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涌水及初支下沉处理方案

隧道涌水及初支下沉处理方案

隧道涌水及初支下沉处理方案
隧道涌水及初支下沉处理方案

隧道涌水及初支下沉处理方案

1、编制依据:

1、炎汝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相关文件。

3、炎汝高速公路项目部下发的关于炎汝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导性意见》

4 、第12合同段现场实际地形,结合我单位多年从事高速公路工程隧道施工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

5、业主及监理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6、设计院下发的施工变更图纸。 2、工程概况:

湖南炎陵至汝城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起点位于炎陵县龙渣乡双奎村,路线南行,左线设置大奎山隧道直接穿越山体,于李家湾北出洞,隧道长3185m。右线先设牛角湾隧道穿山后,沿山坡台地布明线,再设置大奎山隧道穿越山体,于李家湾北出洞。起讫里程桩号YK49+750 ~YK52+968,线路全长3.218km。

3、堵水方案选择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排

水原则,该段宜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注浆堵水方案,拟采用局部径向

后注浆堵水法处理,同时在每榀钢拱架的左右侧各增设4根φ25中空

注浆锁脚锚杆,锚杆长度3.5米,增强钢支撑拱脚位置的纵向连接。

4、注浆技术参数

4.1、注浆孔布置

注浆孔按梅花型布置,间距1.0×1.0m。单孔注浆深度

6.0m.详见图

1-

注浆正面布置图,图

2-

注浆平面布置图,图

3-

注浆孔平面展开布

置图。

注浆孔采用

YT-28风钻钻孔,方向为隧道断面径向,孔径为50mm,比小导管外径大8mm。钻孔孔位最大允许偏差为50mm,钻孔偏斜率最大允许偏差为0.5%,即70mm。

4.2、小导管设计参数

小导管采用φ42mm(外径),壁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小导管长

600cm。小导管安设在内,用锚固剂锚固牢,外露10cm以便于注浆操作。小导管孔口处焊接闸阀式止浆阀。

4.3、注浆压力

注浆初期选择:

P =0.5~1.0Mpa作为参考使用值,转入正常注浆后,根据注浆中的具体情况再加以修正,选择合适的注浆压力。

4.4、注浆材料及设备

大奎隧道围岩主要特征为破碎、节理发育、地下水发育,因此选择结石强度高、结石率大、凝胶时间可控,无毒无污染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主要注浆材料和设备如下:

水泥:金磊南方,P·O 42.5;

水玻璃:浓度,0Be′(玻美度);模数:n=2.4;缓凝剂:厦门宏发缓凝剂。

注浆机:KBY-50/70双液注浆机4.5、浆液配制

4.5.1、水泥浆配制:

水泥浆要有充分的可溶性和一定的结石强度,根据地层裂隙情况,经现场确定合理的水灰比,并在施工过程中依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基本配制方法

如下:

水灰比(重量比):ρ=Ww/WC水泥体积:Vc= WC /ρc= WC /3 (水泥密度ρc=2.7kg/dm3=3 kg/dm3)

水的体积:Vw= Ww /ρw= Ww (水密度ρw=1kg/m3=3 kg/m3) 水泥浆体积:Va= Vc+ Vw

配制一定体积水泥浆所需水泥及加水重量:

WC =ρc×Va/(1+ρc×ρ)=3 Va/(1+3×ρ) Ww =ρ×WC 缓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

需要注意的是缓凝剂的加料顺序、搅拌及放置时间:加料顺序:水→缓凝剂溶液→水泥

搅拌时间:不小于5min 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0min 4.5.2、水玻璃液制:水玻璃出厂浓度一般为50~60Be′,而注浆使用的浓度为30Be′,因此须稀释后方能使用:稀释加水量:V水

=V原×(ρ原-ρ配)/(ρ配-ρ水)稀释后的水玻璃体积:V配=V原+V水4.6、浆液配比经现场试验初步确定:

水灰比(重量)=1∶1 水泥浆:水玻璃浆(体积比)=1∶0.8 缓凝剂:水泥重量的1%5、注浆工艺及质量控制

5.1、质量控制措施

5.1.1、钻孔孔位最大允许偏差为50mm,钻孔偏斜率最大允许偏差为0.5%,即70mm。

5.1.2、小导管安设在孔口,外露10cm以便于注浆操作,用锚固剂锚固牢,必要时可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补喷混凝土。

5.1.3、压水试验:注浆之前检查机械运行情况、管路密封情况、进浆管的进浆情况。试验压力不低于 1.3~1.5倍的终压,即 1.3~

1.5MPa。压水试验进行三次,每次5min,试验完后,把水放掉。由于涌水导致仰拱基底下沉,处理方案如下:

6、初支下沉处理

6.1、施工工艺流程图

仰拱沉降处树根桩施工工艺

6.2、施工方法及要求

6.2.1施工方法

(1)根据设计图要求采用红油漆在已回填的仰拱面部进行布孔;(2)采用90钻头的潜孔钻(50钻头的风钻)根据所布孔位进行钻孔,钻孔深度不小于注浆管长度;

(3)对已钻好的孔位采用风管进行清空,并用麻絮封堵孔口以免石渣或其他物

体掉入孔内影响注浆管安装;

(4)安装注浆管采用人工锤击的方法将导管打入,个别不能打入的用风钻采用

特制钻杆将小导管顶入。

(5)将钢管前端加工成尖锥状,除尾部1.0m不钻孔外,管壁四周钻压浆孔,孔

径为φ8mm,间距15cm梅花型布置,以便浆液向围岩内压注,注浆管与仰拱钢拱架焊接起来,以使形成整体受力抵抗下沉。

(6)插入及孔口密封处理:小导管尾部用φ6钢筋焊接一加劲箍,以免插入时损伤管口,影响注浆。安装小导管前用高压风进行清孔。采用人工锤击的方法将导管打入孔内,安装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注完浆后填充M30水泥砂浆。

(7)小导管注浆:

采用ZCSYB型双液注浆机注浆,注浆时,采取低压力中流量注入,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步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0.5-1.0Mpa时继续压注5min,即可结束注浆,封堵管口,防止浆液倒流溢出。在注浆过程

布孔

钻孔

清孔

安装注浆导管

注浆

导管制作中,浆液应保持准确比例,不断搅动。注浆顺序先周围后中间。注浆前导管孔口应达到密闭标准,以防漏浆,在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

6.2.2

施工要求

(1)树根桩采用Ф89×6mm钢管并注浆固结:在仰拱左右两侧拱脚下各布置3根Ф89×6mm钢管L=6m,环纵向间距为150×150cm,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Ф6加筋箍,管壁周钻8mm压浆孔,间距为150×150cm在管壁四周梅花形布置,注浆管尾部留有1m不设压浆孔;

(2)仰拱基底:开挖后软基厚度在2m以内,采用5%水泥泥结碎石换填;软基厚度超过

2m不换填,采用L=4.5m、Ф42×3.5mm热轧无缝钢管注浆加固,布置在仰拱中部,环纵向间距为150×150cm。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Ф6加筋箍,管壁四周钻8mm压浆孔,间距为150×150cm在管壁四周梅花形布置,注浆管尾部留有1m不设压浆孔。

(3)注浆参数:Ф89×6mm钢管并注浆固结,注浆采用双液注浆,Ф42×3.5mm热轧无缝钢管注浆加固,注浆采用单液浆。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6~1.0),水泥

浆水灰比为0.8:1~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6~2.8,注浆压力初压0.5~1.5Mpa,终压2.0Mpa。

7、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7.1.当发生突泥涌水突发事故时,在场值班领导、领工员、工班长或安全员,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无法立即撤离的机械不予撤离,以人为主,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7.2.撤离危险场所(一般撤离至洞外)后,立即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未逃离现场,并立即上报有关情况给项目部领导。

7.3.项目部领导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灾程序,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抢险救灾,少降低灾害损失。

7.4.当发生人员伤亡时,按紧急抢险方案及时进行救援工作。在确保救援工作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自身无救援能力时,及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

7.5.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7.6.现场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7.7.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按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条文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等待下一步的调查处理。

隧道初支侵限换拱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2) 2工程概况 (3) 2.1隧道概况 (3) 2.2XXX隧道开挖及支护工程概况 (3) 2.3工程地质 (4) 2.4水文地质 (5) 3初支侵限情况 (6) 4原因分析 (7) 4.1地质原因 (7) 4.2施工原因 (7) 5换拱方案 (7) 5.1总体方案 (7) 5.2施工方法 (8) 6资源配置 (10) 7施工注意事项 (10) 8安全保证措施 (11)

XXX隧道进口初支换拱专项方案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1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4)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6)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 (8)《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9)《湖北汉十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 (10)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 (11)投标人依据GB/T19001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12)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XXX隧道施工图。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规

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陈仁东吴金刚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82) 摘要通过对塌方发生时各工作面状态及前期施工过程的追溯,指出应急抢险措施不当是导致塌方的直接原因,而一段时间以来各作业面纵向距离过长与质量缺陷是导致坍塌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加强衬 砌、周边围岩注浆、扩大拱脚及组合工法为技术要点的综合处理方案,并建议采用组合型钢形成多 点斜撑的临时支撑布设方式。 关键词塌方原因处理临时支撑 1概况 某隧道为双向四车道+连续停车带的分离式公路一级隧道,其中A线全长1,348m、B线全长1,395m。 隧道内轮廓采用三心圆拱顶曲墙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单孔结构内净宽12.273m,结构内净高8.85m,内轮廓面积87.6m2,毛洞最大开挖跨径14.2m。 该隧道为以钻爆法开挖为主的越岭岩质隧道,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整体为构造低山剥蚀地貌。隧道场地附近无河流,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底板高程以上未见地下水。区域内地层较复杂,其主要组成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硬绿泥石石英千枚岩、变质泥岩,局部地段可见煤线出露。场地基岩裂隙较发育~发育,围岩完整性较差、自稳能力较低,综合判定围岩级别为Ⅳ~Ⅴ级。 该隧道施工中多次发生塌方、初支喷射混凝土开裂与崩落、初支整体沉降或较大变形后侵入二衬施做空间等异常情况,其中以发生在2009年10月26日的塌方事故破坏最为严重、影响范围最大。 2塌方情况与应急处置 塌方首先发生在B线隧道,该段处于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当日15时,B线隧道内初支两侧边墙及拱顶多处出现掉块现象;至16时,BK13+050~+118段约68m范围发生坍塌。随后,A线隧道与之相邻一侧的边墙、拱顶出现贯通裂缝,继而出现掉块现象;当晚21时50分,A线隧道AK13+059~+089段30m范围发生坍塌。 坍塌段B线隧道埋深40~51m、A线隧道埋深31~40m,两隧道毛洞间净距约35m,B线隧道掌子面距进洞口373m,A线隧道掌子面距进洞口330m,B线超前A线25m。本次塌方形成地表约6,804m2的沉陷区,并分别在B线、A线隧道塌方段洞顶地表分别形成约589m2与60m2的陷坑。沉陷区内共测得宽度3~17cm的裂缝25条,总长389.7m。 图1-塌方段平面示意图 Fig.1 sketch map of the collapsed tunnel 出现征兆及塌方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抢险预案。在地表沉陷区周边设置警戒线,派专人职守;由于坍塌体影响范围内埋有国防通讯光缆及高压线杆,当即与军方及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布置了观测点;对地表裂缝采用水泥浆封填;紧急浇筑了临近塌方体的BK13+040~+050段的二衬拱墙结构;对临近塌方体的二衬段采用临时竖撑、斜撑加固;在坍塌影响范围内洞内及地表增设监测点,加密监测频率,并随后对坍塌段地下空洞与基岩破碎情况和相关地质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1.2路基设计 二.产生沉降原因分析 三.编制依据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2 组织结构 4.3 主要物质及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4.4劳动力组织 4.5 施工进度计划 五.工程问题处理措施 5.1加固范围 5.2 工艺流程 5.3 钻孔 5.4 灌浆 5.5 灌浆质量控制与检验 六.处理后评价 七. 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保证措施 九.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十.附件:道路土方横断面图

一、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道路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路以西,**路以北,是区域南北向交通次干路。 本工程起点位于*****北侧规划路,终点位于规划淮河西路,沿线跨越现状河道,跨越河道处新建一座涵洞,全长620.56米,红线宽20米。道路东侧为美术学校,西 侧为未拆迁的村庄,道路红线范围内多为农田和林地,现状地形起伏较大。 本次开裂、沉降路段位于K0+540~K0+560之间,路面出现1cm左右裂缝,局部地段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 2、路基设计 该路段为填方路段,路中填挖高度3.614米~4.693米,为道路填挖深度最深路段,道路东侧为1:1.5放坡。填方路段先清表0.3m,清表后应在填筑前压实,0.8m 以内的路基采用风化砂分层填筑,0.8m以下的路基采用挖方段的碎石料分层填筑。 二、产生沉降的原因分析 ******工程K0+540~K0+560段处于高填方区,填土时间为2016年3月初,由于施工时间短,在路基碾压时未能完全满足分层回填碾压的施工工序,压实时粒径控制欠佳,细料扫缝填充未能满足填充孔隙率控制要求。路基为1:1.5放坡,坡度较陡,且设计无护坡要求,加之路基东侧为一条淌水沟,长年有水流经过,加大了对路基的冲刷。经过2017年多次强降雨,地表水大量下渗,雨水及河流对路基的冲刷,带动了原填筑路基及地块填料工序沉降的加速。人行道部分路段向路旁沟内倾斜,道路开裂,部分下陷。 三、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隧道测量错误初支侵限严重擅自处理塌方事故

隧道测量错误初支侵限严重擅自处理塌方事故 一、案例背景 某客专某隧道全长 5853.7m。最大埋深近 200m,隧道进口( DK51+076.3) -DK51+094及DK56+890-岀口 (DK56+930)段为浅埋黄土地段。隧道于 2006年7月15日开始掘进施工。 2007年5月5日中午约13:30分,该隧道岀口 DK56+568?575段起拱线以上发生坍方,长度约 7米,坍方体高度约 5 米。事后施工单位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各方非常重视,监理单位的领导先后赶赴现场,布置抢险加固事宜。 5 月 10 日,由业主主持召集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召开隧道塌方情况分析及处理会议,会前各方共同踏勘了事故现场,会后形成会议纪要。 1 、施工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该项目部的督促指导,成立由局指主要领导督办的应急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塌方现场,避免岀现二次塌方及可能岀现的其他险情。 2、该项目部要根据 5月 10日会议精神及时安排塌方段及其附近断面的变形观测、监控工作,由测量技术人员定时监测,汇总分析围岩变形情况并报项目总工程师确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督检查。 3、施工单位在未收到经业主审批的塌方处理方案设计之前,不得对塌方面进行安全防护之外的封闭、填充等处理,目前所做的工作仅限于加固、监测及抢险准备等,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二、事故原因 事发后,由建设单位牵头组成了事故调查组,调查的结果是一起工程测量事故导致隧道起拱线以上初支侵限(长度约 85 米,侵入二衬 15 厘米左右),二衬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隐瞒不报,自己设计了凿岀初支、替换型钢拱架的补救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包工队为赶进度,加大一次替换长度,才导致此次塌方事故。 三、处理方案 1 、加固塌方段前后各 10 米,防止塌方范围扩大。 2、观测、观察,确认安全后,用木材或钢材搭设棚架,直至塌方体顶部,防止塌方体顶部再次塌方。 3、立型钢钢架,每次一榀,间距0.5 米,钢架间用钢筋焊接。 4、对塌方段进行衬砌,衬砌顶面回填河砂作为缓冲层,然后压浆处理。 5、对初支侵限没有处理完的部分,应严格按每次一榀替换型钢拱架,满足二衬设计厚度,确保施工安 四、事故损失 1、直接损失:施工单位的返工费、工程加固费、现场施工人员窝工损失费及部分施工机械闲置费,按照当时合同价格合计 87 万多元。(现行《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 [2003]48 号),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及以上, 100 万元以下属工程质量大事故)。

隧道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隧道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造成塌方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塌方的预防和治理塌方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道路工程事业也在发展中进步,然而隧道工程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的修建一些公路桥梁等基础的交通设施。在不良地质地段修筑隧道, 经常出现洞顶、侧壁的滑移坍落现象, 严重的甚至发生冒顶情况, 这些统称为塌方。塌方不但使围岩条件更加恶化, 而且直接威胁施工安全, 延误工期, 费工费料, 还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因此施工中应预防塌方和正确处理塌方。 一、隧道塌方及其危害分析 近些年来,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塌方,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隧道塌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洞顶与两侧的部分岩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现象。塌方的主要类型有洞口塌方和洞内塌方。一般情况下,洞口段的岩体风化严重、破碎,或为堆积层,所以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加上埋置深度浅,就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开裂变形或下沉,当达到极限状态时,就会导致整体失稳,从而发生塌方。在洞内,当隧道开挖时,其周围的岩石会由于应力释放而发生变形或下沉,还有可能是因为围岩内部早已经有节理和层理松弛剥落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就会很容易形成掉块现象甚至塌方。在施工时一旦发生塌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给施工人员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2、延长了隧道的施工工期、增加了工程预算,并且极大程度的破坏了机械设备和降低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3、影响了施工单位的声誉,并且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隧道塌方有高发性和高危性两大特点,鉴于以上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对塌方的原因、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治理措施来减少隧道塌方带来的危害。 二、隧道塌方的常见原因 1、前期隧道设计不良

小区道路沉降的施工方案

小区道路沉降的施工方案 小区路面沉陷不仅影响路面平整度,降低行车舒适性,而且削弱路面的整体强度,诱发各种病害,如网裂等。在雨天,路面沉陷区域排水不畅,甚至积水,从而导致车辆飘滑,影响车辆行车安全,因此,对车辙和路面沉陷尽快加以处治,恢复道路服务性能。 一、施工准备 1、对沉降处进行道路围档,交通警示,通过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破除,摸清路面下实际情况,做好原因分析和人员、机械组织。 2、考虑周边交通情况,增加沉降路路基密实度,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加强路面强度和刚度。 3、将沥青混凝土面层清除,同监理、业主共同现场认定,不用处理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将面板清扫干净,喷洒石油沥青,铺设玻纤土工格栅一层后,再次喷洒一层石油沥青粘结油,然后铺筑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与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顶面高程一致。 4、如发现水泥混凝土面板发生破损现象,将松动或松散混凝土面板清除。确定基底强度,挖出到基底并满足承载力要求时,用块石回填做基层材料,浇注加早强剂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养生达到强度要求时,喷洒石油沥青及土工格栅,再次喷洒石油沥青后,铺筑4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找平。 二、仅面层有坑槽时的修理办法: 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应按下列方法修理: 1、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按“圆洞方补”原则。划出大致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挖槽修补轮廓线(正方形或长方形);若采用沥青混合料预制快修补,则应划出尺寸等于预制块倍数的轮廓线。 2、开槽应开凿到稳定部分槽壁要垂直,并将槽底、槽壁消除干净。 3、在干净的槽底、槽壁薄刷一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或选用尺寸、形状相匹配的沥青混合料预制块铺平,并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塞预制块四周接缝烙平压实;新填铺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高出量应根据坑槽深浅、用料粗细及压实程度而定),待行车压实稳定后保持与原路面相平。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1、预防坍塌的措施 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4)、强支护。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5)、快衬砌。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6)、勤检查、勤量测。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2、坍塌处理方法 (1)、防止坍方扩大 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继续发展,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a、在坍方范围的顶部与侧壁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b、加强原有支护。对坍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 c、在坍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d、加快衬砌。对坍方两端应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方不扩大。 (2)、处理坍方 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应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

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亦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塌渣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清渣。 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凝固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 对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塌方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填充;塌穴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2m,其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塌穴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或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对于塌方冒顶,还应在陷穴口设防雨棚遮盖穴顶。陷穴口回填标高应高出地面并封口。

隧道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新建铁路标 (DK + ~DK + ) 某某隧道初支变形处理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2年3月19日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 换拱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隧道设计图》第一、第二、第三测设计施工图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铁路混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适用范围 《某某隧道变形段换拱施工方案》适用于隧道DK + ~DK + 段初期支护变形段处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换拱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进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3.变形段地质及水文情况: 该段水文地质情况:该段处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粉质黄层,含卵、碎石土夹层,厚度50-70m。粉质黄土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及低压缩性。掌子面围岩揭示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 隧址区属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地貌形态复杂,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DK147+600处为冲沟端头,其次小里程方向有5处深沟,经现场测量,隧道线路中线走向均跨越深沟。所经之处山势陡峻,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山

体植被繁茂,相对高差达10m~30m不等。 4.设计围岩情况 变形段原设计为IV级围岩,开挖过程中实际掌子面围岩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由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过程中渗水、股状涌水现象严重,经与设计、监理现场勘查变更为V级围岩支护施工。 5.初期支护变形情况 根据设计图纸,隧道DK + ~DK + 段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在拱部120度范围内采用长3.5m、壁厚3.5mm的Ф42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纵向每2m施作一环;初期支护施作格栅拱架,纵向间距1.0m(其中DK + - 纵向间距0.75m),边墙设置长3.5m的砂浆锚杆;钢筋网为环向Ф8×纵向Ф6钢筋加工制作,网格间距为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2cm。 DK + ~段于2011年12月18日至2011年12月30日完成上台阶的开挖、初期支护施工,2011年1月10号完成中、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施工。 在开挖过程,实际揭露围岩与设计围岩有一定出入,隧道两侧主要为老黄土及风化岩,掌子面中部主要为黏土充填层,围岩自稳能力差,两侧拱脚部位有基岩裂隙水下渗,岩体遇水较易产生软化,围岩整体稳定差。 由于隧道埋深较浅,且存在一定的偏压现象,加上围岩情况较差,通过监控量测发现该段的拱部下沉及周边水平围岩收敛变形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超前支护的施工,纵向每1.2m施作了一环超前小导管,增加了锁脚导管的数量,确保了施工安全。通过监测,目前该段初期支护已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DK147+ ~DK147+ 左侧拱腰部位变形过大,导致拱腰至起拱线部位初期支护侵入二衬设计厚度,为确保二次衬砌厚度和施工质量,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汇总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成兰铁路 第三项目部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二O一三年三月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参建职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二、应急策划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工程概况:红桥关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境内,隧址区属高中山剥蚀地貌,岷江位于线路右侧,岷江河谷深切,两侧横向沟谷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2950~3510m,地势左高右低,自然横坡10~60°局部稍陡,最大埋深410m,其中D2K253+710.0002K254+900.000段1190m为浅埋段,进口段D2K253+710.000935.000段225m为明挖段,其余段落为暗挖段,线路在D2K253+839.000附近隧道洞身下穿国道G213公路。 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工点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弃土(Q4q)细角砾土;滑坡堆积层(Q4)碎石土;冲洪积层(Q4)粉质黏土、卵石土、漂石土;泥石流堆积层(Q4)粉质黏土、碎石土;坡崩积层(Q4)粉质黏土、碎石土;破残积层(Q4)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T3x)炭质板岩夹板岩、砂岩;侏倭组(T3)板岩、砂岩夹炭质板岩及断层角砾岩()。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4>细角砾土(Q4q):灰、灰褐、灰黄色,松散~稍密,潮湿,角砾Ф2~15,占50~65%;呈梭角状,局部夹粗角砾,占5~10%,余为粉质黏土填充;石质成分多为砂岩、板岩等,分布于隧道出口右侧河沟附近,厚0~15。属Ⅱ级普通土,C组填料。 <2-4>碎石土(Q4):灰褐、浅黄色,稍密~中密,潮湿,碎石约65%,局部夹块石,Ф60~120,最大Ф150,呈次棱角状,颗粒成分为砂岩为主,板岩次之,分布于隧道洞身D2K255+060260段及出口端D1K256+840915右侧15m之外,厚20~50。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3-6>粉质粘土(Q4):灰白、褐黄色,硬塑状,土质不均,局部夹角砾15~25%,Ф10~50,呈次棱状,其中表层0.5m以上为种植土,含植物根系,厚2~6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3-12>卵石土(Q4):褐灰夹灰白色,中密,潮湿~饱和,卵石占60~70%,Ф6~15,局部夹碎石及圆砾10~20%,颗粒成分为石英砂岩、砂岩,余为粉质粘土充填,分选性差,呈次圆状及浑圆状,厚5~40m,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端,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地坪下沉处理方案

绿地生态城 二期别墅路面下沉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参天建设工程 2017年3月16日

道路下沉处理施工方案 一、概况:绿地生态城二期别墅路面发现有多处地面沉降特别严重。小区路面沉陷不仅影响路面平整度,降低行车舒适性,而且削弱路面的整体强度,诱发各种病害,如在雨天,路面沉陷区域排水不畅,其至积从而导致车辆飘滑,影响车辆行车安全,因此业主要求对路面沉陷尽快加以处治,恢复道路服务性能,故编制以下处理方案。 二、工艺流程: 1.操测处理围f石材地坪破碎一200厚钢筋磴地坪破碎一垃圾清理外运一3: 7 灰土回填下沉部分”200厚钢筋栓地坪浇筑一养护一石材面层恢复 2.先用水平仪操测,再山建设单位确定地坪修复用,弹上边缘墨线,计算工程量。 3.基层处理 3.1.地坪塌陷围确定后,用地面切缝机沿外边墨线切割深度不少50mm的缝,然后用风镐将该围的地面破碎后再装车运走。 3.2.基层做300 M 3: 7回填用打夯机夯实,并在地坪修复围的水平方向满铺010150双向网片,再浇筑200厚磴。 4.栓浇筑 地坪为强度等级C30栓浇筑,栓地面最薄处保证200mm厚,最厚处以地面实际下沉深度实测为准,地面边缘接缝用1:2水泥砂浆处理。 5.地面的切缝。为防止混凝土干缩产生的不规则裂缝,将其裂缝控制有规则的切缝中。故需将新浇筑的地面分成小于6000mm x6000mm的方格,切缝深度一般为地面厚度的1/3。本次切缝深度为30mm。切缝时间:按现时高温季节,水分蒸发特别快,面层收光后15小时后开始。以免栓干缩产生不规则裂缝后再切缝,达不到切缝的效果。 6.养护。栓浇筑收光后,根据现时高温,强度来的早,应在15小时左右便 可养护。或用麻袋覆盖,保持7天。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目录 一、隧道塌方的原因 (1) 二、塌方处理一般程序 (2) 三、塌方处理实例 (3) (一)隧道概述 (3) (二)塌方过程 (4) (三)塌方段原设计情况 (5) (四)塌方可能原因分析 (5) (五)塌方处理措施 (6) (六)进度计划及人机配置 (9) (七)施工注意事项 (10) (八)处理效果 (10) 四、经验教训总结 (10)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隧道塌方的原因 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隧道工程中,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塌方现象,给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在此,根据新奥法原理分析隧道塌方形成的可能原因。 新奥法的主要原理是在岩体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以及莫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量测手段对开挖后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围岩自稳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确定爆破强度、开挖速度、初支参数以及辅助施工方法等。其力学机理是利用围岩自稳能力,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并与围岩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从此原理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如下: (一)洞身工程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能力低,施工时没来得及进行初期支护即发生坍塌。如掌子面围岩软弱、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洞身埋深浅。或隧区通过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褶皱带、膨胀岩地区以及高应力岩层等。这些复杂地质条件往往有不可预见性,给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困难。见图1。 (二)设计过程中未能准确判断隧区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对隧道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及时与现场实际地质条件进行跟踪分析,导致在围岩分级、支护参数设计以及开挖进尺要求等不合理。 (三)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诸如软弱围岩、浅埋地层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注浆、超前支护预处理,保证不了围岩足够的自稳能力和自稳时间;开挖爆破效果差,导致围岩应力集中,出现滑塌现象;没有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如初支背后有空洞、初支厚度不够、锚杆的长度和数量不足以及钢架的间距过大等,致使围岩岩体间不能连成整体受力结构,保证不了支护强度与围岩滑移的力学平衡。 (四)新奥法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控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很多隧道塌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因就是监

某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大保段站前工程 (第二标段) ××隧道(DK80+610~+600)段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批: 二〇一一年七月

××隧道DK80+610~+600段 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初一铺1××隧道DK80+460~+640段设计为V级A型衬砌,拱部设置超前Φ42小导管,20根/环,3.5m/根, 2.0m/环,设置拱墙格栅钢架,1.0m/榀。采用大瑞隧参(07)02-11图施作。 2011年6月2日现场核对采用台阶法开挖,上台阶掌子面里程DK80+595,下台阶DK80+610。上午9:10,施工单位进行下台阶施工,对DK80+610处线路右侧2榀钢架范围进行开挖,开挖揭示围岩为泥岩夹砂岩,泥质胶结,层间存在泥质夹层,节理裂隙发育,并有少量渗水。开挖后发现上台阶出现裂纹,现场及时组织机械人员撤出,而后,原施作上台阶初期支护钢架背后发生溜坍,约10m3,随后DK80+610~+600段边墙发生变形,逐渐发展至拱顶局部坍落,期间坍方量约30 m3,至11:00,该段拱部发生较大坍方,总量约120m3,拱部形成坍腔长约10m,宽约5m,高5m,坍方物质为砂质泥岩质碎块石,一般直径为30~50cm,最大4m左右。根据大瑞线站前二标段(2011)第(038)号,制定如下方案 二、施工方案 总体方案为:先加固DK80+610~DK80+620段围岩,加固完成后处理塌方段DK80+610~DK80+600(原上台阶位置),之后顺序处理初支侵限段DK80+610~DK80+620、塌方段DK80+610~DK80+600下台阶及DK80+600~DK80+595段换拱,此间衬砌紧跟,完成塌方及初支侵限处理。 三、施工工艺和方法

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一、情况说明 监理站对我标段大梁山隧道进口、皇家坪隧道进口、元山子隧道出口、刘家沟二号隧道进口进行初支检测,发现以上4座隧道存在初支侵限的情况,经研究决定对侵限部位进行整改处理。 二、处理方案 按照每5米断面净空测量,对确定的欠挖区域进行加密复测,并将测量数据及时整理,绘制断面图与设计图进行对比,将超欠挖点在断面上标出,做好处理准备。 对侵限较大的部位采取换拱方案,将格栅钢架分段进行凿除更换,处理完毕后重新进行喷护处理,确保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三、换拱处理方案 1、换拱前布设围岩量测点,严密注意洞内的变形情况,换拱过程中观测到洞内初支一有变化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封堵。 2、换拱前先将台车等设备搭设成操作平台便于施工。 3、换拱步骤为: 1)进行超前小导管加固岩层,间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 2)待初支背后围岩加固后开始进行换拱施做,换拱采用人工手持风镐进行每榀分段凿除,从拱部向下按顺序进行,每次凿除控制在一榀。凿除前对拱部进行临时支撑,以便保证施工过程安全。 3)取下钢拱架后,对欠挖点进行人工风镐凿除,凿除到位后立即进行格

栅钢架架设施工,并与前一榀钢架设置连接钢筋进行焊接,然后打设锁脚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对后续需要进行处理的段落以此循环。 四、凿除拱架段落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1、对侵限拱架凿除前,采用小导管注浆超前预加固围岩,为保证注浆质量,对注浆管定时抽查。 2、凿除段采用人工风镐施工,接近开挖轮廓线时必须采用人工控制,防止超挖。 3、大面积暗挖段破除质量保证措施 1)对开挖段进行分段施工,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 2)破除前要加强围岩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根据变化改良施工方法。3)格栅钢架预制、架设、喷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做。 五、防止隧道围岩坍塌的预防措施 地质资料表明,本施做段为四级围岩,岩层较好,无明显裂隙。施工时为防止隧道塌方,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控制凿除进尺,不得在完成支护前连续开挖。 2、做好围岩监控,发现变形及时反馈,进行防护处理。 3、进行凿除更换拱架施做时必须设置临时支撑,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路桥建设兰渝铁路LYS-11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最新地面下沉处理方案(修订版)

利保商贸中心 地下室外围地面下沉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三层,基坑深度达16米左右,地上有3栋建筑物,最高一栋为120米。现1/3地下室已完成,已形成的地下室外墙进行了回填,其他地下室结构正在进行施工中。 二、事故原因 2018年6月8日顺德区遭受特大暴雨,且连续不停雨量之大是顺德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本工程位于顺德地区的龙江镇,周边为家具材料城,本身工地位于整个市场的最低部位,由于暴雨在短时间内雨量很大,导致周边市政管道及周边的排水河道来不及及时的排出,大量的雨水倒灌入工地。倒灌雨水的入口在工程的东南角,当时积水深度达到1.5米左右。由于大量积水灌入基坑和地下室外围回填区域,导致地下室基坑周边回填并已完成混凝土硬化临时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开裂,道路路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人货梯坡道出现倒塌的现象。经现场工程人员勘察发现确定,造成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地面、路面、人货梯坡道出现下沉、开裂、坍塌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基坑周边回填物大量的流失造成,为保证工地安全顺利的前提下是施工,根据各方的建议尽快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修复,主要是混凝土地面沉降修复面积约为800㎡,路面修复面积约为200㎡,坡道的坍塌等。故编制以下修复方案:

工艺流程 本施工方案结合本工程特点主要为混凝土地面沉降进行修复。原面层为混凝土压光地面,对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要求较高。 施工方式如下: 1.操测处理范围→原混凝土地面破碎→垃圾清理外运→地 沙回填下沉部分→150~200厚钢筋砼地坪浇筑→振捣→拉毛→养护→割缝 2.先用水平仪操测,再由建设单位确定地坪修复范围, 计算工程量,工程量现场确认。 3.基层处理 3.1.地面塌陷范围确定后,用地面切缝机沿外边切割深 度不少50mm的缝,然后用大型镐机将该范围内的地面破碎后再 用挖机装车运走。 3.2.基层做300~1500厚地沙回填用打夯机夯实,并在 地坪修复范围内的水平方向满铺Φ10@150双向网片,再浇筑200 厚砼。 4.混凝土浇筑 地坪为强度等级C30砼浇筑,砼地面最薄处保证150mm厚, 最厚处以地面实际下沉深度实测为准,地面边缘接缝用1:2水泥 砂浆处理。 5.地面的切缝。 为防止混凝土干缩产生的不规则裂缝,将其裂缝控制有规则的切

暗挖隧道初支侵限处理方案改

目录 —、工程概况 1 二、方案编制目的 2 三、出现超挖及侵限的情况分析 2 四、侵限处理领导小组 2 五、处理方案 3 六、换拱方案 5 七、凿除钢架段质量控制及措施7 八、脚手架施工工程安全技术措施7 九、防止隧道土体坍塌预防及处理措施8 十、突然涌水、涌砂、局部过量静水压力预防处理措施8

矿山法暗挖区间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兴留区间 兴留区间线路设置标准单线单洞断面。区间隧道起止点里程为DK7+801.26~DK10+257Q右线隧道长2515m左线隧道长2517m区间设置了2座施工临时竖井及2条联络横通道,1座风井,兼作施工竖井以及1条风道。区间线路平面最大曲线半径为800m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区间左右线间距13.2~47.5m。隧道拱顶埋深为11~49m本区段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有单线A、B C D型隧道结构横断面共4 种隧道断面类型。 兴留区间隧道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混合花岗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残积层,发育粘性土及砂土层,局部分布淤泥及淤泥质土层,台地坡脚段堆积坡积层,地表为人工素填土。隧道主体地层主要为微风化、中风化岩层,局部地段有强风化、全风化及粉质粘土层。场地存在电力、电信、雨水、上水、污水、燃气、路灯等地下管线管道。 2、留西区间 留仙洞~西丽区间(以下简称“留西区间”)里程为DK10+468.1~DK11+341.363右线全长873m左线全长874m本区间由于留仙洞站为岛式站台西丽站为侧式站台且存在联络线,区间在联络线段隧道结构断面变化众多,工法转换较多。区间设置标准单线单洞断面、双连拱、不等跨双连拱、双线单洞等断面。区间线路平面最大曲线半径为3000m最小曲线半径为1000m区间左右线间距13.2~5.0m。区间设置了1座施工临时竖井及1条联络横通道。 留西区间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线路位于留仙大道中段,所在地区为冲洪积平原,地势略有起伏,地貌从断面图上看,以里程DK10+610右线)、DK10+690左线)分界 以西为台地,以东为冲洪积平原。地面高程13.64?17.68m。附近主要建筑为西丽镇留 仙大道两侧的深职院宿舍、中国电信机房、西丽医院、西丽街道办、鼎新大厦、西丽天虹商场、西丽南国丽城小区及其它民用建筑。场地内密布电力、电信、燃气、上水、路灯、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线,地下管线的走向大多平行留仙大道,在留仙大道与沙河西路交叉路口有电力管线横穿留仙大道,中间绿化带下存在一地下箱涵,规格8400 X 1600,埋深2.3 ?2.7m。 其中我标段主要负责留仙洞站东段左右线各190 m的施工范围。 3、大塘区间 大塘区间矿山法隧道位于大学城站和DK14+500之间的留仙大道下。区间起讫里程 DK12+800.旷DK14+500.0,左线隧道长1695.701m,右线隧道长1691.679m。其中大塘区间设置3

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侵限处理措施

秦岭关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侵限处理措施 李华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730030) 摘要针对不良地质灾害造成的隧道初期支护出现的严重扭曲、挤压、剪断、急剧卞沉等变形现象,并使初期支护侵入二次净空。探讨如何在隧道施工中,安全地通过扩挖换拱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以新奥法施工为指导思想,汲取相关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总结,介绍隧道扩挖置换的技术处理方案和施工体会。 关键词隧道塑性圈分析临时支护换拱注浆加固 秦岭关隧道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宝(鸡)天(水)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双向4车道长隧道,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党川乡境内,设计时速80 km/h。隧道起讫桩号,上行线起讫桩号K57+379~K59+960,隧道全长2 581 m;洞内设为人字坡,纵坡分别为+0.6%和一0.6%。下行线起讫桩号硒7+375一K59+975,隧道全长2 600 m;洞内设为人字坡,纵坡分别为+0.5%和一0.6%。隧道设计净宽为10.86 m,净高7.03 m,三心圆拱曲墙断面,采用复合式衬砌,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和施工。 1 隧道工程地质特征 1.1地层岩性 下古生界葫芦河群((z一02)H1),岩性以灰黑色片岩、板岩为主,夹有少量薄层大理岩和火山碎屑岩。由于该套地层中的断裂构造发育,岩石受构造强烈挤压,岩石片理化、糜棱岩化现象极为明显。火山碎屑岩以细粒变砂岩为主,细粒变晶结构,似层状构造。微风化板岩饱水单轴极限抗压强度≥50 MPa,微风化片岩饱水单轴极限抗压强度≥50 MPa,与隧道工程有关的工程岩体为硬质岩。 1.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格局:前中生代生成包家沟震旦纪一奥陶纪形成的浅海相陆源碎屑一火山岩建造,组成葫芦河群、陈家河群地质体;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对先期构造格局又进行了改造和叠加,使前期地质体及边界断裂或韧性剪切带均卷入反“s”形构造系统,遭受印支期花岗岩的侵蚀及中一新生代脆性断裂的切割、位移和中一新生代陆相断陷沉积盆地覆盖。由此共同组成了勘察区基本构造格架。 1.3水文地质 经勘察外业调查和施工钻孔钻探表明,隧道地层陡倾,节理裂隙、断裂构造发育,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和断层碎裂岩空隙水为主,具有储水条件差、补给能力弱的特点,因而富水性较差。在隧道两侧、进出口区域内的两侧沟谷中,可见有第四系松散层渗水、湿地,未见有基岩涌水现象。 2 施工遇到的问题 隧道从宝鸡端向天水端掘进。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SK57+830一SK57+909段仰拱已完

隧洞塌方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处理方案的选择与应用 [摘要]根据沙湾水电站7号隧洞塌方段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现状对塌方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隧洞塌方处理方案超前小导管法沙湾水电站 1 概述 沙湾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的木里河(雅砻江支流)上,是木里河六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三级。采用低闸引水式发电,电站装机4台,单机容量60MW,总装机容量240MW。主要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地面厂房系统等建筑物组成。引水系统由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组成。引水隧洞布置在木里河右岸,全长18.7m,为有压圆形洞,大部分地段采取挂网喷锚临时支护措施。 工程区位于“川滇菱形”断块内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东缘,受次级断块“稻城断块”边界断裂带的影响和控制,地质构造较复杂。

引水隧洞发育4条规模较大横切隧洞的断层—圆宝山、尼都、机落、茶布朗断层,破碎带一般宽约20~40m,机落断层宽达100~200m,由碎裂岩、糜棱岩、角砾岩、少量断层泥、裂隙密集带组成。隧洞区层间剪切错动带及各类结构面均较发育,地层揉皱强烈。 引水隧洞沿线出露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瓦厂组(O 1W)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千枚岩、人公组(O 1r)的变质石英砂 岩夹板岩、千枚岩,少量三叠系下统领麦沟组(T 1l)的板岩夹千枚岩、硅质板岩,志留系(S 1)的板岩夹千枚岩、硅质岩,岩层总体产状:N30°~40°W/SW∠30~50°。整个洞段Ⅳ类围岩约占65%,Ⅲ类围岩约占30%,Ⅴ类围岩约 占5%。 2 塌方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塌方情况简介 隧洞开挖至桩号13+058处时发生塌方,随后施工单位采取了格栅拱架的支护措施。但由于顶拱不断掉块,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格栅拱架支撑到13+060时就停止了,持续 掉块的状态延续了近2个月,塌方一直延伸至13+066处,13+058~13+060段的格栅拱架也被压垮。塌方块体充满了整

路面下沉施工方案

榆横六路与怀远四街东侧路面下沉维修方案 一、工程概况 榆横四路位于横山县榆林西南新区,规划红线为36m,与怀远四街相交段为渠化段,红线宽为46m,两幅路,其中中央分隔带宽6m,两侧车行道各宽16m,两侧路侧带各宽4m。由于供热管道后期顶管施工,导致顶管周围路基下沉,从而导致路面、人行道不同程度塌陷。发生下沉地点位于路基挖方范围且在渠化段范围内。 二、榆横六路现状 榆横六路已建成通车,路面结构层为10cm厚沥青混凝土,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10%灰土。依据西南新区管委会提供的相关数据:顶管顶部位于路面以下5.5m,顶管的顶部有一φ300双壁波纹管过街雨水管及雨水收水口,中央分隔带处有雨水检查井一座,南侧人行道下有一天然气管道呈东西走向。北侧人行道有电力管道沿榆横六路布置。 三、塌陷路面处理方案 依据西南新区管委会要求,结合下沉地段实际环境,为彻底解决因顶管引起的路面下沉病害,相关处理方案如下: 1、封闭道路,做好围挡。 2、沿榆横六路先用机械挖掉结构层及路基,挖除人行道及雨水检查井及过街雨水管,至管顶50cm 处,然后由人工开挖至管顶及两侧未压实范围。为保证开挖后不影响已成型的路基及路面,开挖边坡为1:1,为保证处理效果,方便机械施工,基础宽度为5m,见下图 2、开挖油面宽度为5+5.5x2=16m(榆横六路纵向),由于地处挖方段,单侧放坡后开 挖长度48m(榆横六路横断面) 3、回填方案:从下至上,4.74m水坠沙分层回填,20cm厚砂砾垫层,浇筑50cm厚C15

混凝土基层,切割油面铺设6cm厚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施工顺序,封闭道路→开挖油面→破除路面结构层及人行道→挖除过街雨水管及中 央分隔带雨水井→向下开挖至管顶(人工开挖燃气管道周围)→人工开挖→水坠沙分层回填→砌筑检查井→铺设过街雨水管→砂砾垫层→混凝土基层→养生→切割油面铺设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开放交通。 5、在修复过程中,雨水口和雨水支管需重新砌筑和安装,严格规范进行施工,雨水过 街管按要求进行包封。同时雨水管与雨水口、检查井相接处要做好防水,防止雨水通过此处渗入路基。 6、在修复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安装立缘石、平石,保证立缘石间、平石间、平石与立 缘石间砂浆饱满且强度符合规范要求,不被雨水冲刷造成空洞。 四、维修数量及费用见附表

隧道侵限换拱处理方案

XXXX隧道XXXXXX段初支 变形换拱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施工规范; (2)现场踏勘所获取的有关资料; (3)国道XXXX公路改建工程(苏洼龙至斯闸段)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XXXX、清单、答疑(补遗)书及标前会上有关要求; (4)两阶段施工设计图及相关文件; (5)施工调查报告包括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条件,水电路临时租地和地材等情况、水文地质气象、交通、机械、物资采购等资料; (6)相关地方政府部门、业主及指挥部、监理等的要求; (7)关于印发XXX省工地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XXX函(XX)XX号 2.编制原则及范围 (1)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 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建立在科学合理,满足现行规范及设计要求求。同时方案编制时必须保证人员、设备及结构的安全为基本原则。编制时应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节约造价,施工过程中合理按排工序,保证合理的施工进度。

(2)编制范围 XXX隧道KXX+XXX-KXX+XXX段初支、二衬。 二、工程概况 1.项目介绍 XXXXXXX隧道位于XXX县XXXXX村,毗邻XXXX左岸,起止里程为KXX+XXX-KXX+XXX,全长XXXXm,为特长隧道。根据投标及合同划分,XXXX隧道进口端KXXX+XX-KXX+0XXX 段由XXXXX局承建。 2.原设计及施工情况 (1)地理、地质概述 XXXXXXX隧道区域为高山峡谷地带,地理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唯一过境公路沿金沙江左岸阶地展布,线形、路况较差。 隧道围岩主要由石英片岩组成,岩体破碎、软弱。同时隧道在XXXXXXX村穿越XXXXXXX断裂带,岩体构造有褶皱、破裂等。 隧道区域地下水分布不均匀,主要以线状渗出为主,局部呈股状。蛤本隧道地表有2条明显的冲沟。冲沟临近有泉水出露,泉水流量稳定,但受春雪或雨季补给影响较明显。冲沟段地下水丰富。 受上述原因影响,隧道岩体整体稳定性极差,特别是在水的浸润下极易失稳。开挖时极易出现坍塌掉顶等现象。 (2)隧道洞身衬砌支护参数 根据原设计图纸,隧道已施工段洞身设计参数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