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宏微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精品]宏微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精品]宏微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精品]宏微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冇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般來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Z,商品价格卜-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最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虽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最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d=— (AQd / AP) X (P / Q 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d>l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 Ed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燉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最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最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吋,对该商站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s= (AQ S/ AP) X (P/Q 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虽: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是指需求量札I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z-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AQa/AM) X (M/Qd )

一般來讲,商品的EQ>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yVl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鮫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 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站称为劣等甜。参见教材P41

衡量商品需求虽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 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最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仃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AB=(AQ B /AP A) X (P A /Q B)

商晶的E 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和代替品;E 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 AB=O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盂求虽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参见教材P43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佼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1佃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人的利润。

注:回答本题时,举例说明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将一至二个商品举出,分析其几种弹性的状况,明确属何类型商品,应如何制定或调整价格,此部分较灵活无统一标准,只要结合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即可。另外,参考答案中的“参见教材P XX”和“注”等,在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照抄出来,以后作业一样处理,不再特别说明。

作业2

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完全竟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牛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利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榕并存现彖。

完全竞争市场屮,单个厂商而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 d ,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是重叠的,即P=AR=MR = d,都是水平形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煎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超额利润,若P VSAC则亏损,若P=SAC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卜厂商继续牛产的条件是:价格人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木,即PMSAVC o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1111线就是其边际成本|11|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ilh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冇厂商的供给量Z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冇一个调整过程,至矩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是:MR = LMC=LAC=SMC = SA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人于长期平均成木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竟争行业的长期供给Illi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彩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盂求变化而调整其产屋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木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最水平时, 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Z成反方向变动。参见教材P119-P127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屮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牛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卜-方倾斜的曲线。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D;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曲线AR的下方,即MRVAR。平均收益曲线AR和盂求曲线D (d)重叠,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需求曲线D (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方倾斜线,完全竞争是水平线。边际收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不同,完全垄断MR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和同。在实现均衡时,厂商人多数惜况下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均变动成木曲线SAVD的关系,如ARMSAVC,则厂商冇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如ARVSAVC,则有亏损。这与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來比较判断的。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1111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这少完全竞争行业以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 = I.MC = 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相比,没冇MR =LAC=SACo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冇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

作业3

计算题

1?解:因均衡价格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即Qu=Qs吋决定均衡价格。

所以由14-3 P = 2 + 6 P ,解得:P=l. 33 ,即为均衡价格;

代入需求方程(或供给方程):Qo=14-3X1.33^1O,即均衡量为Q.>=Q.s=10 根据E D=-(AQ D/AP) X (P/Q D) =一(dQn/dP) X (P/QQ 故对需求方程的P 求导:dQo/dP=-3 ,则:E D=3X 1.33/ 10=0. 399 同理,根据Es= (AQs/AP) X (P/Qs) = (dQs/dP) X (P/Qs) 故对供给方程的P求导:dQ s/dP=6,则:E S=6X 1.33 / 10=0. 798 2?解:I天1为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XY=- (dY/dX),已知dY/dX=—20/Y ,

又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RS XY=P X/P Y ,已知Px=2, P Y=5,

所以得:20/Y=2/5,解得:Y = 50

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P X X+P Y Y=M,已知M=270,

所以得:2X4-5X50=270,解得:X=10

因此,张某将消费商品X为10单位,商品Y为50单位。

3?解:(1)?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U X/P X=MU Y/P Y

分别对效用函数X、Y求导得:MUx=2XY2 , MU Y=2X2 Y,已知P、=2, P Y=5所以,2XY2/2=2X2 Y/5,解得:Y=0. 4X。

又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PxX + P v Y=M ,已知M = 500

所以,2X+5X0.4X=500,解得:X=125

则有,2X125+5Y=500,解得:Y=50

因此,张某消费均衡组合点为:X商品125单位,Y商品50单位。

(2).据题意P x=2X50% = l,已知P、=5,已求Ml\=2XY2, MU Y=2X2Y

所以,2XY3/ l=2X2Y/5 ,解得:Y=0. 2X

贝ij: X+5X0.2X=500 ,解得:X=250 ;250+5Y=500 ,解得:Y=50

因此,张某将消费X商品250单位,Y商品50单位。

(3).据题意张某消费X和Y的收入M=500-100=400元,Px=2X50% = 1已知P Y=500,则由⑵题解结果可知Y=0. 2X

所以,X + 5X0.2X=400 ,解得:X=200 ; 200 + 5Y = 400 ,解得:Y=40

入会前:U=X2*Y2 二1252*502 二18125

入会后:"2002*402=41600

计算结果表明,张某应该加入该工会。

4?解:因为两种工产要素最佳组合条件是:MP L/P L=MP K/P K

分别对生产函数中L和K求导:MP L=5K,MP K=5L ,已知P L=1, P K=2

所以,5K/l = 5L/2 ,解得:L=2K;已知Q=40

代入生产函数得:40 = 5X2KXK ,解得:K = 2

故由:40=5XLX2 ,解得:L=4

因此,每期生产40单位,该厂应投入劳动力4个单位,资本2个单位。

5.解:由边际成本函数含义可知,它是总成本函数的导数,

故反推出总成本函数为:Q3+2Q2+80Q ,

从式中可知是可变成本函数:TVC=Q3+2Q2+80Q o

当牛产3单位产时,可变成本为:TVC = 33 + 2 X 32 + 80 X 3 = 285

故不变成木为:TFC=TC—TVC = 290—285 = 5

所以,总成本函数:TC=TFC+TVC = 5 + 3Q3+2Q2+80Q

可变成本函数:TVC=3Q3+2Q2+80Q

平均成本函数:AC=5/Q+Q2+2Q+80

6.解:⑴?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Illi线就是其边际成本Illi线。

故对成本函数中q求导:SMC=q+l ,

乂因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MR = SMC ;并且P=MR

故有:P=MR=SMC=q+l ,即P = q+1 ,变换得:q=P-l

已知完全竞争行业中有500家完全相同的厂家,

所以,市场的供给函数为:Qs=500X (P-1) =500P-500

(2).因为市场均衡时,Q D=Q S

所以,4000-400P = 500 P-500 ,解得市场均衡价格:P = 5

7?解:因为产出市场处于垄断,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厂商需求曲线。

所以,在产量为60吋获得最大利润,厂商的产品价格为:P = 200—60=140

又因为劳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厂商便用生产要素最优原则是:MP?P=W :已知W=1200 ,已求P = 140 o 所以,MPX 140=1200 ,解得:MP=& 57。

因此,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 57单位。

作业4

题目: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屮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Z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主婆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少收入Z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主要冇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 (Y),并将此式改写为C = 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半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収决于现期收入,而収决于一牛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 ? WR+b - 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岀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冇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外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彫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G.=bY「,表明持久收入h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G.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 b值越大G增加越多,b 值越小G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牛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参见教材P235—P245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人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牛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捉卜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冇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儿年儿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II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最入为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來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空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來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Z成为扩大消费需求冇效手段。

五是扩人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人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來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注:本题联系实际部分,同学们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和思考

作业5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彫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岀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址、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Z 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虽与促成这种虽变的这些变虽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 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F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 1111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人,政策效应就小;TS 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T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人,从而挤出效应人,政策效应就小。参见教材P334—P350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虽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II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日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耍实现货币政策冃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利法定准备率等。

由于银行Z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牛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将会产牛货币乘数,乂叫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貝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般讲,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彫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111J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

(陡悄),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嵋),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川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牛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冇机地协调起來,搭配运用,才能冇效实现预期政策冃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盂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

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

2.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在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対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

3.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和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贝何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來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其适用条件是: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具适用条件是: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期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Z,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

以上分析没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果考虑了,进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将会更加复杂。

作业6

1.解:GDP=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IH+ (间接税一政府补贴)

= 100+10 + 30 + 30 = 170 亿元

⑵?按支出计算

GDP=C+1+G+ (X-M) =90 + 60 + 30+ (60-70) =170 亿元

⑶.计算进出口:

净出口 =出口一进口 = 60-70 = -10亿元

参见教材P220公式9—1, P222公式9—2

2.

解:根据表屮资料,按“支出法”列表计算国内牛产总值GDP:

单位:10亿人民币

表小计算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3663. 7X 10=36637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资本消耗补偿)

= 3663. 7-256. 4 = 3407. 3X 10 = 34073 亿人民币

国民收入NI=NDP一间接税= 3407. 3-365. 3 = 3042X10 = 30420 亿人民币

个人收入PT=NT-公司利润一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支付的利息

= 3042-184. 5-242+55. 5+111. 4=2782. 4X 10=27824 亿人民币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 PI —个人纳税

= 2782. 4-422. 2=2360. 2X 10=23602 亿人民币

个人储蓄=PDI-个人消费支出=2360. 2-2334. 6=25.6X 10 = 256亿人民币

参见教材P220, P227—P228 注:也可用“收入法”计算GDP,但有5. 6的统计差异。

3?解:根据三部门决定均衡收入公式:

Y=h2 (Co+1+G),式中h2=l/ Ll-b (l-t)]

因为由C = 80 + 0. 75Y ,可得Co=80 , b = 0. 75 ;

由T = tY , T=—20+0. 2Y ,得t=T / Y=—20 / Y+0. 2 ;

已知1 = 50+0. 1Y , G=200 o

所以,h2=l / [1-0. 75X (1 + 20 /Y-0.2) ] =1 / (0.4+15/Y)

故:Y= [1/ (0.4+15/Y) ] X (80 + 50 + 0. 1Y+200)

整理得:0. 3Y = 345 ,因此,收入均衡值Y=1150

将Y=1150 代入C=80 + 0. 75Yd , 1 = 50 + 0. 1Y , T=-20 + 0. 2Y :因为Yd=Y-T=Y+20-0. 2Y = 0.8Y+20 o 则:

消费均衡值C=80+0. 75X (0.8X1150+20) =785

投资均衡值1=50+0. 1X1150 = 165

税收均衡值T= —20+0. 2X 1150 = 210

投资乘数K=1 / ( 1 —b) =1 / (1—0. 75) =4

参见教材P236公式10—3, P253公式10—26, P256—P257推导方程及公式10—28a、b

4.解:⑴.由C=40 + 0.65Y ,得边际消费倾向MPC=b = O. 65

因为MPC+MPS=1 ,所以,边际储蓄倾向MPS=s=l-O. 65=0. 35

(2).根据三门部决定均衡收入公式:

Y = h2 (Co+1+G),式中,h2=l / [1-b (l-t)]

又根据三门部均衡条件:T+G = S+T

因为S = Y-C=Y- (40 + 0. 65Y) =一40+0. 35Y

已知1 = 20+0. 15Y , G=60 ,

故,T= I +G—S = 20 + 0. 15Y+60+40—0. 35Y= 120—0. 2Y

因为T = tY ,故,t=T/Y= (120-0. 2Y) /Y=120/Y-0.2

由C=40+0?65Y ,可得Co=4O

所以,h2=l / [1-0. 65X (1-120 /Y+0.2) ] =1 / (022+78 /Y)

故,收入的均衡值丫= [1 / (0. 22 + 78 /Y) ] X (40 + 20 + 0. 15Y + 60)

整理解得:收入的均衡值Y = 600

将Y = 600分别代入C和]的经济模型,得:

消费的均衡值C=40+0. 65X600 = 430

投资的均衡值1 = 20 + 0. 15X600=110

(3).投资乘数K=1 / (1-b) =1 / (1-0. 65) =2 . 86

参见教材P236公式10—3, P240公式10—7, P241公式10—9, P253公式10—26, P256—P257推导方程及公式10—

28a> b

5.解:根据题意,可知是两部门在1S和LMlIh线相交时的均衡。

因为R= (Co+1) /d- [ (1-b) /d] XY ,参见教材P272 公式11—10

R= (K/h) XY- (1 /h) X (M/P);参见教材P280 公式11—19

故均衡时,有:(Co+1) /d- [ (1-b) /d] XY

=(K/h) XY- (1/h) XY- (1 /h) X (M/P) 由S=-50+0. 25Y , So=-Co ,可得Co=50 , b=l — s = l—O. 25 = 0. 75 参见教材P240公式10—17a, P241公式10—9 b,

由b = l —s = l —0. 25

由I = 195 — 2000r ,可得1 = 195 , d=-2000 ;参见教材P265 公式11—5 由

L=0. 4Y+1.2 r ,可得K=0.4 , h = 1.2 ,参见教材P275 公式11—14

已知M=220 , P=1。

所以,[(50+195) / (-2000) ] — [ (1-0.75) / (-2000) ] XY

=(0.4/ 1.2) XY- (1 / 1.2) X (220 / 1)

整理解得:均衡的收入水平Y = 549. 84。

将Y=549?8代入1S或LM曲线公式,得均衡的利率水平:

R= [ (50+195) / (-2000) ] 一 [ (1-0. 75) / (-2000) ] X549.84 = -0. 054 ,即R = 5.

4% o 或只=(0.4 / 1.2) X549. 84- (1 / 1.2) X (220/ 1)

=一0.05 ,即R = 5% o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校本作业(含答案)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校本作业(含答案) ◆目录 ●Unit 5 Feeling Excited Topic 1 (1) Topic 2 (9) Topic 3 17 Unit 5检测卷 (25) ●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 1 (32) Topic 2 (40) Topic 3 48 Unit 6检测卷 (56) ●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1 (64) Topic 2 (72) Topic 3 80 Unit 7检测卷 (88) ●Unit 8 Our Clothes Topic 1 (96) Topic 2 (104) Topic 3 112 Unit 8检测卷 (120) ●参考答案 (127)

Unit 5 Topic 1 Section A 完成时间:(30分钟以内)(编者: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 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单词互译与记忆 1) invite 2)film 3)smell 4)excited 5)disappointed _______ 2、短语互译与记忆 1) 看起来兴奋 2)邀请某人做某事 3)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4)为……做好准备 5)对某人说谢谢 6)觉得失望 7)一张……的票 8)真遗憾 9)计划做某事 用所给词适当形式填空: 1)Lily happened to meet one of her old friends and invited him ______ (go) to her new house. 2) Although the meal was cold, it tasted _____(well). 3) Don’t feel _______(disappoint),It will be better next time. 4) I felt ____ (happy) because my cat was dead. 5) Please say _____(thank) to the girl who helped you 二、课时达标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 1.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and I’d like to i_________ you to my birthday party. 2. We learned so much from Mr. Li. We must say t________ to him. 3. Tom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 because it t delicious. 单项选择 ( ) 1. The three friends are smiling because they are ________. A. sad B. unhappy C. happy D. worried ( ) 2. Please say hello ________ your friends.

经济法作业-答案

《经济法》作业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和地过程中依法( C )的当事人。 A.享有经济权利B.承担经济义务C.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D.享有经济权利或承担经济义务 2、公民个人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行为使公民成为( C )主体。 A.民法B。民法和经济法C.经济法D。民法或经济法 3、经济管理主体主要为( B )。 A.国家权力机关B。政府C.特殊企业D。经授权的其他组织 4、下列事项中,一般不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是( D )。 A.企业内部组织B。私营企业C.个体工商户D。党团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ABCD )。 A.企业B。供销合作社C.国家机关D。个体工商户 2、以下属于经济法的主体制度内容的是(ABCD )。 A.经济性行业组织法B。中央银行法C.特殊经济组织法D。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组织法 三、名词解释 1、经济法体系:是指反映国家协调、干预市场经济的各方面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划分往往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相呼应。由于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协调、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因此,决定了经济法的体系应该采取如下结构: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运行调控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经济法体系不同于经济法学体系。 2、经济法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形式。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由不同层次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构成了不同的渊源,组成了经济法的形式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的命令、指令、办法、规定、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和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参加签订的或者承认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双边或者多边协定等。 四、简答题 1、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试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方面,论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答:经济行政法认为经济法无非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行政法,只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不构成任何法的部门。此说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认为经济行政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实质上以行政手段调整为主的关系。此种观点已为主流观点所摒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调整对象不同。第二,调整手段不同。第三,价值取向不同,第四,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行政法是关于政府的组织人事和行政救济法,充分关注的应当是行政组织及其权力设置、行使、制约和监督,这与行政法起源于授权与控权法的历史和逻辑一致。行政法不关注行政行为的具体社会经济内容,经济法部门的形成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并无内在逻辑联系。此外,经济法的内容和范围不限于经济行政,它还包括反垄断、制订和执行产业政策,货币和金融调控、政府参与市场活动等历来不属于行政法范畴的私法人公法化的内容。 2、简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经济法基本原则是指规定于或者寓义于经济法律之中的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司法具有指导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规则。它具有如下特征:其一,经济法基本原则反映了经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经济总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其二,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管理对经济法最根本要求的反映;其三,经济法基本原则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意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1)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这一原则应当作为经济立法和执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是经济法的永恒追求,既是经济法的源头,又是经济法的终点。(3)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它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经营主体所享有承受的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的利益与效益必须相一

宏微观经济学电大历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02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宏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都应薄利多销 2.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 B.发散型 )。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圆圈型 3.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减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增后减 4.固定成本是指(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5.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 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C.200 )。 A.300 B.100 C.200 D.500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 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 B )。 8.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 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9.某人的吸烟行为属(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0.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B.非排他性)。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11.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 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C.增加500亿元 )。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5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100亿元 12.投资乘数(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1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4.“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 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以上说法都对 15.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 C.增加贷款)。 A.购买设备 B.偿还贷款 C.增加贷款 D.增加库存现金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漏选均不给分j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二、填空题: 1:隋的建立:时间为581,建立者为杨坚_,589 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2:统治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_。②概况:以_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_,南至余杭_。③作用:__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_。 三、动脑筋 1、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都统一中国,统治的时间都较短……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得民心者得天下。 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京扬州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由于修建了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发了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经济法作业三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如果目前存在通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____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 D. 增加转移支付 A 2. 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再:( )。 A. 减去进口和出口 B. 加上净出口 C. 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D. 减去净出口 B 3. 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只增加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下降,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A. 收益递增 B. 收益保持不变 C. 成本递减 D. 收益递减 D 4. 政府面对反垄断所做的选择可以有 A. 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B.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C. 无所作为 D. 以上都对 D 5. 供给的变动是指____不变条件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A. 本身的价格 B. 偏好 C. 技术 D. 产量 A 6. 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____ A. 会减少产出

B. 会增加产出,同时引发通货膨胀 C. 会增加产出,同时造成通货紧缩 D. 会增加产出,同时物价不变或轻微上升 D 7. 在____情况下,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能稳定经济。 A. 预算每年平衡 B. 预算连年赤字 C. 衰退时出现赤字,通胀时出现盈余 D. 衰退时出现盈余,通胀时出现赤字 C 8.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体现在 A. 均衡产量最大 B. 均衡价格最低 C.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 D. 以上全对 D 9. 财政政策是指:( )。 A. 政府管理价格的政策 B. 周期性变化的预算 C. 为使政府收支相抵的手段 D. 利用税收等政策来实现国民收入的预期水平 D 10. 在描绘洛伦茨曲线时,在数轴的横轴上,自左至右,按收入____排列 A. 自高到低 B. 自低到高 C. 无关 D. 以上全不对 B 11.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____.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等于0 B

经济法网上作业答案

作业一 单选题:(共30道试题,每题2分)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 C ) A.民法 B.经济法 C.宪法 D.行政法规 2.经济法的主旨思想是( D ) A.行政权力本位 B.个体权利本位 C.企业利益本位 D.社会责任本位 3.构建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 A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 4.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形式是( A ) A.组织 B.国家 C.公民 D.团体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权利的是( D ) A.所有权 B.工业产权 C.经济债权 D.用益物权 6.下列代理活动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活动为( B ) A.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进行的代理行为 B.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 C.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D.代理人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7.下列属于不需要被代理人委托,直接由法律根据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而加以确定的代理的选项是( A ) A.法定代理 B.指定代理 C.委托代理 D.表现代理 8.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权人丧失了( C ) A.债权 B.所有权 C.胜诉权 D.起诉权 9.据债的主体双方人数的标准,债可以分为( C ) A.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 B.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 C.单一之债和多数之债 D.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10.根据债的一方当事人各自权利义务及相互间关系,债可以分为( A ) A.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 B.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 C.单一之债和多数之债 D.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11.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裁决书的最终意见取决于( B ) A.少数服从多数 B.首席仲裁员 C.检察院 D.人民法院 12.列各项行为中,哪项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 B ) A.甲委托乙代理企业名称登记 B.甲委托乙代理去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婚姻登记 C.甲委托乙代理购买台灯 D.甲委托乙办理纳税 1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 D ) A.股份有限公司 B.无限股份公司 C.股份两合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 14.职工代表大会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 D ) A.经营管理决策机构 B.生产指挥机构 C.厂长的咨询参谋机构 D.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的机构 15.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的( A ) A.权力机构 B.咨询参谋机构 C.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的机构 D.生产经营监督机构 16.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最高人数是( D ) A.20人 B.30人 C.40人 D.50人 17.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由( D ) A.公司股东会的常设机构制定 B.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机构制定 C.国有独资公司股东大会机构制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18.甲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乙为甲个人债务的债权人,当甲的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乙的债务时,根据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乙可以行使的权利是( B )。 A.代位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B.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C.自行接管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D.以对甲的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19.甲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累计提取法定公积金余额5000万元。2002年度税后利润为3000万元,该公司当年应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数额为( C )万元。 A.150 B.200 C.300 D.500 20.下列各项中关于合伙企业财产的规定不正确的有( A ) A.合伙人转让财产份额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B.对合伙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均应当依据全体合伙人的共同意志进行 C.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D.合伙企业的财产包括合伙人出资和合伙企业的收益 21.国有独资公司由( C )名董事组成

微观经济学作业答案5

Managerial Economics HOMEWORK SET#5 Name: Class: Student #: (Due day: Next class)

Part 1: 1. Discrimination based upon the quantity consumed is referred to as ______________ price discrimination. a. first-degree b. second degree c. third-degree d. group Choose:b) 2. Club Med, which runs a number of vacation resorts, offers vacation packages at a lower price in the winter, the "off season," than in the summer. This practice is an example of: a. peak-load pricing. b. intertemporal price discrimination. c. two-part tariff. d. bundling. e. both (a) and (b) are correct. Choose:e) 3. Bundling raises higher revenues than selling the goods separately when a. demands for two goods a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b. demands for two products are mild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c. demands for two product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 d. d. there is a perfec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mands for two goods. e. the goods are complementary in nature. Choose:c) 4. Two-part tariffs are: a. a form of bundling. b. profit-enhancing if consumers have different demand curves. c. inefficient if all consumers are idential. d. an uncommon price strategy. e. None of the above is correct. Choose:b) Although not all surplus can be extracted when consumers's demand differs, two part tariffs may still be profitable. Two-part tariffs can be just as efficient as perfect competition if consumers are identical snd price is set at marginal cost(therefore, choice c) is wrong). Choice d) is certainly not true-separating prices into two components, an entry fee and a usage fee, is quite common. Example are country club pricing or fitness club pricing (an initial membership fee and monthly fees as well) and utility bills (a charge for being connected and a separate charge for ueage.) The next four questiones refer to the Zwift Corporation, which has a monopoly in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课时作业设计校本班本作业附答案

1认识图形(二)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分类与整理 4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找规律 8总复习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1) 1. 把面值相同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是()、()、()。 (2)1元=()角 1角=()分 3.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20分=()角 4元=()角 8角=()分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换一换。 1.5个2角一共是( )角,可换成( )元。 2.1张50元纸币可以换( )张1元纸币。 3.1张50元钱可以换( )张20元钱和( )张10元钱 第3课时练习十二 1. 2. 3. 4. 5. 6.10元钱可以买什么?

书包字典橡皮铅笔10元 5元 5角 1元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1)6角+2元3角=()元()角 4元5角-2元3角=()元()角 5元6角+2元=()元()角 6角+7角=()元()角 第5课时简单的计算(2)1.填空 5角=()分 40分=()角 70角=()元 10元=()角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5元?请连一连。 3元 1元5角 2元 3元5角 第6课时练习十三 1.填空。 (1) 2元=( )角 12角=( )元( )角(2) 6元8角=( )角 33分=( )角( )分(3) 71分=( )角( )分 4角2分=( )分

(4) 8角+5角=( )角=( )元( )角 2. 填“元”、“角”、“分”。 一枝铅笔2 一瓶可乐3 一个气球9 一个铅笔盒8 3. 一本故事书5元,一本科技书7元2角,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用多少钱?

国际经济法网上作业1答案

1. 汇票的提示是指( B )将汇票交给付款人,要求付款或承兑的行为。 A. 指定银行 B. 持票人 C. 出票人 D. 受益人 满分:3 分 2.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汇票的出票人是( B ) A. 买方 B. 卖方 C. 买方所在地银行 D. 卖方所在地银行 满分:3 分 3.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的规定,对于正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进行交易,货物 的风险从( D )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A. 卖方交货时 B. 买方收取货物时 C. 货物到达目的港时 D. 合同成立时 满分:3 分 4. ( D )不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A. 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B. 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C. 可持续发展原则 D. 最惠国原则 满分:3 分 5. 下列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合同是哪个?(A) A. 我国企业为产品外销而与外商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

B.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C. 国际技术许可协议 D. 股票承销协议 满分:3 分 6. 风险转移指的是:( B ) A. 风险本身的转移 B. 风险承担责任的转移 C. 风险本身及风险承担的转移 D. 风险不再发生 满分:3 分 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在承诺通知中对下列哪些内容有所添加、限 制,则被认为是非实质性改变了要约内容的附有条件的承诺?(B ) A. 货物质量 B. 货物的原产地证 C. 交货日期 D. 货物数量 满分:3 分 8.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的规定,C组术语中卖方承担的风险如何?( C ) A. CIF比CFR大 B. CFR比CIF大 C. CIF与CFR相同 D. 没有规定 满分:3 分 9.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当合同被一方当事人宣告无效时,( C )不受此项行为影响。 A. 关于货物运输的条款 B. 关于风险转移的条款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宏微观经济学)配伍题精华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产品价值P 的乘积。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基数效用:是指按1、2、3 ??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扩展线:

七年级下册校本作业Unit 5答案

七年级下册校本作业Unit 5答案 Unit 5 Topic 1 Section A 一、 I、1. by bike 2. by subway / by underground 3. by bus 4.by train 5. on foot 6. by plane / by air 7. by car 8. by ship II、1. flies 2. train 3. do, get 4. to have 5. feet 二、I、1~5 C B A A C 三、 I、1. goes, on foot 2. go by train 3. Does, go by bus does 4. How do go By plane 5.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Section B 一、 I、1. on weekdays 2. by bike ride a bike 3. by subway take the subway 4. by bus take a bus II、1. goes by bike 2. go by subway 3. go on foot 二、 I、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seldom never 1.never 2. sometimes 3. Usually 4. always 5. seldom 6. often II、1. has 2. does go does 3. take takes 4. gets 5. catches 三、 I、1. goes by subway takes the subway home 2. never goes on foot never walks to 3. Does sometimes go by bike Does sometimes ride to 4. My uncle often goes to England by ship. Section C 一、 I、1. after school 2. play football 3. do one’s homework 4. listen to music 5. get home 6. go swimming 7. go fishing 8. three times a week II、1. takes 2. library 3. quarter 4. watches 5. twice

经济法作业答案

作业答案 1049349danx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经济活动本身具有一种“后果的辐射性”,也就是说某种经济活动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相应的权利义务,也可能给他人带来影响。这被称为经济法的() a A、内部效应 b B、扩大效应 c C、外部效应 d D、辐射效应 正确答案:C 1049353danx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国家机关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在该类主体中,具有特殊地位、担负组织 管理和协调经济职能的是()。 a A、各级立法机关

B、各级行政机关 c C、各级人民法院 d D、各级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B 1049351danx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国家机关是经济法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在该类主体中,具有特殊地位、担负组织管 理和协调经济职能的是() a A、各级立法机关 b B、各级行政机关 c C、各级人民法院 d D、各级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B 1049352danx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我国,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的机关是()

A、税务部门 b B、技术监督部门 c C、人民法院 d D、省级和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D 1049347danx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下列各项中,关于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经济法主体的职权可以放弃 b B、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可以放弃 c C、职权和权力都要依法行使 d D、职责和义务都要依法履行 正确答案:A 1049358danx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关于如何理解经济法这一概念,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电大本科宏微观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导学》导学综合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导学》计算题 第二章供求理论、计算题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 30-4Q =20+2Q 6Q=10 Q=1.7代入P=30-4Q,P=30-4×1.7=23 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0.2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解:已知:Q=2000+0.2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 根据公式:分别代入: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已知:P+3Q=10,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第三章效用理论、计算题 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2.解:总效用为TU=14Q-Q2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 Q=7, 总效用TU=14·7 - 72 = 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 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 (1)消费者的总效用 (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 解:(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 (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

必修2全部校本作业答案(2010年3月1日修改)

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11.(1)①(2)高高低“原始型”(3) 高低高“传统型” (4)低“现代型”老年化 12.(1)非洲非洲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及人口素质较低传统型(2)欧洲欧洲经济发达,社会保障系统完善,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等现代型(3)非洲经济落后,粮食短缺,医疗水平低,自然灾害频繁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9. 10.(1)C (2)C (3)B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9.(1)减少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新疆草 地 37.2 (4)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变薄,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肥力下降 (5)实行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0.(1)①B②D③A④C(2)资源环境 (3)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1)平原高原(2)40°S-90°S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3)北高(4)不能自然条件环境人口容量自然条件环境人口容量只能容纳极少的人在这儿生活,故不能通过迁移使人口平均分布自然人口 22.(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4)环境人口容量悲观乐 观悲观与乐观之间略 23.(1)11.21% 3.4 28% (2)填表、绘图

全国人口(亿)7.3 非农业人口(%) 2.2 非农业人口比例(%)15 (3)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 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 原因:人口过多,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章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C C B A D A 二、综合题 11.点拨:在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中,注意掌握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关系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作业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作业 (1—6)2006.12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作业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目的:(略)要求:(略)参考答案: 一、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变动程度则表现在需求价格弹性。 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复习指导P19)需求价格弹性含义(复习指导P20) 需求价格弹性分类(复习指导P21) 需求价格弹性分类(复习指导P21)需求价格弹性对商品价格决策的影响:第一,需求富有弹性的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 第二,需求缺乏弹性的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第二,需求缺乏弹性的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举例:"薄利多销";"谷贱伤农"。) 二、商品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变动程度则表现在供给价格弹性。 商品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动(课本P31) 商品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动(课本P31)供给价格弹性含义(课本P45)供给价格弹性分类(课本P45) 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结合对商品价格决策的影响: 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结合对商品价格决策的影响: 第一,稳定的价格决策。(课本P49) 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趋于稳定。 第二,不稳定的价格决策。(课本P49) 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最后趋于不稳定。 第三,循环的价格决策。(课本P49) 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按统一幅度进行,最后趋于循环。 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按统一幅度进行,最后趋于循环。(举例:"生猪与玉米"。) 三、商品需求量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变动程度则表现在需求收入弹性。商品需求量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课本P29) 需求收入弹性含义(复习指导P21)

生物校本作业答案版(只要5份)

第4章第1、2节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命/审题冯彬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B)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时间间隔过短 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D)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4.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期间(D) 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5.科学家通过对三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D) A.种群密度为4左右时是甜菜生产的适宜密度 B.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C.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D.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某些部位的产量 6.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C)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 的变化曲线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 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 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 的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