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

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

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
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

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全生命周期分析

摘要:基于目前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引进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并构建其核算模型,从设计机制、招标方式,维修方式,基础数据库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主要因素,提出应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进行设备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构建;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Research o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Life Cycle Cost Theory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administration,life cycle costing theory was introduc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Primary factor which influenced LCC of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were analyzed, such as design mechanism, tender way, maintain way, foundation database application and so on. Finally, measur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applied the equipment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LCC.

Key words: life cycle cost (LCC); model construct; influencing factor;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0引言

电力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的企业,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所拥有的设备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如何对这些庞大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效益和长远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格局,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使用效率低、设备寿命短、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一线人员短缺等。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有效管理模式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绩效和员工综合素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即是基于电力设备从可研论证到报废退役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模式,是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本文在介绍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力设备LCC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应用LCC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介绍

生命周期费用(Life Cost Cycle,简称LCC)又称为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在设备的生命周期内,为其在可研论证、设计、生产、运行、维护、保障、退役处理等过程中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1]。包括科研论证成本、设计制造成本、采购成

本、安装成本、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回收报废成本以及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故障成本和对环境的可能损害而产生的环境成本。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即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中,在满足既定功能的前提下追求LCC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2.电力设备LCC模型构建

在设备管理中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关键是能科学、合理、准确地估算设备的LCC,为了估算LCC需要根据全生命周期费用的构成建立全生命周期费用分解结构。全生命周期费用分解结构是指按硬件、软件和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项目,将全生命周期费用逐级分解,直至基本单元为止,所构成的按序分类排列的费用单元的体系,简称为费用分解结构(Cost Breakdown Structure, CBS)。根据费用分解结构构建设备LCC的估算模型[2],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样的成本模型称为静态成本模型,框架如下:

LCC=CI+CO+CM+CF+CD +CE-CR

式中,LCC为设备全全生命周期成本

C I为一次性投入成本(包括设备初始价格和采购成本)

CO为运行成本

CM为维护成本

CD为退役处理成本

CR为设备残值

CF为故障成本

CE为环境成本

如果考虑逐年的利率变化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应把静态成本折算到某一基期,构建出相应的动态成本,动态成本是指依据等值计算的原理将设备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折算为发生在同一时间的可比费用和效益,这不仅使得采购方案本身的经济性分析有了科学的依据,而且使不同设备之间有了可比性,所以动态成本在评标过程中更具实用价值。

电力设备建设是一个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的过程,依照全生命工程造价管

理理论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实现。

2.1.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研究电网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技术经济方面分析和论证投资的可行性,估算投资额度和预期的收益额度,预测和评价可能会遇到的投资风险,从而做出决策。决策中要选出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

2.2.设计阶段

此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并分别以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来控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

2.3.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可分为招投标阶段和项目施工阶段两个子阶段来进行有效管理。(1)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编制招标工程的标底,合理确定工程承包合同的价格。投标过程中,在评价技术标时,不仅要考虑建设方案,还要考虑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的运营和维护方案,选择综合效益最好的技术方案;在评价商务标时,应改变过去的以建设成本最低为依据的评价标准,而应考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成本要最低。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值的过程。在施工阶段,需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工程造价的目标值,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依据,方便在实施过程中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支出额与之进行比较,发现偏差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正。要以施工图预算或工程合同价为控制目标,以严格的工程计量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加强签证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要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方案时要考虑对后期运营和维护的影响,不仅要能降低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还要尽可能地使运行和维护费

用达到最低。

2.4.竣工验收阶段

此阶段是办理项目资产移交,确定最终建设造价和考核项目建设效益的重要阶段。要做好各阶段造价对比和资料整理、分析、积累,综合检验决策、设计、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效果。竣工验收阶段关键是要加强竣工审计工作,避免出现重复多计工程价款、高套定额、高标准取费等不良现象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这也是项目建设阶段结束,运营维护阶段的开始,要着力作好建设造价的确定,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入生产运营。

2.5.运营和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以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在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对电力工程系统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电网系统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创造更多的利润,较好较快地收回投资成本。

.

3.影响电力设备LCC的因素分析

3.1设计机制

一种定型的设备,在设计阶段便决定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大部分成本,设计阶段本身虽然只耗费了整个产品的成本的7%,却决定了产品成本的70%—80%[3] [4] [5]。设计阶段规定了设备的运行方式、维修方式、以及能源的耗费、备品备件的消耗。在设备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构成中,其中制造成本约占30%—35%,运行维护成本约占50%甚至更多,因此,设备的设计机制极大的影响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没有一个科学的设计机制,便会给后期的运行、维护、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问题。

3.2招标采购方式

传统的招标方式普遍侧重采购价格,忽视后期运行和维护费用,导致报价低的设备易于中标,导致电力企业的成本支出上出现“冰山效应”,对易老化、质量差的电能计量器具的维护大大增加了企业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视经济成本,轻视环境成本;招标方对设备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考虑不够,以至于那些价格偏高,但质量、性能较好的设备往往被排除在外,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3.3维修维护机制

电力设备维修是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举措[6]。同样型号的一种设备,如果采用的不同的维修方式,最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产生极大的差异,尤其电力企业的许多大型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占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降低维修成本需要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比较,将维修中的预防性检修、更新、改造等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从而比较不同维修机制所付出的成本。只有科学的维修维护机制才能配合良好的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3.4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对设备LCC的核算,根据既有的资料信息尽可能准确的估算出设备LCC,而估算LCC需要掌握第一手的详尽的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信息,从设备可研论证开始,到报废退役,每个阶段所耗费的社会资源都需要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和估算,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校对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从而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相互衔接,优化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形成统一的实现帐、卡、物的一致和联动,否则没有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对设备进行LCC管理只可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准确详细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是设备LCC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4.电力设备LCC管理对策建议

电力设备LCC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各环节、分阶段、全过程的分析、评估、决策数学模型,形成一整套贯穿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工作流程和可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4.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LCC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应用始于美国军方,首先应用在军事部门,而后向各个行业全面渗透。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LCC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供应商,制造商和电力企业内部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让LCC的管理理念深入到设备研发、制造、使用等各个部门,才能有效的开展LCC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4.2 整合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LCC管理部门

LCC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设计到电力企业规划、基建、安监、技术、采购等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一致,任何一个部门也无法完成整个寿命周期的管理。因此必须成立专门的LCC管理部门,建立公司统一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全生命周期的思想指导规划、设计、采购、运行、财务等相关工作,进而统一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职责。

4.3 创新设备维修方式,完善设备维修基础数据库

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设备采购之后的运行维护费用,有的大型设备运行维护费用甚至占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半以上,庞大的维修费用支出必然要求电力企业创新维修方式,逐步推广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及全员维修机制,在维修环节大大减少LCC,同时要建立设备各个阶段的数据采集制度,统一设备各个阶段的帐、物、卡的消耗记录,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数据,为设备LCC的核算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4.4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由于电力设备的LCC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复杂的计算模型,已经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对成本的加减运算,一些复杂设备的故障发生模式复杂多变,必然导致对故障成本,维修成本的估算日趋复杂,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管理设备的基础数据库,大大减轻设备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和人工的支出。随着设备管理的日益精益化,对设备各种敏感性分析要求也越来越来,运用现在信息手段管理设备已是必然的要求。

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工作,实质是系统工程理论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拥有庞大设备资产的电力企业运用LCC 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公司设备的管理已是必然的要求和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必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STANDARD IEC 60300-3-3 Second Edition ,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part 3-3 :Application guide-life cycle costing[S] , 2004-07

[2]张俊,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变电站建设的决策分析[D],2007-05

[3]邱仕义,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04-205

[4]王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23(4).

[5]杨旭中.电力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服务器生命周期管理

Altiris IT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器管理部分) 客户价值体现 赛门铁克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Altiris服务器管理解决方案概述: 随着物理计算机和虚拟机的不断增多,复杂性与日俱增,致使在服务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1.服务器管理员要执行许多重复的手动 IT 任务。手动任务会导致出现不一致的情 况。而不一致就会导致停机。大多数停机都是由未经授权的更改或者人为错误引起的。通过Symantec Altiris? Server Management Suite的主动管理功能,使IT 管理员能够有效减低重复的手动的IT任务,统一配置规范。 2.服务器管理复杂性在不断提高:服务器的性价比下降、虚拟化、分层的 Web 应用 程序、采用行业最佳实践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不断增加。通过Symantec Altiris? Server Management Suite强大的管理功能以及基于ITIL的管理模式,有效减低了不同服务器应用的管理复杂度,使IT管理员能够在一个简单的控制台对众多应用的服务器进行快速易用的监控以及管理。 3.对于 IT 专业人员来说,确保企业指导原则得到遵从以及服务器正常运行的确是一 项艰巨的任务。必须有效降低服务器管理的成本和复杂性。通过Symantec Altiris? Server Management Suite强大的监控功能,服务器发生故障前就能获 得相关的预警,通过统一的控制台能够获得直观的告警并迅速处理。 Altiris服务器管理套件SMS向IT 提供了可以确保业务持续性必要的、集成的管理工具。该套件旨在简化整个服务器生命周期,使管理员能够从一个中央控制台设置、控制、自动运行、监控以及评测物理和虚拟服务器。其业界领先的部署功能可以自动执行服务器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服务器配置的一致性和质量。借助此套件易于使用的工具,用户可以控制服务器、减少服务中断次数并延长正常运行时间。 Altiris服务器管理套件SMS中包含以下解决方案: 资产清单管理解决方案 系统部署和虚拟机管理解决方案 软件和补丁管理解决方案 监控和警报解决方案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包括三大方面: 1) 设备的选择;设备选择的类型,影响设备先择的要素,设备选择的要点。 2) 设备的投资评价;利用回收期法,费用效率法,费用换算法来评估设备的优点。 3) 设备的使用评价;使用情况评价;维修费用评价。 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的管理 1) 设备的验收;订购设备的验收,大修完工设备的验收。 2) 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的程序,设备安装的方法,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设 备的试运转,设备的交付使用。 3) 设备的使用;设备使用前的准备,设备使用的程序,设备使用的要点。 4) 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的“三定户口化”制度(设备定号,管理定户,保管定人),岗位专责制度,点检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级保养制度。 3、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设备的检查;开机前的检查,日常巡回检查,管理人员的抽查。 2) 设备的维护;确定设备维护的原则,编制设备维护的内容,制订设备维护的级别, 确定设备维护的重点。 3) 设备的润滑;润滑材料的选用,设备润滑的方式,制定设备润滑的管理体制。 4、设备的维修六个方面 1) 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摸清设备磨损的类型,找出设备磨损的规律,总结设备故障的规律。 2) 设备修理的类型与技术;划分设备修理的类型,建立设备修理的体制,总结设备修理的方法、设备修理的技术。 3) 设备修理复杂系数与定额;确定设备修理的复杂系数,确定设备修理周期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工时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确定设备修理费用定额,确定设备修理材料消耗定额。 4) 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年度设备修理计划,季度设备修理计划,月度设备修理计划,年度大修计划。 5) 设备修理的实施;修理前的检查,准备修理材料,设备修理的组织实施,设备修理的质量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目的及范围 第一条目的 (一)为了更好的规范设备管理考核工作,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二)规范设备的计划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使用水平。 第二条考核范围 (一)新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二)设备的操作维护、计划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 (三)设备外委维修、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四)电机事故的管理考核。

(五)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六)本管理考核办法同样适用于公司内部特种设备的管理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根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殊环境进行区别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考核。 第三章术语及定义 第六条针对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设备:考核办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公司内部服务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二)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置停车影响生产的事件,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三)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计划性检修维护项目不

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郝俊斌, HAO Jun-bin 作者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准格尔,010300 刊名: 煤炭工程 英文刊名:CO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1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黄坤.李彦启.胡煜.HUANG Kun.LI Yan-qi.HU Yu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 2.段婷婷.何卫平.张维.陈金亮.王海宁.DUAN Ting-ting.HE Wei-ping.ZHANG Wei.CHEN Jin-liang.WANG Hai-ning基于Web的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系统[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2) 3.杨振辉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信息建模与集成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5 4.陈敬德.温光浩.CHEN Jing-de.WEN Guang-hao高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 5.王苏安.何卫平.张维.吴振.刘福广.席守模.WANG Su-an.HE Wei-ping.ZHANG Wei.WU Zhen.LIU Fu-guang.XI Shou-mo刀具直接标刻与识别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6) 6.贺芳.齐灿.HE Fang.QI Chan全生命周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3(4) 7.史彦青浅谈电网企业中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引证文献(9条) 1.李春梅.曾富洪面向制造业设备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系统[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2) 2.黄坤.李彦启.胡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4) 3.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11) 4.王彦良浅议制造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期刊论文]-科技传播 2011(13) 5.彭永刚.吴江生.杨华伦.夏元平.辛露关于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机械制造 2011(8) 6.沈启松.李乐.周亚林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网络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1(8) 7.赖芸.卢晨高校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构建[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2) 8.刘存福.苏州煤炭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9(24) 9.陈敬德.温光浩高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614164765.html,/Periodical_mtgc200812044.aspx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

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 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

物业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标准

物业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标准 物业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全程体验是指客户从“潜在客户”转变为“成交客户”,直至“收房装修”、“长期居住”这一全过程,融创地产针对与客户的每一个触点开展体系化、标准化的服务,搭建客户服务全程体验平台。这不仅可以实现客户服务关键触点标准化,还有利于打造融创地产服务品牌,推动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提升。客户服务全程体验所涉及的组织机构有项目公司销售部、客服部、项目管理部、物业公司及集团公司营销中心、物业管理部(客服部)。集团营销中心、物业管理部是服务统筹、管理及监督部门,项目公司销售部、客服部、项目管理部及物业公司是具体服务的执行部门。 一、签约前体验 (一)项目推广应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及公司信息 1、服务目标:满足客户初步了解项目信息、公司信息的愿望,帮助客户真实、全面、高效地了解项目产品与公司品牌。 2、牵头部门:项目公司销售部。 3、参与部门:项目管理部、项目成本部、广告公司、制作公司及媒体发布公司。 4、实现方式:销售说辞、楼书、海报、户型图、规划沙盘、单体模型、工地围档及广告发布等。

5、服务要点:销售说辞、销售道具及宣传推广文件应严格按照项目自身特点及国家法规进行设计、制作、展示、发布,并经项目管理部设计工程人员、法务人员审核确认后方可执行。 (二)销售现场应真实、系统地展示公司与项目形象 1、服务目标:满足客户进一步了解项目信息、公司信息的愿望,帮助客户选择理想产品。 2、牵头部门:项目公司销售部。 3、参与部门:项目管理部、物业公司。 4、实现方式:售楼处、样板示范区及工地现场等。 5、服务要点: (1)售楼处、样板示范区、工地现场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产品配置进行施工展示,样板示范区需经项目管理部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检验后方可开放; (2)售楼处——应严格按照集团要求摆放公司品牌及“客户俱乐部”宣传资料;陈列公司及项目荣誉证书;公示企业资质证书、项目五证、销售人员上岗信息、销售房源及价格信息、签约合同文本、项目风险提示、投诉渠道等; (2)样板示范区——应根据项目自身情况,尽可能做到毛坯样板间、精装样板间、园林示范区、工法展示区的全面展示,使客户能够全面真实地体验所购买的产品;示范区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禁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TLCEM) 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说明: 本课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很难在短期介绍全部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有关模块进行讲解。 课程背景: TPM:大家都熟悉,其中提到了MP(维护预防),DM(设计维护),设备的维护应从设计阶段开始。但TPM并未指导如何去做MP、DM。 成本:设备的设计决定了设备的可靠性,TPM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必然包含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改造,重利用及报废等。 现状:目前国内关于设备管理更多集中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以保障设备使用寿命、性能及加工质量。 目标:设备的管理应从设计阶段开始,满足功能需求,可靠稳定且价格合理的设备是设计的目标。 BM->PM->TPM:目前市面关于设备管理类培训主要集中在TPM-全员生产力管理,包括自主维护、预防维护、设备改善等。主要集中在设备投用后如何提高设备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及维修,但忽视了设备设计,设备日常管理,资产管理及设备后期处理,如改造、报废等。 本培训涵盖从设备需求调研、设备设计到设备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TLCEM 课程大纲: 第一章设备管理总论 第一节现代设备的特征 第二节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设备管理的意义 第四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设备寿命周期的理论 第二章设备的经济规划与投资预测 第一节设备的经济规划 一设备规划的重要性 二设备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一资金的时值 二设备投资评价的依据 三设备投资规划应预估的内容 四设备投资的经济评价方法

第三节设备合理使用期的估算 一设备最佳使用年限的估算 二目标利润和设备合理使用期 三迭代法在现代设备管理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节设备投资预测 一预测的必要性 二数值的加权计算 三盈亏平衡分析 四敏感性分析 五风险的概率分析 第五节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二可行性报告书 第六节投资项目的呈报和审批 一设备投资项目呈报的主要内容 二设备投资预算外追加的限度和审批 第三章技术方案的规划和评价 第一节设备的功能分析 一设备的功能分类 二生产产品与设备基本功能的关系 三功能余裕和功能冗余 四设备功能系统分析的方法 五功能的评价 第二节设备的结构系统分析 一从功能概念系统到结构实体系统的可能性二设备结构系统与机械设备的技术设计 三最佳结构系统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设备的选型和购置 一设备选型的一般考虑因素 二设备选型应与企业远景开发结合 三国外引进设备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设备的安装和验收 第一节生产布局与设备安装 一企业内部的生产布局 二安装工期的时间结构 三安装精度的三要素 四设备安装工程 第二节设备安装后的试运转及验收

服务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指某一种服务产品从进入市场

服务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指某一种服务产品从进入市场、稳步增长到逐步被市场所淘汰的过程。 58同城网公司概况 58同城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已经在全国320个主要城市开通分站,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目前共拥有27家直销分公司。58同城是中国生活分类信息网站,提供找房子、找工作、二手物品买卖、二手车、58团购、商家黄页、宠物票务、旅行、交友等多种生活信息。58同城网秉承“为没有工作的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的宗旨。58同城网流量已经跃升生活服务类网站第一名,是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访问人数和页面访问量在生活服务类行业遥遥领先。 特色: 本地化、自主且免费、真实高效 经营范围: 分类信息网站: 房屋租售、餐饮娱乐、招聘求职、二手买卖、汽车租赁、宠物票务、旅行交友等多种生活信息。 内部孵化创业项目 58到家:提供本地O2O服务,例如美甲、搬家、家政等 58金融:涉及理财、贷款等业务 投资项目: E代驾,一点通,代驾服务,安居客等

58同城网服务产品生命周期 分类信息平台生命周期 特点:1. 增长缓慢; 2.巨头联合; 3.需求转移。 解说:增长缓慢,不管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利润增长率;巨头联合,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 占据市场份额第一,处于垄断地位;需求转移,人们开始从仅在58同城网上寻找相关本地 服务的信息开始转为直接在线上寻找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 O2O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生命周期 特点:1.竞赛对手多; 2.增长速度快; 3.覆盖面广。 解说:“互联网+”背景下,竞争对手多,竞争激烈;增长速度快;O2O本地生活服务覆盖 面广。请看下图o2o生活服务产业结构,然后联系别的电子商务进行讲。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 案办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目的及范围 第一条目的 (一)为了更好的规范设备管理考核工作,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二)规范设备的计划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使用水平。 第二条考核范围 (一)新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二)设备的操作维护、计划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 (三)设备外委维修、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四)电机事故的管理考核。 (五)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六)本管理考核办法同样适用于公司内部特种设备的管理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根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殊环境进行区别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考核。 第三章术语及定义 第六条针对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设备:考核办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公司内部服务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二)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置停车影响生产的事件,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三)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计划性检修维护项目不参与考核:紧固、找正、检查更换油封、填料、尼龙棒、清洗、更换托辊。 (四)备件:特指检修设备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 第七条设备的附属电仪配件包含在设备内,不再另行划分,和设备等同纳入管理考核。 第四章新增设备及备件管理考核 第八条新增设备管理包括:新增设备(包含技改更新)的立项和审批、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设备制造过程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通风区 安全监测分站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搞好机电管理,杜绝失爆,增加设备的使用的寿命,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生命周期运行台账管理制度 1、由班长和技术员负责对每台设备领回来后必须立即登记在生命周期的台账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单价、到货日期、编号、厂家地址及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安装时必须及时填写使用地点和使用日期。 2、安全监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由班长负责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调试合格方可安装。安装后要进行运行前的调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监控设备投入运行的最初2日内,要进行第一次调试、校正。对各部件测试完成后,要记录在账。 3、每台设备入井后必须进行编码管理,以监测定义分站号为编码,班长做好每台安全监控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周期记录,超过6~12个月,必须升井在井上进行全面大修,大修日期以及维修的组成部件、人员都要记录在生命周期运得记录上。 二、安全监控设备检查及维护制度 1、井下监测维修工在进行检测系统维护维修前,必须通知监测机房值班人员,机房值班人员作好记录备查。 2、地区瓦斯员、放炮员负责所在地区使用的监测设备的监管责任,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汇报通风区。 3、井下各地区必须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护监测系统,保证正常运行,安全监测设备必须实行包机负责制,明确包机负责人。明确职责范围 4、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监测班长及时将井下所有地区进行划分,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承包管理。划分留有记录备查,并报主管区长。 5、班长安排承包地区人每周必须对所辖地区的监测分站内所有部件进一次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交直流传换板、+21V电源传换板、+12V电源传换板、数字传输顶板、安全电压内的底转换板。 6、监测班长每周必须对井下各地区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考核处理。 7、监测人员每次下井必须留有工作记录,包括所到地区、工作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设备管理的现状 (3) 二、解决方案 (4) 三、技术特点 (8) 四、应用行业 (14) 4.1. 油田业 (15) 4.2. 医疗业 (16) 4.3. 铁路运输业 (18)

一、现状、问题 设备作为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如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在目前企业面临成本逐步提高的形势下,无疑是帮助企业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设备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而企业如何对设备进行很好的管理也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的关键。 目前在的设备管理领域的软件产品有以下几类: 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设备台帐资料,日常巡视检修工作,故障处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将设备绘制到地图上,方便查询和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管理设备运行维护中的各种工程项目及进度。 自动化控制及调度系统:对自动化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等。 CAD等绘图软件:用来设计各种设备安装、施工图纸。 这些系统都是不同厂家开发的,有些企业已经全部上线实施了,有些企业只使用了一部分,信息化水平有高有底,系统之间只能进行简单的集成,使用起来不方便、功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很容易产生系统间的数据不一致。 大多数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缺少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有效

工具,难以将设备信息、实时数据、图纸信息等进行统一管 理; ●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甚至一些离线的CAD、excel文档 中,难以进行统一管理,数据间一致性差; ●系统分散导致工作流程很难做到闭环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手 段支撑业务精细化管理; ●管理软件和自动化软件难以进行有效集成,设备的大量状态数 据无法进行有效利用; ●系统功能简单,以表单、流程、报表为主,缺乏可视化分析展 示手段,难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 ●现场工作缺乏技术支持手段,设备维护的大量工作要在现场进 行,传统设备管理软件只能运行在桌面电脑上,现场工作只 能事后人工补录到系统中,难以进行及时的监控,工作现场 也难以获取系统中有用的信息; 二、解决方案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资产管理思想,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目标,优化企业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设备采购、维修保养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到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移交、设备运行、最后到设备报废,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

21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 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 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 利进行,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 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 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 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 也是广义的PDCA 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 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 “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

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

资源要素。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 PDCA 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效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控制设备性能劣化。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2)运行维修管理; 3)轮换报废管理。 3.2.1 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 1)规划设备部负责前期管理

国际工程中的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

国际工程中的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 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即从项目前期就介入,协助总包商进行业主运维人员的技能培训、施工指导、设备验收、生产准备、启动前联合检查、启动试运行、质保运行、商业运维等,对总包商提供全面深度技术支持,在项目实施阶段把传统的运维模式从“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成“排查隐患—杜绝问题”,提供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运行的系统解决方案,帮助总包商拿到分系统临时接收证书PAC,在合同约定下平稳度过保质期,拿到最终接收证书FAC,收到尾款,释放保函。 东方电子经过数十个海外输变电项目的运维服务验证,将丰富的海外实战经验凝练成成熟的模型,建立了可复用的管理体系、技术知识库、专家平台,能迅速镜像问题,进行诊断排除隐患,为对外电力工程总包商提供完善的电力运维服务,成为客户价值链上贡献价值的另一条路径。 “运维服务”的新定义 现今,国内输变电工程总包商们已经在项目投标文件中就有意识地引入运维服务,原因有二:一是可以防范项目风险,快速回款;二是考虑到公司的长期目标,为了拓展后续市场,打造良好品牌。 引入运维服务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运维服务从项目前期介入,能帮助总包商在设备选型、施工方案优化做好参谋,在源头上控制成本。 第二,运维服务从项目中期介入,能理清工程界面、梳理业务关系,助力成功启动,顺利通过试运行。 第三,运维服务从项目后期介入,能保证项目PAC顺利进行,在质保期内确保项目正常运行,给总包商拿到FAC证书提供强力保障。

以施工到启动阶段的衔接为例,专业运维方案一次性成功启动拿到PAC证书的机率大,即使启动失败,也会快速锁定问题,顺利启动。不仅帮助总包商从源头上控制成本,顺利获得PAC和FAC两个关键证书,而且更从整体上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降低项目风险,缩短项目周期。 这种“运维服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系统交付后的“售后服务”,而是贯穿了调研、勘测、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启动、质保、交付后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把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从“事后应对”变为“提前预防”,并通过独特的业主培训让客户体验最佳,在项目移交至业主之后依然根据总包商要求继续“站岗”,真正将业主“扶上马,送一程”,是总包商的“贴身管家”角色。 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的价值 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以项目竣工交付运行效果最佳为主线,考量项目的商务需求和技术需求,将业主、国际监理、总包方、设计院、施工单位、调试单位、设备厂家、系统集成商的项目目标串联起来,不再以传统的大包模式和专业分包模式割裂总合同。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已经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验证。通过多年海外市场的锻炼,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依托国内技术支撑平台,已经实现了属地化能力,完全可承载海外输变电工程总包商属地化交付的需求。 一、更准确地理解业主需求 针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从项目勘测阶段就提供质保运行方向的需求分析,帮助总包商准确识别项目在运维方面的需求、存在的风险,技术难题等。与总包商一起调研雇主在运维领域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职责定义,充分了解业主当前的电力运营状况、今后发展方向,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量竣工移交后业主运营中的担忧和顾虑,准确识别客户需求,在项目规划阶段就提出运维解决方案。 二、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 工程现场勘查阶段,运维人员会从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对现场情况进行摸底,发现工程质保期间的潜在问题,对雇主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管理水平、运行管理模式做出准确的分析。从运行和使用人员的角度对暖通、给排水、管井、机房、设备布置等的安全性、合理性、实用性重点优化;在电气方面对供电方案、供电负

IT服务的生命周期

[摘要]随着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在现今的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而在IT服务领域,IT服务的生命周期理论也获得更多的认同。于是,根据IT服务生命周期理论所实施的项目管理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IT项目的生命周期有关理论的探究,思考了IT服务生命周期理论下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经理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方略。 一、项目的生命周期与IT服务的生命周期 (一)项目的生命周期 正如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从出生、成长、衰退到死亡的生命周期,项目也存在着从启动到结束期间内在规律性变化发展的时间。大多数项目生命周期都可以归纳为启动、规划、使用、结束几个阶段。其中启动阶段包括了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识别与选定、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筹措等。而规划阶段包括了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工作分解、项目计划制定(范围、进度、预算、资源分配、质量、采购)等。接下来到使用阶段,它包括项目实施准备、项目计划执行、项目控制等。最后是结束阶段。包括项目结果核实、项目合同结算、项目评估、项目移交等。这四个阶段构成了独一无二的项目周期,缺一不可。 (二)IT服务的生命周期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IT真正的商业值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服务,从产品到服务是竞争力增长的核心。因此,IT服务成为了各类IT组织关注的焦点,向服务性组转型,提高整理的IT服务能力成为了IT组织力的方向。 然而,IT服务同其他任何的商业产品样,其构成和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内外的各类学者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据资料显示,基本可以把项目周期分为a,b,c,d,e几种基本类型。《项目生命周期下项目经理的职责》一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将坐标原点抽象为项目起点,E点抽象为项目结点,原点与结点连接的曲线即可抽象为各型项目生命周期。A型生命周期表示开始时项目的进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的进度越来越慢,直至项目的结束,如产品设计项目等等。B型生命周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时项目的进度较慢,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项目的进度变快,在主体工作完成后,项目又进入缓慢的收尾工作。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都属于型。C型生命周期表示开始和结束时项目的进度都很快,而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进度较慢如白酒的酿造项目、传统农业种植项目等等。而在d型生命周期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时项目的准备工作进度较慢。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项目便迅速的进行,直至项目的完成。例如,烤蛋糕项目、IT项目以及一些化工工程项目等等,这是几种基本的项目生命周期类型。还有一种中间类型e型,它是一种理想项目推进状态,从始至终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时间跨度小,例如来短期料加工项目等。而IT服务的生命周期除了具有d型项目的特点之外,由于服务本身是无形的,有一系列活动构成、生产传递和消费的同步性、客户参与性等特点,因此它的生命周期还显示出了自己独特之处。现研究表明,It服务经过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服务运营、服务改进和服务撤销(图2)这样的一个服务生命周期,并且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自己的活动状态。 二、IT服务的生命周期法下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而基于项目生命周期法下的项目管理,由于项目周期自身的特点,如运动关联性、冲突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施行项目管理时需要采取不同以往的项目管理方法。如系统管理、冲突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而IT服务的生命周期特点更是有别于其它项目,因此IT服务的生命周期法下的项目管理更显出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关注适合其本身的管理方法。事实上,据调查表明,IT项目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也是运用的最好的一个领域。根据IT项目的任务明确性、管理工具的先进性、信息沟通的及时性、资源提供的必要性、项目的贯穿性等特点,在生命周期法下的IT服务的项目管理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成本管理 IT服务的成本是考虑IT服务的需求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时,必不可缺地需要考虑的方面。而对

全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1基本概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阶段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 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 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 畴。 (3)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 造成库存期与在役期之间的管理真空。 (2.运行维修管理 包括防止设备性能劣化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监测,诊断以及修理,更新等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有效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运行和维修过程中,可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如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定置管理,信息管理与分析,使用和维修成本统计与分析,ABC分析,PDCA方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