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3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评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3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评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3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评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3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评

第二章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 50分)

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第1~4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仰观的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的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一线天指从岩石的缝中观瞧苍苍蓝天,在我国各大名山景区多可见到,需置身其中仰观,方可体验其奇观。观赏瀑布,最好在适当距离仰视。观赏钱塘江大潮要选择高潮位与东南风强盛时可达到最佳效果;尼亚加拉大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就是山水组合景观的特点,桂林山水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1、B 2、C 3、A 4、D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据此完成第5~6题。

5、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

B、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雾朦胧的壮美景观

C、黄山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貌多姿多彩的形象美

D、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赏到

6、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的说法,读图②“猴子观海”,欣赏此奇景应( )

A、特定地点观赏

B、适当距离仰观

C、把握观赏时机

D、品味文化内涵

解析:第5题,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之说。第6题,地貌的天然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欣赏其某种形象。

答案:5、D 6、A

读“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完成第7~8题。

7、有资料描述壶口瀑布为“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说明观赏壶口瀑布应( )

A、适当距离仰视

B、从两侧俯视

C、平视

D、置身其中

8、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就是( )

A、岩石产生断层,从而形成瀑布

B、湖水从陡坎处外泄

C、河床坡度太陡

D、河床岩石软硬不一,流水差异性侵蚀而成

解析:本组题以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及地理成因。第7题,一般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但由于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要想欣赏到资料中描述的效果,应从两侧俯视。第8题,由图可以瞧出,壶口瀑布上部岩层为砾岩,较硬,下部岩层则较软,因此该瀑布就是经过河水长期差异性侵蚀而形成的。

答案:7、B 8、D

9、以下景点与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就是( )

A、三清山的“仙人指路”——远眺

B、洞庭湖——登岳阳楼

C、神女峰——置身其中

D、杭州一线天——俯瞰

解析:“仙人指路”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远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观赏洞庭湖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才能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答案:B

10、我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并与当地自然风貌浑然一体。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就是( )

①北方园林色彩以黑、白为主色调,呈现素净、淡雅、温与之美②江南园林建筑色彩浓重,

以红、黄为主色调,富贵尊容,庄严雄浑③圆明园既集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特点于一身,又汲取了世界园林的精粹④岭南园林建筑材料多用青灰色砖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我国北方园林有浓厚的皇家思想;南方园林多呈现田园色彩,多淡雅、素净;圆明园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岭南园林建筑材料多用青灰色砖瓦。

答案:C

石窟就是指开凿于山石、崖壁间的洞室,最初就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佛教建筑。下图为“我国三大石窟分布及开凿年份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三大石窟的分布图可以反映出( )

A、佛教仅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B、佛教都分布在我国的山区

C、佛教可能的传播方向与兴盛时期

D、佛教都分布在汉族人口集中的地区

12、敦煌石窟作为宗教文化景观,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这反映了旅游资源的( )

A、位置相对稳定性

B、历史文化属性

C、美学属性

D、非消耗性

解析:第11题,石窟就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所以它能反映出佛教的传播方向与兴盛时期。第12题,敦煌莫高窟现在依然保存着壁画与雕塑的洞窟有492个,彩塑3 000余尊,壁画45 000多平方米,就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作品反映了我国5~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因此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属性。

答案:11、C 12、B

我国三条河流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三江并流”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就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14、下列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有( )

①高山湖泊②火山锥③峡谷④冰川⑤地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13题,“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与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穿过横断山脉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图中甲就是红河,乙就是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丙就是湄南河,丁就是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怒江),戊就是伊洛瓦底江。第14题,“三江并流”的核心景观包括高山湖泊、峡谷、冰川等,没有火山锥与地堑。

答案:13、B 14、C

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小亮就是温州市的一名中学生,她曾经去上海参观了世博园。这一次观光她收获很大,以下就是来自她的亲身经历。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在中国馆,她瞧到我国各地区展馆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特色:八百里秦川的如画风光;母亲河源头三江源风光;海岱交融的场馆外形及鲁班锁标志;丝绸古路与歌舞、瓜果之乡风光。以上各展馆对应的省区依次就是( )

A、陕西、西藏、山东、新疆

B、山西、西藏、江苏、青海

C、陕西、青海、山东、新疆

D、山西、青海、江苏、甘肃

16、小亮参观了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欣赏到以下四个国家的著名景观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四处景观分别位于其所在国家的首都

B、四个国家均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四个国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迎接同一日的黎明

D、四处景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与欧洲

解析:八百里秦川为陕西,母亲河源头在青海,海岱交融的景观位于山东,歌舞、瓜果之乡为新疆。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开罗,八达岭长城位于中国北京,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埃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

答案:15、C 16、D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完成第17~18题。

17、四幅景观图中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就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关于四幅景观图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

A、泰姬陵位于泰国,就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建成的

B、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有“活地质史教科书”的美称

C、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就是由一系列的珊瑚岛礁组成的

D、肯尼亚国家公园位于赤道附近,其典型植被就是热带雨林

解析:第17题,泰姬陵属于文化遗产,其她三处都属于自然遗产。第18题,泰姬陵位于印度,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肯尼亚国家公园的典型植被就是热带草原。

答案:17、B 18、B

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

夏威夷群岛

19、下列有关夏威夷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

A、夏威夷海滨就是世界上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

B、夏威夷以热带风情与非常强烈的火山喷发景观而闻名于世

C、夏威夷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

D、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就是毛伊岛

20、夏威夷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叙述正确的就是( )

①优美的海湾②金色的沙滩③世界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④阳光明媚,空气与水很少受到污染⑤剧烈而壮观的火山喷发过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夏威夷就是世界上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以热带风情与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但其火山就是宁静喷出的,没有爆发过程,有利于观赏与考察。夏威夷虽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阳光明媚,空气与水很少受到污染。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就是夏威夷岛。

答案:19、A 20、B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0分)读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把握观赏时机的就是;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就是;需要选择特定观赏位置的就是。(填字母)

(2)下面两句诗分别描写的就是四幅景观图中的两景,这两句就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句描写的就是,第二句描写的就是。(填字母)

(3)对于D图的组合景观,说明其观赏方法及效果。

解析:本题以不同景观图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第(1)题,黄山佛光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天气与地点下形成的,必须把握观赏时机;女神司春属地貌的酷似造型,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庐山三叠泉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自然美。第(2)题,根据诗句描述及景观特点分析即可。第(3)题,漓江风光属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应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答案:(1)A C B (2)D C (3)对于山水有机组合景观,应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22、(1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月至次年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自然景色需要掌握什么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云海最适宜在一年之中的季,在的天气状况中欣赏。

(4)黄山“四绝”之一就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5)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您去观瞧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就是否会影响您的欣赏?

解析: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3)题,夏季雨后,空气湿度更大,水汽更多,更容易成云致雾。第(4)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第(5)题,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就是通过想象来感知的。

答案:(1)把握观赏时机。

(2)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夏雨过天晴

(4)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5)不会的。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就是通过想象来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与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与感觉。

23、(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4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解析:由材料知,该地冬季有积雪,由图可知,其成因就是海拔高,气温低;夏季的主要旅游资源就是高山密林与凉爽的气候,其形成与地形与海拔关系密切。

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24、(14分)下图为“美国建筑风格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美国景观特征,也说明美国就是一个国家的居民特征。

(2)北欧、荷兰与英国建筑风格的屋顶结构的共同特点就是,就是对欧洲该区域气候的反映。

(3)中国与俄罗斯风格建筑主要位于美国,其她国家风格建筑主要出现在,试分析其原因。

(4)美国风格迥异的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简要说明该旅游资源的种类。

解析:美国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从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北欧、荷兰与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深受大西洋影响,多雨雪天气,屋顶呈“人”字形结构,有利于排水。图中美国不同国家风格建筑物的分布与这些国家与美国的相对位置有关。建筑物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答案:(1)文化移民

(2)“人”字形结构多雨雪

(3)西部东部、南部移民主要通过船舶登陆美国,中国与俄罗斯东隔太平洋与美国相望,阿拉斯加原为俄国领土,其她国家主要在欧洲与非洲,隔大西洋与美国相望,有利于就近登陆美国。

(4)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习题

一、选择题 错误!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解析:选C.题中的四大地形区中,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同时又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发育有热带植被景观。 2012年清明节假期期间,上海某公司职员组团到云南西双版纳游玩,当地少数民族的各种民俗风情,使旅游团成员大开眼界……据此回答2~3题。 错误!该旅游团成员在云南西双版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活动,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 A.风土民情 B.文物古迹 C。建筑遗址D。旅游商品 3、旅游团成员看到的下列景观,充分反映出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是() A。傣族的竹楼掩映在热带丛林中 B.溶洞中石钟乳垂天而下 C。现代化的旅游宾馆突兀在丛林中 D。夜晚的篝火晚会上跳起现代歌舞 解析:云南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风情独特,其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同胞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其饮食起居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如在这样的地区出现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些事物,明显的不协调. 答案:2、A3、A 错误!峨眉山、张家界、九寨沟,作为旅游区,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A。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大B。丰富的人文景观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奇丽的自然风光 解析:选D。四川峨眉山、湖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都是著名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奇丽的自然风光吸引大批游客. 错误!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①九寨沟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③泰山④武陵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湘教版.doc

旅游地理 [考纲展示]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7.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8.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和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6页 考点一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经典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 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

坏景区环境等。 1.概念及特性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其内涵及特性如图所示: 2.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 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张家界市旅游和GDP发展指标 年份 项目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 676.0 旅游收入(百万元) 24.9 44.4 256.8 946.2 3 201.0 7 938.0 游客人均花费(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人均旅游收入(元) 17.0 30.0 170.0 612.8 2 033.3 4 916.7

最新湘教版地理选修1《认识星空》教案.doc

第二章认识星空 2.3 认识星空 相关素材 星星 汉语拼音:xīngxīng[ 英文单词:star (1)[star] [口]: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tiny spot]:细而小的点儿 (3)[Informal] :stars; planets; satellites 肉眼可见6973颗星星。 决定人们观察星星是明是暗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由于星星发光能力的大小;二是星星和人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天文学家通常把星星发光的能力分为25个星等,发光能力最强的比发光能力最差的大约相差100亿倍。 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来表示。星星越亮,星等就越小。在地球上测出的星等叫视星等;归算到离地球10秒差距处的星等叫绝对星等。使用对不同波段敏感的检测元件所测得的同一恒星的星等,一般是不相等的。目前最通用的星等系统之一是U(紫外)、B(蓝)、V(黄)三色系统(见测光系统“cla ss=l ink>测光系统”),B和V分别接近照相星等和目视星等。二者之差就是常用的色指数。太阳的V=-26.74等,绝对目视星等M=+4.83等,色指数B-V=0.63,U-B=0.12。由色指数可以确定色温度] 离人们距离近的星星它的发光能力强,因此人们看到它就很亮。可是,即使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星星,假如离人们十分遥远,那么它的亮度也许还不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星星呢 假如,有一颗叫“心宿二”的恒星,它的体积大约是的2.2亿倍,发

光能力也大约是太阳的5万倍,但因为它离地球有410光年,人们只可以看到它是一颗闪烁着红光的亮星。假如将“心宿二”移到太阳的位置,它射出来的光及热就会把地球烤成什么都消失了的大石球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彗星撞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word教案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2.举例说明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运用图表归纳法,概括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说明其价值。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翠华山是秦岭终南山的一条支脉,位于秦岭北麓,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整个山体与秦岭山脉一起由一条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带与北边平坦的关中平原相隔。 2001年3月16日,翠华山被中国国土资源部授予“陕西地质灾害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思考:从地址构造角度看,为什么翠华山会出现这样的地貌?导入新课——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流程设计

1.(1)山岳风光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绚丽多彩;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1.状况: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4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 2.分类?????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开发与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2.若要开发我国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 开发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从经济上去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它们的保护。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湘教版必修1

新课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 一、教材的内容分析: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二、湘教版地理学科的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是“活动”板块,这些“活动”板块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基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凸显了地理学科实践性的特点。 1、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往往是学生可观察、可感受、可操作和可评价的。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水域风光:广西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以及台湾日月潭等。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思考 1.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除山岳风光、水域风光外,还有哪些资源?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景观。如青海湖鸟岛、扎龙丹顶鹤保护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 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19年已有5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位。 2.分类 (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思考 2.泰山作为我国的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具有哪些价值? 答案泰山山体巨大,主峰突起,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雄伟壮丽的形象,同时还蕴涵着奇、险、秀、幽、旷等美的形象;泰山在漫长的地质年代过程中,经历了地壳

剧烈的抬升与沉降,并经深度变质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是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基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泰山经历了2 000多年的帝王封禅活动和历代文人游山朝圣,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探究点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大自然千姿百态,景象万千,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人类社会活动的遗迹,人文旅游资源比比皆是。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在自然旅游资源中以哪些最为重要? 答案在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中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2.为什么我国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答案我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貌、多种气候类型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为种类繁多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地理基础。从地形上看,地形复杂多样,尤其是山区面积广大,形成许多名山;从气候上看,气候复杂多样,气象万千,形成了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等旅游资源;从水文上看,长江、黄河等源远流长,形成了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等旅游资源;从生物上看,生物种类繁多,形成了如黄山奇松、大漠胡杨等旅游资源。 3.为什么我国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答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三皇五帝”开始,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众多时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众多的文明古迹;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具特色的风情习俗、民间节日以及各具特色的建筑等。所以,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分类 (1)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选修三_旅游地理_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 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 平遥古城、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 (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 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 1、人口迁移的判断(三要素):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按迁移方向:从农村→农村;从农村→城市(城市化、主要类型);从城市→城市; 从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利,劳动力增加,人才的流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弊,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自然灾害 经济(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23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 ●课标解读 1.运用图解法,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概括并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陆不断扩大赴台旅游开放区域和组团旅行社的数量,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10人降至5人(即可成行),在台湾停留时间从10天延长至15天,台湾旅游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台湾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101大楼、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风光无限,不愧为“祖国的宝岛”。思考: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2.通过案例分析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2.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 区别。(重难点) 3.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 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 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这种说法不全面。“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只强调 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 游 资 源 分类概念内容意义 自然旅 游资源 又称自然景观,是在自然 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 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 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 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 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 要意义 人文旅 游资源 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 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 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 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 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 设施 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 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 的意义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什么联系? 【提示】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①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观赏、餐饮等建筑;②前人观赏自然旅游资源时往往留下文化艺术景观(碑刻、字画等)。例如,我国西湖湖面广阔,三面环山,在湖光山色之中,经过历代的人工修建,形成了“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著名景观。西 旅游资源的特性

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

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 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 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 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结构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包括 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条件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自主学习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重难点释疑 1、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 2、宇宙是运动的 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典题精练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A.风筝B.河外星系C.空中飞行的飞机D.彗星和流星体 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以行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是天体系统示意图,总星系指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相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填字母),其中心天体是。

《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 境,引入课题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 案例分析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学习目 标(30 秒)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大声朗读本节课学习目 标 利用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 目标和要求,增强学生的 学习目的性。 二、导入(2 分钟)【课件展示】 中国园林商情网11 月3 号信息:钦州市启动了“园林 生活十年计划”以来,围绕“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 情的宜商宜居城市”定位,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 与的方式,争取实现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 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三级跳。问题:我们钦州如此重 视园林建设,说明森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 呢?你能说出森林有哪些生态环境效应?学生结合课本思考 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导 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结,随堂训练

合作探究 设问 互动 活动探究阅读课本27-28 页,找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分组 讨论2 分钟后,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课件展 示】 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使得雨林成为生产 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是,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 森林的绿色沙漠” ,这是为什么? 【课件展示】比较“温带森林和草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和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 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箭头的粗细大小代表物流量的大 小 北方针叶林系统温带草原系统 B 生物量 L 枯枝落叶 课本第29 页活动题,根据书本提供材料,分析 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分组讨论) 【课件展示】 1. 说一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2. 算一算: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 多少年? 3. 析一析:迁移农业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4. 议一议: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 的不同影响。人口的变化、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的变 化,又会给热带雨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师生小结:地球之肺——调节全 球碳氧平衡蓄水海绵——调节 全球水平衡基因宝库——物种资 源医学宝库——药用价值 教师板书 学生根据课本找到答案 (可分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让学生进行对比判断,并 思考问题。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1. 雨林作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 由于其生物循环旺盛,其主要养分集 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 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将因强烈 淋洗迅速被地表径流带走,整块土地 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 很难恢复,这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 在。 学生小组活动 合作探究 总结并展示 教师点评 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 互助合作,学会结归纳 要点。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意识以及利用手头 资料总结有用信息的技 能。 过渡到雨林生态的脆 弱性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是本节 课的难点内容,要通过比 较才能让学生理解清楚 通过活动,是学生掌握分 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表 达等基本的地理素养。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全册教案

目录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 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案 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案 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教案 4.2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案 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 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必修一至三 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 1)人口与环境。《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显然,它是体现《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最重要部分。

高中地理湘教版 选修VI 环境保护 复习提纲 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其他标准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B.按照存在的空间分布:宇宙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习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 、旅游资源的内涵 、 型01 口主学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一一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 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1?2题。 1 .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①旅游活动②旅游资源③具体的资源④抽象的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泼水节”属于节庆活动,没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因此它属于旅游资源,且 是抽象的资源。 2 ?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A.游览观光 B.度假休闲 C.科考探险 D.宗教朝觐 答案A 解析人们去参加“泼水节”,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和独特的傣族风情,是对远 方风土人情的崇拜,因此游客大多是为观光而来。 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 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据此完成3?4 题。 3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性是() A.多样性 B.可创造性 C.非凡性 D.永续性 答案C 解析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性特点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4 ?平遥古城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并非出于旅游目的而建,随着时代的变迁,具 有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A.可创造性 B.永续性 C.非凡性 D.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