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一必修三《政治与法治》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练习题(附答案)

新高一必修三《政治与法治》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1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2.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材料表明中华法系()

A.重视维护君主专制

B.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

C.维护商品经济秩序

D.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

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下列图片展现了我国一段时间的热点事件,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

C.法治改革不断深化

D.法治建设成就卓著

6.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施法治可以()

①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

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④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7.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应该是()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

8.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所谓法律至上是指()

A.任何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必须遵守法律,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惩罚

B.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C.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

D.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9.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0.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主观题

11. 2019年3月19日,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会议指出,当前,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方面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满怀激情投入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围绕制约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提出更多解民忧、促民生、护民利的法律政策措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中国的法治建设在路上。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

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

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

(1)结合材料和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相关知识,归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并分析两条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

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表述与上述特点不符。

2.【答案】A

【解析】材料“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说明中华法系重农抑商,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答案】D

【解析】法治建设要与国情相适应,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①②。答案选D。

4. 【答案】C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体现,①中“公民”说法错误。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③缩小了法的适用范围。②④说法正确。

5.【答案】D

【解析】专题片《法治中国》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体现了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个税法,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政府信息公开,体现了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些热点事件共同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D正确。ABC 分别从某一方面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与题意不符。

6.【答案】B

【解析】权利有合理与否、合法与否之分,①错误;通过实施法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②③符合题意;矛盾是不能消除的,④错误。

7.【答案】B

【解析】B是立法方面的目标,A、C、D不属于立法领域。

8. 【答案】B

【解析】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B正确;A、C、D不是对法律至上的理解。

9.【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了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D符合题意;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完善,A错误;B 与题意不符;C与题意无关。

10.【答案】A

【解析】题干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①符合题意;②错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正确,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④是对依法治国目的的错误理解。

11.

【答案】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

【解析】首先弄清楚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然后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分析。

12.

【参考答案】(1)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是: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法治建设成就的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等。

【解析】第一问要求分析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需要分析材料,找到每个时间段的关键词,再找出其中的共性,然后对接教材,即可得到答案。

第二问分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教材对此有完整的表述,学生只要记忆准确,即可回答;第二小问,需要学生发散性思维,迁移所学知识,比如把党的领导迁移过来,把国体迁移过来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