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和他的梅派艺术,感受梅派艺术的魅力和京

剧大师的个人魅力。

2 、能力目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史,以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主要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其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京剧历史剧《霸王别姬》中的一个唱段;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一个唱段。

三教学重难点

1、观赏梅兰芳的表演片段,赏析他所塑造的舞台上不同女性角色的形象、性格

特征。

2、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的艺术表现功能。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上课之前,多媒体播放《霸王别姬》的唱段;

2、回忆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有关京剧的内容,唤起学生对京剧的记忆;

3、提问有关京剧的一些基础知识: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行当、四大基本

功;脸谱的功能;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梅兰芳的生平、演出代表作,图片,展示大师的舞台

风采;尤其是他的爱国情操―――蓄发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2、课堂互动--提问:a为什么解放前舞台上塑造旦角绝大部分由男性演员扮演?

b 四大名旦的产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c它和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的演员性质一样吗?为

什么?(出示李玉刚在节目“星光大道”上的演出片段)

3、名段赏析:

A 播放课件,欣赏根据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改编的《江山美人》;

B 思考提问:这段改编开头和结尾的京剧唱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色彩?

有什么音乐特点?(南梆子---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

C 简介南梆子:

属于西皮类唱腔,唱腔结构与西皮原板、西皮二六大致相同,易与西皮

唱腔衔接。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

D 听赏梅兰芳《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录音版本,用听唱、模唱法学唱几

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韵味;尤其是学说其中的“念白”,感受梅派的唱腔特征。

E 欣赏梅堡玖表演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分析演员是如何通过动作、

神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甩水袖―――表现贵妃生气时的投袖动作

F 你能理解这段京剧音乐表现的色彩、情绪吗?具体说一说。(华丽多姿、委

婉缠绵)

G 简介四平调:

又叫“平板二黄”,行腔特点兼备西皮、二黄两种性格,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如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了解梅兰芳生平为主线,领略了一代京剧大师的舞台风采,感受体会京剧音乐的韵味,同时也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男性出演旦角的魅力。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dài)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昆剧、秦腔、汉剧等多种传统戏剧,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外国人也将京剧称之为中国的歌剧,肯定了它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国粹国宝”。 二、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③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够进行京剧行háng当的简单分辨。 ②通过聆听,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③培养兴趣爱好。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鉴赏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的听众,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采用启发法、直观教学法、赏析法、模唱法,指导学生聆听,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实践。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 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分别介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①结合画面,介绍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②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认识了解京剧大

【学霸优课】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对点训练:4-4-2 解三角形及其综合应用(含答案解析)

1.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 2,AB =1,BC =2,则AC =( ) A .5 B. 5 C .2 D .1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S △ABC =1 2AB·BC·sinB , 即12=12×1×2sinB ,解得sinB =22. ∴B =45°或B =135°. 当B =45°时,AC 2=AB 2+BC 2-2AB·BC·cosB =12+(2)2-2×1×2×22=1. 此时AC 2+AB 2=B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当B =135°时,AC 2=AB 2+BC 2-2AB·BC·cosB =12+(2)2-2×1×2× ? ?? ? -22=5,解得AC = 5.符合题意.故选B. 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满足sin2A +sin(A -B +C)=sin(C -A -B)+1 2,面积S 满足1≤S≤2,记a ,b ,c 分别为A ,B ,C 所对的边,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c(b +c)>8 B .ab(a +b)>16 2 C .6≤abc≤12 D .12≤abc≤24 答案 A 解析 由sin2A +sin(A -B +C)=sin(C -A -B)+1 2得,sin2A +sin[A -(B -C)]+sin[A +(B -C)]=12,所以sin2A +2sinAcos(B -C)=12.所以2sinA[cosA +cos(B -C)]=1 2,所以 2sinA[cos(π-(B +C))+cos(B -C)]=12,所以2sinA[-cos(B +C)+cos(B -C)]=1 2 , 即得sinAsinBsinC =1 8.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S =1 2absinC ,① S =1 2acsinB ,② S =1 2 bcsinA ,③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谁? 问题2: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高中音乐《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 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 的人物形象。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解三角形经典例题老师

一、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 ?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形式四: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 2 2 2cos a b c bc A =+- 2 2 2 2cos b c a ca B =+- 222 2cos c a b ab C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 二、方法归纳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 +B +C =π及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 -2b c 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 =π-(A +B ),求出c ,再由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a = b sinA 有一解 b >a >b sinA 有两解 a ≥b 有一解 a >b 有一解 三、课堂精讲例题 问题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学校:高陵一中 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人:耿卫东

总体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一样,将梅大师搬上音乐课堂,也是中国人应然的艺术使命。作为中国京剧史上接触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艺术实践早已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琐屑性而进入公共话语层面。但京剧离我们的学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结合梅兰芳经典作品,以梅兰芳大师“一个艺术家的抗战”的心史历程和动魄抗争为贯穿,勾勒出梅先生一代人杰的高风亮节。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开放”、“创新”,合理安排课的内容,使学生熟悉音乐作品、了解了大师,进一步走近京剧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第一节。本课选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与《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感受京剧中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京剧离学生不近,京剧的唱腔更甚。课中要求感受、体验南梆子和四平调的特点,没有好的引导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从而给京剧音乐的赏析带来困难。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对京剧的行当,伴奏乐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了解了京剧.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京剧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原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着偏见,,必须正确引导并结合生活培养对京剧的爱好,实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学思堂教育个性化教程教案 数学科教学设计 学生姓名教师姓名刘梦凯班主任日期时间段年级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命题点二解三角形 难度:高、中、低命题指数:☆☆☆☆☆ 1.(2015·安徽高考)在△ABC中,AB=6,∠A=75°,∠B=45°,则 AC=________. 2.(2015·广东高考改编)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 c.若a=2,c=2 3,c os A= 3 2 且b<c,则b=________. 3.(2015·北京高考)在△ABC中,a=3,b=6,∠A= 2π 3 ,则∠B= ________. 4.(2015·福建高考)若△ABC中,A C=3,A=45°,C=75°,则 BC=________. 5.(2015·全国卷Ⅰ)已知a,b,c分别为△ABC内角A,B,C的对边, sin2B=2sin A sin C. (1)若a=b,求cos B;[来源:学科网ZXXK] (2)设B=90°,且a=2,求△ABC的面积. 教 学 效 果 分 析

教学过程 6.(2015·山东高考)△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cos B= 3 3 ,sin(A+B)= 6 9 ,ac=23,求sin A和c的值. 7.(2015·全国卷Ⅱ)△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BD= 2DC. (1)求 sin B sin C ; (2)若∠BAC=60°,求∠B. 8.(2015·浙江高考)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 c,已知tan ? ? ?? ? π 4 +A=2. (1)求 sin 2A sin 2A+cos2A 的值; (2)若B= π 4 ,a=3,求△ABC的面积.[来源:学科 教 学 效 果 分 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教学目标】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京剧选段,感受京剧,使学生接受京剧并能热爱我国的国粹艺术。 2、通过“唱”、“念”、“做”、“打”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3、了解梅兰芳的京剧贡献。 【教学准备】一件戏服(带水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京剧说说你印象中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同学们回答的不是很全面。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她的中文名叫“京剧”,英文名叫“Beijing Opera”(板书)。京剧形成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因为形成于北京,所以叫“京剧”。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甚至学的如痴如醉。我想这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染了他们,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了他们。提到京剧,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梅兰芳。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上,对京剧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问题开始,给学生留有悬念并使学生产生思考。引出老师对京剧的简单介绍。 一、唱京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体味一下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首先要欣赏的是梅派著名唱段《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大家有没有知道《贵妃醉酒》故事情节的? 生:(如果有学生知道故事情节,尽量让学生说。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再介绍剧情。) 师:(清楚剧情后,播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请大家仔细听,一会儿我们一起学几句唱词。 (欣赏完后,老师范唱第一句唱词,学生跟着学唱。) 【设计意图】听完后,通过“唱”来体验京剧的唱腔韵味。 二、念京剧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对!其中“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高力士、裴力士见驾:“娘娘千岁!”,杨贵妃:“二卿平身!”很简短,我们来学学这两句念白。(可以找几个同学到台上表演。)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2009-11-03 14:10) 分类:一课多案 标签:曾倩雯音乐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案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案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案,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解三角形-解三角形的应用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 仰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____方;俯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____方时叫俯角.(如图所示) 正余弦定理应用类型 已知条件定理选用一般解法三边(,, a b c) 两边和夹角 (如,, a b C)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正弦定理 (如,, a b A)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余弦定理 (如,, a b A) 一边和二角 (如,, a B C) 总结:单角用余弦,两角用正弦

题型一 测量距离的问题 【例1】. 某地出土一块类似三角形刀状的古代玉佩如图,其一角已破损,现测得如下数据:BC=2.57cm ,CE=3.57cm ,BD=4.38cm ,B=45°,C=120°.为了复原,请计算原玉佩两边的长(结果精确到0.01cm). 【例2】. 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为了准确分析战场形势,在两个相距为 2 3a 的军事基地C 和D 测得蓝方两支精锐部队分别在A 处和B 处,且∠ADB=30°,∠BDC=30°,∠DCA=60°,∠ACB=45°,如图所示,求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距离. 【巩固练习】 1.一蜘蛛向北爬行xcm 捕捉到一只小虫,然后向右转105?,爬行10cm 捕捉到另一只小虫,这时它向右转135?爬行回它的出发点,那么x = . 2.如图,一货轮航行到M 处,测得灯塔S 在货轮的北偏东15?的方向上,且此时货轮与灯塔S 相距20海里,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30分钟后到达N 处,又测得灯塔S 在货轮的东北方向,则货轮的速度为 ( ). A .()2062+海里/小时 B.()2062-海里/小时 C.()2063+海里/小时 D.()2063-海里/小时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分析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排斥京剧,他们只是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问题式导入法 我采用的问题是(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对于高中生,他们特别喜欢关注象这样一类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能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授课。 2、新课知识 1、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这一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介绍京剧起源,二是介绍四大名旦,介绍京剧起源部分时,我采用的都是师生交流法,先问学生‘有谁知道关于京剧的起源’,从而引出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四大徽班”,接着我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出京剧四大名旦,出示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京剧旦角都是男性?’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常识,并引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兴趣。 2、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分类: 标签: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

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由此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产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知识目标: 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 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艺术表演特点; 3)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四单元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学案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四单元第八节京 剧大师梅兰芳学案 单元知识链接: 1、京剧的起源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在京剧形成的过程中,潭鑫培、王瑶卿是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大师。在他们之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梅兰芳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即: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国家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京剧知识 ①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进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正如闻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赞誉的那样:梅兰芳是:“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闻名。 ②声腔: 西皮: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明快。南梆子是属于西皮类的唱腔。这种唱腔细腻优美,旋律性强,擅长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键。四平调的唱腔、伴奏与二黄特别相近,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慨的情绪。 ③伴奏:京剧的伴奏称场面。 文场:管弦乐器部分要紧为唱腔伴奏,此外还演奏器乐曲牌和过门等过场音乐。 武场;打击乐器部分要紧用于配合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烘托舞台气氛、有机地协调统一唱念做打等。 ④行当: 生:小生、老生、武生; 旦:青衣、花衫、花旦、刀马旦、老旦; 净:正净、副净;正净: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以唱工为主;副净:又称二花脸或架子花脸,以武工为主;

寄生虫03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幻灯片1 人体寄生虫学 幻灯片2 幻灯片3 概论 一、形态 二、生活史 1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幻灯片4 概述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 1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5 一、形态 ●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体表有皮棘; ●长20~75 mm,宽8~20 mm,厚为0.5~3 mm。 ●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肠支分2支。 ●睾丸2个,高度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6 一、形态 1 活虫体 请观看“姜片虫 活成虫”视频 染色标本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7 一、形态 ●大小(130~140)μm×(80~85)μm ●呈椭圆形; ●淡黄色; ●卵壳薄,均匀,卵盖较小不明显;

●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细胞20~40个。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8 二、生活史 姜片虫生活史图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9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茭白、菱角和荸荠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成虫寿命:最长可达4年半; ●保虫宿主:猪。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10 二、生活史 中间宿主:扁卷螺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11 二、生活史 水生植物媒介 1 荸荠 菱角 茭白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12 二、生活史 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 请观看“姜片虫活囊蚴”视频 1 系从水生植物表面刷洗、沉淀获取的活动虫体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13 三、致病

§3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孙疃中学高二年级组 编写人:郜林 刘杰 张玉梅 审核人: 领导签字: 姓名: 班级 : 小组: 使用时间 : 编号:04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一 学习目标 1.明确仰角、俯角、方位角的概念,并能正确作图、读图,提高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体验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数学建模的过程及解三角形的运算. 二 问题导学 用15分钟仔细研读课本p58-61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怎样选择观测点?怎样测量求解? 2.怎样测量地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比如大海中两个海岛的距离)?怎样选择观测点?怎样测量求解? 3. 实际问题: (1)有关概念 :仰角与俯角: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 方位角 :一般为指北方向线顺时针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 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解三角形的一般思路: ①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的含义,如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②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求解. ③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意义,检验解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解进行取舍. 4. 正弦定理及其变形和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小试牛刀 1.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 、B 两点的距离为( ) A .50 2 m B .50 3 m C .25 2 m D.2522 m 2. 如下图,为了测量隧道AB 的长度,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应当用数据( ) A.α、a 、b B.α、β、a C.a 、b 、γ D.α、β、γ 3. 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方向,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方向,则这只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 A .5海里 B .53海里 C .10海里 D .103海 三 合作探究 例1:怎样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 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 的高度,在C 点测得塔顶A 的仰角是450 ,在D 点测得塔顶A 的角是300 ,并测得水平面上的 cm CD BCD 40,120==∠ ,求电视塔的高度。 C A B D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 案 学校:高陵一中 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人:耿卫东 总体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一样,将梅大师搬上音乐课堂,也是中国人应然的艺术使命。作为中国京剧史上接触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艺术实践早已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琐屑性而进入公共话语层面。但京剧离我们的学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

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以音乐审美 为核心,结合梅兰芳经典作品,以梅兰芳大师“一个艺术家的抗战”的心史历程和动魄抗争为贯穿,勾勒出梅先生一代人杰的高风亮节。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开放”、“创新”,合理安排课的内容,使学生熟悉音乐作品、了解了大师,进一步走近京剧艺术。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第一节。本课选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与《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感受京剧中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京剧离学生不近,京剧的唱腔更甚。课中要求感受、体验南梆子和四平调的特点,没有好的引导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从而给京剧音乐的赏析带来困难。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对京剧的行当,伴奏乐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了解了京剧.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京剧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 识准备。 对于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原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 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 着偏见,,必须正确引导并结合生活培养对京剧的爱好,实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3、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辨别细腻欢跃的南梆子和委婉缠绵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了解梅兰芳大师。

第三章 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第三章吸虫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 一、学时分配:1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成虫、虫卵主要形态特点。 2、成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植物媒介、感染方式。 【熟悉】 姜片虫病的病原学诊断。 【了解】 1、生活史各环节。 2、致病 3、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三、主要教学内容 布氏姜片虫,俗称姜片虫,因寄生于小肠也称肠吸虫,可致姜片虫病。一、形态 成虫:虫体肥厚,长椭圆型,背腹扁平,体形似姜片,生活时肉红色,死虫经固定后灰白色。长20-75mm,宽8-20mm,为人体中最大吸虫之一。体表有棘:腹吸盘较口吸盘大;消化道有口、咽、食道、两肠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卵巢一个,位于睾丸之前,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与腹吸盘之间。缺受精囊。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卵盖不明显,卵壳薄;卵内含卵细胞一个,卵黄细胞约20~40个。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终宿主(人与猪)的小肠上段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菱角、茭白、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

感染方式:终宿主生食带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生活史各环节: 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各阶段。寄生于终宿主小肠上段的成虫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后经3-4周发育孵出毛蚴。毛蚴侵入扁卷螺,在螺体内经1-2个月发育和无性增殖,先后形成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尾蚴成熟后逸出螺体,附着在媒介水生植物和其它物体的表面形成囊蚴。人和猪生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囊蚴在终宿主上消化道囊壁破裂,后尾蚴逸出并吸附在肠粘膜上经1-3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7个月到4.5年不等,每一成虫日产卵量可高达15,000个。 三、致病 姜片虫成虫虫体大,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因而宿主肠机械性损伤较明显,被吸附的肠粘膜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点状出血、水肿甚至脓肿和溃疡。 成虫吸附在小肠壁争夺宿主营养,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乱。严重感染的儿童可有消瘦、贫血、发育障碍甚至因衰竭而死亡等。大量感染时虫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姜片虫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或右季肋下隐痛,间有消化不良性腹泻,精神萎靡、倦怠无力等症状。 四、诊断 姜片虫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方法对感染早期或大面积普查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1.浓集法(一次连续查3张厚涂片或水洗沉淀法)以检查虫卵。少数患者因虫体尚未发育成熟或感染度低而不易查见虫卵,应反复 多次粪检或作粪便定量计数以确定其感染度。姜片虫卵与肝片吸 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形态极相似,应注意鉴别。 2.部分病人可自然排虫或偶尔呕出虫体,通过鉴定虫体确诊。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4单元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设计和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至今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因它久居京城这样的一个特殊背景下,逐渐在文学(剧本)、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及全世界。他们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兰芳就是其中的一位。另外,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排斥京剧,他们只是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新课标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设置了以下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唱段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 1.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 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________方向上. 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 =∠B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 ∠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南偏西80°. 答案:南偏西80° 2.(2019·扬州调研)如图,勘探队员朝一座山行进,在前后A ,B 两处观察山顶C 的仰角分别是30°和45°,两个观察点A ,B 之间的距 离是100 m ,则此山CD 的高度为________m. 解析:设山高CD 为x , 在Rt △BCD 中有:BD =CD =x ,在Rt △ACD 中有:AC =2x ,AD =3x . 而AB =AD -BD =(3-1)x =100. 解得x =1003-1 =50(3+1). 答案:50(3+1) 3.(2019·南通模拟)2018年12月,为捍卫国家主权,我国海军在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逻,其中一艘巡逻舰从海岛A 出发,沿南偏东70°的方向航行40海里后到达海岛B ,然后再从海岛B 出发,沿北偏东35°的方向航行40 2 海里后到达海岛C .如果巡逻舰直接从海岛A 出发到海岛C ,则航行的路程为________海里.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在△ABC 中,∠ABC =70°+35°=105°,AB =40,BC =40 2. 根据余弦定理, 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402+(402)2-2×40×402× 2-64 =400(8+43)=400(6+2)2, ∴AC =20(6+2). 故所求航行的路程为20(6+2)海里. 答案:20(6+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