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word版本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word版本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word版本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word版本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烷烃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烷烃结构的表示方法。

2、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楔线式及投影式的变换。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氧化、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反应,游离基及其稳定性)。

四、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章不饱和烃

教学目的: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化学性质,马氏规则,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钅翁离子、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异戊二烯和橡胶。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烯烃和炔烃及共轭二烯烃的性质、马氏规则。难点是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内容:

I、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碳SP2杂化,π键、乙烯的分子轨道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碳胳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三、烯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烯烃的各类亲电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②与卤素加成;③与卤化氢加成;④与水加成;⑤与硫酸加成;⑥与次卤酸加成;⑦与烯烃加成;⑧硼氢化反应。马氏(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2)氧化反应:①与高锰酸钾反应;②臭氧化;③环氧化(环氧乙烷的生成)。

(3)聚合反应

(4)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

II、炔烃和二烯烃

一、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掌握碳SP杂化、炔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二、炔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掌握炔烃的各类亲电加成反应类型:①催化加氢;②与卤化氢的加成;③与水的加成;④与氢氰酸的加成。理解炔烃与烯烃亲电加成的差别(比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速度)。

(2)炔氢性质和鉴定: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三、二(双)烯烃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2、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掌握π—π共轭、共轭效应。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熟悉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作用及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四、重要的二烯烃:了解异戊二烯和橡胶。

第四章环烃

教学目的:掌握环己烷的构象,芳烃性质及命名,单环芳烃的结构、化学反应,定位效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Hü ckel规则。了解脂环烃的结构、化学性质,稠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环己烷的构象、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定位效应及其应用。难点是环己烷的构象、苯的结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非苯芳香烃的判断。

教学内容:

I、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Bayer张力学说。

三、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环已烷的构象;取代环已烷的构象。

四、脂环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取代、加成(催化加氢;与卤素加成)。

II、芳香烃

一、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单环芳烃

1、苯的结构:苯的凯库勒结构及共价键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2、苯及其同系物的异构和命名

3、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应及其机理。

②氧化反应:掌握苯环的氧化和侧链的氧化。

③加成反应:加氢、加卤素

(3)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σ—络合物)

(4)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定位效应的理论解释(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和应用。

三、稠环芳烃:了解联苯、萘(结构、性质)、蒽和菲

四、休克尔规则

1、掌握休克尔规则

2、运用休克尔规则判断非苯芳烃的芳香性

第五章旋光异构

教学目的:掌握对映异构的有关概念,费歇尔投影式的写法、构型的R/S 标定法、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了解含两个以上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立体专一反应,立体选择反应,外消旋体的拆分。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费歇尔投影式的写法、构型的R/S标定法。难点是构型及构型标记法。

教学内容:

一、旋光性

1、偏振光和旋光性

2、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二、分子的对称性、手性与旋光活性

三、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费歇尔投影式的写法、构型的R/S标定法、对映异构体和外消旋体。

四、含两个以上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五、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取代丙二烯类、取代联苯类及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六、立体专一反应和立体选择反应

七、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六章卤代烃

教学目的: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立体化学及消除反应机理。了解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物结构对Sn、E反应的影响及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卤代烃的化学性质。难点是SN1、SN2反应历程。

教学内容: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三、一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及与氰化钠的反应。

2、消除反应:查依切夫规则。

3、与金属的反应:格氏试剂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四、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1、S N1和SN2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影响因素(烃基、离去基团、试剂的亲核

性、溶剂化效应等)

2、SN1和SN2历程的竟争

五、亲核取代与消除反应的关系

六、卤代烃的生理活性及重要的卤代烃

第七章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选授)

了解如何应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来阐明有机物的某些结构特征,初步掌握化学位移、自旋偶合等概念和应用。

第八章醇、酚、醚

教学目的:掌握醇、酚、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醇酚醚的化学性质。难点是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I、醇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氧的SP3杂化;氢键

二、醇的物理性质

三、醇的化学性质

1、醇的似水性:掌握用醇的结构理论解释醇与水性质的相似性

2、与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反应:掌握醇与无机酸和有机酸反应的条件

3、脱水反应

(1) 分子内脱水(掌握应用碳正离子稳定性原理判断脱水后产物的结构)

(2) 分子间脱水(掌握分子间脱水的条件)

4、氧化或脱氢

5、邻二醇与高碘酸的作用:掌握各种邻二醇与高碘酸作用后产物的结构。

四、重要的醇: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

Ⅱ、酚

一、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酚的物理性质

三、酚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酚醚的生成

3、与三氯化铁的作用

4、氧化反应

5、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和硝化)

四、重要的酚:苯酚(制法)、对苯二酚、萘酚

Ⅲ、醚

一、醚的结构和命名

二、醚的物理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1、醚键的断裂

2、形成盐与络合物

3、形成过氧化物

四、几种重要的环醚

1、环氧乙烷:掌握环氧乙烷的制法及水、醇、氨、氢卤酸和格氏试剂与环

氧乙烷的加成反应。

2、了解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18—冠—6(冠醚)的结构和用途

第九章醛、酮、醌

教学目的:掌握醛、酮的命名,结构和化学反应。了解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醛、酮的检验。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I、醛和酮

一、醛和酮的结构和命名:理解羰基的结构及偶极矩;掌握醛、酮的命名。

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掌握羰基与含碳亲核试剂(氢氰酸、格氏试剂、亚硫酸氢钠、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理解醇与羰基形成半缩醛(酮)和缩醛(酮)的反应过程,掌握醛基在有机合成中的保护方法。

2、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

4、歧化反应

5、烃基上的反应

(1)α—氢的活性:互变异构、卤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

(a)卤代及卤仿反应:掌握用碘仿反应来鉴别甲基酮类化合物。

(b)羟醛缩合反应:掌握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羟醛缩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芳香环的取代反应

四、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

五、重要醛酮: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已酮。

II、醌

一、醌类化合物的结构

二、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教学目的: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化学性质,羧酸结构对酸性的影响,加成—消除的反应机理。了解重要的羧酸、羧酸衍生物及碳酸衍生物。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难点是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互变异构现象。

教学内容:

I、羧酸

一、羧酸的结构和命名:理解羧酸的结构;掌握羧酸的命名。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1、羧酸的酸性与结构的关系

2、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

(1)酸酐的生成

(2)酰卤的生成

(3)酯的生成

(4)酰胺的生成

3、羧基的还原反应

4、烃基上的反应

(1)α—卤代作用

(2)芳香环的取代作用

5、脂肪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

(1)乙二酸的受热反应

(2)丙二酸及β位有羰基化合物的受热反应

(3)丁二酸及戊二酸的受热反应

(4)已二酸、庚二酸的受热反应

四、重要的羧酸

II、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和酰氨)的结构和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和酸解反应

2、羧酸衍生物的加成—消去反应历程

3、酯缩合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酰胺的酸碱性

四、碳酸衍生物:光气、尿素、胍。

第十一章取代酸

教学目的:掌握羟基酸(醇酸)、羰基酸的化学性质及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羟基酸和羰基酸的重要代表物。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取代酸的化学性质,难点是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醇酸的结构和命名

二、醇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掌握羟基对羧酸酸性大小的影响作用。

2、α—羟基酸的氧化:理解羧基对α—羟基酸的氧化性的影响作用。

3、α—羟基酸的分解反应

4、失水反应:掌握羟基与羧基位置不同时失水的差别。

三、重要羟基酸

四、羰基酸的结构和反应

1、乙醛酸的结构与反应

2、丙酮酸的结构与反应

3、乙酰乙酸及其酯的结构与反应

(1)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2)乙酰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反应:成酮分解、成酸分解。

(3)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4)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教学目的: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了解常见偶氮指示剂,化合物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硝基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难点是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一、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理解硝基化合物的结构;掌握其命名。

二、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三、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掌握硝基化合物的铁粉还原过程和绿色还原过程(加氢还原)。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酸性:了解假酸式结构。

3、硝基对芳环上邻、对位基团的影响

四、胺的结构和命名:理解胺分子中氮原子的SP3杂化;掌握伯胺、仲胺

和叔胺的分子结构;掌握胺的命名。

五、胺的物理性质

六、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理解各类胺碱性大小在不同状态下的差别。

2、氧化:掌握各种胺的氧化过程。

3、烷基化:理解卤代烃与氨反应形成伯胺、仲胺、叔胺和季胺盐的过程。

4、酰基化:理解氨作为亲核试剂与酰卤反应过程。

5、磺酰化:理解氨作为亲核试剂与磺酰卤的反应过程,掌握用磺酰化反应

鉴别三种胺。

6、胺与亚硝酸作用:理解三种胺与亚硝酸反应的不同类型。

7、芳香族胺的取代反应:理解胺基对芳环的活化作用。

七、偶氮化合物与染料:理解物质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第十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的:掌握硫醇、硫酚、硫醚及二硫化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含硫、磷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磺酸及磺胺类药物、离子交换树脂、有机磷农药。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硫醇、硫酚、硫醚及二硫化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是含硫、磷有机化合物与对应含氧、氮有机化合物的异同。

教学内容:

一、硫、磷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成键特征

二、含硫化合物简介(结构类型和命名)

1、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硫醇、硫酚、硫醚及二硫化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磺酸及磺胺类药物

4、离子交换树脂

三、含磷有机化合物

1、含磷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磷农药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教学目的:掌握单糖的结构及化学性质,糖苷的结构,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了解双糖、多糖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单糖的结构及化学性质,难点是单糖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涵义、分类

二、单糖

1、葡萄糖的结构:构造式、构型式(D、L系列)、环状结构、Harwaorth 结构式、构象式、α,β构型。

2、单糖的性质:氧化、还原、成脎反应、差向异构、莫利斯反应、形成缩醛和甲基化反应、变旋现象。

3、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三、糖苷:理解糖苷的结构。

四、双糖:掌握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的哈沃斯式、构象式及性质,明确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的区别。

五、多糖:掌握纤维素、淀粉、糖原、半纤维素的结构,了解纤维素、淀粉的应用。

第十五章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教学目的:掌握氨基酸的构型、命名、化学性质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了解多肽、蛋白质的概念和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氨基酸的化学性质。难点是两性及等电点。

教学内容:

一、氨基酸的结构(构型)和命名

二、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两性和等电点

2、与亚硝酸的作用

3、与甲醛的作用

4、氨基酸的络合性

5、氨基酸的受热反应

6、与茚三酮的反应

7、氨基酸的失羧反应

8、氨基酸的同时失羧和失氨反应

三、多肽:掌握一般多肽的结构,了解多肽结构的测定方法(2,4—二硝基

氟苯测定法、异硫氰酸酯测定法)及多肽的合成。

四、蛋白质: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结构。

第十六章类脂化合物

教学目的: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磷脂、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了解合成表面活性剂,肥皂的组成及去污原理,蜡的结构及重要的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及难点为各种类脂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一、类脂

1、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肥皂的组成与乳化作用

3、合成表面洗涤剂的分类

4、蜡的结构

5、磷脂中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的结构特点

二、萜类化合物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异戊二烯规则。

2、几种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三、甾族化合物

1、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2、几种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教学目的:掌握杂环化合物的概念、简单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反应。了解与生物有关的杂环及其衍生物、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难点是五元及六元杂环的取代反应。

教学内容:

一、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二、几种重要环系的结构与性质

1、掌握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喹啉、吲哚、嘌呤结构,应用休克尔规

则判断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芳香性。

2、掌握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

三、与生物有关的杂环及其衍生物举例

四、了解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第十八章分子轨道理论简介(选授)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本项编写要求:所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需注明: 编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等。

1、汪小兰.《有机化学》.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教材)

2、徐伟亮.《有机化学》. 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

3、曾昭晾.《有机化学》.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参考)

4、尹冬冬.《有机化学》. 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 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A. B.3 CH 3-C=CH 2 CH 3-CH=CH-CH 3C. 3 CH 3-CH-C CH D.3CH 3-CH C=CH 2 3 10. 化合物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 A. 溴水 B. Cu(OH)2 C. HIO 4 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CH 2CH 3 C. –NO 2 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COOH B. –NH 2 C. –CN 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 A. C(CH 3)3 B. CH(CH 3)2 C. CH 3CH 3 D. CH 3 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 A. Cl B. Cl CH 3 C. Cl D. CH 2Cl 17.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海大环境化学问答题

三、问答: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有: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磷化物等。 2、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11.环境监测新技术?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当前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酸沉降、臭氧层损耗都发生在大气圈内 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P15) 4.简述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多诺拉烟雾事件 (4)伦敦烟雾事件: (5)四日市哮喘事件 (6)痛痛病事件: (7)水俣病事件:。 (8)米糠油事件: 三、简答: 1、试述光化学烟雾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答:1、化学特征:(1)烟雾蓝色;(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3)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等,并引起头痛、呼吸道疾病恶化,严重的造成死亡;(4)会伤害植物叶子; (5)使大气能见度降低;(6)刺激物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和午后;(7)污染区域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内。 2、形成条件:(1)大气中有强烈的太阳光;(2)大气中有碳氢化合物(烃类特别是 烯烃的存在);(3)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4)大气相对湿度较低;(5)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 2、大气中的污染物氯氟烃有哪些特点及危害? 答:1、特点:(1)、在对流层中不会发生光解反应;(2)、在对层中难以被OH?氧化;(3)、不易被降水清除。 2、(1)、可以使臭氧层遭到破坏;(2)、氟氯烃化合物也是温室气体;(3)、氟氯烃化合 物的浓度增加具有破坏平流层臭氧层和影响对流层气候的双重效应; 3、简述HO2·的来源 (1)主要来自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解 HCHO + hν→H? + HC?O (光λ<370nm)(光分解) H? + O2→HO2?HC?O + O2→CO + HO2? (2)亚硝酸甲脂(CH3ONO)光解所产生的自由基HCO?和H3CO?(烷氧基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作 用的结果 (3)HO?与H2O2或CO作用的结果。 HO?+ CO →CO2 + H? H?+ O2→ HO2? (4)烃类光解或者烃类被O3氧化,都可能产生H2O? RH + hν→R?+ H? H?+ O2→ HO2? RH + O3 + hν→RO?+ HO2? 5、酸雨形成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大学有机化学B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 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草酸、呋喃、吡咯、吡啶、甘氨酸、丙氨酸、葡萄糖、果糖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 (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 (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 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 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依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 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4)、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有机化学试题12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给出它们的结构式(每题1分,共13分) 二 填空题(注意: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以外不计入成绩,每空1分, 共20分) 1 2 CH 2 C=C CH 3 H H 3 CH 3CH 3CH CH Br 4 CH 2COOH C COOH HO CH 2COOH 5 CH 3CH 2COOCH 2 6 O 12 H 2NCH 2CH 2CH 2NH 2 7异丙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89 甘油 O O O OH H CH 2OH OH H OH OH H H H 101113氯仿 C-CH 3

1.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 + A:③>④> ②>① B:③ >④>①>②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2.下列有芳香性的是:() H H H - 3.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的主要位置是:() A:双键C原子;B:双键的α-C原子; C:双键的β-C原子;D:叔C原子 4.关于炔烃经硼氢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炔烃经硼氢化后氧化水解反应可以生成任意的醛或者酮 B: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C: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反式烯烃。 D: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反式两种烯烃。 5.实现右边合成转化最好的路线是() A:先烷基化,再硝化,最后磺化; B:先烷基化,再磺化,最后硝化; C:先硝化,再磺化,最后烷基化; D:先磺化,再硝化,最后烷基化; 6.下列化合物中,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7.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醇, B 乙酸, C 丙二酸, D 草酸 8.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羰基活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1234 A B C 4>1>2>32>3>4>13>1>2>44>1>3>2 D CH3CH2CH2NH2CH3CHCH2NH2 OH CH2CH2CH2NH2 OH CH3NHCH3 CH3 NO2 O N SO3H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 1、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X2的活性:F2 >Cl2 >Br2 >I2 选择性:F2 < Cl2 < Br2< I2 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 R2C=CR2 > R2C=CHR> RCH=CHR > RCH=CH2 > CH2=CH2 > CH2=CHX 3、烯烃环氧化反应活性 R2C=CR2 > R2C=CHR> RCH=CHR > RCH=CH2 > CH2=CH2 4、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活性:CH2=CH2 > RCH=CH2 >RCH=CHR > R2C=CHR > R2C=CR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SN1 反应:SN2 反应:成环的SN2反应速率是:v五元环 > v六元环 > v中环,大环 > v三元环 > v四元环定位基定位效应强弱顺序:邻、对位定位基:-O->-N(CH3)2>-NH2>-OH>-OCH3>-NHCOCH3>-R >-OCOCH3>-C6H5>-F>-Cl>-Br >-I间位定位基:-+NH3>-NO2>-CN>-COOH>-SO3H>-CHO>-COCH3>-COOCH3>-CONH2 转]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终极版》找了很久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1烷烃与烯烃,炔烃的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2烷烃和芳香烃就不好说了,但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3另外,醇的话,显中性4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5可利用溴水

区分醛糖与酮糖6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7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具体颜色不同反应类型较多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

有机化学习题与答案(厦门大学)

有机化学习题与答案(厦门大学) 第一章绪论习题 一、根据下列电负性数据: 判断下列键中哪个极性最强为什么 答案<请点击> 二、(a) F2、HF、BrCl、CH4、CHCl3、CH3OH诸分子中哪些具有极性键 (b) 哪些是极性分子答案<请点击> 三、下列各化合物有无偶极矩指出其方向。 答案<请点击> 四、根据O和S的电负性差别,H2O和H2S相比,哪个的偶极-偶极吸引力较强,哪个的氢键较强答案<请点击> 五、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路易斯电子式。 答案<请点击> 六、把下列化合物由键线式改写成结构简式。

七、下面记录了化合物的元素定量分析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结果,请计算它们的化学式。 (1) C:%,H:%,相对分子质量110 (2) C:%,H:%,相对分子质量188 (3) C:%,H:%,N:%,相对分子质量230 (4) C:%,H:%,N:%,相对分子质量131 (5) C:%,H:%,Cl:%,相对分子质量 (6) C:%,H:%,N:%,Cl:%,相对分子质量答案<请点击> 八、写出下列化学式的所有的构造异构式。 答案<请点击>

第一章绪论习题(1) 1、什么是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点击这里看结果 2、什么是烷基写出常见的烷基及相应的名称。 点击这里看结果 3、给下列直链烷烃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点击这里看结果 4、什么是伯、仲、叔、季碳原子,什么是伯、仲、叔氢原子点击这里看结果 5、写出己烷的所有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点击这里看结果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烷烃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只含有伯氢原子的戊烷 2.含有一个叔氢原子的戊烷 3.只含有伯氢和仲氢原子的已烷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伞形式:C COOH OH H 3C H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 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 C C H Cl C 2H 5CH 3C C H C 2H 5Cl (Z)-3-氯-2-戊烯 (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 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C C H CH 3H CH 3C 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CH 3 H CH 3 H CH 3 H H CH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 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10. 化合物 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 A. 溴水 B. Cu(OH)2 C. HIO 4 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CH 2CH 3 C. –NO 2 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COOH B. –NH 2 C. –CN 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 A. C(CH 3)3 B. CH(CH 3)2 C. CH 3CH 3 D. CH 3 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 A. Cl B. Cl CH 3 C. Cl D. CH 2Cl 17.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A.氯化苄 B. 氯乙烷 氯丁烷 D. 叔丁基溴 18. 下列化合物与无水氯化锌+浓盐酸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课后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 课后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5) 顺-1,2-二溴环己烷 (6) (7) 5-甲基螺[]辛烷 2-4 (3)>(2)>(5)>(1)>(4) 2-6 (1) 正丙基(n-Pr-) (2)异丙基(i-Pr-) (3) 异丁基(i-Bu-) (4)叔丁基(t-Bu-) (5)甲基(Me-) (6) 乙基(Et-) 2-7 (3) CH3CH2CH(CH3) 2 (4) (CH3)4C 2-8(3)、(6)等同;(2)、(5)构造异构;(1)、(4) 构象异构 2-9(1) 用Br2。因氢原子活性有差异,溴原子活性适中,反应选择性强,主要得到 CH3 Br。 (2) 用Cl2。只有一种氢,氯原子反应活性高。 2-10 CH3CH2·的稳定性大于CH3·,易于生成。 2-112,3-二甲基丁烷有四个典型构象式,2,2,3,3-四甲基丁烷有二个;前者最稳定的构象 式为 3 H3 。 2-16(4)>(2)>(3)>(1) 4-4 4-5(1) (2) 2,3-二甲基-2-丁烯>2-甲基-2-戊烯>反-3-己烯>顺-3-己烯>1-己烯 (3)2-甲基-1-丙烯快(形成叔碳正离子) 4-6(1)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为碳正离子,有重排 (2)甲醇与碳正离子结合;直接失去质子而形成醚 5-9 (1)Br2/CCl4;Ag(NH3)2NO3,(2)顺丁稀二酸酐; Ag(NH3)2NO3, 5-11 5-12 6-1 (a) C3H7NO (b) C2H3OCl

2019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845-有机化学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4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 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 论。 第二章烷烃 结构与命名,构造异构,碳原子和氢原子类型,乙烷与丁烷的构象,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来源。化学性质: ①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 构;②氧化反应;③热裂反应及机理。 第三章烯烃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和π键、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命名,构造 异构,顺反异构与表示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 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 烯烃的二聚;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自由基加成:HBr过氧 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 物、单体、聚合度、聚合反应的类型及机理);2.双键的氧化反应;

3.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 烯烃的来源、制法和鉴别。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炔烃:SP杂化,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聚合反应。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第二节二烯烃: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与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③聚合反应。共轭二烯的制备与鉴别 第五章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脂环烃的来源、制法、鉴别。 第六章芳香烃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4.侧链取代;5.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联苯、稠环芳烃。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芳烃的来源、制法、鉴别。芳香结构(休克尔规则、非苯芳烃、富勒烯)。常见亲电试剂的分类。 第七章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偏振光、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分子的对称因素。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外消旋体的拆分。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A. B.CH 3 CH 3-C=CH 2 CH 3-CH=CH-CH 3C. 3 CH 3-CH-C CH D.3CH 3-CH C=CH 2 3 10. 化合物 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 A. 溴水 B. Cu(OH)2 C. HIO 4 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CH 2CH 3 C. –NO 2 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COOH B. –NH 2 C. –CN 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 A. C(CH 3)3 B. CH(CH 3)2 C. CH 3CH 3 D. CH 3 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

13-14学年有机化学B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 科目:《有机化学B 》试题(A 卷) 学院: 材料与化工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阅卷教师: 2013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一、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必要时用R 、S 或Z 、E(或顺、反)指明构型.(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C C l C H 3 O

7、CH3CH2COCH2COOH8、邻苯二甲酸酐 9、乳酸(ɑ-羟基丙酸)10、顺-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优势构象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下列有芳香性的是:() H H H - 2.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的主要位置是:() A、双键C原子;B、双键的α-C原子; C、双键的β-C原子; D、叔C原子 3.关于炔烃经硼氢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炔烃经硼氢化后氧化水解反应可以生成任意的醛或者酮 B、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C、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反式烯烃。 D、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反式两种烯烃。

4.实现右边合成转化最好的路线是( ) A 、先烷基化,再硝化,最后磺化; B 、先烷基化,再磺化,最后硝化; C 、先硝化,再磺化,最后烷基化; D 、先磺化,再硝化,最后烷基化; 5.下列化合物中,有sp 杂化碳原子的化合物是:( ) CH 3CH 2CH 2CH CH 2 CH 3CH 2CH 2C CH C 6H 5CH 3 CH 3CH 2CH 3A. B.C. D. 6. 下列哪个二元酸受热不会.. 放出CO 2( ) A 、乙二酸 B 、丙二酸 C 、丁二酸 D 、己二酸 7. 甲基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 A 、船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 B 、椅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 C 、船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 D 、椅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 8.下列烯烃氢化热最大的是:( ) A 、 CH 2=CH 2 B 、CH 3CH =CHCH 3 C 、(CH 3)2C =CHCH 3 D 、 (CH 3)2C =C(CH 3)2 9.下列碳正离子最不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CH 3CHCH CH 2(CH 3)3C (CH 3)2CH CH 3CH 2++++ 10. 用下列哪种方法可由1—烯烃制得伯醇:( ) A 、H 2O ; B 、浓硫酸水解; C 、①B 2H 6;②H 2O ,OH -; D 、冷、稀KMnO 4 11.下列糖类化合物中,不具有还原性的糖是:( ) A 、蔗糖 B 、麦芽糖 C 、葡萄糖 D 、果糖 12、卤代烷与NaOH 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下列现象中,属于S N 1历程的是( ). A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B 、有重排产物 C 、碱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D 、仲卤烷速度大于叔卤烷 13.有一羰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5H 10O ,核磁共振谱为:δ= 1.05 ppm 处有一三重峰,δ= 2.47 ppm 处有一四重峰,其结构式可能是:( ) A 、CH 3CH 2COCH 2CH 3 ; B 、CH 3COCH(CH 3)2 ; C 、(CH 3)3CCHO ; D 、CH 3CH 2CH 2CH 2CHO 14. 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化合物是( ) CH 3 NO 2 O N SO 3H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 COOH OH 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 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 C H C 2H 5CH 3C C H 2H 5Cl (Z)-3-氯-2-戊烯 (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 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10. 化合物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简单题目 1.用括号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 C、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D、溴乙烷中含有醇(水、分液) 2.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B、C2H2C、CH3 D、CH3COOH 3.(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 A、3-甲基戊烷 B、2-甲基戊烷 C、2-乙基丁烷 D、3-乙基丁烷 4.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苹果酸 B、丙氨酸C H3CH COOH NH2 C、葡萄糖 D、甘油醛CH CH2 CHO OH OH 5.某烷烃发生氯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烃,此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6.有—CH3,— OH,—COOH,—C6H5四种基团,两两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水溶液具有酸性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都能使溴水退色

C 、C 3H 6不只表示一种物质 D 、单烯烃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有: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酯化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缩聚反应 ⑦氧化反应 ⑧还原反应,其中可能在有机分子中新产生羟基的反应类型是 ( ) A 、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⑦⑧ D、③④⑤⑥ 9.乙醛和新制的Cu (OH ) 2 反应的实验中,关键的操作是 ( ) A 、Cu (OH )2要过量 B 、NaOH 溶液要过量 C 、CuSO 4要过量 D 、使溶液pH 值小于7 10.PHB 塑料是一种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其结构简式为: n O CH C 2H 5C O 。下面有关PHB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PH B 是一种聚酯 B 、PHB 的单体是CH 3CH 2CH(OH)COOH C 、PHB 的降解产物可能有CO 2和H 2O D 、PHB 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11.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且其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是 ( ) A 、葡萄糖 B 、麦芽糖 C 、蔗糖 D 、淀粉 12. “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 、1molEG C 与4molNaOH 恰好完全反应 C 、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遇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 A 、CH 3CH (CH 2Br )2 B 、(CH 3)2C Br CH 2 Br O —OH OH OH OH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及主要作物的起源地。 意义:(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中国北部:黍、稗子、大豆、赤豆、桑、人参。中国云南、印度北部(包括东南亚):水稻、荞麦、大麻、黄麻、胡椒、茶。中亚:蚕豆、鹰嘴豆、生菜、芥菜、亚麻、棉花。近东:小麦、大麦、黑麦、红花、小苜蓿、紫花苜蓿。地中海:蚕豆、油菜、芜菁、甜菜、啤酒花、白三叶。西非、埃塞俄比亚:台麸、高粱、珍珠粟、咖啡、芝麻、龙爪稷。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棉花、可可。 2、作物生产的意义。 (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3、作物栽培学的研究领域与面临的问题。 研究领域:构筑“高产--低环境负担”的作物生产技术,扩大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稳产性能等。面临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要求进一步扩大粮食等有用植物资源的生产。由于生产的扩大,势必会带来地域生态系统、地球环境的破坏,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S生长曲线在生产上的应用。 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决定调控时间: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5、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主要处理方法。 胚的后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组织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这类种子可通过低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硬实: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发芽,如豆类作物在干燥、高温、氮肥多的环境下种植常易产生硬实。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性。抑制发芽的物质:如因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理,使休眠解除。 6、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的一致性。 水分: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含淀粉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温度: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系不同而有差异。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各种作物种子萌发需氧程度不同,花生、大豆、棉花等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要求更多的氧。 (1)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发芽率。如浸种,播种前用冷水或温水浸种2--24小时,可使坚硬的种皮软化,有利于催芽;对种子或果壳坚硬的不易发芽种子需将其剥除或挫伤后再播种;通过酸碱处理种子,使种皮软化提高发芽率;细小的植物种子,用细土拌种后播种有利播种均匀,提高发芽率。(2)低温清种,高温发芽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