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世界中医药2007年11月第2卷第6期

?理论研究?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林洪生+

(t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5号,100053)

摘要中医治疗肿瘤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来的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如在放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手术后的康复和降低复发转移,晚期患者的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都得到了认可。但也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医治疗肿瘤方

法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有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实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以中医治则治法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最优的临床证据作为制定的基础。它应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严格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估对

方案加以验证和优化,最终形成一份系统的、成熟的、规范化的治疗策略。目前,因为中医个体化治疗为多,临床数据分散,缺乏

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与结论。而要制定较为理想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或指引,需要循证医学的证据,多中心的随机化的研究结果。

中医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循证医学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并且逐步实施。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的临床证据不断出现,但还需要不断充实、修正和提高。总之,经过努力,相信不久会有一个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出台,它的不断完善会推动新世纪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关键词肿瘤,规范化,循证医学Stand缸dizedChine∞MedicalRes明rch

on

on00lo留andE、,id蚰∞-b鹪edMedid艘

“nHongsheng

(G∞7移n靴n胁印i碰,蕊打螂eAco如阿旷吼i膦e般癌记olSc如,黜,眈彬昭100053)

Abstract:Chinesemedicinehas

long

historyofhaIldlingcancer,in

recent

yearsparticulady,has

producedsatis每ingresuhsinsuchfieldsas

attenuation

andsynergiaforchemo,post-operationconvalescence,reducing

recurrence

0r

metastasis,andimpravingsuⅣival

time

alsoqualityof

1ife.Neve抽eless

standardizedther印euticre西menisneces髓ryfor

fmerp姗otion.Itis

system

en舀neeringthat

stans

with

therapeuticprinciple锄dmet}lod明dbasedon叩timalclinicalevidences.Asystematic,sencontained,staIldardizedtllera—

peutic

re矛men

shallbet}le

resuhofveri矗cationandoptiIIlizationbyri舀d砌domized

clinicaltrialaIldsystemevaluationunderguidance

《evidence-basedme出cine.However,出ereislackofconvincingdata柏dresultsdue

to

individualized也er8pyaIld

scanercliIliealda-

ta.

Suitable

standardizedtllerapeuticre西men

or

guidelinereslllts

f洒muhi—centered

randomizedclinicalevidence8.

Fortunately

re-

searchersofChinesemedicine

are

a-ware0fthe

pmblemandgraduallytakemeasuresinthisaspect.With

fmer

developmentoftheory

and

technolo科,andincreasingclinicalevidence,we试Uhopefullywelcometheadvemof

evidence-basedst锄dardizedtlIerapeulicreg_

imen,usheringin

newera

ofChine8eoncolog)r.

KeyWords

Cancer,Standardization,Evidence—based

M础cine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历代医家通过医案总结,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揭示其内在的科学价值。特别是近50年来,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愈来愈多的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所认可,目前已是中国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肿瘤的发展进程快,病因复杂,治疗中的掺杂因素多,中医中药的应用要求也十分严格,临床中如果应用不得法,常常会导致相反效果。为了减少盲目的、不恰当的应用中医药,制订规范化、指导性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而作为一个有指导性的方案最重要的是临床证据,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可靠的证据。

1中医药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

1.1

中医中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通过数千年来的

临床经验总结以及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中

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放、化疗中应用中医药可以减少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完成率,提高疗效。(2)肿瘤手术后的患者应用中医药不但可以促进康复,长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3)对于不适于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包括晚期肿瘤患者,中医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4)在高危人群中用药,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的发生。

1.2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何时以中医为主治疗,何时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间存在极大的临床技巧,需要丰富

的临床经验和大量中西医治疗肿瘤的知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治疗肿瘤的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医生

 

万方数据

WORLDCHINESEMEDICINENov.2007.V01.2.No.6

没有经过肿瘤方面的专业学习,因此,不了解西医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所带来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因此无法合理地应用中药并恰当地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此外,中医的治疗应该是“有序治疗”与“整体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机体邪正消长状态,采取不同的阶段性的治疗策略;何时以扶正为主,何时以祛邪为主,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些医生缺乏整体治疗观念,往往是一味攻下或一味的补养,而不能进行合理的有序治疗和整体治疗,从而影响疗效。另有一些西医医生往往因不了解中医药在肿瘤中的治疗疗效而拒绝中医治疗,或不辨证的应用中药,导致一些不良结果,这些都影响了疗效。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缺少指导性的文件。中医通常以辨证论治为主,个体化治疗居多,缺乏公认的指南或指引,特别是缺乏依据循证医学的随机大样本观察资料为依据的、依从性强的临床中医用药指引。因此,中医药治疗肿瘤需要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规范的、有指导意义的临床指引。

2中医规范化的实施方法

中医规范化的建立与实施的关键就是建立“临床指引”,临床指引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使用系统方法建立起来的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处理过程的描述,其作用是帮助医患双方正确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得到最适当的照顾。由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在诊疗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往往不限于一病一方,一方一药,临床研究难度较高也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套用现代医学的模式,若将特定的方药作为研究对象,必然脱离临床实际,其合理性与可重复性就会受到影响,难以在临床得到推广。中医治疗的特点是将中医的治则治法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全过程,治则治法是联系辨证与用药之间的枢纽,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如果抓住了这一环节就可以做到“方以法立,随证加减”,也就抓住了进行研究的最佳的切入点。

目前阶段,应选择学术界公认的中医治则治法做为制定的主要内容,规范化治疗方案(草案)应突出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应宜于临床操作,建议包括以下要点:(1)手术:手术前后:健脾和胃,气血双补为主,促进康复;手术康复后:益气,活血,解毒为主,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2)化学治疗期间: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提高化疗疗效。(3)放射治疗期间:养阴生津、活血解毒、凉补气血为主,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提高化疗疗效。(4)肿瘤缓解期或稳定期:益气、解毒、活血为主结合辨证论治,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发展。(5)不适宜手术、放、化疗和晚期肿瘤的患者:益气养血,解毒散结为主,结合辨证论治,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问。另需根据对患者病情发展和机体状况的整体判断,中医药治疗采取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兼顾或交替进行等不同模式;(6)肿瘤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及其他治疗参照相关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方案或临床指引制定。

3中医循证医学研究

3.1循证医学研究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量患者选用中医药治疗。但是中医肿瘤临床研究难度大,虽然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有很好效果,但由于缺乏随机的多中心临床协作的大样本研究,高质量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少,导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难以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目前循证医学的研究已经是中医肿瘤界十分重视的问题。3.2如何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其大致步骤是:首先采用专家意见或一致性方法选择学术界比较公认的中医治则治法构成初步的治疗方案;然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分阶段的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加以验证,以获得最优的临床证据;最后通过全面收集所有相关回顾性和前瞻陛的研究结果,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结论对其进行科学的定量合成,采用系统评估的方法最终确定治疗方案的内容。此外,在方案的验证过程中还应包括对方案内容的不断修正、充实和优化,在方案制定后仍必须不断求证。其关键环节是:(1)科研设计:要求采用严格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特别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以获得科学准确的结论。(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措施应贯穿于临床试验的各环节,重点包括: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叩eratingprocedure,sOP);建立监查员制度;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3)疗效评价标准:循证医学强调疗效评价中终点指标和替代指标的区别。在肿瘤治疗中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是疗效判定的终点指标,肿瘤大小则属于替代指标,因此,肿瘤的疗效标准应从瘤体的反应性(或稳定性)、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3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够体现中医药的疗效特点,同时与现代医学所认可的标准相统一,促进学术交流。(4)卫生经济学分析:卫生经济学分析是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医疗过程,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所要分析的项目及要进行比较的干预措施;②确定经济评价的

 万方数据

世界中医药2007年11月第2卷第6期

观点;③按照研究目的,确定使用的经济学评价方法;

④获得资料的研究方法;⑤增值分析;⑥确定结果的测定方法;⑦成本的确定;⑧对发生在将来的结果和成本作贴现计算;⑨敏感性分析;⑩注意推广及应用价值。

3.3中医肿瘤的循证医学研究:近几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不断出现。陈志峰等用Meta分析方法,统计了我国近7年来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肺癌,并以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的文献14篇,累积病例1909例。结果中药组的稳定率(cR+RR+MR+Nc)是化疗组的2.1倍(OR=2.10),而化疗组的有效率(cR+PR)是中药组的1.48倍(OR=1.48)。但中药组中位生存为335.4d,化疗组为231.8d。显然,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特点是带瘤生存,与杀伤作用为主的化疗有明显的差异Ho。周岱翰等观察中医药在提高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中的作用,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1:l:1比例分成中医组、中西医组以及西医组,临床试验在6家医院进行,纳入研究的合格病例294例,其中中医组99例,中西医组103例,西医组92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主要终点指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显示: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2d、355d、236d,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38%、48.86%、42.17%(组间比较,P=0.450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组分别为187d、219d、180d,1年累积疾病无进展率分别为33.22%、37.44%、28.28%(组间比较,P=0.2890)。从而得出结论,由于样本量的原因,组问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就总体趋向来看,中医药治疗可使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生存期达到近10个月,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生存期至近12个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嵋o。广安门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十五攻关课题在全国8家医院共选择符合中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首治患者587例,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入组414例(治疗组199例、对照组215例),同期人组中药治疗组173例进行开放平行对照。中位生存期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12.03个月,疗效最好;中医治疗组10.92个月,次之;西医治疗组8.46个月,西医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18。此项结果明确了中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总体而言,“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是中医中药治疗中晚期肺癌有别于当前现代医学治疗的显著特征。因此,结合中医药的作用特点,建立以患者的治疗到进展的时间(,ITI’P)、带瘤生存期、中位生存期、临床受益率、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等为主要着眼点的中医药自身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追在眉睫,新的疗效评价体系将是全面展示和评价中医药作用的关键。

为了中医治疗肿瘤方法的进一步推广,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方案一定要制定和实施。目前中医肿瘤的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循证医学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并且逐步实施。总之,经过努力,相信不久会有一个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出台,它的不断完善会推动新世纪中医肿瘤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峰,李成柱,刘少翔,等.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中医杂志,1999,40(5):287~289.

2周岱翰,林丽珠,周宜强,等.中医药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作用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

(2007—03—16收稿)

投稿须知:关于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论著类的文章,均须附中文和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一致。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使用结构式。结构式摘要主要分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部分。

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的MedicalsubjectHeading(MeSH)词表中选用规范用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为准。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数目一般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无摘要的文稿,只需标注中文关键词,关键词置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置于中文摘要下方;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词相对应,置于英文摘要下方。

 万方数据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11-26T16:07:42.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杨程 [导读] 佳木斯市中医院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杨程 佳木斯市中医院 154000 摘要:循证医学在中医当中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和中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当中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其中的四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文献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予以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临床试验;评价研究;中医药学文献;数学计算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之后,中医药学实际上在理论方面也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和转变,这种转变对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十分的重视,中医药学一方面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要素,同时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同时它也成为了很多人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基本特点 循证医学如果从文字上去理解就是将证据当做是基础的一个医学,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就证据的定义和获得途径以及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医学,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其特点予以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循证医学比较关注的是临床医学当中的实践工作和治疗工作,所以医疗护理的对策合理性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是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的证据,其就被我们称作是外部证据,一个医生的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实际上主要是来源于专业的教育和医疗的实践活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须要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获取和利用外部的证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对外部的证据予以更好的扩充,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过程就是医护人员自我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要想保证治疗的效果,必须要将二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足的证据,才能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如果没有将个人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融入其中,就客呢能够会受到外部证据的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即使是最好的外部证据也可能对某一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循证医学当中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治疗这一原则。 其次是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础医学的研究,但是其更加侧重的是临床当中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康复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对预防对策和卫生资源利用等也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循证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使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也就使得研究出的结果更有应用价值,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在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一定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那些不同类型的研究,一定要选择那些相对比较合适的应用性比较强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研究的合理性。 再次就是临床流行病学比较重视的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部分,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循证医学一般都是从临床试验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证据,这些研究证据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还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病人的主观感受当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将一些生命体征当成次要的指标,次要指标只有在保证其真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作用的时候才能具备比较强的相关性,这种医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也使得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的模式能够顺利的建立起来。 2、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假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验证是中医药学研究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对于假说的检验和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确定等实际上都是医生通过人体进行临床实践而完成的,所以临床实践在中医药学体系构建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在这一方面和西医的研究是存在着非常大差别的。直接进行临床研究可以减少人和动物在属性上的诸多不同,但是因为研究的因素控制不好的话就可能出现一些非常大的差异,因为医学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假说是没有办法研究和验证的,因为临床研究本身就存在着非常高的复杂性,所以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的研究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途径。 其次是中医的临床研究当中,主要将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当做是研究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医当中辩证论治的思想实际上体现的是对人体的生理规律进行总结和研究的水平,它和现代的医学体系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的,论治的前提就是辩证,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再次是中医临床治疗和实践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人体的体制和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情和六欲,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患者当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样也就使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个体化的治疗,此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对人身体健康的基本认识和临床治疗学等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它需要对人体的疾病和健康进行全面的衡量和分析,不能将视野仅仅的锁定在患者在病理方面的转变。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是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概念化等,也有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试错法等,也有自身独特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雏形或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却是劣势,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正确地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发挥中医药学的固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结语 在中医药临床学研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其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我国的中药

最新循证医学-试题(完整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 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

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

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 PART 01 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1.定义 循证药学信息:以证据为基础的药学信息。 循证医学信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信息。 循证医学信息的特点: ①对当今浩如烟海、真伪混杂医学与药学信息去伪存真; ②方法:以组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主体; ③手段: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高效准确的数理统计; ④目标:对社会人群的医学/药学效应作出客观评估,指导医药卫生决策与防治方案的制订。 2.要素、证据分类 (1)三要素 ①依据基础医学研究理论,以病人为中心的随机化双盲临床试验,找到更敏感、更准确的疾病诊断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以及更方便、更价廉的治疗研究方法来制定疾病防治办法。 ②运用临床医师积累的临床经验,迅速地对就诊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提出可能的诊断以及拟采用的治疗方案。 ③针对每个病人对就医的选择,对疾病的担心程度以及对治疗手段期望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2)证据的分级 类别: A类:有良好证据支持。 B类:有较好证据支持。 C类:缺乏证据支持。 D类:较充实的证据反对。 E类:有充分证据反对。 级别: ①证据来自至少1个适当的随机对照试验。 ②证据来自至少1个未随机化但设计完善的临床试验; 来自队列病例对照分析研究(以多中心为佳); 来自多个时间序列的研究; 或非对照试验所得奇特结果。 ③证据来自以权威的临床经验为基础的意见、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参考文献所提供证据的等级: Ⅰ档:文献提供了随机对照试验或一组随机对照的汇总分析,其样本量足以提示一个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其假阳性或假阴性结论风险不大的清楚明了的试验。 Ⅱ档:证据来自随机对照试验或一组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但样本量太小而可能得出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论,或者将其结果用于多数病人会不太可靠。 Ⅲ档:证据来自非随机化并行队列对比试验。 Ⅳ档:证据来自非随机化历史性队列对比试验。 Ⅴ档:证据来自描述性研究如个案报告、系列报道及临床事例。 3.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步: 提出临床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

循证医学历年试题

循证医学2013试卷 名词解释 1.decision tree analysis 决策树分析: 2.relative risk reduction 相对危险降低度: NNT(number needs to treat) 3.likelihood ratio 似然比: 4.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阳性预测值: 5.number needed to harm 简答题 1.证据的评价有几方面?分别有哪些原则? 2.循证医学资源的“6S”模型具体是什么?如何应用其寻找和评价医学信息资源? 3.叙述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性评价 4.叙述证据的分级 5.叙述临床决策分析的要素 分析题

*数据不知道,勉强可以算算就可以了……看着办 (1)本试验的测量效应值是啥? (2)为何要做异质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的重要性? (3)本试验应用和效应模式?为何? *数据大概差不多,不是很准确 (1)血糖浓度诊断的一个临界值应该选择多少?为什么? (2)已知一个病人他患病率为30%,测其血糖浓度为125mk/ml,计算其检验阳性的可能性为多少? 循证医学2013-2014学年冬 名词解释 1.决策树分析 2.意向性分析 3.相对危险度增加 4.似然比 问答题 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有何异同点。 2.循证医学信息的“6S”代表什么?解释如何根据“6S”来寻找或确立医学信息。

6S: 研究---》研究的摘要—》综述---》综述的摘要—-》总结----》系统延伸: 5S:研究---》综述---》摘要---》总结---》系统 4S: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系统 3.简述RCT研究治疗性证据疗效强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4.试述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有何联系。 5.试述治疗阈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章节检验题与答案解析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张章节测试题目 1【单选题】以下哪个要素不是市场经济中医方的要素?() A、医生 B、医药 C、医言 D、医规 我的答案:E 2【单选题】医学思维,就是医务人员围绕生命、疾病与()的多个系统知识与信息群,进行有目标的联系和理性认识的活动。 A、健康 B、治疗 C、医学行为 D、诊断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张孝骞院士曾说:“诊断还不只是医生本身的问题,还要借助于病人的()。” A、主诉 B、检查 C、疾病表现 D、协作 我的答案:D 4【单选题】患方就医思维有着明显的特征,即自我型、情感性和()。 A、权衡性 B、激进性 C、客观性D盲目性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应用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须按照其医疗机构相关管理规定如实修改电子文档,以维护( )。 A、医方权益 B、医患双方权益 C、患方权益D医护权益 我的答案:B 6【判断题】在市场经济中,“医”的含义包括医生、医术、医药、医德、医院(法人)、医利、医规。 我的答案:√

7【判断题】医学思维表现为高度系统化、专业化、趋利化、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化及人性化的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综合理性认识过程。 我的答案:× 8【判断题】吴阶平院士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具备三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精准的服务。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广义的临床思维,特指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的思维方式,是以患者病史、体检及实验检查等信息,同时结合医学知识及医生临床经验为主要依据,进行归纳和演绎的推理判断,确定出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的思维过程。 我的答案:× 10【判断题】病历书写是医务人员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工作记录的行为。 我的答案:X 第二章急诊室的沟通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2.系统评价(SR)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3.Meta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和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4.发表偏倚 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5.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6.敏感性分析 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的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是否相同的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其目的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是否稳定和可靠。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E )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B )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D )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B )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B )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循证医学作业

循证医学作业 0820110037 余永明 一例直肠癌患者的循证治疗 临床背景: 病史: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便血2月”入院。近两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出现便血,呈暗红色,量不多,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肛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一天2-3次,大便成形,无大便变细。 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8/72mmHg。一般情况尚好,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心肺(—)。 腹部平坦,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腹部肿块。双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征(—)。肛门指检:未及直肠肿块,指套染血。 入院后检查:B超:肝、胆、脾、胰、肾未见明显异常。电子肠镜提示:距肛约10厘米一直肠肿块,占肠腔1/3圈,取活检二处,余结肠未见明显异常。活检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 诊断:直肠癌。 收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 一.提出临床问题 患者直肠癌诊断明确,治疗方式传统术式为:直肠癌根治术(Dixon)。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其给病人带来创伤少,恢复快的特点越来越引起重视。病人家属提出:像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其根治性如何,是否安全? 二.证据检索 1.证据来源: 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 2.检索词和检索策略: (1)检索词: 直肠癌[rectal cancer OR rectal carcinoma]、开放手术[open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R open approach] 腹腔镜[laparoscopic ] (2) 检索词组合: [rectal cancer OR rectal carcinoma] AND [open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R open approach] AND [laparoscopic ] (3) 检索结果: A. PUBMED--Clinical Queries--Find Systematic Reviews: 共6篇,其中5篇Review,1篇META分析。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药;流行病学;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EBM的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强调的是证据的获取与评价。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在注重个人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古典医著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这和EBM所强调的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近年来EBM逐渐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应用。 1 概述 1.1 循证医学的定义 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将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个人愿望相结合,旨在把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应用于每位具体患者。EBM实践分为5个步骤: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其关键是临床证据

及其医疗质量。其目的是使医生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的[1]。 1.2 循证医学的发展 EBM的概念是1992年首次见于JAMA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部EBM专著于1994年由加拿大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家David Sackett撰写,题名为《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该书系统地介绍了EBM的意义及其实践和应用过程。 EBM的组织机构于1992年在英国成立,取名为Cochrane中心。随后EBM的组织机构速度发展,截至1999年3月,全球有13个国家共计14个中心,拥有5 000多名协作者,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发展,EBM更是凭借其优秀的系统评价证据和高效率、高透明度的组织机构及出色的管理制度赢得人们的肯定。EBM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临床流行病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对医疗卫生问题、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及资源配置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循证医学的应用

循证医学试题(纯选择题)

南医大独家分享,亲测有效! 1.关于循证医学,正确的是 年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在其专着中正式提出此概念 B.即遵循事实的科学 C.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D.可建立用药人群数 年在英国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所列循证医学的要素学中,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石的是 A.临床用药技术 B.临床专业技能 C.临床研究证据 D.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 E.患者的要求或特殊选择和需要 4.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临床研究的可靠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B.循证医学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 C.循证医学不包括医药师长期实践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 D.循证医学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的实践及患者利益结合之上E.循证医学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手段

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个要素,五级证据 B.五个要素,三级证据 C.三个要素,四级证据 D.五个要素,五级证据 E.三个要素,三级证据 6.有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B、循证药物信息多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为主体 C、我国已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的信息开始注明等级,分为五类三级 D、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用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E、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的网站是Co-Chrane合作网 7.循证医学的基础是 A、流行病学、统计学和信息技术 B、临床医学 C、实验医学 D、基础医学 E、预防医学 8.循证医学的成熟期的标志是 A、经验医学 B、实验医学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型题】 1.某病人长期发热,皮肤、关节、心、肝、肾各方面都有病态表现时,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 ( ) A.风湿 B.结核 C.肝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肾脏疾病 2.下述哪项不属诊断思维的注意问题 ( ) A.现象与本质 B主要与次要 C.临床表现与主诉 D.局部与整体E.典型与不典型 3.一咯血病人,胸片示右上肺阴影,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 ) A.肺癌 B.肺炎 C.肺不张 D.肺结核 E.肺脓肿 4.下述哪项不属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准确 B.体查不细致、不全面 C.医学知识不足 D.主观臆断 E.病人欠合作 【X型题】 5.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包括下面哪几种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 B.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

C.先人为主、主观臆断 D.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 E.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6.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原则 B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 C.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 D.首先考虑可治的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 E.见病见人的原则 7.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 ( ) A.病因诊断 B.病理解剖诊断 C.病理生理诊断 D.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E.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 8.以下哪些项目是循证医学的应用范围 ( ) A.医疗管 B.制定卫生政策 C.卫生技术评价 D.指导临床实践 E.药物研究与应用 9.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素有 ( ) A.年老体弱 B.治疗的干扰 C.医师的认识水平 D.主诉不清楚 E.器官移位10.诊断失误包括 ( )

循证医学PICO模板

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53岁,一年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人民医院确诊为胃溃疡。医生建议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 对患胃溃疡的男性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 检索策略:埃索美拉唑AND奥美拉唑AND胃溃疡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4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三、评价证据 题目: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慧胡海燕 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杂志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期86页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方法80例伴幽门螺杆

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前2周给予埃索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对照组前2周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D根除三联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评价和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有效率、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幽门螺杆菌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1.2背景 胃溃疡(GU)是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损伤因素多.胃溃疡的发病率因此有所提高。基于“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的理论,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PPI类药物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2001年上市的埃索美拉唑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与以往的PPI明显不同【1]。为了解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面的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选择80例本院门诊就诊的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均1日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13版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是一门采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使临床医学从经验提升到科学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临床流行病学是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评价的一门方法学。 (二)编写依据:根据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本科)教学计划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临床流行病学》第6版制定本大纲。 (三)目的任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教学计划规定,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采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使临床医学从经验提升到科学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临床流行病学是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评价的一门方法学。其核心内容是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与评价。临床流行病学是从患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患病群体的研究,以宏观的角度对疾病病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一系列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可提高临床科研的选题、设计、误差控制及对研究结论的评价能力。为增强临床医学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及可应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的决策。 (四)课程编码:课程编码: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数24学时,1.5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学时)讲授讨论实验临床见习 第一章绪论、疾病的分布 5 5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5 5 第三章现况研究 4 4

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 思考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无处不在。你对临床思维的理解是什么?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临床思维来指导诊断和治疗活动? 一、临床思维: 导读:本文将从临床症状,检查,诊断标准和原则,治疗计划和预后结果判断等方面详细阐述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临床思维的普遍性: 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每个环节,都会遇到或存在临床思维问题,包括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到实验室检查和某些特殊检查,以及确诊和鉴别诊断、制订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其后的随访和讨论疾病预后。

询问病史的时,要考虑到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需要问哪些相关症状或主要症状,在此基础上有侧重有根据进行重要体格检查,发现重要的体征或体征的组合,在完成病史或者是体格检查以后,根据临床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如X光检查等。

在临床实践当中如果不是自觉的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不自觉的盲目的进行临床思维,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盲目的医疗事件,如果不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临床思维的指导下,可以用较少时间花较低费用,病人遭受较少痛苦,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诊疗效果。相反,在错误的临床思维指导下,盲目进行各种医疗实践,难免花更多时间,更多经费,病人遭受更多不必要痛苦,甚至走很多弯路,而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造成病人的自残、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特殊检查等方面举例说明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呼吸困难: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 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情况来分辨: 我们还可以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时效来对呼吸困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申文江北大医院100034 恶性肿瘤脑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脑转移,尤其是好发生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临床、影像、和尸体解剖显示脑转移病例的一半是孤立性,另一半则为多发性。多发转移病灶,70%在幕上。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精神状态改变和限局性衰弱,大约一半以上病人有较明显症状。接近一半的患者有明显脑转移体征,如癫痫发作,10%~20%的病人有步态共济失调。 脑转移的预后因素 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一般都很差,最常用的预后分析系统是美国放射肿瘤协会(RTOG)根据递归分割分析(RPA)作出的分类。根据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有无颅外转移灶、体能状态评分(KPS),及原发灶的状况,将预后分为3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表1)。根据这个分析的结果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3个月~7.1个月。Sperduto等根据RTOG脑转移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建议用新的预后因子,另用3个指数,制定出修订版的预后评估量表(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用影像因子(转移个数)、中线偏移、全脑放疗(WBRT)后的反应,将预后状况分为0-4分,分值升高说明生存状况改进(表2)。RTOG递归分割分析数据库认为,原发癌的情况对脑转移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RTOG分级预后的评估量表的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1个,2-3个,或超过3个,对判断预后有价值。两个评估系统都未提及原发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表1.脑转移瘤RTOG RPA分级 分级病例特点MST(月) 1 KPS≥70 7.1 <65岁 原发肿瘤控制 无颅外转移 2 全部其他情况 4.2 表2.脑转移瘤RTOG GPA预后评估分级 分值 0 0.5 1.0 年龄(岁)>60 50-59 <50 KPS <70 70-80 90-100 CNS转移数>3 2-3 1 GPA记分MST(月)病例数 0-1 2.6 143 1.5- 2.5 3.8 666 3 6.9 168 3.4- 4.0 11 102 GPA:预后评估量表(Sperduto,2008) 脑转移的病理生理学和疗效 在全部脑转移中,肺癌占30%-60%,其他原发癌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研究 摘要:循证医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临床治疗方法,尤其循证医 学与中医药的结合改变了很多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同时,循证医学使得现阶段 的中医治疗更加严谨和有效,因而循证医学对现代中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药;发展 前言 目前,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临床边缘科学,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但是,循 证医学对现代医学的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制定计划,因而循 证医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同时,中医药在我们医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中医 药事业也是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医学。因此,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 1.1 循证医学的本质 循证医学的本质是指将对患者检查后的结果作为诊断患者病因、治疗和预后护理等方面 的依据。循证医学旨在通过提前检测患者的基本病情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目前,循证医学 的诊断质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一,循证医学按照患者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法。第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医学研究。第三,征求循证医学专家的意见。因此,只有认识 到循证医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实现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的结合。 1.2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 目前,循证医学进行实践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循证医学诊断 出来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临床解答。在实践循证医学时,首先应该保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医生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诊断。第二,通过循证医学诊 断后进一步寻找临床依据。第三,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规定评价循证医学的可靠性等级,进而 将其作为循证医学诊断的依据。第四,将循证医学诊断的依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当然,应 用循证医学诊断的依据于临床实践中必须要经过患者的同意。目前,在循证医学被广泛应用 于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时,为了保证循证医学诊断的结果不出现错误,进而能够完善循证医 学诊断的依据,从而提高循证医学诊断的效果。 1.3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 当前,在实践循证医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目的性。第一,认识到循证医学的重要性;第二,提高循证医学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第三,提高应用循证医学实践的临床效果;第四,加强循证医学的预后护理,保证循证医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循证医学这种新兴的 学科而言,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其诊断的可靠性,在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临 床治疗时,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二者诊断标准的统一性。 二、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相似点 循证医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临床学科,然而中医学的起源很早,因而循证医学 与中医学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因此,很多医学研究者在将循证医学和中医学进 行对比时,研究发现两者的思维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由于中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经 历了数千年,因而中医学在我国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因此,现阶段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 结合起来,循证医学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应用循证医学完善和发展中医药 3.1中医药研究专业人员培训及组织机构建设 在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进而使得 这些中医药人才掌握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法。由于中医药人才才是实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 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此,实现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的结合,培养中医药专业化人才显得非常 重要。 3.2 中医药治疗效果判定指标的标准化 由于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因而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都有相应的古书提供客

循证医学作业

循证医学作业 一例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循证治疗 D6C13 李嘉荣148212201 病例背景: 患者女性,45岁。 主诉:呼吸困难1月,加重1周,痰中带血2天。 现病史:1月前,患者做家务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无喘息喘鸣、咳嗽咯血、胸闷胸痛,当时未予处理,此后上述症状持续并加重,1周前咳嗽较频繁,为呛咳,单声,咳白色粘液痰,快步行走及上楼梯时出现呼吸困难,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天前无诱因下咳出粉红色痰,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肛周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胸片示“肺水肿”,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今日到我院急诊就诊,查心脏彩超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收入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大小便正常,饮食可,精神可,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9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8/72mmHg。一般情况尚好,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肺部听诊双下肺广泛湿罗音,心脏听诊心尖处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处传导。腹部平坦,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腹部肿块。双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征(—)。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入院后检查:心脏多普勒超声示:LAS:42mm LVD:42mm RVD:20mm RAS:29mm IVSD:10mm LVPWD:10mm AO:29 PA:25 TV(返流):3.0m/s MV(返流):3.5m/s EF:70% B: 左房增大,余房室比例正常,二尖瓣瓣环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三尖瓣关闭裂隙。肺动脉内径增宽。 CDFI: 收缩期二、三尖瓣瓣上呈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返流束。根据连续多普勒三尖瓣返流压差估测肺动脉压约46mmHg。 一、提出临床问题 患者先内科治疗缓解肺水肿,后需经外科治疗根治,现认为该患者需行二尖瓣置换术,在不考虑经济条件情况下,可以选择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两者差异是:机械瓣膜使用时间长,而且不易劳损,短期再次手术机会小,20年后可能需要更换,但需终身服用华法林;生物瓣膜术后不需抗凝,视个体差异可能终身无需再次手术,或者因排斥会在短期内出现钙化需要再次手术。 因此我们提出问题如下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6CB504602) Correspondence :Jian 2ping L IU ,MD ,Professor ;Tel :010*********;E 2mail :jianping_l @https://www.doczj.com/doc/a64257271.html, Editorial 专论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刘建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21世纪临床医学强调个体化医疗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分型和多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以及新的医疗模式(生物2心理2社会2环境2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这与中医药数千年来的个体化辨证论治有不谋而合之处。循证医学时代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和要求促进了对个体化医疗的实践研究,真正使外部研究证据、医生个人技能和经验与患者的价值观和偏爱有机结合,做出明智、合理的医疗决策。本文论述了个体化医疗的含义以及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特征,就循证医学时代如何开展个体化诊疗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医疗模式;个体化医学;辨证论治 Liu J P.J Chin I nteg r Med.2009;7(6):5052508. Received April 13,2009;accepted April 24,2009;published online J une 15,2009. Indexed/abstracted in and f ull text link 2out at PubMed.Journal title in PubMed :Zhong X i Yi J ie He X ue B ao.Free f ull text (H TML and PDF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doczj.com/doc/a64257271.html,.Forward linking and reference linking via CrossRef.DOI :10.3736/jcim20090602Open Access Evi de nce 2bas e d m e dici ne a n d i n di vi d ualiz e d heal t h care J ian 2ping L IU Center for Evidence 2Based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21s t century ,clinical me dicine moves toward a model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The develop ment of the individualize d model is bas e d on the res earch findings of human genomics project including genotyp e and single nucle otide p olymorphis ms (SNPs ),as well as the new health care model ,that is ,biological 2p s ychological 2s ocial 2environmental 2spiritual.It reflects the ide a of p atient 2centere d care ,and corresp onds to the tra ditional practice of Chines e me dicine ,which a ddres s e d the individualize d therap y on the basis of s ymptom p attern differentiation.Howe ver ,the era of e 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affords new me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 alth care and promotes the res e arch on the practice.The practice bas e d on evidence would happ en up on the inte gration of external res e arch evidence ,the exp ertis e and exp erience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 value and preference of p atients ,s o the decision of health care will be cons cientious ,explicit and judicious.This as s ay des cribes the me 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 in different me dical contexts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individualize d practice in Chines e me dicine ,and prop os als for further res earch in practice. K eyw ords :e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 clinical practice p atterns ;individualize d me dicine ;s 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世界卫生组织(W HO )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医疗的模式,反映了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体化医疗也是传统中医诊疗实践的基本 方法。 1 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个体化医疗的含义 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不同。西方医学中,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