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西安关中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2)

陕西省西安关中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2)

陕西省西安关中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2)
陕西省西安关中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2)

陕西省西安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曾遇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西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较为充沛,气温温差较小,四季分明,在古时候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气候条件对于发展农业非常适合,但农业气象灾害也是不可避免,个别农业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也需要进行农业气象预测的更加详细谨慎。农业发展对策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西安市气候条件农业农作物气候灾害

前言:任何地区的农业都受到农业气象因素的交错影响,在一定方面促进农业的发展,不利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农业的发展进程.研究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认识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对农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一)西安地区气候形成因素

西安地理上属于西北,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相邻。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关中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为高,也是在黄土高原和秦岭这两处高地间海拔低的原因,使得西安免受来自北方沙尘暴的危害。这也正是北方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市境最高点位于周至县西南的太白山,海拔3767.2米,市境最低海拔345米,市区海拔400米。平原占总面积的43.7%.

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距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

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冬春季:寒潮(沙尘暴、霜冻、白害)

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

但是其气候决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西北气候,但是又与华北非沿海的气候有较大差别,西安的气候在北方独具一格,自成一派。西安年降水量550mm,虽然不多,但是季节分布比较均匀,西安以东的北方地区降水都是以每年7,8月为高峰非常有规律的逐月递减,尤其是秋季,初秋时,从包括西安在内的陕西关中、陕北南部经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直至山东西部,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沿黄降雨带,始终在这一线徘徊,而进入9月后我国著名的“华西秋雨带”又长期赖在西安不走,两重因素相叠加,西安的秋天几乎就是在雨中度过的。所以,相当多的年份西安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秋季而不是夏季,近年来频繁见诸于媒体报道的“渭河秋汛”便是例证。

来自于西北部的强冷空气来了也会刮大风,但远不及北方东部地区的猛烈程度,西安的大风日数在北方诸多城市中是最少的,每个月的平均风速没有超过2米每秒的。风沙小。较为丰富的降水以及来自秦岭山脉的降雪融水,水分蒸腾作用也比较明显。降低了白昼和夜晚的温差。7月份平均温度还没有超过27度,西安的冬天是非常温和的,最多只有零下8℃强冷空气来了温度也不会像东部那样降得太厉害。

(二)西安地区的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性气候的成因有如下几点: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可是西安不单单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地理区域上西安地区被划归到西北内陆地区,其在冬季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在夏秋季节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交替控制,故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冬季多东北风,

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0米/秒。无霜期207天。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秋季暖湿海洋性气团由于秦岭的阻挡,南退迟缓,而极地大陆气团南进较快,在关中地区上空可能相遇,在该区常造成多阴雨天气此外,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冬天主要受来自西北部西伯利亚行流的影响,夏天主要有东南暖湿气流的控制.由于秦岭山脉的阻挡,使得关中地区既没有继承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也没有继承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特点,而是将两者进行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主要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季干旱.

西安地区年降水量在500~700毫米,降水最多的7月份也不足100mm,以7月最高峰向两边看,西安的雨8月反而没9月下得多,6月反而没5月下得多,其中9月份降水量为全年次高值,也接近了100mm,而10月份的降水量甚至也超过了6月,而5月10月对于北方东部的人们来说已经不大能和下雨联系起来了.所以西安夏天没有明显的雨季,倒是春天秋天雨水绵绵,颇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其纬度大致处于N34°左右。土壤不同于北部的黄土和南部的褐红土。主要为褐色土和黑褐土,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部分地区分布有少量红壤和黑土。年平均气温11~14℃,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三)西安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光照资源的影响

关中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处于可利用范围1200~1500k w﹒h/㎡,处于中等水平,太阳总辐射约为500MJ/(㎡·年),总辐射的变率为3.7%。光合有效率大约在42%~43%,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月值出现在雨季开始前的5~6月。在农业光照资源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对农业没有太大的影响。

2.热量资源的影响

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20.6℃。年活动积温约为4000℃·d,西安地区农业种植主要为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作物基本上是一年两熟制。水稻种植的不适宜性,舍得在秦岭北麓地区零星分布有旱稻种植。

3.水资源的影响

西安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降水日数96.6天。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夏秋季节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左右。不同季节的降雨变化量较大,年度之间降雨变化量较小.干燥度系数为0.16, 人均水资源量仅350立方米,尚不足国内人均占有量的1/6,故水资源的不足对农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制约。而且西安地区粮食种植比例呈下降趋势,许多土地开始种植果树、苗木、花卉等经济效益价值较高的物种.而这些果蔬花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陕西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省份,长期以来干旱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也是现在许多农民放弃种粮,导致许多土地撂荒。从水资源总量上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3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7个百分点。粮食主产区的关中灌区,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省平均的1/4,属重度缺水区。从降水时空分布上看,雨热不同步,降水冬春少、夏秋多,春旱频发,粮食生长关键时期缺水严重,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求极不协调。

4.风对农业的影响

秦岭北麓夏冬季节山谷风经常可以达到7~8级,但是风力资源丰富却不能有效利用。风向的转变速率快,不能用于风力发电,而且风力季节性明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夏末秋初的干热风使得植物蒸腾作用旺盛,耗水量变大,同时破坏叶绿素等色素,使小麦大幅度减产。

5.下垫面的影响

西安地区许多水库的建成,是水域面积大大增加,部分地区的初霜期推迟,终霜时间提早,无霜期延长,夏季空气湿度增加,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干热风的影响。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相对于历史数据较为缓和。

平原基本是西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本立足点.西安境内平原较为平缓,平原高度差最多在50m左右.平原地形对农业发展非常有利,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粮食种植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都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

6.西安地区农业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十年九旱”是陕西气候的特点,而每年的7-9月又是西安地区降雨最多的季节,面对本地气候的特征,传统的粮食种植结构不够科学,像小麦播种生长期正是我省干旱少雨期,每年冬旱、春旱是必然要发生的。像玉米春季播,秋季收,春季到5月份陕西进入雨季,7-9月份是春玉米的生长关键期,我省雨量最大,利于春玉米的生长。从目前全国来看,在基本口粮已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保障提供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需求的饲料粮提供是我们今后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方向。结构就是生产力,科学布局粮食种植结构就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进行有效的分工,能使西安周边各市的资源能够互补,实现区域效益的最大化。渭北地区种植玉米的产量是小麦产量的近2倍,陕南地区马铃薯间套玉米的产量是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的1.4倍。通过选用优良的抗旱品种、抗旱作物,配套地膜覆盖等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压低产扩种高产作物,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为主线,以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为抓手,在陕北压杂扩薯、扩玉米,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打造陕北第二粮仓;在渭北压麦扩秋,推广垄盖集雨膜侧技术,建设渭北旱原玉米产业带;在陕南浅山丘陵区压麦扩薯,推广地膜马铃薯春玉米间套技术,建设陕南马铃薯和玉米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调整粮食产业结构。

秦岭的阻隔使得来自南方的海洋型暖气流不能充分的到达关中地区,降水量较陕南地区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大陆气团经常在秦岭形成锋面,也形成了较为充分锋面降水,秦岭山地积雪融雪水也对缺乏水资源的西安有一定的帮助。降水量的减少对于冬小麦的越冬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加之冬季河流普遍缺水,农业灌溉措施的损坏及农业基本建设发展较为滞后,导致冬季小麦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制约,影响小麦产量.春季小麦返青后,各种经济作物果树发芽后,常出现“倒春寒”,对农作物秧苗有不同程度的冻害,比如2010年3月份的一场倒春寒,造成整个陕西省苹果产量下降20%~40%,小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冰雹天气对农业大棚的破坏比较大,也使得许多农业设施遭到破坏,损坏非常严重。造成果树花蕾遭到机械损害严重,严重影响坐果率。比如,苹果亩产量为1436公斤,单产较上年下降1.2%;梨产量为每亩1038公斤,下降24.4%;猕猴桃亩产量为1413公斤,减少33.5%。4月初大面积出现的沙尘、霜冻等恶劣气候,大部分果园的成花量、坐果率小于上年,

干热风对苹果成花、坐果、幼果发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之进入8月份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导致果个总体偏小,也使得部分地区果树病虫害呈回升趋势,尤其是果树的腐烂病,较往年严重。

夏季干旱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在小麦的播种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期干旱会造成最大的损害。再次就是春秋夏季的强对流天气,使得气温突然降低,其所引起的暴雨、冰雹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会造成许多地区小麦倒伏和经济作物严重减产,秋季的连阴雨也会对玉米产生很大影响,造成玉米腐坏。

西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4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5年达到106.5亿元。粮食生产扭转了从1999年开始连续减产的不利局面,实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205.56万吨,平均亩产319.8公斤,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四)适应西安地区的固定气候条件及对策

西安地区的农业条件对农业发展非常适应,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强农业气象建设也是非常必需的。

(1)加强农业发展计划的论证工作,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2)加强防护林建设,在国际气象环境的恶劣的趋势下,以防止来自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影响,在秦岭北麓完善防护林建设,减少来自秦岭的山谷风对农业的影响。

(3)完善气象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预测的准确度、精确度。并同时提高预测的广泛度。将强农业气象技术的探究与交流。

(4)依托农业高校大力推广抗旱能力更高的种子,实现在种子方面减少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加大产业化投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西安地区气候资源总体上是对农业发展是有利的。某些因素的善变性对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适应的农作物品种较多。气候条件较为复杂,但气候资源各个方面如积温,无霜期,太阳辐射量都是具有优势的。

参考文献:

1.谈涵秋马志撑沈婉贞农业气象问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

2.张福春丘宝剑县级农业其后分析气象出版社1984.(5)

3.霍春平,等.西安市秦岭北麓人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陕西水土保

持,2004(1):30-31.

https://www.doczj.com/doc/a710928801.html,.hk/wxinfo/climat/world/chi/as香港天文台

https://www.doczj.com/doc/a710928801.html,/view/818023.htm 2008-11-22

西安气候类型是什么意思

西安气候类型是什么意思 1、武汉和西安的气候类型 西安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稍冷少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3.0~13.4℃,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0.6℃(西安1995年1月11日),年极 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58~750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9月份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年日照时数 1983~2267小时,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西安)。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 干旱、雨涝、冰雹、大风、干热风和低温冻害。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旱涝更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夏季最长约130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1997年,武汉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温高热丰、雨少偏旱,光欠灾轻。全年平均气温为17.6℃,较常年偏高1.30℃,创1949年以来气象记录最高值。年极端最低气温仅-3.9℃,极端最高气 温为36℃。全年降水总量947毫米,较常年偏少2成;全年无霜期 270天,比常年多31天;4月28日进入夏季,较常年提早20天;9月13日出现了秋季“寒露风”,较常年提前13天;全年日照时数为 1907小时,较常年约少6%。 2、西安所处的地域气候类型 西安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稍冷少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3.0~13.4℃,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0.6℃(西安1995年1月11日),年极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目录 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 二、三大地貌单元 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 四、丰富多样的植被 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 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 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 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 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风沙区分布着连绵起伏的沙丘,在沙丘之间和洼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牛B—扎式 惊讶—我的神啊笨蛋—瓜怂 懒惰—死人 试试—试火 缓慢—幕囊 没门—莫项 还行—罢咧 坏蛋—哈怂 批评—弹嫌 困难—难常 厉害—增怂 说话—谝闲传 心烦—木乱 是吗—得是 撒谎—糟怪 吱声—言传 乞丐—要饭 完蛋—逼咧 ; 小朋友—碎怂 不讲理—麻迷 舍不得—涩皮 无所谓—怂管 同乡人—乡党 不和—不卯 干扰—打搅 发痒—害咬 适合—刚好 断绝—拉倒 马虎—毛草 矮人—矬子 体胖人—福太 瘦人—干猴 不行—失气 笛子—篾管 胡琴—弦弦

小锣—当当 梆子—咣咣 铙钹—镲镲 唢呐—喇叭 烧饼—饦饦 干面—粘面 糊糊—搅团 馒头—蒸馍 饺子—煮角 棉鞋—窝窝 快点—可里麻擦 迟钝—瓷马格登 不讲道理的人-麻糜儿 不正经—崽拐 对-奏是 结束—毕了 巴结人—舔尻子 出外散步—转转 向别人表功—摆亏欠 嫌弃讨厌—走远 无关紧要—提不上串 左顾右看—卖脸 挑剔毛病—弹嫌 办事周密—严攒 脾气暴躁—脏板 不多不少—刚谄 歪曲事实—胡粘 调皮淘气—捣蛋 大声哭嚎——唤 骂人隐私—揭短 背后告人—干板 梆子戏—莲花落 蛮干胡扑的人—二百五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丧眼没问题—没麻达

逛—浪 节约—细发 丢盹—打瞌睡 冒失-张 没门路-没眼隙 结实—瓷实 皮实—经得住摔打 害怕—怯火 思绪烦乱-木乱 还行——罢列 差劲-马卡 行动-迟缓—幕囊 邋遢-扑西来海 麻达-麻烦、问题 完蛋了-毕咧 乱七八糟一大堆—噶达马西一河滩一边去——趔远 干脆利落——麻利 哥们—伙计 你别说了—你包说列 一案子起-一边去 赶快——圪利麻擦 不机灵-瓷麻二愣: 怎么了-咋咧 偏僻角落-疙崂夹巷:、 太笨了-瓜实了: 什么东西—啥货 打你一巴掌-扇你一撇儿子 笨蛋-闷耸 增地很-厉害 恶作剧-花搅、 好舒服-颤活 热情过分讨好献媚-骚轻 说不该说的话—皮干 这里-只达 那里-勿达-

陕西关中民俗调查报告一览表区域基本状况

陕西关中民俗调查报告 陕西关中民俗调查报告一览表 一、区域基本状况 二、关中民俗调查 (春节A、关于春节民俗B、乡村春节民俗文化) (一)、春节前的准备 (二)、娱乐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三)、娱乐民俗--动态民俗 (四)、礼仪民俗 (五)、节日生活民俗--饮食民俗 (六)、春节期间的民间观念民俗 (七)、总结 一、区域基本状况。 区域基本状况 人口 秦渡镇丰盛村属于秦渡镇的一部分,包括西丰盛和东丰盛两个,共有260余户,人口1300左右。 环境 自然环境:此地位于关中腹地,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社会环境:民风民情朴实,家家和睦相处,人人团结友爱,尊老爱幼。 民族构成 本地全是汉族。

宗教信仰 佛教。 主要经济作物 冬小麦、玉米、部分有果树和养殖场等。 二、关中民俗调查 陕西关中地区民风朴实,民俗文化丰厚浓郁。从岁首的春节到年末除夕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其中以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活动最具有特色,最为显著。以下内容主要介绍一下陕西关中地区的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了解民风民俗,体味民风民俗,走进生活文化活动大家园。 A、,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关中地区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七】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腊月二十八到腊月二十九】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大年三十晚】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B、乡村春节民俗文化

2020西安五一天气怎样

2020西安五一天气怎样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20xx年五一期间,西安的天气适合旅游吗?以下是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西安五一天气怎样,欢迎大家阅读。 20xx西安五一天气预测04月30日星期六雨转多云29℃/16℃东南风微风05月01日星期日雨29℃/18℃东风转东南风微风 05月02日星期一雨22℃/14℃东北风微风 备注:西安天气预报前三天天气预报为精准预报,超过3天的预报信息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20xx西安五一好去处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陵华清池骊山森林公园这3个可以一路看翠华山旅游风景区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骊山森林公园九鼎万花山现在貌似多了2个金丝大峡谷(商南)门票90 路程远点200公里吧自己开车还方便,自己不开车的话,到了商南县还要在倒车又要花费1小时。少华山(华县)门票60+上山车费10元这2个都属于山水 西安五一特色小吃饺子宴 饺子宴是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发掘研究唐代和中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西安饺子宴的得名,主要因这种宴宾筵席由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 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xx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老童家腊羊肉

老童家腊羊肉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相传1920xx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之后大加赞赏。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陕西省关中地区供水现状调研与预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710928801.html, 陕西省关中地区供水现状调研与预测 作者:郭亚丽孙秀梅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而关中地区集中了全省80%的工业固定资产和科技力量,对关中地区进行现状调研和近期2020年用水量的科学预测将是彻底贯彻好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关中地区供水现状和2020年用水量预测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字:关中地区 ; 供水现状 ; 用水预测 中图分类号:U664.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关中地区人口占全省53%,集中了全省80%的工业固定资产和科技力量,为彻底贯彻好十二五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关中地区县城供水现状的调研以及近期2020年用水量的科学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中地区概况 关中地区东西相距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关中地区是连接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枢钮。但其水资源却较为贫乏,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kg/m3左右,最大可达1400 kg/m3。其中地表水环境水质分布不均匀,关中地区部分县城(太白县)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一类水质标准,但也有一些县城由于缺乏水环境的保护,水质日益恶化。 二、现状供水设施情况 关中地区县城已建水厂65座,考虑到关中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大多水厂采用机井开采地下水作为其水厂水源。全区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75.78万m3/d,实际供水量为41.41万 m3/d。另外,关中地区多个县城(长安区、蔡武地区、千阳县、耀州县、凤县、麟游县)大中型企业采用自备水源井来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关中地区各县城老城区现状供水管网已基本普及,但新城区普及率较低。管网覆盖面已基本覆盖老城区,管网采用枝状网与环状网相结合铺设,已铺设管网长度160万米。 3 需水量预测 按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 50331—200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等规范标准。在评估关中各县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陕西关中农民收入现状浅析

金融暑期调研报告 姓名:朱丹 专业班级:金融101 学号:2010014032 指导教师:王静姜晗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8日

陕西关中农民收入现状浅析 朱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着重对我校金融专业学生暑期在陕西关中地区(其中包括西安的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的著名中国航空城阎良区\属于渭南市的蒲城县和高新农业示范区杨凌)农村居民的收入现状、结构及变化态势以及影响因素和有无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根据已经存在的农民收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得到新的问题,再顺势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为促进陕西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让关中地区经济不为落后起带头作用。特别强调提高农民素质,在根本问题上解决农民的收入增长和经济腾飞。 【关键词】陕西;农民收入;收入增长;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our financi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summer in Guanzhong region of Shaanxi(including the Xi'an aircraft design, manufacturing,assembly,test,identification of teaching,research in one of the famous Chinese aviation city Yanliang District,Weinan city Pucheng county and high-tech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in Yangling)the income of rural dweller,structur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nge trend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has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an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armers' income after analyzing new problems,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meopathy,in order to promote Shaanxi rural farmers income growth,let the Guanzhong region economy backward play a leading role.He laid special stress on raising the quality of farmers,to the fundamental issue to solve farmer income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 Key words ] Shaanxi; farmer income; income growth; economy 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陕西作为农业大省,理应围绕“惠农、富农、强农”这个核心,建立合理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构建和谐陕西添砖加瓦。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

西安市区PM_10_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文章编号:1006-4354(2009)01-0005-04 西安市区PM10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胡 琳1,2,何晓嫒2,林 杨3 (1.西安理工大学,西安 710048; 2.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 710014; 3.西安市气象局,西安 710016) 摘 要:以西安市环境监测站1998—2006年大气P M10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市区PM10 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特征及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平均质量浓度冬季较大、夏季 较小,质量浓度分布以高压开关厂为最高,取暖期污染物排放增加是影响PM10质量浓度的重要因 素,PM10质量浓度近年来有降低的趋势,P M10质量浓度变化与降水、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PM10质量浓度;时空变化;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识码:A 影响西安市区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1-3],PM10指粒径在10L m以下的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4]。据2002年西安市环境监测站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所做的西安市空气中PM10源解析结果,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土壤尘和煤烟尘,其次为建筑尘和冶炼尘,而人为活动所形成的二次扬尘已成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5]。对PM10的监测和分析是城市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少学者研究了PM10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6-11]。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区近年来大气中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揭示了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影响PM10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污染预报和PM10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 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在小寨、高压开关厂、兴庆小区、纺织城和草滩5个大气质量自动监测 收稿日期:2008-08-25 作者简介:胡 琳(1975—),女,陕西户县人,在读博士生,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1] 高由禧.东亚的秋高气爽[J].气象学报,1958, 29(2):83-92. [2] 高由禧,郭其蕴.我国的秋雨现象[J].气象学报, 1958,29(4):264-270. [3] 刘富明.大气环流由夏到秋的转变及四川秋雨形成 的原因[J].四川气象科技,1982(2):35-38. [4] 任炳潭,两千年华西秋雨的初步研究[J].气象, 1987,13(9):21-24. [5] 刘天适,周全瑞.1981年8月13—24日汉中、宝鸡 地区连阴特大暴雨天气分析[J].陕西气象,1983 (5):13-15.[6] 王兰宁,田武文,黄祖英,等.西北地区东部夏季 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 A的相关分析[J].气象科 学,2001,20(1):23-29. [7] 欧阳玫君,胡洛林,杨秋明.春运期大气15-25天 振荡的传播与江苏连阴雨(雪)过程[J].气象科 学,2001,20(1):90-25. [8] 何敏.我国主要秋雨区的分布及长期预报[J].气 象,1984,10(9):10-13. [9] 武麦凤,王旭仙,孙健康,等.2003年渭河流域五 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场诊断分析[J].应用气象 学报,2007,18(2):225-230.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摘要】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指的是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这一区域。本文要谈论的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荔、杨凌在内的关中道饮食及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关中饮食文化是三秦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茶、酒、饭、菜、小吃、果为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关中概况、趣闻、面食、特色小吃 一.关中简介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怀抱之中,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灌溉农业自古著名,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它所属麦粟文化地带,是组成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有人也称其为“泾渭文化”。 关中平原是钙质黄土,兼之气候的作用,生长的小麦相对汉中小麦受土时间要长些,故而原粮的出粉率高,而且筯道白晳、易揉易和。关中的饮用水多取自冲积扇上的深井泉水,水质清冽纯净。先天的优势,为关中面粉能捏弄出种种好的吃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有关饮食的趣闻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广袤,因此,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现象。“关中八大怪”就由此而产生。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以下几个: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地处中国内地中部,降水量较少,干燥,因此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面叫做奤奤(地方音为“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这个“奤”字,据传说,非常难写,笔画很多。关于这个“奤”字有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中间夹个言喽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挝个勾搭勾麻糖,坐上车走咸阳”。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如锅盖。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用手是揉不动的,人要骑在杠子上压揉,然后放在大锅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烤制。这样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边薄中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层次分明,形似一朵大菊花,色香味俱佳。锅盔很大,大得像锅盖一样,所以叫做锅盔像锅盖。当然它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第四怪:大碗喝酒不耍赖。

气候特征答题建模

答题建模④:气候特征的描述 高考最热门的知识点是什么?气候。无论是气候分布,气候特征,气候成因,还是气候对其他自然要素、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是高考题当中最容易出现的知识点。特征描述类问题中,气候特征(包括切口更小的气候要素特征——如:气温特征、降水特征等)描述的出现频率显然稳居榜首。 1、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描述,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只有区域图没有材料信息的,仅需根据我们平时所记忆的各种气候类型特征写出就行(这种形式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低); 另一种是有材料信息(数据表格、气候柱状图等)的,需要详细描述,具体要从类型、气温、降水、水热组合等方面入手。结构一般为: ①类型特征(类型多样或单一,如是山地高原地区则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等) ②气温(年均温的定量高低 +定性的年较差、日较差)

③降水(年降水总量的定量多少+定性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④水热组合,如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等 ⑤如在材料中有光照、风等,需酌情作答。 在常规题中,由于分值限制,往往只需对①②③点作答即可;同时一定要按材料作答。 近年来的高考中,切口更加细化,对于某一气候要素的特征设问逐渐取代了完整气候特征的描述。 2、气温特征 常见的气温描述语言除了高低还有较为常见的寒冷、低温、温暖、凉爽、高温、炎热等,一般前三个用于冬季描述,具体为最冷月气温低于 0℃为寒冷,大于 0℃可以认为温和,其中 0℃~10℃为低温,10℃~15℃为温暖;后三个用于夏季描述,20℃左右为凉爽,25℃以上一般为高温或炎热(干热多为炎热,湿热多为高温)。 定性描述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变化,没有绝对标准,气温为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之差值,一般差值大于 15℃可以认为大陆性强,小于 10℃表明海洋性显著)、日较差(一天中午后两点左右的最高温和日出前后的最低温之差值)变化大或小。一般而言,大陆性较强的气候气温年、日较差大。3、降水特征 定量:降水的时间上的定量描述表述形式有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常见降水描述语言除了多少还有较为常见的干燥、少雨、湿润、多雨等,年降水量的多与少界定较难,不同的热量带地区略有不同,我们一般认为月降水量低于 10mm 为稀少,10-50mm 为少雨,50-100mm 为多雨,超过 100mm 即为当月降水丰富但不同的热量带地区,标准略有差异。年降水量中热带地区低于 800mm 左右,亚热带地区低于400mm~600mm,温带地区低于 200mm~400mm 为少。( 注:数据 只是参考,不可生搬硬套) 定性:降水为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年与年降水总量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大陆性较强的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于海洋性,季风的不稳定性使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2011高考·全国,36(1)]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西安: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铜川市: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炙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均气温8.9--12.3℃,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每年的春夏之交与夏秋之交为铜川旅游的最佳时段,届时阳光明媚、暖风送爽,令人怡然。 宝鸡:宝鸡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的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冷暖 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天气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热、水资源较丰,年日照时数1860~2250小时,年平均气温7.6℃~12.9℃,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在-0.8℃~-4.7℃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9℃~26℃。年极端最低气温-29.8℃,1991年12月28日出现在太白县;年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19日出现于扶风县。川塬地区多年平均无霜期209~220天。年降水量590~1000.,号称“关中水龙头”。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50%左右。年平均湿润指数扶风、眉县、岐山、凤翔为0.70~0.73,陇县、千阳、凤县在0.76~0.79,宝鸡市区及陈仓区为0.83上下,麟游、太白植被较好,湿润指数达0.87~1.07。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极端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宝鸡气候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与作物生长需求基本匹配。不利因素是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月际变率大;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雨涝、低温冻害、冰雹、大风、干热风等,其中以干旱雨涝危害最大;北部山区多发生干旱、冰雹,适宜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南部山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但雨涝、低温冻害、大风较多,应重点防御。【2005年气候特点及评价】 2005年宝鸡全区平均气温偏高,暖冬气候明显,年降水量大部分县区正常略偏多。年内主要灾害有“春旱”、“初夏旱”、“暴雨”、“秋淋”。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在小麦产量形成中,亩有效穗数明显高于2004年,穗粒数和2004年相比偏少,因受干旱地影响,旱地小麦千粒重相比2004

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其餐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无声润物,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 历史——厚重典雅博大精深 在春秋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治地,故简称“秦”,在此基础上发祥和成长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饮食风味与历史文化结合称之为“秦食文化”,它以陕西为中心,地理位置可以拓展到整个西北地区。历史上,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发展,陕西,尤其是西安,形成众多名胜,内外交流相当频繁,这也带来了陕西膳食饮馔的进步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秦食文化”菜谱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清真菜等组成。衙门菜,又称官府菜,历史悠久,典雅厚实,如“带把肘子”、“箸头春”等。商贾菜则以名贵取胜,如“金钱发菜”、“佛手鱼翅”等。市肆菜以西安等重镇中心的名楼、名店的肴馔为主,招徕顾客,竞争激烈,如“明四喜”、“奶汤锅子鱼”、“煨鱿鱼丝”、“烩肉三鲜”等。民间菜经济实惠、富有乡土气息,如“光头肉片”、“肉丝烧茄子”、“葫芦头”等。清真菜历经明清发展,规模初具,如“羊肉泡馍”、“全羊席”,闻名遐迩。 陕西餐饮和饮食文化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遗风,特色精绝,美不胜收。借历史与古都优势,陕西餐饮博采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风味,集内外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之技艺,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 但陕西餐饮业在其前期整体上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陇海铁路通车和抗战兴起,陕西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各地迁移至西安的人口急剧增加,各种风味饮食也先后入驻西安,陕西餐饮业得以兴盛。后来,从上世纪80年代西安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国内外的交往日益频繁与密切,促使陕西的餐饮业一日千里,跨越发展。伴随着“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等经典餐宴的挖掘面世,还出现了一批符合各地游客需要的创新菜,进一步提高了陕西餐饮的知名度。 现状——争流竞胜异彩纷呈 早在唐代,西安(古称长安)就是全国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全国餐饮和饮食文化的中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寄胡麻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一诗。其实,诗中的“胡麻饼”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芝麻烧饼。 三秦大地烨烨华章,名品饮食千古蕴藏。流传于陕西的各式小吃,不论是宫廷的、民间的,数量庞大,做工精细,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陕西人在挖掘、整理、保留这些传统餐饮的同时,又给它增添了新的内涵。如把传统的各式各样的饺子和小吃组成使人眼界大开的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在这里,人们吃的不仅仅是几碟菜肴,而是在品味文化与传统,感受历史脉络和民族风情。 清真菜在中国的菜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陕西以牛羊肉泡馍为代表的清真餐饮近年来更是独领风骚,西安的老孙家、同盛祥等,则是闻名遐迩的美食店,成为各地游客的口福之地。 餐饮业是一个多面发光的镜子,打理顺畅,不仅能带来最直接的消费,而且对拉动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

西安地区减霾成效不彰的原因及治理思路

西安地区减霾成效不彰的原因及治理思路 文章强调要科学认知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城市群雾霾天气,分析了西安地区雾霾的成因及治理成效不彰的根源,在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西安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各部门、各行业联合行动、共同治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切实提高治污减霾的成效。 标签:雾霾;西安地区;原因;对策思路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自北向南雾霾天气横扫大半中国,哈尔滨、京津冀地区、关中城市群、海口等城市都发生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我省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雾霾频发,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并被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治的区域“三区十群”。[1]2014年1月10日,西安位列由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全国74座城市2013年PM2.5年均浓度排名第9名。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西安市积极采取了治污减霾的各项措施,但是成效不彰,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既引发了群众对当前空气质量的担忧,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思考。 一、科学认知西安地区的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从成份来讲,雾为水汽,霾为颗粒物;从颜色来讲,雾为白色,霾为灰色。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且从空间分布上呈东增西减趋势。而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总之,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大气环境严重恶化的标志。 西安地区的雾霾天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季节性特征明显,冬春最重、夏季较轻。其次,污染程度较重。西安在2013年和2014年的前两个月都出现了3次持续时间5天及以上的重污染天气。最后,污染因子成分复杂。过去西安的PM2.5主要成分是燃煤污染,而现在是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扬尘、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的混合污染,但不同的季节又有所不同。比如,2013年国庆西安的机动车出行数量锐减,机动车排放物减少,但古城西安依旧陷入了“十面霾伏”,这主要是由建筑扬尘的增多引起的。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臭氧浓度升高,臭氧防治则是关键。 二、西安地区治污减霾成效不彰原因分析 1、西安地区治污减霾的重大举措与成效分析 面对PM2.5数值一再爆表,西安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治污减霾作为头等民生大事和环境治理“一号工程”,启动了“减排、控煤、降尘、增绿”四项重点

陕西关中地域文化

陕西关中的地域文化 陕西简称陕或秦。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是按从陕西地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地。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关中的农村有很多习俗,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凳子不坐蹲起来”,就是一俗、一景,也是关中八大怪之一。蹲,按咱陕西方言说的更俗一点,就是圪蹴,就像秦腔戏一样老陕都知道。关中农村人爱圪蹴,爱圪蹴着“晒暖暖”,尤其爱圪蹴着吃饭。 特别是早上,在村子巷口十字老槐树下圪蹴着一堆人吃饭,除非天气实在不好,一般天气时村里的男人们大都会端一个大粗瓷碗,圪蹴在老槐树下边吃边谝闲传,不知啥时起,也不知是谁,把这种吃饭谝闲传的场合称为“老碗会”。能来“老碗会”的一般饭菜水平都差不多,每人一老碗烧的稠糊糊的苞谷榛,有的在苞谷榛上盖一坨子浆水菜,手弯子夹两三个杠子馍或蒸馍,右手捉筷子,边走边吃。也有讲究的人,左手一个老碗,虽然同样是苞谷榛,但浆水菜不盖在苞谷榛上,而是右手除了握着筷子,还端着一个碟子,里面有不多的浆水菜,边上围着几个蒸馍。也有日子过得殷实的用碟子端着毃的蒜再加些腌蒜薹,或者就是一碟油泼辣子加腌蒜薹,到了秋天有人就端着炒绿辣子,但差不多都吃着半揸厚的苞谷面发糕。 不管是一碗端的还是一碗一碟的,来到“老碗会”同样没有坐的,同样得圪蹴着吃饭。先来后到的人以最早圪蹴在此的人为准,自感与其关系近或者资格差不多的,就圪蹴在左右或对面,后来的人来了就补留下的空子,自动地围成一圈。开始围小了,随着来人越来越多,后来的人就不断地往后退着。当然,不管最后这个圈退到多大,最早来的那个人是不用动的。 “老碗会”的主题永远是屋里的婆娘,上学的孩子,后头的猪娃,地里的庄稼,日月的辛劳,社会的趣事,当然打趣逗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吃着各自碗里的饭,看着人家碗里的,如果比别人的好,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神气活现,觉得娶了个好媳妇,饭比别人差的,自觉

关中

关中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其文化产业资源是该区域的优势资源,文化产业是带动该经济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开发模式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能否快速稳定的发展。从资源现状及商业属性的探讨,借鉴其他产业经济区的开发模式,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开发模式提供了参考 建议。 标签: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国家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于天水、关中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陕、甘两省乃至整 个西北地区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现状 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很丰富,有大量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覆盖区域在陕西省和甘肃省,故以陕西省和甘肃省的总 体概貌来介绍。 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着13个王朝的建都史,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全省文物景点3575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馆藏文物65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637件组。这些国内其他省市无法相比的、具有绝对优势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为陕西的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 料信息和实物标本。 甘肃省在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也较为丰富。有野外文物点1133万处,石窟群达23处之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6处。在古代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甘肃有古文化遗址优势、彩陶文化优势、简牍优势、长城优势、石窟寺优势。甘肃的民间文化兼有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陇东地区是周先祖的故乡,这里的剪纸、皮影、刺绣、道情等民间艺术样式中,保存了丰富的图腾文化 和远古民俗风情。

陕西省关中地区散煤治理行动方案(2019—2020年)

陕西省关中地区散煤治理行动方案(2019—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加快实施《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有效破解散煤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配套和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加快散煤治理工作,促进清洁取暖取得新突破,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以可持续、有质量清洁取暖为目标,以清洁能源利用为主线,以“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热”等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治理、全民共治,形成“四宜”并举、“双改”优先、“多能”互补的散煤治理格局,推进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关中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取暖散煤替代,暂不具备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散煤治理方式,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大力推进多能互补,确保群众生活、取暖可承受、用得起、效果好。

坚持统筹协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合理规划热源、管网,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坚持整村推进。以县(市、区)整体推进为重点,以乡(镇、街道)为单元,整体规划设计,逐村实施改造。 坚持先立后破。立足能源供应保障实际,严格以气定改、以电定改、以热定改,严禁“一刀切”。 坚持突出重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及城市上风向乡(镇、街道)、村优先推进散煤治理,乡(镇、街道)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率先完成。 坚持全民共治。制定支持政策,明确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责任分工,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兼顾群众承受能力,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 (三)治理标准。 煤改电:户用电能力达到4~6KW,完成智能电表改造。配备必要的清洁取暖设施。 煤改气:燃气管道及计量设备安装入户,通气点火。配备必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