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14-1918年;(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5)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6)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7)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8)影响: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战”与拿破仑战争的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1)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后果:它们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

(1)操纵国(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

(2)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赔款和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巴黎和会的性质:分赃会议;最能体现性质的内容:殖民地问题——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5)中国外交失败的说明道理及启示:①道理:“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②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6)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凡尔赛体系

(1)含义: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

(2)确立的国际秩序:帝国主义在“西方”即“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3)确立的和平秩序或和平制度无法长久的原因:《凡尔赛和约》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凡尔赛和约》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是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

(4)列宁与福的讲话及准确性的原因: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距离《凡尔赛和约》签订的1919年正好20年。

3. 国际联盟——“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性政治组织

(1)时间:1920年1月

(2)宗旨(目的):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3)实质:帝国主义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操纵的国家:美国没有参加,实权被“英、法”控制

(5)总部地点:日内瓦

4.联合国——“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性政治组织机构。

1945年2月,为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俄、美、英、法。

5.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1)背景: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美国”倡议,九国参加。

(2)操纵国:日本、英国、美国

(3)《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实质:表面: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质(性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确立的国际秩序:帝国主义在“东方”即“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评价:此会议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国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平制度)

(1)含义: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2)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秩序;

(3)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九国公约》

(4)两个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5)对欧洲关系作出调整的条约:《凡尔赛和约》

三.经济危机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首先的爆发地点:美国

(2)特点:①涉及范围特别广(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商和金融部门”危机);持续时间较长(前后共5年);破坏性特别大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美国是罗斯福新政、德国与日本是建立法西斯专政

(5)与这次经济危机无关的法西斯专政: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

(6)面对经济危机,美、德政府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我们得到的启示: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时刻警惕军国主义,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于一身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控制内阁上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3.性质:开始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演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德国首次失利:英德的不列颠之战

5.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第一战场:苏德战场)

6.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二战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引发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历史事件。

7.转折点;1942-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8.重大战役:①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②英德的不列颠之战;③1941年莫斯科战役——德军在欧洲战场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④1941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⑤1942-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⑥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夹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⑦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投降。

9.二战中的国际会议:

(1)华盛顿会议:①时间:1942年1月1日(元旦);②参与国:中、美、英等26国参与国与三国同盟战斗到底,三国同盟指:德国、日本和意大利;③签署的宣言及其意义:在“华盛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作用(意义):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使战争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扭转了战争形势,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①时间:1945年2月;②参与国及其首脑: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③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④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苏联提出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为军事基地等,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苏联。

10. 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2)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3)先后投降国家:意大利、德国、日本

(4)二战胜利的原因:①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5)二战的影响:①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二战胜利的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7)如何避免战争:(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2)各国人民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止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军国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8)对今天反恐、反霸的启示:我们须坚决反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绝不能姑息养奸;各国人民需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9)如何评价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1)日本法西斯分子是二战的发动者,是战争的元凶,不是受害者;(2)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的国家人民一样也是战争的受害者;(3)美国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袭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0)设计“反战”宣传标语:①“世界是一家,和平靠大家”②“放飞和平鸽,世界充满爱”

11.1870-1945年法德之间发生了哪几场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对待历史、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及影响。

(1)德国态度:正视历史和现在,以史为鉴,承担战争责任。影响:化解了民族仇恨和国家矛盾,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

(2)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态度: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日本人民:正视历史,要和平不要战争。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是对正义、和平的严重挑衅,威胁了世界和平,阻碍了世界发展。

(3)中国人的态度:纪念历史、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目的:以史为鉴,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3.针对日本政府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我们的应对策略: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

1.冷战政策:(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1)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即将开始的信号: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3)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4)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含义: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5)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军事

上:1945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7)直接结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两级格局的形成

(8)马歇尔计划的目的:①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爆发;②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真正的目的、实质)。

2.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的两大军事政治政治集团的建立(两大阵营)

(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2)两级格局的形成的标志: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

3.美苏争霸——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1)时间: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长达30多年;

(2)事件:①古巴导弹危机;②美国侵略越南;③苏联占领阿富汗。

(3)根本原因:为了各自国家利益

(4)实质: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5)美苏争霸三阶段:①五六十年代:既缓和又紧张,美国占优势。(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70年代:苏联处于攻势,美处于守势,争霸达到高潮(例: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苏联霸权政策到达顶点)③80年代:美强硬,苏全面收缩,美同意有限的缓和。(例: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级格局的结束。

(6)结果:由于军备竞赛,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苏联负担沉重,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7)近年来霸权主义的表现和危害: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②西方国家打着“人

权”旗帜,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③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9.11事件)

六. 二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二战后到1991年的世界政治格局)

(2)新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注明:“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2.世界格局变化原因: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4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七.科索沃战争---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

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首次越过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以“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遭屠杀”为借口,轰炸南联盟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2.评价:这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准则,不仅侵犯了南联盟主权,造成生产生活的灾难,而且威胁了世界和平;美国利用所谓的“人权”和“正义”加紧推行霸权主义,以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3.影响:①(世界政治格局)它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②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4.争取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是可能的理由: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打颤隐患随之消失;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为既竞争又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冷战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5.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恐怖主义的威胁。

八.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变化后中国的地位:

1.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变化的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两极格局时的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②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知能强化课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 (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经过 (三)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

国的宰割与掠夺。 (四)影响 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五)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一)建立背景 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二)凡尔赛体系 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总结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的爆发 1、一战爆发的客观条件 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 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一战爆发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 ⑵重要原因: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三对) ①法德矛盾——实质:争夺欧大陆霸主地位②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⑶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①同盟国集团——德、奥、意②协约国集团——英、俄、法 ⑷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战爆发 二、一战进程和结果 1、三条战线 ⑴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V德(“施里芬计划”) ⑵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V德、奥匈 ⑶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V奥匈 2、四年战事及结果 ⑴战况及结果: 年 代 战况战役战役特点新式武器 19 14 东西两线计划破产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 宣告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19 15 重心在东东线僵持东线僵持 19 16 重心转西 战事惨烈 凡尔登战役决定意义,是一战的转折点德军首次使用毒气弹 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英国首次使用坦克 日德兰海战最大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 19 17 阵营变化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布列斯特和约》 19 18 战争结束盟国崩溃,奥匈投降,德国投降 ①原因:A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为了保障美国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胜。 B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讲义含解析选修3

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背景 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具体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2)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4)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5)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二)进程 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3.转折: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4.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三)影响 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四)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1)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2)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3)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4)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2.实质:损人害己、姑息纵容。 (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维护和平的尝试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国际联盟盟约体现的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和平外交成果;《洛迦诺公约》的基本内容;《非战公约》签订的原因及基本内容。 2、理解:国际联盟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苏俄实行和平外交的原因和签署《洛迦诺公约》的原因。 3、了解:《非战公约》的进步作用,并适当对《非战公约》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通过对《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内容和作用的比较,认识两个公约对德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2、问题探究:通过对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概述,探究其历史作用及影响,吸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概括阐释:归纳概括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史实,正确评价国联的得失;正确阐释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在20世纪20年代,国际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苏俄外交取得了积极成果;欧洲国际关系出现了缓和局面。但在国际关系领域也暗藏着危机。 2、了解国际联盟和非战公约的历史,学会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难点:对国际联盟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中的4个目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包括国际联盟的活动、苏俄的和平外交、《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第一目和第四目涉及全球范围的国际关系问题,第二、三目涉及欧洲范围的国际关系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以帝国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和平体系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建立起来。作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工具,国际联盟于1919年成立。此后,为了调整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欧洲国家于1925年签署了《洛迦诺公约》,使欧洲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在国际联盟的组织下,1928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此外,在20年代,苏俄也力争改变自己在世界上的孤立处境,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利用参加1922年热那亚会议的机会,与德国缔结了《拉巴洛条约》。这一系列事件的相继出现,奠定了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和平局面。 本课内容较多、也显得较为零碎,但如果以国际关系作为主线,可以找出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建议教师适时地综合采用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就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课文表格。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美、德经济发展迅速。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国家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寻求海外市场禾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抢占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主要有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历史宿敌。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反俄性质)" 1882年,德、意、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三国协约的形成 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3)战争的催化剂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性,世界性,世界范围内指挥战争,突破地域限制)"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2、经过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战争进程

2019-2020年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岳麓版习题精选第

2019-2020年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双方,其中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德国 ⑤奥匈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④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时,它绝对不是什么关于“殖民主义”的战争,而是“富裕国家的不公正的世界大家庭内部的一场内战”。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有其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 C、爆发之初仅有发达国家卷入 D、反映了列强瓜分世界的意愿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①法德矛盾②法意矛盾③英德矛盾④俄奥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14-1918年;(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5)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6)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7)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8)影响: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战”与拿破仑战争的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1)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后果:它们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 (1)操纵国(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 (2)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赔款和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巴黎和会的性质:分赃会议;最能体现性质的内容:殖民地问题——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5)中国外交失败的说明道理及启示:①道理:“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②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点总结: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2.(1)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澳;协约国:英、法、俄 (2 (3 (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巴尔干火药桶 (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为抢夺胜利果实 (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4.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练习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 A. 19世纪70年代 B. 18世纪晚期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20年代中期 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3)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 1、2、3 B. 2、3、4 C. 1、3、4 D. 1、2、3、4 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提出上述要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德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B.军国主义和极端民主主义泛滥 C.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成立 D.德国在军事、科技领域世界领先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A.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 B. 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之民体系最终形成 D.从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19·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除在议会内部进行斗争、拒绝投票通过军事法案和军事预算的一切费用之外,还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1907年召开海牙和平会议,着重讨论战争法规问题并缔结了多项公约,在国际法上构成了若干限制战争的手段。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和平运动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得出结论;根据材料中“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得出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根据材料“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得出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 答案:(1)主要表现: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主力军;有关限制战争的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平运动初具世界规模,波及国家多。 (2)原因:欧洲两大军事军团的形成与对峙,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世界和平运动组织涣散,难以保证各国的协调统一。 2.(2019·广东百校联考)(15分) 材料一在德波战争中德国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苏联却迟迟不肯出兵……德国是处在趋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在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英美等国直到法国被击败后才想到联合苏联。1940年,以反

(统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22·揭阳市高三检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899年和1907年举行了两次海牙和平会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大规模扩军备战并加紧纠集军事同盟。俄国因国内经济困难等原因,在大国争霸中力不从心,俄皇尼古拉二世为赢得时间和限制对手,于1898年8月倡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和平会议,并邀请欧、亚及北美各独立国家参加。各国虽对沙俄的倡议态度不一,但基于各自的外交需要,均未表示拒绝。两次会议所签订的《海牙公约》依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1)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类。(2)战争法规类。第二类条约是《海牙公约》的主体部分,它从陆战、海战、空战等不同方面,限制了作战手段和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战斗员、战俘和伤病员的待遇。另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条约是《禁止从气球上或用其他新的类似方法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这是当时关于空战的唯一的国际公约。 ——摘编自高颖《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及其历史遗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牙和平会议召开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牙和平会议的历史意义。(9分) 2.[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一模][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

和妥协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但分赃不均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美国愤然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苏联独处于体系之外,本应维护这一体系的英法两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十月革命后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仅仅维持了20年的相对和平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迅速解体,却为后来雅尔塔体系建立及维持较长时期和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迅速解体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7分) 3.[2022·哈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高三三模][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战期间,德国首次在欧洲战场使用毒气弹,造成大量军民伤亡。一战后,日本陆军省聘请科学家专门研究化学毒剂生产、使用等有关问题。日军研制的化学毒剂有糜烂性

高中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知识串讲 【核心知识整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历史背景 (1)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2.战争进程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重点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使人们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破坏是巨大的,要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 类,也可毁灭人类,应充分发挥其进步性。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3.国际联盟 (1)成立:1920年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 ①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②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重点提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出卖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它隐含了许多对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之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切决定它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⒎经过: 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 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战争与和平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诸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实力变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3)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4)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 (1)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爆发 (1)引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2.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3.阶段 4.评价 (1)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

《战争与和平》历史复习提纲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1—2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 主要原因: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客观原因: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 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 加速剂: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 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 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 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战争进程: 1914年东西两线,计划破产;1915年重心在东,战事僵持;1916年重心转西,战事惨烈;1917年阵营变化, 有入有退;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册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册教 案导学案教学设计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 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课时:5课时 《课程标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

2021 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1 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 2021-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从2022到2022,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版本《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选修课》和《雅尔塔IV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四单元》同时实施。 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类别: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五名评分员的总分为一分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答案】b 【分析】这个问题考察了学生们对一战前巴尔干局势的理解。一战前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复杂的,主要集中在巴尔干地区,a项是正确的;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C和D的表达式是正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项错误且与标题含义一致。 2.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a.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c.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答案】a【解析】 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签署的军事协议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开始,1907年英国和俄罗斯签署的协议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正式形成。因此,a和BCD的答案与上述历史事实的含义不一致。考场:三国联盟的形成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b、 1879年,德国和奥地利签订了盟约。1904年,英国和法国签订了盟约 3.造成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根源是a.《巴基斯坦决议》的通过c.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答案】c【解析】略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和会 〔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方案,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 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建议的“十四点原那么〞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开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 ——摘编自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8分〕 【考点】巴黎和会——英法争执 【解析】〔1〕第一小问争执,根据材料“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方案〞得出争执①法国提出大叙利亚方案,遭到英国反对;根据材料“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得出争执②法国不惜以武力威胁。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巴黎和会上〞及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性质分析得出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 〔2〕根据材料“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建议的‘十四点原那么’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及巴黎和会后成立了国联得出评价①被纳入国际联盟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根据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影响分析得出评价②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背景分析得出评价③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根据材料“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得出评价④并未改变殖民地统治的实质。 【答案】〔1〕争执:法国提出大叙利亚方案,遭到英国反对;法国不惜以武力威胁。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 (2)被纳入国联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矛盾;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抗日战争 〔2021·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 关系,无大阻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高中历史 战争与和平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选修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动荡不安的世界 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表现:①纠结军事集团②扩军备战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德国为争夺殖民地同英法矛盾尖锐 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①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②英德矛盾: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英国原本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 ③俄德矛盾:争夺巴尔干 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于1882年成立,对付法俄 三国协约:1892年法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04年和1907年英法、英俄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1.三国同盟集团的形成 ①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该同盟的核心 2.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 ①1892年,为对付三国同盟,法国同俄国缔结军事协议,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②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 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巴尔干火药桶” 背景:列强对巴尔干的争夺: ①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③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部因所的领土不均发生争吵)④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③主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的对峙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④科技成果和巨大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⑤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间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主要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会影响到他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如果没有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 ①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线,它是一个偶然事件 ②如果没有这一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动这场战争 ③可见,一战的爆发是必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