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主题:我自己说课材料

大班主题:我自己说课材料

大班主题:我自己说课材料
大班主题:我自己说课材料

大班主题:我自己

【字体:】

一、主题来源

大班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发展的飞跃期,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在无意识地观察着自己及旁人的身体,并发现其中的不同和变化。同时由于性别意识的初步萌芽,幼儿也对周围的人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主题增强集体意识和学习与新同学交往的正确方法,在各种互助互爱的活动中建立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同时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与生长变化,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建构积极的自我意识,为自己的长大而自豪。

二、主题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懂得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灵活,并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能大胆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乐趣。

3、学习用多种方法尝试进行测量,知道自己身高等方面的变化,并乐意和同伴进行比较。

三、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表情图展示在环境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创设量身高、测体重的材料,体验长大。

3、时钟你我她

4、牙齿的秘密

5、创设“签到本”

三、家园配合

1、能鼓励幼儿早睡早起,在家也能独立盥洗、穿脱衣物等;学习用筷子用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2、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孩子尝试学看钟点,让他们有一定的时间观念,知道自己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安排,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3、根据主题活动《我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身高等变化,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区角材料

1、观察人体模型

2、吹气球

3、试验:蜡烛在玻璃瓶里

4、和影子做游戏

活动名称:我长大了第一周周五

设计意图:

过一年,长一岁,每个孩子都能兴奋地告诉我说:“老师,我长大一岁了!”可是有几个孩子能真正理解这个长大的含义呢?于是我利用这个谈话、操作活动来帮助幼儿进一步地理解长大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身体的变化,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含义。

2、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能大胆的展示自己,进一步激发努力进取的愿望。

活动准备:

事先请一位小班的弟弟,小时候的录像,幼儿影集,身高尺和体重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几天我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不知你们认识不认识?

(请出一名小班的小弟弟和大班的孩子,让幼儿仔细的观察他们的身体不同之处。)

价值分析:通过让幼儿实际的观察来感知自己和小弟弟之间的差别。

二、活动的组织:

1、观看录像:回忆我们小班时候的样子。

2、分两人一组,展示成长影集给同伴欣赏,并讲述我的成长历程。

3、操作:量身高、测体重,引导幼儿学习给自己进行成长的纪录。

价值分析:通过让幼儿观察录像、看影集、量身高和称体重,让幼儿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不断成长的奇妙。

三、谈话:

1、我们除了身体上发生了变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表现我们已经长大了呢?

2、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并说说自己以后的愿望。

价值分析:能大胆的展示自己,进一步激发努力进取的愿望。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孩子们愿意跟我做朋友,愿意跟我聊,而且聊得很开心,我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对幼儿回答欠佳处,不责备,不急躁,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说好。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压力,轻松愉悦。我注重对幼儿的鼓励,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且评价富有个性,我的评价是对幼儿的回答作以提升,同时给其他幼儿一个提醒和激励。我认为这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本人经验的欠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没有认真关注到角落里的学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全体性这一点我觉得挺遗憾的,以后这方面还需加强。

活动名称:不一样的我第二周周一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孩子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关注越来越细致,他们开始从更微小的地方如头发、指甲等与同伴一起做比较,设计这个活动,可以提升孩子的这些经验,通过观察统计,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2、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统计。

活动准备:

有大镜子的活动室。

幼儿两人观察记录表,表格内容的符号由幼儿自己确定;笔。

教师用较大的纸设计观察纪录汇总表。

树叶几片,斑点狗照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样吗?

观察树叶和斑点狗照片,看看它们是什么。

同样是树叶,同样是斑点狗,他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同样是一棵树上的树叶,同样是一个种类的小狗,他们都长得不一样。

价值分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我们一样吗?

1、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和朋友们长的是不是一样。

2、找一个好朋友,仔细比一比我们的长相,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鼓励幼儿两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参与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从关注身高、胖瘦等明显特征转向关注有趣的、不太明显的细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弯曲度、头顶的旋涡、眉毛的浓淡等。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的观察记录汇总到大的记录表中。

小结:我们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价值分析:鼓励幼儿对于细微特征的发现和记录。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寻人启示。

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说他的名字。你们可以问我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的怎么样,然后通过我的回答,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

教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表上罗列的特征,选择3-4名幼儿进行描述,请幼儿猜猜教师说的人是谁。

价值分析:在游戏中感受每个人的与众不同。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是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构建起新的经验,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在活动中我创设彼此争论的空间,就是试图让他们能够进行碰撞,观察女孩是否能在这个过程中接纳新的记录方法,如能接纳说明她们获得了新的经验,如不能够教师也无需硬性灌输或拔苗助长,因为男孩的经验只是他能理解的,而女孩只有在今后生活中逐渐积累后去运用了才是真正的习得。所以在现阶段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尊重两种不同观点的成立。

活动名称:名字的故事第二周周二

设计意图:

经过一个寒假之后的孩子,我发现她们的识字量猛增,开始对老师写正在点名本、教室里孩子的名字感兴趣,很多孩子能识别同伴的姓名,于是,他们开始对名字里字的意思做猜测。开始对名字里的字组词等等,我觉得这个时候,让孩子去询查自己姓名的来历和意义,体验成人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是非常合适的。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名字背后的故事。

2、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写有幼儿名字的各色小纸片,分散地贴在大黑板上。

彩色铅笔,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找找我的名字。

猜猜这些写满字的小纸片上写的是什么字。

这些名字都一样吗?名字有什么用?

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吗?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个名字代表了一个人,有了名字,我们就能分清身边的每个人。

价值分析:说说名字,并识别自己的名字。了解名字的用途。

二、说说我的名字。

找出写有自己名字的小纸片,大声的念出自己的名字。

请幼儿自由地向同组同伴或邻座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以及爸爸妈妈给自己取名字的小故事。

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请轮到的幼儿说说自己名字的故事。注意引导其他幼儿安静倾听。

小结: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每一个名字都包含了大人对我们的一片心意,或者是希望等等。都是有意义的。

价值分析:了解名字的由来,体会大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祝福。

三、写写我的名字。

请幼儿选择喜欢的彩色纸片和彩色铅笔。

根据教师提供的名字卡片,临摹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价值分析:能规范书写自己的名字。

四、取个大自然的名字。

你的别名是什么?为什么要取这个别名?

联想大自然中什么最能代表自己。(如我的动作很快,就像一阵风;我很爱干净,就像小花猫等)

给自己取一个特别的名字,并告诉同伴自己取名的理由。

价值分析:理解起名的意图,尝试自己起名。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知道了名字不仅是一个符号,还蕴涵了丰富的含义,饱含了成人的期望。如何进一步挖掘名字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呢?我向孩子们提出新的建议:“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来表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呢?”孩子们对突然拥有命名权感到无比兴奋。经过反复斟酌,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名字产生了:“我叫高山,要像山一样高高大大的;我叫艾思,像奥特曼一样保护地球……”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自己取名。

活动名称:把我的名字唱出来第二周周三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很熟悉又很滑稽有趣的旋律,让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唱在歌词里,也非常有创意,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要非常注意让孩子准确把握每一个字的节奏。活动目标:

1、以快乐的情绪唱歌,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有趣。

2、在反复哼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

活动准备:

手形充气玩具一只(若没有,可用卡纸卷成的纸棒代替)。

活动过程:

一、感受旋律。

请大家来听一段有意思的音乐,如果你觉得好听,就用“来来来~~~”的歌词跟着旋律哼唱。(教师反复弹奏旋律,直至大多数幼儿主动的哼唱旋律)

教师随机地变化节奏的快慢,激发幼儿反复哼唱的兴趣。

价值分析:感受音乐的有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填词游戏。

教师示范将自己的名字填入歌曲中,快乐地大声哼唱。

鼓励个别幼儿尝试哼唱自己的名字。

这样唱有什么规律?

小结:可以把我们的名字唱入歌曲中,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重复唱,作为连接的歌词。

价值分析:发现规律,大胆填词。

三、集体接龙。

用充气玩具大手作为游戏的指挥棒,拍到谁的头,谁就站起来哼唱自己的名字。

1、教师手持玩具大手指挥幼儿接龙,调控哼唱速度和紧凑度。

2、由幼儿指挥接龙游戏,每次唱完就将玩具大手交到下一位幼儿手里。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哼唱,并配上有趣的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舞动。

价值分析: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和接龙形式的有趣。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完全投入。只要我们平时多加引导,不断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孩子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了,感兴趣的曲子会越来越多。如果哪天孩子们听腻了,我想,音乐可以换,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只要孩子们提出,他们喜欢,我会尊重他们重新选择。“追随孩子与孩子同行,关注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样孩子才是主体。才是活动中真正的主人!

活动名称:我是谁第二周周四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开始由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评价和要求自己,然而,很多孩子对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不能很好地对待,于是,在孩子中间便出现了许多吵架等的矛盾,设计这个活动,鼓励幼儿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帮助幼儿逐渐适应社会人的角色过渡有积极作用。

活动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