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沸石去除氨氮试验方案

沸石去除氨氮试验方案

沸石去除氨氮试验方案
沸石去除氨氮试验方案

沸石去除氨氮试验方案

一、沸石改性预处理

首先对沸石进行清洗,用清水对沸石进行10次淘洗,待沉淀后,倒去上部浑水,洗去沸石中混有的杂质,然后用纯水对沸石进行二次清洗,再将清洗后的沸石在烘箱105℃下干燥5小时,期间要将沸石拿出搅拌数次,防止结块。

二、改性沸石的制备

1. 无机酸改性

沸石的酸改性试验,选用盐酸作为改性剂,改性对象为经过与处理的沸石。通过此改性试验得到H型沸石。

配置一定量的盐酸(1mol/L),称取一定量的经过预处理的沸石。将沸石在盐酸中浸泡24小时,倒出上清液,用去离子水将沸石清洗至中性,然后将沸石放入烘箱在105℃下烘干,制得HCl改性沸石即H型沸石。

2. 无机碱改性

为了得到P型沸石,对经过预处理的沸石进行碱改性试验,选用改性剂是氢氧化钠。

称取一定量的经过预处理的沸石,放入配置好的1 mol/L 的NaOH溶液中浸泡24小时,倒出上清液,用去离子水将沸石清洗至中性,然后将沸石放入烘箱在105℃下烘干,制得碱改性沸石即P型沸石。

3. 无机盐改性

沸石的无机盐改性试验,选用的改性剂是氯化钠,改性对象是经过预处理的沸石。

称取一定量的经过预处理的沸石和HCl改性沸石,分别加入1 mol/L的NaCl溶液,浸泡24小时,倒出上清液,用去离子水将沸石清洗至中性,然后将沸石放入烘箱在105℃下烘干,制得氯化钠改性沸石即Na型沸石。

三、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研究

1. 定性分析

试验设计用NH4Cl和纯水配置浓度为10mg/L的氨氮水样。分别称取三种改性沸石10g,投入1L配置好的10mg/L的NH4Cl溶液中进行烧杯试验,设计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时间为30分钟,分析氨氮的去除率,对比三种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若改性沸石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则往下继续开展下述试验步骤。

2. 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

2.1 三种改性沸石投加量对去除率的影响

针对三种不同的改性沸石分选用不同投加量,进行烧杯试验,观察、对比其在不同投加量下去除氨氮的效果,确定三种改性沸石在NH4+浓度为10mg/L时的最佳投加量,并尝试采用模拟水绘制Langmuir等温线或者Freundlich等温线。

2.2 搅拌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烧杯试验时,采用不同的搅拌时间,观察三种改性沸石对氨氮去除率的变化情况。

2.3 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烧杯试验时,在不同的水温下,观察三种改性沸石对氨氮去除率的变化情况。

*2.4 不同分子量分布的有机物对去除率的影响

天然水受到污染时,通常表现为氨氮含量较高,同时有机物含量也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氨氮通常与有机物共存。为此,试验设计考察有机物对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影响。

3. 真实水样试验

试验水样选取相城水厂原水,考察三种改性沸石对氨氮去除率,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产物的浓度(总硬度,钙,镁,铝,三卤甲烷等)。

*4 动力学研究

在最适投加量下,沸石处理模拟水的动力学研究,用V ermeulen模型或者Fick定律进行拟合。

*5 动态试验

采用沸石代替石英砂进行中试试验,设备连续运转时,连续考察各类指标(氨氮,有机物浓度,总硬度,三卤甲烷,生物量,脱氢酶等)。

氨氮吹脱塔

氨氮吹脱吸收系统 技术方案

一、方案设计依据: 1、废水水量:3600m3/d,设计水量为150m3/h。 2、出水氨氮要求:去除率60%-70% 二、氨氮吹脱原理介绍 氨氮在废水中主要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状态存在,其平衡关系如下所示: NH3+H2O—NH4+ +OH- 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 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8%。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详见表。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吹脱塔。吹脱塔的构造一般采用气液接触装置,在塔的内部填充材料,用以提高接触面积。调节pH值后的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顺着填料的间隙次第落下,与由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空气逆流接触,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空气排放,完成吹脱过程。

三、运行条件 进水pH值≥11 外界条件:气温24℃,水温:35℃ PH: 四、工艺流程说明 氨氮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将pH值调到11左右,然后泵入吹脱塔的液体分布器,同时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氨氮吹脱塔塔体下方进气口,并且充满进气段空间,然后匀压上升到填料段。在填料的表面上,蒸汽将游离状态的氨吹出,出水流出。 具体工艺流程见下图: 原水 pH调节池氨氮吹脱塔氨氮吸收 风机 废水经吹脱塔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60%-70%,氨氮含量由700mg/L处理至200-230mg/L。 六、设备清单(第一方案)三台并联

氨氮去除方法

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500mg/l),中等浓度氨氮废水(NH3-N:50-500mg/l),低浓度氨氮废水(NH3-N<50mg/l)。然而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要求。 故本工程的关键之一在于氨氮的去除,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1.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ZSM-5分子筛合成和改性的研究进展详解

ZSM-5分子筛合成和改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ZSM-5分子筛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详细阐述了ZSM-5沸石分子筛的各种合成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高温水热处理、金属改性和磷改性等改性技术现状及其应用。 关键词:ZSM-5,分子筛,合成,改性 ZSM-5沸石分子筛是Mobil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高硅三维交叉直通道的新结构沸石分子筛。ZSM-5分子筛属高硅五元环型沸石,其基本结构单元由8个五元环组成,这种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共边联结成链状结构,然后再围成沸石骨架,其理想晶胞组成为:Na n(Al n Si96-n O192)·16H2O。该沸石分子筛亲油疏水,热和水热稳定性高,大多数的孔径为0.55nm左右,属于中孔沸石。由于其独特的孔结构不仅为择形催化提供了空间限制作用,而且为反应物和产物提供了丰富的进出通道,也为制备高选择性、高活性、抗积炭失活性能强的工业催化剂提供了晶体结构基础。由此,其成为了石油工业中择形反应中最重要的催化材料之一。不仅如此,ZSM-5分子筛在精细化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ZSM-5分子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在介绍ZSM-5分子筛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ZSM-5分子筛的各种合成方法,如有机胺合成,无机胺合成等方法。此外,浅述了ZSM-5分子筛在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未来ZSM-5分子筛的重点研究方向。 1 ZSM-5分子筛的结构 ZSM-5分子筛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1]为a=2.017nm,b=1.996nm,c=1.343nm。ZSM-5的晶胞组成可表示为Na n(Al n Si96-n O192)·16H2O。式中n是晶胞中Al原子个数,可以由0~27变化,即硅铝物质的量比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改变,但硅铝原子总数为96个。 ZSM-5分子筛的晶体结构由硅(铝)氧四面体所构成。硅(铝)氧四面体通过公用顶点氧桥形成五元硅(铝)环,8个这样的五元环组成ZSM-5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ZSM-5分子筛的孔道结构由截面呈椭圆形的直筒形孔道(孔道尺寸为0.54 nm × 0.56 nm)和截面近似为圆形的Z字型孔道(孔道尺寸为0.52 nm × 0.58 nm)交叉所组成[2],如图1所示。两种通道交叉处的尺寸为0.9 nm,这可能是ZSM-5

氨氮吹脱塔方案

氨氮吹脱系统 技术方案 2013年4月18日 一、方案设计依据: 1、废水水量:每小时额定处理量50立方 2、进水氨氮含量2800mg/L 3、出水氨氮要求:15mg/L 二、氨氮吹脱原理介绍 氨氮在废水中主要以铵离子(NH 4+)和游离氨(NH 3 )状态存在,其平衡 关系如下所示:NH 3+H 2 O—NH 4 ++OH-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 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8%。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详见表。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吹脱塔。吹脱塔的构造一般采用气液接触装置,在塔的内部填充材料,用以提高接触面积。调节pH值后的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顺着填料的间隙次第落下,与由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蒸汽逆流接触,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蒸汽排放,完成吹脱过程。 三、运行条件 进水pH值≥11 进水温度≥30℃ SS含量≤50mg/L 四、工艺流程说明 氨氮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将pH值调到11左右,然后泵入吹脱塔的液体分布器,同时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氨氮吹脱塔塔体下方进气口,并且充满进气段空间,然后匀压上升到填料段。在填料的表面上,蒸汽将游离状态的氨吹出,由排气口排至吸收塔;出水流入中间池。 五、预期处理效果 废水经吹脱塔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0%,氨氮含量≤280mg/L.经二级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氨氮含量≤14mg,达到排放标准。 六、占地面积 氨氮吹脱项目主要为设备,设备主体面积4*4(两台)平米,考虑附属设备占地及设备间距,总占地面积约50平米。

沸石研究进展

沸石在环境中的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 张艳艳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摘要:沸石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其特性对于控制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尤其适用于水处理,净化空气,脱水方面,同时还可作滤料。沸石的应用前景广泛,应继续加大对各种天然沸石性能、结构和其改性工艺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应用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使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沸石吸附作水处理 Study on investigation processes of zeolite adsorption effect in the environment Zhang Yany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g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bstrac t:Zeolite is a superior adsorbent,which is cheap, convenient, safe and without any secondary pollution.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useful for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ntrol,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water treatment, air purification, dehydration aspect, and it can also be a filter.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zeolite is quite extensive,the atten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further study of all kinds of natural zeolites and their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modification to widen their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Key words: zeolite; adsorption ;water treatment 1 引言 沸石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功能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其显著特点是孔隙度高、比表换性、吸附性、催化性、耐酸性、耐热性、耐辐射性

沸石吸附氨氮技术研究进展

沸石吸附氨氮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沸石脱除氨氮的原理和再生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应用沸石在改良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作为氨氮污水处理系统的介质与最终出水的氨氮控制环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炼油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氨氮浓度高,先后试验了多种处理方法,但水中的氨氮很难达标。研究经济合理的工艺去除催化剂生产污水中的氨氮是紧迫而实际的。沸石吸附可作为组合工艺予以试验。 关键词:沸石污水处理氨氯 氨氮对人体和水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水质指标中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去除污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生物硝化法、气体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等.生物法无污染,耗能低,但其转换作用缓慢,去除难于彻底;气体吹脱法工艺简单,投资少,但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离子交换法却没有以上不足,且反应过程稳定、易控,吸附剂可再生利用,处理成本较低,特别是使用沸石作为吸附剂时.沸石具有稳定的硅氧四面体结构、大小均一的宽阔空间和连通孔道,能够吸附大量的氨氮,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去除氨氮吸附剂.。鉴于沸石有着良好的吸附与离子交换性能,而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富产沸石的国家之一,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将沸石应用在污水处理、特效干燥剂、土壤饲料改良剂等方面,而我们大部分停留在出卖原矿为主甚至干脆闲置不用。因此加强对沸石的开发和利用研究非常必要。 沸石脱氨氮技术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生物物化相结合实现污水脱氨氮的新技术,这一技术就是把沸石对铵根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和生物硝化反硝化结合起来,加强生物脱氨氮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一、沸石对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机理 沸石是具有四面体骨架结构的多孔性含水硅铝酸盐晶体,有良好的吸附及离子交换性能;同时沸石比表面积大,对微生物无毒害,易于附着微生物作为生物载体。生物沸石脱氨氮工艺中,一方面沸石用于生物载体富集硝化菌;另一方面沸石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水中的铵,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沸石表面生物膜中的硝化菌将吸附在沸石上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形成了一个自我吸收、自我消化的循环过程。通过生物方式不但能使沸石不断得到再生,还能提高脱氨氮的硝化性能,利用微生物作用有效地去除氨氮。此时,沸石得以全部或者部分自我再生,可以继续循环使用。生物沸石脱氨氮过程实质是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和生物硝化三个过程。 沸石孔径一般在0.4 nm左右,大于这个孔径的分子和离子将不能进入,而NH4+的离子半径为0.286 nm,很容易进入沸石晶穴内部进行离子交换,沸石对氨氮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其交换能力远大于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沸石的离子交换吸附能力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包括:吸附阶段和沸石再生阶段,沸石再生可分为化学再生法和生物再生法。

ZSM_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和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ZSM -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和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杨少华 崔英德 陈循军 涂 星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州510090) 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ZS M -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合成方面重点介绍了有机胺合成、无机胺合成及负载合成方法;表面改性方面重点介绍了水蒸气改性、离子交换改性及化学气相沉积改性方法。 关键词 ZS M -5沸石 分子筛表面改性 合成 收稿日期:2003202221。 作者简介:杨少华,广东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 沸石是一种结晶态的铝硅酸盐,由SiO 4和AlO 4四面体单元交错排列成空间网络结构。在 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穴,空穴内分布着可移动的水分子和阳离子。这种结构特点使沸石具 有选择吸附、催化和离子交换三大特性〔1〕 。ZS M -5沸石分子筛是M obil 公司于20世纪70年 代开发的高硅三维直通道结构沸石,属于中孔沸石,由于它没有笼,所以在催化过程中ZS M -5沸石催化剂不易积碳,并且有极好的热稳定性、耐酸 性、疏水性和水蒸气稳定性〔2〕。 1 ZSM -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1.1 有机胺合成 有机胺合成是合成沸石分子筛最常用的方 法。常用的有机胺模板剂可分为5类〔3〕 :(1)直链或环状烷基胺,如苄基丁胺、四乙基铵盐、三丁胺、三乙胺、二异丙胺、异丁胺、二异丁胺、叔辛胺、新戊基胺、环己胺、环庚胺、1,2-二氨基环己烷、2-或4-甲基环己胺、四甲基乙基二胺、R 4N +-螺旋化合物等;(2)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羟基二胺、氯化钠-三乙醇胺、含1个或2个氧原子的饱和环胺、与Ⅳ族金属络合的醚(尤为环醚类)、乙醇胺、饱和低碳醇;(3)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啶、2-氨基吡啶、甲基紫等;(4)烷基磺酸盐;(5)含氮正离子的紫罗烯或其离子交联聚合物等。 模板剂对ZS M -5分子筛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孙慧勇等人分别以正丁胺、乙二胺和己二胺作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粒径在200~1000nm 的小晶粒ZS M -5分子筛,研究了碱度、 温度、模板剂和初始浓度等对分子筛粒径和分布 的影响〔4〕 。结果表明,较高的碱度和反应物浓度 有利于晶粒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水热合成中程序升温合成的分子筛颗粒小,粒度均匀,抑制了二 次成核过程。用不同模板剂合成的ZS M -5分子筛晶粒大小的顺序为:正丁胺>己二胺>乙二胺。 国外也有关于纳米级ZS M -5分子筛的报道〔5,6〕 。 有文献报道了一种高硅ZS M -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7〕 ,以固体硅胶为硅源,硫酸铝或偏铝酸钠为铝源,烷基胺类有机物(Q )为有机模板剂,制备出n (SiO 2)∶n (Al 2O 3)=100~1000,n (H 2O )∶n (SiO 2)=1.0~9.5,n (Na 2O )∶n (SiO 2)=0.02~0.3,n (Q )∶n (SiO 2)=0.02~0.50的反应混合 物。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按常规方法水热晶化,或者先将反应混合物于20~105℃陈化4~48h 后再在较高温度下晶化。该方法因投料含水量较低,可以提高单釜合成效率并降低有机模板剂的用量。1.2 无机胺合成 由于有机胺合成ZS M -5分子筛的价格比较昂贵且存在较大的毒性,所以很多学者对无机胺合成ZS M -5分子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有关于用乙醇或甲醇代替有机胺合成ZS M -5分子筛 的报道〔8〕 。陈丙义等人以氨水、硫酸铝、水玻璃为主要原料合成了ZS M -5分子筛,研究了合成温 度和时间对分子筛的影响〔9〕 。结果表明,在147~177℃范围内,以氨水为模板剂可以合成出ZS M -5沸石分子筛。温度越低,合成所需时间越 长。通过XRD 分析,以氨水为模板剂合成的

氨氮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百度文库

应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30T/h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宜兴市裕泰华环保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五月 一、概述 1、采用国内目前较为先进成熟的吹脱+催化氧化+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可靠性、成熟性,并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并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以实用可靠为主。 2、废水处理主要设施材质以钢砼结构为主,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尽可削减总投资及运行费用加以考虑。 3、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充分的考虑,按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必要的防水防冻及防渗措施。 4、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池,进行好氧消化稳定后,经压成泥饼外运,保证污泥出路可靠。 二、废水处理量及废水性质: 1废水来源及水量: 废水来源为化肥厂生产工艺经冷却塔冷却后的高氨氮废水 a、废水量:30m3/h b、废水水质:详见表一 表一、废水水质

序号项目数据(mg/L 1 氨氮846.3 2 化学需氧 量 737 3 环状有机 物(Ar-OH 9.095mg/L 4 总磷0.467 5 BOD 21 6 氰化物未知 7 SS 164 8 石油类未知 9 挥发酚未知 10 硫化物未知

11 pH 6-9 12 水温约30℃ c、运行方式:连续运行 1、处理出水标准:废水处理后达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4-1999中中型化肥厂一级排放标准,详见下表。 (2001年1月1日之后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 序号项目标准(mg/L 1 氨氮70 2 化学需氧 量 150 3 氰化物 1.0 4 SS 100 5 石油类 5 6 挥发酚0.1

7 硫化物0.50 8 pH 6-9 三、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废水处理工程特点、功能、要求及废水排放特征,由于废水含有一定的毒性,B/C比较低,氨氮较高,因此需经脱氮及强氧化来提高废水的B/C比在0.3以上,剩余的氨氮及有机物在后级生化系统中去除。 本公司采用生物滤池工艺,经水解酸化后水中的B/C比约0.35左右,可生化大大提高。根据废水排放标准出水有NH3-N的限制,所以在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时除了考虑除解有机物外,还考虑到脱氮,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选用了工艺成熟、运行可靠的水解生化+DC生物滤池+N生物滤池的工艺。 四、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1、废水处理系统工艺: 自动加碱废气高空排放或回收塔回收 废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PH调节沉淀→中间槽→二级提升泵→氨氮吹脱塔 风机 →三级提升泵→最终中和槽→催化氧化装置→还原反应槽→提升泵→脉冲布水器 自动加酸加还原剂

氨氮吹脱塔方案

氨氮吹脱系统技术方案 2013年4月18日

一、方案设计依据: 1、废水水量:每小时额定处理量50立方 2、进水氨氮含量2800mg/L 3、出水氨氮要求:15mg/L 二、氨氮吹脱原理介绍 氨氮在废水中主要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状态存在,其平衡关系如下所示: NH3+H2O—NH4+ +OH- 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8%。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详见表。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吹脱塔。吹脱塔的构造一般采用气液接触装置,在塔的内部填充材料,用以提高接触面积。调节pH值后的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顺着填料的间隙次第落下,与由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蒸

汽逆流接触,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蒸汽排放,完成吹脱过程。 三、运行条件 进水pH值≥11 进水温度≥30℃ SS含量≤50mg/L 四、工艺流程说明 氨氮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将pH值调到11左右,然后泵入吹脱塔的液体分布器,同时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氨氮吹脱塔塔体下方进气口,并且充满进气段空间,然后匀压上升到填料段。在填料的表面上,蒸汽将游离状态的氨吹出,由排气口排至吸收塔;出水流入中间池。 五、预期处理效果 废水经吹脱塔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0%,氨氮含量≤280mg/L.经二级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氨氮含量≤14mg,达到排放标准。 六、占地面积 氨氮吹脱项目主要为设备,设备主体面积4*4(两台)平米,考虑附属设备占地及设备间距,总占地面积约50平米。

分子筛改性

分子筛改性- 沸石分子筛的改性方法 2沸石分子筛的结构及性能 2.1沸石分子筛的结构特点 沸石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3]:铝硅酸盐格架;格架中相互连结的孔隙(孔道和空穴):在孔道或空穴中的阳离子和水分子。在一般情况下,沸石的中心大空穴和孔道都充满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围绕着可交换阳离子形成水化球,通常在350℃或400℃下加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沸石将失去水。这时,有效直径小到足以通过孔道的分子将易于被沸石吸附在脱水孔道和中心空穴中;而直径过大无法进入孔道的分子将被排斥,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分子筛”性质。 沸石的骨架中的每一个氧原子都为相邻的两个四面体所共用。构成沸石骨架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硅氧(SiO4)四面体和铝氧(AlO4)四面体。几个硅(铝)氧四面体通过氧桥相互联结在一起,可以形成四元环、五元环、六元环、八元环、十二元环、十八元环等。而各种不同的多元环通过氧桥相互联结,又可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的笼。由于铝原子是三价的,所以铝氧四面体中有一个氧原子的价电子没有得到中和,这样就使整个铝氧四面体带有一个负电荷,为了保持电中性,这个负电荷由处在骨架外的单价或多价阳离子来补偿。

沸石中的阳离子可被其它阳离子交换,并保持骨架结构不发生变化。由于阳离子的大小不同,以及在晶穴中位置的改变,可以影响沸石的孔径发生变化。另外,由于沸石中不同阳离子所产生的局部静电场不同,水合阳离子的离解度也不同,因而对吸附质分子的极化能的影响也不同,从而影响了沸石筛分分子的作用和吸附、催化性能,所以沸石的离子交换作用是沸石能够改性的原因之一。沸石中的阳离子位置可以发生改变,也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并保持骨架结构不发生变化,这一点对沸石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沸石分子筛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和大量均匀的微孔,其孔径与一般物质的分子大小属同一数量级,空旷的骨架结构,使得晶穴体积约为总体积的40%~50%。 2分子筛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其表面积主要存在于晶穴内部,外表面积仅占总表面积的1%左右。 3明确的孔结构,对客体分子表现择形性。择形性是由反应物、产物或过渡态分子的扩散差别引起的,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沸石分子筛的这一性质可以通过孔道尺寸的剪裁来改变[4]。 4沸石呈现离子型电导性,这是由于阳离子可以通过孔道移动。阳离子携带电流的能力取决于离子的淌度、电荷大小和其在结构中的位置。 5沸石的酸碱稳定性各不相同,

沸石改性综述

L沸石的改性 一.引言 酸型沸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精炼厂和石化生产过程的催化剂。由于沸石分子筛的酸强度及酸分布都会影响到沸石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因此沸石科学的早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利用离子交换技术来改变沸石酸性质。例如,20世纪40 年代Barrer描述了丝光沸石的离子交换行为[i][ii]。Sherry[iii]和Breck [iv]已经总结出一套一般的离子交换方法[v],这种方法适用于分子筛离子交换已经得到证实[vi,vii]。接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焙烧作为一种主要的方法被用来研究Y(FAU)沸石[viii,ix]。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受SiO2/Al2O3的影响,改变分子筛的SiO2/Al2O3也成了研究分子筛的重点,常常通过直接合成或者通过合成后处理的方法,得到高硅铝比的沸石分子筛,经脱铝处理的高稳定的USY分子筛为流化催化裂化奠定了基础,高硅铝比的丝光沸石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催化性能。 分子筛的改性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离子交换直到结构完全崩塌的材料都属此范围。既包括对非骨架元素的改性也包括对骨架元素的改性。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石化研究院的高繁华等人总结了沸石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结构改性,即改变沸石的SiO2/M2O3(M=Al或Fe,B,Ca等)从而达到改变沸石酸性的目的,水热脱铝是这类改性沸石的典型方法;二是沸石晶体表面改性,如加入不能进入沸石孔道的大分子金属有机化合物达到改性目的;三是内孔结构改性,即改变沸石的酸性位置或限制沸石的内孔的直径,例如金属阳离子交换。 目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分子筛大多是需要提高其耐酸性能,分子筛骨架的酸碱性与分子筛骨架的硅铝比密切相关,所以往往需要对分子筛进行后处理来改变骨架的硅铝比,从而改变它的酸碱性和活性中心的数目和强度来适应催化反应的需要。改变分子筛的硅铝比,通常是在合成后对分子筛进行脱铝补硅处理,沸石分子筛脱铝补硅的方法很多[x,xi],主要有: (1)酸处理的方法可用无机酸或有机酸处理分子筛,使其骨架脱铝,可使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甲酸[xii]、乙酸、柠檬酸[xiii]、乙二胺四乙酸(H4EDTA)等。根据分子筛耐酸性的差异,采用不同浓度的酸进行骨架脱铝。对于耐酸性好的高硅沸石多用盐酸漂法,以抽走骨架中的铝,结构仍保持完好。在骨架铝脱出的同时,孔道中非晶态物质也被溶解,这样减少了孔道阻力。对于耐酸性差的分

改性沸石处理含氨氮废水

改性沸石处理含氨氮废水 NH3-N是高耗氧性物质,每毫克NH3-N氧化成硝酸盐要消耗4157mg的溶解氧,较高的氨氮浓度会直接导致水质的黑臭。作为一种无机营养物质,NH3-N还是引起海洋、湖泊、河流及其它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桂林某旅游景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原设计水量为180m3/d,投入使用后,由于实际服务人口增加,导致水量增加。该污水处理工艺未设污泥处理系统,长期以来,沉淀池的污泥通过排入化粪池达到减量目的。以上原因导致该工艺在运行三年后出水氨氮严重超标,污染周围水体,急需脱除水中的氨氮。对于氨氮废水的处理,用常规的生物化学方法去除氨氮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用活性炭吸附、磷酸铵镁沉淀等物理化学方法也因其工艺本身的缺陷、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广泛应用。因此,寻求高效、切实可行的去除氨氮的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用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沸石是一种廉价的无机非金属矿物,利用它去除水中的氨氮具有效率高、工艺简单、易再生、处理成本低等特点。沸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关注。 一、实验部分 1、材料 沸石:采用α改性沸石,其红外光谱见图1。根据其粒径大小分为粗(016~110mm)、中(0125~016mm)、细(0118~0125mm)3种。其化学成分及其含量(wB)为SiO267199%, TiO20123%,Al2O313125%,Fe2O30167%,MnO0116%,CaO2192%,MgO0189%,K2O1127%,Na2O2165%,P2O501013%。含氨氮废水:取自某旅游景区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水质为ρ(CODCr)=200~

氨氮吹脱塔方案

氨氮吹脱塔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氨氮吹脱系统 技术方案 2013年4月18日 一、方案设计依据: 1、废水水量:每小时额定处理量50立方 2、进水氨氮含量2800mg/L 3、出水氨氮要求:15mg/L 二、氨氮吹脱原理介绍 氨氮在废水中主要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状态存在,其平衡关系如下所示: NH3+H2O—NH4+ +OH- 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8%。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详见表。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吹脱塔。吹脱塔的构造一般采用气液接触装置,在塔的内部填充材料,用以提高接触面积。

调节pH值后的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顺着填料的间隙次第落下,与由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蒸汽逆流接触,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蒸汽排放,完成吹脱过程。 三、运行条件 进水pH值≥11 进水温度≥30℃ SS含量≤50mg/L 四、工艺流程说明 氨氮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将pH值调到11左右,然后泵入吹脱塔的液体分布器,同时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氨氮吹脱塔塔体下方进气口,并且充满进气段空间,然后匀压上升到填料段。在填料的表面上,蒸汽将游离状态的氨吹出,由排气口排至吸收塔;出水流入中间池。 五、预期处理效果 废水经吹脱塔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0%,氨氮含量≤280mg/L.经二级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氨氮含量≤14mg,达到排放标准。 六、占地面积 氨氮吹脱项目主要为设备,设备主体面积4*4(两台)平米,考虑附属设备占地及设备间距,总占地面积约50平米。

沸石除氨氮的影响

沸石去除氨氮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沸石具有一定去除氨氮的能力,通过控制条件,如温度吸收时间粒径及共存离子的其中之一影响因素,在静态条件下确定沸石去除氨氮的最佳浓度,接触时间,以及最佳粒径的选择。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粒径的去除效果及存在共存离子对氨氮的影响。 Element Study on Removing off Ammonia Nitrogen in W ater by Zeolite Abstract: Zeolite can remove off ammonia nitrogen. In the static condition, it can ascertain the optimal density, touching time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granule size of zeolite removing ammonia nitrogen, through controlling on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bsorbing time, size and coexisting granule. The paper mainly the removing effect of different granule siz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coexisting granule on ammonia nitrogen. Key words: Ammonia Nitrogen Size Zeolite Removing 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中各种污染越来越严重,有机物,重金属,氨氮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以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发展迅速,而利用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也各有侧重的进行着。本着对沸石去除效果以及各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的研究,根据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实验方案,限定某一实验条件,改变另一条件,进而确定最佳接触时间,控制水中氨氮浓度以增大沸石利用率,选取最高利用去除率的粒径用于实际工业过程中,测定其他负影响因素,在去除过程中尽量降低这种干扰。 实验部分 1药品与仪器1000mg/l氯化铵贮备液酒石酸钾钠钠氏试剂蒸馏水 白银沸石 磨口锥形瓶,50ml比色管,移液管,20mm比色皿,FA2004N型电子天平,LG10-2.4A型离心机,THZ-82A型气浴恒温振荡器,VIS-723G分光光度计2标准曲线绘制吸取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铵标准工作液分别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接近刻线,加入1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入1ml钠氏试剂定容后混匀。静置十分钟左右,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20mm 比色皿,以水为参考,在VIS-723G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吸光度

沸石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分析研究进展及前景

沸石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刘慧芳 <华南师范大学化學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 沸石是一种具有优异功能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本文对近两年来沸石在水处理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沸石在去除水中氨氮、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方面的应用。认为应继续加大对各种天然沸石性能、结构和其改性工艺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应用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使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 沸石;吸附;离子交换;氨氮;改性沸石;斜发沸石;深度处理;生态床系统;超微沸石;丝光沸石;应用 沸石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功能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其显著特点是孔隙度高、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催化性、耐酸性、耐热性、耐辐射性等性能优异, 因此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农牧业、建材工业、轻工业及高新尖端技术等领域。沸石可用做催化剂、干燥剂、水质软化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在工业上常作分子筛,用来净化气体、石油及废水处理,海水提钾、淡化、硬水软化等[1]。目前国际上对天然沸石的开发、研究和生产相当活跃。本文对近两年来沸石在水处理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天然和改性沸石在去除水中氨氮、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应用。 1 沸石的由来、结构及其特性 1.1 沸石的由来 1765年瑞典矿物学家C ronstedt在冰岛玄武岩杏仁状空隙内,首先发现一种白色透明的矿物,因其加热时出现发泡沸腾现象,便以希腊文命名为“zeolite”,意为“沸腾的石头” [2]。关于沸石的定义存在着一个演变的过程,直至1997 年,国际矿物学协会采纳了由D.S.Coombs等18名成员署名发表的有关沸石类矿物命名的建议,将沸石矿物定义为一类结晶物质,其结构以四面体连接形成的格架为特征,四面体由4个氧原子围绕一个阳离子组成[3]。 1.2沸石的结构 沸石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SiO4和AlO4四面体,相邻的四面体之间以氧桥键的方式共用氧原子。其中Si或Al位于四面体的中心,分别与氧键合,氧位于四面体各顶点。这种结合方式使其在三维方向上形成一个具有规整结构的无机聚合体。其中AlO4带一个负电荷,那么必然就有一个相反的电荷存在,以中和架电荷。因此沸石中存在很多骨架外阳离子,这实际上就是沸石能够作为催化剂的最本质的原因。同时,其骨架也搭起了一个内部空旷、充满孔隙与相互联通的孔道与笼的结构,提供催化反应的场所以及传输的通道。 1.3 沸石的特性 (1>吸附 沸石晶体的大量孔穴和孔道(孔穴度高达40%~50%>,使沸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色散力强。结构比较空旷的沸石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800~1050m2/g>相近,结构空旷度较低的沸石也与微孔硅胶(500~600m2/g>相近,都明显高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200~400m2/g>。又因为晶体内部各种构造形式的笼内充填着阳离子,并且部分硅(铝>氧四面体骨架氧也有负电荷,在这些离子周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还有强大的静电引力。晶体内外表面过剩自由能所决定的色散力和这种静电引力的存在,使得沸石有优良的吸附性能。 (2>离子交换 由于分子筛骨架中含有大量的AlO4四面体,其骨架是荷负电的。因而在其孔内必然有大量的金属阳离子以平衡其骨架电荷。这些阳离子位于骨架外,是可以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

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研究

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研究 本文研究了斜发沸石对氨氮吸附行为,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吸附氨氮前后的沸石的性能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沸石吸附氨氮的过程,沸石在1.0 g/L的氨氮溶液中的理论吸附值为8.69 mg·g-1。沸石吸附氨氮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0min,最佳pH值为6,并且氨氮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沸石吸附氨氮前后形态及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则明显降低。 标签:斜发沸石;氨氮 氨氮是水体中重要耗氧物质、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氨氮的排放量与日俱增。由于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社会日常生产工作,对于水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逐渐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控制污水中氨氮的排放,不少污水处理厂面临标准提高的严峻现状。因此,在兼顾经济的条件下提高处理效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解决高浓度氨氮污染主要使用吹脱法、生物法、离子交换法。其中吹脱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条件要求高、反应缓慢,而离子交换法较易控制。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组成的架状硅酸盐,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好,离子交换能力强,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有着较好的效果,对浓度具有普适性,并且由于沸石资源在我国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水处理方式,因此沸石吸附氨氮受到较多的关注。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装置 静态吸附采用摇床,动态吸附采用沸石柱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主要由PVC管、蠕动泵、水箱三部分组成,其中PVC管高为100cm, (二)动态吸附实验 室温下,在不同的滤速下将含氨氮废水通过沸石吸附柱,每隔20分钟取水样并用0.4μm滤膜过滤后测定氨氮的浓度。 二、结果与讨论 (一)静态吸附实验

ZSM-5沸石分子筛改性研究进展

ZSM-5沸石分子筛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ZSM-5沸石分子筛的改性研究进展,重点从酸性调节和孔道调节对近年来的改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ZSM-5沸石分子筛的研发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ZSM-5分子筛;改性;酸性;孔道 沸石是分子筛中应用最广泛的物质,是具有四面体骨架结构的硅铝酸盐,具有分子筛作用的沸石,通常称为沸石分子筛。ZSM-5分子筛(Zeolite Socony Mobil Number 5)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人工合成的沸石分子筛,是由美国Mobil石油公司于1972年首次开发的高硅三维直孔道结构沸石,属于第二代沸石,具有二维的孔道系统,独特的交叉孔道结构。ZSM-5分子筛还具有很高的水热稳定性、择形性和亲油疏水能力,加上特殊的三维交叉孔道体系,使其成为石油化工领域首选的催化材料,在催化裂化、催化重整、润滑油馏分脱蜡、乙烯苯烃化、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转化汽油、甲醇/二甲醚制丙烯、甲苯歧化等装置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1 ZSM-5分子筛的改性进展 ZSM-5分子筛的改性方法按目的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调节分子筛的酸强度与酸量,主要通过在ZSM-5表面负载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的脱铝补铝等方式来实现。2)调节分子筛的孔道,一般可通过酸碱处理或化学硅沉积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1.1 酸性调节 通过调节ZSM-5的酸强度或者酸量,使其具有较为适中的酸性,一方面可以减少无需的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可减少催化剂因积碳而导致的失活,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1.1.1 氧化物改性 对于中等强度酸性氧化物改性,磷化物是采用最多的改性物质。Kaeding等用磷化合物改性ZSM-5沸石后,MTO的C2=-C4= 烯烃选择性达70%,认为是由于处理后较强酸中心减少所造成的。Zhao等采用磷酸、氧化锆改性HZSM-5用于DME转化制烯烃的研究,甲醇转化率达100%,丙烯摩尔选择性达45%,总低碳烯烃64.6%。采用磷化物进行改性,不但可以有效减少ZSM-5表面的强酸中心,还将改变分子筛表面的亲水性能。另外,杨静等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团簇模型,从微观角度通过计算证实了磷改性可提高ZSM-5的水热稳定性。 采用中性或略偏碱性氧化物(如锌的氧化物等)对ZSM-5进行修饰,所制

分子筛改性

分子筛的改性主要方法有:加入模板剂(控制含量),老化时间(温度)、搅拌速度、晶化时间(温度)以及碱度控制,吸附一些金属离子等 硅烷化改性ZSM-5分子筛用于催化脱蜡催化剂 改性方法: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筛选分子大小合适的硅烷模板化含物A对ZSM-5分子筛进行表面修饰,并对改性分子筛性质进行了表征 改性结果:在改性温度50℃,硅烷化合物A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可制备选择性良好的改的ZSM一5分子筛。将其用于制备新型催化脱蜡催化剂,在压力为6.5 MPa,氢气/原料油(体积比)为500,空速为1.0 h-1的条件下,与未改性者相比,前者柴油收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凝点降低了2℃。改性后的分子筛对正己烷的吸附选择性增加,对环己烷的吸附含量减小。 刘丽芝,郭洪臣.硅烷化改性ZSM-5分子筛用于催化脱蜡催化剂;[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3),242-245 直链烷烃对Ti-HMS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改性方法:以十二胺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直链烷烃正己烷或正辛烷为有机添加剂,在室温下合成出具有较大孔径的Ti-HMS分子筛。 结果:研究了烷烃对Ti-HMS分子筛的扩孔作用及对分子筛结晶度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烷烃越多,分子筛的孔径越大;烷烃链长越长,对Ti-HMS的扩孔作用越显著, 将加入烷烃所得的Ti-HMS用于模拟燃料中),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除反应,结果发现,Ti-HMS的催化氧化活性有所提高,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脱除速率增大 孙德伟,李钢,金长子,赵丽霞,王祥生;直链烷烃对Ti-HMS分子筛合成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7,28(5),479-483 小晶粒SAPO-11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异构化性能研究 改性方法:通过调整反应物凝胶的老化条件和原料配比,制备了亚微米级晶粒尺寸的SAPO-11 分子筛。以二正丙胺和二异丙胺的混合物为模板剂 单胺法:选用二正丙胺(DPA)和二异丙胺(DIPA)两种有机模板剂,将两种有机胺分别进行合成。双胺法:是以DPA和DIPA为混合模板剂合成SPAQl 1分子筛的方法 结果:以小晶粒SAPO-11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与以常规SAPO-11 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不仅正十六烷异构化反应的转化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异构化的选择性也得到的明显改善,表现出了良好的长链烷烃异构化性能。 张胜振,陈胜利,董鹏,袁桂梅,小晶粒SAPO-11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异构化性能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晶粒ZSM-35分子筛的合成 改性方法:原料中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聚乙二醇400,可使ZSM-35分子筛的粒度减小;较短的晶化时间和较高的合成釜转速有利于合成小晶粒ZSM-35分子 结果:小晶粒ZSM-35具有较高的骨架异构烯烃选择性和较少的副反应产物。 谢素娟,李玉宁,刘盛林,王清遐,徐龙伢,小晶粒ZSM-35分子筛的合成,[J].石油学报,2006,10,64-67 新型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改性方法:用碱处理沸石ZSM-5的浆液作为硅铝源.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微孔-介孔复合分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