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标准

三维设计标准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SAS XXXX-XXXX

基于三维体验平台的三维协同设计管理要求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3D Collaborative Design

Based on 3DExperience

(征求意见稿)

2018-10-XX 发布XXXX-XX-XX 实施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上海市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校对:XXX;审定:XXX。

基于三维体验平台的三维协同设计管理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三维设计体验平台—3DEXPERIENCE(简称3DE平台)开展船舶三维设计过程中的相关协同管理要素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3DE平台的船舶三维协同设计的协同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JB 3206 技术状态管理

HJB 100-1994 舰船、系统和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大纲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协同空间(Collaborative Space)

定义和管理各个产品三维协同设计数据上下文安全环境的虚拟协同工作空间。

3.2项目空间(Project Space)

项目管理人员基于模型数据开展项目管理的项目空间。

3.3组织(Organization)

定义和扩展用户的所属公司、部门或专业关系。各组织之间需定义父子从属关系。

其类型(Organization Type)一般分三类:公司(Company)、部门或专业(Department)和制造厂(Plant)。

3.4用户(User)

3DE软件平台的使用人员,每个用户具有唯一系统登录ID,生成后不可变更,是设计端和PDM端的唯一登录凭证,用户的权限由其所属组织、角色和属性决定。

3.5角色(Role)

描述用户之间进行协同设计的身份凭证,定义了用户在项目协同空间的模型数据操作权限,可根据用户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能变更进行修订。

3.6产品树(Product Tree)

定义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时的全船模型组织形式,也是各专业或各单位协同设计入口。

4 协同设计一般管理要求

4.1协同空间管理要求

协同空间按照协同设计的用户分为两类:一种是用于模型库管理员发布和维护各个专业三维基础模型的公共资源库空间(Common Resources Space);一种是用于设计人员以项目为单元开展产品多专业、跨单位三维协同设计的项目协同空间(Project Collaborative Space)。

公共资源库空间用于发布和管理船舶设计相关各专业的标准构件模型、参数化工程模板模型、知识工程模板文档、业务规则文档等基础模型数据。公共资源空间的Family类型要求定义为Standard,空间内的数据定义和入库需要严格审查、审批流程,其数据可见性为Public,数据的成熟度状态为Release。公共资源库空间的管理和维护由产品设计部门配合,信息化部门专人维护。公共资源库空间数据需对所有设计用户可见、可参考、可调用。

项目协同空间以项目为单元,定义和管理所有项目相关的人员、组织、模型数据、文档。项目协同空均以项目代号命名,在协同空间描述中定义项目关键描述信息。每个项目协同空间设项目管理员,负责配置项目资源库。项目协同空间的管理和维护项目管理员进行。项目协同空间数据仅对项目成员用户可见,项目内部成员模型数据需在工作状态下互为参考,开展多专业的协同设计。每个项目协同空间创建后,按照协同设计要求,由项目管理明确项目各专业组织的主要职责及联系人,规划专业领域内组织成员的角色。

4.2组织管理要求

根据船舶三维协同设计业务组织模式,组织类型划分两类:企业类组织、专业类组织。其中企业类组织应为专业类组织的父级组织。

企业类组织以企业整体为范畴,组织名称为企业名。为规范协同设计数据权限管理,专业类组织按照产品涉及的大类专业领域划分,基本分类为:总体设计、结构设计、轮机设计、舾装设计、电气设计、数字化设计。也可根据企业产品的点按系统划分为:总体系统、结构系统、机械系统、电力系统、作战系统等。

4.3用户管理要求

根据业务设计人员申请,产品项目管理人员同意,所属专业领导批准,由数字化管理人员为申请人创建新用户,分配新用户所需三维协同设计的角色包,并由项目管理人员将该用户划分到所属项目组织。用户参研项目全部结束后,由数字化管理人员释放用户所有许可。

4.4角色管理要求

角色定义用户在项目协同空间对模型数据的操作权限,从数据管理层面分7种角色进行协同管理:

4.5用户协同登录管理要求

用户在客户端登陆3DE软件平台时,必须设置唯一有效的上下文登陆凭证。用户需通过组合选择项目协同空间、专业组织、角色进入项目进行三维协同设计,如图-1示意。

用户参研多个项目时,必须通过组合选择登陆所操作模型对象所属的项目协同空间,禁止跨协同空间操作。

图-1多项目用户登陆上下文凭证设置

4.6产品结构树管理要求

产品结构树的管理是项目进行多专业、跨单位高效并行协同设计的关键,包括产品结构树的搭建和节点分配要求。

产品结构树的创建要求。项目启动后,由总师搭建产品的0级结构树,主要定义产品的阶段及相关专业节点;然后由项目管理组织各专业组织负责人搭建项目1级产品树,主要规划产品设计阶段内系统或区域节点规划,并进行评审确定产品的1级结构树,并由项目管理在项目空间中定义产品设计EBOM。

产品结构树节点分配要求。各专业联系人对1级结构树进行任务分解,并负责分配产品树的任务节点及关联交付物,分配后的任务节点对任务执行人权限完全放开,执行人可根据业务需求在基础上继续细分BOM。

5 协同设计数据管理要求

5.1模型发布及使用管理要求

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协同应用要求发布必要的模型信息,供下游设计用户做设计输入。模型的发布及使用应符合以下管理要求:

a)发布模型是下游相关用户获得有效模型信息的规定合法途径;

b)发布的源模型数据应处于固化状态,任何人和部门在没有获得变更批准之前无法对其作任何修改;

c)发布模型必须保证数据源的唯一性;

d)发布模型的信息应能够满足下游设计所需的完整设计信息;

e)下游设计用户必须以上游正式发布的数据为设计的基准输入信息;

f)发布模型信息变更时,必须进行有效的版本控制管理,版本历史可追溯。

5.2模型引用管理要求

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参考引用其他模型信息完成整船的协同设计。在引用上下游模型数据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a)引用模型数据在本阶段设计中技术状态稳定;

b)跨节点引用时,优先引用项目基础资源中参考模型数据,如船体坐标系和船壳曲面;

c)优先引用用户本身其他节点下的模型数据;

d)优先引用空间几何模型,减少二维草图元素引用;

e)跨节点引用时,优先使用关联复制的方式进行引用,减少外部参考的引用方式;

f)被引用模型更新时,引用模型需与被引用模型同时打开,再进行数据更新。

5.3跨专业协同设计修改管理要求

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时,多专业基于单一数据源模型进行跨专业的并行协同设计,技术协调点在设计的过程中直观可见,设计修改优化反馈更加及时,模型修改时必须符合以下基本管理要求:a)设计状态固化前的局部修改属于设计过程中迭代优化,相关专业协商一致后直接修改模型即可;

b)设计状态固化后的跨专业修改,需相关专业发起模型会签,确定修改方案后对原模型数据进行小版本升级后,基于新版本进行修改;

c)设计修改需求来自专业以外的,由外专业将相关修改需求通过集合定义清楚后发布给被修改专业作为输入信息进行模型修改操作。

5.4协同设计模型版本管理要求

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时,与二维CAD图纸不同,每一个系统或区域由一个个单独构件对象组成,当系统由版本变更时,需按一下基本要求进行版本管理:

a)系统模型在船舶设计阶段内的版本管理采用小版本进行管理,如方案设计阶段内部技术状态迭代;

b)系统模型在设计阶段固化后的修订版本管理采用大版本进行管理,如审查同意后、发厂后的修改;

c)系统模型在发生版本变化时,若非系统构建全部变更,仅对相关构件对象进行版本管理,系统节点版本不变;

d)系统模型大小版本变更历史可追溯,模型版本可回滚。

5.5技术状态变更管理要求

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模型数据技术状态变更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所有更改需按程序流程提出更改申请;

b)重大更改应由项目总师或专业负责人评议后才能实施更改;

c)应保证项目协同空间内各个组织成员及时获得最新的更改信息,确保数据变更过后的一致性;

d)具体的更改流程遵循船舶设计实现质量体系管理要求。

5.6模型数据签入签出管理要求

船舶三维协同设计时,根据业务的要求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签入签出,模型数据签入签出应满足以下原则:

a)仅项目管理或专业负责人具有项目模型的签入签出权限;

b)模型数据签入签出需经部门领导批准;

c)签出模型技术状态稳定,并且输出后需对原文件进行状态固化,签出历史可追溯;

d)第三方软件模型输入时,要求设备零件等实体类模型优先接收*.Step格式,点、线、面几何模型优先接收*.igs格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