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九章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19.1复习笔记

一、张载的社会思想

1.个人简介

(1)生平背景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凤翔郿县横渠镇人。

(2)主要贡献

张载是我国宋代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也是有代表性的理学家,张载和他的弟子多系陕西关中人,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关学被认为是宋代道学的四大学派之一。又由于张载在横渠镇讲学,所以后学者称他为“横渠先生”,《张载集》为最新、最好的版本。

2.论人性

张载人性论的基础是气化思想。张载认为人是得清气所成,其他物质为得浊气所成,人和万物同出一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人性的两重性观点,认为人受气于天地,先天具备“天地之性”,而且人的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它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追求做一个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君子”,应当善于自我反省,清除自己的“气质之性”,保存“天地之性”。

(1)关于“气质之性”

①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性。

人的生物本能和生理要求源自气质之性,因此人的口腹之欲、性欲都受气质之性的支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气质之性是人和物都各自具备的属性。

张载指出,天下凡称为性的东西,都是指物所固有的东西。

③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改变。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变化气质”,方法是居仁由义,做到心和而体正,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限期改正缺点,使行为皆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2)关于“天地之性”

①天地之性是永恒的,它不受人的生死的影响。

②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具有这种人性的人,非常理性,不受嗜欲的控制,也不以小害大,能做到“纤恶必除”。对于善的行为则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使行善成为他一贯的习性。

③天地之性是“浩然道德之气”、“天理”的体现。在这里,张载把当时社会统治阶级认可的社会规范作为了天地之性的实质内容。

(3)关于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关系

①张载认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既有区别,又相统一,人人都有双重人性。

②由于张载研究人性问题的目的在于解释社会生活,调适社会秩序,所以其落脚点放在如何使人们的气质之性变化为天地之性上。

a.要改变恶劣的气质之性,关键在于学习社会规范,克制自己的旧有行为,消除、制约习俗造成的不良影响。

b.克己的重点在于以社会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自己,使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即“反本”成圣,知礼成性。因此,人们要成就自己的高尚的天地之性,就必须努力学习以义、礼为标准的社会规范,那些“多为气所使而不得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为贤者”,都是由于不知学习社会规范所致。

(4)评价

①张载的双重人性论,在区别“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同时,提出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变化为天地之性,给人们指出了超凡入圣的道路,这与以前的人性论相比,对于统治阶级治理社会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②张载人性论的目的也在于使人们对生活欲望实行自我控制,而按地主阶级所设计的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有利于稳定地主阶级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所以其人性论受到历朝统治阶级的特别重视。

3.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

历代社会思想家论述社会规范者不乏其人,而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又把正常社会生活秩序解释为“天秩”,把社会规范解释为“天理”者,张载或为第一人。

(1)论“天序”、“天秩”与“天礼”、“天理”

①内容

a.张载认为,自然界中一切的生物都是在气的聚散中形成的,“根于天”者为动物,“根于地”者为植物,因而就形成了天然的秩序。生物间天然的秩序关系包括时间序列、空间次序等因素,前者称“天序”,后者称“天秩”,使生物可以按照出生先后、大小、高低等排列。生物界的天然秩序是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基础。

b.张载认为,普遍永恒的社会行为规范(“天礼”)是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天理”)的体现。

c.张载强调指出,天理、天道是一种“不可得而见”的东西,但它依据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而形成,同时又是可以通过民众对它的态度加以验证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对于张载的理论的理解

①他的这一理论体系基于其“万物一气”的世界观,把自然界的生之先后,形之高下、大小的天然秩序用于对社会生活秩序机制的解释,机械而不科学。

②张载把上层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等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说成是“自然而有”的“天地之礼”,人们只能“顺之而已”,这显然是上层社会的偏见,值得批判。

③张载的这一思想体系也反映了他作为社会思想家的气魄。其“天理”依据于民心、民情加以验证的思想及重视那些一贯被视为“至愚无知”的下层人民的态度的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2)论具体的社会规范

①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关系。

张载认为,仁、义、礼、智、信即是天理的主要内容。五常出自人之常情,五常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其核心是“仁”。

②论“礼”与“诚”。

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态度之间也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张载把“礼”的地位看得很高,认为它是天地之德,颜渊勉勉于非礼勿言、勿动,就是要成就天地之性。

(3)论社会控制

张载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规范的同时,还唯恐有人产生越轨行为,所以又提出了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他认为,在社会规范之外,还需利用鬼神及肉刑控制人们的行为。

①在神鬼的问题上,张载认为神鬼是存在的,它们具有不死的本领,能监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了鬼神的监督,能使人们虽身处幽独,也不敢轻易从事越轨行为。也就是说,鬼神具备社会控制的功能。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张载还主张恢复肉刑。原因包括:

a.当时的死刑被用得太多太滥,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b.他看到了肉刑更具有使人们“观之而不敢犯”的震慑功能。

4.论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

张载关于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的思想是对其社会规范理论的具体化。

(1)关于处世态度

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模。

①君子处世要寡欲,因为欲望问题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及处世态度有重大影响。

②他认为君子处世应当“无所争”。

他们在社会中生活,不去和别人争夺,不是说社会上没有争夺现象,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与他人相处的忍让之道。

③他认为君子处世,有“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

a.责己之术就是换位思考,“以责人之心责己”,严于律己;

b.责人之术是摒除私心,以大家的观点来评价人;

c.爱人之术是“以爱己之心爱人”。

(2)关于社会交往准则

张载认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礼”,即社会规范。

①他认为人们需加强个人修养,按社会规范的要求,使“心正”而“公平”。

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恭敬。

张载不但要求人们遵守社会规范,而且还要求人们甘心做这些社会规范的忠实奴仆。

③与人交游当以相辅成仁为宗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载从儒家的师友观出发,强调交友的目的是为了互相砥砺,进修德行,成为仁人,绝不是为了吃喝玩乐。

④张载还告诫说,与人交游不要互相戏谑,因为戏谑的态度待人不诚敬,对交友没有好处,如果戏谑不已,不只是于事有害,也伤害到个人的品质。同时,朋友之间的社交活动,唯有交流思想、品评议论是对人有帮助的,至于“棋酒书画”则要注意,一般多没有什么好处。

5.论社会治理

(1)张载与王安石改革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

a.张载与王安石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自然是相同的。张载也与王安石一样,是主张改革以治理社会的,而且其社会治理思想又都是以《周礼》作为理论依据的。

b.他们的目的又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调适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地主阶级的统治。

②不同之处

a.张载并不同意王安石的社会改革方式。王安石主张“顿革”,注重自上而下地大张旗鼓地实行改革,其改革是要触及大官僚地主阶层的既得利益的;

b.张载则主张“渐化”,注重个人的实验,是一种理想主义式的改革,不触及大官僚地主阶层的实际利益。

(2)张载的社会治理思想

①张载认为,治理社会的宗旨在于“利民”、“足民”。

他反对利国就是利民的观点,认为“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

陶洁版_美国文学期末笔记

美国文学笔记 I. Colonial Period(殖民地时期)(约1607-1765) II.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革命时期) :( 1765-18世纪末)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III.The Romantic period (浪漫主义时期): (1800-1865)Edgar Allan Poe(1809-1849)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Henry Daivd Thoreau (1817-1862)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Walt Whitman (1819~1892)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IV.The Realism and Naturalism(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 (1865-1918) Mark Twain (1835-1910) Henry James (1843-1916) Stephen Crane (1881-1900) V. The Modern period (现代主义时期): 1918-1945 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Ezra Pound (1885—1972) Robert Frost(1847-1963) Eugene O’ Neil (1888-1953) VI. Contemporary literature(当代文学):(1945- ) I. Colonial Period(殖民地时期)(约1607-1765) II.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革命时期): (1765-18世纪末)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1. Summary: One of the greatest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Nation First great self-made man in America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15-16 La renaissance 七星诗社Le pléiade 修辞学派les Grandes Rhétoriques ●弗朗索瓦·拉伯雷 Francois Rebelais 《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长篇小说 ●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 《橄榄集》Olive ●龙沙Pierre de Ronsard(十四行诗) ●蒙田Michel Eyquem Montaigne 《随笔集》Les Essais 二、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17 Classicisme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古典主义哲学自然与理性 《方法论》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古典主义悲剧 《熙德》 Le cid ●莫里哀Molière 古典主义喜剧 《伪君子》Tartuffe ou l’imposteur ●拉封丹 Jean de La Fontaine 寓言《寓言诗》 Les fables ●拉辛 Jean Racine 《费德尔》Phèdre古典主义悲剧 《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布瓦洛 Nicolas Boileau 《诗的艺术》L’art poétique 三、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 Le siècle des Lumières) ●勒萨日 Le sage 《杜卡雷》Turcaret 《瘸腿魔鬼》Le diable

●马里沃 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 《爱情与偶然游戏》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 .....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波斯人信札》Les lettres persanes 《论法精神》l'esprit des lois三权分立 ●伏尔泰 Voltaire 《哲学通信》Les lettres philosophiques 《中国孤儿》l’orphelin de la Chine 《老实人》Candide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 ●博马舍 Beaumarchais 《回忆录》Mémoires 《费加罗的婚礼》Le mariage de Figaro ●布封Buffon 《博物史》Histoire naturelle ●尼埃AndréChénier 《颂歌集》odes ●拉克洛 Laclos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 五、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Le Romantisme ●斯塔尔夫人 Madame de Sta?l

语文课教学随笔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随笔2013.3 侯继华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在各级组织教研活动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美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美国文学史复习(colonialism) 第一部分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 一、时期综述 1、清教徒采用的文学体裁:a、narratives 日记b、journals 游记 2、清教徒在美国的写作内容: 1)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2) Adapting themselves to unfamiliar climates and crops 3) About dealing with Indians 4) Guide to the new land, endless bounty, invitation to bold spirit 3、清教徒的思想: 1)puritan want to make up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净化信仰和行为方式 2) Wish to restore simplicity to church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Bible to the theology. 重建教堂,提供简单服务,建立神圣地位 3)look upon themselves as chosen people, and it follow logically that anyone who challenged their way of life is opposing God's will and is not to be accepted. 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对他们的生活有异议就是反对上帝 4)puritan opposition to pleasure and the arts sometimes has been exaggerated. 反对对快乐和艺术的追求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5)religious teaching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age of a wrathful God.强调上帝严厉的一面,忽视上帝仁慈的一面。 4、典型的清教徒:John Cotton & Roger William 他们的不同:John Cotton wa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authority than with democracy; William begins 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toleration in America. 5、William的宗教观点:Toleration did not stem from a lack of religious convictions. Instead, it sprang from the idea that simply to be virtuous in conduct and devout in belief did not give anyone the right to force belief on others. He also felt that no political order or church system could identify itself directly with God. 行为上的德,信仰上的诚,并没有给任何人强迫别人该如何行事的权利。没有任何政治秩序和教会体制能够直接体现神本身的意旨。 6、英国最早移民到美国的诗人:Anne Bradstreet 7、在殖民时期最好的清教徒诗人:the best of Puritan poets is Edward Tayor. 学习指南: 1、Could you give a description of American Puritans? 关于美国清教徒的描绘 Like their brothers back in England, were idealists, believing that the church should be restored to the "purity" of the first-century church as established by Jesus Christ himself. To them religion was a matter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y made it their chief business to see that man lived and thought and acted in a way which tended to the glory of God.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through a special infusion of grace from God, all that John Calvin, the great French theologian who lived in Geneva had preached. It was this kind of religious belief that they brought with them into the wildness. There they meaant to prove that were God's chosen people enjoying his blessings on this earth as in Heaven. 2、Hard work, thrift, piety and sobriety were the Puritan values that dominated much of the earliest American writing. 3、The work of two writers, Anne Bradstreet & Edward Taylor, rose to the level of real poetry.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单元 凯萨琳

第13单元凯萨琳?安?波特 13.1复习笔记 I.Introduction to author(作者简介) 1.Life(生平) 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was born in Indian Greek,Texas.She began her life as a news reporter and sometimes as an actress and ballad https://www.doczj.com/doc/a72094500.html,ter she stayed in Europe and Mexico which proved very valuable for her writing.She was basically a short-story writer.Her Collected Stories won her both a Pulitzer Prize and a National Book Award.She lectured at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received honorary doctorates from various institutions.She was vice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from1950to1952. 凯萨琳·安·波特(1890—1980)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印第安河市。她曾做过报社记者,演员和民谣歌手。后来她到过欧洲和墨西哥。这段经历对她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她主要是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集》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她曾到许多大学做讲座,收到了许多机构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从1950年到1952年她担任美国国家艺术与文学协会副主席。 2.Major Works(主要作品) The Flowering Judas(1930)《开花的紫荆树》 Pale Horse,Pale Rider(1939)《灰色骑士灰色马》

美国文学笔记

美文学美国部分——浪漫主义时期 Part two: American Literature Chapter 1 The Romantic Period浪漫主义时期 1. From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outbreak of he Civil War. It starte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ashington Irving’s The Sketch Book and ended with Whitman’s L eaves of Grass. It is also called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也可称为“美国德文艺复兴”) 2. The desire for an escape from society and a return to nature became a permanent conven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对逃离社会,回归自然的渴求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3. The American Puritanism as a cultural heritag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s over American moral values.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Besides, a preoccupation with the Calvinistic view of original sin and the mystery of evil marked the works of Hawthorne, Melville and a host of lesser writers. 在霍桑,麦尔维尔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种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5. The most clearly defined Romantic literary movement in this period is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 6. This Transcendentalist group includes two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writers America has produced so far, Emerson and his young friend, Henry David Thoreau, whose writing has a strong impact on American literature.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和梭罗,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 Basically, Transcendentalism has been defined philosophically as “the recognition in man of the capacity of knowing truth intuitively, or of attaining knowledge transcending the reach of the senses.”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 8. Emerson once proclaimed in a speech, “Nothing is at last sacred but the integrity of you own mind.” Other concepts that accompanied Transcendentalism include the idea that nature is ennobling and the idea that the individual is divine and, therefore, self-reliant.爱默生曾说过:“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 9. It ranges from the comic fables of Washington Irving to the Gothic tales of Edgar Allen Poe, from the frontier adventures of James Fenimore Cooper to the narrative quests of Herman Melvill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romances of Nathaniel Hawthorne to the social realism of Rebecca Harding.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与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美国文学史习题 (1)

I. Multiple choice. Pleas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mong the four items. (10 x 1’= 10’) 1.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18th century was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____ was the dominant. 2. The short story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is taken from Irving’s work named ____.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characteristic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4. The short story “Rip Van Winkle” reveals the __ attitude of its author.

5.Stylistically, Henry James’ fi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___. 6.Transcendentalist doctrines found their greatest literary advocates in ___ and Thoreau. 7.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Declaration of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8.____ is considered Mark Twain’s greatest achievement.

讲读爱心树课后随笔

讲读《爱心树》课后随笔 今天读写绘课,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好听的绘本,名叫《爱心树》,故事不长,但让每个人都很感动。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小男孩,他每天和一棵大树玩,有时爬树,有时捡树叶编王冠,有时荡秋千、吃苹果,还有时和大树捉迷藏,小男孩非常爱这棵树,树很快乐。小男孩慢慢长大了,很少找大树玩了,大树很孤独,它非常盼着小男孩来。后来小男孩一有困难才来找大树,第一次缺钱,大树把苹果给他,让他卖了换钱;第二次结婚没房子住,大树把树枝给他;第三次要船出海散心,大树又把树干给了他。小男孩每次都得到大树的帮助,高高兴兴地走了,大树非常快乐,毫无怨言,最后只剩下一个大树墩子。最后小男孩坐在大树根上休息。 孩子们听完这个故事,很感动,但也生小男孩的气,感动的是大树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男孩,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但是他却不懂事。 绘本前有这么一句话“读这本书,有人三岁,有

人八十岁。读完这本书,有人花了三分钟,有人用了一辈子。”我用好了三分钟阅读完,但是在给孩子们看讲的时候我竟然泪眼婆娑。这短短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颗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小时候,我们喜欢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我们毫无眷恋地离开了爸爸妈妈。当我们需要什么东西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会回到他们身边。但我们的父母呢,就像那棵大树一样,停留在原处期盼着我们的回归,并倾其所有使我们开心快乐,我们的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爱心树》的故事让我感叹人世间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他们总是在施与受之间、在爱与被爱之间没有怨言、毫无代价的选择前者,而且有求必应。就像那棵苹果树一样,为小男孩不停付出,从树叶、果实、树枝、树干到仅剩的树根,然后忍着寂寞等候着他的到来,以便供应男孩不同阶段的需求。但是在感叹的同时,我更注意到苹果树在独守寂寞时的那份失落。正如天下千千万万个父母们付出一生心血,把儿女拉扯成人后,在所剩无几、日渐衰老的生命里那份深埋在心底的无助和哀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都在父母面前扮演过那个贪求不厌的孩子,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考研复习笔记6.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6) 附:作者及作品 一、殖民主义时期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1.船长约翰·史密斯Captain John Smith 《自殖民地第一次在弗吉尼亚垦荒以来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真实介绍》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弗吉尼亚地图,附:一个乡村的描述》 “A Map of Virginia: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弗吉尼亚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 2.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 《普利茅斯开发历史》“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3.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新英格兰历史》“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 4.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 《开启美国语言的钥匙》”A Key into the Language of America” 或叫《美洲新英格兰部分土著居民语言指南》 Or “A Help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ves in That Part of America Called New England ” 5.安妮·布莱德斯特Anne Bradstreet 《在美洲诞生的第十个谬斯》 ”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二、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The Literature of Reason and Revolution 1。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 《穷人理查德的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 2。托马斯·佩因Thomas Paine (1737-1809) ※《美国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 《收税官的案子》“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the Excise”《常识》“Common Sense” 《人权》“Rights of Man” 《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Reason” 《土地公平》“Agrarian Justice” 3。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 ndependence” 4。菲利浦·弗瑞诺Philip Freneau (1752-1832) ※《野忍冬花》“The Wild Honey Suckle” ※《印第安人的坟地》“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致凯提·迪德》“To a Caty-Did” 《想象的力量》“The Power of Fancy” 《夜屋》“The House of Night” 《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 《战争后期弗瑞诺主要诗歌集》 “The Poems of Philip Freneau Written Chiefly During the Late War” 《札记》“Miscellaneous Works” 三、浪漫主义文学The Literature of Romanticism 1。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作者自叙》“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 ※《睡谷传奇》“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见闻札记》“Sketch Book” 《乔纳森·欧尔德斯泰尔》“Jonathan Oldstyle” 《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 《布雷斯布里奇庄园》“Bracebridge Hall” 《旅行者故事》“Tales of Traveller” 《查理二世》或《快乐君主》“Charles the Second” Or “The Merry Monarch”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平及航海历史》 “A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V 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格拉纳达征服编年史》”A 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dada” 《哥伦布同伴航海及发现》 ”V oyage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Companions of Columbus” 《阿尔罕布拉》“Alhambra” 《西班牙征服传说》“Legends of the Conquest of Spain” 《草原游记》“A Tour on the Prairies” 《阿斯托里亚》“Astoria” 《博纳维尔船长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Bonneville” 《奥立弗·戈尔德史密斯》”Life of Oliver Goldsmith” 《乔治·华盛顿传》“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2.詹姆斯·芬尼莫·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 (1789-1851) ※《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间谍》“The Spy” 《领航者》“The Pilot” 《美国海军》“U.S. Navy” 《皮袜子故事集》“Leather Stocking Tales” 包括《杀鹿者》、《探路人》”The Deerslayer”, ”The Pathfinder” 《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拓荒者》、《大草原》“The Pioneers”, “The Praire” 3。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死之思考》“Thanatopsis” ※《致水鸟》“To a Waterfowl” 4。埃德加·阿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给海伦》“To Helen” ※《乌鸦》“The Raven” ※《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 ※《鄂榭府崩溃记》“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金瓶子城的方德先生》“Ms. Found in a Bottle” 《述异集》“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 5。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论自然》“Nature” ※《论自助》“Self-Reliance” 《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 《神学院致辞》“The Divinity School Address” 《随笔集》“Essays” 《代表》“Representative Men” 《英国人》“English Traits” 《诗集》“Poems” 6。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沃尔登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1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马克 吐温)【圣才出品】

第8单元马克?吐温 8.1 复习笔记 I. Introduction to author(作者简介) 1. Life(生平) Mark Twain (1835—1910) is the pen name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He was an American novelist and humorist. Twain grew up in Missouri, which would later provide the setting for Huckleberry Finn and Tom Sawyer. He apprenticed with a printer. He also worked as a typesetter and contributed articles to his older brother Orion’s newspaper. After toiling as a printer in various cities, he became a master riverboat pilot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before heading west to join Orion. He was a failure at gold mining, so he next turned to journalism. While a reporter, he wrote a humorous story,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which became very popular and brought nationwide attention. His travelogues were also well received. H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as a writer and public speaker. His wit and satire earned praise from critics and peers, and he was a friend to presidents, artists, industrialists, and European royalty. 马克·吐温(1835—1910)是萨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的笔名。他是美国小说家和幽默作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 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 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 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