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2)

《管理经济学(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2)

《管理经济学(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2)
《管理经济学(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特点

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相关。

②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

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④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在理论上有负效用,但实际上,当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零时,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变更其消费方式,去满足其他

欲望,以提高效用。

⑤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边际效用价值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少,边际效用高,需求价格也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解释

通俗解释

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生理解释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理论解释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很多种。

心理或生理的解释

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通过心理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反证法

如果边际效用不递减,则假定消费者可免费取用某种物品时,消费者对其需要量都将无穷多。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消费者对任何一件物品的需要都会在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目录 [隐藏] ?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通俗解释 ?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 ? 3 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性反思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通俗解释 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另一种解释方法:你开了个小作坊,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两个人相互推托依赖,都希望自己偷偷懒、省省力,于是效率变成了4.5件/天,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很多种。 心理或生理的解释 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通过心理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反证法 如果边际效用不递减,则假定消费者可免费取用某种物品时,消费者对其需要量都将无穷多。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消费者对任何一件物品的需要都会在某一点上停止。在这一点上,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而边际效用为零。 资源配置说 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且可按重要性分成等级。消费者随着获得该物品数量的增加,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这本身就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比如水,按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分别由饮用、洗浴、洗衣、浇花等多种用途。水很少时,它被用作最重要的用途如饮用。随着得到的水的量的增加,它会被逐次用到洗浴、洗衣、浇花等相对越来越不重要的用途上。这说明水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可置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正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才存在着如何使稀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问题。所以边际效用递减假说在经济学中很重要,它与后面要讲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从而边际成本递增,被看作是资源配置理论的两大支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作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规律。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来带动的。在带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消费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本文开篇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消费不足。然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1978—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分析,并回顾了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对2002—2008年的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简要总结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而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构建了中国消费政策体系的合理架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消费政策体系 1 引言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然而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可用两个“偏低”来概括。第一,我国居民总体上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增长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55%-65%的区间波动。2001年以来,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2007年,我国储蓄占GDP的51%,消费仅占GDP的48.8%,其中包括13%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只有35%。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最终消费率如此之低,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第二,我国居民的消费档次偏低。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高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比重最低,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开支最高;低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最高,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开支最低。然而即使是最高收入阶层,其食品支出仍占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更不要说最低收入阶层了。这表明: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费这架马车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中国存在着普遍的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1] 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 并向实体经济扩散蔓延。在此艰难时刻, 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当外部环境恶化时, 恰恰暴露出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 是不可持续的。面对严峻挑战,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拉动我国经济 增长的关键之举。要使经济稳定地增长, 就必须有消费需求的密切配合, 而提高边际消 费倾向, 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 重新审视与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对于 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 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消费拉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外貌很漂亮的人,当你第一眼见到她时,你觉得她特别漂亮,当接触久以后,慢慢这个感觉也就不怎么强烈了。相反,一个外貌难看的人,随着你长期的接触,你慢慢也会觉得他也并难看。正如俗语所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虽然我们也常常说这句话,但是却很少思考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其实这句俗语揭示了生活中一个有趣的规律,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说随着个人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消费的数量越来越多,新增的效用量是逐渐下降的。换句话说,就是随着我们对某一件事物接触的越多,这件事物给我们带来的作用在逐渐的降低。 为了更好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这里先解释一下效用和边际的概念。效用就是消费一种商品和服务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比如吃一个苹果,你就得到物质的满足;看一场电影,你得到精神的放松;去美容院,你也享受了美容服务。那什么是边际效用?在经济学中边际就是"最后的",或者"新增加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最后增加的效用,即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时,最后新增的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比如工人已经生产了一百个产品,计划生产再生产下一个,这新增的一个产品所带来效用就是边际效用。你打算吃了十个馒头,边际效用就是你吃最后一个馒头给你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遍的规律。这里举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一个饿汉三天没有吃东西,走进了一家小吃店。买了一个馒头吃了,感觉还是有点饿,再吃了一个,还是感觉没有吃饱,一直吃到第十个馒头总算吃饱了。这个饿汉就感叹道:“早知道吃这第十个馒头就饱了,我直接吃这第十个馒头就好了。”这饿汉之所以会闹笑话,其实就是因为他不明白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时,感觉馒头是天下最美味的食品,这个馒头带来的效用肯定是最大,但随着馒头吃的越来越多,每个新增的馒头边际效用在减少。特别是当吃到第十个馒头饱了的时候,如果再吃一个,这个馒头给你带来效用就会更低。这时你不仅不会觉得馒头是美味,而且会感觉难受。因为这时这个馒头给你带来就是负效用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边际效用不是递减的,那可能馒头你会一直吃下去。其实不仅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随着我们收入的增加,每个新增一单位货币收入给我们带来效用也是递减。比如一个人在月收入一千元时增加100元所带来的效用就要大于在月收入一万元时增加100元所带来的效用,如果你把这100元捐给贫困者,这100元给这贫困者带来的效用就会更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举一个经典的问题:水和钻石的价值悖论。日常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宝贵,没有水,我们根本就无法生存。而钻石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这么昂贵?可能我们会回答,物以稀为贵嘛,因为生活中钻石比较稀缺,而水比较丰裕。但如何接下问,那为什么“物以稀为贵”呢?恐怕很多人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了。其实这就涉及到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生活中由于水比较丰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以至于最后新增一杯水的边际效用比较低,

浅析影响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

浅析影响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 摘要: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根据1978-2007 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利用Excel拟合了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同时采用梯次回归方法对1978 - 2007 年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分析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及其长期趋势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长期趋势实证分析 引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遭遇瓶颈,扩大内需,深度开发国内市场显得尤为关键。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正是制约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同时决定了投资所带来的乘数效用,因此对于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消费函数的拟合: 模型选择:本文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函数形式为:C= a + b YD, a>0, 0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必考选择题

第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D、总支出等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3、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d ) A、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 B、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C、GDP将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 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5、在两部门模型的图形中,45度线与消费函数相交的产出水平表示( d ) A、均衡的GDP水平 B、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的GDP水平; C、消费和投资相等;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正好为零。 6、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若现期GDP水平为4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2900亿元消费,计划投资为1300亿元,则可预计(b )。 A、GDP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下降; B、GDP 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上升; C、GDP处于均衡水平;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7、若一个家庭收入为零,消费支出为2000亿元,当家庭收入为6000元时,消费为6000元,图形上,消费和支出之间成一条直线,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 )。 A、2/3 B、4/5 C、1 D3/4 8、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以预期( b )。 A、消费和储蓄将上升; B、消费和储蓄将下降; C、消费下降储蓄上升 D、消费将上升但储蓄将下降。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的市场是(a )。 A、产品市场 B、货币市场 C、劳动市场 D、国际市场 10、乘数的作用必须在( d )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11、四部分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b)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三部门经济中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d)。 A、政府预算平衡时的乘数 B、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支出或税收量变化量之比 C、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D、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第十四章 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a )。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2.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 a )。 A、为负; B、为正; C、为零; D、等于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 b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转动。 4.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 c )。 A、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B、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C、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D、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1、IS曲线表示(abc )。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产品市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C、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2、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ac )。

简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006年第1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 .1,2006 总第69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Gen .N o .69?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05-12-12 作者简介:王容昌(1944-),男,河北泊头人,宁夏石嘴山市委宣传部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简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王容昌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委宣传部,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 要:文章首次提出“效用”的量纲是“需求强度”,从而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到数学上的证明。 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具有公理性质的经济学规律,它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消费者、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都应当了解这一规律,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 关键词:边际效用递减;需求强度;科学决策 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6)01-0098-03 一、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 首先说“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指物品满足需要的程度。说某物能满足需要,面包能吃饱肚子,衣服能御寒,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使用价值概念。如果考察使用价值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这就是指物的效用。肚子饿了,吃一个面包和吃四个面包感觉肯定不同,也就是说“效用”不一样。经济学起源于对财富的研究,效用就是财富的量的标志,因而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效用”与“使用价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差别的概念。 再说“边际效用”。“边际”是指增量的边界。肚子饿了,面包需要吃到第几个为止?那个停止消费的临界点就是边际。处在临界点上的那个产品,例如,能够吃饱肚子的最后一个面包,就叫边际产品,边际产品的效用就是边际效用。经济学对效用的研究,重点不是研究总效用,而是研究边际效用。每个边际产品效用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边际效用就是研究效用是怎样变化的。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边际效用变动的趋势,是指随着某物品供给的增加,边际产品的效用呈下降趋势。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困难在于如何度量效用。物理学上对时间的度量有“年”、“月”、“日”、“小时”、“分”、“秒”等尺度,也叫“量纲”。效用的量纲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效用是人对物的主观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也没有说效用的量纲是什么,这就难免使人怀疑“效用”概念能否成立,边际效用递减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规律。的确,我们无 89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第十二章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B) 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一、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GDP统计注意事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异、同) 同: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管理经济学(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一、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 首先说“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指物品满足需要的程度。说某物能满足需要,面包能吃饱肚子,衣服能御寒,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使用价值概念。如果考察使用价值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这就是指物的效用。肚子饿了,吃一个面包和吃四个面包感觉肯定不同,也就是说“效用”不一样。经济学起源于对财富的研究,效用就是财富的量的标志,因而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效用”与“使用价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差别的概念。 再说“边际效用”。边际”是指增量的边界。肚子饿了,面包需要吃到第几个为止?那个停止消费的临界点就是边际。处在临界点上的那个产品,例如,能够吃饱肚子的最后一个面包,就叫边际产品,边际产品的效用就是边际效用。经济学对效用的研究,重点不是研究总效用,而是研究边际效用。每个边际产品效用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边际效用就是研究效用是怎样变化的。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边际效用变动的趋势,是指随着某物品供给的增加,边际产品的效用呈下降趋势。 二、举例与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就拿播放某电视剧这个例子来说吧。

西方经济学6套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3 分,共计18分)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供给曲线的移动。即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6.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 二、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3 分,共计18分) 1.规模报酬:当各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2.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基数效用意义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意义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 3.成本不变行业:是指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或者行业中总产量)的增加,厂商的成本不发生变动的行业。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6.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 二、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3 分,共计18分)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供给曲线的移动。即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6.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 二、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3 分,共计18分) 1.规模报酬:当各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2.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基数效用意义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意义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 3.成本不变行业:是指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或者行业中总产量)的增加,厂商的成本不发生变动的行业。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6.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 二、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3 分,共计18分)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供给曲线的移动。即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6.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 二、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3 分,共计18分) 1.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对社会可以提供商品数量的限制。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案例及启示及边坡支护工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案例及启示 姓名:班级:市场营销班学号: 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通俗地说:就是当你极度饥饿的时候,十分需要吃东西,你吃下第一碗饭是最痛快的、最爽的,当你会继续吃下去的时候,饥饿的程度降低,你对下一碗饭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吃到完全不饿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吃下

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甚至到最后会是讨厌吃,以致不吃了。 理论上讲:边际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通过心理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案例分析 (案例一)春晚危机:大约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老百姓在过春节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套诱人的内容,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记得1982年第1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晚会的节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 晚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技术效果越来越先进,场面设计越来越宏大,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不知从哪一

微观经济学模拟考卷

一、单选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个人的生财之道。 2.需求定理是由()决定的: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主义陈述: A.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得更快; B.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下降; C.穷人应该不纳税;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4.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 A.可能是由于收入减少引起的; B.是化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 C.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移动; D.是由内生变量的变动引起的。 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 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A.增加Y,减少X; B.增加X,减少Y; C.停止购买; D.同时增购X,Y。 6.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 7.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可以预期价格上升:A.多于5元;B.少于5元; C.等于5元;D.以上都不对。 8.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C.不发生变动; D.围绕某一点旋转。 9.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1/2K1/3,则生产函数是: A.规模收益递减; B.规模收益递增; C.规模收益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决定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决定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决定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的; 11.某先生辞去月薪1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000元(月息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2000元;B.100000元; C.1000元;D.101000元。 12.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非常重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①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②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越小。 ③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也具有时间性。 ④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在理论上有负效用,但实际上,当一种产品的趋于零时,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变更其消费方式,去满足其他欲望,以提高效用。 ⑤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价值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少,高,需求价格也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是递减的。 通俗解释 举例说明 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 另一种解释方法:你开了个小作坊,你一个人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等问题,于是效率变成了8件/天,但是平均算下来,实际上每个人每天产出商品是4件,,每个人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这就是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生理解释 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理论解释 心理或生理的解释 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 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②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 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 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 间性。 ④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在理论上有负效用,但实际上,当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 趋于零时,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变更其消费方式,去满足其他欲望,以提高效用。 ⑤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边际效用价值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 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少,边际效用高,需求价格也高 ; 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 低,需求价格也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的。 通俗解释 举例说明 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 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 边际贡献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 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 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 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 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在 不断减小。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编辑]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原理 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下,当开始增加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增加,即总效用增加 幅度大,但累积到相当消费量后,随消费量增加而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若边际效用仍为正, 表示总效用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平缓;消费量累积到饱和,边际效用递减至0时,表示 总效用不会再累积增加,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若边际效用减为负,表示总效用亦会逐渐减少。 一般而言,消费者偏好某物而未能获得,或拥有數量不够大时,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大 增(边际效用增加);但拥有數量足够时,再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增加幅度逐渐平缓(边际 效用递减);拥有數量太多时,再增加消费量则反而感觉厌惡(边际效用减为负且继续递减, 累积之总效用因此,亦减少)。在正常狀况下,消费者拥有足够數量而边际效用递减后,会将 有限资源配置转移以满足其他欲望,不至于消费同一商品过量到感觉厌恶。 [编辑]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消费理论(1)

消费理论介绍 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研究消费理论,就是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情况,现在公认的消费决定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其次是财富等其他因素。 对消费需求的基本经济学理论,自凯恩斯以来,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假说,最著名的有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ni) 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和杜森贝(J.Duesenberry) 的相对收入假说。这些不同的假设性消费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但这些假说又都有自身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理论。 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凯恩斯认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绝对收入假说的一般表达式为:c=c(y)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中包括三个假设:

①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中的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 ②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所说"现期"是指本期收入,不考虑过去的和未来的收入;所说"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考虑收入的相对水平;所说"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考虑按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 ③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 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 概括起来,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的倾向递减。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不足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 第一,凯恩斯理论建立在主观的心理分析基础之上,而且逻辑也较不严密。在概括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时,把它称之为“正常心理法则”。把这一规律只是归结为“人类天性”,将作为经济理论的支柱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之上实在难以令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非常重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①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②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越小。 ③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也具有时间性。 ④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在理论上有负效用,但实际上,当一种产品的趋于零时,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变更其消费方式,去满足其他欲望,以提高效用。 ⑤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价值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少,高,需求价格也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是递减的。 通俗解释

举例说明 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 另一种解释方法:你开了个小作坊,你一个人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等问题,于是效率变成了8件/天,但是平均算下来,实际上每个人每天产出商品是4件,,每个人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这就是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生理解释 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理论解释 心理或生理的解释 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说,随着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