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范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范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范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范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

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

煤炭工业出版社

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勘探煤样

采取规程》的通知

(87)煤地字第656号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从1979年7月颁发以来,对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的煤样采取质量起了显着作用。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对煤质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规程的某些条文与新近颁发的有关国家标准和部标准不一致,原规程已不能满足当前煤炭资源勘探的需要。为此,部地质局组织力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对原规程作了修编,现将修编后的《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正式颁发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部地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1987年11月4日

1 总则

煤样是研究煤质的基础。煤样的采取质量直接影响对煤炭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工业用途的正确评价。因此,所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如实地反映煤层的自然特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本规程对各类煤样采取方法的规定及质量要求,是根据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并吸收了主要产煤国家的经验而提出的。在工作中,应注意国内外煤质研究、煤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好采样工作。

本规程是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质工作的要求编制的。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探中各种煤样及其夹矸样的采取。

凡采取方法已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均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执行。

2 煤心煤样

煤心煤样从钻孔煤心中采取,取样前应对煤心进行整理和编录,要求如下:

煤心提出井口后,要按上下顺序依次放入岩心箱内,断口互相衔接,煤心不得受污染,采样前要先进行拍照。

记录煤层各分层的厚度和心长,描述宏观煤岩类型及煤心状况。

从煤心取出到采样结束一般不得超过48小时。

煤心煤样一般按独立煤层采取全层样。

特厚煤层可分层采样,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米,应尽量使各采样点的分层层位相一致。急倾斜特厚煤层可适当加大分层厚度。

当煤层结构十分复杂或煤岩类型及煤质有显着差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采样。

顶底界面不明显的煤层和高灰分煤层,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米。

有专门研究目的的煤样的分层厚度,应根据需要确定。

大于米至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应单独采样;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属非炭质岩的,一般不采样,属炭质岩或松软岩的,需单独采样。厚度小于或等于米的夹矸,应与相连煤分层合并采样,不得剔除。

煤层中的多层薄层夹矸,可单独采样,也可按相同岩性合并采样。

炭质泥岩为煤层的伪顶或伪底时,应分别采取全层样。非炭质泥岩为伪顶或伪底,层厚大于米时,采米;层厚小于米者采全层,分别送验。

煤心煤样一般不缩分,应全部送验。若必须缩分时,应按国家标准

GB474-83《煤样制备方法》的规定进行,缩分出的煤样重量不得少于表1的规定,并应能满足各试验项目的粒度和重量要求。

清除了泥皮等杂物,并去掉磨烧部分的干净煤心,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称得的重量,称为煤心送样重量,以千克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煤心送样重量是计算重量采取率的基础数据,是衡量煤样代表性的依据之一。

按《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评定的取心质量不合格的煤层,其煤心不能代表全层的质量,一般不应采样。

热稳定性、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结渣性、可磨性、煤尘爆炸性、燃点等几种试验用煤样,从煤心煤样(或煤层煤样)中缩制。缩制工作一般在实验室进行,也可在现场按规定破碎、缩分后单独送验。试验样粒度和重量要求见表2。

为保证获得足够数量的煤样,应合理选择取煤管,其内径一般不应小于46毫米。

3 可选性试验煤样

可选性试验煤样包括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和简易可选性试验煤样(即简选样)两种。

筛分、浮沉试验煤样须在生产矿井或勘探坑道中采取。其重量(指按规定的井下拣矸制度拣除部分矸石并经空气干燥后的原煤)不少于10吨。在生产矿井中采取煤样时,应符合GB481-87《生产煤样采取方法》的规定。在勘探抗道(包括生产矿井中为采样专门开掘的坑道)中采样时应符合以下规定:采样点应布置在氧化带以下及煤层厚度、结构、煤质正常的地段。当不能肯定是否穿过氧化带时,应先取煤层煤样测定氧化指标。

采样点位置要用仪器测量并计算出经距、纬距、标高。采样点附近要作详细的地质编录。

用全巷法采样(即采取采样巷道中从煤层顶板至底板的全部煤炭)时,如采出煤炭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缩取。

应尽量使用打眼放炮法采取煤样,特别松散的煤层也可用手镐落煤。

煤样中应包括开采的夹矸和自然混入的伪顶、伪底板矸石。除设计部门要求分层采样者外,一般采取全层样。

应在同一地点用刻槽法采取煤层煤样和简选样。

简选样可在坑道中专门采取或从煤层煤样中缩取,煤样重量不少于40千克。也可从钻孔中采取,煤样重量按煤层厚薄分别规定为:薄煤层不少于5千克,中厚煤层应大于5~13千克,厚煤层13千克以上(计算煤样重量时均不包括厚度>米的夹矸和伪顶、底板岩石)。

薄煤层可用人工斜孔或加大孔径等措施增加煤样数量,有条件时也可用相邻两孔合并采样。

简选样的煤心采取质量应达到《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规定的优质级。

与煤层同时开采的厚度小于米的夹矸,应与煤层合并进行简易筛分和浮沉试验。

小于毫米煤粉的筛分、浮沉试验样,可从原煤筛分样中缩取,重量为~千克。

小于毫米煤粉的浮选试验样,从原煤筛分样中缩取,重量为5千克(或按试验部门要求的重量送验)。

简选样的煤粉不足筛分、浮沉和浮选试验用量时,可用同一煤层2~3件简选样的煤粉合并进行。

煤样存放时应密封包装。

煤岩可选性鉴定样,由实验室从煤层煤样、煤心煤样或可选性试验煤样中缩取,粒度小于毫米,重量为10~30克。

煤的泥化试验样,从可选性试验煤样或煤层煤样中制取,粒度为100~13毫米,重量为150千克。试样应密封包装。并将煤层夹矸及伪顶底板岩性、厚度填入送样说明书。

煤的泥化试验样,必须同时作煤岩组分鉴定。

煤矸石的泥化试验样(指采煤时混入原煤的泥质岩伪顶、伪底及夹矸),可用下列方法采取:

从筛分、浮沉试验3~6毫米自然级的沉矸中制取。沉矸比重烟煤为±,无烟煤±。沉矸中的黄铁矿、非泥质岩和其他杂物应拣出。

在坑道中用刻槽法采取。

在岩心中采取伪顶,伪底和夹矸。

样品粒度应为3~6毫米,重量千克以上,均应密封包装。

可选性试验煤样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日光和风雨影响,防止不正常的破碎、损失和杂质混入。从采样到试验结束不得超过30天。

散煤容重、静止角和摩擦角的测定,可用筛分前的原煤和筛分后各粒级产品分别进行,不需单独采样。

4 专门性试验煤样

200千克焦炉炼焦试验煤样,一般从坑道内用刻槽法采取。刻槽规格应根据煤层的可采厚度和送样重量确定,也可以从可选性试验煤样中缩取。

煤样重量根据试验方案确定。进行单独煤试验时,需送精煤250千克,或相当于250千克精煤的原煤。进行配煤试验时,其重量应根据配煤比和试验次数确定。

采样时应同时采取煤层煤样,以便测定一般项目。

抗碎强度试验煤样,一般在坑道中采取。根据煤层结构和煤岩类型,按比例选取粒度为60~100毫米的块煤,其数量按测定方法确定。用25千克的测定法,煤样重量约为50千克;用10块法测定时应不少于20块。

风氧化带煤样,一般在沿煤层倾向开掘的斜井中采取。从露头开始沿坑道向深部每隔5~10米采样1个(煤层倾角小于25°者用10米间距,倾角大于25°者用5米间距),当接近氧化带下界时采样间距缩小为1~2米,达正常煤后再超前5~10米。每个采样点均需测量距地表的垂深。

煤样用刻槽法采取,在较薄的煤层中可从顶到底取全层样,在厚煤层中,可只取某一个固定的层段(1米左右)。送样重量3千克以上。

体重煤样必须在坑道中采取。选择构造正常、煤层厚度和结构有代表性的地点,先将煤壁表面受氧化的部分剥去,平整工作面,辅好防水布,从煤层顶板至底板刻取1米3左右的体积,样槽各壁必须平整,互相垂直,样槽宽度不得大于深度的两倍。

厚煤层可按煤的自然分层或人工分层分别采取,分层厚度一般不大于米。

厚度大于米的夹矸一律选除。

准确丈量样槽的12个边长,计算其体积。用同一方法计算厚度大于米的夹矸体积。如夹矸形状不规则,可将夹矸浸入水中,测出其体积。

准确称出空气干燥状态的全部煤样重量。也可在井下称出全部湿煤重量,从中缩取20千克左右运至室内风干后再称重(精确到千克),求出风干前后重量的差值,即蒸发的水分。然后按比例减去湿样的水分,即为风干煤重量。这份煤样作工业分析用。

以样槽体积(不包括厚度大于米夹矸的体积)除以风干煤重量,即为煤的体重值,单位:吨/米3(t/m3)。

同一采样点应取两份规格相近的体重样,其测值之差不得大于吨/米3。超过时应再采第三份样。符合允许差的规定后,取其(两份样或三份样)平均值。

全水分煤样应在坑道中选择无淋水、湿度正常的新鲜煤面,按GB482-79《煤层煤样采取方法》采取,或利用筛分浮沉煤样、生产煤样按四分法缩取。粒度小于13毫米,样重不少于2千克,装入磨口样瓶中(装样量不得超过煤样瓶容积的3/4)。煤样缩分、装瓶必须在采样地点尽快完成,并立即用黑胶布缠封,运至室内再加蜡封。擦净容器表面,准确称重(称重用托盘天平,感量克),瓶上贴好标签(表3),5天内送交实验室。

表3

5. 煤岩煤样

反映正常煤质情况的煤岩煤样,其采样点应避开断裂带、风氧化带、岩浆岩接触带、自然烘烤变质带等非正常地带。仅作显微组分定量的煤样可以在氧化带内采取。有特殊研究目的的煤岩煤样,需在特定地点专门采取。

采样时,要对采样点的煤层结构、煤的物理性质、宏观煤岩类型和顶底板岩性及附近的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描述。

煤岩煤样可分为混合煤样、柱状煤样和块状煤样。

混合煤样可从煤层煤样、煤心煤样和可选性煤样中缩制。

柱状煤样可从探槽及坑道中采取,其方法是:先清理煤壁使之平整,从顶板到底板画两条间隔10厘米左右的垂线,挖掉两条垂线外侧的煤,深5~10厘米,使其成为具有三个自由面的煤柱体,套上三面木箱,将煤柱体打下。煤层厚度很大时,可分段采取。夹石处理原则同煤心煤样。

结构完好的柱状煤心,可作为柱状煤岩样。

当煤质坚硬时,可用连续块状煤样代替柱状煤样。

如果煤心及坑道内煤层不适宜采柱状煤样,可拣取不连续块煤作煤岩煤样。煤块规格一般不小于10×5×5厘米。各煤块需注明上下方向,并顺序编号。煤块数量根据煤层厚度、煤岩类型确定。

6 孢粉煤样

确定地质时代的孢粉煤样,可利用煤层煤样、煤心煤样或在煤层露头处垂深1米以下采取的煤样。

用于对比煤层的孢粉样,除在煤层中采取外,还要在煤层的顶底板距煤层1米的范围内,各采岩样1~2块。

为了研究煤层的分岔、合并、尖灭等变化情况,可在煤层中采取块段煤样。当煤厚小于米时,可等距离采取2~3块;煤厚为~米时,每间隔米采一块;煤厚大于米时,每间隔1米采一块。

孢粉样采样点应避开断裂带、风化带、岩浆岩接触带、自燃烘烤变质带等非正常地带。

样品应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严防次序颠倒。

样品不得混装,应一样一袋,且应密封包装,以防止不同层位的煤末、岩粉、现代花粉及其他杂质混入。

孢粉样的重量和块度规格:

粉煤样重量不少于100克。

坑道采取的块段煤样为5×5×5厘米;煤心中采取的块段样,一般垂直层理厚度为5厘米。

顶底板岩样,在坑道采样的刻槽规格为5×5×5厘米,岩心中采样其垂直层理厚度为10厘米。

7 煤样的包装、保存和煤样说明书

煤样的包装方法、保存时间,应根据煤的性质、试验要求和运送距离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如下:

煤心煤样应用结实洁净的塑料袋包装,然后依次放入塑料煤样箱或铁筒内待运。

煤心煤样从采样到送达实验单位的时间应不超过下列规定:

褐煤 5天

烟煤 10天

无烟煤 15天

用体积适宜的密闭防锈铁筒,以胶布缠口、蜡封或焊封等方法密封包装的煤样,放置时间可稍延长。

可选性试验煤样(筛分样、浮沉样和总样),从筛分结束到送达实验室在10天以内者,可用结实洁净的塑料袋包装并外套木箱;如10天内不能送达实验室,则必须用铁筒密封包装。

专门性试验煤样,一般应用洁净麻袋或木箱(内衬塑料布)包装。抗碎强度试验煤样应在木箱或铁筒内垫以清洁软纸,以防煤块破碎。从采样到送达实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10天。

煤样包装好后,须立即将煤样编号标签贴在煤样箱(袋)上,注明“共×箱第×箱”等字样。

勘探队一般不保存留样。煤心煤样、煤层煤样、煤岩煤样、孢粉煤样等,由实验单位保存分析样(或煤片)。保存时间自报出试验结果之日起,一般为半年,即至该样所有试验项目质量审查合格为止。

煤样说明书应按规定内容逐项认真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用塑料纸包好放入煤样袋内,一份寄交实验单位,一份由送样单位保存。要求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并应由煤质负责人审查、签字。

填写煤样说明书(表4)应注意以下几点:

煤样编号要系统、简单、,不复杂。按钻孔从上而下顺序编号,分层样号应有所区别。

煤样粒度,未缩分写“自然粒度”,缩分后写“小于×毫米”或“×~×毫米”。

煤样重量指送样重量。

采样方法指取煤管(型号)、单岩心管(内径)、井壁刮煤、放炮取心及刻槽法、拣块法等。

煤样状况指煤心结构是否清楚,污染程度,磨烧情况及处理办法。

试验项目应按勘探设计要求和煤样实际状况填写。

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应说明采样方法(全巷法、抽车法、胶带输送机上截取等)、采煤方法、伪顶伪底及夹矸的岩性、厚度,矸石混入情况及井下是否人工拣矸等。

煤层柱状图应包括从顶至底的全层厚度(指钻探厚度),注名采样位置及样品编号。

煤样说明书

送样单位:煤质负责人:采样人:

附录煤的肉眼描述

一、煤层结构

1、结构简单:一般为没有夹矸的单一煤层,或偶有1~2层夹矸,层位固定,厚度稳定,岩性变化不大,一般容易对比。

2、结构中等:一般有2~3层夹矸,层位较固定,厚度较稳定,岩性无大变化,对比较容易。

3、结构复杂:一般有3层或者更多的夹矸,层位、厚度及岩性有变化。层位对比困难。

二、煤层与顶底板的接触关系

1、明显接触

2、过渡接触

3、冲刷接触

三、煤岩组分和煤岩类型

1、煤岩组分

镜煤:镜煤是煤中光泽最强,颜色最深的部分,质地均匀如玻璃,断口呈贝壳状。内生裂隙发育,性最脆,易破碎成棱角状碎块。镜煤与其他煤岩组分的界线分明。

亮煤:亮煤的光泽强度、内生裂隙发育程度、质地均一性、脆性等方面都亚于镜煤。亮煤内部隐约可见微细纹理,常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

暗煤:暗煤主要特点是光泽暗淡,比重大,内生裂隙不发育,坚硬,韧性强,不易破碎。为均一结构或粒状结构,一般无微细纹理。多呈不规则的厚薄不等的条带状分布。

丝炭:丝炭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外表象木炭,易染手。丝炭疏松多孔隙、易碎。如果其空腔被矿物质充填,称为矿化丝炭。矿化丝炭坚硬,比重大。丝炭多呈透镜状夹层分布,厚数毫米,1厘米以上的丝炭层少见。

2、煤岩类型

在同一煤层煤柱中,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煤岩成分的含量和组合情况划分出四种宏观煤岩类型,作为肉眼观察煤的单位。

光亮型煤:光泽最强,主要由亮煤和镜煤组成,可夹有暗煤和丝炭的透镜体或薄层。一般条带结构不明显,近似均一结构,内生裂隙发育,脆度较大,常具贝壳状和眼球状断口。

半亮型煤:光泽较强,主要为亮煤与夹于其中的镜煤、暗煤、丝炭等薄层或透镜体交互而成。条带状结构明显,常具棱角状或参差状断口,性脆。

半暗型煤:光泽较弱,主要为暗煤。亮煤、丝炭呈条带或透镜体互层,有时比较均匀,只夹一些镜煤的细线理。比较坚硬,断口呈参差状,条带状结构明显,内生裂隙不发育。

暗淡型煤:光泽暗淡,主要由暗煤构成,偶夹镜煤和丝炭的透镜体或线理状夹层。常呈粒状、均一状、线理状结构,多为块状构造。坚硬、韧性大,内生裂隙不发育,常为棱角状或参差状断口。

四、结构和构造

1、结构

条带状结构:煤的组成部分相互交替成条带状,向一个方向延伸。多见于中变质的烟煤,褐煤中不明显。按条带宽窄又分为:

宽条带状大于5毫米

中条带状 3~5毫米

细条带状 1~3毫米

线理状小于1毫米

均一状结构,煤的组成部分较单纯、均匀。多见于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腐植煤的光亮型煤。

木质结构:煤的外表具有木质组织的结构。褐煤中常见,有时也见于低变质烟煤中。

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的结构,似细长的纤维方向向一个方向延长。

粒状结构:煤表面粗糙,由大量稳定组分或矿物质所造成。常见于半暗型或暗淡型煤。

叶片状结构:煤的断面表现为许多薄片。多见于某些残植煤,如角质残植煤。

透镜状结构:镜煤、丝炭或粘土矿物、黄铁矿等呈透镜体薄层夹于半暗型煤、暗淡型煤中。

2、构造

层状构造:层理是煤层的主要构造标志。凡具有水平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的称层状构造。

块状构造:煤的外表致密均一,不显层理的称块状构造。多见于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某些暗淡型煤也具有块状构造。

煤在各种方式的应力作用下,受破坏而形成构造煤。它可为煤层的一部分,也可为全煤层。构造煤发育有密集的近于平行的劈理和强烈的层间揉皱构造,大多数失去原生结构,而具有碎裂状、砂糖状、土状、鳞片状,并有揉皱镜面等特殊结构特点。构造煤一般松散易碎,手捻即可成煤粉。

构造煤按其破碎程度可分为三种:

碎裂煤:与上下分层整合接触,煤被密集的相互交叉的裂隙切割成碎块,碎块保持尖棱角状,互相之间没有大的位移,仅在剪性裂隙表面煤被磨成细粉。煤岩类型界线清晰,原生条带结构断续可见。

碎粒煤:煤已破碎成粒状,大部分颗粒已磨去棱角并重新压紧。光泽暗淡,构造镜面发育。为统一描述起见,规定其主要粒级在1毫米以上。与上下分层呈构造不整合接触。

糜棱煤:这种煤是在强烈形变和发生塑性流动下造成的。已破碎成细粒状并重新压紧。肉眼常可见流动构造,如长条状颗粒的定向排列等。糜棱煤光泽暗淡,构造揉皱镜面发育。规定主要粒度在1毫米以下。与上下分层呈构造不整合接触。

构造煤按其受构造变动所产生的形态特征有下列几种:

揉皱煤:由煤的条带状结构形成强烈的小褶皱称为揉皱煤。

鳞片煤:煤受破碎再压紧形成片理,貌似鱼鳞,其颗粒可是碎粒状或糜棱状。鳞片方向往往斜穿层理。

镜面和揉皱镜面:由于塑性流动的结果,常使大量镜面状的擦光面发生揉皱。反映塑性流动的流层以磨光镜面相隔,流层方向常与层理斜交。镜面可同时产生在煤层伪顶、底板,及夹矸、包裹体、结核等的接触面上。

五、颜色

褐色、深褐色、黑褐色;

黑色、深黑色、灰黑色;

深灰色。

六、条痕色

浅褐色、黄褐色、褐黑色;

黑色、深黑色、灰黑色;

灰色。

七、光泽

弱沥青光泽、沥青光泽、强沥青光泽;

弱玻璃光泽、玻璃光泽、强玻璃光泽;

金刚光泽;

似金属光泽。

八、硬度和坚硬程度

1、硬度

指用标准矿物刻划煤所测定的相对硬度。在各种煤岩组分中,暗煤比亮煤和镜煤硬。煤化程度低的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2、坚硬程度

指煤抗外力敲击的强度。可分为三级:

坚硬:用地质锤镐击,煤块一般不破碎。

半坚硬:用地质锤敲击,煤可破碎成小块。

松软:用手捻即可使煤块变形或成煤粉。

九、断口

贝壳状断口:形如贝壳。在腐泥煤、光亮煤和无烟煤中常见。是均匀煤的特征。

眼球状断口:煤的断裂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似眼球状的表面,常见于均一且脆度较大的镜煤中。

阶梯状断口:由两组以上的裂隙面相交而成,形似阶梯,在条带状烟煤中常见。

参差状断口:煤表面凹凸不平。

棱角状断口:由几个破碎面相交而成,呈棱角状。在不均一的亮煤中常见。

平坦状断口:断面平整光滑。

十、裂隙

1、内生裂隙

主要出现在较均匀致密的煤分层中,垂直或大致垂直层理面。裂隙面平坦,常伴有眼球状断口,有时为矿物薄膜充填。裂隙面常成相互垂直或斜交的两组,一组较密,一组较稀。

2、外生裂隙

可出现在煤层任何部位,并同时穿过几个分层,可以不同角度斜交层理面。裂隙面上有各种波纹状、羽毛状滑动痕迹,可以为次生矿物或煤屑充填。

外生裂隙有时沿着内生裂隙发生,使之深化。主要外生裂隙组的方向常与附近断层方向一致。

煤沿裂隙发生破裂,常构成板状、柱状、立方体状、平行六面体状等几何形态。

描述裂隙时,用X/5cm来表示在5厘米的长度内裂隙的条数。

十一、包裹体

包裹体是指泥炭层在堆积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搬运,而混入的泥质岩、粉砂岩、炭质泥岩或石英岩、花岗岩等的碎块。例如漂砾即是。

应记录包裹体的岩性和长短轴大小。

十二、结核

煤层中常见有黄铁矿质、白铁矿质、方解石质、白云石质、菱铁矿质及硅质等不同矿物成分的结核。

结核外形有透镜状、球状、瘤状、豆状、鲕状等等。

记录其岩性、长短轴大小、以及与层理面的关系(平行、垂直或斜交)。

“煤核”系指煤层或煤层底板中经矿化的植物遗体,一般保存有十分完整的植物组织结构。

十三、动植物化石

记录植物化石的根、茎、叶部及不完整动物化石的所属部位,化石所在层位。

动物化石要求鉴定到“类”,完整植物化石鉴定到“属”。

十四、绘制煤层柱状图

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50或1:100。

图中应包括孔号、煤层号、孔深、煤层结构,分层厚度、宏观煤岩类型及其厚度、构造煤夹层(如全层均为构造煤则不再划分煤岩类型)、包裹体、结核、动植物化石所在部位等。几种图例规定如下: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执行说明

1、《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总则中指出:本规程是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质工作的要求而编制的各类煤样采取方法,说明二者的主从关系。《规程》只讲采样方法。而采样目的,采样点布置和试验项目等已在《规范》中有原则规定。对于各种项目的试验方法和质量标准,如筛分、浮沉试验、容重测定等,均应按照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执行,不在本《规程》中重述。

2、“煤样的代表性”具体体现在《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煤心采取的三条规定中,达到“合格”以上的则认为煤样有代表性,“不合格”的则没有代表性。

3、特厚煤层,一般指真厚≥8米的煤层点。急倾斜特厚煤层,指煤层倾角≥60°的特厚煤层点。

高灰分煤层,即经肉眼鉴定,估计灰分在40%左右的煤层点。

4、有专门研究目的的煤心煤样,一般指下列各种情况:

(1)从岩浆岩接触带上采取的,以研究岩浆侵入对煤质影响程度的煤样。

(2)从煤层自燃烧变烘烤带采取的,以研究自燃对煤质影响程度和范围的煤样。

(3)从构造破碎带采取的,以研究构造对煤质影响程度和范围的煤样;

(4)以寻找煤层对比标志为目的的分层煤样;

(5)以研究微量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为目的的分层煤样;

(6)以研究风氧化带厚度(深度)为目的的分层煤样;

(7)为配合测井解释而采取的分层煤样;

(8)为其他专门研究目的而采取的煤样。

5、凡从煤层煤样、煤心煤样中制取的一些试验项目所需的煤样,如热稳定性、煤对CO2反应性、结渣性、可磨性、煤尘爆炸性、煤的燃点及煤中微量元素等等试验用煤样,采样方法均无特殊区别,有的仅有粒度和重量要求,故不再单列章节或条目。

6、简易可选性试验,在未颁发国家标准或部标准之前,原则上应按

GB477-87《煤炭筛分试验方法》和GB478-87《煤炭浮沉试验方法》进行。粒度分级为13~6、6~3、3~、<四级。如因煤样较少,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减少筛分粒级,简化试验流程。

简易可选性试验质量标准与筛分、浮沉试验标准相同。

7、小于毫米的煤粉按部标准MT58-81《煤粉筛分试验方法》和MT57-81《煤泥浮沉试验方法》试验。

8、煤的泥化试验、矸石的泥化试验按部标准MT109-85《煤和矸石的泥化试验方法》进行。

9、各种半工业性试验煤样,一般用量为数十吨至上千吨,必须在矿井中采取。采样、运输及试验成本很高。因此,这类试验应该在煤的加工利用方向已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进行,一般不属于资源勘探的工作内容。

10、采取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和各种半工业性试验煤样,必须编制单项采样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

(1)煤层层位,采样地点,是否利用某生产矿井(小窑)或新开掘坑道采样;

(2)探巷工程量,开拓方式、采样件数和煤样数量、运输方式;

(3)试验单位、试验地点、试验起止日期;

(4)试验流程(图)、化验、试验项目和其他特殊要求;

(5)所需各种设备、工具和材料名称、数量预计;

(6)采样、运输、化验、试验等项经费预算;

(7)采样、试验技术力量配备、技术负责人。

11、在掩盖区,利用煤心煤样的分析结果来测定煤层风氧化带厚度(深度),其样品的采取和一般煤芯煤样相同,故《规程》正文中未专列条目。

12、从煤心煤样中测定煤的视比重(容重),按国家标准GB6949-86《煤炭视比重测定方法》进行。该标准所用煤样是从煤心煤样或煤层煤样中缩制的,废除了沿袭多年的选块法。因此,《规程》中未专列《煤心煤样容重样采取方法》的条目。

13、瓦斯煤样的采取按部标准MT77-84《煤层瓦斯含量和成分测定方法》进行采样、野外解吸和质量评定。本规程中不再重述。

14、煤层煤样按国家标准GB482-79《煤层煤样的采取方法》进行。

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地质局负责组织编写。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袁三畏(执笔)、陶少杰、朱宇均、赵祥山、张志远、唐伟忠

本规程附录及执行说明起草人:袁三畏

本规程由地质局负责解释。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

抽水试验规程

煤炭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一般要求

第条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第条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根据水文地

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或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第条抽水试验孔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深度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以及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第条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及渗透性为原则。

第条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10毫米,不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毫米。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毫米;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毫米。

大口径(孔组或孔群)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毫米。孔深超过300米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毫米。

第条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如下表:

表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

第条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井斜均不得超过2度。

煤炭勘查与评价

1煤炭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量。资源与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煤炭储量:是指蕴藏在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煤炭资源量:是指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埋藏储量。 2暂不能利用储量:曾称平衡表外储量,指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能利用储量:曾称平衡表内储量,指符合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3探明储量:指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能利用储量。它是反映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主要指标。 保有储量:指截止统计报告期,煤田、矿区、井田内实际拥有的探明储量。它反映煤炭资源的现状。4现行的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依据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采用三维形式立体分类框架图。 a地址轴—即指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b可行性轴—即指可行性研究程度,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c经济轴—即指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这一分类框架的形式和内涵均与联合国际矿产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基本一致,以便于国际交流和对比。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结)和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根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不同,所获矿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储量三类。 5开采技术条件: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和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然性和地温等。 因素:(1)煤层厚度,结构及稳定性。可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采区的布置,以及矿井生产能力和煤炭质量。 (2)煤的物理性质。对煤矿采煤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采煤效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3)煤层产状:对煤矿的设计,建设和生产至关重要,他是拟定矿井开拓方案和选择采煤方法及采煤机械的基本依据。 (4)煤层顶底板及稳定性 (5)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地形地貌,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等有关地质条件的总和。 (6)水文地质条件 (7)瓦斯。瓦斯对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有多方面的影响,矿井瓦斯等级是矿井通风设计和确定矿井瓦斯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 (8)煤尘。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的微粒。煤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煤尘燃烧和爆炸,此外,煤尘污染空气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9)煤的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是煤矿火灾的基本原因。 (10)地温 (11)其他地质异常。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和煤层中的流沙层均可造成煤层厚度,煤质和煤层产状的变化,从而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煤炭资源/储量及煤炭质量。 6 煤层顶底板分类 ①煤层顶底板岩层的构成对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岩层与煤层的位置及其垮落性能差异,煤层顶底板可分别划分为基本顶,直接顶,伪顶,伪底,直接底和基本底等六部分。 ②基本顶:是指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组成。它在采空区能维持很大临空面而不随直接顶垮落。 ③直接顶:是指位于伪顶或煤层上的一层或几层岩层,一般由砂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厚度可达几米,采动后随回柱而自行垮落,有时则需人工放顶。 ④: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极薄的松软岩层,一般由强度低易垮落的炭质泥岩组成,厚度在0.3——0.5左右。它与煤体采出同时脱落。 ⑤伪底:是指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通常多由碳质泥岩和泥岩组成。 ⑥直接底:是指位于伪底或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黏土岩组成。⑦基本底:是指位于直接底之下(也有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厚而比较坚硬的岩层,一般由砂岩或石灰岩构成。7.煤炭地质勘查为什么要分阶段性? 1对客观地质规律认识的阶段性:煤炭地质勘查阶 段程序反映从勘查到开发全过程的客观规律,贯穿 于全过程的勘查工作客观规律性决定于勘查工作 的性质和特点。客观规律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 人们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定 性到定量控制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 们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同,工作量大小各异,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也有所差别。因而显示出明 显的阶段性。 2煤炭工业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煤炭地质勘查工 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和认识煤矿床,为充分开发和 利用煤炭资源提供必要的资料依据。它必须与矿山 基本建设程序的需要相适应,提供相应的矿产资源 信息和必要的地质,技术,经济资料。一般而言,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分为远景规划,矿区总体设 计和矿井设计三个阶段。 8.煤炭地质勘查阶段的任务 ①预查阶段——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 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 ②普查阶段——普查工作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在 已知有煤炭赋有的地区进行的。普查的任务是对工 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 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③详查阶段——详查的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 划提供地质依据。 ④勘察阶段——勘查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 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9.勘查程序简化 根据资源条件和开发建设的需要以及勘查区以往 的研究程度,凡属于下列情况时。对某些煤矿床的 勘查可以简化。 ①经预查阶段了解煤炭资源具有工业价值的地区, 在工作范围没有大的变动并能接续施工时,可以从 预查直接进入普查。 ②对于资源比较丰富,有可能形成相当规模矿区的 普查区,在勘查范围没有大的变动并能接续施工 时,可以从普查直接进入详查。 ③对于资源条件好,煤层比较稳定,构造不太复杂 的暴露地区,可以在预查的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的 地质填图直接进入普查或详查,提交普查或详查的 地质报告。 ④对于资源条件较好,构造比较简单,煤层比较稳 定的暴露地区,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划分井田,进 行勘查。 ⑤资源分布比较零星,普查资料可以满足划分井田 的需要或不需做矿区总体设计的地区,以及面积有 限的孤立盆地,从普查可直接进入勘探。 (6)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 区,可根据实际达到的工作程度进行详终或普终勘 查,提交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或普查(最终)地 质报告,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7)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勘查的工作程度 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勘探阶段工作程 度要求并加以简化和调整。 (8)现有生产矿井为了扩大井田范围,超出原已 批准的地质报告范围的部分,其工作程度应视扩大 区所处的井田部位,依据矿井改建设计对扩大(延 深)范围的要求,由探矿权人与地质单位商定。 (9)老矿区深部,生产矿井之间以及孤立的小煤 盆地等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可是勘查完毕。 对于符合上述情况,经上级机关批准,可适当简 化勘查程序的地区,可不编制前一阶段的勘查报 告,但仍需编制后一阶段的勘查设计并履行审批手 续后方可施工。 10详终或普终勘查 (1)对于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 虽进行较详细的地质勘查工作也不能提交勘查报 告的地区,在详查或普查后不再进一步勘查,可根 据实际达到时的工作程度进行详终或普终勘查,提 交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或普查(最终)地质报告, 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11勘查技术手段 : 指为完成勘查任务所采用的各 种工程和技术方法的总称。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 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测井),计算机技 术等几种。 (1)遥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 的具体应用就是图像的解译或判读,其中包括卫星 图像(卫片)和航空图像(航片) (2)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煤炭地质勘查最为基 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它是煤炭地质 勘查各阶段编制勘查区或井田地质图的依据和基 础。 (3)山地工程山地工程是为了达到某种地质目 的而挖掘的槽,井,巷等,包括剥土,探槽,探井, 探巷以及老窑清理和小煤窑的调查等,山地工程也 称坑探工程。 (4)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通过机械回转钻进或 冲击钻进的地下钻成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称为 钻孔,并从孔内取出煤心、岩心,进行观测和研究, 从而获得各种地质资料。它是煤炭地质地质调查中 最普遍,最常用,也是最直观的技术手段。 (5)地面物探地面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 组成部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不同地质体(如岩 石、煤层)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 性、弹性和放射性等)以及对地球物理场所产生的 异常,来寻找煤矿床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技 术手段,简称物探。 (6)测井测井又称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是钻井 中的一种特殊测量,这种测量作为井深的函数被记 录下来。 (7)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在对勘探设备和测井仪 器的智能化控制,地质勘查方面的数据采集,存储, 处理以及辅助制图软件开发和三维空间模拟等方 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12煤炭资源的预测:煤炭资源预测是开展煤田预查 与普查工作的基础。具体来说:煤炭资源预测必须 指出各地质时代含煤岩系赋存的范围、埋藏的深 度、大致煤种牌号,储量大小及其可靠的程度,寻 找那些被新是地层掩盖盖的隐伏煤田或预测那些 含煤沉积自然延伸部分的含煤远景。 预测方法:煤炭资源预测主要是通过编制煤炭资源 预测图来完成。 13预查/地质基础 (1)煤炭预查又称找煤,此项工作要以一定的地 质基础上和找煤标志为指导,使其建立在科学可靠 的基础上,并把工作重点放在最有希望的含煤远景 区。 (2)地质基础 地层:在一定地区,含煤沉积只发生与一定的地质 时代,在区域地层层序中含煤地层占有特定的层 位,通过对含煤地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 研究,可指出预查找煤的方向在选择预查区进行找 煤工作过程中把含煤地层作为找煤的主要地质依 据。 ②岩性岩相:在已确定含有煤地层存在的区域内, 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赋存在含煤地层内的煤层与岩 性岩相的关系。含煤地层一般都是含有机质较丰富 的暗色岩层,主要是黑,灰黑,灰,暗灰绿色,含 有大量植物化石的一套沉积岩系。在剖面中若砖红 色,紫褐色等杂色岩层含量增多,含煤情况往往变 差或不含煤。 ③根据地质构造规律找煤:聚煤盆地是地壳运动的 产物,每一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构 造形迹都具有一定的生成联系,研究聚煤古构造及 聚煤后期构造对聚煤盆地的改造,就成为指导煤炭 资源预测和普查找煤的重要地质依据。 ④根据地貌形态找煤:由于含煤地层主要是由砂, 泥质沉积岩组成,抗风化剥蚀能力差,多形成负向 地貌;而含煤岩系下伏地层则一般抗风化剥蚀能力 差,从而形成隆起的正向地貌。 14找煤标志 1)凡能直接地间接地指出有煤层存在的标志,都 称为找煤标志。 2)直接找煤标志:①煤层露头;②煤层③煤的风 化产物:④烧变岩;⑤老窑遗迹。 3)间接找煤标志:①微地形②植被情况③植物化 石④地名 4.)找煤标志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同一地区 也往往具有多样的找煤标志。 15不同条件下的普查方法 1)由于掩盖程度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各地区煤田 普查方法有所不同。 2)暴露区煤田普查以地质填图为主,充分利用遥感 资料,配合糟探,井探和少量钻探工程。 3)半覆盖区普查方法:①含煤岩系部分出露地表, 部分被表土覆盖的地区以地质填图为主,配合坑探 工程进行地表揭露和少量钻探工程进行深部控制, 在有生产小井或废弃窑不同时应进行详细调查研 究。②含煤岩系基本没有出露或出露的基岩为含煤 岩系上覆与下伏地层普查方法是采用坑探揭露基 岩分界线进行地质填图,进行详细的地表地质研 究。 4)隐伏区普查方法是进行大面积综合地质填图,采 用重力,磁法,电法,二维地震等一种或多种地面 物探工程相配合,大致圈出含煤地层的分布,和埋 藏深度,以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 16勘查线系统;当地层产状变化比较明显且具有方 向性时,采用勘查线系统。该系统就是先布置勘查 线,然后在勘查线上进行勘查工程布置,其目的是 为编制不同方向的剖面图。用剖面图反映地质构造 形态,研究含煤性变化及地层接触关系。 17影响勘查工程布置的地质因素:构造特征方面 (煤层产状的变化,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岩浆岩 的破坏作用),含煤特征方面(煤层稳定程度,煤 层层数及主要煤层在剖面上的分布,煤层对比的难 易程度),地貌特征方面(勘查区的掩盖程度和地 形起伏)。 18 勘察类型:煤炭支援勘察过程中,根据对煤矿床 的地质研究以往勘察的经验总结,按照影响煤矿床 勘察难易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床进行分类,这

煤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泥炭地质勘查的目的和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度要求、勘查方法原则,煤、泥炭资源/储量分类条件和估算原则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50215-94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197-94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 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4.1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从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择采用勘查技术手段,注重技术经济效益。 4.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技术发展的需要。 4.3 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矿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 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 阶段划分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5.2 预查阶段 5.2.1 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 5.2.2 预查工作程度要求 a) 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 b) 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 c) 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系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d)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e) 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 5.3 普查阶段 5.3.1 普查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 5.3.2 普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a)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 b) 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复杂程度。 c)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 d) 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 e) 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 f)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状况。 g) 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 5.3.3 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普查报告的井田,在普查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 a) 基本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要构造,详细了解井田构造复杂程度。 b)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适当加密控制初期采区范围内煤层的可采边界。 c)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 d) 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参照5.2.2.1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 e) 估算可采煤层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煤矿特殊条件开采暂行管理办法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煤矿特殊条件开采暂行管理办法 晋煤行发(2014)1561号 第一章总则 第1-1 条为巩固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成果,进一步加强我省煤矿资源管理和利用,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第16号)、《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第17号)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特制订本办法。 第1-2 条本办法所称的煤矿,是指在山西省境内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并完成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公告的生产煤矿,建设煤矿涉及有关内容的按照批准的设计严格执行。 第1-3 条本办法所称的特殊条件开采,是指“三下开采、蹬空开采、边角煤开采、旧采空区复采”等。 第1-4 条鼓励煤矿企业在安全、合理、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特殊条件采煤,提高资源回收率。鼓励煤矿企业开展特殊条件开采技术研究,采用适宜特殊条件开采的技术、工艺。 第1-5 条煤矿企业进行特殊条件开采必须编制技术方案或设计并制定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报批或备案,有关部门对特殊条件开采的可行性应进行充分论证。 第1-6 条禁止使用炮采等落后采煤工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的矿井不得进行特殊条件开采。 第1-7 条进行特殊条件开采必须坚持集约生产,原则上在原批准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基础上,新增加的特殊开采工作面不超过一个,且矿井必须满足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避灾等安全生产需要,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规定。煤矿必须按照登记公告能力组织生产,不得因增加特殊开采工作面超能力生产。 第1-8 条煤矿企业进行特殊条件开采,储量管理及回采率符合有关规定,设计应按有关要求确定合理的回采率,同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规定。 第二章“三下”开采 第2-1 条“三下”开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各项条款。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2-2 条开采建(构)筑物、水体、铁路所压煤炭资源应遵循煤炭资源优化利用原则、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关于制定《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说明 一、制定和颁布《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必要性 1.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为规范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钻探质量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先后于1978年和1987年制定颁发了《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为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程质量和地质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钻孔质量标准”虽然已经作为“标准”,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两个“标准”都是以煤炭部文件下发的,形式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在煤炭管理体制已经发生变化的现在,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战略,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钻探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推进钻孔质量标准化意义重大。经过几十年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勘查手段的综合勘查技术。尽管如此,机械岩芯钻探仍然是煤炭资源勘查最重要、最有效、运用最广泛的勘查手段之一。把原来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转化、修改为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对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中加强钻孔质量管理,提高勘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制定和颁布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执行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煤炭工业部颁发的,距今已经近二十年了,虽然总体上仍然适用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对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和颁布适应新的形势《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内容的说明 本《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是在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对于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已经运用多年,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质量指标至今仍然是基本合适的,本次制定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对这些指标不再提高,也不降低。与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1.《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九八七年《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只有钻探质量标准和测井质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钻探质量和测井质量的基础上对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进行综合质量评级。为满足对钻孔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综合评级的需要,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增加了“钻孔综合质量标准”一章。 2.《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质量统一按“煤层质量”和“全孔质量”分类表述。为突出煤层在《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中的地位,新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对钻探质量、测井质量和综合质量均按煤层质量标准和全孔质量标准进行分类表述。 3.《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的钻探、测井和综合“全孔质量”按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分类。一九八七年以前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孔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孔(品)四级,现行的钻孔质量标准将钻探的钻孔级别定为特级、甲级、乙级和废孔四级,钻孔测井综合级别定为甲级、乙级、丙级和废(品)四级,考虑到中文表达级别的习惯和级别的统一性,新的《煤炭地质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叙述了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有关煤炭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从煤矿矿山环境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键词: 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1.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长期的开发利用活动引发了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和谐的诸多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煤炭开采对环境可能引起的破坏方式与程度,提出保护措施,控制其不利因素,维护生态平衡,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76%。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消费信息显示,我国原煤产量居世界之首。煤炭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形成了煤炭东耗西供、北煤南运的消费格局。开发布局为三个区带及七个规划区,西北地区煤炭资源最为集中,东部、中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煤炭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仅为30%左右。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侵占和破坏土地 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尤为严重,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一般说来,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掘场挖损和外排土场积压,地下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开采沉陷和矸石山堆积。露天开采必须将煤层上的覆盖层剥离表土,毁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煤炭开采后,采掘场地面挖空、煤层复表土和岩石裸露压占土地,污水坑积。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出现裂缝、倾斜、沉陷坑,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水渍化,从而致使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影响农田耕作、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地下开采和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以煤矸石为主的废弃物,由于其利用率低,大多露天堆放,全国煤矸石占地5000多公顷。煤矸石含有一定量可燃物,在适宜条件下将氧化、风化、自燃,释放大量 so2、co2、co 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且威胁着矿区当地人群 的身心健康。在干旱季节,矸石山排放大量烟尘在雨季,排放的矸石淋溶水流入耕地,造成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3.2矿井废水污染煤矿的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洗煤水等,有些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或酸性、放射性元素,未经处理的矿井水排出将对周围浅层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洗煤水则是煤炭洗选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剂而排放的洗选废水,渗入地下就会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 3.3矿井瓦斯排放 瓦斯是煤层开采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甲烷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井下瓦斯的处理与矿山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瓦斯处理不当就将诱发煤矿事故,瓦斯爆炸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人身和经济的损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参考模板)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 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 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 5.1 阶段划分 5.2 预查阶段 5.3 普查阶段 5.4 详查阶段 5.5 勘探阶段 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 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 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 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

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 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 10 泥炭地质勘查 10.1 泥炭预查 10.2 泥炭普查 10.3 泥炭详查 10.4 泥炭勘探 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 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 B.1 煤质研究 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 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B.4 环境地质工作 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 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 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

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 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 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 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 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 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 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 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 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J.1 概略研究 J.2 预可行性研究 J.3 可行性研究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完整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 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 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 总则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 量标准化管理。 4.2 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7]7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以下简称《通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1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发后,各地按照要求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对12个省(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中发现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展缓慢,个别地方未编制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部分地方对已批复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尚未组织实施;二是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不符合规定,把已公告关闭的矿井以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增能改造或矿井置换等名义予以恢复,使其合法化以煤矿企业资产整合代替煤炭资源整合,有的整合后的矿井规模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对已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列入整合的矿井,没有及时暂扣其采矿许可证、吊(注)销其它相关证照有的仍在非法组织生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个采矿许可证,多套生产系统”的现象;四是部分地区对拟整合的矿井没有正确执行“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对实施整合的矿井未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这些做法背离了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不符合《通知》和《若干意见》的规定,影响和阻碍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全面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各地要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要作为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第二阶段工作的重点任务,统一部署,规范运作,积极推进。 (一)编制方案 尚未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地区,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制订本行政区域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经市(地)人民政府初审,报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批准。已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但不符合《若干意见》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应包括行政区域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技术条件、资源整合的目标、整合后关闭和保留矿井名单、数量及基本情况(资源储量、井田面积、矿井规模等内容)。 (二)审查批复 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市(地)人民政府上报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审查、批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调整、完善后再行批复。各地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最迟应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审查批复。 (三)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组织实施,由市(地)人民政府按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和矿井关闭标准负责组织关闭验收,省级人民政府于2007年底前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二、严格把握煤炭资源整合的矿井范围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一)可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矿井的资源 1.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合法生产矿井的资源。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及提升措施分析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及提升措施分析 摘要:当前国内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相对于先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煤 炭地质勘查技术所承担的新任务、面临的新情况来看,其在很多方面还有着较大 的提升空间。因此,这就需要国家、企业及个人等主体,全面认识到提升煤炭地 质勘查技术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切实从当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实际情况出发,持 续提升煤炭地质勘查技术整体水平,为党和国家打造出一整套现代化的煤炭地质 勘查技术。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提升措施 引言 因为自然环境以及地质地貌都是不同的状况,而且煤炭资源所处的地质条件 以及特色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比较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地质 勘查策略,而且还可以充分地探索一些相关的勘探方式。在煤炭地质勘察的过程 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对此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分析,为煤炭 资源地质勘查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 1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 1.1勘查矿业权与拥有权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内政策下,对某个区域内矿业权进行勘探是有偿的,在进行矿业资 源的勘查时,需要按照招投标的方式得到对应的矿业权。但是从当前煤炭地质勘 查情况来看,勘查单位在具体勘查时,资金等方面的因素限制较大,特别是一些 中小型的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在具体的招投标过程中,较常处于相对不利位置,得 到矿业权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即便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得到了矿业权,对于勘查 范围内煤炭资源风险性与稳定性也不能提供出较好的保证,这就导致在具体煤炭 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在具体工作中,煤炭地质勘查单位的优势主要 体现在对具体地质信息的掌握层面,而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仅仅掌握地质信息容易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果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并没有获得 其他矿业权,那么其开展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就是服务工作,得到的具体勘查结 果归属矿业权所有者,矿业权所有者仅需提供服务费用即可,按照矿业权所有者 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 1.2煤炭地质勘查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工作中若操作不当容易给煤炭存储 区域内地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该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尤其是在煤 炭地质勘查工作结束后,若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回填,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整个区域 内自然环境出现变化,带来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给勘查区域生态安 全带来影响。部分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为了压缩勘查成本,仅注重煤炭地质勘查 工作,对于由于勘查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具体勘查过程中构建的勘 查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的开发式地质勘查情况相对较多,容易给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若对勘查区域内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重视程度较差,非常 有可能导致勘查结束后,给勘查区域生态平衡带来威胁,也影响到整个煤炭行业 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3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总体水平相对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地质勘查手段相对于先前更为丰富,更重类型的现代化技术与装备为煤炭地质勘查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 是从当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掌握这些先进技术与装备情况来看,整体的情况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DOC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 整合的若干意见.DOC 为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国务院于xx年9月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加大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整顿关闭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和规范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18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xx]28号)的要求,为了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煤炭整顿关闭工作的整体进度和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是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提出、国务院确定的"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小煤矿的整顿工作" 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小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发的必然选择;是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资源整合,可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各地要充分认识搞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统一部署,规范动作,积极推进。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煤地字第6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87)煤地字第656号 1 总则 1.1 煤样是研究煤质的基础。煤样的采取质量直接影响对煤岩特征、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工业用途的正确评价。因此,所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如实地反映煤层的自然特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1.2 本规程对各类煤样采取方法的规定及质量要求,是根据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并吸收了主要产煤国家的经验而提出的。在工作中,应注意国内外煤质研究、煤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好采样工作。 1.3 本规程是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质工作的要求编制的,适用于煤炭资源勘探中各种煤样及其夹矸的采取。 凡采样方法已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均按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执行。 2 煤芯煤样 2.1 煤芯煤样从钻孔煤芯中采取,取样前应对煤芯进行整理和编录,要求如下: 2.1.1 煤芯提出井口后,要按上下顺序依次放入岩芯箱内,断口互相衔接,煤芯不得受污染,采样前要先进行拍照。 2.1.2 记录煤层各分层的厚度和芯长,描述宏观煤岩类型及煤芯状况; 2.1.3 从煤芯取出到采样结束,一般不得超过48小时。 2.2 煤芯煤样一般按独立煤层采取全层样。 特厚煤层可分层采样,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3.00米,应尽量使各采样点的分层层位相一致。急倾斜特厚煤层可适当加大分层厚度。 当煤层结构十分复杂或煤煤岩类型及煤质有显著差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采取。 顶底界面不明显的煤层和高灰分煤层,分层厚度一般不得大于0.30米。 有专门研究目的的煤样的分层厚度,应根据需要确定。 2.3 大于0.01米至等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应单独采样;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属非炭质岩的,一般不采样,属炭质岩或松软岩的,需单独采样。厚度小于或等于0.01米的夹矸,应与相邻煤分层合并采样,不得剔除。 煤层中的多层薄层夹矸,可单独采样,也可按相同岩性合并采样。 2.4 炭质泥岩为煤层的伪顶或伪底时,应分别采取全层样。非炭质泥岩为伪顶或伪底时,层厚大于0. 10米时,采0. 10米;层厚小于0. 10米者采全层,分别送样。 2.5 煤芯煤样一般不缩分,应全部送验。若必须缩分时,应按国家标准GB474-83《煤样制备方法》的规定进行,缩分出的煤样重量不得少于表1的规定,并应能满足各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