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

课程英文名称:Classic Literatures on Industry Economics

课内学时:16 课程学分:1学分

课程性质(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3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论文

大纲执笔人:郭海涛主讲教师:

师资队伍:

一、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拟通过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研读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的方式,达到深入了解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并重点理解推动现代产业经济理论发展的经典文献的内容和思想实质的目的。本门课程为16学时,1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阅读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把握现代产业经济学内容的实质内涵,并联系中国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市场结构的演变,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契合性。本课程重点讲授部分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培养学生阅读经济学文献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专业知识的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1)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2)现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构成和现阶段的前沿问题;(3)对文献的观点进行评价;(4)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问题和思考。

以下所设内容及研读文献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产业组织理论综述(4学时)

(1)Schmalensee,R.,1988,“Industrial Economics : An Overview”, Economic

Journal, 98:643-681

(2)Bresnahan,T.,and R.Schmalensee,1987.The Empirical Renaissance in Industrial Economics: An Overview,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35:371-378 (3)Ewald T.Grether,1970: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ast History and Future Problem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 ol.60,No.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y-seco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May,1970),83-89,

第二部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SCP结构(4学时)

(1)Bain, Joe S.1951:Relation of Profit Rate to Industry Concentration:American Manufacturing, 1936-1940,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65(3):293-324

(2)J.M.Clark.1940: Toward A Concept of Workable Competi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30(2):241-256

(3)Jesse W.Markham.1950: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 Workable Competi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40(3):349-361 第三部分进入壁垒(4学时)

(1)Harold Demsetz,1982,Barriers To Entr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72(1):47-57

(2)John Palm, Barriers To Entry as a Measure of a Firm’s Monopoly Power (3)Janet Koscianski and Stephen Mathis,1996: Barriers to entry in the U.S. and Japanese titanium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 V ol. 2(3):244-254

第四部分市场势力与效率(4学时)

(1)Stephen Martin,“Market Power and/or Efficienc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0:331-335

(2)John R.Schroeter,1988,“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Market Power in the Beef Packing Industry”,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0:158-162 (3)Clarke Roger,Davies Stephen,Waterson Michael.,1984:“The Profitability-Concentration Relation: Market Power of Efficiency?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32: 435-450

四、主要参考书

为便于学生掌握文献的观点,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1、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适合初学者,建议读)

2、斯蒂芬·马丁著,史东辉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内容丰富,难度系数较高,适合有一定基础者,建议读)

3、.J.Ba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ohn Wiley & Sons.Inc.Press.1959(早期经典专著,难度系数低)

4.J·卡布尔主编,于立等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难度系数较高)

5.[美]保罗·杰罗斯基等著,崔小刚译,《进入壁垒和策略性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近期的专著,难度系数中等)

6.[美]G·J·施蒂格勒著,《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早期的专著,难度系数低)

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建设某化学纤维厂项目的经济评价 一.概述 某化学纤维厂是新建项目。该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了最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项目生产国内外市场均较紧俏的某种化纤N产品。这种产品是纺织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一定数量的进口,项目投产后可以以产顶进。 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和设备拟从国外引进。 厂址位于城市近郊,占用一般农田250亩,靠近铁路、公路、码头,交通运输方便。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产地,供应有保证。水、电供应可靠。 该项目主要设施包括主生产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以及有关的生产管理、生活福利等设施。 二.基础数据 (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生产规模为年产2.3万吨N产品。生产方案为棉型及毛型两种,以棉型为主。 (二)实施进度 项目拟三年建成,第四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五年达到90%,第六年达到100%。生产期按照15年计算,计算期为18年。 (三)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及依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是依据1988年纺织工业部颁发的《纺织工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方法及规定》进行编制的。引进设备价格的计算参照外商公司的报价。国内配套投资在建设期内根据国家规定考虑了涨价因素,即将分年投资额按年递增率6%计算到建设期末。固定资产投资估算额为42542万元,其中外币为3454万美元。外汇按国家外汇管理局1992年6月公布的外汇牌价1美元=5.48元人民币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按国家规定本项目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值为2127万元。 (3)建设期利息估算为4319万元,其中外汇469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见附表1。 2.流动资金估算 按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估算总额为7084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见附表2。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42542+2127+4319+7084=56074(万元) 3.资金来源 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为16000万元,其余为借款,外汇全部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外借款,年利率为9%;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年利率为9.72%,流动资金由中国银行贷款,年利率为8.64%。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20%,第二年55%,第三年25%的比例分配。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见附表3。 (四)工资及福利费估算 工厂定员为114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2800元估算,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为320万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 三.财务评价 (一)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N产品年产量2.3万吨,产品销售价格是根据财务评价的定价原则,考虑该产品属于国内外市场较

城市经济学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经济学》课程论文 南通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基本分析 专业:建筑学3班 姓名:何佳佳 学号: 1103410322 2013.5.9

摘要:近年来,南通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 年GDP 超2000 亿元,且增 速位居全省前列。南通经济迅速发展,与经济环境的改变是分不开的。文章从产业、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了基本分析,并结合南通的实际,指出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南通市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机遇,改善经济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关键词: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南通市 自南通市提出“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南通与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南通市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南通市经济发展概况 20 世纪初,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轻工等诸多民族工业,奠定了南通经济坚实的基础。1984 年,南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国内率先实现人均产值超万元,与苏锡常并称江苏“四小虎”。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起,南通经济发展一度趋缓。进入21 世纪以后,南通市经济发展迅速,不仅传统产业有了较大进步,高新技术产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南通投资,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1 GDP 总量增加,增速略有波动 自1995 年以来,南通市的GDP 总值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从图1 可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曲线虽有所波动,但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进入2005 年之后,南通市经济开始稳中有升,事实上,2005 年南通市GDP 增速跃居全省第一;2007 年上半年,南通市GDP 增速位于长三角首位,再次领跑江苏。图2 显示,自1995 年以来,南通市GDP 总值一直居于省内第四位,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尤其近两年,南通GDP 增速位于长三角城市的前列,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2 所有制类型多样 20 世纪80 年代,苏南地区开始发展乡镇集体经济,于90 年代着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90 年代末开始发展民营经济,后进行国企改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南通市根据本地实情,学习苏南经验,经过多年发展,也已形成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近年来,南通市发展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国际市场需求成为南通市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动力,仅2007 年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就有30 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3.46 亿美元,协议外资6.77 亿美元。与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南通市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南通市经济增长的又一动力。至2007年年中,个体工商户总量全省第一,达2125.17 万家,私营企业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双双名列全省第二。

研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研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篇一:文献阅读心得 文献阅读的心得体会 谢苗苗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的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定期读几篇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化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

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

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项目面临工程投资大、工程复杂、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问题,这就要求对工程经济价值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一: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经济成本的控制 摘要: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工程经济成本的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最基本的两大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以路桥工程为研究对象,简要的阐述了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探讨了管理施工质量和控制经济成本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路桥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提供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经济成本控制路径 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需要均衡考虑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这两个元素,科学合理地管理工程施工质量和控制工程经济成本,以此实现和落实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路桥工程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民日益升高的生活水平对路桥工程建设的数量需求和质量标准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高要求。作为中国土建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道路交通的满意程度。如果投入使用的路桥工程发生了安全事故,还会对国家的信誉、财政和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所以,路桥工程的质量管理是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问题。然而,同时也要考虑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成本和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问题。就目前中国路桥工程建设市场的现状来看,行业竞争的现象异常激烈。施工单位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将施工的经济成本控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从而提高路桥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确保公司能够回收到较高的经济利润。要想保证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优质和优化,就需要极大对项目施工的资金投入。这样一来就会降低路桥工程的经济效益,却也降低了工程项目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由此可见,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和经济成本控制之间是相互影响

阅读文献的心得

阅读文献的心得 之一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5。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之二: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

城市经济学论文

“云上之城”杭州的城市化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老师: 2017年4月25日

摘要:“天堂硅谷”杭州,是首批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是“中国软件名城”。杭州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呈现“基础扎实、应用领先、优势明显”的局面,是杭州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亮点,为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以来,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攀升,产业环境逐步完善,为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数读近年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 2015年,杭州市为支持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搭建了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实施《杭州市建设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形成了“云计算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大数据产业蓄势待发,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平台方兴未艾”的格局。 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限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2.07 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加值为828.96 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为8.25%。阿里巴巴、网易、顺网科技、天鸽互动、斯凯网络等6家企业上榜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海康威视、恒生电子和阿里云三家云计算大数据企业进入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软件收入百强。 2016年,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限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98.82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加值419.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

为8.4%。而杭州企业在2016年上半年交出的答卷更是漂亮。上半年信息经济增加值前20强企业中,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华三、阿里云等11家云计算与大数据相关企业上榜。浙江大华、图迅科技、宏杉科技、迪安诊断、泰一指尚、恒生电子等6家企业的大数据研究院,成为2016年新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涉及视频大数据、安全生产、大数据存储、医疗大数据、大数据应用和金融大数据等领域。星推网 络、思锐股份等9 家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企业登陆“新三板”。 二、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杭州特色 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引领作用明显。以阿里云为龙头,“华数云”、“华三云”、海康“萤石云”、恒生“金融云”等均快速发展,引领作用明显。阿里云2016年第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增长。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研制的“飞天”大规模分布式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首个单集群管理规模达到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云计算平台,已服务于全国几百万家小微企业,几十万家制造业企业。全球首个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覆盖数据采集、计算引擎、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应用等数据生产全链。在杭州,阿里云已与海康威视、中控、大华、恒生、安恒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建立基于云平台的战略合作,共同实践并推进云生态的成型。 小微企业创新活跃。杭州市的云计算大数据生态中,活跃着一批小微创新企业。如提供基于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的开放数据库平台整体架构解决方案的沃趣科技,交通大数据领域的远眺科技,教育大

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一)

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一) 摘要: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从1636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到2007年的金融海啸,几乎十年一轮回,危机像摆脱不了的魔鬼,困绕着各国经济发展,并且几乎所有的危机都从流动性过剩开始,接着出现投机热,最终形成泡沫,而后发生崩溃。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都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有着必然联系。资产价格的崩溃将引发大面积的违约,并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从经济发展史上几次典型的泡沫经济入手,分析泡沫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强相关关系,提出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泡沫经济;典型案例;金融风险;防范繁荣和破产,有序和无序,记忆和失忆,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历史重复上演着惊人相似的一幕。没有一次危机与前一次相同,但是有一些可以应用的普遍原则,忘记这一点就会自担风险。资产泡沫形成与膨胀导致银行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断上升。“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1]1980年以来发生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次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中,有12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产泡沫。然而,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都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有着必然联系。资产价格的崩溃将引发大面积的违约,并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 一、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从1634年的“郁金香狂热”到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从“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到“密西西比泡沫(MississippiBubble)”,上演了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荷兰从1634年持续到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通常被认为有记载的最初的投机泡沫。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1719年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堪称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 “密西西比泡沫”的起因可以说是金融制度变革的结果。约翰·劳(JohnLaw)在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了金融创新产品“债转股”实验和大规模的纸币发行。1717年8月,约翰·劳组建西方公司,首先以减息优惠条件替政府偿还债务,借以取得向政府发行银行券的权利,然后用政府的债务作抵押发行股票,政府用银行券向公众还本付息,公众则用银行券购买约翰·劳公司股票。在王室的支持下,约翰·劳一方面大量发行纸币,另一方面大肆扩张公司业务,并且将巨额国债转变为公司的股权,同时允诺高额的股息。因此,信用与实际经济相互促进与扩张,公司的股票急剧上升。1719年7月25日,约翰·劳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取得铸造新币的权力,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股票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连续疯狂窜升了13个月,涨幅超过了20倍。由于货币的大量供应,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人们对股票失去信心,导致股市崩盘,危机的到来是必然结果。1720年5月股市开始崩溃,连续狂跌13个月,跌幅为95%。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早、最经典的泡沫经济。它最典型、最直接揭示出泡沫的本质特征,在乐观预期的刺激下,信用过度扩张和股票价格上涨相互刺激的典型特征2]。 密西西比泡沫是由货币的大量供应造成的,而经济发展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个水平,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人们对股票失去信心,导致股市崩盘,危机的到来是必然结果。 (二)从19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从1950年代起,日本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在1956—1973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3%,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连年巨额贸易顺差,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为了缓解美日贸易矛盾,1985年9月,美日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签定了“广场协议”,旨在降低美元对日元等货币的汇率。“广场协议”的签定直接导致了日元的急剧升值,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快速升值达20%。另一方面,为缓和对美贸易关系,日本必须振兴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论文的切入点要小,分析最好能透彻,从基本原理的阐述到现实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最后最好有自己的精到的见解,要一语中的的那种。 1.经济学论文选题应注意前沿性。 2.经济学论文选题要切实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虽然国外经济理论发展比较完善,但如果直接拿来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问题很可能无法得到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状况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殊状况才能找出研究经济问题的有关变量,从而进行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3.经济学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国内外有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不计其数,就一个经济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正因为同一问题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为创新提供了可能。创新需要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具体经济学科相交叉。比如做有关金融学的论文,可以将经济学的定量分析与金融学前沿相交叉进行问题的研究。各种经济理论、经济分析方法与经济问题相交叉也为形成广阔的创新空间提供了可能。 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 前言:这里把经济学论文大致分为十大类,每个大类包含若干小类,每一小类下面的提示有些可以作为一类论文题,有些也可以作为具体的论文题目,其中的例题是例举了别人写过的论文的题目,并给出他们的论文摘要,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当然,这些论文的分类只能是大致的,因为它们之间有时候是互相联系的,比如:产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国际资本、国际金融问题都是有联系的,鼓励大家在参考这些题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一、产业经济 1.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问题研究 提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例题1: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摘要:近10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章分析了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目前制约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建设布局与区域分布特征,提出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例题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

怎么写文献读书笔记

怎么写文献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 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

我国网络货币的发展与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货币规模的迅速膨胀,人们开始忧虑这种新生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币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冲击?相关部门对它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是否应该对其采取措施?本文首先通过大量实例的考察,对我国网络货币进行了定义与类型划分;其次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货币在当前以及未来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货币;货币职能;经济影响 Abstract:With increasing of the scale of the network currency in China, people start to consider how influence this kind of newly emerging things will have to our life? Whether the Renminbi could therefore be under the impingement? What attitude the rel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have towards it? And what policies should be take? In order to answer those questions, the paper firstly, through studying massive cases, gives the definition to our country s network currency, and divides them into three types; Secondly, based on the economics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nece, broughted by the network currency, on realistic economy in current years and in the future;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proposals to the

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城市经济学》课程论文学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 题目: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西安姓名:韩淑娟 班级:114651 学号:1104725039 指导老师:赵瑞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西安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信息、能源、资本、人力等经济要素呈现出区域集中的态势。资源的高度集聚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聚集现象与城市规模的变迁有很大的关联,聚集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能够创造节约,也正是与聚集相联系,城市规模才得以扩展。聚集效应是影响城市化进程主要的经济规律之一,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探讨城市聚集机制中的双重乘数效应,以西安市城市聚集经济的发展为例,揭示西安市城市聚集效应过程中的问题,指出强化城市聚集效应对中心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发展;经济学分析;聚集效应;双重乘数效应;西安市 一、城市聚集效应 聚集是城市经济的突出特征,它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趋向于联锁,超越原有组织层次的功能复杂性优化极点,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系统。聚集效应,又称聚集经济或聚集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因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 空间集聚使城市经济具有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聚集经济的形成来源于分工与专业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市场效率的提高。基于以上四个方面来研究城市与聚集经济内在联系的经济理论最早可追溯至以韦伯为代表的新古典区位理论,之后是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区位理论,两者将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机制上。而以佩鲁为代表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则从宏观层面上将城市聚集和区域发展的非均衡联系起来,认为城市化是地区不平衡增长的结果。我国学者冯云廷(2001)从城市化经济的现象角度研究了个体城市聚集过程及其聚集后产生的效应。 城市聚集效应即社会经济活动因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或经济效果,使得城市化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的不断发展完善。这种转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我国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小城镇的发展来推进城市化进程,走的是一条小城镇之路#。当前在全国城镇体系发展的大系统中,应重视发挥大城市的聚集与扩散效应,通过发展具有合理规模的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产物。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对城市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他认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 城市自古就有。然而,一般说到城市化,则指的是自产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形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在特定区位的大量聚集,从而使资源的聚集点!城市得以迅速发展。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源(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难以隔离的孪生物。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情报学必读的经典文献

情报学专业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PPT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上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一篇5000 字以上)。完成发表(PPT 报告)与文本报告后,记 1 学分。 情报学专业经典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概论(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王崇德.情报学引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严怡民.现代情报学理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查先进:情报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戴维民.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6.米哈依诺夫.科学交流与情报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7.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包昌火主编.情报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9.马费成等著.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胡昌平著.信息服务与用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陈光祚等编著:科技文献检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邱均平著.信息计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9.Bertram C. Brookes.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Part I. Philosophical aspects ;Part II . Quantitative aspects;Part III. Quantitative aspec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 No. 3-4, 125-133 (1980)(译文见B.C.Brookes著;王崇德,邓亚桥,刘继刚译:《情报学的

研究生阅读文献经典心得01-17

一.首先,是读文献问题。导师要求研究生读的文献基本上全部都是英文版的。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二. 三.二.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四.我的师兄(我导师的最早几届学生,在日、美、德做了三个博士后之后,回校任教)曾说到:作为你们的师兄,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

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我在国外时,晚上在实验室基本呆到23:30才回宿舍,弄完自己的琐事后,还要帮导师写书写到2点多,睡觉,早上照样得8:30之前到实验室。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五.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你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六. 三.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期间的想法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

城市经济学思考题解全

城市经济学思考题 思考题一 1、城市的功能在现实中是如何体现的? 城市功能的含义: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它可以分为基本功能与特殊功能,或主要功能与辅助功能。(城市的基本功能是指任何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它包括城市的载体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城市的特殊功能是指城市所特有的功能,他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背景有关。) 例如武汉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和位于中国中部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他九省通衢的特有功能,为其建立中国的物流中心打下了基础。 2、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性及其变异现象?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有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而这种规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规律体系组成的,忽视城市化规律体系的完整性或结构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可能误导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规律是由时间、空间、质态和量态四个维度构成的体系。 (一)从时间维度上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的有序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学家称之为城市化阶段。 (二)基于空间维度分析,城市化规律表现为由城市“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所决定的城市与其辐射区域之间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领域的互动关系。 (三)是基于动力维度分析,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相互促进,并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城市化的变异现象 (1)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或远方较小都市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中的过度集聚造成的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的城市压力日益增大小从而使人们倾向于迁移至郊区居住。 (2)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一般的发达国家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比较发达,并不依赖于第一产业。而我国过多的依赖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 3、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与国民经济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本质特征就在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姓名:立时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