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填空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填空

阳东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级文科政治寒假作业5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2、特点:(1)文化是的现象。纯粹“”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_____________,而是通过对,特别是通过、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离不开,产品离不开。

5、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______力量,能够在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___力量,对_______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从社会发展看文化的作用:(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分析)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所决定,又于一定的、,给予政治、经济以。、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从综合国力的发展看文化的作用:文化竞争力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_________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因素。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国家,要在激烈的__________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___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___________,提高我国____________,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______ 、不竭的_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

(3)从人的发展看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化影响人们的

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影响人的_______活动、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_。③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④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A、优秀文化能够________ ___ ________;B、优秀文化能够 ____________ ___;C、优秀文化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从三个方面讲人类文化的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表现出来:(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 _和

___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文化的长期______。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

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

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

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价值:文化多样性是的基本特征,也是的重要动力。

(2)成因:由于各民族间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多样性)

(3)文化是________ ,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______和_______;文化又是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_______中___________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

作用,是本民族______与______的__________。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好、发展好____________。)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________,而且属于

__________。)

(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是: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②遵循原则与要求: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了解实例)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继承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两个个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___;它的___________又能够_____________。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__________ 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维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

3、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两重性):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_________________,不断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______社会与人的发展;反之,如果___________也会_______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____________作用。

4、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字)

(二)发展传统文化

1、如何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_____________。(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

文明相协调)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三)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联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__。文化在____________上发展;在______________中继承。

(四)★注意把握:教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教育在文化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地位。教育是的基础,在现

代化建设中具有作用。

(2)教育是重要途径。(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代教育方式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4)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作用

原因:教育是发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五课、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文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

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_的繁荣。

(二)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____________。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还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博采众长。既要以_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___________的________;又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4、要克服错误倾向:__________主义、__________主义、_______________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主义;

5、要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相结合。因为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_的主体,也是___________的主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2016江苏单科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2.(2016江苏单科卷)“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3.(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全国卷III)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江苏卷)2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3、(全国卷II)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5、(全国卷III)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阳东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三级文科政治寒假作业6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包容性)

1、源远流长: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两个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含义理解:求同存异,就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

交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_ 为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贯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当代中国,爱祖国与_______________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是支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支柱;是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

永远的。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是不断

增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是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4、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____________。(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须继承和发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准确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须与弘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在比较中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一)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影响: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有喜有忧: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市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也造成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

(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由于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要发展大众文化:即面向_______________,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大众所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是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的文化;常常以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文化糟

粕,需要通过 _______________,予以_______或________。

(2)腐朽文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思想、_______文化、“法轮功”_____、__________文化等,其社会危

害性是:腐蚀人们的______________、侵蚀_____________、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_、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依然存在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

要大力____________,支持__________文化,努力改造___________,坚决抵制___________。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____________为指导,,面向________、 _________ 、

___的,_____的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__文化。

2、(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这个路径,是由我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由______和______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______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_________和人民群众__________决定的,是由增强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__________________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因: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_________,_________,各项事业才会_________。精神文明建

设搞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

(1)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后边专门梳理)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途径:

(1)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______________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动亿万人民广泛参与文化建设。

(2)立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践。

第十课、加强思想道德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一)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因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__________,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①是什么(内容):(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思想;(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理想;(精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基础)——

②为什么(意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们的思

想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必须坚持用

____________引领__________、凝聚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 ,又有力抵制各种_____________ _____,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三)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结合。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解决道德冲突中“两难选择”的重要途径之一。

(2)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______________。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的______________不断升华;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不断提高。

(5)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一个_________的长期过程。

所以要在遵守______________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______________、不尚空谈、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练习题

1.【2015年新课标I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退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全国卷I)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C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

A.继承革命传统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4、(全国卷II)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学科&网。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C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苏卷)20.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B )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6、(江苏卷)2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C )

A.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B.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C.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用人以德,唯德是举

7、(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在全国首创文化惠民卡,对市民观看演出进行补贴,大大降低了市民走进剧场的门槛。以前很多文艺院团演出上座率不到五成,“文惠卡”推出后,各院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超过八成。一张小小的“文惠卡”,不仅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多种文化盛宴,而且倒逼各文艺院团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了更多优质剧目的产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惠民卡推出的意义。(8分)

【2016年全国卷二.39】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学科&网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寒假作业5、6答案

一:1A 2B

3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保守观念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1A 2B 3B

4.【参考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5.【参考答案】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四:1 A 2 C 3 A 4 C 5 B 6 C

7【参考答案】(1)(8分)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②有利于用优秀文化塑造人,提高公民文化素养。③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文化市场繁荣。

8【答案】(2)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