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例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例外,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例外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例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例外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例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悦。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悦。“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不同,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不同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 第1页共1页

雅尔塔体系讲义(内容补充)

雅尔塔体系-简介 yalta System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1943年,美、英、苏三国先后举行了三次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有关对德、日作战,处置德国,波兰和远东问题,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协议。三次首脑会议形成了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美、苏两国为中心,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体系的中心支柱在欧洲。美、苏冷战,东西方的分裂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是战后欧洲的主要政治特征。两大集团对立的基础是欧洲两大同盟体系,即以苏联为盟主的苏联与东欧同盟体系,以美国为盟主的美国与西欧同盟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不断地改变着战后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的对比,使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两极格局的基础不断动摇,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局势剧变,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东西方正式宣告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标志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形成条件 1.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2.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苏美的力量。 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 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 (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 )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 44 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 )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 46 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结束 1.两极格局: 形成原因(1)二战刚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美苏均势,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 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 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苏三大国经过长期的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比较分析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指: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 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4)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6)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建立的新的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分化组合,从而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均势逐渐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不同的是,雅尔塔体系从战争后期即开始着手安排;其持续时间之长主宰世界达半个世纪;范围之广遍及世界各地。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大于以往的国际格局。 【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或者说条件】1945年9月2日,日本受降仪式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宣告彻底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给人类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其中,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的是英、法、美、德、日、意和苏联七国。战后,德、意、日三个战败国不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战后初期的国际局势由反法西斯盟国操控,而盟国从一开始就有大国与小国之分,强国与弱国之分。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美、英、苏、中四大国例外地排在最前列,然后时小国按国名英文第一字母顺序签名。战争结束时,法国恢复了大国的地位。这样,在战后初期国际舞台上便形成了五大国起主导作用的局面。但由于五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悬殊,五国实际的国际地位又有差别。 美国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首屈一指。 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五大国中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只有苏联,它被西方政治家称为战后的另一“超级大国”。 英国与美苏相比,英国的实力地位大为逊色。 法国就其实力而言,已经沦为三等国家。 中国中国在战争中取得了大国地位,但这种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虚有其表的。 因而,从实力地位而言,美国与苏联成为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它们在战后初期的国际事务中才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 【两个“超级大国”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考虑】 随着二战的日益结束,两个“超级大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都有自己的考虑。美国早在美国参战前,美国就已经开始考虑了战后的世界安排问题。1939年12月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和平与改造问题委员会”,负责研究战后美国“为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秩序”需要什么“基本原理”。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他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苏联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为此,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由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代表组成的“新的特别全权国际组织”。他还希望战时划归苏联的领土能得到国

雅体系与凡华体系之异同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雅体系与凡华体系之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对比和通过一系列国家相互斗争与妥协为基础建立的; ④实质上都是大国维护各自战略利益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系;大国都在体系中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政策,损害了弱小国家利益; ⑤两个体系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⑥两个体系内部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也使体系逐渐走向瓦解; ⑦两个体系的形成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大国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暂时的稳定,这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⑧两个体系都建立了维护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国联,雅尔塔体系是联合国。 2)不同点: ①形成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两年内形成的,而雅尔塔体系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不久后就形成了; ②体系操纵的国家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美操纵,雅尔塔体系由美苏两大国操纵; ③体系中存在与调和的主要矛盾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调和的也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雅尔塔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是以美苏矛盾为主,这种矛盾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同时又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调和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④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⑤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就时间和范围而言,雅尔塔体系的影响远远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⑥解体的方式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战争的形式宣告其瓦解,而雅尔塔体系是以苏东剧变(即以苏联一方的政治变动)宣告其瓦解的。 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相似之处主要有: 在背景上,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 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高三历史教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概述 最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概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多极力量并存的国际新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一战的洗礼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这一体系仅存在了20多年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破,并随之而解体。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史学界争论较少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其对世界历史尤其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基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一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从1919年1月到1922年2月间分别在凡尔赛和华盛顿等地签订了一系列瓜分世界的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是以这一系列条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这一体系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几乎所有学者都是从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列强实力的变迁出发来分析的。王榜等人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美、英、法、意、日这五个战胜国各自不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坚持‘强权即公理’,他们凭借实力和特权,共同对战败国及弱小国家进行掠夺;另一方面,主要战胜国又为各自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尽力削弱对手。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1]同样,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也是战后英、日、美三国在亚太地区角逐的结果。 徐蓝认为,“根据19世纪的经验,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缔结和约的办法安排战后的世界,便成为当务之急。一战对战前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变化与冲突,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主要战胜国的政治家们,并且使他们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形成一些共识”,而这些共识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基础。[2] 然而,对于这个毫无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却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提出了新意。于延民从国际战略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竞争“是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国际关系的根本特点,是一系列国际冲突,乃至每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促成凡尔赛—华盛顿战略格局的直接因 素。[3]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王榜等人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所划定的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是美、英、法、意、日等列强为建立各自的霸权而进行分赃的产物,它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又将在矛盾中削弱、崩溃,而华盛顿体系只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发展。“凡尔赛体系是在承认英法占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关系;而华盛顿体系则是在有利于美国的基础上,调整了诸列 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4]

第五单元 阶段11 第3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评价(1)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成立联合国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决议原则 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二、国际格局的变化 1.冷战的主要表现 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 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 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军事1949年4月,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 2.两极格局 (1)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

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②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亚洲 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②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 ①以埃及、阿尔及利亚独立为开端。 ②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共同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2)和平与发展的促进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有利于维护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两个重要的国际体系,它们 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产生,并具有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 1.国际秩序建设:两个体系都致力于在战后建立一个稳定和 平等的国际秩序,以避免未来的冲突和战争。 2.领土变动和战争赔款:两个体系都涉及战后领土的重新划 分和战争赔款的支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凡尔赛 条约》和《华盛顿会议条约》规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领土变动和赔款问题;而雅尔塔体系通过雅尔塔会议确定 了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国家边界和德国的分割。 3.国际合作和机构建设:两个体系都设立了一些机构和国际 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解决争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中成立了国际联盟,而雅尔塔体系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 不同之处: 1.时间和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的国际秩序安排,而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的国际秩序安排。它们涉及的战争、参与国和战后问题 有所不同。 2.目标和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点关注战争的结束和 战胜国的利益,强调削弱德国和确保盟友利益的目标;而

雅尔塔体系更着重于建立和平、稳定和战后重建,特别是 对战胜国秩序的重塑和领土的重新划分问题。 3.参与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涉及欧洲国家和美国, 重点是建立欧洲和平。而雅尔塔体系涵盖了苏联、美国和 英国,更关注的是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塑和领导权的分配。 4.意识形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国际关系基于传统的 国家主权和均势原则,更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和平衡;而雅 尔塔体系中的国际关系基于一些共同的原则,如民族自决 和国际合作,注重重建国际秩序和解决战后问题。 总体而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在国际秩序的建设、领土变动和国际合作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背景、目标和重点有所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着重于战争结束和战胜国利益,而雅尔塔体系更注重和平、稳定和战后重建。

高二历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备课

高二历史集体备课提纲主备:董庆杰主题:单元复习时间:3月17 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的异同 2.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及其重大史实

[例题](2015·课标全国Ⅱ,47) 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根据材料中的“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归纳。 (2)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苏联部长会 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等归纳;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应联系教材内容关于“冷战”的积极影响加以分析。 (1)背景:①西方国家正在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 ②美国垄断原子武器。 ③美苏冷战继续。 (2)积极作用:①有利于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②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1.第(1)问考生答的较好,能根据材料信息准确的归纳。但未结合所学归纳。 2.第(2)问审题不仔细,漏掉了条件这一小问。第二小问回答较全面。 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解题技巧]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619186232.html,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作者:解保海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8年第04期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下面,笔者对这两个不同的国际格局体系作一比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形成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美、英、法三国操纵了会议。经过5个月的激烈争吵,1919年6月,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终于在凡尔赛宫签字。《凡尔赛和约》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形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但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美、英、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 据实力变化进行调整。于是,由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召开了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和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从而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二战中,1941年8月,美英首腦罗斯福与丘 吉尔就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史称《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提出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1943年底,美、中、英三 国首脑召开了开罗会议,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 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确定了战后德国由盟国分区占领和苏联有条件参加对日作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教案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对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过程,知道三者的主要内容。理解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二战后国际政治、外交、经济等新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理解三者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技能: 阅读文献,找出关键词句以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技能。 具体历史问题的比较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尔塔体制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具体内容及历史影响、进步性与局限性等角度比较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使学生初步掌握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雅尔塔体制、联合国以及布雷顿森林 体系,使学生增强对人类文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认识与认同,

并对人类文明交流应建立和平、友好、合作、协调的价值观有进一步的认识与认同。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练习与测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美国在这一体系中可以占据领导地位?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确立了“黄金一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制度。 美国在这一体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原因是: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工业生产与外汇黄金储备都在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且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相对美国急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使之在这一体系中占据领导地位。 分析雅尔塔体制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答:相同点:两大体系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均势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不同点:体系影响的范围和主导者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雅尔塔体系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可见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不同。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则是二战结束前形成的。体系的性

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 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战后不久,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相继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