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

为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识别冷轧产品的表面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规X冷轧产品的质量缺陷定义,收集和整理了本缺陷图谱手册,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X

第二部分: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

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X

1.凸棱: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

2.夹杂: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状缺

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3.氧化铁皮: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散型

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4.翘皮: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现翘

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5.欠酸洗: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色条

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

板表面上。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

6.过酸洗: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色,

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

7.停车斑: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面形

成大片斑迹。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8.震纹: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上,

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9.乳化液斑: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钢带

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10.黑带: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条状

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11.轧油斑: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经退

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12.孔洞: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一般位

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13.清洗黑印: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残留

的黑色痕迹。

14.清洗液残留:经过清洗机组后,钢带表面残留的清洗液,呈片

状,退火前不明显,退火后呈现白色斑迹。

15.氧化:冷轧钢带退火后在钢带表面呈现的黄色或蓝色痕迹,罩

式炉退火后在钢带边部呈S形,在连续退火情况下,变色痕迹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钢带表面。

16.粘结:是有曲线形状的应变条纹,可分布在钢带边部、中部、

二肋任何部位。

17.表面碳黑:冷轧钢带经罩式炉退火后,钢带外圈或端面有黑色

粉状物,有时可擦掉。

18.对流板印:冷轧钢带经罩式炉退火后,在钢卷端部出现的碳黑

或焦油残留。

19.碳化边:颜色呈黑灰色,用手擦不掉,碳与基板发生化学反应,

不溶于酸,又称蛇形迹。一般分布在钢卷(退过火)的两边,连续或间断分布。

20.炉后锈蚀:金属表面在空气、水等特定环境中,被氧化造成的

损伤。在钢卷端面可见淡黄色的铁锈斑迹,平整开卷时呈现固定周期的锈斑,块状,形态相近。颜色为黑色黄色或红色。

21.超期锈蚀:金属表面在空气、水等特定环境中,被氧化造成的

损伤。从钢带边部向中间扩散,红色,表现为点状。

22.退火氧化铁皮:在钢卷外圈或整卷形成氧化铁皮薄膜,严重时

薄膜翘起。

23.色差:钢带表面沿长度方向某一部位与其他部位亮度明显不

同,有明显界限

24.平整液锈蚀:金属表面在空气、水等特定环境中,被氧化造成

的损伤。在边部连续条状或断续小块状锈斑,呈黄色,有手感,擦拭后有明显黑色边界。

25.平后锈蚀:端面可见锈迹、剪切开卷时呈现固定周期的黄色锈

斑,边部向内扩散呈块状、形态相近。

26.平整液残留:平后钢板表面残留的黑点状平整液,放置时间长

时即产生超期锈蚀。

27.粗糙度高/低:由于粗糙度不一致,使电镀后的产品光泽不一,

粗糙度高的板面颜色发暗。

28.平整黄膜:沿钢带轧制方向有不规律的条状黄色痕迹,断续或

连续出现在钢带的中间或二肋处。

29.接触辊硌印:是钢板表面肉眼不可见、经打磨后可见的印痕。

30.卷轴印:垂直钢板轧制方向的有周期的横纹。

31.平整勒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羽毛状的花纹,分布在局部或整

个钢带。

32.平整横楞:沿钢带宽度方向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33.折皱:是在钢带的边部连续出现的桔皮状皱纹。

34.横折印:在钢带的边部(极少数在钢板中间的某一部位也有发

生)连续出现象等号一样的折线。在钢板边部长短不一的折线,垂直或与钢板轧制方向成45度角。

35.矫直辊印:是沿钢板轧制方向的有规律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均

匀分布在钢带的整个宽度上。

36.涂油不均:在钢板表面有局部未涂上防绣油,呈带状,与轧制

方向一致。

37.涂油量大:钢卷或钢板端面积存大量防锈油,有淌下的趋势。

38.圆盘剪硌印:圆盘剪剪边时在钢板一侧形成的压印。

39.划伤:是硬物在钢带表面造成的一条或多条连续或断续的沿轧

制方向的直线沟槽,沿轧制方向,其长度、深度、分布各异。40.擦伤:钢带层间错动在表面产生的沿轧制方向的短条沟槽,有

可见的深度,有金属亮色。

41.辊印:钢带表面呈现的固定周期性的凹凸印痕,或钢带与轧辊

因速度差而在钢带表面沿轧制方向产生滑动造成的印痕。

42.硌痕:运输或储存不当造成的凹印,它可透及几圈钢带上,形

态相近具有周期性。

43.边部损伤:钢带边部损坏造成边部缺肉缺陷。

44.边裂:沿钢带长度方向上一侧或两侧边部产生破裂,有明显的

金属掉肉、裂口,严重者呈锯齿状。

45.剪边毛刺:钢带经过圆盘剪,在钢带边部表现的小锯齿型裂口。

46.浪形:是钢板不平直,沿轧制方向呈现高低起伏的波浪形弯曲。

按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单边浪、双边浪、中浪和两肋浪。

47.镰刀弯:是钢带侧边不平直,向一侧弯曲。

48.塔形:是钢卷的端部不齐,一圈比一圈高,呈现不同程度的宝

塔形。

49.溢出边:钢卷内径或外径多层或一层钢带卷取不齐,向一侧偏

移。

50.卷取不良:是钢卷两侧边参差不齐。

51.扁卷:是钢卷外形径向明显不圆,呈椭圆形。

52.松卷:是钢带卷的不紧,圈与圈之间有较大间隙或松开。

第二部分

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

1凸棱

英:Ridges

【定义与特征】

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

【原因分析】

凸棱是产生在热轧机上,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增厚,在随后的冷轧中不能消除,因为带钢卷取时,厚度增加会因放大效果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鉴别与判定】

肉眼可以判定,尤其当带卷直径很大时,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2夹杂:

英:Shells

【定义与特征】

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状缺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原因分析】

【鉴别与判定】

起皮夹杂容易由其外观肉眼判定,但轻微白色线状夹杂易与热轧钢带和冷轧钢带的划伤混淆。层夹杂是由连铸工艺中非金属夹杂束导致,开始存在于皮下,加工后暴露于外,也可由结晶器或清理表面缺陷诱发。

3氧化铁皮

英:Oxide ferric

【定义与特征】

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散型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原因分析】

氧化铁皮压入是由于热轧除鳞高压水压力不够,使氧化铁皮被轧入带钢。

【鉴别与判定】

一般情况下可用肉眼判定,有时会与热带划痕或过洗相混淆,用金相检测显微断面表明轧入氧化铁皮很少造成周围材料发生明显的组织结构变化。

英:Seams

【定义与特征】

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现翘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原因分析】

皮下非金属夹杂物由于变形而破裂,并暴露出来;

原料中带有与轧制方向平行的细小表面缺陷;

作为钢包冶金的一部分,铝镇静钢中的铝发生

【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有时会与夹杂相混淆。用金相检测。

英:Under pickled

【定义与特征】

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色条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板表面上。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原因分析】

热带的表面氧化铁皮经酸洗槽后,未清除干净,残留在带钢表面上。【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英:Over pickled (缺图片)

【定义与特征】

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色,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原因分析】

在酸洗线上,如果酸温过高或带钢运行速度过低,热轧带钢基体与酸液发生反应,出现过洗。

【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7停车斑

英:Stoppage marks

【定义与特征】

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面形成大片斑迹。

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原因分析】

在酸洗线上,如果带钢停留或在太低速度下运行,则可能发生停车痕迹。【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8震纹

英:

Chatter marks

【定义与特征】

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上,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原因分析】

震纹的特点是厚度波动,它是机架发生共振产生的。

【鉴别与判定】

肉眼或打磨后判定,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9乳化液斑

英:Emulsion marks 【

定义与特征】

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原因分析】

乳化液痕迹是残留在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发生裂化作用,由于退火过程中残余的乳化液没有被完全蒸发,即带钢上多余的乳化液没有被吹净。

【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英:Black band 【定义与特征】

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条状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原因分析】【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轧后带钢表面残留乳液,同时轧机卷取X力过大,炉内保护气体不易进入钢卷中心部分,在退火过程中发生氧化或渗碳现象。

英:Emulsion marks

【定义与特征】

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经退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原因分析】

轧油斑是残留在带钢表面的乳化液中杂油含量较高,罩式炉退火过程中,少量油蒸发被保护气体带走,大量的油渗入带钢表面已形成的氧化铁,形成斑痕。

【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容易与炉后锈蚀混淆。

英:

Holes

【定义与特征】

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一般位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原因分析】

材料撕裂产生孔洞,在轧制过程中,带钢断面局部疏松,该处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变形极限。带钢越薄,其现象越明显。

【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引起孔洞的原因可用金相方法查明,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13清洗黑印:

英:Clean mill black marks

【定义与特征】

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残留的黑色痕迹。

【原因分析】

沉没辊表面衬胶脱落,胶质粘在带钢表面,产生黑色痕迹。

【鉴别与判定】

可用肉眼判定,引起孔洞的原因可用金相方法查明,不易与其他缺陷混淆

冷轧常见缺陷

冷轧缺陷 冷轧常见缺陷 冷轧带钢得质量指标中,带钢得尺寸偏差、板形以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就是很主要得项目,消除产品在这些方面得缺陷就是冷轧生产中质量提高得关键之 一。 一、表面缺陷 大多就是由于热轧带钢坯质量不高,酸洗不良或冷轧轧辊表面有缺陷,冷轧时得工作环境不佳以及操作上得不注意等原因造成得。鉴于表面缺陷所导致得废品比重很大,特别就是要求高得产品,表面缺陷必需严加控制。常见得表面缺陷有: (1)结疤带钢表面呈“舌状”或“鳞状”得金属薄片,外形近似一个闭合得曲线。结疤一般有两种,一就是嵌在表面上不易脱落,另一就是粘合到表面上易脱落。 产生原因就是:由于轧制过程中带钢内部靠近表面层分布得细气泡及夹杂层在轧制中破裂变成结疤,钢锭由于浇注条件不同而产生得结疤;重皮也就是轧制带钢表面产生结疤得主要原因,此外在剧烈磨损了得轧辊或有缺陷(如砂眼)得轧辊上热轧,均能使带钢出现结疤;如果所轧带钢得表面上形成局部凸点等,则在轧制时由于受辗压而产生结疤状得细小凸瘤。 (2)气泡带钢表面上分布有无规则且大小不同得圆形凸包。沿凸包切断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成分层状露出。 产生原因:钢锭凝固时气体析出形成气泡,或酸洗时带钢内部孔隙进入氢原子形成气泡。(3)分层带钢截面上有局部得,明显得金属结构分离层。 产生原因:钢质不良,带钢中存在非金属夹杂,主要就是三氧化二铅与二氧化矽,另外,坯料有缩孔残余或严重得疏松等也能形成分层,从而使酸洗得带钢在有分层得地方形成突起与气泡出露。

(4)裂纹带钢表面完整性比较严重得破裂,它就是以纵向、横向或一定角度得形式出现得裂缝。 产生原因:轧制前带钢不均匀加热或过热,轧制时带钢不均匀延伸,或带钢表面有缺陷清除不彻底,以及带钢上有非金属夹杂及皮下气泡,另外,冷轧时不正确地调整轧辊与不正确得设计辊型,同样会产生裂纹,再有,用落槽得轧辊轧制带钢,张力太大,化学成分不合适等也可能会出现裂纹。 (4)表面夹杂带钢表面上具有轧制方向上伸长得红棕色,淡黄色,灰白色得点状,条状与块状得非金属夹杂物。 产生原因:热轧时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炉渣或耐火材料碎块粒附在坯料上,以及冶炼时造渣不好或盛钢桶不净所致。 (1)麻点带钢表面缺陷中较常见得一种缺陷,其表面存在细小凹坑群与局部得粗糙面。一般其形状不规则,面积也小,但数量多。 产生原因:热轧时压入了氧化铁皮,酸洗未净,又经冷轧造成,或冷轧时粘在轧辊上得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轧辊磨损严重同样可造成带钢得麻面。冷轧时,带钢表面不干净及粘有杂质或杂质压入带钢表面后脱落,也会造成带钢得麻点。除此以外,带钢得严重锈蚀及酸洗过度都可成形麻点。 (2)凹坑带钢表面存在得凹面,一般数量少,面积大。 产生原因;轧制时辊面上缺陷或异物(硬杂质)与氧化铁皮被轧入带钢表面脱落后成凹坑。凹坑一般只有在带钢一面,另一面则显凸起。 (3)金属碎末轧入带钢表面粘附着金属碎末,无规则,有大有小,有块状、也有条状,压入深度亦有深浅之别。 产生原因:轧辊表面不干净或金属碎末(如铁屑、钢丝等)落于带钢表面轧入,金属碎末轧入一般也只存在表面,有时可用小刀清除掉,甚至将带钢轻轻弯曲就可掉落。 (4)辊印带钢表面呈凸起或凹陷得印痕,但没有明显得凸凹感觉,印痕部位较亮。

冷轧板常见缺陷

质量教育材料之一冷轧卷常见缺陷 缺 陷 名 称 缺陷特征产生原因表 面夹杂钢板(带)表面呈现点状,块状或线条状的非金 属夹杂物,沿轧制方向间断或连续分布,其颜 色为红棕色、深灰色或白色。严重时,钢板出 现孔洞、破裂、断带。 (1)炼钢时造渣不良,钢水粘度大,流动性差,渣 子不能上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多。 (2)铸温低,沸腾不良,夹杂物未上浮。 3)连铸时,保护渣带^钢中。 (4)钢水罐、钢锭模或注管内的非金属材料未清扫 干净。 结疤钢带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舌状”、鱼磷状”或条状 翘起的金属起层,有的与钢板本体相连结,有 的与钢板本体不相连,前面叫开口结疤,后者 叫闭口结疤,闭口结疤在轧制时易脱落,使板 面成为凹坑。 (1)炼钢方面锭模内壁清理不净,模壁掉肉.上注 时,钢腐飞溅,粘于模壁,发生氧化,铸温低, 有时中断注流,继续注钢时,形成翻皮下注锭, 保护渣加入不当时造成钢液飞溅。 (2)轧钢方面板坯表面残余结疤未清除干净,经轧 制后留在钢板上。 压 入氧化铁皮缺陷呈点状、条状或鱼鳞状的黑色斑点,分布 面积大小不等,压人的深浅不一。这类铁皮在 酸洗工序难以洗尽,当铁皮脱落时形成凹坑。 (1)板坯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炉内呈强氧化气 氛,炉生氧化铁皮轧制时压入。 (2)高压水压力不足,连轧前氧化铁皮未清除干 净。 (3)高压水喷咀堵塞,局部氧化铁皮未清除。 (4)集鳞管道打开组数不足,除鳞不干净。 欠酸洗带钢上下表面严重时整个板面呈现条片状、黑 灰色条斑,无光泽。 (1)热轧带钢各部分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即沿带 钢长度方向的头、中、尾以及沿宽度方面的边部 和中部的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使同带钢各部分 的铁皮结构和厚度不同,一般说,热轧带钢的头、 中部比尾部温度高30-50℃,因此,头部铁皮较 厚,尾部铁皮较薄,因而,在酸洗速度相同的情 况下,易产生局部未洗净。 (2)酸洗工艺不适当,如酸洗的浓度、温度偏低, 酸洗速度太快,酸洗时间不足,或亚铁浓度高未 及时补充酸液等。 (3)拉伸除鳞机拉伸系数不够,使铁皮未经充分破 碎、剥离、影响酸洗效果。 (4)带钢外形差,如镰月弯、浪形等,使机械除鳞 效果差,易造成局部欠酸洗。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 为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识别冷轧产品的表面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规范冷轧产品的质量缺陷定义,收集和整理了本缺陷图谱手册,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第二部分: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 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1.凸棱: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 2.夹杂: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状缺 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3.氧化铁皮: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散型 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4.翘皮: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现翘 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5.欠酸洗: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色条 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

板表面上。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 6.过酸洗: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色, 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 7.停车斑: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面形 成大片斑迹。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8.震纹: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上, 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9.乳化液斑: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钢带 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10.黑带: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条状 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11.轧油斑: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经退 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12.孔洞: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一般位 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13.清洗黑印: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残留 的黑色痕迹。 14.清洗液残留:经过清洗机组后,钢带表面残留的清洗液,呈片 状,退火前不明显,退火后呈现白色斑迹。 15.氧化:冷轧钢带退火后在钢带表面呈现的黄色或蓝色痕迹,罩 式炉退火后在钢带边部呈S形,在连续退火情况下,变色痕迹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钢带表面。

铸件外观缺陷图

铸件常见缺陷 常见缺陷 缺陷的分类: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残缺类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六大类。 1孔眼类缺陷 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等。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其表面一般比较光滑,主要呈梨形\圆形和椭圆形.一般在铸件表面露出,大孔常孤立存在,小孔则成群出现。(如图) 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等。 1.1.2缩孔 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壁粗糙并带有技状晶,常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广义的缩孔包括缩松。(如图)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由于补缩不良而产生的孔洞,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 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铸件断面上出现的分散而细小的缩孔.助高倍放大镜才能发现的缩松称为显微缩松,铸件有缩松的部位,在气密性实验时易渗漏。(如图) 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 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铸件浇注位置上表面的非金属夹杂物。通常在加工后发现与气孔并存,孔径大小不一,成群集结。(如图) 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 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铸件内部或表面带有砂粒的孔洞(如图)。 。

钢卷缺陷判定图谱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前言 涟钢冷轧自2005年9月投产以来,产品质量在稳步上升,随着产品批量的扩大和品种开发的增多,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冷轧产品深加工的特殊性,冷轧产品的表面和外观质量对产品的使用和加工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表面质量和外观原因引起的质量降等和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引发的质量异议也时有发生。 为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和现场质量检验,品质部组织相关人员收集部分冷轧产品常见缺陷图谱和资料,经整理、分析,编制成《涟钢冷轧产品常见缺陷图谱与判断》,对冷轧生产中的缺陷处理和质量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资料由于编制时间仓促,有一部分典型的缺陷图没有收集到,而且由于镀锌线停产,重卷、纵切线没有上来,因此没有收集到其相关的图谱和资料,这些有待下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也加上编者水平有限,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和认识不足之处,欢迎各专业技术人员批评指正。 本图谱在编制过程中,得到品质部物理室夏新民、冷轧厂贾友生、技术中心彭伟、余小青、章晓辉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2006年7月16

日 编制单位:涟钢品质部 编制人:曾亮军、陈宏文、王文中 审核: 目录 结疤(4) 表面夹杂(5) 分层(6) 氧化铁皮压入(7) 辊印(8) 压痕(压印、压坑)(9)扁卷(10) 瓢曲(11) 镰刀弯(12) 折迭(13)

边裂(14) 气泡(15) 折皱(16) 刮伤 (17) 擦伤(划伤、划痕)(18)撞伤(19) 切斜(20) 欠酸洗(21) 过酸洗(22) 停车斑(23) 浪形(24) 氧化色(25) 振动纹(26) 平整斑(27) 粘结(28) 塔形

热轧带钢缺陷图谱

热轧带钢缺陷图谱

————————————————————————————————作者: ————————————————————————————————日期: ?

热轧带钢外观缺陷 Visual Defects inHot Rolled Strip 2.1 不规则表面夹杂(夹层)(IrregularShell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的薄层折叠,缺陷常呈灰白色,其大小、形状不一,不规则分布于板带钢表面。【产生原因】 板坯表面或皮下有非金属夹杂,这些夹杂在轧制过程中被破碎或暴露而形成夹层状折叠。【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精炼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2.2 带状表面夹杂(夹层)(Seam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的夹杂呈线状或带状不规则地沿轧向分布,有时以点状或舌状逐渐消失。【产生原因】 板坯皮下的夹杂在轧制出现剧烈延伸、破裂而造成。 【预防与纠正】 优化炼钢、精炼工艺,提高钢质纯净度。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2.3 气泡(Blisters)

【定义与特征】 板带钢表面凸起内有气体,分布无规律,有闭口气泡和开口气泡之分。 【产生原因】 板坯由于大量气体在凝固过程中不能逸出,被封闭在内部而形成气体夹杂。在热轧时,空洞与孔穴被拉长,并随着轧材厚度减薄,被带至产品的表面或边部。最终,高的气体压力使产品表面或边部出现圆顶状的凸起物或挤出物。 【预防与纠正】 优化精炼工艺,保证吹氩时间,使钢水搅拌均匀,避免气体残留;保证中间包烘烤时间;保护渣要符合工艺要求,避免受潮。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气泡。 2.4 结疤(重皮)(Scabs)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及成因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及成因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及成因 冷轧板常见表面缺陷有麻点缺陷、冷硬板中部穿裂、冷硬板边裂、带状翘皮、不连续点线状缺陷、黑(灰)线(带)缺陷等。 1麻点缺陷。单个麻点呈不规则分布,整体呈现带状分布。麻点在微观上由许多微小的凹坑组成,凹坑内部看到很多细小的颗粒。凹坑部分杂质元素与结晶器保护渣成分基本一致,说明这些夹杂主要来自结晶器保护渣。 2冷硬板中部穿裂。中部穿裂部位悬挂着许多鳞状碎片,大块的鳞状碎片边沿包含许多细小的小颗粒,断口为脆性形貌。细小颗粒与结晶器保护渣成分相似,确定这些夹杂主要来自结晶器保护渣。 3冷硬板边裂。边裂处呈锯齿状,裂口部位包含大量大小不一的颗粒,颗粒与基体之间无明显间隙,部分颗粒沿平行于裂口方向呈线状分布,同样这些颗粒来自结晶器保护渣。 4带状翘皮。带状翘皮在板材近表层有一明显薄层与基体发生分离或半分离状态,翘皮部位皮下含有大量粉状物质,能谱分析,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变性后的结晶器保护渣。 5不连续点线状缺陷。板材厚度薄于1mm,该缺陷易发生。线状缺陷多成簇出现,缺陷底部残留了硅酸盐复合夹杂物。主要是CSP铸坯中坯壳及皮下、中心部位富集的夹杂物,在热轧过程中,随着厚度变薄,逐渐呈现。 6黑(灰)线(带)缺陷。酸洗后的宏观形貌有条状、长条状、块状或多点状,轮廓特别分明。由于 1)轧辊质量不佳,主要是氧化膜剥落、老化粗糙、剥落、异物粘附等。 2)除鳞不干净,主要由于喷嘴堵塞、喷嘴压力低等因素。 3)工艺因素,机架间冷却水控制不规范等。 4)连铸至F7前输送辊道划伤,主要由于炉辊结瘤、异物粘结、死辊等。 以上因素导致氧化铁皮压入,从而在冷硬板上形成黑(灰)线(带)缺陷。 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及改正措施 一、冷轧与镀锌产品外在质量 冷轧薄板之所以说是精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冷轧薄板对表面质量的严格要求。可以说,在整个冶金行业中,冷轧薄板对表面质量是要求最高最严的,尤其是宽而薄的冷轧钢带产品和对冲压成型性能有严格要求的产品。这也是下游工序如涂漆、涂镀、冲压成型的要求,如宝钢经多轮攻关并成功开发O3板、O5板,就是为了向汽车制造厂家供应高级表面质量要求的冷轧产品。一般而言,冷轧产品的表面质量按表面缺陷情况分为普通表面质量、较高级表面质量和高级表面质量三个级别,具体的定义在相关的标准中有规定。下表列出冷轧产品可能出现的表面缺陷的种类及可能产生的工序及原因,当然,所列缺陷不一定完全,产生原因及工序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逐渐补充完善。 冷轧以及热镀锌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表 序号缺陷名称产生缺陷的可能工序可能的产生原因 冷轧钢板与钢带表面缺陷 一、表面缺陷 (一)、钢板与钢带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1气泡炼钢炼钢时产生气泡,在热轧时又未焊合,酸洗冷轧后暴露在外 2裂纹炼钢、热轧与冷轧及各加工工序由于炼钢热应力、轧制形变或加工致应力集中造成3结疤或结瘤酸洗与冷轧酸洗未洗尽氧化皮,轧制时镶嵌于表面形成结疤 4拉裂冷轧、镀锌与平整张力过大、张力波动过大以及张力不稳定等原因造成 5夹杂炼钢炼钢原因

冷轧带钢表面鼓泡缺陷分析

冷轧带钢表面鼓泡缺陷分析 李殿凯,袁晓敏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 要:采用扫描电镜对冷轧带钢表面鼓泡处的横、纵断面,鼓泡的破裂面以及鼓泡处拉断表面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微区成分作了分析。鼓泡主要是在钢坯皮下由保护渣形成了层状夹杂,导致冷轧原料板出现分层,从而在轧制过程中心部、表面的塑性变形不一致而形成。关键词:冷轧带钢;鼓泡缺陷;夹杂 中图分类号:T G 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47(2007)0420023203 Analysis of surface bubbly defects in cold rolled strip L I Dian 2kai ,YUAN Xiao 2m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Anhui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ans 2 han 243002,China ) Abstract :In t his paper ,t he microst ruct ure and composition of surface bubbly defect s in cold rolled st rip in cross and vertical section were st udied by SEM and EDAX.The re 2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bubbly defect s were caused by banded inclusion lied in steel slab f rom mould powder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were not consistent from center to t he sur 2face during rolling. K ey w ords :cold rolled st rip ;bubbly defect ;inclusion 作者简介:李殿凯(1973-),男,安徽人,硕士,主要从事钢铁材料电镜检测工作. 带钢表面缺陷是影响其表面面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些缺陷包括起泡、翘皮、裂纹等,连铸坏经常由于在轧制过程中出现这类缺陷而导致报废。特别是由于在冶炼过程中由于保护渣材料而导致出现的起泡现象,由于在轧制过程中不易发现,更易出现大量的废品[1]。 1 起泡现象的缺陷特征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起泡”废品的统计,其出现位置具有不固定性。一般大小在4mm 以下,主要呈圆形,并且有起泡相连的现象。 2 鼓泡处微观特征及分析 在带钢起泡缺陷处的横截面方向切开,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观察。图1为切开面的形貌。可以看到里面有片层状的夹杂存在。将其片层状的夹杂进一步放大,即将图1中的A 点进一步放大,如图2所示,并对其进行能谱分析,结果如图 3所示。结果表明,层状夹杂的成分主要有Al 、Si 、Ca 、Na 、K 、F 、Cl 、S 元素,其中Na 、K 、F 均是保 护渣的特定元素,所以可以认定该层状夹杂主要是由保护渣引起。 图1 起泡缺陷处横截面切开的形貌 再将带钢沿其纵断面切开,对其观察并进行成分分析。图4和图5分别为纵截面切开后的形 ? 32?2007年 8月第35卷第4期钢铁研究 Research on Iron &Steel Aug.2007 Vol.35 No.4

带钢常见缺陷及其图谱

结疤(重皮) 图1 图2 1.缺陷特征 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

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 危害: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预防及消除方法 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气泡 图1 开口气泡 图2 开口气泡 1.缺陷特征

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因脱氧不良、吹氮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 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压入氧化铁皮 图1 一次(炉生)氧化铁皮(压入) 图2 二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产生)

图3 二次氧化铁皮(轧辊氧化膜脱落) 1.缺陷特征 热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钢带表面形成的一种表面缺陷称压入氧化铁皮。按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炉生(一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铁皮或轧辊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形成的(二次)氧化铁皮。 2.产生原因及危害 产生原因: ①钢坯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 ②钢坯加热工艺或加热操作不当,导致炉生铁皮难以除尽; ③高压除鳞水压力低、喷嘴堵塞等导致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 ④轧制节奏过快、轧辊冷却不良等导致轧辊表面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 危害:影响钢带表面质量和涂装效果。 3.预防及消除方法 ①加强钢坯质量验收,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的板坯应清理合格后使用; ②合理制订钢坯加热工艺,按规程要求加热板坯; ③定期检查高压除鳞水系统设备,保证除鳞水压力,避免喷嘴堵塞;

《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图谱及解析》

《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图谱及解析》从实用角度出发,对冷轧产品的各种质量缺陷从定义与特征、图谱、原因分析、危害、鉴别方法及解决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可使读者全面认识冷轧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产品质量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冷轧产品质量缺陷图谱及解析》可供从事冷轧生产的技术人员和冷轧车间的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冶金、材料等相关专业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1 酸洗 缺陷1 气泡 缺陷2 过酸洗 缺陷3 欠酸洗 缺陷4 锈蚀 缺陷5 刮边 缺陷6 夹杂 缺陷7 重皮 缺陷8 氧化铁皮压人 缺陷9 划伤 缺陷10 停车斑 缺陷11 麻坑 缺陷12 折叠 2 冷轧 缺陷1 辊印 缺陷2 划伤 缺陷3 异物压人 缺陷4 振纹 缺陷5 油斑 缺陷6 擦伤 缺陷7 孑1洞 缺陷8 热划伤 缺陷9 厚度不合 缺陷10 浪形 缺陷11 镰刀弯 缺陷12 环形隆起 缺陷13 瓢曲 缺陷14 边裂 缺陷15 极限压下纹 缺陷16 楔形 缺陷17 锯齿边 缺陷18 麻坑(麻点) 缺陷19 边部损伤 3 退火 缺陷1 粘结 缺陷2 氧化色 缺陷3 性能不合

缺陷4 脱碳 缺陷5 压边 缺陷6 碳化边 缺陷7 黑带 缺陷8 表面炭黑 缺陷9 对流盘印 缺陷10 退火氧化铁皮 4 平整 缺陷1 辊印 缺陷2 卷轴印 缺陷3 非平整边 缺陷4 平整花 缺陷5 擦伤 缺陷6 橘皮 缺陷7 褶皱 缺陷8 色差 缺陷9 斑迹 缺陷10 横纹 5 精整 缺陷1 宽度不合 缺陷2 毛刺 缺陷3 边丝 缺陷4 翻边 缺陷5 刀印 缺陷6 长度不合 缺陷7 切斜 缺陷8 拉矫纹 缺陷9 清洗液残留 缺陷10 清洗黑印 缺陷11 边部剪切不净缺陷12 拉矫横纹 6 热镀锌 缺陷1 漏镀 缺陷2 锌层脱落 缺陷3 锌粒 缺陷4 锌花不良 缺陷5 灰色锌层 缺陷6 气刀条痕 缺陷7 厚边 缺陷8 锌流纹 缺陷9 锌凸起

不锈钢人必备:不锈钢冷轧板十二种常见缺陷汇总

不锈钢人必备:不锈钢冷轧板十二种常见缺陷汇总 表面夹杂 缺陷特征: 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呈现点状、块状或线条状的非金属夹杂物,沿轧制方向间断或连续分布,其颜色为红棕色、深灰色或白色。严重时不锈钢冷轧板会出现孔洞、破裂、断带。 产生原因: 1)炼钢时造渣不良,钢水粘度大,流动性差,渣子不能上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多。 2)铸温低,沸腾不良,夹杂物未上浮。 3)连铸时,保护渣带混入钢中。4)钢水罐、钢锭模或注管内的非金属材料未清扫干净。 结疤 缺陷特征: 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舌状、鱼鳞状的黑色斑点,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压入的深浅不均。这类铁皮在酸洗工序难以洗尽,当铁皮脱落时形成口坑。 产生原因: 1)炼钢方面锭模内壁清理不净,模壁掉肉.上注时,钢腐飞溅,粘于模壁,发生氧化,铸温低,有时中断注流,继续注钢时,形成翻皮下注锭,保护渣加八不当一造成钢液飞溅。2)轧钢方面板坯表面残余结疤未清除干净,经轧制后留在不锈钢冷轧板上。 压入氧化铁皮 缺陷特征: 缺陷呈点状、条状或鱼鳞状的黑色斑点,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压人的深浅不均。这类铁皮在酸洗工序难以洗尽,当铁皮脱落时形成口坑。 产生原因: 1)板坯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炉内呈强氧化气氛,炉生氧化铁皮轧制时压入。 2)高压水压力不足,连轧前氧化铁皮未清除干净。 3)高压水喷咀堵塞,局部氧化铁皮未清除。 4)集鳞管道打开组数不足,除鳞不干净。

欠酸洗 缺陷特征: 不锈钢冷轧板上下表面严重时整个板面呈现条片状、黑灰色条斑,无光泽。 产生原因: 1)不锈钢冷轧板各部分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即沿不锈钢冷轧板长度方向的头、中、尾以及沿宽度方面的边部和中部的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使同不锈钢冷轧板各部份的铁皮结构和厚度不同,一般说,不锈钢冷轧板的头、中部比尾部温度高30-50℃,因此,头部铁皮较厚,尾部铁皮较薄,因而,在酸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易产生局部未洗净。 2)酸洗工艺不适当,如酸洗的浓度、温度偏低,酸洗速度太快,酸洗时间不足,或亚铁浓度高未及时补充酸液等。 3)拉伸除鳞机拉伸系数不够,使铁皮未经充分破碎、剥离、影响酸洗效果。 4)不锈钢冷轧板外形差,如镰月弯、浪形等,使机械除鳞效果差,易造成局部欠酸洗。 粘结痕 缺陷特征: 退火钢卷层间相互粘合在一起称为粘结,平整后产生点状圆弧折痕是点粘沿轧制方向呈现成排弧状折痕的是条状粘结严重的面粘结,平整开卷被撕裂或出现孔洞成为废卷。

钢板常见缺陷图谱及检验处理方法20090331-1

钢板常见缺陷图谱及检验处理方法 一、结疤 1、缺陷特征: 钢板表面呈舌状、块状的金属片,有的与钢板本体相连,有的粘附在钢板表面与本体没有连结,后者在轧制过程中容易脱落,在板面上形成凹坑。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钢板表面不允许存在结疤,一经发现必须清除。当缺陷深度在标准范围内允许修磨,否则切除或判为废品。 二、表面夹杂 1、缺陷特征: 在钢板表面呈现的明显点状、块状和带状的非金属夹杂物称夹杂,常呈现红棕色、淡黄色或灰白色。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夹杂缺陷不允许存在,其清理深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否则切除。 三、分层 1、缺陷特征: 钢板断面上呈现的明显金属分离现象称分层,缺陷处可见未焊合的缝隙,有时缝隙内还有肉眼可见的夹杂物。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分层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钢板分层部分必须切除。 四、爪裂 1、缺陷特征: 钢板表面呈现的深浅不等,类似于鸡爪形状的裂纹称为爪裂。 2、 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五、纵裂 1、缺陷特征: 钢板表面沿轧制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的裂纹称为纵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六、横向边裂 1、缺陷特征: 钢板边部呈现的形状不同,深浅不等,方向任意的裂纹称为横向边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 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七、纵向边裂 1、缺陷特征:

冷轧带钢酸洗产生的问题和防止手段

冷轧带钢酸洗产生的问题和防止手段 所谓带钢,通常是指那种对厚度和宽度有严格限制的产品。带钢在冷状态(常温)条件下,或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经轧制后达到塑性变形的目的,通常称为冷轧带钢,习惯上往往叫做冷带。冷轧窄带钢生产毕竟有其简便、灵活、投资少、收效快等特点。为适应我国国情,必须进一步提高冷轧窄带钢生产的技术水平。普碳钢带经酸洗、水洗和干燥后,其表面应呈灰白色或银白色。但因操作不当、酸洗工艺制度和某些机械设备不良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带钢的不同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有:酸洗气泡、过酸洗、欠酸洗、锈蚀、夹杂、划伤和压痕等。这些缺陷占冷轧产品缺陷的2%左右,其中主要是欠酸洗、过酸洗和酸洗气泡等。 (1) 酸洗气泡。酸洗气泡是由于酸与裸露的金属作用生成氢气所造成的。它在冷轧时会发生噼啪的爆炸声,它的外观特征是呈条状的小鼓泡,破裂后呈黑色细裂缝。经过轧制后,气泡裂缝会延伸扩大,致使产品的力学性能(冲击韧性)降低。 酸洗气泡产生的机理是:金属和酸产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部分氢原子,它渗透到金属的结晶格子中,并使其变形,变形后使氢更向金属内扩散,其中一部分氢原子穿过金属并分子化,从酸液中逸出,部分氢原子的分子化在晶格变形产生的“显微空孔”边界上,或金属的夹杂及孔隙中进行,氢在空孔中的压力可达到很大值(几十兆帕),使金属中产生了引起氢脆的内应力。 防止产生气泡的措施是:调整酸液的浓度;控制酸洗时溶液的温度和带钢表面平直状态等。 (2) 过酸洗。金属在酸溶液中停留时间过长,使其在酸溶液作用下,表面逐渐变成粗糙麻面的现象称为过酸洗。 过酸洗的带钢延伸性大大降低,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断裂和破碎,并且造成粘辊。过酸洗的带钢即使轧制成材也不能作为成品,因为它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了。 产生过酸洗的原因是:机组连续作业中断,使酸洗失去连续性,或因带钢断带处理时间过长等。防止措施是尽量密切全机组的操作配合,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欠酸洗。钢带酸洗之后,表面残留局部未洗掉的氧化铁皮时称为欠酸洗。欠酸洗的带钢(或钢板),轻者在轧制之后产品表面呈暗色或花脸状;严重时氧化铁皮被压入呈黑斑。此外,氧化铁皮的延伸性较差,故在轧制后因延伸不均使产品出现浪形或瓢曲等缺陷。有时铁皮可能牢固地贴附在轧辊表面,直接造成轧制废品增多等。 造成欠酸洗的原因是:氧化铁皮厚度不匀,较厚部分的氧化铁皮需要较长酸洗时间,同时其中的Fe0分解成了较难溶解的Fe2O3(Fe3O4);带钢波浪度和镰刀弯较大,在酸洗过程中,起浪部分或弯起部分没有浸泡在酸液中通过,造成漏酸洗;酸洗前机械破鳞不完善,特别是带钢两边端铁皮未被破碎等。 实际生产中欠酸洗多出现在带钢的头尾段和两侧边缘。根据实测数据,欲酸洗掉大块红色铁皮需要3~4倍的酸洗黑色氧化铁皮的时间,此时已洗掉铁皮的带钢将会形成过酸洗。因此处理欠酸洗的方法是:预先平整好板形,对于铁皮较厚,而面积又不大的带钢,可采用先局部酸洗一次,而后再过酸洗线的方法去锈。 (4) 锈蚀。原料酸洗后表面重新出现锈层的现象称为锈蚀。 锈蚀形成的原因是:带钢(钢板)酸洗后表面残留少许的酸溶液,或带钢清洗后没有达到完全干燥而使表面重新生锈。此外,带钢在酸洗后于高温的清洗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也会产生锈蚀现象。 带钢锈蚀处的钢板表面在轧制之后呈暗色,它促使成品在库存时再次锈蚀,从而降低成品材的表面质量,严重时使产品报废。 防止锈蚀的措施是严格执行酸洗、清洗操作规程,及时给表面涂油,并应堆放在干燥的

钢结构常见外观缺陷

常见外观缺陷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外观缺陷,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构件表面,目视可见的表面质量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不连续、不规则、不彻底。 不连续:这里所说的不连续是指均匀连续物体中的中断,比如:存在于焊缝中的裂纹、咬边、气孔、夹杂、未熔合、未焊透等等;也有存在于构件母材中的,夹层、重皮、麻点、压痕等。这些不连续有的存在于内部,有的存在于表面。在此我们只讨论存在于焊缝或母材表面的不连续。当这些不连续的尺寸或密集度超过了标准的限值,那么它就是缺陷。就必须对这些缺陷进行修补或加强。因为存在缺陷的构件会影响构件的使用性能,部分缺陷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不规则:这里所说的不规则就是指与理想形态存在偏差。如:焊瘤、未焊满等不规则的焊缝成型状态;母材因焊接变形而存在的形状偏差。部分不规则同样会危害构件的使用,如:焊缝上的焊瘤会在焊缝与母材间形成尖锐的缺口,从而产生应力集中,危害焊缝连接的可靠性;工字梁的腹板弯曲变形,会影响工字梁的受力性能,使其承载强度下降。所以超标的不规则必须按规范处理。 不彻底:这里所说的不彻底是指要求清除、清理的焊渣、飞溅、毛刺等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这些质量问题对构件的危害程度虽不如不连续那么严重,但这些存在于构件表面,直观可见的问题,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形象。而且这些毛毛刺刺也不只是影响构件的美观形象,它同样存在潜在危害,如:要对构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时,油漆很难在尖锐的毛刺、锐边上形成漆膜。焊渣及飞溅也会使漆膜存在断裂或与构件表面分离。这也使漆膜存在露点,使漆膜保护失效。 这些外观缺陷存在于构件各个表面,而且形态各异。检查及处理费时费工,而且部分缺陷处理非常困难,对于较复杂的结构件更为明显。不光是费时费工,还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实这些缺陷大多因不规范的施工造成。因为在施工时不按工艺要求而产生的,也有生产施工时不仔细对构件造成损伤。这些看似为了施工省时省工,但岂不知最后要花几倍的时间及人工去处理!;另外在生产处理这些外观缺陷时,常常会遗漏大量典型的外观缺陷未处理、有的缺陷也是多次处理未达标、还有的处理旧缺陷又造成新的缺陷、也有处理过度,造成浪费。所以对于这些外观缺陷,一定要在施工时注意预防,尽量减少这些外观缺陷的发生,在处理这些缺陷时,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了解各类缺陷的形态及修补的方法,针对处理、一步到位。这样才能真真做到省时省工,事半功倍。为此整理这出这份文档。对常见的缺陷进行描述及图片展示,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才是必须处理的缺陷。也会对各类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生产施工时注意预防。还有就是缺陷的修补处理方法,参考相关标准,让大家了解正确的缺陷处理方法,知道处理的具体要求。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钢板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材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锅炉、容器、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管线及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厚钢板的品种繁多,使用温度区域较广(-200℃~600℃),使用环境复杂,(耐候性、耐蚀性),使用要求高(强韧性、焊接性)。 目前,我国中厚板生产厚度为4~250mm, 宽度可达4000mm, 最长可达27m。在品种方面, 已能生产难度比较大的装甲、船身、不锈、高压锅炉容器、桥梁等专用中厚板。但是, 高档次板仍然比较少,专用板只占20%多一点, 大多数厂以生产大路货普碳板为主, 产量占70%~80%。 由于大部分企业炼钢缺少炉外精炼手段, 钢质纯净度差, 钢板夹杂、分层现象有时较为突出, 在轧制生产中, 钢板表面铁皮多, 麻点面积大且深, 修磨量大, 严重影响了钢板品种与质量的发展。另外国产中厚板尺寸偏差、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是大多数厂生产以普碳钢为主,钢板质量问题还未完全暴露出来。(中厚板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中厚板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内外部质量及性能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所以中厚钢板不仅要有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求有优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目前,国内中厚板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要求产品表面无缺陷

且无修磨痕迹, 厚度公差带较国内标准减少50%, 不平度长度测量单位增加一倍, 产品全部双定尺交货。 国内中厚板双定尺率只有65%左右。 (2) 产品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有订单不能接受。 大部分企业只生产普碳和低合金钢中的A、B级钢,C、D级不能保证性能。 (3) 钢板外观质量差,如断面有兰边, 锯齿、撕裂、错牙等缺陷,表面有划伤、铁皮、油污、麻点等缺陷,厚度偏差大、宽度大小头差大、对角线差值大等非矩形缺陷。 国内外中厚板外观质量对照表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2007年4月1日

为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识别冷轧产品的表面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规范冷轧产品的质量缺陷定义,收集和整理了本缺陷图谱手册,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第二部分: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

第一部分 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范 1.凸棱: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 有凸起的感觉。 2.夹杂: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 状缺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3.氧化铁皮: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 散型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4.翘皮: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 现翘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5.欠酸洗: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 色条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板表面上。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 6.过酸洗: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 色,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 7.停车斑: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 面形成大片斑迹。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8.震纹: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 上,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9.乳化液斑: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 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10.黑带: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 条状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11.轧油斑: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 经退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12.孔洞: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一 般位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13.清洗黑印: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 残留的黑色痕迹。 14.清洗液残留:经过清洗机组后,钢带表面残留的清洗液, 呈片状,退火前不明显,退火后呈现白色斑迹。 15.氧化:冷轧钢带退火后在钢带表面呈现的黄色或蓝色痕迹, 罩式炉退火后在钢带边部呈S形,在连续退火情况下,变色痕迹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钢带表面。 16.粘结:是有曲线形状的应变条纹,可分布在钢带边部、中 部、二肋任何部位。 17.表面碳黑:冷轧钢带经罩式炉退火后,钢带外圈或端面有 黑色粉状物,有时可擦掉。 18.对流板印:冷轧钢带经罩式炉退火后,在钢卷端部出现的 碳黑或焦油残留。 19.碳化边:颜色呈黑灰色,用手擦不掉,碳与基板发生化学 反应,不溶于酸,又称蛇形迹。一般分布在钢卷(退过火)的两边,连续或间断分布。

表面缺陷测试论文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学号:1110121096 班级:11材控2班姓名:倪明 摘要:表面质量的好坏是带钢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后续加工工业对带钢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检测出带钢表面缺陷并加以控制,引起带钢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带钢表面的缺陷检测的重要性分析,讲述了国内外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的发展现状,并比较分析了几种检测方法,最终得出本研究的意义。由于带钢表面缺陷种类繁多,建议下一步研究工作重点放在缺陷种类识别与分类部分,以满足带钢表面缺陷的无遗漏检测。 关键词: 带钢表面缺陷缺陷检测 1.1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钢作为机械、航天、电子等行业的原材料,用户对其表面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带钢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原材料、轧制设备和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表面出现的擦伤、结疤、划痕、粘结、辊印、针眼、孔洞、表面分层、麻点等不同类型的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更严重的是降低了产品的抗腐蚀性、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原料钢卷的表面缺陷是造成深加工产品废次品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质量缺陷在出厂前不能有效地被检测出来,而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被发现,造成用户索赔,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形象,降低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带钢表面缺陷的检测和控制,这对于剔除废品、减少原料浪费、提高成材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都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出带钢的表面缺陷,从而控制和提高带钢产品的质量,一直是钢铁生产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1.2 国内外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与装置研究现状 目前带钢表面缺陷检测装置主要分为采用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装置、采用自动检测方法的检测装置和采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方法的检测装置。 1.2.1传统检测方法 非自动化的传统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可以分为人工目视检测方法和频闪光检测法两种。05年代至06年代,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主要采用人工目视检测,检测者凭借肉眼观察缺陷。由于带钢轧制速度很快,人眼无法可靠的捕获缺陷信息。同时,某些高质量的带钢要求其表面缺陷小于0.5mm×0.5mm,这种微小缺陷人的视觉很难发觉,从而产生大量的漏检和误检。人工检测需要在高温、噪音、粉尘、振动的恶劣环境下进行,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

外观缺陷标准

工作文件:深圳市XXXX有限公司 版次:1.0 检验操作指导书页次: 1/22 1.目的: 规范我司IPQC检验标准。 2.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自制及外协/外购之五金产品/零件。 3.特殊规定: 3例外规定放入个别检验规格中。 4.检验内容: 4.1NC冲,NC剪,镭射下料,冲床模具落料,俗称展开料,检验项目如下: 4.1.1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我公司所使用之板材主要有:SPCC(冷轧钢板),SECC(镀 锌钢板),SUS(不锈钢板),SPHC(热轧钢板),SPGC(镀锌花纹板),Cu(铜板),各种AL 板,特别是SUS板应注意其表面要求是雾面,镜面还是拉丝面不可搞错; 4.1.2外观: 4.1.2.1有无毛边毛刺,锐角,划碰伤,接刀痕,锈蚀,镭射下料孔内不可有残渣,割边不能呈 波浪状,孔不能被烧坏等不良缺陷; 4.1.2.2面板类板材在去除毛边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被打磨成斜面(四角); 4.1.2.3如果此产品下道次须作拉丝处理,那么板材表面的划碰伤及毛刺,只要不是很明显的手 感即可接收,如为不表处的需保护; 4.1.2.4在下料时还应注意其板材是否平直,不可有明显的波浪状及滚辊印痕。 4.1.3展开料品的尺寸检查,在送检时要将四周及孔的毛边毛刺,接刀痕去除干净,并且要将产品 校平后才能进行测量,否则会影响产品尺寸的测量及判断; 4.1.4摆放及保护是否合理:此方面主要依据工艺上的要求执行检验,要求贴膜保护,用EPE隔 离的一定要遵照执行,如果工件摆放过高,四角要用透明打包胶带包好,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倒塌及碰撞,损坏工件表面; 4.1.5稽查现场有无正确的流程单,有无作自检记录及记录是否真实,写的是否规范等等; 4.1.6上述检验项目不可漏掉任何一项,当全部合格时方可下转。 4.2NC折,冲床成型: 4.2.1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 4.2.2外观:表面有无明显之折痕,变形,折斜,划碰伤,接模痕等不良; 4.2.3角度:每一刀的角度依图面清楚进行检测,对于折弯角度较复杂要求较高的工件,可做检具 加以控制; 4.2.4方向:在看折弯方向时,先弄清楚图面要求的是第一角,还是第三角画法。然后再根据三视 图进行判断,当发生折弯成型后毛边在正面一定要核对方向,重新进行确认是否折反。因我公司在设计展开时将毛刺边设在反面(此只作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注意)。 4.2.5尺寸: 4.2. 5.1依图量测所有折弯尺寸; 4.2. 5.2重点尺寸(图纸提示,有特殊标注的尺寸)应予以重点控制,特别是那些不易量测,客 户有投诉过的重点尺寸一定要设计检具进行控制; 4.2. 5.3对不重要的尺寸如加强筋,工艺加强尺寸只要与图无太大的差别即可 4.2.6采用小模折弯即非标准的刀槽时,要特别注意其折痕及折弯系数而引起的尺寸变化,此点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