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杠测试报告

保险杠测试报告

保险杠测试报告
保险杠测试报告

汽车保险杠测试技术研究报告

S140200250

陈峥

汽车保险杠测试技术研究报告

摘要:介绍了汽车保险杠的发展现状,描述了国内外关于汽车保险杠测试的相关法规,以及NCAP中行人保护要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叙述了我国保险杠低速碰撞试验和大小腿冲击器试验的过程和评价标准,并对其使用的试验设备进行了介绍。

1国内外现状

1.1保险杠简介

早期,汽车没有保险杠等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增多,汽车安全性得到重视,那么就出现了汽车保险杠系统。从无到有,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汽车保险杠已经成为现代车身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汽车保险杠位于汽车的前、后端,是

重要的安全防护构件,其主要作用是当汽车与其他发生碰撞时,起到保护翼子板、散热器、发动机罩和灯具等部件,同时保护人员安全或降低人员伤害程度。

按功能汽车保险杠又可分为非吸能式汽车保险杠和吸能式汽车保险杠两大类。非吸能式汽车保险杠的结构形式简单。在发达国家,在轿车上塑料保险杠的使用增加较快,但是这种塑料汽车保险杠一般只起到装饰的作用,不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世界上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前后两侧发生的事故比较频繁。由于没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强烈的碰撞,塑料汽车保险杠在撞车时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使得翼子板、发动机罩、散热器、灯具等受到比较严重的损坏。对于大客车来说,其前围损坏严重时能够损坏风窗玻璃、方向盘、仪表盘,直至对驾驶员和前排成员造成伤害。随着对车辆碰撞安全方面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因此先进的吸能型汽车保险杠是汽车保险杠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流行的吸能式保险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自身吸能式保险杠

这种保险杠系统是由外盖板、吸能块、横杠和支架四部分组成(如图 1 所示)。在横杠内填充有泡沫塑料等吸能材料,使用较多。其外盖板和吸能块附着在横梁上,横杠与支架纵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图1 自身吸能式保险杠结构示意图

1.1.2液压吸能式保险杠

液压吸能式保险杠的结构如图2所示,保险杠横梁和活塞杆相连,活塞杆里面有活塞,活塞右边有机械油,左边有氮气,缓冲液压缸内的机械油和活塞杆的右腔相通,缓冲缸固定在车

身加强件上。当发生碰撞事故时,保险杠将受到的冲击载荷传到活塞杆,活塞杆向右侧移动,机械油通过节流孔向右腔流动,同时浮动活塞向左侧移动,氮气被压缩,利用黏性阻力来吸收碰撞能量,碰撞后靠氮气膨胀使保险杠复原。该保险杠系统多在高档轿车上使用。

图2 液压吸能式保险杠结构示意图

1.1.3带气腔式保险杠

带气腔式的汽车保险杠与普通式汽车保险杠的区别主要如图3所示,其通常在外盖板和横杠之间安装气腔内衬。当汽车发生前部碰撞时,首先压缩气腔,进而影响外包裹件的变形,来改善汽车保险杠的吸能效果。气腔数量和气压的合理确定能保证包裹气腔部件的强度。这种带气腔式汽车保险杠与普通式的相比能使每小时十五公里、百分之四十的前部偏置的碰撞减速度有效降低。

图3 带气腔式保险杠和普通保险杠的结构对比

1.1.4带安全气囊的汽车保险杠

国外研制的一种带安全气囊的汽车保险杠,这种带安全气囊的汽车保险杠装置主要通过传感器、气泵、气囊等主要部件构成,并集成后安装在汽车前保险杠内。当发生碰撞时在行人同汽车保险杠的接触瞬间,传感器检测到发出指令,汽车保险杠的内藏板迅速放下,以便阻止行人倒后进入车底造成更大伤害。内藏板迅速放下的同时汽车保险杠上的传感器发出信号来触发点火回路,点燃充气体器中的固体燃料,燃料燃烧迅速释放出大量的氮气,氮气在较大的气压作用下迅速充入气囊,便气囊向前快速打开,以使得被撞行人进行软接触。位于汽车保险杠两侧翼状气囊充气后向也同时向两侧举升,这样可以防止行人碰撞后滚落到公路上造成二次撞击,同时发出信号控制汽车来实施应急制动,以降低车速。试验证明在发生汽车撞车事故中,这种新型的被动安全装置可以减轻汽车对行人的伤害程度。

1.2国内外法规

1.2.1前后保险杠低速碰撞法规

考虑和认识到汽车保险杠在汽车低速碰撞中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汽车保险杠都制定有相应的法规。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欧盟(非强制性)的ECE R42、美国(强制性)FMVSS 581、Consumer test、IIHS Test;加拿大(强制性)的CFVSS-215;德国的AZT-Crash--Test等。我国颁布的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标准GBl7354-1998是参照欧盟ECE R42 法规的相关要求制定的,与ECE R42法规要求基本相同。各种法规和规范所采用的基本试验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各种法规和规范的基本试验方法对比

名称项目美国CFR

Part581

美国IIHS

test

加拿大

CFVSS 215

德国AZT-Crash

Reparatur Test

欧洲

ECE R42

中国

GB17354-

1998

摆锤正碰4km/h - 4km/h - 4km/h 4km/h 摆锤60°碰 2.5km/h - 4.8km/h - 2.5km/h 2.5km/h 整车正碰4km/h 8km/h 8km/h - - -

整车30°碰- 8km/h - - - -

碰撞圆柱- 8km/h - - - - 40%偏置碰- - - 15km/h - - 除保险杠结果作为汽车的一般结果作为参考,除保险杠除保险杠

法规要求件数外,其余部

分正常工

作参考,并

公开

功能不受影

并公开外,其余部

分正常工

外,其余部

分正常工作

在美国除强制性的法规FMVSS 581 外,另有Consumer test 和IIHS—Test Consumer test,这两种汽车保险杠系统的安全性试验规范为非强制性的,属于消费者组织确定的试验规程,试验结果供销费者和保险商参考使用。

2010年9月,国际汽车维修研究理事会(RCAR)布了最新的《保险杠碰撞试验规程》。该规程采用一上下高度可调的可变形壁障作为其碰撞试验装置,主要由壁障体、吸能块、挡板、罩板、固定装置以及撞击墙等组成,相比于其他国际保险杠碰撞安全标准,例如欧洲ECE 42美国FMVSS CFR part 58l以及中国GB 17354-1998等,RCAR测试方法的特点与优点在于其采用类似于保险杠形状的可变形壁障,并且在壁障上部加设挡板,考虑到了实际碰撞中出现的钻撞现象,更加真实地模拟了两车相撞的情况,能够更加准确评价汽车保险杠的安全性能。

1.2.2行人安全相关法规

汽车保险杠的功能不仅仅是保护车身结构免受损坏,它也与行人安全密切相关。随着行人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对保险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欧盟较早将行人安全纳入欧洲新车评价程序(EURO-NCAP),对行人保护试验作出了规定。我国仿照欧洲EURO-NCAP要求也推出了国家推荐标准《汽车碰撞时对行人的保护》。其中明确规定了腿型对保险杠试验的性能要求:进行小腿腿型对保险杠试验时,其最大动态弯曲角度不大于19 度,其最大动态剪切位移不大于6.0mm。小腿上段加速度不大于170g。如果制造厂提供的保险杠试验宽度最大为264mm,小腿上段加速度不大于250g。进行大腿腿型对保险杠试验时,相对于任何时刻的瞬态冲击力总合不大于7.5kN,试验冲击器的弯矩不大于510Nm。按照其规定进行测试,目前汽车的保险杠会有大多数不符合行人保护方面的要求。从对行人保护的要求和实践来看,其碰撞性能指标对保险杠的设计制造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2测试方法及性能要求

2.1前后保险杠低速试验

我国的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评价标准是GB 17354-1998。本标准要求车辆必须具有保护装置,该装置是指装在车辆前、后端的诸元件。其设计要求是当车辆发生接触和轻度碰撞时避免导致车辆的严重损伤。

2.1.1试验条件

?车辆应处于停止状态;

?前轮应处在直行位置;

?轮胎应按制造厂规定的气压冲气;

?制动器应松开,变速器挂空档;

?对装备油-气悬挂、液力或空气悬挂的车辆以及装有自动调整悬架(能根据载荷自动对

车辆进行调整)的车辆,应在制造商规定的正常行驶条件下进行试验;

?试验采用摆锤冲击,其有效撞击质量等于被测试车辆的整备质量;

?进行撞击试验时,试验地面应足够的面积以便设置碰撞器的驱动系统,供试验车辆受

撞后滑移以及安置试验所需的设备等;

?停放试验车辆的地面应水平、硬实、平整。

本标准的检验项目包括纵向碰撞试验,对“车角”的碰撞试验。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试验的规程。

图4 碰撞器尺寸

2.1.2纵向碰撞试验

(1) 本试验包括对车辆正前方的两次碰撞和正后方的两次碰撞。在各方向的两次碰撞中,一次是在车辆质量为“整车装备质量”时进行的,另一次是在其质量为“加载试验车质量”时进行的。

(2) 在车辆每一方向的两次碰撞中,第一次碰撞时,对碰撞器的位置没有限制,而第二次碰撞时,碰撞器的中垂面位置应与第一次碰撞时的位置相距不小于300mm,并应保证这两次碰撞时,碰撞器的外廓不超越由通过“车角”并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面的两个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3) 如图4所示的碰撞器,A平面与地面保持垂直,基准线保持水平且基准高度达到

445mm。

(4) 车辆的摆放位置应进行调整,使位于“车角”间的点接触碰撞器但又不致引起碰撞器的晃动,同时,车辆的纵向对称面应与碰撞器的A 平面保持垂直。

(5) 车辆的碰撞速度应控制在4km/h 。

2.1.3对“车角”的碰撞试验

(1)碰撞装置的放置位置使平面A 垂直,基准线为水平线,基准高度为445mm;

(2) 车辆的摆放位置应进行调整,使位于“车角”间的点接触碰撞器,不会引起碰撞器起动。此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a) 碰撞器与车辆的纵向对称面构成60±5°的夹角;(b) 碰撞时最先接触的点应在碰撞器的中垂面上(允差±25 mm);

(3) 车辆碰撞速度为2.5 km/h

(4) 本试验包括在车辆质量为“整车整备质量”时对一个前“车角”和一个后“车角”的各一次碰撞,以及车辆质量为“加载试验车质量”时对另一个前“车角”和另一个后“车角”的各一次碰撞。

试验要求如下:

(1) 照明和信号装置应能继续正常工作并清晰可见。如果出厂时安装好的照明装置失调,允许进行调整以符合规定要求,但只即使于采用常规的调整方法。如果灯丝折断,应允许更换灯泡。

(2) 发动机罩、行李箱盖和车门应能正常开闭。车辆的侧门在碰撞的作用下不得自行开启。

(3) 车辆的烯料和冷却系统应无泄漏,不发生油、水路堵塞,其密封装置与油、水箱盖亦能正常工作。

(4) 车辆的排气系统不应有妨碍其正常工作的损坏或错位现象。

(5) 车辆的传动系统、悬架系统(包括轮胎)、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应保持良好的调整状态并能正常工作。

2.2行人安全试验

我国的行人安全法规GBT 24550-2009与保险杠相关的是小腿冲击器和大腿冲击器试验。

2.2.1试验条件

1)试验设备和车辆及其他设备应在相对湿度40%±30%、温度20℃±4℃的条件下;

2)试验场地平整、光滑、坚硬,不平度不大于1%;

3)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并且牢固地固定在支撑架上或在制动状态下安放在水平地面上;

4)切割的车身应包括车辆前部结构的所有部分,并以正常行驶姿态牢固地固定;

5)车辆所有用于行人保护的装置应当开启;

6)有可改变位置或形态的车辆部件,则在不同位置和形态下车辆都应符合要求。

2.2.2小腿冲击器试验

试验程序:

a) 车辆或子系统的状态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测试应在规定的保险杠部位进行。

b) 撞击速度矢量的方向应位于一个水平面内,并与车辆的纵垂面平行。在撞击接触瞬间,撞击速度矢量的方向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误差不得超过±2°。

c) 撞击器的轴应与水平面垂直,且其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误差均不得超过±2°。水平面、纵切面和横切面3个平面之间互相垂直。

d) 在撞击器与保险杠发生第一次接触时,撞击器的底部应位于地面参照面上,误差不得超过±10毫米。

e) 在设定推进系统的高度时,撞击器自由飞行过程中受地球应力影响的因素应被加以考虑。

f) 在撞击器与保险杠发生第一次接触时,应确保撞击器的竖轴处于预期方位,误差不超过±5°,以便膝关节可进行正确的动作。

g) 在撞击器与保险杠发生第一次接触时,撞击器的中线与选定的撞击位置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10毫米。

h) 在撞击器和车辆的接触过程中,撞击器不得接触地面,亦不得接触除车辆部件以外的其它任何物体。

i) 在撞击保险杠时,撞击器的撞击速度应为11.1±0.2米/秒。当在撞击器与保险杠发生第一次接触前对撞击速度进行测量时,重力效应应被加以考虑。

图5 小腿腿型对处于正常行驶转台的整车(左侧)和安装在支撑上的切割车身(右侧)的保险杠试验

性能要求: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不大于19°,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不大于6mm,小腿上端加速度应不大于170g。制造商可指定最大为264mm的保险杠试验区域,此区域的小腿上端加速度不大于250g。

2.2.3大腿冲击器试验

试验程序:

a) 车辆或子系统的状态应符合所规定的要求。测试设备、车辆或子系统的温度应稳定于20±4 摄氏度。

b) 测试应在规定的保险杠部位进行。

c) 撞击方向应与车辆的纵轴平行。在与保险杠第一次接触时,大腿模拟撞击器轴应处于垂直状态。上述方向的误差不得超过±2°。在与保险杠第一次接触时,大腿模拟撞击器的中线应处于保险杠上参照线和保险杠下参照线之间,误差不得超过±10 毫米。同时,大腿模拟撞击器中线与选定撞击点的横向偏差亦不得超过±10 毫米。

d) 在撞击保险杠时,撞击器的撞击速度应为11.1±0.2 米/秒。

图6 大腿冲击器试验

性能要求:相对任何时刻的瞬间冲击力总和不大于7.5kN,试验冲击器的弯曲不大于510N·m。

3.试验设备

3.1低速碰撞试验设备

天津中汽研与吉林大学开发了如图7所示的汽车保险杠碰撞试验台。该试验台符合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第581 号要求、欧洲车辆前部防护装置法规ECE R42 和我国

国家标准GB17354-1998 对保险杠不同的技术要求。

图6 汽车保险杠碰撞试验台

该试验设备主要由摆锤提升机构、横梁举升机构、摆锤制动机构、设备软件操作机构等四部分组成。试验设备主要测量按标准要求施加在保险杠上的冲击速度、加速度、力等技术参数。根据该试验台在试验过程中碰撞冲击作用需要,摆锤撞击部位采用高强度淬火钢铸造,摆锤整体钢板焊接。摆锤质量由基本质量与调整配重组成,使得试验质量可调。摆锤采用组合撞击头形式可满足多种不同试验对冲击头的要求。摆锤在碰撞试验采用采用刚性杆平行四边形悬吊,

保证摆锤在摆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试验设备结构简图见图7)。

图7 试验设备结构简图

1.摆锤提升机构的功能:摆锤利用卷扬机通过钢丝拉索提升,可提升至任意高度。采用气动杠杆挂钩机构锁定和释放拉索。设置气缸驱动插拔的保险销,以防止意外脱落。卷扬机带有停机和断电制动装置。摆锤的提升角度可根据撞击速度和能量,由角度传感器确定,作为摆锤提升依据。

2.横梁举升机构的功能:摆锤臂的悬吊横梁可进行高低位置的升降调整,以满足不同试验标准中撞击高度的要求。升降机构为电动丝杠传动,减轻调整工作强度。

3.摆锤制动机构的功能:试验台设计配置了摆锤制动机构,保证撞击后能使摆锤尽快稳定停摆。该制动机构为气动,可提供最大2500N 的制动力,根据试验碰撞后的剩余能量在200 焦耳以内,经过摆锤回程和剩余去程的两次制动可以保证摆锤完全停止。

试验装置的撞击初速度采用欧母龙光电测速传感器测量。拉索锁定和释放状态,保险销的锁定和打开,采用气缸配置的行程开关来判别。当出现挂钩未锁定和未释放、保险销未锁定和未打开等异常故障,会提供报警信号。并且拉索锁定和释放状态、保险销的锁定和打开及提升

卷扬机的操作是互相保护互锁的,操作动作必须逐步完成,否则下一个操作不能进行,以避免

摆锤意外的脱落。

根据标准中相关要求,设备在碰撞器上安装了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采用独立的弹簧自复位位移传感器测量)。每次碰撞后通过相关曲线可分析判定保险杠的吸能性能。

3.2 行人保护试验设备

GBT 24550-2009对使用的行人小腿和大腿模拟冲击器进行了规定:

1)小腿冲击器

小腿模拟撞击器应由外面包裹泡沫塑料的两段刚性结构组成(如图8),分别代表股骨(大腿)和胫骨(小腿),中间使用可变形的模拟膝关节连接。小腿模拟撞击器的全长应为926±5毫米,重量应为13.4±0.2公斤。为进行发射而装配于小腿模拟撞击器上的支架和滑轮等附件可能会使小腿模拟撞击器的实际尺寸有所延伸。小腿模拟撞击器上应装配传感器,以测量膝部的弯曲角度和剪切位移。同时,在小腿模拟撞击器胫骨上未进行碰撞的一侧靠近膝关节处应装配一个单轴加速度计,并将其量测轴转向撞击方向。

图8 小腿冲击器

2)大腿冲击器

大腿模拟撞击器应为刚性结构(如图9),在撞击一侧应覆盖泡沫塑料层,长度应为350±5 毫米。大腿模拟撞击器上应装配 2 个负载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大腿模拟撞击器两端所承受的力;同时应装配多个变形测定器,分别用于测量大腿模拟撞击器中心以及中线两侧50 毫米处所承受的弯曲力矩。

图9 大腿冲击器

(完整版)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暂定)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略 2.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我方(北京圆规创新公司)对XX公司“XX”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XX公司“XX”项目,测试范围为:略。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易用性测试。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3.测试解决方案 我公司针对用户方提出的测试要求,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经验,撰写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了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类型,并分别介绍不同测试类型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3.1.系统功能测试 实施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功能确认。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将功能点转换为功能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所有功能点必须被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编写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编写原则,便于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上兼顾正常业务逻辑和异常业务逻辑。测试数据的选取可采用GUI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比较测试等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数据的组合,一般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为主。 3.1.1.系统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项进行测试(列表); 3.1.2.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列表); 3.1.3.系统功能测试标准 ?可测试的功能点100%作为测试需求(如未作为测试需求,必须在测试计划中标注原因并通知用户方负责人);

VOLTE-RTP丢包率参数实验专项报告

RTP丢包率参数实验专项报告

目录 1、实验背景 (3) 2、参数介绍及实验思路 (3) 2.1参数介绍 (3) 2.2实验思路 (3) 3、参数实验准备工作及调整情况 (4) 3.1实验路线及方法 (4) 3.2测试规范及要求 (4) 3.3涉及相关参数调整实验方案 (4) 4、实验效果统计对比 (5) 4.1DT语音业务测试效果验证对比 (5) 4.2KPI统计指标对比 (8) 5、参数实验总结及建议 (9) 5.1实验总结 (9) 5.2调整建议 (9)

1、实验背景 根据VoLTE网络质量提升百日会战的要求,为提升VoLTE语音DT测试指标,提升用户感知,对可能与测试指标相关联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相应参数的调整实验寻找合适于网络需求的参数优化值,提升DT测试中各项指标; 此次参数实验主要是针对VoLTE语音DT测试指标中的RTP丢包率相关的参数PDCPPROF101TDISCARD,期望通过对该参数的调整试验,同时观察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找到有益于指标和感知的实验值。 2、参数介绍及实验思路 2.1参数介绍 参数ID:PDCPPROF101TDISCARD 含义:该参数表示PDCP丢弃定时器的大小 界面取值范围:100ms(0),150ms(1),300ms(2),500ms(3),750ms(4),1500ms(5),infinity(6) 缺省值:QCI 1取值100 现网值: QCI 1现网取值为100 影响范围:基站级,该参数修改不需要闭站,操作不影响业务。 附RTP丢包率公式: RTP丢包率=(发送RTP数-接收到RTP数)/发送RTP数×100%; 2.2实验思路 在无线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基本无丢包,而在无线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上行丢包现象较为严重,PDCP重传时间超时,数据包将被丢弃,从而影响RTP丢包率指标和用户感知; 若将PDCP丢弃定时器调整增大,则可使在无线质量差的环境中一定程度概率上改善丢包情况,但若PDCP丢弃定时器调整增大可能存在影响RTP抖动指标

系统测试报告参考文档

系统测试报告 1 系统测试报告写作的目的 1、软件测试人员对整个系统测试工作进行总结,对被测试对象进行评估,并对以后的测试工作给出建议 2、测试经理通过测试报告了解被测试产品的质量情况、测试过程的质量 3、软件开发项目经理通过软件测试报告了解开发产品的质量情况,并在下阶段的开发工作中采取应对措施 4、在软件测试报告中,软件测试人员作出的软件产品质量评估,可以作为软件产品是否对外发布的重要参考依据。 2 系统测试报告写作的要点 2.1 概述 简单介绍被测对象、测试特性及其版本/修订级别情况 指明本次系统测试活动所依据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及测试过程,对测试内容也要进行简要说明 2.2 测试时间、地点、人员 描述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测试人员,以及人员分工。 例如: 2.3 环境描述 描述本次测试的环境,包括软硬件、测试仪器、组网图等。

2.4 总结和评价 2.4.1 测试过程质量统计评估 1、工作量数据统计 例如: 分析: 1)可以根据不同模块每千行代码投入的工作量来查看哪些模块测试比较充分;哪些模块测试不够充分。 2)结合模块的实际情况,对关键模块或者复杂模块投入的测试人时比例应相对较高;对非关键或者简单的模块投入的测试人时比例可以相对较低,根据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测试过程中测试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 2、用例数统计

分析: 1)可以根据用例数/KLOC来查看哪些模块用例设计的比较充分;哪些模块用例设计的相对比较少,结合模块的具体特点,需要进行分析,避免关键模块用例设计不充分的情况。2)可以根据不同模块用例数来了解不同测试人员的工作量;结合时间方面的数据,对工作量少而花费时间较多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策略进行有效的规避。 3、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_V X.X测试报告 作者: 日期: X X X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4) 2.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4) 3. 测试环境 (4) 4. 缺陷统计 (5) 4.1 测试缺陷统计 (5) 4.2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5) 5. 测试活动评估 (6) 6. 测试对象评估 (6) 7. 测试设计评估及改进建议 (6) 8. 规避措施 (7) 9. 遗留缺陷列表 (7) 9.1 遗留缺陷统计 (7) 9.2 遗留缺陷详细列表 (7) 10. 附件 (8) 附件1: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8) 附件2:修改、添加的测试方案或测试用例 (9) 附件3:其他附件(如:PC-LINT检查记录,代码覆盖率分析报告等) (9)

XXX_V X.X测试报告 本文档中蓝色字体为说明性文字,黑色字体为测试报告文档中必需的部分。 本文档中内容包括测试的总结性报告、测试评估,测试缺陷报告和测试实测结果清单等内容。 测试报告可能是多个层次级别的,如系统测试报告、集成测试报告、单元测试报告等,而所有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测试报告均遵从规范所定义的此模板。如果不同阶段测试报告有其特殊需求,可以增加其他段落作为补充。 关键词:列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汇。 摘要:简略描述报告内容。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概述 描述本报告是哪一个测试活动的总结,指明被测对象及其版本/修订级别。同时,指明该测试活动所依据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及测试过程为本测试报告文档的参考文档 2.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测试人员如下表所示: 3.测试环境 描述本次测试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配置、所使用的软件及软件版本号、来源、测试工具等。

最新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变更历史记录

目录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0 [V1.0(版本号)] 0 [2010年9月9日] 0 第1章简介 (3) 1.1目的 (3) 1.2范围 (3) 1.3名词解释 (3) 1.4参考资料 (3) 第2章测试简介 (4) 2.1测试日期 (4) 2.2测试地点 (4) 2.3人员 (4) 2.4测试环境 (4) 2.5数据库 (5) 2.6测试项 (5) 第3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5) 3.1对问题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5) 3.2遗留问题列表 (7) 第4章简要总结测试的结果 (7) 第5章各测试类型测试结论 (8) 5.1功能测试 (9) 5.2用户界面测试 (9) 5.3性能测试 (9) 5.4配置测试 (9) 5.5安全性测试 (9) 5.6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9) 5.7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0) 5.8业务周期测试 (10) 5.9可靠性测试 (10) 5.10病毒测试 (10) 5.11文档测试 (10) 第6章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10) 第7章建议的措施 (10) 第8章追踪记录表格 (11) 8.1需求—用例对应表(测试覆盖) (11) 8.2用例—需求对应表(需求覆盖) (11)

第1章简介 测试报告的简介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测试报告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等。 1.1 目的 阐明此测试报告的目的。 1.2 范围 简要说明此测试报告的范围:它的相关项目,以及受到此文档影响的任何其他事物。1.3 名词解释 列出本计划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及其定义 列出本计划中使用的全部缩略语全称及其定义 表1 名词解释表 1.4 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测试报告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任何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发布组织。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引用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测试报告模板

(项目名称) 测试报告 测试执行人员签:___________ _ 测试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 __ _ 开发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 _ 项目负责人签字:________ ____ _ 研发部经理签字:_______ _ _____ XXXXXXXXXXX公司软件测试组 XXXX年XX月

目录 1 测试概要 (3) 1.1 项目信息 (3) 1.2 测试阶段 (3) 2 测试结果 (3) 2.1 测试结论 (3) 2.2 测试总结 (3) 3 测试环境 (3) 3.1 系统拓扑图 (4) 3.2 环境详细信息 (4) 4 测试分析 (4) 4.1 测试进度总结 (4) 4.2 测试需求覆盖情况 (5) 5 缺陷统计与分析 (5) 5.1 按功能模块划分 (5) 5.2 按状态分布 (6) 5.3 缺陷收敛情况 (6) 5.4 遗留缺陷 (6) 6 建议 (7)

1 测试概要 1.1 项目信息 1.2 测试阶段 [描述测试所处阶段,描述本次系统测试是第几轮和所涵盖的测试类型。如下示例] 本次测试属于系统测试第一轮,测试类型包括:安装测试、功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文档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2 测试结果 2.1 测试结论 [说明本轮测试完成后,是否存在遗留问题,是否通过测试,是否测试通过。] 2.2 测试总结 [对本次验收测试工作进行总结。] 3 测试环境

3.1 系统拓扑图 [使用Visio画出本次验收测试的测试环境框图。如下示例:] 3.2 环境详细信息 [列出本次验收测试使用到的所有软硬件设备信息,列表内容应该包含测试环境框图中的所有软硬件。] 4 测试分析 4.1 测试进度总结

外场VoLTE测试报告之鼎利VoLTE-MOS产品使用总结

外场VoLTE测试报告 —鼎利VoLTE-MOS产品使用总结 2015年8月 外场优化专项组

目录 写在前面 (3) 1.测试说明 (4) 1.1测试区域说明 (4) 1.2测试设备说明 (4) 1.3POLQA算分说明 (5) 1.4测试数据说明 (5) 2.数据统计 (6) 2.1业务指标统计 (6) 2.2覆盖指标统计 (6) 2.3干扰指标统计 (8) 2.4调度指标统计 (10) 2.5MOS详情统计 (10) 3.数据分析思路 (11) 3.1VoLTE数据分析流程 (11) 3.2VoLTE未接通分析 (14) 3.3VoLTE掉话分析 (14) 3.4MOS低分值分析 (16) 4.VoLTE测试异常处理 (18) 4.1算分异常处理 (18) 4.2呼叫异常处理 (19) 4.3终端异常处理 (20) 4.4GPS异常处理 (20) 5.VoLTE测试软件操作说明 (21) 5.1软件安装说明 (21) 5.2终端端口开启说明 (22) 5.3驱动安装说明 (23) 5.4设备配置说明 (25) 5.5业务配置说明 (26) 5.6测试记录说明 (28) 5.7测试界面观察 (29)

写在前面 本次测试主要是针对鼎利V oLTE-MOS产品的测试使用总结,由于之前项目一直分的是CDS软件,存在一定习惯性。本次测试上手,虽然有鼎利工程师现场支持,不过基本都是自己操作测试,鼎利工程师只有在操作错误情况下指出问题。整体而言,操作简单,入手快,测试比较稳定。先写几点直观感受: 1、软件上手比较容易,语音选择汉语后,基本功能分布一目了然。直接选择V oLTE场景,对应需要 查看的界面就配置好了。 2、设备配置就更简单方便了,直接点击了自动配置,GPS、测试手机就配置好了,都不用去记忆端口 端口,想着如何设置。【个人觉得这个比CDS方便,必须给个赞!】 3、MOS测试设备连接简单,一端USB连接电脑,另外两个耳机线插入测试手机耳机口就行了。个人 觉得这里比CDS要方便的在于,耳机线和MOS盒是一体,减少了MOS测试异常问题的排查点, 【相比较而言,CDS 也不会出现中途耳机线和MOS盒连接松动导致MOS算分异常或者过低的问题。 的耳机线和MOS盒是独立的,测试过程容易出现松动,测试人员需要加以注意】 4、V oLTE场景功能。直接根据测试任务选择对应场景,方便用户直接观察对应的测试信息,方便快捷, 【这个必须给个赞了!】 5、对于写报告而言,基本Pioneer软件现在将相关要素都提供了,比如:渲染图、分段统计、PDF图、 CDF图、指标统计、异常事件、MOS打分异常告警等等。基本上报告90%工作都直接用软件完成,确实挺强大。

Volte测试MOS差点分析报告

吴兴主城区网格MOS值差点分析报告 拉网测试指标: 从拉网指标来看,网格1和网格4拉网MOS值相对较低,网格1的MOS差和SINR差相关;网格4的MOS值在SINR、RSRP好的情况下,相对网格2、3较差,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网格4内出现SINR、RSRP好,但MOS值低的占比较其他网格都高,拉低了网格4的MOS值。本次拉网各网格指标统计如下: 各网格SINR>12,RSRP>-90,MOS<3占比统计来看,网格4的占比较高,统计如下: 测试数据统计表 无线环境好,MOS值 采样点统计.xlsx 测试问题点分布: 本次共分析8个问题点,问题点分布如下:

拉网问题点分析: 问题点1:东坡路路段出现MOS值差,影响通话质量。 【问题描述】 UE占用吴兴天河理想城北由西向东行驶过程中出现MOS差,MOS值在1-2之间,该段通话质量差。 【问题分析】

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MOS值差的路段由小微站吴兴道场东坡路夹山荡社区北高杆覆盖(D频段),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并未占用该站点小区信号(A1\A2门限较低导致),该路段的切换链关系为天河理想城北切换至道场西_2然后直接和吴兴道场双塘大桥桥逸_2,且这些小区信号在该路段信号较强,在-80dBm左右,导致在吴兴道场东坡路夹山荡社区北高杆覆盖(D频段)站下无法发起异频测量,从而无法切换至吴兴道场东坡路夹山荡社区北高杆覆盖(D频段)站点,该路段MOS值差的主要原因是切换关系不合理导致。 东坡路切换链 东坡路覆盖图 【处理方案】 方案1:将道场西_2小区的A1\A2门限调高让其尽早能切换至吴兴道场东坡路夹山荡

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报告公司LOGO 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 版本信息: 建立日期: 创建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保管人: 存放位置: 公司LOGO

文档修订记录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前言 (3) 1.1 目的 (3) 1.2 测试计划 (3) 1.3 参考资料 (4) 2. 测试资源消耗 (4) 3. 测试过程分析 (4) 3.1 测试环境 (4) 3.1.1 服务器端 (4) 3.1.2 客户端 (4) 3.2 测试类型 (5) 3.2.1 集成测试 (5) 3.2.2 回归测试: (5) 3.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5) 3.3.1 奥鹏题库管理系统项目测试方法 (5) 3.3.2 功能测试: (5) 3.3.3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6) 3.3.4 流程测试 (7) 3.3.5 数据测试 (7) 3.4 测试阶段问题分析 (8) 3.4.1 回归测试 (8) 3.4.2 编写用列 (8) 3.4.3 编写需求距阵 (8) 3.4.4 人员问题; (8) 3.4.5 测试版本问题 (8) 4. 缺陷分布状况 (8) 4.1 缺陷定义 (8) 4.2 缺陷分析 (9) 5. 测试总评价 (9)

1.前言 1.1目的 本测试报告是XX阶段报告,目的在于总结XX测试结果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 1.2测试计划 原定计划对XX进行以下测试,详细请查看附件测试计划。 1.功能测试 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侧重于可以被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所有测试需求。这些测试的目的在于核实能否正确地接受、处理和检索数据以及业务规则是否正确实施。这种类型的测试基于黑盒方法,即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 与应用程序交互并分析输出结果来验证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 2.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数据库和数据库进程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测试。在将测试对象的用户界面用作数据的接口的同时,还将考虑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相关的测试 3.接口测试 由于XX其它系统协同工作,所以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会协作其它系统,同时系统内部功能模块的调用 4.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由于Xx主要用于XX,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对于整个系统,需要完整的权限控制,防止某些人恶意的攻击系统,修改原始记录。同时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定时备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此外,系统要求用户在登陆时需要身份验证,严格区分每个角色的使用权限, 安全性的访问控制测试主要集中在对用户权限管理测试模块中。 5.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出现故障时及时完成系统恢复,并方便地找到产生故障的原因和位置,进行局部修改。具有对于系统数据丢失的补救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此项测试主要集中在数据备份\恢复功能模块中。 6.性能测试 采用测试工具LoadRunner进行测试,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找出系统瓶颈,并进行优化,但系统能达到,要求XX个用户并发情况下,响应时间小于等于XX秒。 系统支持最高XX个并发,在XXM带宽下,支持XX左右用户的同时访问。

VOLTE V2V分段建立时延测试报告

一、测试要求 挑选一个历史KPI中没有VoLTE用户的站点,去现场测试。场景如下: 强场:测试10通电话,记录终端log 中场:测试10通电话,记录终端log 弱场:测试10通电话,记录终端log 统计炎强平台的数据每一通电话invite的时间点,183、PRACK、UPDATE、ACK等主要SIP信令的时间点。上述过程在被叫无彩铃时执行一遍,有彩铃时再执行一遍,统计数据。 二、测试数据分析 如下图,白城7月11日选取洮南幸福村3小区,进行了RSRP的好点、中点、差点测试工作,随着平均RSRP的减小,测试呼叫建立时延时延增大。 如下表,提取信令节点端到端时延,分析发现:1)被叫有彩铃寻呼建立时延大于无彩铃情况,Ring 转发时延较大;2)主被叫无线建立时延约占总时延的四分之一,无线环境因素。3)差点弱覆盖场景的时延要大于好、中点时延,信令丢失多次发送问题。

如下表,好点和和中点VOLTE 寻呼建立时延均在3秒以内偏好,差点寻呼20次存在10次3秒以上时延,由此可见弱覆盖对VOLTE 寻呼建立时延影响较大。 三、 分段时延分析 VOLTE 呼叫建立时延的信令节点如下图所示: 主叫UE 核心网 被叫UE 主叫ERAB 建立 被叫ERAB 建立 专用承载修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如下表,通过对比白城RSRP 好、中、差点发现,RSRP 好点和RSRP 中点的UE 响应SIP 消息更加及

时,传输及核心网转发时延比RSRP差点要短。 如下表,通过对比白城、辽源和延边信令节点时延发现,延边的传输及核心网转发SIP信令的时延最短,其次是白城,最差是辽源。(备注:本次对比是通过炎强平台选取辽源、延边各1次VOLTE建立时延相近的通话)

测试报告书编写格式、范文

测试报告书编写格式 测试报告书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书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就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产品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产品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 一、测试报告书内容 测试报告书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目录: (1)首页 (2)引言 目的 背景 缩略语 参考文献 (3)测试概要 测试方法 测试范围 测试环境 测试工具) (4)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5)测试结论与建议 项目概况 测试时间 测试情况 结论性能汇总 (6)附录 缺陷统计 二、测试报告书各部分的格式内与容

1、首页 (1)测试报告名称 产品名称 版本号 XX测试报告 (2)测试报告委托方 报告责任方 报告日期等 (3)测试版本变化历史 (4)测试密级 2、引言 2.1 引言编写 引言编写目的是简单的阐述该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2.2 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2.3 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 2.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2.5 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3、测试概要 3.1 测试的概要介绍 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 3.2 用例设计方法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3.3 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4、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整个测试报告中这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

VOLTE案例分析

1 优化经验总结 1.1 日常优化总结 日常优化工作主要从无线覆盖优化、参数优化、系统内外邻区优化,功能优化四个方面着手,与ATU路网、工程建设紧密配合,提升整体网络质量。 1.2 RLC优先级优化 现象:呼叫建立与切换过程冲突,专载被MME释放。呼叫建立过程中专载建立与切换几乎同时发生,MME 未收到NAS专载完成消息导致释放专载,终端回复invite580(也有上发CANCLE的情况),专载丢失形成未接通事件。

原因分析:QCI5设置的RLC优先级为2,高于SRB=2(传送NAS层消息)配置为3. 导致NAS的层3消息已经比MR要早,但是因为优先级比MR和SIP低,未及时发送。 优化措施:降低QCI 5优先级,确保SIP消息及时上传,修改后此类问题改善明显。

1.3 QCI 5 PDCP DiscardTimer时长优化 现象:终端业务建立过程中,出现SIP信息传递丢失的问题,导致收到网络下发的INVITE500或者580等原因值释放。 原因分析:UE在无线信道较差的情况下,SIP信令发送或接收不完整或者无法及时传递,导致IMS相关定时器超时而发起会话cancel。经过分析,由于QCI5的pdcp丢弃时长过小,在无线覆盖较差的地方,上行时延会变大,容易导致QCI5信令丢包。

优化措施: QCI5 PDCP DiscardTimer由300ms修改为无穷大优化效果: VoLTE无线接通率提升明显

1.4 SBC传输协议TCP重传次数优化 背景:被叫从2G返回4G后,主叫起呼,被叫首先bye消息,紧接着接连收到多条上一次呼叫的invite,被叫回复bye481invite486invite580,呼叫失败。 优化措施:爱立信SBC对TCP配置进行了修改:最大重传次数从15次改为5次,最大重传隔间从十几分钟改为15s,此类问题已解决。

软件测试报告(STR)模板

软件测试报告(STR) 说明: 1.《软件测试报告》(STR)是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l,软件系统或子系统,或与软件相关项目执行合格性测试的记录。 2.通过STR,需方能够评估所执行的合格性测试及其测试结果。 软件测试报告的正文的格式如下: 1引言 本章应分成以下几条。 1.1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发行号。 1.2系统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它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性质;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括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与私密性要求。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还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测试结果概述 本章应分为以下几条提供测试结果的概述。 3.1对被测试软件的总体评估 本条应: a.根据本报告中所展示的测试结果,提供对该软件的总体评估; b.标识在测试中检测到的任何遗留的缺陷、限制或约束。可用问题/变更报告提供缺陷信息; c.对每一遗留缺陷、限制或约束,应描述: 1)对软件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标识; 2)为了更正它,将对软件和系统设计产生的影响; 3)推荐的更正方案/方法。 3.2测试环境的影响 本条应对测试环境与操作环境的差异进行评估,并分析这种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3改进建议 本条应对被测试软件的设计、操作或测试提供改进建议。应讨论每个建议及其对软件的影响。如果没有改进建议,本条应陈述为“无”。 4详细的测试结果 本章应分为以下几条提供每个测试的详细结果。 注:“测试”一词是指一组相关测试用例的集合。 4.x(测试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本条应由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一个测试,并且分为以下几条描述测试结果。 4.x.1测试结果小结 本条应综述该项测试的结果。应尽可能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与该测试相关联的每个测试

VOLTE案例分析报告

邻区漏配的案例 邻区漏配导致主叫掉话(漏配F-D) 时间:2016-04-07 主叫: 被叫: 【数据来源】 **__移动_VOLTE主叫_网格1_鼎立ATU和HTCM8_0 【问题现象】 主叫11:10:56在,处发生掉话 【问题分析】 测试车辆在松福大道由北向南行驶,主叫11:07:36占用**沙井信维D-HLH-2发起呼叫,11:07:40通话建立。主叫11:10:55发生掉话事件。 查看主被叫信令,从11:10:00开始,主叫占用**沙井展群F-HLH-2一直在上报切往**和山路D-HLH-2的A4事件,此时服务小区信号为RSRP=-106dBm,SINR=-16dB;无线环境恶劣导致RRC重建被拒,经后台查询**沙井展群F-HLH-2与**和山路D-HLH-2没有邻区关系。 主叫11:10:24占用**和山路D-HLH-2发生LTE Service Failure,随后主叫上报BYE,随后发生掉话。 【问题结论】 邻区漏配导致主叫掉话 【优化建议】 1、添加**沙井展群F-HLH-2与**和山路D-HLH-2与的邻区关系

邻区漏配导致主叫掉话(漏配F-F) 测试时间:2016-04-09 主叫号码: 被叫号码: 【数据来源】 **__移动_VOLTE主叫_网格43_CDS和 【问题现象】 主叫20:27:58在,处发生掉话。 【问题分析】 测试车辆在盐葵公路由东向西行驶,主叫20:25:57占用**盐葵梅沙D-HLH-1发起呼叫,RSRP=-93dBm,SINR=15dB,20:25:02通话开始建立。 测试车辆在盐葵公路行驶过程中,主叫20:27:49占用**下角湾F-HLH-1(RSRP=-118dBm,SINR=-12dB)期间连续弱覆盖,终端一直上报A3测量报告,目标小区为**大梅沙F-HLH-2,随后RRC重建被拒,经后台核查圳下角湾F-HLH-1与**大梅沙FHLH-2不存在邻区关系。随后主叫发生掉话事件。 【问题结论】 邻区漏配导致主叫掉话 【优化建议】 添加**下角湾F-HLH-1与**大梅沙F-HLH-2的邻区关系 推动**云水间D-HLH **梅沙天琴半岛(微小M)建设 邻区漏配导致主叫掉话(漏配D2-D2,已添加D1-D1) 【问题现象】 主叫在2016-04-10 18:09:40于发生主叫掉话 【问题分析】 测试车辆在航海路由东往西行驶过程中,主叫在18:09:40时分出现掉话事件,主叫在18:09:04时分开始起呼,在18:09:09时分通话建立,在18:09:10通话过程中主叫占用**兴海四D-HLH-103(RSRP=-112dBm,SINR=)多次上报A3事件切往**妈湾五D-HLH-102,由于漏配邻区,导致服务小区未切换到最优小区。在18:09:28时分由于无线环境恶劣引起RRC重建失败,平台在18:09:40判断为掉话。后台查询已配置**兴海四D-HLH-3与**妈湾五D-HLH-2的邻区关系,漏配第二载波的邻区关系。 【问题结论】 邻区漏配导致主叫掉话 【解决方案】

软件测试报告范文

软件测试报告范文 软件测试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呢?可以从哪些的方面开始着手来写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篇软件测试报告学习一下吧。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09软件班 姓名:杨应发学号:程论文题目:合创项目咨询服务管理系统测试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评阅成绩:评阅意见: 200941842126课 湖南合创项目咨询服务管理系统 软件鉴定测试 开发单位:软件测试中心 测试单位:5g测试小组 测试时间:2011年12月06日 软件测试计划书 1简介 1.1目的 受软件测试中心委托,对软件测试中心开发的软件合创管理系统软件进行鉴定测试,验证是否满足合创项目咨询管理系统用户手册中规定的要求。 1.2功能 1系统包含如下主要功能点: 1、客户管理操作:客户申请项目获得用户名及密码,登录后可查看、修改客户企业信息及添加、修改项目信息,查看项目定制信

息及项目所处状态,并可进行信息反馈、评价。2、公司人员密码修改:公司内部人员登录后,可对自身登录密码进行修改。 3、企业客户信息管理:市场拓展部项目主管、市场拓展部部门 主管可进行企业信息的录入,企业可根据是否签订项目分为潜在客 户与已有客户。市场拓展部部门主管根据潜在客户期限是否到期, 分配客户资源,将30个工作日内未签订合同的客户资源转移。 4、项目信息录入:市场拓展部项目主管、市场拓展部部门主管 对预申请项目的客户添加该项目信息,信息添加成功后对该项目进 行定制等操作。 5、项目定制:市场拓展部项目主管、市场拓展部部门主管可对 已添加的项目信息添加为待签项目,更改该项目的合同状态。该项 目签订后,合同状态为已签,若此时该客户为潜在客户,则自动变 为已有客户,项目签订后状态变为待申报项目。 6、项目主管分配:市场拓展部部门主管、咨询服务部部门主管 对已签项目分配各自部门的主管分配。 7、客户用户名及密码分配:项目总监对已有客户进行客户用户 名及密码的分配,客户根据此用户名及密码登陆后可进行信息管理。 8、项目申报:咨询服务部部门主管、咨询服务部项目主管对待 申报项目进行评估,并可根据项目申报进度更改项目状态。 9、绩效评估:市场拓展部部门主管、咨询服务部部门主管根据 公司考核点对旗下各主管负责的单个项目进行评分。项目总监可市 场拓展部、咨询服务部的部门主管及项目主管进行评 价,并管理绩效评估条例。 10、客户维护:市场拓展部部门主管、咨询服务部部门主管及项目总监可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回复管理。 11、综合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综合管理部部门主管可进行项目注册管理,材料录入、材料装订及归档进行管理。

北京移动华为区域环路volte测试分析报告-0703

北京移动华为区域环路volte测试分析报告-0626 1 总体测试指标 2 四环测试分析 2.1 VOLTE呼叫建立失败问题分析 2.1.1问题点1: 主被叫终端设备断开 问题点描述:4环与望京西路交口西北侧出现未接通,网络侧下发INVITE100后,测试终端连接断开,软件未能采集正常信令而提前取消寻呼服务请求。 下一步核查计划:以后测试要注意尽量保证设备连接良好。 2.1.2问题点2: 主叫QCI1建立成功,被叫转CSFB 问题点描述:东4环中路和姚家园路交口出现未接通,主叫QCI1建立成功,但从主叫发起

INVITE后约10s后才收到INVITE183,而被叫在11:48:05.767之前约10s未收到任何系统消息和寻呼消息,导致TAS的定时器到期释放呼叫,导致在IMS域的接续失败,TAS发起CS RETRY 2.1.3问题点3:被叫QCI1未建立,转CSFB 问题点描述:南4环东路出现未接通,主叫QCI1建立成功,但从主叫发起INVITE后约6s后才收到INVITE183,而被叫从事件中可以看到在13:59:19.071之前约10s未收到任何系统消息和寻呼消息,且在13:59:10.169进行了小区重选,导致无法接收此期间发送的系统消息和寻呼消息.而TAS的定时器到期释放呼叫,在重选完成后,IMS域的接续失败,TAS发起CS RETRY

2.1.4问题点4:核心网问题 问题点描述:南四环东路与小红门路交口东侧出现未接通,经过信令分析为在主叫启呼后网络下发INVITE500,被叫取消呼叫请求并终止服务请求,需核心网跟踪进行问题定位及处理。 下一步核查计划:需要核心网协助定位问题 2.1.5问题点5:主叫QCI1建立成功,被叫转CSFB 问题点描述:主叫QCI1建立成功,被叫转CSFB,导致主被叫呼叫建立失败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X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杂散干扰导致低VOLTE-MOS分析报告

一、问题发现: 1.测试人员11:05:5 2.486在御安路进行测试时,主叫占用涪城御营一队-ZLH2小区(图中站名是 解析错误)出现长段连续MOS差;被叫MOS正常。因此,重点从主叫UE入手,此时,主叫UE 信号-74dBm,SIN30,均正常。但Volte 丢包率较高,排除系统侧RLC确认模式和PDCP相关参数外,需再次确认无线环境因素。 2.鼎利软件出的MOS图层上,显示的MOS值存在延时。即在T时刻输出的MOS值,其实际产生的 时段是(T-8)~T,但在图层上显示的时段为T~(T+8)。回看数据,重点从11:05:44到11:05:52的数据开始分析。如下图所示,从11:05:47开始,主叫UE连续在该小区做了4次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请求重建原因为reestablishmentCause = otherFailure。但此时该小区rsrp 和sinr都较好,排除无线下行问题。

3.怀疑涪城御营一队-ZLH2小区基站故障或者上行干扰。通过查看统计,站点无基站故障。 4. 从统计指标看,该小区平均干扰,重建次数和比例,接通率,切换成功率等指标都存在异常,确定基站存在干扰。 二、上站排查干扰情况 1、上站勘查、记录天线共站的情况 现场勘查发现,涪城御营一队-ZLH-ZLH 基站位御旗路附近一家宾馆7楼楼顶,与电信FDD 、联通FDD 、1800、联通900、移动GSM900、1800共站址、与移动TDS 共模,因此联通1800/联通FDD/联通900基站/电信FDD 、移动900的干扰。下一步需重点排查是否是共站址的联通或者电信FDD 、1800产生的杂散干扰。 2、记录与附近的电信FDD 的天线隔离度情况 移动LTE 天线在18米三角铁塔,LTE 基站位于最底层9米处,GSM900天线在最顶层,1800基站位于中间层,而联通FDD 和1800基站与移动基站共站,电信FDD 天线位于2米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开始时间 小区名称 无线掉线率(集团规范)无线接通率(集团规范)切换成功 率(集团 规范) RRC连接 成功率 (集团规 范) E-RAB建立成功率(集团规范)RRC连接 重建比率(集团规范) [LTE]RRC 重建请求数目[LTE]RRC 重建失败数目CSFB成功 率(GL) 切换请求 次数(集 团规范) _1449023 582612切换成功次数(集 团规范)_1449023582612 平均干扰2016-5-11 10:00绵阳涪城御营一队-ZLH-20.05%99.02%97.75%99.23%99.78% 6.39%22325100.00%12451217-107.972016-5-11 11:00绵阳涪城御营一队-ZLH-20.64%96.96%66.84%97.86%99.08%20.43%123714899.48%21741453-89.0552016-5-11 12:00绵阳涪城御营一队-ZLH-2 0.53% 96.41% 74.20% 97.65% 98.73% 22.21% 1556 164 100.00% 2601 1930 -83.68

app测试报告范文(20200505190910)

app测试报告范文 app测试报告范文【1】 一、引言 手机软件的自动化测试一直困扰着手机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本文将最近的一些研究新发现及具体思路作详尽阐述,希望能给予大家更多的参考萌发新的思路。 通过长期的手工测试得出如下可以以自动化测试来解决的问 题: 1. 压力测试:一些连续不断的操作,比如反复切换歌曲播放 及联网操作等; 2. 极限临界测试:一些极限条件的构造(创建多个列表)及 输入字符个数等; 3. 兼容及中断:比如在播放或下载歌曲的时候来电话或者信息; 4. 基本功能回归测试:这样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对于以上的测试很多也是可以通过手工来完成,但部分测试采用手工测试是不可靠的,比如最近发现一个Bug(在联网的一瞬间如果来一个信息等中断操作出现死机),类似这种Bug出现条件非常苛刻和临界的情况在手工测试中是很难发现和构造这种测试环境的,即使发现了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一种偶然,同时给开发人员定位这个问题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诸多因素,我们不得不重视手机软件的自动化测试研究。

其实如果掌握了一些自动化测试要领,从简单入手,逐步实现和突破,相信一定能够解决手机软件自动化测试的难题。 二、自动化测试原理 1. Test Agent Test Agent为嵌入在手机软件系统中的一个测试代理模块, 解决PC端与手机端交互处理及互联消息通讯问题,这是区别于其他 桌面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关键点,也是嵌入式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串口或蓝牙设备与PC端中的Test Tool建立通讯,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 1) 接收Test Tool发送的消息并向手机端软件系统分发消息及任务 2) 监控手机端软件运行情况并根据相应的约束反馈给PC端的Test Tool 3) 被测软件的功能(接口)封装及消息响应 2. Test Tool Test Tool自动化测试工具在PC端用于测试控制及测试操作实体,与Test Agent对应,该工具与常规的自动化测试软件一样, 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向手机端Test Agent发送可识别的消息及任务 2) 接收来自手机端Test Agent的反馈结果 3) 对来自手机端Test Agent的反馈进行测试业务的处理 4) 将测试业务的处理结果呈现给测试人员

VOLTE路测分析报告

VOLTE路测分析报告 1概述 1.1测试区域 1.2测试方式 2部MATE7互拨语音拉网测试,拨打时长180S,拨打间隔30S。2VOLTE测试结果 2.1总体指标概览 网格9 测试工具Probe+Mate7(102T) 测试里程(Km)179.54 测试时长(分钟)261.45覆盖率(RSRP>=-110&SINR>-3)94.98% 平均RSRP-87.15 平均SINR14.62 VOLTE拨打次数73 未接通次数2 VOLTE接通率(基准值88%/挑战值 97.26% 93%) 呼叫时延(s)(基准值6s/挑战值 5.46 5s) VOLTE掉话次数1 VOLTE掉话率(基准值8%/挑战值 0.71% 3.5%) VOLTE系统内切换次数1930 切换失败次数5 切换成功率99.74% eSRVCC成功次数1 eSRVCC失败次数0 eSRVCC成功率100.00% eSRVCC时延(ms)211

2.2关键指标分析1)RSRP&SINR

2)MOS评分 3重点问题分析 3.1VOLTE呼叫建立失败问题 本轮网格9拉网测试中,主叫VOLTE呼叫建立失败2次,被叫VOLTE呼叫建立失败1次,问题点分布如下所示。

3.1.1EPC不发QCI建立导致未接通问题分析:

车辆沿下贝岭大道由西向东行驶时,主叫UE终端在12:59:53.955占用东莞下岭贝商业街F-HLW-3起呼,RSRP=-84.50dBm,SINR=14dB,无线环境良好,但主叫在层3消息qci1已建立,最后转CSFB,导致接入失败。在SIP消息上,主叫发INVITE消息1s后,网络侧向主叫下发invite消息,3s后网络侧向主叫发送503service unavailable,主叫呼叫建立失败。 解决方案: 1、需要EPC定位不下发QCI1建立请求的原因 2、待复测时跟踪epc信令 复测验证: 3.1.2EPC不发QCI建立导致未接通 问题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