6;

k2=0.37464+1.54226*N2(4)-0.26992*N2(4)^2;

alpha2=(1+k2*(1-(T/N2(2))^0.5))^2;

a2=0.45724*alpha2*R^2*N2(2)^2/N2(3)/10^6;

b2=0.07780*R*N2(2)/N2(3)/10^6;

a=x1*x1*a1+2*x1*x2*(1-0.01)*sqrt(a1*a2)+x2*x2*a2;

b=x1*b1+x2*b2;

A=a*p*10^6/(R^2*T^2);

B=b*p*10^6/(R*T);

Z=newton(A,B,Z);

if type==1

bi=b1;

sai=2*(x1*a1+x2*0.99*sqrt(a1*a2));

else if type==2

bi=b2;

sai=2*(x2*a2+x1*0.99*sqrt(a1*a2));

end

end

phimix=exp(bi/b*(Z-1)-log(Z-B)-A*(sai/a-bi/b)*log((Z+2.414*B)/(Z-0.414*B))/(2*sqrt( 2)*B));

end %%%%%%%%%%%%%%%%%%%%%%%%%%%%%%%%%%%%%%%%%%%%%%%%%%%%%%%%%%%%%%%%%%%%%

2、1atm下R290/R600a的T-x图

clear

x1=0:0.01:1;

x2=1-x1;

t=length(x1);

y1=x1;

y2=1-y1;

P=0.1;

n=0;

for i=1:t

T=220;

while 1

n=n+1;

fug1_l=phimix(1,x1(i),T,P,0.01);

fug1_v=phimix(1,y1(i),T,P,1.1);

fug2_l=phimix(2,x1(i),T,P,0.01);

fug2_v=phimix(2,y1(i),T,P,1.1);

k1=fug1_l/fug1_v;

k2=fug2_l/fug2_v;

y1(i)=k1*x1(i);

y2(i)=k2*x2(i);

sumy=y1(i)+y2(i);

sumy1=sumy;

if n==1

y1(i)=k1*x1(i)/sumy;

y2(i)=k2*x2(i)/sumy;

fug1_v=phimix(1,y1(i),T,P,1.1); fug2_v=phimix(2,y1(i),T,P,1.1);

k1=fug1_l/fug1_v;

k2=fug2_l/fug2_v;

y1(i)=k1*x1(i);

y2(i)=k2*x2(i);

sumy=y1(i)+y2(i);

end

while 1

if abs((sumy-sumy1)/sumy1)<1e-4

break

end

sumy1=sumy;

y1(i)=k1*x1(i)/sumy;

y2(i)=k2*x2(i)/sumy;

fug1_v=phimix(1,y1(i),T,P,1.1);

fug2_v=phimix(2,y1(i),T,P,1.1);

k1=fug1_l/fug1_v;

k2=fug2_l/fug2_v;

y1(i)=k1*x1(i);

y2(i)=k2*x2(i);

sumy=y1(i)+y2(i);

end

if abs(sumy-1)<=1e-4

q(i)=T;

break

end

T=T+0.01;

end

R(:,i)=[x1(i),y1(i),T];

end

s=0;

for i=1:t

if R(3,i)<265

s=s+1;

L(:,s)=R(:,i);

end

end

L(:,1)=[0,0,261];

L(:,s+1)=[1,1,230.61];

plot(L(1,:),L(3,:),'r'); hold on;

plot(L(2,:),L(3,:));

legend('泡点线',’露点线’);

xlabel('R290摩尔分数');

ylabel('混合工质温度/K');

title('p=1atm下,R290/R600a的T-x图');

grid on %%%%%%%%%%%%%%%%%%%%%%%%%%%%%%%%%%%%%%%%%%%%%%%%%%%%%%%%%%%%%%%%%%%%% 3、10atm下R290/R600a的T-x图

clear

x1=0:0.01:1;

x2=1-x1;

t=length(x1);

y1=x1;

y2=1-y1;

P=1;

n=0;

for i=1:t

T=290;

while 1

n=n+1;

fug1_l=phimix(1,x1(i),T,P,0.01);

fug1_v=phimix(1,y1(i),T,P,1.1);

fug2_l=phimix(2,x1(i),T,P,0.01);

fug2_v=phimix(2,y1(i),T,P,1.1);

k1=fug1_l/fug1_v;

k2=fug2_l/fug2_v;

y1(i)=k1*x1(i);

y2(i)=k2*x2(i);

sumy=y1(i)+y2(i);

sumy1=sumy;

if n==1

y1(i)=k1*x1(i)/sumy;

y2(i)=k2*x2(i)/sumy;

fug1_v=phimix(1,y1(i),T,P,1.1); fug2_v=phimix(2,y1(i),T,P,1.1);

k1=fug1_l/fug1_v;

k2=fug2_l/fug2_v;

y1(i)=k1*x1(i);

y2(i)=k2*x2(i);

sumy=y1(i)+y2(i);

end

while 1

if abs((sumy-sumy1)/sumy1)<1e-4

break

end

sumy1=sumy;

y1(i)=k1*x1(i)/sumy;

y2(i)=k2*x2(i)/sumy;

fug1_v=phimix(1,y1(i),T,P,1.1);

fug2_v=phimix(2,y1(i),T,P,1.1);

k1=fug1_l/fug1_v;

k2=fug2_l/fug2_v;

y1(i)=k1*x1(i);

y2(i)=k2*x2(i);

sumy=y1(i)+y2(i);

end

if abs(sumy-1)<=1e-4

q(i)=T;

break

end

T=T+0.01;

end

R(:,i)=[x1(i),y1(i),T];

end

plot(R(1,:),R(3,:),'r'); hold on;

plot(R(2,:),R(3,:));

legend('泡点线',’露点线’);

xlabel('R290摩尔分数');

ylabel('混合工质温度/K');

title('p=10atm下,R290/R600a的T-x图');

grid on %%%%%%%%%%%%%%%%%%%%%%%%%%%%%%%%%%%%%%%%%%%%%%%%%%%%%%%%%%%%%%%%%%%%%

运行结果:

热工基础大作业

核电站在中国的兴起发展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和生活水平与能源消耗、与当地人均用电量有直接的(正比)关系。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国的资源构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战略. 由于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可再生性,各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作为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核电技术的发展程度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国高新技术水平的高低。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

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核电站由核岛(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和配套设施组成。核电站与一般电厂的区别主要在于核岛部分。 核电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运行稳定、寿期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点所决定的。大部分核电发达国家的核能发电比常规能源发电更为经济。核电在我国也具有较强的潜在经济竞争力,目前它的经济性已可以与引进的脱硫煤电厂相比较。 据科学家分析,我国煤电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02.3等效CO2克/千瓦时,水电燃料链为107.6等效CO2克/千瓦时。核电站自身不排放温室气体,考虑到它在建造和运行中所用的材料,其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7等效CO2克/千瓦时。可见,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温室气体,只是同等规模煤电厂的百分之一。而且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其一核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相当于每天8列火车,还要运走4000万吨灰渣。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各种能源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也相差很大。科学家调查证实,从对公众和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照射看,煤电燃料链分别是核电燃料链的50倍和10倍。 我国在1971年建成第一艘核潜艇以后,立即转入了对核电站的研究和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迄今已经建成核电机组8套,还有3套正在建设之中,到2005年将全部建成,届时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从我国的第一套核电机组———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到目前为止,我 国核发电总量已超过为1500亿千瓦时。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它 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原型压水堆 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 日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已有 十多年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被誉为“国之光荣”。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装有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2002年2月6日实现首次并网,2002年4月15日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它的建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哈工大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杨玉顺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 考 题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 的数学本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蜒?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对于能量方程来说,其循环积分: q du pdv δ=+???蜒?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班级建筑141 姓名钟诚 学号3140622027 指导老师Tony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1.查资料得:宁波市冬季日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则取室外温度为t1=7℃,室内适宜温度取为t2=22℃,室内外温差15℃. 2.建筑维护结构材料的选取 ①墙体:墙体分外墙、保温层和内墙外墙(d1=240mm)和内墙(d2=140mm)材料 为灰砂石砌体,λ=1.10;保温层材料(d3=60mm)为矿棉板,λ=0.050 ②屋顶:钢筋混凝土(d1=30mm)λ=1.74;保温砂浆(d2=20mm)λ=0.29;油毡 防水层(d3=10mm)λ=0.17 ③楼地面:钢筋混凝土(d=150mm)λ=1.74 ④门:胶合板(d=50mm)λ=0.17 ⑤窗:单层玻璃材料取平板玻璃(d=5mm)λ=0.76 窗框窗洞面积比25%

3.传热阻计算 ①墙体:R1=0.24/1.10=0.218(㎡·K/W) R2=0.14/1.10=0.127(㎡·K/W) R3=0.06/0.05=1.2(㎡·K/W) R(wall)=Ri+R1+R2+R3+Re=0.11+0.218+0.127+1.2+0.04=1.695(㎡·K/W) ②屋顶:R1=0.03/1.74=0.017(㎡·K/W) R2=0.02/0.29=0.069(㎡·K/W) R3=0.01/0.17=0.059(㎡·K/W) R(roof)=Ri+R1+R2+R3+Re=0.11+0.017+0.069+0.059+0.04=0.295(㎡·K/ W) ③楼地面: R1=0.150/1.74=0.086(㎡·K/W) R(floor)=Ri+R1+Re=0.11+0.086+0.08=0.276(㎡·K/W) ④门: R1=0.05/0.17=0.294(㎡·K/W) R(door)=Ri+R1+Re=0.11+0.294+0.04=0.444(㎡·K/W) ⑤窗:R1=0.005/0 .76=0.0066(㎡·K/W) R(window)=Ri+R1+Re=0.11+0.0066+0.04=0.1566(㎡·K/W)

工程热力学作业.

1-1 一立方形刚性容器,每边长1m ,将其中气体的压力抽至1000Pa ,问其真空度为多少毫米汞柱?容器每面受力多少牛顿?已知大气压力为0.1MPa 。 解:p = 1 000 Pa = 0.001 MPa 真空度mmHg Pa MPa MPa MPa p p p b V 56.74299000099.0001.01.0===-=-= 容器每面受力F =p V A = 9 900 Pa×1m 2 =9.9×104 N 1-2 试确定表压力为0.01 MPa 时U 形管压力计中液柱的高度差。(1)U 形管中装水,其密度为1 000 kg/m 3;(2) U 形管中装酒精,其密度为789 kg/m 3。 解: 因为表压力可以表示为p g =ρgΔz ,所以有 g p z g ρ= ? 既有(1)mm m s m m kg Pa g p z g 72.101901972.1/80665.9/10001001.02 36==??=?=水ρ (2) mm m s m m kg Pa g p z g 34.129729734.1/80665.9/7891001.02 36==??=?=酒精 ρ 1-7 从工程单位制热力性质查得,水蒸气在500℃、100at 时的比体积和比焓分别为v =0.03347m 3/kg 、h =806.6kcal/kg 。在国际单位制中,这时水蒸气的压力和比热力学能各为多少? 解: 水蒸气压力p =100at×9.80665×104Pa/at = 9.80665×106Pa=9.80665MPa 比热力学能u=h-pv=806.6kcal ×4.1868kJ/kcal)/kg-9806.65kPa ×0.03347m 3/kg = 3377.073kJ-328.228kJ =3048.845kJ 2-1 冬季,工厂某车间要使室内维持一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透过墙壁和玻璃等处,室内向室外每一小时传出0.7×106kcal 的热量。车间各工作机器消耗的动力为是500PS(认为机器工作时将全部动力转变为热能)。另外,室内经常点着50 盏100W 的电灯,要使该车间的温度保持不变,问每小时需供给多少kJ 的热量? 解:要使车间保持温度不变,必须使车间内每小时产生的热量等散失的热量 Q = Q 机+Q 灯+Q 散+Q 补 = 0 Q 机 = 500PSh = 500×2.647796×103 kJ = 1.32×106 kJ Q 灯 = 50×100W×3600s = 1.8×107J = 1.8×104 kJ Q 散 = -0.7×106kcal =- 0.7×106×4.1868kJ = -2.93×106 kJ Q 补 = -Q 机-Q 灯+Q 散 = -1.32×106 kJ-1.8×104 kJ+2.93×106 kJ = 1.592×106 kJ

工程热力学课后答案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第四版课后思想题答案(1?5章)第1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否。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物质并不“拥有”热量。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二P b P e (P P b) ;P = P b - P v (P :: P b)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 答:可能会的。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b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力,而不是随便任何其它 意义上的“大气压力",或被视为不变的“环境大气压力”。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温度计对温度的测量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原理之上。它利用了“温度是相互热平衡的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同一热力性质”,这一性质就是“温度”的概念。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由选定的任意一种测温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采用任意一种温度标定规则所得到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制作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性质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的基准点外,在其它温度上,不同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可能会给出不同测定值(尽管差值可能是微小的),因而任何一种经验温标都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这便是经验温标的根本缺点。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分两种不同情况:⑴若系统原本不处于平衡状态,系统内各部分间存在着不平衡势差,则在不平衡势差的作用下,各个部分发生相互作用, 系统的状态将发生变化。例如,将一块烧热了的铁扔进一盆水中,对于水和该铁块构成的系统说来,由于水和铁块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别,起初系统处于热不平衡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无需外界给予系统任何作用,系统也会因铁块对水放出热量而发生状态变化:铁块的温度逐渐降低,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终系统从热不平衡的状态过渡到一种新的热平衡状态;⑵若系统原处于平衡状态,则只有在外界的作用下(作功或传热)系统的状态才会发生变。 &图1-16a、b所示容器为刚性容器:⑴将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 一部分抽 成真空,中间是隔板。若突然抽去隔板,气体(系统)是否作功?⑵设真空部分装 有许多隔板,每抽去一块隔板让气体先恢复平衡再抽去一块, 问气体係统)是否作功? 图1-16 .吾苦翹E附團 ⑶上述两种情况从初态变化到终态,其过程是否都可在P-V图上表示? 答:⑴;受刚性容器的约束,气体与外界间无任何力的作用,气体(系统)不对外界作功; ⑵b情况下系统也与外界无力的作用,因此系统不对外界作功;

高等工程热力学复习

高等工程热力学 第一讲热力学绪论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三个基本研究物理量:温度——研究热现象引进的物理量 平衡态与可逆过程——经典热力学的研究前提。 第二讲本科基本概念复习 第三讲热力学定律 简述四个热力学定律的内容,并说明各个定律对热力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性。热力学第零定律1931年T 热力学第一定律1840~1850年E 热力学第二定律1854~1855年S 热力学第三定律1906年S基准 1、温度与热力学第零定律 温度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几类温标,相互之间的联系 ?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Kelvin scale (Britisher, L. Kelvin, 1824-1907) ?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 (Swedish, A. Celsius, 1701-1744) ?华氏温标Fahrenheit scale (German, G. Fahrenheit, 1686-1736) ?朗肯温标Rankine scale (W. Rankine, 1820-1872) 2、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计算 3、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计算 火用的计算: 1) 热量火用、冷量火用、热力学能火用、焓火用 2) 封闭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稳定流动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 4、熵的基准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第四讲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1、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曲面和相图; 2、纯净流体的状态方程式; 1)分析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宏观与微观差别; 2)介绍几类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以及其相应的适用条件; 3、纯净流体的热力学关系式;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1)4个热力学基本方程(吉布斯方程) 意义: 是重要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式,将简单可压缩系在平衡状态发生微变化时各种参数的变化联系起来。 2)偏导数关系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3)热力学微分关系式的推导方法 (1)数学基础: (2)偏导数的一般推导过程和数学技巧: du Tds pdv dh Tds vdp df sdT pdv dg sdT vdp =-=+=--=-+热力学恒等式 ( )()()()()()v p s T v p s T u h T s s u f p v v f g s T T h g v p p ?????? == ? ?????????==-????==-????==??偏导数关系( )( )()()()()()()s v s p T v T p T p v s T v p s s p v T s v p T ??=-????=????=????=?? 麦克斯韦关系式 ( )()1z z x y y x ??=?? 倒数式 循环关系式 ( (()1z x y x y z y z x ???=-???链式关系式 ( )()()1w w w x y z y z x ???=???不同下标关系式 ( )((()z y w z x x x y w w y w ????=+????du Tds pdv dh Tds vdp df sdT pdv dg sdT vdp =-=+=--=-+热力学恒等式

工程热力学习题解答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 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的数学本 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对于能量方程来说,其循环积分: q du pdv δ=+??? 虽然: 0du =? 但是: 0pdv ≠? 所以: 0q δ≠? 因此热量q 不是状态参数。 4. 用隔板将绝热刚性容器分成A 、B 两部分(图2-13),A 部分装有1 kg 气体,B 部分为高度真空。将隔板抽去后,气体热力学能是否会发生变化?能不能用 d d q u p v δ=+ 来分析这一过程?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三章)第五版

3-1 安静状态下的人对环境的散热量大约为400KJ/h,假设能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的通风系统坏了:(1)在通风系统出现故障后的最初20min内礼堂中的空气内能增加多少?(2)把礼堂空气和所有的人考虑为一个系统,假设对外界没有传热,系统内能变化多少?如何解释空气温度的升高。 解:(1)热力系:礼堂中的空气。 闭口系统 根据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Q+ = ? U W 因为没有作功故W=0;热量来源于人体散热;内能的增加等于人体散热。 ? Q=2.67×105kJ 2000? = 20 60 / 400 (1)热力系:礼堂中的空气和人。 闭口系统 根据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 = Q+ U W 因为没有作功故W=0;对整个礼堂的空气和人来说没有外来热量, 所以内能的增加为0。 空气温度的升高是人体的散热量由空气吸收,导致的空气内能增加。 3-5,有一闭口系统,从状态1经a变化到状态2,如图,又从状态2经b回到状态1;再从状态1经过c 变化到状态2。在这个过程中,热量和功的某些值已知,如表,试确定未知量。 解:闭口系统。 使用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1)对1-a-2和2-b-1组成一个闭口循环,有 ??=W δ Qδ

即10+(-7)=x1+(-4) x1=7 kJ (2)对1-c-2和2-b-1也组成一个闭口循环 x2+(-7)=2+(-4) x2=5 kJ (3)对过程2-b-1,根据W U Q +?= =---=-=?)4(7W Q U -3 kJ 3-6 一闭口系统经历了一个由四个过程组成的循环,试填充表中所缺数据。 解:同上题 3-7 解:热力系:1.5kg 质量气体 闭口系统,状态方程:b av p += )]85115.1()85225.1[(5.1---=?v p v p U =90kJ 由状态方程得 1000=a*0.2+b 200=a*1.2+b 解上两式得: a=-800 b=1160 则功量为 2.1 2.022 1 ]1160)800(21[5.15.1v v pdv W --==?=900kJ 过程中传热量 W U Q +?==990 kJ 3-8 容积由隔板分成两部分,左边盛有压力为600kPa ,温度为27℃的空气,右边为真空,容积为左边5倍。将隔板抽出后,空气迅速膨胀充满整个容器。试求容器内最终压力和温度。设膨胀是在绝热下进行的。 解:热力系:左边的空气 系统:整个容器为闭口系统 过程特征:绝热,自由膨胀 根据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W U Q +?=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以下为《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思考题(大学 单春贤)答案,该答案由多人完成,可能不完全并不保证正确率。答案仅供参考。 高等工程热力学 1、稳定态:当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存在是外界遗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时,不会发生有限状态变化的系统状态。处于稳定态的系统,只要没有受到是外界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有限速率的状态变化。 平衡态:当系统的各个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且系统与外界不存在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则系统达到平衡态。 联系:稳定平衡态:一个约束系统,当只容许经历在外界不留下任何净影响的过程时,从一个给定的初始容许态能够达到唯一的一个稳定态。 区别:平衡是不存在各种势差;而稳定是状态不随时间变化。 如果一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已处于稳定态,该系统不一定处于平衡态。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表述:加给热力系的热量,等于热力系的能量增量与热力系对外作功之和。dW dE Q +=d ;在热力系统的两个给定稳态之间进行的一切绝热过程的功都是相同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表述:克劳修斯说: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导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即热从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传给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火用、火无表述:在任何过程中,火用和火无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火无表述:若是可逆过程,则火用保持不变;若是不可逆过程,则部分转化为火无,火无不能转化为火用。 3、处于稳定态的系统,只要没有受到使外界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有限速率的状态变化。当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存在使外界遗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时,不会发生有限状态变化的系统状态。重物下落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速率发生变化,若不对外界产生影响,则过程不可能实现。 4、(1)(P,V,P'',V'')0AC F = ''''P V PV nbP =- (P',V',P'',V'')0BC F = ''' '''''' P V V P V V nB = + ''(P,V,P'')'' AC PV nbP V f P -= = '''''(P',V',P'')(V'nB')P''BC P V V V f = =+ 合并消去''V (P,V,P'')(P',V',P'')AC BC f f = 即 ''' ''(V'nB')P'' PV nbP P V V P -=+ (*)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五版(DOC)

工程热力学课后答案 2-2.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M R R =296.9)/(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9.296?==p RT v =0.8kg m /3 v 1= ρ=1.253 /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p T R 0 =64.27kmol m /3 2-3.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1 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 2 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188.9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解:同上题 10)273 325 .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 .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 m m t 2 19.83min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0.1MPa 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0.7MPa 的空气;或者说0.7MPa 、8.5 m 3 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0.7MPa 、8.5 m 3 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 5.591 .05 .87.01221=?== 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0.1MPa 的空气 3 m 3 ,则要压缩 59.5 m 3 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 .59τ19.83min 2-8解:热力系:气缸和活塞构成的区间。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空气终态温度 == 11 2 2T V V T 582K (2)空气的初容积 p=3000×9.8/(πr 2 )+101000=335.7kPa == p m RT V 1 10.527 m 3 空气的终态比容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七章)第五版

7-1当水的温度t=80℃,压力分别为、、、及1MPa时,各处于什么状态并求出该状态下的焓值。 解:查表知道t=80℃时饱和压力为。 因此在、、、及1MPa时状态分别为过热、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焓值分别为kg,kJ/kg,335 kJ/kg,kJ/kg,kJ/kg。 7-2已知湿蒸汽的压力p=1MPa干度x=。试分别用水蒸气表和h-s图求出hx,vx,ux,sx。解:查表得:h``=2777kJ/kg h`= kJ/kg v``=kg v`=m3/kg u``= h``-pv``= kJ/kg u`=h`-pv`= kJ/kg s``= kJ/ s`=kJ/ hx=xh``+(1-x)h`= kJ/kg vx=xv``+(1-x)v`= m3/kg ux=xu``+(1-x)u`=2400 kJ/kg sx=xs``+(1-x)s`= kJ/ 7-3在V=60L的容器中装有湿饱和蒸汽,经测定其温度t=210℃,干饱和蒸汽的含量mv=,试求此湿蒸汽的干度、比容及焓值。 解:t=210℃的饱和汽和饱和水的比容分别为: v``=kg v`=m3/kg h``=kg h`= kJ/kg 湿饱和蒸汽的质量: 解之得: x= 比容:vx=xv``+(1-x)v`= m3/kg 焓:hx=xh``+(1-x)h`=1904kJ/kg 7-4将2kg水盛于容积为的抽空了的密闭刚性容器中,然后加热至200℃试求容器中(1)压力;(2)焓;(3)蒸汽的质量和体积。 解:(1)查200℃的饱和参数 h``=kg h`= kJ/kg v``=kg v`=kg 饱和压力。 刚性容器中水的比容: =m3/kg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chapter7

7-1当水的温度t=80℃,压力分别为0.01、0.05、0.1、0.5及1MPa 时,各处于什么状态并求出该状态下的焓值。 解:查表知道t=80℃时饱和压力为0.047359MPa。 因此在0.01、0.05、0.1、0.5及1MPa时状态分别为过热、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焓值分别为2649.3kJ/kg,334.9 kJ/kg,335 kJ/kg,335.3 kJ/kg,335.7 kJ/kg。 7-2已知湿蒸汽的压力p=1MPa干度x=0.9。试分别用水蒸气表和h-s 图求出h x,v x,u x,s x。 解:查表得:h``=2777kJ/kg h`=762.6 kJ/kg v``=0.1943m3/kg v`=0.0011274 m3/kg u``= h``-pv``=2582.7 kJ/kg u`=h`-pv`=761.47 kJ/kg s``=6.5847 kJ/(kg.K) s`=2.1382 kJ/(kg.K) h x=xh``+(1-x)h`=2575.6 kJ/kg v x=xv``+(1-x)v`=0.1749 m3/kg u x=xu``+(1-x)u`=2400 kJ/kg s x=xs``+(1-x)s`=6.14 kJ/(kg.K) 7-3在V=60L的容器中装有湿饱和蒸汽,经测定其温度t=210℃,干饱和蒸汽的含量m v=0.57kg,试求此湿蒸汽的干度、比容及焓值。解:t=210℃的饱和汽和饱和水的比容分别为: v``=0.10422m3/kg v`=0.0011726 m3/kg

h``=2796.4kJ/kg h`=897.8 kJ/kg 湿饱和蒸汽的质量:x m m v = `)1(``v x xv m V -+= 解之得: x=0.53 比容:v x =xv``+(1-x)v`=0.0558 m 3/kg 焓:h x =xh``+(1-x)h`=1904kJ/kg 7-4将2kg 水盛于容积为0.2m 3的抽空了的密闭刚性容器中,然后加热至200℃试求容器中(1)压力;(2)焓;(3)蒸汽的质量和体积。 解:(1)查200℃的饱和参数 h``=2791.4kJ/kg h`=852.4 kJ/kg v``=0.12714m 3/kg v`=0.0011565m 3/kg 饱和压力1.5551MPa 。 刚性容器中水的比容: 2 2.0=v =0.1 m 3/kg

高等工程热力学14题全

1、简述温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温度测量的工程应用意义。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质微粒热运动的宏观体现。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说明,物质具备某种宏观性质,当各物体的这一性质不同时,它们若相互接触,其间将有净能流传递;当这一性质相同时,它们之间达到热平衡。人们把这一宏观物理性质称为温度。 物理意义:从微观上看,温度标志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和热平衡概念直接联系,两个物系只要温度相同,它们间就处于热平衡,而与其它状态参数如压力、体积等的数值是否相同无关,只有温度才是热平衡的判据。 温度测量的工程应用意义:温度是用以判别它与其它物系是否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参数。被测物体与温度计处于热平衡,可以从温度计的读书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2简述热与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功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的一种有序能,有序能即有序运动的能量,如宏观物体(固体和流体)整体运动的动能,潜在宏观运动的位能,电子有序流动的电能,磁力能等。在热力学中,我们这样定义功:“功是物系间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完成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间举起重物的单一效果来代替。”一般来说,各种形式的功通常都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参数,即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组成,功带有方向性。功的方向由系统与外界的强度量之差来决定,当系统对外界的作用力大于外界的抵抗力时,系统克服外界力而对外界做功。功的大小则由系统与外界两方的较小强度量的标值与广延量的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而功的正号或负号就随广延量的变化量增大或减小而自然决定。 热量是一种过程量,在温差作用下,系统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力学能的形式与外界交换的能量,是一种无序热能,因此和功一样热量也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参数,即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组成的量。传递热量的强度参数是温度,因此有温差的存在热量传递才可以进行。热量的大小也可以由系统的与外界两方的较小强度量的标量与广延量变化量的乘积决定。热量也有方向性。热量的方向由系统与外界的温度之差来决定,当外界的温度高于系统的温度时,外界对系统传热。热力学习惯把这种外界对系统的传热,即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取为正值;反之,把系统对外界放热取为负值。热力学把与热量相关的广延参数取名为“熵”。 联系: 1系统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为负。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取为正值,系统对外界放热取为负值。 2 热和功不是体系性质,也不是状态函数,而是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物理量,热和功与过程有关,只有在过程进行中才有意义。 3 热和功都只对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才有明确的意义。而对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敞开体系而言,热和功的含义就不明确了。 4功和热都可以看做两个参数决定,分别是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 3刚性容器绝热或定温充放气的计算(包括充放气过程可用能损失的计算) 以刚性容器中气体为研究对象,其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十一章)第五版 .

11-1空气压缩致冷装置致冷系数为2.5,致冷量为84600kJ/h ,压缩机吸入空气的压力为0.1MPa ,温度为-10℃,空气进入膨胀机的温度为20℃,试求:压缩机出口压力;致冷剂的质量流量;压缩机的功率;循环的净功率。 解:压缩机出口压力 1)12(1/)1(-= -k k p p ε 故:))1/(()11(12-+=k k p p ε=0.325 MPa 2 134p p p p = T3=20+273=293K k k p p T T /)1()3 4(34-==209K 致冷量:)41(2T T c q p -==1.01×(263-209)=54.5kJ/kg 致冷剂的质量流量==2q Q m 0.43kg/s k k p p T T /)1()1 2(12-==368K 压缩功:w1=c p (T2-T1)=106 kJ/kg 压缩功率:P1=mw1=45.6kW 膨胀功:w2= c p (T3-T4)=84.8 kJ/kg 膨胀功率:P2=mw2=36.5kW 循环的净功率:P=P1-P2=9.1 KW 11-2空气压缩致冷装置,吸入的空气p1=0.1MPa ,t1=27℃,绝热压缩到p2=0.4MPa ,经冷却后温度降为32℃,试计算:每千克空气的致冷量;致冷机消耗的净功;致冷系数。 解:已知T3=32+273=305K k k p p T T /)1()1 2(12-==446K k k p p T T /)1()34( 34-==205K 致冷量:)41(2T T c q p -==1.01×(300-205)=96kJ/kg 致冷机消耗的净功: W=c p (T2-T1)-c p (T3-T4)=46.5kJ/kg 致冷系数:==w q 2ε 2.06 11-3蒸气压缩致冷循环,采用氟利昂R134a 作为工质,压缩机进口状态为干饱和蒸气,蒸发温度为-20℃,冷凝器出口为饱和液体,冷凝温度为40℃,致冷工质定熵压缩终了时焓值为430kJ/kg ,致冷剂质量流量为100kg/h 。求:致冷系数;每小时的制冷量;所需的理论功率。 解:在lgp-h 图上查各状态点参数。 ,p1=0.133MPa h1=386kJ/kg s1=1.739 kJ/(kg ?K) ,p2=1.016 MPa h2=430 kJ/kg ,h3=419 kJ/kg h5=h4=256 kJ/kg

工程热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版(完整版)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 2 N 的比容和密度;(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 = M R R =296.9)/(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9.296?= =p RT v =0.8kg m /3 v 1= ρ=1.253 /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 Mv Mv = p T R 0=64.27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 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 温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101.325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 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 2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188.9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 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 低到99.3kPa ,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 力为0.1MPa 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8.5 m 3的储气 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 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0.7MPa ?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工程热力学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压力表和调压器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 456 7 1. 开关 2. 可视玻璃 3. 保温棉(硅酸铝) 4. 真空压力表(-0.1~1.5MPa) 5. 测温管 6. 电压指示 7. 温度指示8. 蒸汽发生器9. 电加热器10. 水蒸汽11.蒸馏水12. 调压器 图1 实验系统图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蒸汽的过程称为汽化过程。汽化过程总是伴随着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程。到一定程度时,虽然汽化和凝结都在进行,但汽化的分子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此时蒸汽分子动能和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因此压力也确定不变,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一一对应。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调压器指针调至零位,接通电源。 3、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200V,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将电压降至30-50V保温(保温电压需要随蒸汽压力升高而升高),待工况稳定后迅速记录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4、重复步骤3,在0~4MP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6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5、实验完毕后,将调压器指针旋回至零位,断开电源。 6、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

四、数据记录 五、实验总结 1. 绘制P-t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绘在坐标纸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及答案(1)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能源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可分为 常规 能源和 新 能源。 2.孤立系是与外界无任何 能量 和 物质 交换的热力系。 3.单位质量的广延量参数具有 强度量 参数的性质,称为比参数。 4.测得容器的真空度48V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102.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54kpa 。 5.只有 准平衡 过程且过程中无任何 耗散 效应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6.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将压容图和温熵图分成三个区域,位于三区和二线上的水和水蒸气呈现五种状态: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蒸气、 干饱和蒸汽 和 过热蒸汽 。 7.在湿空气温度一定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 高 、水蒸气含量越 多 ,湿空气越潮湿。(填高、低和多、少) 8.克劳修斯积分/Q T δ? 等于零 为可逆循环。 9.熵流是由 与外界热交换 引起的。 10.多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V c = g 72R 。 11.能源按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为 一次 能源和 二次 能源。 12.绝热系是与外界无 热量 交换的热力系。 13.状态公理指出,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要给定 两 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测得容器的表压力75g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098.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173a KP 。 15.如果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能使系统和外 界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定温 和两个 绝热可逆 过程所构成。 17.相对湿度越 小 ,湿空气越干燥,吸收水分的能力越 大 。(填大、小) 18.克劳修斯积分/Q T δ? 小于零 为不可逆循环。 19.熵产是由 不可逆因素 引起的。 20.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p c = 72g R 。 21.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有:( 压力)、(温度 )、(体积)。 2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 )函数。 23.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之间各种不平衡的热力势差为零 )。 24.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由于不可逆因素导致的熵增量,叫做(熵产)。 25.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和两个可逆绝热 )热力学过程组成。 26.熵增原理指出了热力过程进行的(方向 )、(限度)、(条件)。 31.当热力系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时,该热力系为_孤立系_。 3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_开尔文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