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综合 学校体育学1

体育综合 学校体育学1

体育综合 学校体育学1
体育综合 学校体育学1

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

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1、知识点:

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奴隶社会时期,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

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在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出现了宫廷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文士及占儒学校等。

在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奴隶制社会时期。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而在希腊各城邦之中,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又是其典型的代表。

“斯巴达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其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雅典教育的“体育操练不仅要使学生身强力壮,更要求发育匀称,为个人的和谐发展打基础”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实践,更是国外古代学校体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2、结论:

在奴隶社会时期,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学校体育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这是军国主义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泉。

3、原因:人类、国家与人的生存而需要学校体育。

4、影响:直到21世纪的今天,军国主义体育思想仍然存在于学校体育教育中。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时期

体育作为数育的内容之—,不再以服务于军事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公元325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自此,整个西方社会笼黑在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之下,同时,学校也逐渐被控制在教会的手中。由于宗教神学推行禁欲主义,宣扬“肉体

是灵魂的监狱”的观点,认为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魂。因此“教会学校是完全没有体育的”。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给人们带来新的世界观。它抨击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在一切领域中都贯穿“抑神扬人”的原则。在教育领域内,人文主义教育观得到些遏盛行。

体育重新获得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亚提出,“教育的最终日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体育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1、历史要点: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为学校教育冲出贵族的狭小天地,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的基础,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英国教育家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体育、智育做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直接影响了19世纪以后的教育和体育的实施。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8世纪末期,在近代体育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基础上,体育实践首先从德国的学校开始实施,19世纪初逐步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

德国教育家古茨穆茨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他主张全民体育,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体育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把体操视为“披上快乐外衣的劳动”,并创造了自己的体操体系运动,成为近代学校体育的普遍模式。

“新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镕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之为自然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是教育的手段” “教育既不是单为身体,也不是只为精神,而是要发展因教育活动而实现的人类的一切能力。”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一些国家增加了室内讲授的体育课程;健身内容的比例不断上升。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男女分班教学已成为各国的普遍趋势,许多国家还根据学生的体质和体育基础进行分组教学,或者按学生身高、体重、年龄综合指数分组。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配合学校体育课程,各国还在学校推行了体育测试达标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受到高度重视。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知识点:

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 “痒”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厂“大学”和“痒”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彻、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干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 “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但这一时期武举制度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太大关系。明、清仍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近代新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了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结论: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虽然起步较早,但步履瞒则。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占代没亩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大官僚、大军阀,为了挽救他们的灭亡,推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的新式学章,包括军事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并在学校中开展了以西方近代体育为主的各种渺L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近代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

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这一新学制的执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通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干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厂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制定的,它是白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成果。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初创阶段(1949—1957年)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也设有群众体育词学校体育处。此后各省市、自治区也于1953年相继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皮体育机构,使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了组织保证。

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目标。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以劳动代替体育、盲目追求指标、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违背了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规律。

196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小学体育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学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指导思想。

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使学校体育蒙受了巨大损失,学校体育也遭到极大的破坏。1974年的“批林批孔”使学校体育再次受到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1979年5月,在扬州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始进入科学管理阶段。同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相继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创办《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学刊》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1978年国家重新制定并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993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港澳回归后促进了两个地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区别:

1.概念不同: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有计划、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社区体育:是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2.对象不同:

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

社区体育:针对广大群众

3.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

学校体育:有局限性

社区体育:活动空间、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组织形式上都很灵活。

4.管理体制不同

学校体育:专门性、稳定性、连续性、高度集中性

社区体育: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联系:

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a、学校体育是作为进入社会之前的必经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b、学校体育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具有可持续性和实用性。

2、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1)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a、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b、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c、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社区体育促进学校体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a、现代学校体育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根本目标。

b、学校体育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上,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不要千篇一律,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区体育主体多样化的需求。

c、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1、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1)可以规范文化,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竞技体育内容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

(3)竞技体育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以及民族精神;

(4)竞技运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5)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作用

(1)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2)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学校体育可以有效传播竞技体育的文化

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

竞技运动进行教材化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竞技项目进行选择或者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达到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化?

(1)教材化了的竞技运动,切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在反复练习中学生运动素质增强,更有利于掌握运动技术;

(2)教材化了的竞技运动,动作难度降低了,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目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容易形成运动兴趣;

(3)竞技运动技艺性高、难度大、危险性大、复合强度大、物质条件要求高,不利于学生进行终身体育;

3、怎样进行教材化?

“分解——提取——改变——重构”,即对某一项目,可以从中提取一些因素,改变一些因素,舍掉一些因素,增加一些因素,进而综合创造重构教材,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群体参与、适合教学组织、

场地器材设备和季节气候等。

4、教材化遵循的原则:

简化性——首先简化竞技运动的战术难度,其次适当降低负荷量

普及性——适合全体学生参与

适应性——适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及实际情况

教育性——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5、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对学校体育的作用

(1)有利于学校普及群众性竞技运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3)有利于提高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水平

(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特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全体性——要求学校体育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校体育学目标的提出、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要求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尽一切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

全面性——要求学校体育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

主体性——要求改变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基础性——(1)在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2)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

(3)要使学生掌握好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学会健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应试教育给学校体育的影响:

1、片面追求竞赛运动成绩忽略全体学生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工作的开展及体育素质的提高;

2、忽略学生体育的兴趣和体育特长那个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3、以传授竞技运动技能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略全面锻炼学生以及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3、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4、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发展

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

第一次高峰: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

第二次高峰:在青春期。

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肌

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现象。研究表明,城市学生的身高较乡村学生高,但体型显细长,女生尤为明显,这对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高中以后学生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

(2)骨骼肌肉系统

儿童、少年时期,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随着年龄增大,骨化过程旺盛,软骨生长活跃。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3)呼吸系统

小学和初中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频率较快;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4)心血管系统

中小学生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

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各项体能发展的敏感期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在身体形态突增期1—2年后,即出现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由于男女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体能的敏感期也不相同。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认识发展的特点

1.感觉

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其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这一时期模仿能力较强。中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能比较全面地感觉事物,尤其是运动知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运动实践,在实际体验中逐渐发展起采的。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是运动知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分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知觉。

2.注意

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不高,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中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提高,

注意范围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发展,自觉性和灵活性也有所增强。这一阶段,随着注意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为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但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兴趣、爱好的支配。

3.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便开始占有相对的主导地位,这既是个体思维发展中的一个质变,也是少年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少年期的另外一个思维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多的抽象概括性,辩证思维开始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逐渐从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他们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二)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不够。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强烈而且容易冲动,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情感表现具有间接性,情感发生的心境性,情操在逐渐形成。

2.意志

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他们常依靠外部影响来完成某一活动。初中以后,学生的独立性和坚持性都迅速发展,果断自控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广阔多样性,他们对各项运动都感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分化,并具有性别差异。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二)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三)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四)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五)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二)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1.适应及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有两种方式:

一是个体通过调整、改变自己的观点、态度、习惯、行为,以适应社会条件和要求,属于生存适应;

二是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

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

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

1. 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 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 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四、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结构

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四大结构。

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3--6)包括:幼儿园和学前班。

(1)身心发展特点。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发展不完全。独立性增强,好奇、好动、好模仿、好强。喜欢被人称赞,胆子大,语言和动作发展较快。竞争性和自主性增强。

(2)体育特点。主要内容:基本活动技能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体操包括:徒手、轻器械、模仿操、韵律操、简单队列队形、各种游戏。

(3)体育重点。①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②注意进行体育养成教育、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

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6-15)包括:小学和初中。(最关键的结构阶段,中国目前学校体育的问题,也主要是发生在该阶段)

(1)小学阶段。生理特点: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特点: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

(2)初中阶段。生理特点:身体迅速长高、体重猛增和第二性征出现。心理特点: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有意记忆明显发展。

(3)体育主要特点。广度深度增加,增加了理论知识。小学低年级:和学前阶段基本相同,增加了理论知识。小学高年级:经过改造的竞技项目,如小篮球,小足球、田径、武术、技巧、单、双杠。初中阶段:各种运动技能为主,加大基本知识和原理学习。

(4)组织方式。小学低年级:采用游戏、比赛。理论采用讲授。运动技能示范为主。初中阶段,讲解、分析、讨论、自学等方法的运用逐步增多,并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体育重点:①培养体育兴趣和态度②为后续阶段打下基础。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包括生活和生存技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等。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要及时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干预,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6)作用:在整个学校体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①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阶段。②学生跨越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3、中等教育阶段体育。(15--18)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

(1)生理、心理接近成人。

(2)体育特点。①内容:各种各样的竞技、娱乐、休闲项目。基本技术也比赛方法。发展历史、比赛规则等。②形式:必修和选修。③方法:采用自学、同学互帮互学、讨论式方法

(3)体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包括:自我锻炼、学习、运动能力等。

4、高等教育阶段体育。(18—30)包括:本、专、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

(1)身心特点。基本是成人,各种器官技能达到最搞水平。

(2)体育主要特点:内容:各种运动项目为主,体现生活化和实用性,力求与未来终身体育相衔接。形式:体育课类型较多,课外活动自由度高,灵活性强。

(3)方法:体育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辅。课外体育活动时,大都以体育社团,如各种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4)体育重点。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修养。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1、教育功能。

(1)对智育的作用:①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为智力开发奠定生物基础。②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③对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④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t

(2)对德育的作用:①培养学生道德认识与信念。②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内化为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③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④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3)对美育的作用:塑造身体美、心灵美、行为美。

2、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最原始、最独特的功能。(1)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3)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4)增强学生体质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反映。(5)健身功能拓展为:促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维结构。

学校体育根本目标:是育人,要符合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其本质特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心、达到育人目的。

3、娱乐功能。(1)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学习引起的紧张和疲劳。(2)通过观赏体育比赛、表扬得到心理上满足和享受。(3)扩大社会交往、表现自我的舞台。

4、文化功能。是最主要的社会功能。(1)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2)学校体育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3)学校体育对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

5、辐射功能。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辐射。

6、经济功能。通过改善、提高未来劳动力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7、竞技功能。学校体育是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后备人才的基础。

(三)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1、总体上学校体育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第二层次,学校体育的条件白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

过程目标还可以分为:体育教学目标、课外体育锻炼目标、课外运动训练目标、课外运动竞赛目标、体育科研与管理目标标。

条件目标还可以分为:管理条件目标、师资条件目标、场地器材条件目标、资料文献条件目标。

效果目标还可以分为:学生体质健康目标标、学生能力发展门标、学生体育态度培养目标、体育人才目标和科研成果目标等。

2、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五)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个人与社会统一):

①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性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

(二)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一、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小学四年级班 ㈠学习内容: (1) 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㈢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

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㈣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⑴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遵循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在技能的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老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学生实践以后教师在点拨,这种循环反复过程,注意老师的点拨要有层次性。幵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幵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 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

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 3.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表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 4.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5.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 6.体育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基本领域。 7.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 8.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9.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各种影响体育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10.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性: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现实条件下,一切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境出发,包括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11.体育课程实施的适应性: 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的过程。 12.体育学习: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1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身体运动能力 14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的地位 1、从教育的角度去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手段。 重点:基础性,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校体育的本质:学校体育是一个以人发展身体(包括:思想、意志、情感、性格等)为核心的教育过程。 学校体育与其他体育运动的区别:有意识、有目的地完成教育、教养和发展身体这三个方面的任务。 ------------------------------------------------------------------------------- 2、从体育的角度去认识学校体育在整个社会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体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我国运动竞技水平的强大基地。 现代体育(大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 整个学校体育、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 3、从社会的角度去认识学校体育在整个社会当中的意义 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因素,是丰富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 4、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去认识学校体育宰人的一身发展中的意义。 学校体育的目标 1、学校体育目的的概念p72 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2、学校体育的总目标p76 ①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学生个体社会化:是体育的一个功能,一个过程。由生物人到社会人,体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体育有规则,让人在潜意识里有守纪的意识) ------------------------------------------------------------------------------- 3、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p76 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③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教学:1 2 3 4 目标层次多样化 课外体育锻炼:1 3 4 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运动竞赛、运动训练:5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课外体育锻炼

课次:25、26、27、28、29 教学内容:课余体育 教学目标:了解课余体育地位与特点,以及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和计划、评价。 教学手段:讲授 第一章课外体育锻炼 第一节课外体育锻炼的概述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 学校课外体育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体育活动,这里主要介绍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分为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1.三者的相同之处 (1)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 (2)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因而学生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并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例如,三者对学生的身心都能产生较为全面的复合影响,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兴趣、智力、思想品德和个性,都有相似或相同作用。 2.三者的不同之处 (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

(2)要求的不同 (3)内容的不同 (4)组织形式的不同 (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6)效果的评价不同 3.三者的相互关系 (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 (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泛指学生参加的除体育课教学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从狭义上讲,它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的除体育课教学之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目前一般所用的课外体育锻炼概念多指其狭义含义。 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认识。 首先,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其次,体育锻炼不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四章--体育教学方法

课次13、14、15、16、17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常用方法,能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运用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 第四章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公平化和民主化 第二节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概念——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普通的工具,也是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行为活动 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最重要的媒体 (一)讲解法 ——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贯彻时的基本要求(精讲多练) 1、目的明确,并具有教育意义

2、要通俗易懂,精炼生动。注意语言简洁,术语教学,比喻、口诀,提高实效性 3、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4、注意讲解时机和效果 宣布课的教学目标时——语言简练、果断有力 对动作技术的重点难点——手势和语气、语调变化 学生做练习时(静止用力或危险的动作)——简短提示和评价,不做具体讲解 (二)问答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互动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 1、优点 ?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的作用 2、问答法在实践教学与文化课堂教学中的不同 ?体育教学中的问答用简短的语言进行 ?————————不能有太长时间的讨论 ?————————以伴随练习的思考为线索 ?————————分散在练习和讲解之中 3、问题种类: ?分为“回顾性提问”“归纳性提问”“演绎性提问”和“价值性提问” ?例如:篮球教学中各种不同性质提问示例 ?(1)回顾性提问:(记忆性的问题,一般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例:运球时,眼睛离开球了吗? 在禁区中可以停留几秒钟? ?(2)归纳性提问:(回答时需要说明理由)

学校体育学1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 3、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4、体育教学方法概念: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5、教案: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某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6、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7、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到达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8、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 9、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1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1、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二、填空

学校体育学教案设计

《学校体育学》教案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授课对象:2010体育教育本科授课内容:第六章体育赛事管理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重点:体育赛事的内涵、意义、机制、运作方式教学难点:体育赛事的运作方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常规 师生问好、考勤等 讲授新内容 第六章体育赛事管理 第一节体育赛事概述 一、体育赛事的基本概念 (一)运动竞赛的概念 运动竞赛是指参与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场地范围内,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而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集体之间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品质的竞技较量。 (二)体育赛事的概念 体育赛事是对运动竞赛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如下内容: 1.体育赛事的核心部分是运动竞赛; 2.它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 3.它不仅受竞赛规则的制约,还受到传统习俗、组织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4.体育赛事具有市场运作潜力,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5.体育赛事能够达到多种目标与目的。 二、体育赛事的特征(3-5min) 讲解: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补充有关材料。 导语设计: 古希腊奥运会体育赛事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1.竞赛性 2.文化性 3.项目性 4.市场产品性 5.目的的综合性 6.庞杂性 三、体育赛事的价值 1.竞技价值 2.文化价值 3.商业价值 4.教育价值 四、体育赛事的类型 超大型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一般体育赛事 五、体育赛事的组织机构 1.一般采用委员会制; 2.竞赛组委会直属职能部门应根据组织竞赛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来设置,并与竞赛规则相适应。一般包括办公室、竞赛、宣传(新闻)、保卫、行政、后勤等主要工作机构,另外可根据竞赛需要,设外事接待、大型活动、工程、科研、集资等部门。 二、体育赛事管理过程 主要包括体育赛事启动、体育赛事计划、体育赛事控制、体育赛事组织实施、体育赛事收尾五大板块。 (一)体育赛事的启动 (二)体育赛事的计划 (三)体育赛事的控制 (四)体育赛事组织实施 1.明确工作范围 2.工作划分 工作人员、志愿者、利益群体(观众、参赛者) 3.任务分析 4.制定进度表 5.确定关键途径(甘特图) 6.责任分配 (五)体育赛事的收尾 赛后使用和使用者、长期评估 第三节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体育赛事的申办 (一)国际体育大赛的申办形式 1.征询申办 2.购置申办 3.竞争申办(2min) 问题思考: 1.体育赛事和运动竞赛的区别联系。(5min) 2.特殊事件(sports event):宗教典礼、传统仪式、展览会、文艺表演、宴会、体育赛事等。(2min) 案例分析:1984年尤伯罗斯成功将商业行为引入奥运会(5min)

学校体育学答案(DOC)

2012级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 2 学时。 2、在2001年新编订的《课程标准》中,编订者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P132 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P67 4、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5、 2002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7、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有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P121 8、早在1917年,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9、口令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语言。 10、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的特征,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1、从竞赛的内容划分,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分为: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娱乐体育项目、武术项目、体育节等体育比赛。P331 12、 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13、现代体育由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构成。 14、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有目标、媒介、教学手法、教学手段等。P173 15、 1956 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体育教学大纲。 16、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有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 17、在一堂体育课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称为该项活动的专项密度。 18、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法的形式主要有: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19、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20、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按百分制计核

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学校体育学]习题

《学校体育学》习题 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 2.学校体育思想 二、填空题 1.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有、、。 2. 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正式将学校“” 改为“体育课”。 3.“新体育”学说是在教育学说和教育思想的基础 上,由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之为自然体育学说。 4. 年,清政府颁布了,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5.在西周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其中具有体育性质的 有、 和。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文,对体育的 意义、功能和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7.1922年,《壬戍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在我国的没落。 8.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到 均开设课,每周学时。 三、判断改错题 1.我国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称为“六艺”。“六艺”中只有射和御具有体育的性质。() 2.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学校体育方面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它把“体 育课”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 3.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和《劳卫制》,是为改善我国学生健康严重不良 状况,在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热潮推动下,借鉴日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经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简答题 1.简述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前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 五、论述题 1.试分析我国体育思想的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体育 2.社区体育 3.竞技体育 4.竞技运动教材化 5.终身体育 6.大众传播媒介 7.大众传播 二、填空题 1.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 —。 2.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有、、和 。 3.终身教育思想是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在中提出的。 4.媒介教育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三、判断改错题 1.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3.竞技体育是不能进入学校的。()

学校体育学1

体育教学目标:师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实际情况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求达到的标准。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要就学校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学校体育结构:是学校体育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关联所形成的整体构架。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体育课类型: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爱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在克重从事身体练习时间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集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学校体育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按时间是怎么排列的? 结构包括学校体育的主体、内容、方法、途径、目标、环境评价七个方面。功能有健身、益智功能、促群功能、塑美功能。 按时间:学前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 体育课程的特点? 实践性特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健身的特点——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 情意性特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综合性特点——身、心、社会、道德协同发展 复杂性特点——构成要素和环境的开放性 体育课程类型分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类容是什么? 体育课程类型的性质分为活动性体育课程和学科性体育课程 按其存在及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和隐性课程 按其选择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 按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体育课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体育课程内容分为几类? 根据课程内容性质分为理论课、实践课 依据运动项目分为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水上运动、冰上运动 依据体育的功能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几大领域?几级水平? 根据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扥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大方面的目标。分为水平仪(小学一二年级)、水平二(小学三四年级)、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运行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2.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改造,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等。 3.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标准。 图4-1 体育教学过程 4.重复训练法:通常在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和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时采用。重复法的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固定并反复进行练习,且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规定。 5.变换训练法:是指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变换,改变练习对机体所起作用的某些因素。 6.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广义的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则仅指 7.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8.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整体构建,体现了体育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发展性和一体化的特征。 9.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手段,反映某个时期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知、态度以及意志等。它明确了国家、地方以及学校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通过出台政策法规等规定学校体育的组织、实施、监控、评价主体和各自职能,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制度等等 10.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1.体育教学评价: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认清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选择适宜的评价内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 12.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激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有计划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13.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依托体育教师的专业组织和培养机构,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问答题: 1.简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将从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转变。 (二)学校体育观走向开放与可持续发展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亮点。(四)体育教学改革将全方位深入推进。 (五)体育教师将成为学校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六)体育环境将逐步优化2.简述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追求长期效益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三)学校体育的现代化 (四)学校体育与社会不断融合 3.论述我国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的学生发展功能 1、增进身体健康功能: 2、习得运动技能功能: 3、提升心理品质功能:(二)学校体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1、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 2、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 3、传承体育文化的功能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 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其典型的代表 1在公元前八世纪,地处欧洲的希腊开始步入奴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社会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 2 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不重视文化学习 3 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配合学校体育课程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受到高度重视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简况 1 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夏代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 2 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 3 西周时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 4 奴隶主贵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乐是舞蹈、射和御属于军事技能训练 5西周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原来的"学在官府"转变“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 6 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轻武。 7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 8 明、清乃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 9 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近代新式学校,开始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灭亡,主张学习西方,兴办西学,军事课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学堂中,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 2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提倡西方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3 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政权,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秦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小学每周3学时,中学每周2学时,高等每周3学时 4 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对学校体育也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形成学校体育的“双

体育考研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第一,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 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 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校体育专业的特点。 (二)本课程主要是阐释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内容分为4篇,即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管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 (二)课后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现实学校体育实践及学校体育的相关理论认真思考。 (三)重视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引入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学校体育相关理论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共计40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2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学期期末考试。评价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方式用笔试开卷。比例为10%、10%、8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 编次绪言一二三四 学时 1 6 15 10 8 第二部分:复习大纲 绪言 1、目的要求:明确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以及学习的基本要求。 2、复习重点: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具体任务、基本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 4、思考题:什么是学校体育学?它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述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2、复习重点: (1)、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2)、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体育史》 4、思考题: (1)、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所取得的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