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

(本资料是根据石峰老师结课时的总结所整理,其中第十章旅游规划内容未提到,没有整理,自行学习。有些内容可能未涉及,最好结合往届资料复习。由于时间仓促,会有部分错误,请查找课本或课件确认。大学最后一门考试了,是不是有种说不出感觉阿。仅供复习参考,2012级地科,2015/12/27)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年)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 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主要包括一般要素:国家或地区层次的要素,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需求水平等;个别要素:主要针对旅游者个体的层次,如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

2> 旅游者行为规律

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行为规律的本身,而且将是旅游要素评价、开发、规划的基础,使之更趋客观、合理。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旅游流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建立不同条件下的预测模型。目前,比较通行的旅游流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4>旅游通道

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目的地景区间流动提供的设施及服务的整体。地理学主要研究对可进入性进行研究,以及各种交通形式的组合匹配关系。

5>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遗迹、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游娱的人工创造物。如何建立评价模型,如何合理地确定评价权重是旅游资源评价的难点。此外,妥善解决资源实际价值与地方期望,专家与一般游客认知差异的矛盾也是旅游资源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旅游地演化规律

主要是指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间竞争。掌握不同类型的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是具备旅游规划和管理前瞻性的必要条件。

7>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包括具有自然意义的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的环境容量。一般包括资源容量、生态容量、心理容量、美学容量等方面。自然环境容量,即物理和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容量,旅游活动应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游点不受污染的范围之内;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即旅游者的数量应限制在社会经济承受能能力和不破坏旅游者游兴的范围之内。

8>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域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探查其基本优势。旅游区划问题是各级旅游区都要面对的问题。旅游区划研究具体涉及区划原则、区划指标、旅游区分级、分类及区域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方面会带来诸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在于正确评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为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

10>旅游规划

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旅游地演化规律,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定旅游规划。

3、部分名词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的范围极其广,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休闲产业(leisure industry)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影视、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西方旅游地理学发展阶段分析

(1)二战以前:组团旅游出现,引起学者对旅游问题的研究,但地理学者的研究属于无意识的,主要集中在旅游土地利用方面,并且都是小尺度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主要围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地理学者成为主要角色,但在旅游研究方面比较零散,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有限,英国科波克关于确定杰出自然美的研究、美国克莱门特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开发潜力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

(3)6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突飞猛进,旅游问题出现多样化,许多地理学者参与到旅游研究中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①旅游资源评价(加拿大游憩资源评价系统、科波克提出旅游资源评价系统)

②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开发研究(夏威夷、加勒比海、地中海沿岸开发,对旅游

地的空间结构和旅游地开发与规划进行了一般性探讨。)

③对于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

④关于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之影响的研究。

2、西方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方式,如:生态旅游、替代性旅游、自然旅游等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出现。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3、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阶段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发展阶段(1986-1992年)标志: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地理学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指导功能而受到旅游界认可,地理界承担的小区旅游开发规划数量骤增,完成了一大批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特点:主要侧重于参与旅游资源方面的开发和规划实践,在大量个案经验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理论和模式也已有了初步总结。

<3>深化阶段(1993年-今)这一阶段,旅游地理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旅游地理学家参与了高层次旅游决策。

4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注重基本的理论研究,争取与国际接轨:目前在旅游研究领域,许多概念都没有统一认识,这一方面导致了自身研究的混乱,同时也导致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无法和国外同行进行正常的交流。

<2>在研究内容上,要进一步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研究要拓宽,要用系统的眼光去看问题:要突破传统的描述性、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模式,要用系统的眼光对资源、市场、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并争取将定量的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去。但研究方法要得当,既要避免过多描述性,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公式。

<3>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定性与定量并重,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4>在研究方式上,应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跨学科综合研究:旅游是一项涉及多行业的产业,对旅游的研究也涉及到许多的学科领域。有时对某一旅游现象的研究仅仅从地理学的角度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因此,必须利用跨学科的研究优势对旅游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补充: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类型:帝王巡游、官吏宦游、买卖商游、科考旅行、文人漫游、宗教云游、佳节庆游。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1、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动机:指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根据动机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内在需要——心理类;二为外在刺激——目标类。

前者在旅游动机的研究中被称为“推力”,用于解释人们为什么要旅游的内在深刻原因。后者被称为“拉力”,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对游者具有吸引力的那些特点。根据不同的旅游目的进行分类: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旅游行为很少出于单一的旅游机,总是受多种需要和欲望的驱使。

2、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个性心理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2)性别的差异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外出旅游。

(3)年龄的差异

一般而言,年轻人倾向于时新、富有刺激性、冒险性强、体力消耗大的旅游活动;中年人大多数倾向于求实、求稳、求名或具有专业爱好、追求享受的旅游活动;老年人倾向于选择节奏舒缓、舒适并且体力消耗小的旅游活动。

(4)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5)职业

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职业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闲暇时间;职业的不同(即工作性质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选择不同的旅游活动,如果工作繁杂程度高、人际交往频繁、工作任务繁重、则倾向于选择放松性质的度假、娱乐消遣型旅游。

(二)社会因素

主要是指人们是一定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

一般而言,处于较高的社会阶层的人,更加开放和自信,愿意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对旅游持积极的态度。而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一般相对封闭,不愿意冒险,并且往往认为外部世界比较兇險,不愿意更多地参加旅游活动。

(三)文化因素

(1)民族风俗

欧美国家发展中国家

(2)宗教的影响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导致不同的消费模式。

3、旅游动机的激发

1、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动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1)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当中;他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的提供,而另一个对此东西恰有需求,这时才能实现两地间的相互作用。

(2)替代性:客源地与旅游地中间出现同类旅游地;

(3)可达性:距离是影响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与时间、交通费用有关。

4、如何激发旅游动机?

原始古朴的旅游资源,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基础。

富于个性的旅游产品是激发旅游动机的条件。

美观、实用、方便的旅游设施是激发旅游动机的保证。

尽善尽美的服务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前提。

促销活动是激发旅游动机的促进剂。

旅游创新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关键。

5、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6、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旅游决策行为: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作出决定的过程。

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感知环境(二)最大效益的原则(三)旅游偏好

(一).感知环境

(1)概念: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地与旅游地距离上。

距离可以分为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

对旅游点的吸引力真正起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感知距离可以用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来衡量。(二).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旅游时间比: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人们在决策之前,总是力图收集尽可能多的旅游信息,从而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以下倾向:

第一,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第二,选择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三)旅游偏好

(1)性别

随着女性就业率的不断升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和收入也在不断增强;随着教

育水平的发展,许多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和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更新。这些因素的变更导致女性经济持续升温,女性出游成为一种时尚。

男女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目的地类型上,同时目的地的安全度也会造成男女选择差异。

(2)年龄

人的个性随着年龄和生活经历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不同年龄段在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中针对性都比较强。

(3)职业

(4)文化程度

7、游客的空间行为(貌似本次期末不是重点)

(一)大尺度的空间行为

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游客在大尺度的空间行为表现为以下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倾向于选择高级别旅游点作为旅游目的地;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而对低级别景点的兴趣较低。(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于长程旅游,游客往往只游览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和时间容许,他们一般不停留在原地游览该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他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式路线旅游

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游客总试图用闭环状路线把它们连接起来,避免走回头路。

(二)中小尺度的空间行为

除了与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一样外,中小尺度空间行为还有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征: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在大尺度空间旅游时,给游客的印象是长途跋涉,它只能削弱游客的旅游兴致,但在中小尺度旅游时,游客常常有一定的兴趣观看旅游路线附近的景色,因此,旅游效果受旅游路线的影响。

8、近邻效应

由于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点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成为近邻效应。近邻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分析近邻效应的意义

(1)对于正效应,每个旅游区都应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向综合发展,并开发尽可能多的异类资源个体。

(2)对于负效应,在开发时,应从整体出发,只开发最有价值的个体。

9、宾馆的选址(可能非本次期末考试重点)

宾馆选址包括第一选址和第二选址两层含义。

第一选址即宾馆建在哪个城市或地区的选址,属宏观选址。

第二选址即在第一选址确定后的具体位置的选择,属微观选址。

1、宏观选址的几种模式:

在同一旅游区中,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不是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选址。

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与风景区(旅游点)之间的小居民点不宜选址。

在节点状旅游区,只宜在旅游中心城市选址。

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与风景区之间若出现新的可留住游客的中间机会,可以选址。

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

主要考虑的是与宾馆投资经营相关的因素

交通因素、旅游资源因素、土地费用因素、扩建因素、集聚因素、城市规划因素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1、旅游需求的概念

(1)旅游需求:从旅游经济的角度看,旅游需求就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对旅游活动的欲望,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旅游者可能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2)概念分析

(2.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2.3)旅游需求表现为一种有效需求

2、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不论是旅游客源国还是旅游接待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会刺激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达到4000—10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动机;

超过10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

(2)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大,则参与国际旅游的人数更多,从而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多人口分布的城乡状况也对旅游需求产生影响。

一般讲,城市居民要求旅游的数量要比农村多

人口的年龄、性别及职业构成也影响着旅游需求的产生及发展。

(3)收入和闲暇

可自由支配的收人:指实际收人中减去个人生活必需的基本支出(指非享受型的

食衣住行及医疗等必要支出)后所余下的收人。

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4)职业和教育水平

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

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

(5)旅游资源和交通因素

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相辅相成,旅游资源刺激旅游需求产生;而旅游需求则促使旅游资源转换成经济优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催化剂”

旅游需求的大小与资源价值的高低和交通条件的好坏呈正比。

(6)价格和汇率

旅游需求与价格具有负相关关系

旅游接待国的货币升值,则前往该国的旅游者或旅游停留时间就减少;当旅游接待国的货币贬值,则促使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同样影响旅游需求: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

3、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来研究和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有重要的帮助。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x 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R值不仅取决于旅游需求的变化,而且随选择分析的时段长短而变化。

该模型比较适用于不同年份(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2.高峰指数——用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

Pn为高峰指数

V1为繁忙时期的游客数

Vn为第n个时期的游客数

Pn的数值大小不仅取决于高峰程度,还依赖于游客总量和所选定的时段。因此,该指数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0;当游客量集中在某些时期时,Pn值会增大。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作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目的和研究经验。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是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的总游客数量

G值越接近100,说明该旅游地的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小,则旅游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地来讲,旅游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就越稳定。由于旅游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如果旅游客源地过于集中,则旅游业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

4、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依据一系列的历史资料来推测未来形势,最简单的趋势外推模型是图形法,另外还有简单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式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等。趋势外推模型主要有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两类。

应用上述模型应有一个共同的假定:历史数据的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结构模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定。常用多元回归的数学方法来确定,一旦旅游需求与原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就可以利用原因变量的未来估计值对旅游需求的未来情形作出预测。引力模型是常用的结构模型之一。

比较典型的仿真模型是由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而成的系统方程。

最常用的定性预测模型是特尔菲(Delphi Technique)法。特尔菲法是预测模型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方法之一。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都无能为力,这时就得凭借特尔菲法预测事件的发展。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

定义: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的特点:(1)观赏性(2)地域性(3)综合性(4)季节性(5)永续性

2、相关概念

旅游风景区:是指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有一定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能够吸引旅游者、完成一系列旅游活动的空间地域。

风景名胜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都可划为风景名胜区。

旅游区:根据旅游者旅行、游览的需要,在一定地域内,以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社会风貌为主体,辅以旅馆、餐厅、商业网点、邮电通讯、交通服务等相应设施,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游览服务体系,能够吸引旅游者,实现旅游消费的地区。旅游地:是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有时也被称为旅游胜地。

3、旅游资源评价体系(3大体系)

体验性评价

(1)对旅游地的一般体验性评价

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通常由传播媒介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推销和宣传,以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提高质量。

(2)对旅游资源的美感质量评估

主要用于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评价的主体一般是旅游者或专家。分为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现象学派。

技术性评估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

动的适宜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旅游资源各要素对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影响程度来进行。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

1.气候对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理论条件)

(1)气候影响旅游者参与某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

(2)气候状况影响人们的生理,影响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体感舒适程度。

2.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

(1)舒适指数把温度与湿度进行组合

(2)风效指数把温度与风速进行组合

(二)地形的适宜性评价

一般来说,地形因素对于运动型的旅游活动至为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

(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在旅游开发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要求对特定地域的旅游资源总体进行评估,就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而言,则是要求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综合性评估

主要强调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开发价值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在综合性评估中的不同:发达国家主要侧重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性评估;发展中国家主要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和特性进行综合性评估。

评价系统中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4、旅游资源的分类

4.1分类原则

1.景观属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分类应从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内涵的理解为出发点,在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范围和内容前提下,以旅游资源景观属性、吸引价值和利用状况等作为指标。

2.特征分类原则

旅游资源分类除要突出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等主导因素外,还应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的成因、形态、年代等基本特征因素。

3.差异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分类尽可能做到区别差异性、寻找共同性,做到旅游资源分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4.2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

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1.气候天象2.地文景观3.水域风光4.生物景观

(二)人文旅游资源1遗址遗迹2建筑与设施3旅游商品4人文活动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将旅游资源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养型旅游资源、娱乐性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

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1997年美国德赖弗(B.Driver)等提出的分类系统。他们将旅游资源(旅游地)区分为5大类: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地区以及城市化地区。

以综合资源的特征与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1996年克劳森和尼奇将旅游资源分为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以及中间型游憩资源。

5、补充小问题(非重点)

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文化层

文化散落地

原始聚落遗址

陵墓景观的构成包括三部分:

其一是陵墓建筑,有地面建筑群和地下墓穴;

其二是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

其三是棺椁殉葬品。

此外,还包括周围的风景。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选址特点

1、重视所谓“山水风脉”。

2、地理位置:首先,陵区位置一般不远离京城。其次,陵区应是山河险固、易守难攻的地方,以保证安全。

3、建在山区的陵墓,还要有足够的山间小明堂(小平原),以供子孙后代发展。

4、非常讲究地讳。多选择水深土厚,没有流沙、硬岩的地方,以保证地下宫殿施工和建筑质量。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空间竞争

1、巴勒特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Th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TALC)

巴勒特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地演化六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或复苏阶段。

1.1探查阶段

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只有少量的、零散的游客,往往为多中心型游客或探险者;

少有或没有特别的旅游设施,只有自然或文化的吸引物,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旅游环境比较原始。没什么销售渠道,少量旅游者,nature lover,喜冒险

被自然、文化或历史所自然吸引,没专门的设施,旅游相关供给厂商很少,基本无竞争,旅游者更喜贴近自然和原始风味,多为非正式部门

1.2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近冒险型旅游者、希望保持自然,并享受好的饭店等设施。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

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的范围已基本上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旅游开始正规化。

一些本地居民为适应旅游季节而调整生活方式,旅游者要求增加设施和服务,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开始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饭店、餐馆、娱乐设施等开始出现,政府改善交通,强化了促销、拓展其分销渠道、使潜在旅游者获得目的地信息。

1.3发展阶段

旅游市场走向成熟。

外来投资骤增,外来资本控制了供给

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大规模、现代化的设施所取代。

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可进入性显著改善,迎合旅游者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出现粗制滥造的纪念品;

消费能力下降,人数仍上升;旺季超过当地居民,中间型旅游者成主流

1.4巩固阶段

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总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

市场作用非常显著,广告无所不至。

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会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

旅游地有了界限分明的娱乐、商业区,原有的设施可能满足不了需求。

外来资本进一步控制供给,目的地对旅游依赖度很高

1.5停滞阶段

游客量达到最大。

旅游环境容量趋于饱和或超载,“旅游问题”出现。

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原有的旅游地形象已经不再时兴。

旅游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严重借助于回头客,出现人造景观。

到访者多为低阶层,重访率高,停留时间短,花费少,目的地成本压力很大

几乎无新商机,供给厂商数量稳定,竞争非常激烈

1.6衰落或复苏阶段

(1)衰落:

旅游市场在空间和数量上减少,旅游地市场开始衰落,无力与新型旅游地相竞争。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房地产转卖率高,旅游设施逐渐被其它设施取代。

出现“旅游贫民窟”。

(2)复苏:

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

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重启市场。

2、喀斯特洞穴类旅游资源

2.1特点

(1)遍在性

(2)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2.2生命周期特点

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而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洞穴的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

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开发的第一年游客量达到最大,轰动效应一过,本地游客锐减。

2.3喀斯特洞穴类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缘于其资源特点。

1.对拟开发溶洞的选择要求要高,在同一地域上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进行开发;

其景观必须具有独特性,并且靠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样才能使溶洞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充足的客源市场。

2.在旅游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发掘溶洞的各种资源潜力,除了通常的观赏项目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开发多样化的旅游项目,特别是一些参与性的项目。3.进行整体开发,洞内洞外相互促进,以增强旅游吸引力。

4.加强区域协作,把溶洞与其它邻近的风景区组合起来,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形成板块效应,实现市场共享、客源共享,取得区域利益最大化。

5.在溶洞旅游处于旺盛时期,对溶洞旅游生命周期的衰落阶段要早有预见,及早采取措施,以延长溶洞的旅游生命周期,推迟衰落期的到来。

6.旅游投入以满足基本游览条件为准则,不宜在游客量开始下降时进行大的投资以试图使游客增长。

7.当游客量下降到低于门槛游客量,维持不了管理费时,可以考虑关闭洞穴。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呈现出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重新组织。

4、如何比较名山旅游地、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

(一)、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1.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1)遍在性旅游资源

(2)共性大、个性强

(3)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2.竞争的主要因素

(1)名山的级别

(2)功能

(3)可进入性

3.竞争特点——非替代性竞争

大部分名山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共性中有鲜明的个性。

(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1.资源特点

(1)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

2.竞争因素

地位级别

可进入性

3.竞争特点——替代性竞争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1、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都市旅游是以都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它不同于普遍意义下的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以众多自然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的生态旅游。它是人类对都市风光、都市风情、都市生活、都市购物、都市娱乐等旅游需求的实现途径。——钱幼森、孔颉

2、城市旅游吸引(资源)要素

自然与文化遗产类公务(政务)类经济类文化类信息、科技类

环境类娱乐类形象

3、城市旅游吸引营造的主要内容

1)城市旅游吸引营造的3个层次

城市旅游吸引营造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归纳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和整体形象

第二层次:城市个性、主题与特色

第三层次:核心要素。通过核心要素表现主题,同时也便于旅游组织与提高旅游效率。从以下着手,标志性建筑及代表性区域,特色性项目,购物。

2)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

A形象吸引:

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独特、鲜明、有招徕力的旅游形象,依靠形象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形象是旅游吸引的第一要素。

B活动吸引

两类活动吸引,一方面以城市整体的经济、文化活动与对外经济、文化联系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有意识、主动性的组织一些定期或非定期的大型活动。值得重视的活动:商务、文化、体育、娱乐等

C设施吸引

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购物设施。注意:设施具有门槛性;

设施面向游客,也面向市民。

D景观与环境吸引

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代表性区域/地段

E氛围吸引旅游吸引不一定是物化的,也可以是非物化的。

F服务吸引旅游信息、组织、接待、交通等服务活动及服务设施,既是旅游的实施条件、支撑系统,也是构成旅游吸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种服务吸引。

4、城市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RBD)

史密斯(Smith,1990)<<游憩与闲暇研究的概念词典>>,RBD的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5、RBD与CBD关系(非重点)

RBD是相对CBD而提出的。不同之处:

1.在区位选择上,C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RBD并不一定位于城市中心区。

RBD的“异心性”:它介于旅游点中心和该市居民经常光顾的CBD之间。

2.在形态上

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呈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

3.在功能上

RBD是从城市CS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

Getz D(1993)作了TBD与CBD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以旅游者导向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设施所集聚成的TBD与城市的CBD可能是相邻的,甚至是重叠的,特别是对于欧洲一些古老的历史城镇。

TBD与CBD常常都集中在传统的街区中。

6、城市RBD的类型

(一)大型的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

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West Edmonton Mall,简称WEM)

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面积达49.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购物及娱乐场所。

其规划理念是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形象,并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既能体验购物的乐趣,也能吸引旅游者领略异域的风情

(二)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许多特色购物街的成功归因于:有力的市场,良好的区位,便利的可达性,富于想象力的建筑,高素质的餐厅承租者,停车场以及独特设计的组合,贴心的细节设计,完善的管理等因素。

(三)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当旧城以RBD的形式进行更新改造时,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地段的同时,也树立了一般新区无法达到的独特性:风格崭新的东西往往不能成为吸引力的焦点,越是民族的反而越是世界性的。

同时这种有益的改造,积极地延续了城市的文脉,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新城的功能不仅仅是机械地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而且要参与中心城市的结构的调整,或是作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城发展旅游业,要大打文化牌,充分挖掘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

新城以开展文化旅游为动力,以旅游效应带动商业发展,再逐步完善其他配套设施,可以逐步在新城区内形成RBD,成为新城经济增长的亮点。

7、主题公园(Theme Park)

概念:主题公园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主题公园的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的游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起源:

(1)1952 荷兰马都拉丹(Maduradam)模型城市景观

(2)1955 美国迪斯尼( Walt Disney)在加州建成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

到80年代末,北美每年超过100万游客的主题公园有30个,除一个在加拿大外,其它都集中在美国;欧洲有21个大型主题公园,至1990年日本已有14个大型主题公园开业。

1989年9月21日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公园的诞生。

8、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决策者行为。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1.客源市场

据美国华盛顿的城市土地研究所研究,一个大型主题公园的一级客源市场(80km 或1小时汽车距离内)至少需要有200万人口,二级客源市场(240km或3小时汽车距离内)也要有200万人口以上。

美国主题公园75%的游客是240km半径范围内产生的。

2.交通条件(可进入性Accessibility)

外部交通内部交通

大型主题公园一般在大城市边缘区选址,一用地限制小,二地价相对便宜。

主题公园要考虑选址在主要公路干道旁,尽量缩短游客的感知距离。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两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一方面是投资规模,另一方面是游客的消费水平。

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感知形象,主要影响的是大、中尺度(即二级和三级客源市场)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四、空间集聚和竞争

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我们一般指在同一城市的集聚,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同时也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

主题公园的空间竞争一般而言是一种非替代竞争。

五、决策者行为

决策者行为关系到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另一个层次是政府的决策行为。

投资者决策行为首先是宏观区位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从两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一是投资规模,二是主题选择。

政府决策行为

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

1、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尚无定论。

Mathieson和Wall将旅游容量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

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最大值。该定义被普遍认为是对旅游环境容量的最初意义的典型概括。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分为基本和非基本两大类)

(一)基本容量

旅游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其中有五种基本容量,它们可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

(1)旅游心理容量又称为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者在旅游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2)旅游资源容量: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内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3)旅游的生态容量:在保持旅游地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4)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的能力,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旅游业与利益冲突产业的利益关系,区域的旅游业人力资源状况。

(5)旅游的地域社会:容量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二)非基本容量

由其基本容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化与外延而导致出一系列其它的容量

概念:

(1)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指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也是最终旅游接待容量。旅游地域接待的容量达到极限容量,即饱和了,因此极限容量值也称为饱和点。

饱和又分为季节性饱和和非季节性饱和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由于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引起,后者则由于旅游供给长期不足而产生的。极限容量是影响旅游地功能分区、设施的等级和保护措施的关键因素,但常常以其他旅游地获得的经验(合理容量)作为规划的基本指标,因为极限容量值很难确切的确定。

旅游合理容量也称为旅游最适容量、旅游最佳容量,是旅游规划中的基本工具。当前的诸多旅游规划基本都在使用这一概念范畴。

(2)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前者指目前具有的接待容量,又叫实际旅游容量,已开发旅游容量;后者指旅游地域在未来某时可能达到的容纳旅游活动能力,也称规划旅游容量。

(3)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包括景点容量、景区旅游容量、旅游地容量、区域旅游容量。

这种空间上的容量系列是基于三方面的基本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设施中通道部分的容量。它们决定空间尺度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也就决定了旅

游地域的开发规模。

3、附加两个小问题

基本容量中五种容量之间的关系

(1)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与旅游的地域社会容量之间有较明显的关联。

(2)旅游感知容量同供给方面的容量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供给方面的容量却不受感知容量的影响。

(3)对于自然观赏性地域,旅游资源容量越大,一般旅游的生态容量也越大。(4)一个旅游地域能够接待的旅游流量,决定于五个基本容量中最小的一个。旅游容量的性质

(1)旅游容量值在某一时段相对稳定,表现为一个伸展不宽的值域,可以以其中值作为容量值;

(2)旅游容量值随着时间有一定的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容量和地域社会容量变化较快,而资源容量、生态容量、感知容量变化相对较慢一些。

(3)非基本容量随基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

(4)旅游活动是决定旅游地域可以容纳旅游活动量的基本因素。

4、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一、基本空间标准——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单位空间容量(单位设施容量):基本空间标准的倒数,即单位旅游空间或设施容纳旅游活动的能力。

一个旅游场所所要接纳的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类型是决定其基本空间标准的关键因素。

二、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的量测

旅游资源极限容量的量测

C为极限容量

T为每日开放时间

T0为人均每次利用时间

A为资源的空间规模

A0为每人最低空间标准

旅游感知时点容量:

旅游感知日容量:

σ为基本空间标准

k 为单位空间合理容量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答案见课本198,200)

祝融峰景点,总面积为477m2,一天开放12h ,每人游览时间取15min ,人均最低空间标准取5m2/人。试计算其旅游资源极限日容量。若考虑到旅游者感知的满足程度,人均最低空间标准取8m2/人,计算其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资源合理容量)。

三、生态容量的确定

生态容量的确定要立足于当地原有的自然生态质量,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对因旅游活动造成的对生态的直接消极影响能够承受住; 第二,自然环境对旅游者所产生的污染物能够完全吸收和净化。

1.不须人工处理部分旅游污染物的旅游地

F0为生态容量(日容量),即每日接待游客的最大允许量;

Pi 为每位游客一天内产生的第i 种污染物量

Si 为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第i 种污染物的数量

Ti 为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一般取一天,对于非景区内污染物,可以略大于一天,但累计的污染物至迟应在一年内完全净化

n 为旅游污染物种类数

2.扩展性旅游生态容量(加入人工处理)

F 为扩展性生态容量(日容量)

Qi 为每天人工处理掉的第i 种污染物数量

四、经济发展容量的测定

∑∑===m i i

m i i

e E D C ∑∑===m i i m i i e E D C

Ce 为主副食供应能力所决定的旅游容量,日容量

Cb 为住宿床位决定的旅游容量,日容量

Di 为第i 种食物的日供应能力

Ei 为每人每日对第i 种食物的需求量

Bj 为第j 种住宿设施床位数

m 为游人所消耗食物的种类数

l 为住宿设施的种类数

五、旅游地容量的测定

C R

D T p i i m i i

++=∑∑== ∑

==n i i i S D

T 为旅游地容量

Di 为第i 个旅游景区容量

Si 为第i 个旅游景点容量

Ri 第i 个景区内道路容量

m.n.p 分别为景区、景点数、景区内道路条数

C 为非活动区接纳游客数量

5、旅游容量超载的解决措施

A.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容量饱和点之内 。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

B.从需求角度讲,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

(1)局部性超载——空间分流

部分超载,其它不超载——内部分流

内部分流后仍然超载,尽快扩潜、扩建,否则外部分流。

(2)整体性超载——排斥与吸引 (外部空间分流)

“排斥”

“吸引”

对新旅游地,可以利用介入机会(替代性)

第九章 旅游区划

1、旅游区划的概念和特性

概念: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特性:系统性 地域性 层次性 优化性

2、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郭来喜,1988年。

中国旅游资源区划——阎守邕,1989年。

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濮静娟,1987。

中国旅游区综合区划——孙大文、吴必虎,1990年。

中国旅游文化区划——陈传康,1991年。

3、旅游资源区划 (非重点)

一、区划原则(三级分区 五项原则 )

(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多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非重点)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4.简要说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5.简述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简要说明特尔斐法工作步骤? 7.简要说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8.简要说明RBD 和CBD 的关系? 二、论述题 1.比较分析名山类旅游地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特点。 2.论述旅游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1)时间集中指数:也称为季节性强度指数,() ∑=-= 12 1 2 1233.8i i x R R 值越接近于零,

中国旅游地理 试题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陕西华山和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巨石造型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 型代表() A.丹霞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岩溶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2、黄山及武夷山是下列哪类名山的典型代表() A.宗教名山 B.传统山水文化名山 C.近现代历史名山 D.当代风景名山 3、观音菩萨主要供奉在下列哪座佛教名山中() A.五台山 B.峨眉山 C.九华山 D.普陀山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A.洞庭湖 B.太湖 C.青海湖 D.纳木错 5、金顶日出属于() A.气候旅游资源 B.山地旅游资源 C.水体旅游资源 D.生物旅游资源 6、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 A.镜泊湖 B.雁荡山 C.玉山 D.五大连池 7、我国以雾凇景观而著称于世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大连市 C.吉林市 D.长春市 8、下列哪个省区是考察中国民族风情最佳的地区() A.云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9、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大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 A.沈阳故宫 B.山东曲阜孔庙 C.北京故宫 D.泰山岱庙 10、黄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下列哪种遗产名录() A.自然遗产 B.文化遗产 C.没有列入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好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是() A.地图辅助学习法 B.推理分析法 C.实地考察法 D.溯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 2、下列对于中国式旅游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是健康文明的旅游 B.应具有中国的特色 C.应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 D.应该符合中国国情 3、我国欣赏牡丹的旅游胜地是() A.河南洛阳 B.云南昆明 C.山东菏泽 D.福建漳州 4、下列哪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 A.湖南张家界 B.云南石林 C.桂林山水 D.贵州织金洞 5、我国著名的品茗性淡水泉有() A.杭州的虎跑泉 B.无锡的惠山泉 C.济南的趵突泉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题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 题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孙埠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奇松、怪石、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2. 着名的长江三峡是由 峡、巫峡和 峡组成。 3. 颐和园因当年慈禧每到夏季即来此避暑常住,并例行朝政,故有 _________________之称。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 秦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 、水帘洞之奇。 6. ________ 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7. _______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塔,成为苏州城的象征,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福建的武夷山是典型的( )地貌。 A 、岩溶 B 、丹霞 C 、火山熔岩 D 、黄土 2. 天山天池是( )。 A 、火山堰塞湖 B 、火口湖 C 、冰碛湖 D 、断层湖 3、享有“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济南 D 南京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来形容( )的瀑布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 D 雁荡山 5、我国素有“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的说法,从地貌形态看,这三座名山均属于(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花岗岩地貌 D 、流纹岩地貌 6、我国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区是典型的( ) . A .海岸堆积地貌 B.沙砾质海岸地貌 C.生物海岸地貌 D.海岸侵蚀地貌 7、. 我国以雾凇景观而着称于世的城市是( ): A,哈尔滨市 B,齐齐哈尔市 C,长春市 D,吉林市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南华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个空1分,共14分) 1.岭南四大名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佛教分三个派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高僧________________六次东渡方至日本,把佛教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三大名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的顶属于() A.庑殿顶B.歇山顶 C.悬山顶D.硬山顶 2. 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3. “以山为陵”是()陵墓的形式。 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 4. 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是()。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5.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避暑山庄 C.圆明园D.拙政园 6.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教派,俗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它们的正式名称依次是() A.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 B.格鲁教、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 C.宁玛教、萨迦教、格鲁教、噶举教 D.萨迦教、宁玛教、格鲁教、噶举教 7. 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是() A.盂兰盆节B.涅槃节 C.浴佛节D.佛成道节 8. 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指() A.武当山、庐山、罗浮山 B.蓬莱、方丈、瀛洲 C.龙虎山、天台山、武当山 D.青城山、武当山、终南山 9. 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是() A.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仙鹤寺 B.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大明寺 C.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 D.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大明寺 10.古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曹、吴分别是指() A.曹操和吴道子B.曹操和吴国 C.曹仲达和吴国D.曹仲达和吴道子 11.()是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生活的圆形穹庐顶的流动住宅。 A.吊脚楼B.蒙古包C.四合院D.围屋12.福建菜尤以烹饪()见长。 A.海鲜B.家禽C.辣椒D.烤鸭13.端砚产于广东() A.云浮B.潮州C.肇庆D.韶关1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文是现存于北京国子监的() A.《石鼓文》B.《兰亭序》 C.《赤壁赋》D.《纪泰山铭》 15.基督教的标记是() A.新月B.莲花 C.十字架D.八卦太极图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一套

《托职中》中国旅游地理试卷及答案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是旅游业与中国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A、重点内容 B、目的 C、实用价值 D、现实意义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以()最为典型。 A、台湾大屯 B、天山托木尔峰 C、新疆乌尔禾 D、湖南武陵源 3、白洋淀景区位于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河北省()的淡水湖泊。 A、最深 B、最高 C、最大 D、最浅 4、哈尔滨市内有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正教堂、天主教堂等欧式建筑,中央大街及南岗秋林公司一带的俄式建筑,异国情韵浓厚,因此有()之称。 A、冰城 B、东方洛杉矶 C、东方底特律 D、东方莫斯科 5、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仅次于()的著名“购物天堂”。 A、澳门 B、香港 C、台湾 D、北京 6、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是() A、三峡大坝旅游区 B、黄鹤楼 C、武当山 D、神农架生态景区 7、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佛山市,距广州市68千米,总面积14平方千米,共有()峰,最有特色的景致是奇峰怪石和流泉飞瀑。 A、36 B、49 C、72 D、81 8、四川,简称川、蜀,省会成都市。全省面积()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204万,有汉、藏、彝等10多个世居民族。 A、48.6 B、8.24 C、23.67 D、39.4 9、石林景区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千米,是()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 A、世界 B、亚洲 C、中国 D、云南 10、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南60千米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是喇嘛式实心塔群。 A、兰州市 B、银川市 C、呼和浩特市 D、乌鲁木齐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坐落于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120余平方千米。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A、东 B、西 C、南 D、北 2、中国现存三大宫廷遗址指的是() A、伪满皇宫 B、拉萨布达拉宫 C、沈阳故宫 D、北京故宫 3、上海科技馆由上海市政府在新世纪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重大社会文化项目,以()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科技素养为宗旨,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基地。 A、自然 B、环境 C、人 D、科技 4、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湖北地区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A、革命纪念地 B、名胜古迹 C、山水园林 D、人文景观 5、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泉州市北郊,距城2.5千米处,由()三部分组成,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美誉。 A、九曲溪 B、灵山圣墓 C、九日山 D、清源山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卷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 试卷A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本题每格1分,共10分) 1、 是西藏的首府,有“ ” 之称。位于它西隅的 ,依山而建,是汉藏艺术结合的典范,是西藏最完整的一座古建筑。 2、素有“济南三绝”美誉的景点分别是趵突泉、 、 。 3、我国四大避暑胜地分别是 、 、 、庐山。 4、蒙古游牧文化旅游区内的两大王陵分别是 、 。 装订

二、判断题(正确的答“√”,错误的答“×”;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否则不得分) 1、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是浙江省。() 2、四川省是我国境内拥有的世界遗产数目最多的省市之一。() 3、我国最大的石刻佛像是位于四川的乐山大佛。() 4、丹霞山为广东的四大名山之首,被视为岭南道教圣地。() 5、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6、妈阁庙是福建省内祭祀海神妈祖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7、我国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的少林寺。() 8、苏州四大园林分别是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 9、位于西岳华山的悬空寺是我国罕见的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寺庙。()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赞美庐山瀑布的名诗句。()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4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或答案没有填在表格内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新疆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族众多,被誉为()。 A 歌舞之乡 B 瓜果之乡 C 民族之乡 D 文化之乡 2、以下信奉妈祖文化的省市有()。 A 福建省 B 天津市 C 浙江市 D 澳门 E 广东省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题1

职高二年级上册·《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4 页) 职高二年级上册·《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 4页) 秘密★启用前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卷 美术 、美工 (用于幼儿教育专业班)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专业班级、考号、姓名准确无误地填写在密封线内. 一、选择题(30) 1、下列属于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 A 、九寨沟 B 、吉林雾凇 C 、路南石林 D 、武侯祠 2、下列属于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 ) A 、北京故宫 B 、杜甫草堂 C 、云冈石窟 D 、长江三峡 3、我国著名的咸水湖是( ) A 、鄱阳湖 B 、洞庭湖 C 、太糊 D 、青海湖 4、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 ) A 、河迹糊 B 、构造湖 C 、火口湖 D 、冰川湖 5、我国第一大河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黑龙江 6、具有"天涯海角"之称的名胜位于我国( ) A 、北戴河海滨 B 、青岛海滨 C 、三亚海滨 D 、大连海滨 7、我国古代,把植物中的( )称为"岁寒三友"、 A 、梅、兰、菊 B 、松、竹、梅 C 、梅、兰、竹 D 、松、菊、梅 8、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 ) A 、武汉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昆明大观楼 B 、武汉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江西腾王阁 C 、武汉黄鹤楼 昆明大观楼 江西腾王阁 D 、武汉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成都望江楼 9、苏州四大名园中最大的( ) A 、沧浪亭 B 、狮子林 C 、拙政园 D 、留园 10、素有"陶都"之称的是( ) A 、江西景德镇 B 、湖南醴陵 C 、江苏宜兴 D 、福建德化 11、素有"瓷都"之称的是( ) A 、江西景德镇 B 、湖南醴陵 C 、江苏宜兴 D 、福建德化 12、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是( ) A 、农坛 B 、天坛 C 、地坛 D 、月坛 13、位于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是我国( )朝工匠李春设计制造的 A 、唐 B 、、隋 C 、宋 D 、元 14、我国现存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 A 、花梨木 B 、油松 C 、、银杏 D 、红松 15、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专塔是( ) A 、碧云寺金刚宝塔 B 、嵩岳寺塔 C 、大雁塔 D 、河北开元寺塔 二、填空题(20分) 1、我国东部临( )、( )、( )、( )四大海域、 2、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 )、( )、( )、 3、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 )、( )、 ( )、( )。 4、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 )、( )、( )、( ) 、 ( )、( )、( )等七种类型。 5、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 )的延续性与( )的分异两重性。 三、连线题(20分) 1、五岳的名称及所在省份: ┆┆○ ┆┆┆┆○ ┆┆┆┆○ ┆┆┆┆┆┆ 装 ┆┆┆┆┆┆┆ 订 ┆┆┆┆┆┆┆线 ┆┆┆┆┆┆○ ┆┆┆┆○ ┆┆┆┆○ ┆┆┆ 年级 班 姓 考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题(1)

孙埠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奇松、怪石、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2. 着名的长江三峡是由 峡、巫峡和 峡组成。 3. 颐和园因当年慈禧每到夏季即来此避暑常住,并例行朝政,故有_________________之称。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 秦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 、水帘洞之奇。 6. ________ 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7. _______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塔,成为苏州城的象征,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福建的武夷山是典型的( )地貌。 A 、岩溶 B 、丹霞 C 、火山熔岩 D 、黄土 2. 天山天池是( )。 A 、火山堰塞湖 B 、火口湖 C 、冰碛湖 D 、断层湖 3、享有“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济南 D 南京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来形容( )的瀑布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 D 雁荡山 5、我国素有“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的说法,从地貌形态看,这三座名山均属于(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花岗岩地貌 D 、流纹岩地貌 6、我国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区是典型的( ) . A .海岸堆积地貌 B.沙砾质海岸地貌 C.生物海岸地貌 D.海岸侵蚀地貌 7、. 我国以雾凇景观而着称于世的城市是( ): A,哈尔滨市 B,齐齐哈尔市 C,长春市 D,吉林市 8、.泰山和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的突出表现是( ): A.险、幽 B.雄、秀 C.险、奇 D.雄、奇 9、《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淹七军的故事发生在湖北的( )。 A 、随州 B 、襄樊 C 、十堰 D 、武汉 10、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说的是( )。 A 、爱晚亭 B 、岳麓书院 C 、橘子洲 D 、麓山寺 11、( ) 在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美,号称“庐山第一奇观”。 A 、三叠泉 B 、茅屋瀑布 C 、五龙潭瀑布 D 、黄龙潭瀑布 12、( )位于杭州市西南,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A 、宋城 B 、瑶琳仙境 C 、清明上河园 D 、宏村 13、( )名胜古迹和山海胜景兼而有之,一向以“海天佛国”着称于世。 A 、普陀山 B 、九华山 C 、莫干山 D 、雁荡山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A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 试卷A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旅游地理(A ) 院系______ ___ 专业___ _____ 班级___ ____ 姓名_____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共5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 列不属于佛教建筑的是( ) A.石窟 B.宫殿 C.寺院 D.佛塔 2、下列不属于佛教四大名山的是( ) A.五台山 B.普陀山 C.泰山 D.九华山 3、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是( ) A.曾母暗沙 B.漠河 C.乌苏镇 D.喀什乌恰 4、我国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回族 B.蒙古族 C.壮族 D.藏族 5、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的是( ) A.九寨沟 B.黄龙 C.青山沟 D.张家界 6、下列不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 )

A.武陵源 B.九寨沟 C.黄龙 D.北京故宫 7、观音菩萨主要供奉在下列哪座佛教名山中() A.五台山 B.峨眉山 C.九华山 D.普陀山 8、下述旅游景点中有“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之称的是 () A.镜泊湖 B.雁荡山 C.玉山 D.五大连 池 9、有国花之称的是() A.梅花 B.菊花 C.牡丹 D.荷花 10、金顶日出属于() A.气候旅游资源 B.山地旅游资源 C.水体旅游资源 D.生物旅游资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龙门石窟、与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 国四大石窟。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题部分:(填空) ★考核知识点: 我国四大道教名山 附1.1 (考核知识点解释):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考核知识点: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附1.2 (考核知识点解释)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考核知识点: 长江干流流经地 附1.3 (考核知识点解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考核知识点: 黄河干流流经地 附1.4 (考核知识点解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考核知识点: 长江干流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我国的特大城市 附1.5 (考核知识点解释):重 庆、武汉、南京、上海 ★考核知识点: 我国古代五大名泉 附1.6 (考核知识点解释) 济南趵突泉、镇江金山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 ★考核知识点: 植物的装饰作用 附1.7 (考核知识点解释): 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 ★考核知识点: 植物的装饰作用

附1.8 (考核知识点解释)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 ,“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名木古树 附1.9 (考核知识点解释):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水杉、银杏、鹅掌楸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 附1.10 (考核知识点解释):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七大古都 附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 ★考核知识点: 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附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北京的明清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山东泰安的岱庙 ★考核知识点: 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附1.13. (考核知识点解释):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 ★考核知识点: 我国岭南的四大名园 附1.14. (考核知识点解释)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十二石斋、番禺余荫山房 附1.15. (考核知识点解释): 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考核知识点: 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 附1.16. (考核知识点解释):福建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 ★考核知识点: 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附1.17. (考核知识点解释)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 A.青藏高原旅游区 B.华北旅游区 C.华南旅游区 D.西南旅游区 2、素有冰城之称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沈阳 C.长春 D.佳木斯 3、我国石灰岩分布面积大、岩溶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区是() A.四川 B.贵州 C.广西 D.云南 4、鼎湖山的自然景观中最引人入胜的是() A.林木 B.绝壁 C.湖泊 D.瀑布 5、我国现存最大的清真寺是() A.南关清真寺 B.艾提尕尔清真寺 C.东关清真寺 D.塔尔寺 6、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主要聚居居民是() A.汉族 B.白族 C.土家族 D.纳西族 7、有京东第一山之称的是() A.盘山 B.香山 C.千山 D.景山 8、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在() A.黄山 B.九华山 C.五台山 D.峨眉山 9、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A.史记 B.山海经 C.水经注 D.徐霞客游记 10、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 B.圆明园 C.避暑山庄 D.北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赞誉指的是武夷山的有() A.清凉世界 B.花果之乡 C.蛇的王国 D.昆虫世界 2、大宁河小三峡是指() A.龙门峡 B.巴雾峡 C.滴翠峡 D.西陵峡 3、下列湖泊属于咸水湖的有() A.巢湖 B.青海湖 C.纳木错 D.红枫湖 4、下列景观在观赏时需要把握好观赏时机的有() A.钱塘观潮 B.昆明西山睡美人 C.傣族泼水节 D.香山红叶 5、三国遗迹位于湖北的有() A.赤壁 B.荆州 C.长坂坡 D.麦城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山环水绕,平原辽阔,是东北旅游区地理环境特点之一。()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陈家刚2012.12

一、名词概念 1旅游地理学P5第2行末 2旅游资源P18第5行末 3原生性旅游资源P20第11行 4萌变性旅游资源P20第18行 5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36倒数第10行6丹霞地貌景观P40第3行 7峡谷地貌景观P42倒数第12行 8.雅丹地貌景观P44倒数第5行 9风蚀城堡(“风城”)P44倒数第2行10.名山P48倒数第13行 11五岳P48倒数第7行 12.雾凇P64第15行 13、蜃景-------P65大3行 14、.风景P74倒数第8行 15、风景名胜区P75第2行 16.自然保护区P76倒数第10行 17历史文化名城P85第2行 18楼阁P88倒数第5行 19榭P89倒数第11行 20舫P89倒数第8行 21轩P89第13行 22.岭南园林P94第11行 23.长城P98第8行 24景泰蓝P114第7行 25.主题公园P118第15行 26.旅游流P121第9行 27.旅游交通P138第10行 28旅游路线145第4行 29.旅游点P155第13行 30.旅游地P157第14行 31.旅游区P160倒数第1行 32.旅游区划P163第10行

33故宫P184 34天坛P185 35.颐和园P 186 36.八达岭长城P187 37承德避暑山庄P190 38.孔庙P195 39.日月潭P254 40.灵渠P291 41.嘉峪关P 329 42.镜泊湖P353 二、填空 1、我国4大道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 2、我国4大佛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 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P 52 地理常识 4、黄河干流流经我国9个省区是:P52 地理常识 5、长江干流自上游之下游方向依次流经我国哪4座特大城市P52倒数第14行地理常识 6、我国古代5大名泉是:P58第8行景观常识 7、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P68第15行景观常识 8、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P68第14行景观常识 9、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P71倒数第9行景观常识 10、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是P73第13行景观常识 11、我国七大古都是:P85第9行景观常识 12、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是:P87第2行景观常识 13、江南三大名楼是P88倒数第2行景观常识 14、岭南四大名园是:P94第17行景观常识 15、我国四大石窟是:P106倒数第10行景观常识 16、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是:P 114倒数第8行景观常识 17、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是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P123第14行 18、可达性是旅游流实现程度的最终限制性因素。P124倒数第15行 19、旅游流产生的基本动力是:P121第12行 20、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移动称之为旅游流。P121 概念 21、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P139 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22、旅游点和旅游地是旅游区构成的基本成分P155第9行旅游区的组成 23、旅游点是旅游设计和旅游区构成最基本的地域单元P156第9行概念 24、旅游地是以旅游点为基本单位发展壮大而形成,一般由若干个旅游点构成。P157倒数第8行概念 25、旅游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P158第4行概念 26、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P220倒数第4行景观常识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卷

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总共 40 分)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内。 1、我国最早的一部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是【 】。 A 、《徐霞客游记》 B 、《水经注》 C 、《大唐西域记》 D 、《佛国记》 2.旅游活动有三要素,即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那么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 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 、旅游业 D 、旅游信息 3.我国的五岳之首,并且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的名山是【 】。 A. 黄山 B. 泰山 C. 华山 D. 嵩山 4.我国有“冰城”美誉之称的城市是【 】。 A.重庆 B. 哈尔滨 C. 上海 D. 北京 5.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古建筑是【 】 A. 北京故宫 B. 沈阳故宫 C.法国凡尔赛宫 D. 伪满洲国皇宫 6.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皇家园林是【 】。 A .拙政园 B .颐和园 C .承德避暑山庄 D .留园 7.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该旅游地在哪里【 】 A. 陕西省 B. 山西省 C. 山东省 D. 河南省 8.我国著名的山中,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的是【 】。 A. 泰山 B. 峨眉山 C. 黄山 D. 华山 9.“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的陵墓被称为中山陵,它位于【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10.我国著名的“中华恐龙园”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市 B. 上海市 C.香港 D. 常州市 11、我国著名的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那么著名的黄山位于哪个省【 】 A. 山东省 B. 四川省 C. 浙江省 D. 安徽省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在哪个省【 】。 A. 湖南省 B.湖北省 C. 江西省 D. 陕西省 13、峨眉山、九寨沟等著名的旅游胜地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他们在哪个省区【 】 A .河南省 B .河北省 C .广东省 D .四川省 14、“故人西辞黄鹤楼”,著名的黄鹤楼位于哪个省【 】 A .山东省 B .山西省 C .安徽省 D .湖北省 15、著名的张家界和岳阳楼在哪个省【 】 A .台湾省 B .福建省 C .甘肃省 D .湖南省 16、“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在哪里【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西藏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7、著名的旅游胜地月牙泉位于哪个省【 】 A .河南省 B .河北省 C .甘肃省 D .四川省 18、我国最热的地方,有“火洲”之称的是哪里【 】 A .吐鲁番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华北平原 19、布达拉宫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殿,他位于【 】 A. 西藏拉萨 B. 云南昆明 C. 浙江杭州 D. 陕西西安 20、我国著名的日月潭在哪里【 】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上海 二、例举题(每空2分,总共 28 分) 1、中国四大名园指 、 、 、 ; 2、“江南三大名楼”指 、 、 ; 3、中国三大石窟指 、 、 ; 4、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指 、 、 、 。 三、简答题(总共 32 分) 1、现在很多国家的旅游业发展都很迅速,随之而来的是旅游对地理环境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不利的影响?(7分) 2、中国旅游资源区划的标准有很多,但是区划的意义和目的基本都一样,结合中国旅游资源区划的知识回答:本书旅游资源区划有哪几个区域?区划的目的是什么?(12分) 3、我们生活在安徽,那么安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请你写出来?(7分) 4、西北边塞风情旅游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的沙漠草原地区,那么该区域有哪些特色?(6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